素材公益广告论文

2022-04-17

摘要:作为当代社会文化传播的重要力量,公益广告在我国已经取得了很大程度的发展。但由于起步较晚,基础还很薄弱,我国的公益广告仍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首先对公益广告的特征及现状进行了概括,在此基础上对目前我国公益广告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素材公益广告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素材公益广告论文 篇1:

公益广告对青少年道德的积极影响

【摘 要】公益广告是利用传媒对青少年进行道德教育的新型载体,是一种教育性和目的性很强的广告形式,具有大众性、通俗性、艺术性的特点。公益广告中蕴含着伦理观念、道德观念及传统德育所不具备的长处和优势,如公益广告满足了青少年的道德需求、创新了青少年的道德学习理念、净化了青少年的道德成长环境。但是,公益广告的制作质量和创意水平有些明显的不足、公益广告的传播渠道与分配不太合理、公益广告的积极影响未得到学校和家庭应有的重视等问题的存在,制约着公益广告对青少年道德积极影响作用的发挥。因此,要提升公益广告的制作质量和创意水平、充分利用网络媒体发展公益广告、学校和家庭应转变观念给予公益广告的积极影响足够的认识,以进一步促进公益广告对青少年道德的积极影响。

【关键词】公益广告;青少年;道德影响

公益广告本身是一种教育性和目的性很强的广告形式,具有大众性、通俗性、艺术性的特点,公益广告所蕴含的价值观念、伦理观念、道德观念及传统德育所不具备的长处和优势,对青少年道德养成能产生积极的影响。本文研究的青少年, 从生理、心智的发展角度上讲主要是指十二三岁到十八九岁的年轻人群。

一、公益广告对青少年道德积极影响的优势

1. 青少年对新媒体的适应性和亲和性使公益广告具有隐性的德育优势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出现了多种媒体传播渠道: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络等,信息的传播向数字化、网络化和平台化方向转变。公益广告已经成为当前我国德育的一种新型载体,公益广告生动、传神地将德育信息通过电视网络等媒体传播给社会大众,使其耳濡目染。我国媒体参与的现代意义上的公益广告活动是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的,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公益广告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绝大部分青少年接触过公益广告。在公益广告的传播渠道中,绝大部分青少年是通过电视接触公益广告的,其他途径分别是网络、报刊和广播等。

作为道德教育主体的青少年,对快速发展的新媒体具有先天的适应性和亲和性。而且青少年的“猎奇”心理,使他们热衷参与新鲜事物,喜欢上网、浏览新资讯。对青少年进行道德教育可以借助青少年对新媒体的适应性和亲和性,改变传统的德育方法,改变作为权威的传统德育的信息传播和流通模式,改变在德育结构中作为道德主体的青少年的客体地位,从而使公益广告对青少年道德产生潜移默化的、深远的影响。

2. 公益广告的生动性、艺术性、生活化使其具有显性的德育优势

一些公益广告的德育信息能长久地驻留在青少年的记忆中,公益广告能给青少年留下比较深的印象,这就说明公益广告具有传统德育所不具备的长处和显性优势。

首先,公益广告的伦理观念和道德观念是受到青少年认同的,在青少年中是有受众基础的。公益广告通过生动的画面、感人的音乐和旁白,用丰富的视觉、听觉信号冲击着青少年的感官,令其留下深刻的印象,进而在日常生活、潜意识中按照公益广告所宣传的公益观念和伦理精神行为处事。

其次,公益广告的道德教育迎合了青少年成长和品德发展的特点,没有采用教科书式的说教、命令等形式。而是从身边日常发生的小事着手,通过艺术化的手段和情节表现出来有可能发生的道德选择,道德选择其实就是选择善。

二、公益广告对青少年道德的积极影响

公益广告是利用传媒对青少年进行道德教育的新型载体,与传统德育相比,对青少年道德养成产生的积极影响更具时代性、创新性。

1. 满足了青少年的道德需求

在自我成长和社会化过程中的青少年,他们的道德认识并非静态的,而是动态的。随着青少年年龄的增长,越来越多的道德选择会出现在他们面前,会在现实中遇到越来越多的道德选择,这就需要获取更多的道德认识。青少年获取道德认识的主要渠道是学校和家庭,但是德育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中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容易出现盲点。当学校和家庭中得到的道德认识不足以应对现实中的道德选择时,青少年就会产生完善道德认识的需求。由于青少年对新媒体的适应性和亲和性,青少年从电视、网络等媒体渠道会接触到公益广告,而公益广告中的道德信息恰好能解决青少年当时面临的道德选择问题。公益广告作为新媒体的一种道德教育模式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适度的超前性特征,能反应社会现实,洞悉社会发展的趋势,牢牢把握主流价值观。青少年可以通过公益广告这一快速有效的传播渠道获取道德信息,在获取信息的同时有选择地接受。这些经过选择的道德信息完善了青少年的道德认知。因此,公益广告中的伦理精神、道德规范、价值观念成为青少年对理想人格、道德完善的“信息追求”,让青少年在不自觉地接受中满足道德需求。

2. 创新了青少年的道德学习理念

在青少年社会化成长的关键时期,公益广告开放式的、大范围的道德教育与家庭、學校相对封闭的、小范围的道德教育相结合,使道德教育的对接性更强,组合教育的效果更佳,能起到协同作用。相对封闭的、正式的学校道德教育和开放的、渗透性的公益广告道德教育相辅相成,公益广告是采用倡导、提醒和规劝方式,通过富有启发性、感染力的文字、声音、画面,传播德育信息,传达给青少年一种你和我是平等的感觉,而不是单纯的说教。它打破了封闭单一的、小范围的学校德育模式,提供了学校之外的道德教育新模式,开辟了青少年获取道德信息的渠道,是学校开展的固定时间和场所的道德教育所无法提供的。公益广告的表现形式既有传统的道德教育又结合当下实际,贴近青少年生活,带给了青少年全新的视觉、听觉感受,减弱了青少年对道德教育的抵触心理,增强了道德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和直观性,使青少年的道德学习更富有成效。

3. 净化了青少年的道德成长环境

处于自我成长和社会化过程中的青少年,一方面,自我意识开始觉醒,注意力从客观的外部世界转向自身的内心世界,逐渐变得理性;另一方面,尚未完成社会化,其心智和思想还不成熟,对社会的理解认识过于主观。由于信息的良莠不齐很容易让青少年感到迷茫,难以做出正确的道德选择,这时就需要学校和家庭的引导,使青少年走出自己狭窄的天地,让自我意识在整个社会的大环境下成长。要完成这一引导就需要良好的外部环境。公益广告所宣扬的皆为符合社会发展趋势的主流价值观,弘扬真善美,鞭挞假恶丑,与家庭和学校所接受的道德教育中的各部分相互补充、协调一致,无任何的对立和冲突。公益广告依靠本身所宣扬的道德教育能够形成比较和谐的社会外部环境,青少年在这样的环境下可以培养道德意识。良好的外部环境可以很好地对青少年进行潜移默化地影响,这种影响的范围比较大,影响的深度比较广,所产生的影响力也是比较强的。良好的道德教育氛围一旦形成,就能丰富青少年的道德认知,解决青少年的道德选择问题,完善青少年的道德情操。公益广告利用传媒丰富的表现手法与青少年建立起一种从沟通、理解到参与的互动关系,为青少年营造良好的道德成长环境。

三、公益广告对青少年道德积极影响的制约因素

日益繁荣的公益广告在对青少年道德产生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公益广告对青少年道德积极影响的制约因素。

1. 公益广告的制作质量和创意水平有待提高

现在是市场经济,制作公益广告需要占用有限的媒体资源和耗费大量的财力、物力。公益广告是一种为了达到传播效果的教育性广告,传播的是价值观念、伦理观念和道德观念,没有金钱上的利益,不像商业广告能带来经济上的效益,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益广告的制作质量。在我国,公益广告相较于商业广告在制作和创意上明显不足,从公益广告的效用来说,公益广告的创意要求水平是要远高于商业广告的。现实是国内的大部分公益广告本身的创意很平常,很多的广告甚至只是单纯的照本宣科。这类创意不足的公益广告对青少年的吸引力是不够的,而且简单、直接的说教很容易引起青少年的逆反心理,对青少年道德影响的效果得不到保证,从而导致公益广告的无效果播出,这样就造成了公共传媒资源的巨大浪费。

2. 公益广告的传播渠道与分配不太合理

青少年接受公益广告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除电视外,户外媒体、报刊及网络都占有相当比重。据有关学者调研,目前网络已成为青少年主要的信息获取方式。在众多的平台中,公益广告播放最多的还是电视,而网络这种新的广告平台还没有得到有效利用,手机媒体和网络媒体的公益广告没有发展起来,而商业广告则是网络这种新的广告平台的常客。另外,公益广告的播放时间和频次不尽合理。电视台安排的公益广告都有固定的播放时间和频次,青少年在看电视的过程中,商业广告的出现频次远大于公益广告,有时看很长时间的电视节目都没有一条公益广告。青少年就无法受到公益广告的积极影响,保证不了公益广告应有的播放效果,也就浪费了媒体资源。因此,媒体要合理安排公益广告的播放时间和频次,公益广告播放的时间应该与青少年接触到公益广告的时间吻合,以期使公益广告对青少年品德的形成与发展产生尽可能多的积极影响。

3. 公益广告的积极影响未得到学校和家庭应有的重视

公益广告可以得到青少年的广泛认可,说明优秀的公益广告对青少年品德的形成与发展有潜移默化的作用。青少年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校园的公益广告寥寥无几。公益广告没有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很好地利用,也没有将公益广告与教学活动结合起来。青少年的道德教育主要来自于学校,对青少年进行道德教育时需要通过多种途径、运用多种手段,扩大对青少年道德的积极影响。但是,公益广告的积极影响并未得到学校和老师应有的重视。

除学校之外,家庭对青少年道德也有较大的影响。青少年没有机会接触公益广告,只有放学回家吃饭、休息时,才有机会接触网络、电视等,在网络和电视上看到公益广告。本来家长可以在此时积极引导青少年接受公益广告的积极影响,弥补学校对公益广告积极影响的不足,但是家长最为关注的是孩子的学习成绩,没有意识到公益广告对青少年道德的积极影响,所以公益广告对青少年道德的积极影响,在家长心中也缺乏一席之地。

四、促进公益广告对青少年道德积极影响的措施

1. 提升公益广告的制作和创意水平

政府重视和企业参与,公益广告制作的资金问题可以得到解决。但要提升公益广告的制作质量,就必须有好的创意。优秀的公益广告是思想性、艺术性的完美结合,我国有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这就为公益广告的创意提供了很好的素材,可以在公益广告中加入我们自己的传统文化特色。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博大精深,几千年的历史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形式,这些都可以为公益广告服务。在公益广告中加入传统文化的同时也需要与时俱进,使传统和现代有机融合在公益广告中得到体现。

2. 充分利用网络媒体发展公益广告

由于青少年更多的是在电视上接触公益广告,这就需要加大公益广告在电视上的宣传力度,同时也需要拓展公益广告的传播渠道——网络公益广告。网络公益广告是网络广告的一个分支,通过互联网广泛传播,具有良好的交互性。网络已成为青少年主要的信息获取方式,针对青少年的发展特点,通过网络传播公益广告必须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公益广告必须具有趣味性。公益广告要迎合青少年的发展特点,满足他们强烈的好奇心和丰富的想象力;第二,公益广告要有针对性。创意普通的公益广告无法引起他们的注意,广告的选题要根据青少年的兴趣特点来定;第三,公益广告播放要有时机性。需要从时间和播放的数量上进行精心安排,找到公益廣告和青少年之间的时间契合点,通过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确定开始的播放数量,然后经过反复播放来加深记忆。同时,为了避免播放单一广告导致的审美疲劳,可以多个公益广告交叉进行播放。

3. 学校和家庭应转变观念,对公益广告的积极影响引起足够的重视

对于学校来说,传统的德育手段略显不足,需要利用新的手段,而公益广告就是利用传媒对青少年进行道德教育的新型载体。学校对公益广告的积极影响应该有充分的认识,转变传统的观念,在学校中多多发布和传播公益广告,可利用图书馆、阅览室的报刊进行传播,也可充分利用黑板报、布告栏、展板等发布公益广告,还能在课堂上结合公益广告进行教学。通过这些途径,营造公益广告积极影响的良好氛围,使青少年对公益广告的印象更加深刻。

家庭教育是学校道德教育的重要因素之一,可以弥补学校道德教育的不足。在家里,青少年可以接触到网络和电视等媒体,所以就需要家长不仅要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也要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去接触公益广告,在观看的同时与孩子就公益广告的内容进行交流,在家庭中营造良好的氛围,对青少年的道德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徐振祥,刘艳娥.青少年道德现代性成长:新媒体传播环境下的考察与反思[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0):15.

[2] 叶雷.大众传媒的发展对青少年道德教育的影响[J].思想·理论·教育,2003,(9):42.

[3] 黄少华.青少年网络行为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194.

(编辑:易继斌)

作者:苗晨阳

素材公益广告论文 篇2:

我国公益广告的发展现状及对策

摘要:作为当代社会文化传播的重要力量,公益广告在我国已经取得了很大程度的发展。但由于起步较晚,基础还很薄弱,我国的公益广告仍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首先对公益广告的特征及现状进行了概括,在此基础上对目前我国公益广告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公益广告 发展 对策

我国公益广告的现状分析

公益广告在我国有近20年的发展历史, 也经历了从萌芽到发展、繁荣的过程, 一些耳熟能详的公益广告至今还深深地留在人们的记忆中。尽管与一些发达国家、地区相比, 我国公益广告事业仍有相当的距离, 但是经过十几年来的努力, 现代公益广告在我国从无到有, 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公益广告作为一种高层次的广告形式, 自有它不可估量的特殊的社会价值, 它发挥着规范社会行为、改善社会风气、创造良好社会环境的作用。具体来讲,我国公益广告具有如下几种特征:

公益性。公益广告的最显著特征是公益性而非商业性。公益广告是纯粹的“公益服务广告”, 其中不应含有任何商业目的。公益广告虽然也是在从事一种诱导性传播, 但是其广告信息均围绕公众利益, 而不是广告主利益。

义务性。公益广告作为广告主的行为, 反映其强烈的义务性。公益广告内容与广告主商业利益无直接关系, 但还要投资制作, 体现出投资者对社会公益事业的责任和义务感。无论是政府机构、社会团体还是企业, 都是在一种崇高的使命感驱使下, 策划、出资制作了相关内容的公益广告。

社会性。公益广告的主题及公益广告所产生的效益带有显著的社会性。公益广告的主题内容存在深厚的社会基础, 它取材于老百姓日常生活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 再通过广告以鲜明的立场、健康的方式实现正确导向。它解决的是与百姓息息相关的社会问题, 不仅反映了社会生活, 而且通过社会的倡导或警示产生效益。公益广告从主题内容和传播效果看, 都带有明显的社会性。

大众性。公益广告的诉求对象是最广泛的社会公众, 广告受众具有大众性。公益广告从性质上讲是公众服务类广告,从内容上讲是社会性题材广告,从目标上讲是宣传教育类广告。这一切都决定了公益广告具有最大的受众面, 公益广告是面向全体社会公众的信息传播。

观念性。公益广告在内容上既不是介绍商品, 也不是宣传企业, 而是传播事关社会公众直接利益的一种观念,这种不是关注商品、关注企业个体而是关注社会公众利益的观念性广告, 成为公益广告的又一特征。公益广告信息传播观念,告知一个与全民福利有关的信息或是传达一个助人、健康的活动,传播一个政令、共识、理念,教导一种合理的生活方式等, 都是围绕社会公众利益的观念。

教育性。公益广告以广告的表现手法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对社会公众产生教育目的, 负有教育使命。公益广告诉求方式丰富多样, 以其社会性的主题, 表现在独具匠心的艺术作品里, 寓宣传教育于情理之中, 以倡导、鼓励、规劝、警醒甚至批评等方式引起共鸣, 达到一般政治教育所不及的社会效应。

那么,我国公益广告的发展现状又是如何呢?

近几年,我国公益广告的发展处于做做停停、时断时续、愿做就做应付差事的状况, 除了以能引起全国震动、关注的重要事件和热点问题为素材制作的公益广告短时间内还能引起人们的关注外,其他公益广告基本不被重视。

一方面, 国内公益广告多是由政府指令、媒体制作播发的, 正因为如此, 我国公益广告的策划和制作在很大程度上依靠政府部门的支持和行政手段的规定。另一方面, 由于国有企业的改革还在进行中, 企业尚未从再分配体制下完全脱离出来, 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独立的经济实体和完整的社会身份还未最终形成, 企业普遍缺乏对社会的热切关注和社会责任感;而且多数企业习惯认为发展公益事业是政府的责任, 极少涉足公益广告。很多企业对公益广告的认识远远落后于对商业广告的认识,有些企业只有在市场行销受到挫折以后, 才会想到用公益广告来装门面。这种临时抱佛脚的做法和将公益广告视为企业的调节品的想法影响了公益广告的发展。而且公益广告的制作是需要经济支持的,一些重大的、优秀的广告制作更需要大的经济投入。我国公益广告的发展还未建立起政府、市场和社会领域三者间的协调关系, 还没有一个专门的非赢利机构负责组织、策划、创意公益广告。同时也缺乏借鉴、运用商业广告的传播技巧来推动公益广告发展的方法。

目前我国公益广告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我国的公益广告事业发展得比较快,但尚处在初级阶段,公益广告的创作仍停留在低层次、低水平的层面上。现在我国的公益广告与世界上发达国家相比仍显得相对滞后, 发展过程不均衡, 导致了一些比较明显的缺陷。同时,由于公益广告的制作需要大规模资金投入,人力物力消耗比较大,但是却没有诱人的利润,所以对于大多数广告公司来说,他们并不愿意制作此类广告。就目前情况而言,公益广告在我国的发展中存在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公益广告创意水平不高。我国公益广告发展缓慢, 与发达国家、地区相比有相当大的差距, 在创意水平上也明显落后于我国的商业广告。公益广告对创意水平要求相当高, 它不仅要求创作者具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底蕴, 更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和社会责任感, 唯有如此,才可能创作出震撼人心的作品。目前, 国内公益广告作品大多创意平平, 甚至没有创意, 主要是没有摆脱说教的立场、教育人的口吻, 把公益广告图解化、套语口号化, 使得公益广告退回到一般宣传的层次上, 其沟通效果就可想而知了。究其深层原因, 在于忽视了公益广告的指导哲学。

企业公益意识不强。时至今日, 我们许多企业家仍认为企业是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经营团体, 没有认识到企业是社会整体的一个组成部分, 任何一个企业都不可能把自己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各种背景中剥离开来而单独运作; 没有意识到社会环境是企业生存的重要外部条件。所以企业普遍缺乏对社会问题的关注热情, 缺乏对企业应该担负的社会责任的认知, 缺乏回馈社会的爱心。进入21世纪, 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中国的商品经济与世界接轨的密合度更高, 市场发育趋向成熟, 企业行为和企业竞争将在一个更高的水平上展开,企业的规模经营、集团化趋势更为明显, 企业的竞争已从资源竞争、人才竞争、信息竞争, 发展到企业的整体性竞争——企业形象竞争。一个企业能够服务于公众利益、认真塑造自己的社会公益形象、取之于社会用之于社会、求得社会的认同和好感、和社会产生共鸣,那么它就能在市场竞争中赢得社会和消费者的好感,立于不败之地。

公益广告创作题材单一。由于对社会全面和谐发展的内涵要素认识不全面, 再加上城市、农村发展的不平衡,使得公益广告内容单一,不能满足社会全面发展和建设的要求。从公益广告创作题材看,普遍存在着城市题材多、农村题材少,儿童题材多、老人题材少,法规性宣传多、道德规范题材少等问题。

公益广告发布形式不均。经过20多年的发展, 我国的大众传媒已经形成了一个密布全国的大网络。截至目前, 广播、电视的覆盖率已达85%和90%;中央和地方有数不胜数的日报、晚报、周报、专业报及各类杂志; 国内各主要城市、省会的街道上都有路牌、灯箱、标牌、电子屏幕、霓虹灯; 还有可移动的载体如公交车、火车、出租车、轮船、飞机等, 以及近年迅猛发展的电子网络系统, 星罗棋布的各类广告发布媒体已经组成了一个有机网。但是综观各类发布媒体, 好像公益广告只偏爱电视、报纸, 路牌次之, 其他媒体几乎与公益广告无缘; 公益广告在直辖市、省会城市发布较多, 中小城市发布量较小, 在县乡镇几乎觅不到公益广告的身影。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公益广告的传播, 也削弱了公益广告在受众中的导向作用。

公益广告资金保障不足。目前, 我国公益广告与广告营业总额大幅增长的态势极不相符。与商业广告占广告总数的份额相比, 公益广告的比重太低, 而国外发达国家公益广告已占社会广告总数的10%以上。我国公益广告缺乏良性的资金保障体系, 良性的公益广告运行机制尚未建立。公益广告作为“公益”事业, 必然需要资金保障其运行,而且和传统商业广告相比, 公益广告制作更复杂、收益更少的特点使其在资金运作上有更大的风险性, 更需要资金的有力支持。但在目前情况下, 我国公益广告的创作仍很大程度上依靠政府支持、广告公司的“义举”或少数企业的短期投入, 缺乏长期、良性的资金来源体系。企业作为最大的广告主, 并未能从长远利益角度认识公益广告的效应, 从而无法长期投入。

我国公益广告的发展对策

公益广告是继商业广告之后,为形成具有积极意义的社会风气或宣传某种新观念而出现的。一条好的公益广告更能有效地扩大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在公众心目中形成企业对社会的高度责任感。因此,随着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公益广告将比商品广告更能迎合公众心理,促使人们明辨是非, 提高全社会道德水平和文明程度。公益广告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特此提出以下发展对策:

首先,要把握公益广告的特点与商业广告不同,具有自身的特点。准确把握公益广告的特点,更好地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开展公益广告活动,促进公益广告事业的发展。公益广告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反映内容题材的广泛性,一般说来,公益广告的内容题材可以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对好的加以鼓励和提倡,对不好的及时给予警示,对公众行为发挥导向作用;传播媒介的多样性,几乎所有传播手段和媒介都可用来做公益广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重性,商品广告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推销商品,获得的主要是经济效益;公益广告具有感情色彩,需要了解公众心理,需要进行感情投入,动之以情,以人道的、富于社会责任感和人情味的姿态出现在公众面前。

其次,要掌握公益广告的原则。要办好公益广告,必须切实掌握真实性及公益性原则。公益广告要真实,绝不能有一丝一毫的虚假。真实性是公益广告的出发点与归宿点。制作公益广告应避免与商品广告雷同或商业性痕迹太重的情况发生。要去除公益广告的商业味,应以超脱、含蓄、委婉的表现方式在“情”字上做文章。要站在公众同一立场上,产生好感,易于接受。公益广告必须有长远的宣传计划,由于公益广告是推行某种积极的思想或某种新观念,不能立刻见效,故必须持续进行,充分发挥公益广告的效能,使公众不断受到感染,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再次,要为公益广告提供资金支持。如今,越来越多的企业和商家乐于参与公益广告的制作和发布,并将此举视为树立形象、传播声誉、扩大影响的公关手段。虽然公益广告不能直接推销商品,不能给广告主带来直接投资回报,但是它却推销了广告主及其品格。懂得市场竞争之道的企业和商家都深知,未来的竞争很大程度上将是形象的竞争,经营者的品格是形象系统中的关键要素。不管企业对公益广告出于何种需要,有一点是毫无疑问的,那就是借此寻求建立全新的企业形象,扩大自身在社会上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积累企业的信誉值和无形资产。同时,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应采取有效措施,因势利导,充分调动广大商家的积极性,更好地促进公益广告事业的发展。

最后,要努力提高公益广告制作人员的素质。公益广告制作人员素质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公益广告内容的优劣及制作水平的高低。只有高素质的广告制作人员,才能创作出高质量的公益广告;也只有好的公益广告,才能对社会公众产生良好的教育、感化作用,才能更好地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参考文献:

1.王东东:《对我国公益广告发展现状和前景的思考》,《中国报业》,2006(11)。

2.王宇静、王志鑫:《公益广告可持续发展对策分析》,《视听专论》,2009(6)。

3.冉学黔:《目前公益广告的现状与完善措施》,《魅力中国》,2009(3)。

4.许振波:《我国公益广告的历史、现状与未来》,《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

(作者单位: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编校:张红玲

作者:巢桂芳

素材公益广告论文 篇3:

公益广告对青少年的影响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道德教育的诉求愈加强烈。公益广告不以创造商业价值为核心,重视社会道德精神环境重建,以期传播正能量、树立新风气。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公益广告是对社会德育体系的延伸与丰富,对青少年影响意义重大。本文在对公益广告对青少年影响作出分析和论述的基础上,就公益广告对青少年德育功能的发挥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公益广告;青少年;影响;德育功能

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大众传媒以特殊的形式完成了在人们生活日常中的渗透,并对人们的思想行为产生了深远影响。公益广告作为大众传播的媒介之一,集合了大量社会正能量素材,以社会主义价值观为主线,进一步扩大了道德规范的影响力。青少年作为成长中的一代,其思想认识对整合社会注意体系建设十分重要,有关公益广告的影响研究备受关注。

一、 公益广告对青少年的影响

公益广告承载着道德规范,引导着人们产生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价值,它呼唤了社会道德的回归。具体而言,公益广告对青少年的影响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 满足德育需求。青少年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他们的主观意识和自主精神逐渐显现,追求自我个性。然而丰富的物质生活导致一系列社会问题丛生,大多数青少年的道德素质并不高,他们对德育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信息化时代背景下,青少年天生就养成了与大众媒体的亲切感,这为公益广告的影响渗透提供了有利条件。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公益广告是对德育的情景化,能够有效补充学校教育的不足。相比于学校德育,公益广告传播赋予了青少年更大的自主空间和思考空间,与青少年道德认识持续的互动核交换。事实也证明,公益广告扩展了青少年德育渠道,满足了他们这方面的需求。

(二) 优化外部环境。青少年自我意识强化,虽然可以使他们变得更加理性,标志着其成长,但是并非有利无弊。对于心智尚未成熟的青少年而言,多元文化生态的影响无处不在,其中不乏低俗思想。假如一味地任由青少年自主意识成长,很有可能导致他们的观念及行为走上极端,即自私主义膨胀。因此,学校、家庭及社会都应对青少年作出正确的引导。而公益广告旨在传播正能量,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社会环境。公益广告以“感动”的方式表达情感和思想,充分体现了对受众主体性的尊重,这与青少年的个性特征相吻合。青少年从公益广告中获得了尊重和自由,自然而然地认可了其传播信息。在这样的影响作用机理下,公益广告为广大青少年提供了更多正确的道德信息,进而引导他们成长。

二、发挥公益广告对青少年德育功能的建议

公益广告是现代科技与文化融合的产物,其在促进青少年健康上创造的价值毋庸置疑。作者提出了以下几种发挥公益广告对青少年德育功能的建议,以供参考和借鉴。

(一) 提升质量。从专业领域来讲,公益广告质量提升必须要走创意发展道路。曾经以“妈妈洗脚”为主题的公益广告,一度引起了社会强烈反响,给青少年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之所以备受热捧,就在于其通过特殊的情景展现了传统尊老爱幼美德的魅力,并引起了受众情感上的共鸣。而且,我国传统优良文化内容丰富、内涵精深。因此,公益广告设计要善于利用我国传统文化这块宝地,从中不断汲取灵感。为了进一步扩大公益广告对青少年的影响力,应该有选择性地进行信息传播。这就需要公益广告对各类受众群体进行分化,并确定与其特征相符的主题,有机地与青少年德育联系在一起,弥补学校德育存在的不足。公益广告要理性地辨别青少年需求,将所有相关题材元素合理地整合在一起,进而引导青少年健康、全面发展。

(二) 增强互动。公益广告对青少年影响作用的发挥,有赖于两者之间有效的互动机制。在此过程中,让青少年参与公益广告设计、创作与传播不失为一种有效增强互动的途径。经调查发现,很多青少年也对此项事业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具体而言,在政府部门的牵引下,各类传播媒体或机构可定期开展青少年创作设计公益广告比赛活动,从青少年这个特殊群体中汲取广告创意和灵感,并评选出有些的作品进行展示。同时,相关机构还应给予获奖者适度的奖励,以激励广大青少年的积极、主动参与。如此,从青少年的视角进行公益广告创作,将更容易引起他们对传播信息情感上的共鸣,而它所传播的思想观念也能获得最大限度的认可,进而内化为青少年的一种内在品质。

三、结语

总而言之,公益广告对青少年的影响意义非常。公益广告作为一种特殊的德育载体,与学校教育形成优势互补,未来其所创造的社会价值和教育价值将更加明显。新时期,我们必须要重视公益广告对青少年的影响,不断深化其道德文化内涵,使之成为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有利阵地。

参考文献:

1.杨树美.公益广告对青少年的道德影响研究[J].大众文艺,2015.

2.杜新宇,沈曦,蒋泽群.公益广告与绿色素质教育[J].未来与发展,2015.

(作者单位: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

作者:李韶宏

上一篇:琵琶表演艺术论文下一篇:电缆敷设电力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