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设计公益广告论文

2022-04-20

摘要:本文通过对新媒体、互动式公益广告内涵的分析,阐述了新媒体下互动式公益广告设计的特征,从视觉信息的互动呈现、听觉信息的互动植入、触觉信息的互动演绎、嗅觉信息的互动表现四个方面探讨了新媒体下互动式公益广告的设计表达,为研究公益广告设计与新媒体的互动交融提供了参考。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广告设计公益广告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广告设计公益广告论文 篇1:

校园公益广告设计中创意思维的提升

基金项目:本文系榆林学院艺术学院教改项目《公益广告设计教学思维的创新研究》(编号:YSJG1412)摘要:在现阶段的发展中,广告不仅成了社会关注的焦点,同时也成了校园工作的一部分。由于社会当中的恶性事件不断增多,一些不文明的行为大有增长之势,再加上环境污染的逐渐加重,公益广告直接成了广告当中的佼佼者。学校是社会的重要机构之一,也是公益广告发布的重点场所,对于学生这个庞大的群体来说,只有触及他们的心灵,才能让文明行为增多,并且利用校园来为社会的和谐发展做出重大的贡献。

关键词:校园;公益广告;创意思维对于公益广告来说,并不比其他的商业广告简单。首先,公益广告的广告词必须精简,只有这样才能避免人们对广告产生反感。其次,广告标语要触动人心,让人第一眼看到的时候,就有一种遵守公益行为的冲动。第三,公益广告必须具有一定的公益性,避免偏题,否则会造成很大的反效果。另外,还要在创意上进行一定的努力,需要吸引眼球,让人们主动去关注某项公益事业,只有这样,才能在将来的发展中,获得较大的成就。本文就校园公益广告中创意思维的提升进行一定的讨论。

1创意是广告的灵魂

从客观的角度来说,每一个广告都是由一定的创意开头,并且遵循这个创意不断地发展,最终形成一个具有实践意义的宣传方式。所以说,创意是广告的灵魂,若没有创意,那么一个广告就失去了核心,无论是成型的作品还是为成型的思路,都没有办法达到一个较为理想的效果。公益广告作为一种特殊形式而存在,需要在多个方面努力,利用有效的方式进行传播,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人们的不良习性,从根本上杜绝社会上的一些负面新闻发生。本文认为,只有那些与众不同、创意独特、极富感染力和说服力的广告才能脱颖而出,使人发生感叹、产生共鸣;才能在一瞬间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也只有这样的公益观念才有机会被我们所接受,广告才能做到真正有效。所以,在今后的校园广告设计当中,必须提升创意思维,加强实效。

2公益广告要有正确的创意理念

校园作为社会上的一个较大群体,在机构上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由于校园是培养人才的地方,所以,校园的一切都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挂钩。校园公益广告必须符合校园的实际发展情况以及自身所处的位置,比方说初中校园广告需要在青少年犯罪上进行一定的努力,高中校园广告需要在早恋方面进行一定的努力,大学校园广告则可以与社会挂钩,将环保观点进行广泛的传播。结合校园中当前存在的一些不良现象,可以从“节约”的大主题出发,实施以“节约”为主题的校园公益广告创意设计项目的开展,一方面可以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大力宣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观念,努力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校形成良好风气。另一面可以提高同学们的想象能力、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及人文素质。从节约粮食、纸张、水电等息息相关的事情入手设计,更为贴切直观地表达校园公益广告的创意价值所在。无论在什么样的校园中,都要有正确的创意理念才能获得一个较好的结果。

(1)创意必须主题明确。现阶段的校园设置比较健全,硬件设备上获得了很大的提升,LED显示屏和一些广播设施更加完善,而且所应用的电脑软件也比较成熟,完全能够发布较好的公益广告。现阶段的问题在于创意能否明确。有些校园利用高端的软件和硬件设施,将广告制作的绚丽多彩,并且能够引起学生和教师的关注,但是由于想要表达的东西太多,而且没有一个明确的主题,导致最后效果不明显,甚至没有任何效果。在今后的工作中,必须注意主题明确,这样的创意才能被人们接受,并且不断地推进公益事业的发展。

(2)创意观点必须正确。创意并不仅仅是一种思路或者一个想法,还会影响日后的广告制作、发布、影响群体、受到的效果等一系列的环节。在确定创意的时候,必须保证其正确性。也就是说,必须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公益广告因其公益性,始终把公众利益、社会进步当己任,倡导人们改正某些不良行为和不良风气,它能对公众的人生观、价值观及行为举止起到影响和导向作用。因此,公益广告所推崇的观点必须符合社会公共道德,符合国家的政策要求。由此可见,公益广告观点的正确性是非常重要的,在校园当中发布公益广告的时候,这个方面是雷打不动的。

3公益广告的创意必须独特

对于校园公益广告来说,目前的情况是雷同现象严重。当校园发现某个公益广告的效果较好时,就会发布雷同的广告,虽然效果不及原创者,但是依然收获颇丰。本文认为,公益广告的创意必须独特,要有自己的特点。校园虽然从表面上看大同小异,但是如果将校园进行细致的对比,势必会发现其中有很多的不同,这些不同之处就是校园公益广告的创意重点,也是杜绝雷同现象的主要工作点。比方说,在现阶段的大学校园中,很多的学生不仅仅在学习,还发生了一系列的不良事件,早恋、暴力、专业知识不过关等情况比比皆是。为了在今后的发展中,能够获得更大的成就,我们就可以针对这些事情发布一系列的公益广告。例如,濮存昕的预防艾滋病的广告,或者也可以将孙维维与董宇阳(高中学霸情侣被保送清华北大)的事件排成一个广告发布,相信都能够获得较好的效果。

4公益广告的创意必须把握好媒体特征

对于校园公益广告来说,上述的几个方面的确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创意思维,但是还缺少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那就是媒体。校园公益广告在发布、传播的过程中,虽然主要针对的人是校园内的学生和教师,但是我们依然要选择合适的媒体作为载体。比方说,LED显示屏的广告可以二十四小时传播公益思想,广播媒体能够在特点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传播公益思想,而报纸能够让每一个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公益广告和创意。当运用合理的媒体时,校园公益广告的创意思维不仅会得到较大限度的认可,而且变相还原了公益广告根本上的创意思维,相信能够获得一个较好的成果。

5总结

本文对校园公益广告设计中创意思维的提升进行了一定讨论,从现有的情况来看,校园公益广告在很大程度上获得了提升,而且在很多的方面都趋于完善。其实,公益广告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唤起人们心中的真善美,只要以这个为基点,相信能够在创意思维方面获得一个较大的提升。参考文献:

[1] 陈辉兴.中国公益广告研究述评:19912006[J].广告大观(理论版),2007(06).

[2] 徐文策.质疑公益广告的“去商性”[J].南通大學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4).

[3] 武旭.关于公益广告设计的几点思考[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5).作者简介:李云歌(1982—),就职于陕西榆林学院艺术系,研究方向:工艺美术、装饰设计和风景园林。

作者:李云歌

广告设计公益广告论文 篇2:

新媒体语境下的互动式公益广告设计研究

摘 要:本文通过对新媒体、互动式公益广告内涵的分析,阐述了新媒体下互动式公益广告设计的特征,从视觉信息的互动呈现、听觉信息的互动植入、触觉信息的互动演绎、嗅觉信息的互动表现四个方面探讨了新媒体下互动式公益广告的设计表达,为研究公益广告设计与新媒体的互动交融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新媒体;公益广告设计;互动式

21世纪,移动互联技术和智能终端设备迅猛发展,预示了以新兴技术为基础的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媒介是信息传递的重要载体,新媒体的出现对信息业、广告业、通信业等各大行业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广告设计的发展离不开人的主观需求,多向式互动的广告传播形式比传统的单向式情景更加受到大众的青睐,新媒体广告以多元化的广告传达方式引领人们对广告的认知习惯,也从根本上改变着广告设计的理念。

1 新媒体的界定

“新媒体”一词是目前国内学术界与广告业界的新术语。新媒体指的是以在线、网络、数字、传输等技术为基础,实现信息即时传播互动的一种媒体形式,是互动式数字化复合媒体。[1]新媒体是在科技发展的过程中,运用受众交互、多向传递数字技术信息,改变传播结构的全新传达模式。

2 互动式广告的内涵

互动,在中文译意为一种相互使彼此发生作用或变化的过程,其英文为Interactive,有相互影响、共同促进的含义。互动式广告理论是在20世纪90年代被提出的,对其的定义:“互动广告是确定的广告主以付费或者不付费的方式,借助存在以消费者与信息提供者之间,用有双向交流作用的媒体手段,对商品、服务、理念的呈现与促销。”[2]其揭示了信息设计的本质是互动设计,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和参与性,受众在广告传播过程中对传播效果可以进行直观的信息接收和效果评估。广告信息由单向传播向双向互动转变,受众掌握主动权,根据自身需要选择内容信息,这种行为会对品牌产生极大的兴趣,并为其提供强有力的支持。[3]

3 公益广告的定义

公益广告,是指不以营利为直接目的,采用艺术性的表现手法,向社会大众传播对其有益的社会观念的广告活动,以促使其态度和行为上的改变。[4]公益广告的主旨是为人民群众服务,主要围绕社会问题和重大事件的焦点展开创作。公益广告的发布,主要以政府为主导媒体或者是社会的专门机构设计、制作和投放。一些知名企業也不计回报,踊跃制作了一批弘扬时代主旋律,倡导正能量的公益广告,提升了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所有的设计形式都是人的精神衍生,是一种人类发展到一定高度的并且高于物质的精神追求,是一种人类对于精神世界追求的本能。[5]公益广告不仅是人文关怀、社会文明的精神产物,又是具有设计美感的文化创意形态。公益广告的创意往往发人深思、启迪心智,反映出社会现实却比现实更具有典型的社会精神表达。公益广告设计不仅满足了大众对于审美的精神需求,更推动了和谐社会文明演进的过程。

4 新媒体下互动式公益广告设计的特征

4.1 强调信息交流的连接性

新媒体通过数字技术与受众建立真正的联系,引导用户根据提示操作界面,将系统反馈的信息传达出来,及时与受众产生互动,拉近了信息发送者与接收者的距离。克服了传统广告传播中受众缺乏主动权,对于信息只处在被说服、被诱导的境遇中。互动式广告设计打破了单向的传播模式,极具开放性的沟通模式下达到了信息的互通有无,受众的差异化需求得到了极大满足,实现了信息共享。

4.2 实现广告信息传播中的交互性

在数字技术的支持下,传统媒体的“一点对多点”的传播形式演变成“多点对多点”的全方位交互性模式,广告设计的创意不局限于内容的表达,而是借助数字媒体延伸广告设计的场景、意境、声响进行设计,使得受众身临其境,放下戒备,轻松地参与其中。受众对广告设计的认同感就在参与的过程中逐渐加强。整个信息的传播过程不再拘泥于双向互动,而是一个循环往复的交互过程。

4.3 达到广告投放和效果测评的精准性

互动广告在信息与受众无限次的循环接触中,不仅强化了广告记忆,且加深了受众对广告观念的理解度。互动广告会针对设计主题进行目标精准的投放,利用先进的技术对广告信息效果进行有价值的科学评估。得出的数据为广告设计活动的有效开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5 新媒体下互动式公益广告的设计表达

5.1 视觉信息的互动呈现

视觉是人最容易引起联想的感觉器官,视觉冲击力的加强保证了广告的效果。鲁道夫·阿恩海姆说过:“人的视觉不是一种被动的接受活动,它是一种积极的探索,具有高度选择性,不仅对那些能够吸引他的事物进行选择,而且对看到的任何一种事物进行选择。照相机只是忠实地记录下事物的一切细节,视觉却不这样。”[6]视觉信息呈现主要是指在广告中通过刺激受众的视觉来达到传递信息的目的,受众能用眼睛直接体验图形、照片、影像、动画或者色彩等不同的表达形式。

如图1所示,这是一则援助非洲儿童的公益广告。设计者利用超市手推车这一媒介,将非洲儿童乞讨的照片贴于推车内部。画面中衣衫褴褛的非洲儿童正瞪着胆怯的双眼,伸出小手渴望得到救助。当顾客将食品放进手推车时,就如同送到了非洲儿童的手中。

5.2 听觉信息的互动植入

在交互设计中,声音是一种重要的信息传播渠道,它可以被用来传递情感、信息和相关交互设计内容,在互动式公益广告中,受众可以通过声音界面进行交互操作。由于声音本身就具备独特的互动能力,通过创造性地模拟生活中的声音元素,为公益广告设计作品带来非凡的艺术魅力。不同的声音具有不同的音色、音调和音量,所传递出来的信息具有不同的含义和效果。很多时候,悠扬的音乐或者特殊的响动比视觉语言更能吸引受众的注意力,可以立即增强广告和受众交互的效果。由于新媒体具有声音和图像融合的优势,声音元素在现代公益广告作品中更显得弥足珍贵,融入听觉元素的互动广告设计作品具有视听双重艺术表现力。

图2是一则公益广告,其广告语为“节约用纸就是保护树木”,当人们用鼠标点击打印纸张命令时,广告立即发出电锯锯木头的刺耳声响;当点击取消打印时,广告便会响起悦耳的鸟叫声。这则公益广告难能可贵的通过听觉信息的交互呈现,向人们传递保护环境的公益主题。

5.3 触觉信息的互动演绎

据研究,人类得到的外界信息有5%是通过触觉来获取的,触觉信息呈现是通过刺激人体的皮肤、器官及肌肉等而形成的疼痛、按压或者冷热的感觉,以达到传播信息的目的。触觉交互设计从最初的二维图形界面的鼠标、操纵杆应用到三维图形界面的数据手套、光电指环等应用,可以促成设计师在广告设计时将这些虚拟物体赋予某种属性,使受众通过新媒体等设备直接触摸和感受这些物体,同时计算机智能系统实时向受众传递信息。这样一种“触摸——刺激——反馈——感受”的过程使人产生非常逼真的感受。[7]触觉交互设计融触、视、听交互作用三位一体,受众亲身触摸和操控触觉界面,会极大地增强对广告本身的认知和接纳程度。

如图3所示,这则公益广告中有一位男人躺在病床上,右上角的心电监护发出心脏停止跳动的提醒声,并指示此人已无生命体征。但在男人的胸口处用英文写着“push here”,当路人将双手按压此处时,男人的心脏便会恢復跳动。这样一则带有触觉的互动性公益广告唤起了人们的良知,只是举手之劳就能救人一命。广告产生的移情效果成为创意点,极大地引起了人们参与的热情。

5.4 嗅觉信息的互动表现

人本来就需要呼吸,所以嗅觉可以使人不自觉地寻找“来源”即广告本身。受技术条件和其所传递信息的局限,嗅觉在交互设计中的应用较少,只是作为虚拟交互设计中的辅助手段而存在。例如,底特律的一家食品公司,在城郊竖起一个巨型的面包广告,只要人们靠近它,不仅能听到介绍面包的声音,还能闻到面包的香味。

6 结语

新媒体凭借数字科技丰富了现代公益广告的创意思维及设计方法,在充分注重用户体验及感受的基础上,采用多元的交互设计,引导受众主动交流、互动、参与其中,切实唤起大众的共鸣。公益广告设计师应以交互主体——“人”为基点,将交互性设计与人本精神完美结合起来。相信集公益性、创意性、交互性于一体的广告设计作品必将为讴歌社会良好风尚,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贡献更大的力量。

参考文献:

[1] 舒咏平.新媒体广告传播[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5:5.

[2] 李雪韬.央视公益广告议程设置分析[D].河北大学,2010.

[3] 晏虹辉.“互动广告”形式探微[J].新闻天地,2009(1):79.

[4] 张明新.公益广告的奥秘[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4:9.

[5] 李烨天.广告互动设计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5.

[6] 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M].滕守尧,朱疆源,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12-16.

[7] 孔令嫣.户外公益广告的互动性设计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7.

作者简介:张怡(1976—),设计艺术学硕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理论及教学实践。

作者:张怡

广告设计公益广告论文 篇3:

苏姗.朗格符号论美学对公益广告设计的启示

[摘要]苏珊朗格的符号论美学思想使用语言方法解释了艺术的定义与作用,这一视角给艺术各门类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她的符号论美学思想对现今的公益广告设计在主题深入挖掘、创意思维方法使用与形式表现等方面也均有很好的启示。

[关键词]人类情感 符号 形式 公益广告 创意思维

《美国哲学辞典》(1973年版)一书中埃尔莫淄曼(Elmo Nauman)称苏珊·朗格为“美国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作为20世纪“符号论美学”的重要代表人物,她指出了“艺术是人类情感的符号形式的创造”,分析了表象符号与语言符号、艺术符号与艺术中的符号、符号与信号、符号与记号、“自我表现”与“表现”等等概念间的区别,反对把“表现”概念局限在艺术家个人情感的发泄上,而把“表现”看作是一种人类情感符号的揭示还主张艺术的本质作用就在于它能把情感形式用符号表现出来,符号表现形式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情感,本身就是一种意义(有意味的形式)等等美学观点。这些对艺术各门类影响深远,对我们现今的公益广告设计也有着很好的启示作用。

作者:张海华  陈滋爱

上一篇:绿色轮胎节能减排论文下一篇:移动电视广告设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