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景观营建论文

2022-04-16

摘要:大学校园景观建设对于重庆特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结合重庆市情特征和发展阶段,研究大学校园“前区”景观既能促进“美丽重庆”的建设,又能促进文化事业繁荣发展。这顺应了重庆的科教兴市战略,有助于切实把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在重庆大地上。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校园景观营建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校园景观营建论文 篇1:

职业学校校园景观文化性营建现状调查与分析

摘 要 校园景观的文化性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和引导学生价值观、态度、情感的形成,校园景观文化性的营建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的具有深远的影响。基于此,通过实地调查和师生访谈对淮安生物工程高等职业学校的校园景观中文化性营建现状进行研究,以此为基础分析职业学校校园景观文化性营建中的不足和问题,最终对职业学校校园景观文化性的挖掘和开发提供建议。

关键词 职业学校;校园景观;文化性

随着职业学校进入新一轮的发展高峰,校园的硬件和软件两方面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和发展,而校园景观作为学校的有机组成部分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校园景观在高速发展的过程中,也逐渐暴露出了很多问题,除了美学表现不够、互相模仿、缺乏特色之外,对学校历史和精神文化的传承和挖掘更是十分缺乏[1]。目前,我国职业学校在校园景观的文化性营建上重视程度普遍不够,相关的研究和开发上也相对较少。

1 不同园林要素在校园景观文化性中的营造现状

1.1 植物

通过实地调查和校史查阅,淮安生物工程高等职业学校(以下简称“淮安农校”)校园绿化木本植物种类有100多种,其中超过90%的大乔木树龄超过30年,树冠浓郁,充分体现了该校“农”字特色和悠久的历史,彰显了园林式的校园特色。校内设有多个小游园,环境优美,各有特色。以百草园为例,该园以菊科、百合科、鸢尾科等一二年生草花、宿根花卉和球根花卉为主,配以部分小型花灌木成景。该园由园林专业师生共同设计施工完成,通过实践不仅营造优美环境,也再次践行了“教学与生产合一”的办学理念。同时,园中主入口设有小型树种广场,以桃树和李树为主要树种,也体现学校教书育人的信念和“桃李满天下”的美好期待。苏东坡曾曰“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也有形容梅花傲骨的“梅花香自苦寒来”,古往今来竹子、梅花等传统植物就备受文人雅士的偏好,用来表现他们清高拔俗的情趣,或作为自己品德的鉴戒。在实地调查中,淮安农校多处办公楼附近绿地种有成片竹林,教学楼附近种有梅花,校内很多地方都分布具有寓意的植物,师生在享受优美环境的同时,还能在校园景观受到“勤俭公诚”校训潜移默化的影响。

1.2 园林小品

园林小品可以通过其直观的形象,并结合题字点景等方法,成为校园景观文化性营造的重要手段之一。据调查统计,淮安农校景观文化性营造的园林小品主要有雕塑、景观石、宣传栏等。如主教学楼前的广场中心花坛屹立着刻“耕读传世”字样的景观石,直接点明了学校百年传承的精神和理念,体现了学校务真求实的文化传承和为“农”地办学特色。行政楼前的广场中心布置的“崛起”雕塑,彰显了作为周总理故乡的一所职业学校对于“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解读和决心,也体现学校对莘莘学子的期待和鼓励。近几年,淮安农校在校园绿地中增加了多处主题教育宣传栏和标语,师生在学习之余,增強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和理解,提升自己的道德水平,做好精神文明建设,敦促自己努力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一分子。

2 校园景观文化性营造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

2.1 校园景观文化性特色不足

在对比职业学校校园景观文化性营造的过程中,笔者发现了很多雷同和类似的现象,这种现象使得各职业学校的校园景观文化特色逐渐消失。淮安农校是一所农业类的百年老校,同时又位于京杭大运河畔,拥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地域文化。然而,在淮安农校的校园中却很少有体现和承载这些文化的景观和元素。校园绿化景观受传统教育的思维影响,大多只是为了满足绿化覆盖率的要求,并没有太多具有独特文化符号的植物景观[2]。校园景观小品和雕塑也主要集中在“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信念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体现,且分布范围有限,表现形式单一,未形成特色文化景观表现体系。

2.2 各园林要素之间风格不协调

校园景观的文化性可以通过物化的形式来展现和承载,常通过有象征意义的雕塑、小品、植物和建筑等园林元素来表现学校的历史文化、办学理念特色、学校的成长印迹及社会服务价值,从而使人在校园的工作、学习、生活中感受学校的历史文化、办学理念等文化底

蕴[3]。通过调研发现,淮安农校校内的建筑群体风格缺少统一性,保留的历史建筑、教学楼、行政楼、学生宿舍之间从建筑特色、色彩及绿化风格上均未能统一,同时在空间形态上节奏和变化不足,各园林要素风格不协调,未能构成有机整体,使得整个校园的形象不够突出,文化特色不够明显。

2.3 校园景观互动性不强

丹麦建筑理论家扬·盖尔说过:“没有户外活动,最低程度的接触就不会出现。”在访谈过程中,师生们普遍表达希望在课余饭后有散步、休闲的空间,但是校内布置的广场和小游园很难满足需求。实地调查中,校内广场大多植物群落简单,小品形式单一,观赏性不强,且无休息设施,很难让人融入其中。小游园中虽植物相对种类丰富,景观效果比广场好,但是养护管理不够,植物肆意生长,病虫害严重,影响了观赏效果。园中设置的休息设施数量少,也无法满足师生的需求。因此,校园景观的互动参与性很少,校园景观文化性的作用也无法体现。

3 校园景观文化性营建的建议

3.1 注重学校历史,挖掘地域文化

校园景观的文化性营建可以反映出一定历史时期和一个区域的文化价值观念、精神风貌、审美情趣、价值取向,具有某种规范力量及潜在教育功能,能使学生领会其所提供的信息,潜移默化地影响使用人群。职业院校要综合利用各种方式和方法,担负起教书育人的重任。校园景观作为职业院校整体的一部分,除了美化、观赏等作用,也要注重体现学校文化精神,结合学校的历史底蕴,挖掘地域文化特性,选择典型的地域文化符号[4]。职业学校应在校园景观规划中,将人文与艺术相融合,让校园场地体现出自然温馨与文化感染的双重特点,促进师生的交流互动。每所职业学校都有自己的历史和文化特色,学校要继承自己的文化特色和内涵,在校园景观文化性营建时不能照搬照抄,要敢于提出新想法、新思路,有机结合传统与创新,发扬自身的优势,进而增强学校竞争力[5]。

3.2 注重系统规划和景观的可持续发展

校园景观应将营造和开发该校独特的文化内涵作为核心之一,进而打造出具有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校园景观。这样的校园景观不仅视觉美,还能有益于师生的身心健康,增加师生对学校的归属感,起到寓教于景的作用。一个好的校园景观应将植物、建筑、小品等园林要素融会贯通,系统化设计,最终打造具有统一风格和特色的校园景观。同时,还需要对校园的整体功能分区、道路组织和空间布局进行系统设计,并与学校的长远规划结合起来,维持校园景观的可持续良性发展。校园作为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景观规划中不仅要将校内各部分有机结合,还要让校园与周边环境良性互动,形成具有独特地域文化和历史底蕴的校园特色景观。

3.3 加强景观互动式体验,增强其感染性

职业学校是学校的一类,也是充满人文气息的场所。校园景观丰富的文化内涵,能够增强师生学习的乐趣,达到身心放松和积极向上的目的。在校园景观规划设计中,在不脱离功能性的基础上,还要以参与式、互动式设计的理念为指导,充分了解参与者和使用者的所思所想,增加互动体验感,增强校园景观的舒适性与娱乐性[6]。在此基础上,着重渲染对景观元素独特的文化内涵进行设计和展现,使校园文化景观为参与者所接受,促使师生们在轻松的氛围中接受文化、精神的熏陶,慢慢培养对事物的看法,形成自己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4 结语

职业学校的校园景观建设,要在正确分析和解析其地理位置和功能性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学校历史文化、办学特色、地域文化等,以景观小品、植物、建筑、等园林要素多方面多角度地综合展现,将地域文化和校园历史有机融入到校园景观中,营造具有独特风格和文化特色的校园景观,延续学校人文历史和文化精神,给广大师生提供一个美丽舒适的校园环境和学习氛围。

參考文献:

[1] 凌丁,陆琦.农业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J].科技视界,2014(34):20-21.

[2] 崔威海,黄压西.地域文化在高校校园景观规划设计中的重要性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

(12):144-145.

[3] 康敏,周建华,叶绵源,等.大学校园文化景观营造探析——以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为例[J].南方农业,2010(4):28-32.

[4] 孟妍,刘纾.大学校园文化景观设计理念[J].园林生态,2019(6):99.

[5] 陈国梁.基于校园文化背景的校园景观设计[J].文教资料,2019(22):78-79.

[6] 蔡琪慧,孟梅林,张慧.大学校园景观对大学校园文化的营造[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8,39(11):164-166.

(责任编辑:刘昀)

作者:夏婷

校园景观营建论文 篇2:

重庆特色文化在大学校园景观建设中的传承和发展研究

摘 要:大学校园景观建设对于重庆特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结合重庆市情特征和发展阶段,研究大学校园“前区”景观既能促进“美丽重庆”的建设,又能促进文化事业繁荣发展。 这顺应了重庆的科教兴市战略,有助于切实把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在重庆大地上。 为此,以大学校园景观为研究对象, 探讨其建设与使用过程中,对一座城市的形象、一个地域的文化、一片地区的生态等诸多方面的显性或隐形联系, 找到其相互利用与引导的方法与途径,从而对重庆各大学校园建设及改善起到参考和借鉴作用。

关键词:重庆特色文化;校园景观;传承和发展

[基金项目:本文系重庆工程学院2016—2017年度校内科研基金项目“重庆工程学院双桥校区入口空间形象研究(2017xsky11)”的研究成果。]

一、校园文化的定义

大学的校园文化是社会整体文化的一部分,是在学校各种教育和环境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形成的。良好的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包括校园制度文化建设、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和校园精神文化建设。而本文则是从建设校园的物质文化这一方面来谈的。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它往往扮演一个规范和约束的角色。在大学校园的物质环境建设中应注意因地制宜和适应本校校情,使校園建筑的使用和美学相结合, 追求教学和生活设施相对完善,校园环境与教书育人行为的和谐发展。 这能使学校各种各样的建筑和设施布局合理、实用、艺术,并具有教育功能,使人们得到方便的同时还能受到感染和熏陶,为审美教育奠定基础。在大学校园文化景观建设中继承和发扬重庆特色文化的同时,在景观的空间布局和设计中应注意体现大学校园的独特符号、独特的价值观、审美情趣、行为导向等等特色文化, 在颜色、形状和组合的混合中能让人们感到一种想法、一种特征和一种精神。

二、重庆文化的特征

重庆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具有3000多年的悠久历史,以重庆为中心的古巴渝地区是巴渝文化的发祥地,这片土地孕育了重庆悠久的历史。这里我们通过介绍它的“三张名片”,来对其地域文化特征进行一个概述。

巴渝文化老名片:火炉、雾都、山城。重庆拥有647.78平方千米的城市面积,是中国面积最大的都市。以山地、丘陵地势为主,坡地面积较大,被誉为“山城”。重庆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夏季炎热,最高气温可达43℃,故有“火炉”之称。 重庆多雾,也有“雾都”之称。

巴渝文化新风尚:火锅、夜景、美女——重庆主城位于嘉陵江与长江的两江交汇处,傍水依山,层叠而上,地形特别很有风味儿。登高俯瞰,整个城市的景色(尤其是夜景)十分美丽,素有“小香港”之称。火锅是重庆人民最得意也是最欲罢不能的一道美食,城市里各色的火锅店开遍了大街小巷,已成了重庆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由于重庆常年多雾和气候湿润的特征,养得重庆人的皮肤润泽白嫩,所以“重庆出美女”这句话也因此为大众所熟知。

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重庆名片:一种独特的建筑形式——吊脚楼。为了适应重庆山多平地少的特殊地理环境,吊脚楼就成为了巴渝地区典型的建筑形式,被称为巴文化的“活化石”。无论是在乌江旁边,还是在三峡深处,这种吊脚楼式的建筑已经成为当地人民代代相传的生存空间。许多重庆特色的餐饮建筑,正是以吊脚楼为文化载体进行空间设计定位的。

三、校园景观建设中本土文化的研究现状

自1970年代以来国外对校园建设的研究就已经覆盖了规划、建筑和景观全方面。如美国大学校园规划专家乍得贝尔的四部著作——《校园建设》《校园规划》《校园景观》《校园设计》,多方位且仔细地对校园建设进行了研究。到1991年,托马斯·盖恩斯从艺术和美学的角度分析了美国学生各个校园。另外,日本的高桥金汇总了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校园里,各种新的空间组织形式;克莱尔与卡洛琳朗西斯在2001写的《人性的地方:城市开放空间设计指南》一书中,深入研究了各个场所的用户行为特征和心理感知定律,以及如何打造大学校园文化景观的方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设计导则。

20世纪90年代以后,有关校园景观规划理论的探索越来越多,如杨布生、彭定国1992年所著的《中国书院与传统文化》,从文化交流、建筑艺术、历史背景等多角度对中国的传统学堂、书院作了细致的讲解;赵万民等人2011年所著的《山地大学校园规划理论与方法》,对中国的山地形式的学堂、书院的建设进行了系统的调研,并针对重庆界内各大学的规划和发展进行了重点研究。哈尔滨工业学院的刘万里在其《大学校园空间的文化性研究》这一论文中,从社会文化的角度分析了影响大学校园规划和建设的内外因素,并提出了承载着校园文化的大学景观建设的方法与途径。华南理工学院邓剑虹正在其《文化视角下的当代中国大学校园规划研究》这篇论文中,从价值观等角度探索了大学校园建设的策略。

四、在校园景观建设中体现重庆特色文化的意义

(一)促进重庆特色校园景观的建设

大学校园中独特的文化景观会成为一座城市的精神地标,这就赋予了校园景观的设计与建设以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根据重庆城区内大学校园景观的实地调查,找到一些校园景观建设在地域文化表现方面的实践成果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重庆特色文化在大学校园景观设计与建筑中的传承及发展途径,力求对重庆各个大学的校园景观建设起到一定的借鉴与参考作用,也希望能对各个学校将来的修护和改善有理论上的帮助,甚至对国内大学校园景观设计与建设相关专业的教学有一定的案例借鉴作用。但最主要的目的还是希望能通过大家的关注与研究、实践来促进各个地区的地域特色文化在当地的各类型校园景观建设中发挥作用。

(二)有助于建设文化大省,丰富重庆的文化内涵

大学校园文化是整个社会文化的“晴雨表”,作为一个隐性的、独特的形态,它在促进社会主流文化建设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校园景观的作用以从单一的在校内发挥或具体或抽象的功能作用,慢慢转变为更复杂的和城市周边社区之间也有着相互影响的作用。 因此,大学校园也被称为一座城市的“文化博物馆”和“文化图书馆”。 重庆的大学基于巴渝文化土壤,关注文化人才的培养,将大学校园的建设作为契机,构建重庆大学校园文化品牌,为建设重庆文化大省打下基础。

(三)促进重庆地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大学的校园景观对学生和其他大众都能起到日积月累的教育作用,同时还是传播各种文化的媒介。此外,随着时间的沉淀,校园里的各种事物和人都会影响并促进本地的地域文化更新发展,在地域的传统文化中增添新的血液。

五、重庆特色文化与大学校园景观建设的相互作用

(一)地域文化与大学校园景观的关系

与大学的老师作用一样,大学校园景观在对学生的知识和素质等方面的教育中所起的作用往往是不可被忽视的。英国首相丘吉尔说过:“我们塑造了环境,环境又塑造了我们。 ”可见,人的成长状况与周围环境因素密不可分。所以,大学校园景观作为当地的地域文化表象与传承者,其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共荣共生,不可分割的。

(二)重庆特色文化对大学校园景观建设的作用

重庆特色文化作为一种有着鲜明特色与个性的地域文化,对大学校园景观建设有着价值参照的作用,从某种程度上说,具有不可替代性。重庆特色文化又称“巴渝文化”,其中的兼融、勇武、忠贞、坚韧等核心精神既能成为大学校训的参考元素,以及构建自身办学理念的参考标准。同时,重庆特色的地域文化又能够成为大学师生构建健康价值观的重要支撑,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

重庆特色的地域文化有着丰富的文化形态,对校园景观建设起到审美提升的作用。它不仅有很强的装饰性,而且还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如川江的号子、铜梁的舞龙、绣上的花灯、大足的石刻等,这些文化形式都可谓是重庆文化的活化石。它们能利用自己身后的群众性,以轻松有趣的方式提高大学生的审美水品,激发其鉴赏能力,具有鲜活的时代意义。

由于重庆特色地域文化资源还能与地区的经濟相互融合,形成文化产业, 所以它对重庆大学校园建设还起着行为导向的作用。这也能够启迪大学生的创业季动力和灵感,是大学生创业的直接文化素材。

(三)大学校园景观对重庆特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具有地域文化内涵的大学校园景观,直观而立体地记载着一个地方的自然和社会历史。巴渝文化与重庆大学校园文化,只有进行双向交流,相互作用,才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校园主体及社会大众对地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促进地域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六、研究建议

本论文针对重庆特色文化在大学校园景观建设中的传承和发展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建议:

想要找到研究的立足点以及创新点,并同时借鉴前人对大学校园各个角度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整理,同时还尽量找到研究过程中的问题与研究漏洞,在后续研究中加以解决。

通过对大学校园景观设计的调研与分析,可以找到它们所受的地域文化的影响情况,以及地域文化本身的特征。同时还要借鉴其他文献中对地域文化和校园景观的相关研究,分析地域文化、校园文化、大学校园景观三者间的相互关系,为理论研究部分找到根据。

在理论研究过程中结合实地调查,比较分析重庆不同类型的大学校园景观的设计与建设情况,尤其是在具体的地域文化元素的表达方面的情况。在此基础上,结合国内其他城市典型的大学校园景观设计,从学校的发展历程、地形条件、当地材料、当地建筑风格、当地人文历史等多方面研究校园景观的建设方法,并针对重庆特色文化在大学校园景观建中的传承与发展提出思考和建议。

参考文献:

[1]高麟腋.地域文化视角下的重庆大学城校园景观营造研究[D].重庆大学,2013.

[2]方少文.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探索[J].硅谷,2008,(17).

[3]周洪亮.巴渝文化与大学校园文化建设[J].青年与社会,2014,(05).

[4]郑海川.山地大学校园空间更新设计研究[D].重庆大学,2004.

[5]范晓剑.大学老校区更新与发展[D].同济大学,2007.

[6]黄勇,赵笑阳.山地大学校园空间品质营建的社会意义比较[J].西部人居环境学刊,2015,(05).

[7]邓剑虹.文化视角下的当代中国大学校园规划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09.

[8]赵钢.地域文化回归与地域建筑特色再创造[J].华中建筑,2001,(02).

作者单位:

重庆工程学院

作者:杨玥

校园景观营建论文 篇3:

高校校园景观育人环境建设与表达

摘 要:高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殿堂,校园景观文化是高校整体文化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校精神文化的物态表现,它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发挥着育人功能,对学生的成长与成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高校校园景观设计与建设中,要科学有效地融入文化要素,体现出景观的教育功效。

关键词:高校校园;景观文化;育人环境

育人是高校最重要的功能。所谓育人,从字面上看就是培养人、培育人的意思。人的知识、技能层面的东西,大都可以通过“教”的方法来实现,可以通过言传实现;而精神道德修养层面的东西,是难以通过言说、教导、指令来实现的,主要是通过“育”来实现的。《现代汉语词典》将育人定义为“使人成长为社会需要的身心健康的人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育人界定为“能够促进人的学习与发展的活动”。青年大学生正处于生理、心理发育和变化的时期,浓郁的高校文化环境,可以促使学生积极接受先进思想,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高校校园景观文化是高校整体文化建设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像一首无声的歌,包围着大学生,使身处其中的大学生不自觉地接受高校文化和精神的影响和熏陶。这种环境影响和熏陶对学生的成才与成长具有深刻性、潜在性和持久性。

1 加强高校校园景观育人环境建设的意义

高校文化育人是内化与外化互动的渗透。课堂教育是文化育人的外化过程,而真正的内化过程,是学生作为主体,主动去吸收和内化知识为智慧的过程。对学生而言,从外部吸收文化并内化成自身的素质、品行、价值观等,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心理过程。文化以“软实力”育人,任何一个大学生终其一生都会记得大学时代读书的经历,这也是大学文化对一个人持久而深入的影响。文化育人不仅是知识传授,还包含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影响和塑造。物质文化是有形的,但它的育人是无形的。

景观是借助植物、山石、水体、建筑等元素,在空间上通过不同的组合,创造出视觉上美的景象,在实现一定功能的同时,满足人类对美的欣赏需求。好的景观环境离不开所在地区的文化脉络,良好的景观本身也反映了一定的文化背景和审美趋向,优美的景观与浓郁的文化和美学应有机统一、和谐共生。

高校校园环境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前提和基础,正如马克思所说:“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塑造人”。高校校园是开展文化教育的场所,由于其性质的特殊性,校园景观设计与其他类型的园林景观营造必然有着不同之处,需要重点突出校园景观的文化内涵和教育功能。因此,新的历史时期,加强高校校园景观育人环境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2 高校校园景观育人环境列举

高校独特的建筑艺术和空间环境体现着学校的历史感和学术精神,向世人传达着治学精神和学术气氛。剑桥大学、牛津大学等具有悠久历史的世界著名大学的校园空间环境就是最好的典范。哈佛大学的校园环境,既富有自然美,又蕴含人文美,既彰显古典气质,又体现现代风格,既散发出大学的浓重历史气息,又展现了知识殿堂的神圣。良好的校园环境启迪了哈佛人的智慧,也通过蕴含其中的价值追求和人文关怀,对哈佛人起到了价值导向和行为规范的作用。

国内的清华、北大、武大等知名大學同样有着优美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为人才的培养和成长提供了重要的物质条件,起到了良好的育人作用。

清华大学历史悠久,校园兼容了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景观,如弗吉尼亚式校园景观风格、中国古典园林式的校园景观以及多元化、现代化的校园景观,这些景观展现了清华的历史文脉,营造出校园的独特性和浓厚的校园历史文化氛围,是清华重要的文化财富。

武汉大学环绕东湖,校园内珞珈山、狮子山、火石山等蜿蜒起伏,中西合璧的宫廷式建筑群古朴典雅,巍峨壮观。校园内有800多种植物,其中属于珍稀濒危的植物有17种,丰富多彩的植物体系,使武大校园成为一个天然的植物园,樱花园更是声名鹊起。古朴、幽雅、宁静、舒适的校园,成为学子们学习的理想园地。

西安财经大学是一所以经管类为主、多学科发展的大学,校训、雕塑、绿植等景观小品很好地表达了校园文化,起到了景观文化育人作用。西财大新校区主门入口建造有“博学、明理、立诚、济世”8个大字的校训照壁,展示办学目标和大学形象。校训后方由绿植组建的“XUFE”字母代表着西安财经大学的缩写,不仅展现了植物造型的艺术魅力,更成为学校的标志。在校园环道里,能见到多个世界著名经济学家的塑像,人物塑像体现了学校的专业特色,表达了学校学科建设方向,激励学生刻苦学习,发愤图强。

这些高校的校园景观把思想性、知识性与艺术性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体现了学校的历史文化底蕴,散发着浓郁的人文精神和文化气息,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了重要的物质条件,起到了良好的育人作用。

3 育人在高校校园景观设计中的体现

校园景观文化是开展景观教育的基础,在景观设计营造中应选取具有文化教育意义的素材,融入学校的绿植、雕塑小品、道路、建筑等景观要素中,使校园散发出浓厚的育人氛围。

3.1 植物与文化要素的结合

植物是景观中最具生命力、最生动活泼的要素,它既能净化空气,丰富校园色彩,美化四季环境,弱化建筑对狭小庭院的影响,又具有中国传统文化意蕴,能够营造出高校浓厚的文化内涵和书香气息。如松树一年四季都是绿色,表示顽强的生命力,象征做人应该像松树一样不畏艰难;竹子表达高雅、气节、勇敢的精神气质;桃李表示学生;名木古树是学校历史的见证,彰显着学校特有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内涵。将一些具有一定文化寓意的植物种植在校园里,其文化意义已从植物的特征引申到了人的精神特征上,可以呈现教化育人的作用,无形中净化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修养。

3.2 景观小品与文化要素的结合

校训墙、山石、雕塑、水景、道路指示牌、文化长廊等景观小品都是校园文化的载体。校训墙、道路指示牌、文化长廊等直接书写文化内容。校训是一所高校办学理念、传统精神、人才培养的高度概括,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特有的文化魅力凸显学校形象,规约师生行为,塑造栋梁之材。将名人的经典语录、诗词刻在石头、石碑上,这种景观营造方式能够告诫学生要有人生追求和奋斗目标,警示鞭策自己。校园纪念性雕塑有着显著的文化象征意义,如果是人物雕塑,则象征着学校所推崇的一种治学精神或人格魅力;如果是艺术雕塑,则象征着学校追求的高雅审美情趣。这些景观形式的教育会对学生直接起到“不言自明”的效果,体现了景观的教育作用。

3.3 建筑与文化要素的结合

教学楼、图书馆、体育馆等建筑是保证教学活动有序实施、正常开展的重要场所。它们或古朴典雅,或洋溢着现代气息,承载着实用功能,蕴含着文化价值,体现着当地的建筑特色,是高校校园的主体文化景观。建筑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建筑的外观造型、入口装饰、墙体着色等有着浓厚的文化气息。独特的建筑景观往往被当成是这个学校的一种象征,它能使人们深刻感受到高校的文化气息、学术氛围、使命和精神。

高校校园景观环境为师生提供了整洁、优美的学习、交流和活动场所,是人们认识一所高校最直观的途径,它与学校的教育理念相辅相成、互相依托,在学校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育人功能。因此,如何更好地将校园景观和教育结合起来,发挥景观环境“润物细无声”的育人作用,便成为景观设计和建造者认真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初汉增,张丹萍.浅谈景观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教育功能[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4):53-56.

[2] 武金勇.高校景观的文化教育功能及其营建研究[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277-279.

[3] 李晓萌,于美华.高校校园文化与人文景观营造[J].美术教育研究,2017(5):89-90.

作者简介:郭艳敏(1990—),女,陕西西安人,硕士,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教育学,设计学。

作者:郭艳敏

上一篇:旅游规划研究论文下一篇:缓刑适用执行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