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风格教师教学论文

2022-04-17

认知风格是个体在信息加工和完成认知任务过程中其个性特征的具体表现,也是一个人在感知、记忆和思维过程中所具有的稳定风格在认知活动领域里的体现。由于认知风格已成为个体心理现象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一个人的学习活动必然会受到其认知风格的影响。不少学者认为教学可以促进学生认知风格形成和完善。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教学风格教师教学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教学风格教师教学论文 篇1:

学生学习风格与教师教学风格的调适

用新课程的观念看学习方式,它是较之学习方法更为上位的东西。它不仅包括学习方法、学习策略、学习手段等方法、技术层面的外在表现,还包括学习态度、学习状态、学习品质等智慧、性格层面的内在品质。学习方式的转变绝不意味着用一种方式(方法)代替另一种方式(方法),而是强调由单一性转向多样性,让学生身体的更多器官来参与学习。实践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必须关注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

每个学生在自己长期的学习过程中,因为先天和后天因素的影响,学习方式都会有所不同,渐渐的每个人都会偏爱某种学习方式,进而形成自己的学习风格。学生的学习方式出现差异,形成自己的风格,这一现象已经引起许多教育工作者的认同和重视。虽然没有统一的定义,但一般认为,学习风格就是每个人所偏爱的学习方式。

对学习风格认识的迫切性是显而易见的。这不仅因为根据教育的第一原则——因材施教原则,教师必须在教学中充分考察学生的个性特征(学习风格是学生重要的个性特征之一),更因为这一个性特征对学生的学习成效影响巨大。

学生的学习风格各不相同与多种因素相关,很难一一界定。有教育学家根据学习时所涉及的不同的身体部位,将学习的风格分为四类:视觉型、听觉型、触觉型和运动型。即知识信息主要是从视觉中、听觉中、触觉中和运动中获得。这些学习风格真实地反映了学生在知识获取的过程中,对身体某些部位的固有的依赖或者是固有的偏爱。这样的依赖和偏爱其实是没有对错优劣之分的,只是真实地表现出学生学习方式本能的主动性、自主性、创造性的多样化。

同一班级同一学科中,不同学习风格对学生学习成效会有正面和负面的影响,其原因不是因为哪一种学习风格不好,哪一种好些,而是学生学习风格与教师教学风格是否相适应的问题。可以想象,如果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就难以适应学生多种学习风格,就会造成在同一班级同一学科中,学习风格与教学风格相适应的学生如鱼得水,不相适应的学生则举步维艰。

例如,在传统的以教师为本位,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下,视觉型的学生爱听爱看,爱做作业,最容易取得好的学习成绩;听觉型的学生平时上课发言积极,接受能力强,但通常不喜欢课后的阅读复习,所以学习成绩总不如老师期待的那样好;而触觉型的学生喜欢动手实验、自己探索,但上课听讲时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学习成效一般不会太理想;运动型的学生喜欢运动,喜欢游戏,不喜欢被动的接受,所以学习成绩较差,最容易在考试中失败。

学习风格与教学风格如何相互适应

教学中,如何使学生学习风格与教师教学风格相互适应,让更多的学生取得较好的学习成效呢?解决问题有两方面的考虑:一是学生改变自己原有的学习方式,主动去适应教师的教学风格;二是教师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式,主动去适应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

1.学生改变学习风格。学生改变学习风格的办法是可行的,因为学习风格不可能完全不变,它确实是可以改变的。对学习方式的偏爱会受到文化环境、学识以及所接触的人的影响,同时还会受到心理、生理因素的影响,是动态的。也就是说,为了取得好的学习成绩,学生可以采用改变学习风格的战略战术。

单纯从提高学习成绩来讲,这一做法是行之有效的。但这样做有三个方面的问题:其一,就算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学习方式对学习成效有负面影响,但让心智尚处在发育中的学生与自己的本能作斗争,实在是有违人文精神。而且,将学生全部改造为具有统一的学习风格,实际上是做不到的,总会有学生固守自己的风格。其二,就算学生能战胜自己的本能,改变自己的学习风格去适应某老师的教学风格,可是,一名学生不可能一生只师从一名教师,况且各学科教师的教学风格总是各有不同的,如果学生一一去适应的话,就无法形成自己的驾轻就熟、游刃有余和卓有成效的学习风格。其三,就算学生能一一适应不同教师的教学风格,各科都取得较好的学习成绩,但这样改变,学生必定同时失去了自己原有的风格,而原有的风格常常正是突出个性、让其在某一方面出类拔萃的基础。倘若这样的改造真正得以实现的话,学校就变成了生产没有个性的产品的工厂,而这在当今社会是非常可怕的一种后果。

2.教师改变教学风格。让教师改变单一的教学方法去适应多种学习风格的学生,对于已经形成某种风格的教师来说同样是困难的。但是,这种改变既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责任。在教育教学改革步步深入的今天,了解学生不同的学习风格,丰富自己的教法,使教育教学改革的思想渗透到每个学生的学习风格中,让所有类型的学生学有所成,学有所获,是教师理应追求的目标。

改变教师教学方法是在原有风格的基础上,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对自己的教学方式进行丰富和完善、充实与提高,改变的只是教法的单一性,而不是对自己已经熟练的教法的放弃。教师必须考虑到学生存在不同的学习风格的事实,尽量在课堂上增加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使自己的教学不仅适应喜欢阅读、记忆好的学生,同时,也适应那些喜欢动手探索,喜欢做游戏的学生。

如何对待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

1.区别对待。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针对不同的学习风格,在同一班级的课堂上,教师应在教法上有区别的对待不同学习风格与自己原有教学风格不相适应的那部分学生,多一些宽容和理解,多一些信任和鼓励。

对视觉型的学生,要尽量提供更多地阅读机会(包括上网),以增加其知识面;对听觉型的学生应让他们多讨论,巩固其领悟能力强、反应快的优势;对触觉型的学生,应在教学中多给他们一些动手实践的机会;而对于运动型的学生,根据他们喜欢互动式学习的特点,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回答问题甚至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如果能设计出一些教学游戏、教学表演,让他们在其中担任角色,他们一样会学得兴致勃勃,取得好成绩。

2.整合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其实,在一个课堂上,一个班级的学生原本就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在其中各具魅力。如何让这样的一个有机的整体生动的运作起来,需要教师设计出一个能让各种风格的学生各显其能、相得益彰的课堂情景。

在这个问题上,教师的角色定位是极其重要的。一个成功的教师应该扮演好四种角色。他应该是谈话节目主持人。在互动的课堂上,让全体学生在其引导下,各以自己的思想、思维方式愉快地交谈。他应该是电视连续剧的导演。不但要全盘考虑充实剧本,节节出彩,更要为每个学生安排一个合适的角色,吸引着每个学生,让他们期待下一次学习。他也应当是交响乐队的指挥。能注意到每个学生参与的每个细节,及时鼓励学生出色的表现,及时纠正其中小小的失误,让每一个班级像一支乐队一样合奏出美妙的交响乐。他更应该是学生最忠实的观众。微笑着欣赏每个学生在课堂上以自己的表达方式和风格尽情地表演,不时有会心的笑容和热情的掌声。如果这样,课堂上每个角落的受众、每个拥有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都会愉快地投入到自主学习的状态中,又何愁学生没有好的学习成效?

(作者单位:山东省苍山县教育局)

作者:杨文卿 田贵银

教学风格教师教学论文 篇2:

教师教学风格与学生学习风格的相关性研究

认知风格是个体在信息加工和完成认知任务过程中其个性特征的具体表现,也是一个人在感知、记忆和思维过程中所具有的稳定风格在认知活动领域里的体现。由于认知风格已成为个体心理现象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一个人的学习活动必然会受到其认知风格的影响。不少学者认为教学可以促进学生认知风格形成和完善。只有当教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与学生的学习风格相匹配时,学生才能提高学习效率。因此,对教师教学风格和学生学习风格的相关性进行研究具有现实意义。

一、教师教学风格的内涵解析

教学风格是指在教师个体认知结构和一定的教学理论指导下,在长期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适合自己个性特征、思维方式和审美趣味的教学个性化的稳定状态的外在表现。同时教学风格是教师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的集中表现,是教师个性综合素质的体现,是教师日益成熟的重要标志。

教师的教学风格与其本人的认知风格和知识结构直接相关,同时还应受到教学对象的制约。教学风格的形成与发展,实际上是教师对其自身的认知方式、知识架构不断解析并满足教学对象需要的过程。良好的教学风格能够与其既定的教学对象的学习风格相匹配,这既能促进学习风格的多样发展,又有利于塑造具有个性魅力的教学风格。

关于课堂教学风格的类型,由于使用的标准不同,类型也就不同。以课堂教学中师生交流信息的活动方式和方法为标准,把课堂教学风格分为以下几种主要类型。

1.理智型。其特点是教学结构紧凑,教学重点和难点突出,教学内容条理清楚,重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用理智控制课堂教学进程。

2.情感型。其特点是以饱满情绪感染学生,以温暖的话语鼓励学生,在理解、沟通的前提下,师生共同营造出一种热烈的课堂气氛。

3.自然型。其特点是教师将教学内容融于简朴、真实的教学情境之中,学生在反思过程中获得知识。

4.幽默型。其特点是教师讲课生动形象,机智诙谐。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5.技巧型。其特点是教师讲课精于各种教学方法。整个教学设计体现出教师对学生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和知识结构以及学习能力的了解及对教学方法的合理运用和对知识重点、难点的准确把握。

二、学生学习风格的内涵解析

学习风格,是指学生在知觉、思维、推理、理解、解决问题和记忆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的、稳定的外在表现。

学生的智力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其认知结构的发展程度,并且直接参与学习的基本全过程。学生的学习风格在认知结构基础上受家庭环境、教育层次和社会文化倾向的影响,是通过个体自身长期的学习活动而形成的,具有鲜明的独特征、稳定性、可塑性。

学习风格具有相对性,学习风格没有优劣之分,只是不同的学习风格适于完成不同的学习任务。AndrewD.Cohen(1997)将学习风格按照感知方式分为:视觉型、听觉型、动觉型;按照认知方式分为:整体型、细节型、综合型、分析型、尖锐型、齐平型、演绎型、归纳型、场独立型、场依赖型、冲动型、思考型;按照个性特点分为:外向型、内向型、随机—直觉型、具体—程序型、封闭型、开放型。从他的研究体系和方法上,我们可以看出学习者的学习策略和学习方式处于学习风格中的核心地位。

三、教学风格对学习风格的影响

学习风格的形成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既有来自生理、心理和知识结构的内部因素,又受到来自学习环境、教学模式、教学策略以及教师的教学风格等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而教师的教学风格是这些外部环境因素的重中之重,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风格的形成和发展。教学风格对学习风格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正负两个方面:正向影响:一是在学习风格初步形成阶段,教学风格直接影响甚至决定学习风格的形成;二是在学习风格丰富和发展阶段,对已有的学习风格起积极的引导作用。负向影响:当教学风格与学习风格不相匹配时,对已有的学习风格起消极的阻碍作用。

一般而言,严谨风格的教师会培养出一丝不苟的学生;理智型、自然型和技巧型风格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而具有这几种类型教学风格的教师深受场独立型学习风格的学生喜爱;情感型、幽默型的教学风格会培养出场依赖型的学习风格。不同教学风格的教师会不同程度地调教出与之相匹配的学习风格的学生。

高效的教学过程是以教学风格和学习风格相匹配为前提的。外向型的学习风格在理智型的教学风格下很难发展,却有可能在幽默型、艺术型、情感型的教学风格下开花结果;情感型的教学风格能感染内向型学习风格的学生,而分析型学习风格的学生却有可能对之回避;技巧型的教学风格适合于场依赖型的学习风格,却让思考型的学习风格感到无法适应。

不同的教学目标要求师生双方都不能固守于自己既成的教和学的风格。如果学习风格和教学风格相配,学习风格必然得到发挥和发展;反之,教学风格将阻碍学习风格的发挥。这时教师和学生总要有一方来调整自己的风格,以使教与学归于和谐。

四、促使教学风格和学习风格相协调的措施

学习风格和教学风格的相互匹配以教学过程为外在环境,以认知方式为内在机制。两者相互协调共存于教学过程中,这既有利于教学风格的塑造又有助于学习风格的发展。

1.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学习风格,逐步形成以良好的学习策略为核心的认知风格

教师应关注培养学生发展和调整自己的学习风格的能力,使其学习风格和教师的教学风格相匹配。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的学习风格,而且要引导学生认识自己学习风格的特点,帮助学生把学习风格转化为学习策略,不断地启发学生观察自己的学习风格和偏好。

教学风格和教学策略是促使学生形成个性鲜明的认知策略、学习策略和认知风格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必要条件。当学生在教师教学策略的引导下,认知策略的改变会导致其学习策略的改进,从而促使其学习风格的逐渐形成。所以,教师应采取多种教学策略、教学手段来控制学生的注意并激发学生采取适当的学习策略以形成自己的学习风格。

2.针对不同的学习风格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

教师应具有较高的对教学风格的调控水平,以便塑造教师个体多样化的教学风格,来满足不同教学内容要求和学生多样化学习风格的需要。

教师应该帮助学生认识不同的学习风格的价值。一般情况下,学生可能愿意与学习风格相近的人一起学习工作,但他们的学习效果并不好,因为这种学习方式只能会强化各自在认知方式的缺陷而不能优势互补。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该将各种不同风格的学生分配在一起学习,这样既能丰富学生的学习经验,发现自身认知方式的优势与缺点,又能帮助他们形成更好的认知方式和学习策略。

3.培养学生对自身学习风格的调整与反思能力

教师应重视学生学习风格的差异,不能轻易地仅凭考试分数的高低来判定学生认知方式和学习风格的优劣。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思路完全跟随教师的教学设计走,整个课堂教学安排没有给学生留下思维空间,没有自我反思的时间。因此,要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教师必须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去反思和自我表现,注重培养学生对学习任务的分析和判断能力、开发新思路以及探索新方法的能力、对学习内容的概括和总结能力。而这一切的前提条件是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必须尽可能让学生自始自终成为教学全过程的主体,即问题的发现者、解决方法的寻找者、学习成果的验证者。

4.注重对各方面教学反馈信息的分析和研究

教学过程实际上就是在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的各种信息交流的过程,其中既包括正向交流信息:知识信息和情感信息,又包括负向信息,即各种干扰信息:教学环境噪音、教室光线、教学设备使用过程中非正常事故,甚至教师和学生服饰与发型的改变都会成为引起学生无意注意的干扰信息。因此,教师对每一节的教学必须进行教学反思,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思想和智慧,提升教学水平。

教学过程是教学风格和学习风格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过程,也是它们逐渐走向成熟的过程。教学风格是学习风格形成、完善和走向成熟的孵化器。因此,那些重视学生学习风格培养的教学风格和教学策略才是有价值的,才能具有生命力,才能真正实现“因材施教”,这对促进学生学习个性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蓝纯.认知语言学与隐喻研究.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2] F.Ungerer & H.J.Schmid.An In troduction to Cognitive Linguistics.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3] Andrew D.Cohen & Susan J.Weaver.Styles and Strategies Based Instruction:A Teachers’Guide.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

[4] 张国辉.论教学风格和学习风格的相互作用.中国成人教育,2007(15).

[5] 赵萱,席静.学习风格与课堂教学方法偏爱的对比研究.山西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

(责任编辑杨子)

作者:杨立刚

教学风格教师教学论文 篇3:

教学日志:外语教师反思性教学的有效途径

(注:[收稿日期] 009-01-30

[基金项目] 肃省教育科研“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新课程背 景下的优质课堂研究”(GSZ[2007] 22)

[作者简介] 恕敏(1972-),女,黑龙江海伦人,天津师范大学讲师 ,硕士,主要从事英语教学论、教师教育研究。)

(天津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天津 300387)

[摘 要] 学日志是指教师对自己的教学经历予以归纳、概 括、反思和评价,从中觉察存在的问题,明示改进思路和措施。它是反思性教学最主要和 最便利的形式。教学日志的内容不是预设的,而是经过教学实践和反思后生成的。教学日志 的生成应遵循具体性、客观性、经常性和批判性原则。分析教学设计、回顾教学过程、 观摩同行教学和反复教学实践,可使教学日志得以进一步丰富和升华。

[关键词] 学日志;外语教师;反思性教学;有效途径

随着“教师发展过程即教师自我反思、自我更新过程” (Doyle,1990)这一观点普遍为学术 界所接受,反思性教学作为一种探索外语教师自身发展的新途径,越来越引起人们的 关注[1] 作为反思性教学常用的方法之一的教学日志,记录着教师的教学行 为, 总结了教 学的得失与成败,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回顾和反思,是提升外语教师自我发展能力和促进外 语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有效途径。

一、教学日志的内涵与内容

1.教学日志的内涵

“日志”一词源于法语,指的是个人一天中可能完成的行程,是对经验和观察的 记录。如飞行员的飞行日志、船长的航海日志等。Hook指出,日志是一种与个人的对话,它 可以记录作者认为有意义的事件。但是,日志不是文学作品,一般情况下只为作者本人使用 和保存[2] P58)。后来该词被运用到教育领域,被理解为日志为学习者或教育者 记录一天 学习、生活及专业发展提供了一个场所。日志在英文中有不同的名称,如:diary, logs, f ield notes,journals等。

对于什么是教学日志,迄今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定义。美国学者布鲁克菲尔德认为:研究日志 (又称教学日志、工作日志或教师日志)是一种教师对生活事件定期的记录,它有意识地、 生动地再现了教师自己。它不是仅仅罗列生活事件的清单,而是通过聚焦这些事件,更多 地 了解自己的假定[3] 可见,教学日志被理解为一种教师个人的记录文件。教师在 工作一天或上完一堂课后,用教学日志的形式记录自己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感受和体会,以 此作为反思基础。国内一些研究者也对教学日志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并从教学反思的角度对教学日志的内涵作 了解释。如,教学日志是教师关于教学情况的日常记录,它是把教师观察时所听到的、看 到的、感受到的详详细细地写出来,以作为分析研究的根据和来源。撰写教学日志是教 师与 自己的对话,它为教师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反思空间,是对教学经历作书面描述与反馈。教学 日 志可以记录和观察教学情景、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评价以及对教学的认识、反思、设 计和分析等很多有关教学的内容;通过日志这种最自然和熟悉的方式可把教师带入自我认识 、自我反思和自我完善的良性教师发展与成长的过程。

综合所述,教学日志是指教师对自己的教学经历予以归纳、概括、反思和评价 ,觉察存在的问题,明示改进思路和措施,进而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促进自身专业发展,提 高课堂教学质量。

2.教学日志的内容

Mckernan认为教学日志主要记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感到对自己有意义的事件 、想法和感受。它可以真实、自然地记录下教学的情景,自己的观点、情感、理念 及其变化。通过日志的方式,这些情景、观点和看法将不 会因为记忆的有限而被遗忘。教师可以把日志看作自己教学案例的发展史,它可以包括 对教学的评价、预期的结果、未预见到的事件、教学的成功之处与还不满意或有不足的地方 。通过日志,教师必然要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因而使反思成为经常性的行为[2](P59) 。

要写好教学日志,首先要明确日志应记录哪些内容,这些内容不是预先预设的,而是经过教 学实践后在回顾、总结、反思中生成的。一般而言,教学日志可涉及以下方面:一是教学理论。包括对教学理论和信念的认识,以及对教学的 影响,还包括对学生背景知识以及学校环境的认识。教师用新的教学观念、思想与自己 教学实践对照,从中发现问题。如对照素质教育、创新教育、主体教育、研究性学习等新的 教育 思想,查找自己的教学存在什么值得思考和改进的方面,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过 程情况等。二是教学内容。如教师教了什么,如何教的,教学计划是否与教学实际情况相符 ,教学计划是否完成等。三是自我意识。包括教师对自己长 处和局限性的认识,通过了解自己的教学风格、语言熟练程度,从而制定个人发展目标。 四是学生情况。如学生学到了什么,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学生对本次课 程内容的理解度、 学生学习本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在课堂上的见解,学生课堂纪律情况, 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迷惑点、学习的场景、行为描述、突发事件等。五是教学方法。包括教师 对自己教学方法的反思,也包括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如现在流行的教学方法是否适 用于 所有的 课型,在实际教学中出现什么不相适应之处;自身在教法上有哪些创新,哪种教学方法最有 利于 学生掌握教学内容等。六是教学评价。包括对课堂教学正面和反面的评价,师生互动情况, 师生双边交际活动进行情况,对学生、教师课堂交流中的问题诊断及改进计划,等等。

二、 教学日志对于外语教师反思性教学的意义

1.教学日志凸现外语学科特点,为外语教师提供了教学反思平台

外语是一门语言学科,外语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进行沟通与交流。因此在整 个外语教学过程中,外语教师不但要讲述语言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使 学生的外语水平在听、说、读、写、译等方面都有一定提高。这样的教学目标自然令外语 教学具有了多样性和复杂性特点。因此,外语教学不是简单的照本宣科式的传授, 而是强调在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中学习语言、文化和思想,培养学生的跨文化 交际能力 。在学习和运用语言进行沟通与交流的教学过程中,必然会有很多语言、思想、情感上的碰 撞与摩擦。而这种种碰撞与摩擦的过程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并且会带来许多意想不 到的闪光点,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这样的学科特点 决定了在长期的外语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用一种方法和工具来记录、诠释和反思这些在碰 撞与摩擦中所产生的知识点,以期进一步完善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日志正是这样一种能够 凸现外语学科特点的工具,它使外语教师不再局限于课本知识点,而是开始关注教学的过程 、方法、目的和结果等更深层次的问题。外语教师可以通过教学日志及时掌握教学情况,捕 捉相关信息,从中发掘值得肯定和提倡的教学观点和方法,对它们进 行系统的回顾、梳理,并对其不断改进、完善,推陈出新。这可为教师今后的教学提供借 鉴和参考,从而不断提高外语教学的有效性。因此,教学日志既是外语教师了解教学活 动的基本平台,也是外语教师进行自我反思的关键素材。

2.教学日志本身是一种反思,提升了外语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

教学日志是教师进行经常性回顾和反思的一种形式、过程和途径,就其实质而言,教学日志 本身就是一种反思。通过教学日志,外语教师可以自己观察、内省和反思课堂教学活动,及 时 发现自己在以往活动中存在哪些长处或短处,了解学生对下一步教学活动改进 意见或具体要求。教师经过客观分析后,可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和今后的发展目标,有的放 矢地改进自己的课堂行为,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改革。可见,教学日 志给教师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反思空间,是外语教师在用自己的理性思考来评判自己的教学行 为,力图解决教学过程中的种种问题的过程,也是引导教师步入反思境界,迫使其提升反思 能力的有效途径。

3.教学日志推动了教学科研,加大了外语教师的教学反思动力

教学日志以教师的教学实践为源头、为内容、为线索,将教师所经历的、所感悟的教学事件 记录下来,它以其独具优势的丰富、详实与生动、实用,成为一种富有个性的教学研究形式 。可以说,写教学日志的过程,就是教学研究的过程,是研究和实践相互融合、相互对话的 过程,也是外语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过程。通过这个,教师把稍纵即逝的新思想、新启发、 新体会、 新感受记录下来,对自己的教学经历及时予以归纳、概括、评价与创新。这种由教学实践走 向教学理论,由教学理论引导着教学实践的方式,使教师更为清晰 地看 到自我成长的轨迹;同时,由于教师从中拓展了教学思路,开阔了教学视野,就可根据自己 的经验和 体会撰写出专题教育教学论文,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思想,提高自己的教育理论素养和研究 能力,从而把学会教学与学会研究整合起来,实现教学与研究互补相长。关于教学日志对教 师的专 业发展和教学生涯的重要影响,国外的一名教师曾这样描述:“它(教学日志)是一种有价 值的工具。 我经常回来读一读在过去的一周中发生了些什么。我能够注意到一些关于我教学的事情,例 如,有用的和无用的教训。我每星期至少做四次记录。这看起来能使我关注于教学实践中的 关键问题。”[4]

三、 教学日志促进外语教师反思性教学的途径

1.教学日志促进外语教师反思性教学的原则

根据教学日志的内涵、内容与意义,通过教学日志促进外语教师反思性教学,应遵循以下原 则:

(1)具体性原则。教学日志要写得具体,不要采取概括方式来写,要包括具体的想法、工 具、手段等等;要记录具体的可见可闻的事实和事件;要记现象和过程;要记录与彼时彼地 直接关联的即时想法。若每天记“今天学生记住了很多外语单词,我心里很高兴……”,则 教学日志的意义就不大。

(2)客观性原则。教学日志应客观地记录教学过程中真实发生的事件,实事求是,客观公 正,不能掺杂任何个人情感。既要记录自身在师生互动、共同构建的教学活动中产生的灵感 、奇思妙想,也要写出教学中存在的疏漏失误之处和某些值得注意的现象与问题。

(3)经常性原则。写教学日志,贵在及时,贵在坚持,贵在执着,否则教学中很多当时 的认识和感受,以及情景很快就会被遗忘。教学日志写作必须持之以恒,只有这样,才能使 教 师经常地回顾已经走过的路程,分析其中具有意义、价值的事件和观点,最终达到反思的目 的。

(4)批判性原则。教学日志虽是对教学情景的真实记录,但并非纯粹的教学“录像”。教 师必须结合教学实际情况,对其进行理性的、批判性的分析和建设性的思考。教学日志中不 仅记录事件的发生与发展,还应深入分析其发生原因、探讨解决对策。

2.教学日志促进外语教师反思性教学的方法

教学日志并不是简单地罗列课堂中所发生的情况,而是要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 解 决问题。外语教师作为外语教学反思的主体,应在教学实践中有意识地记录、生成、丰富和 升华日志来提高自己的反思能力。

(1)分析教学设计,记录教学日志。教学设计最能体现教师教学的能量,教师教学的能量来源于教师对课堂教学的领悟、表述、 解释和反思。由此观之,分析教学设计和进行教学设计是获得教学日志内容的主要途径之一 。教师可根据以往经验,超前思考教学行为中的问题,做好教学日志,从而更有效地指导未 来的教学活动。如外语教师分析教学设计时,教学日志内容可考虑外语语言的使用范围,是 否能体现或符合教学理论和外语教学规律,课堂中采用何种方法能够激发学生使用语言的兴 趣,如何处理语言知识的难点和重点,组织学生发言时学生表现将会如何等。如教师分析教 学设计 时能够及时记录自己当时的想法,并与课后的反思日志进行对比,使他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 设计能量。

(2)回顾教学过程,生成教学日志。教学日志实际上是教师通过回顾教学过程,记录教学 事件和自身感受,对其教学经历进行批判性的反思、分析和评价。 因为教学日记记录事实并非终极目的,而是要在记录事实的过程中,通过对其进行批判性的 反思、分析和评价,以理清思路、提高认识,改进教学。只有这样,教学日志才具有生成意 义和反思价值。例如,外语教师通过对实际教学的回忆,及时地反思自己在教学中的行为( 单 词释义、语法讲解和语言应用上时间分配是否合理?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是教师在收集 自己的教学 活动信息的同时,以批判的眼光反观自己的教学行为,旨在通过分析、观察寻找问题的成因 ,积极 寻找新思想和新策略来解决所面临的问题,构思新的教学方案,并付诸教学实践中进行检验 。如此反复循环,教师在生成一个具有丰富案例和实践价值的教学日志的同时,也勾勒出了 自身专业成长的轨迹。

(3)观摩同行教学,丰富教学日志。教师通过同行教学观摩,可观察、分析、学习同事的教学设计、教学活动和教学方法,并对比自 己 的教学行为,从中进行比较和分析。与传统的听课形式不同,这不是教学的检查和评比,而 是通过观摩这一形式,教师相互模仿和学习,同时记下所观察到的情景和发现的问题等,然 后彼此客观地交换意见,提出改进措施,以达到共同提高、共同发展的目的。同时,这种观 摩行为不仅仅限于课堂内,还可以通过观看录像的形式进行学习。因为录像极为详细地记录 了整个课堂教学过程,这就完全有可能使教师通过反思来挖掘自己的优点,并选择合适 得当 的教学行为,进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概言之,通过同行教学观摩这种生动形象的反馈素材 ,极大地丰富了教师教学日志的内容,触发了教师的反思性思维。

(4)反复教学实践,升华教学日志。教师每节课下来,都要静心沉思,思考在教学方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 学方面有何新招,课堂情境中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学生的外语知识和应用技能、情感态度价 值观是否统筹兼顾等。除了及时记下这些得失,教师还要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再教 这部分内 容时应该如何做,并且将这些思考的闪光点记录下来。教师通过课堂教学的反复实践,以及 详细地、缜密地在教学日志中对自己的经验、心得进行重组和 优化,这样不仅可以使自己的 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更重要的是教学日志不再局限于零碎心得和局部问题 解决的方法,而是展现出具有系性和理论性的教学经验和典型问题的解决思路。从这一角 度而言,这不仅使教学日志的内容得以升华,而且提升了外语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教学 实践能力。

综上所述,教学日志给予了教师一个很好的反思空间,成为外语反思性教学最主要、最便利 的方 法和形式,这有助于教师通过联系自己的教学经验内化新的知识,形成个人的实践能力。可 以说,教学日志是外语教师促进自己专业成长与发展的强有力的方法,也是外语教师进行反 思性教学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 甘正东.反思性教学:外语教师自身发展的有效途径[J] 外语界,2000, (4):12.

[2] 王蔷.英语教师行动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58-59.

[3] [美] 鲁克菲尔德.批判性反思ABC[M]张伟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 2.90.

[4] [美] oanne M.Arhar, Mary Louise Holly, Wendy C.Kasten.教师行动研究—教 师发现之旅[M]黄宇,陈晓霞,阎宝华,等译.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236.

(责任编辑 黄建新)

Teaching Journal:An Effective Approach for Foreign Language

Teachers to Conduct Reflective Teaching

Zhao Shu-min

(College of Education, Tianjin Normal University, Tianjin 300387,China)

Key words:teaching journal; foreign language teachers; reflectiv e teaching; effective approach

作者:赵恕敏

上一篇:实训教学老年护理论文下一篇:学校安全检查法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