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风格对女装风格影响论文

2022-04-22

摘要:社会背景作为影响服装流行风格的隐性因素,对服装流行风格有指向性作用。文章通过历史对照的方法,结合当代国际流行趋势预测机构中对服装流行风格的划分,采用量化统计的方式总结不同政治环境、经济形势、科技背景、文化背景下的服装流行风格及不同社会背景对服装风格的影响强度。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艺术风格对女装风格影响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艺术风格对女装风格影响论文 篇1:

服装艺术风格评析

摘要 服装艺术风格是服装设计和服饰配套最基本的美学原则之一。通过对服装艺术风格的本质及成因的了解,从而有利于服装设计师针对不同审美人群设计出高品位的服装造型款式。

关键词 服装艺术风格 成因 造型 审美

一、服装艺术风格的本质

服装艺术风格是服装艺术家在创作整体上反映出来的思想与艺术上的稳定个性,是其作品成熟的标志,是服装艺术家之间相区别的独创特征。没有特色不能成就风格,特色多变也不能成就风格。设计师如果没有形成自己的风格就不是服装艺术家。服装风格是构筑服装流派的基础,设计理念相近,风格相近的艺术家会形成或松散或紧密的群组,这就是所谓的流派。风格强调个性,流派强调类性,没有风格的划分,就没有流派的组成。

风格成熟的服装艺术家的作品,总有喜欢他的一个着装群体,就像一位作家总有最能理解他的读者群体一样。服装艺术家的小我融汇在某一群体的大我之中,组织起了一个独特的形象社会,他们是一个细分市场的审美作者,是一个亚文化群体审美理念的深度开发者,以特有的文化视野观察、体验、塑造着一种特定的生活方式。不是所有的人都追随他们,有限的在风格上才是有效的。

成熟的服装艺术家要有共生意识,不应该随意挑剔其他类型的作品,只有具体作品水平高低的问题,没有艺术风格的高低问题。但是,由于艺术家是一种主体职业。人们容易形成白恋情结,再加上艺术评价没有绝对的客观标准,要形成和谐共融的局面并不容易。好在每一种风格都有自己特定的接受群体,只要在这一群体中被充分认可,风格就成熟了,其他艺术家是否赞赏并不重要。

二、都市风格

都市风格是在后现代主义艺术思潮影响下的一种夸张的服装审美追求,它反对本质主义传统,表现以感性形象为主要特征的唯美主义追求。作品透着中心城市的自信,表现着市民追求多彩生活的情趣,大胆,富有个性,带有引领现代生活审美潮流的动力意识。

都市风格有两个最明显的标志。首先是艳。款式多变,色彩浓烈,质地丰富,造型火爆,没有固定的模式,虽然艳丽,但不俗气,也不华贵。蔑视保守的服装文化观念,强调装饰性与人造的创新特点,讲究色视觉刺激,透视繁华社区的绚丽生活。

三、职业风格

职业风格源于工装,但它超越工装,是一种有职业感觉的主体审美状态,它表现在有品位追求的职业装与有职场特征的生活装中,是工作与生活一体化的表现。这类服装作品大都比较干练。如果说都市风格具有城市的夜幕色彩,职业风格就有阳光特色。

职业风格有两个显著特点。首先是简洁。形式参与要素比较少,装饰的面积比较小,使用起来谨慎,强调感觉的整体性。职业风格突出功能主义创作方法,适应写字楼里的活动。形式简洁就为主体内涵的表现提供了机会,外饰细节不会抢夺视觉注意。其次是力量。职业风格的服装一般比较严肃,颜色偏冷,直线条多,款式也不夸张,在女装的表现上,有比较明显的男性化特征,暗含妩媚。

四、田园风格

田园风格与都市风格相反,表现的是回归自然的感受,强调的不是装饰,而是自由。崇尚清淡,甚至平淡的格调,不事夸张,以顺其自然为基本追求。

田园风格的服装作品有三个鲜明的特点:第一是自然装饰,设计的灵感常常来自于自然风光(图4-44),树木、花草、岩石、沙滩、蓝天、大海、阳光、月色、星辰……正所谓“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追求归真返璞的效果:第二是自由人体,这类风格的作品大都随顺人体,表达主体形象的自然美与生命魅力,反对塑造人体,强调舒适、宽松、飘逸,便于人体活动。便装与休闲装轻松恬淡,比较容易形成田园风格,近些年来,公务与商务活动中也出现了休闲装趋势:第三是天然面料,这是构筑田园风格的物质基础,天然诉求的直接效果就是美感中要有舒适感,心理与生理要素应该完美地融合起来。

五、民俗风格

由于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历史沿革、宗教信仰、生活习惯等自然因素与社会因素的影响,不同民族的服装有很明显的区别,形成了相对独立而固定的形制,已经成为稳定的文化符号。

民俗风格服装是带有民族特点的现代作品。它基于民族服装,又超越了它,它不属于民族,而是属于大众,不是传统的,而是现代的。换句话说,民俗风格要经过现代社会审美情趣的过滤,并不是所有的地方服装要素都会原样照搬过来,它必须与现代人流行的审美追求完美地结合起来。

六、嬉皮风格

嬉皮风格是西方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一股文化潮流,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有不同程度的反映,在服装上也表现得非常强烈,虽然时过境迁,依然在主流文化中沉淀下来,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服装艺术中的嬉皮风格就是一种自觉反对主流形象,以丑来对抗美、以刺激来对抗审美的青年追求。Kitsch是德语。有伪造物件与不良品质的意思,这类着装者足蹬10cm的高跟鞋,穿着长裙,带着金光闪闪的首饰,穿着颜色刺眼的热裤,也被称为“反流行的”(Antimode)和“粗野时尚”(SavageMode)的一族。

七、抽象风格

抽象风格是现代艺术中一个引人注目的流派,它否定了具象艺术,淡化了艺术模仿生活的痕迹,用形式直接诉诸人的精神,使各种意义符号化,使美趋近于简化,图形和色彩的概括性把形式的审美价值提高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人类艺术在写实与写意此起彼伏的潮流中发展着,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各有自己的巅峰状态,20世纪是艺术进行各种试验、人们反传统的意识最为强烈的时期,随着创造技法的发展,艺术符号经历了千百年的进化。逐渐成熟并发达起来,形式本身的独立审美价值展示在世人面前,形式主义摆脱了生活真实与心理真实,独自走进缪斯殿堂,抽象概括能力成为一种新的创作本领。

八、梦幻风格

梦幻风格的服装带有理想主义色彩,表现着一种神奇、猜度、自由、浪漫的非现实感觉。有时梦幻风格流露的是对现实失望者的自我迷醉,有时透露出宗教主义者的神秘莫测,有时显露出未来主义者的无限畅想。这类服装与生活的距离都比较远,不愿意融入主流社会,用幻想代替现实,用避世来代替人世,用非理性来代替理性,用个人化来代替社会化。梦幻风格的服装款式有时比较怪诞,但是又没有嬉皮服装的躁动,是宁静的梦。

九、古典风格

古典风格的服装是一些怀旧的作品,大都有些贵族味道,与中产阶级的现代情调格格不入,追求封建宫廷格调,表现上流社会的雍容华贵与不凡气度。这类款式取材于各个历史时期的贵族服装文化,甚至使用传统制作工艺,装饰细节比多,做工也比较讲究,具有比较强的外饰特点,深受上流社会人物的喜欢。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服装艺术风格的形成有主观和客观两种原因。主观原因是服装艺术家个人的出身、经历、修养、习惯、才智、世界观、审美情趣等。客观原因是艺术家所处的社会历史条件与他所生活的具体环境。主观原因与客观原因交融着发挥作用,存在决定意识,环境对性格形成产生着重大影响,反过来讲,性格决定命运,人有什么样的性格,就会使适应这一性格的机遇发挥作用。主观原因是服装艺术家风格形成的内因,客观原因是服装艺术家风格形成的外因。

作者:许平山

艺术风格对女装风格影响论文 篇2:

社会背景与服装流行风格之间的关联

摘要: 社会背景作为影响服装流行风格的隐性因素,对服装流行风格有指向性作用。文章通过历史对照的方法,结合当代国际流行趋势预测机构中对服装流行风格的划分,采用量化统计的方式总结不同政治环境、经济形势、科技背景、文化背景下的服装流行风格及不同社会背景对服装风格的影响强度。研究结果表明,政治背景对经典风格和装饰风格具有较高的影响力,经济背景对复古风格具有较高影响力并呈负相关关系,科技背景中航天科技与军事科技对服装流行的影响较明显,文化背景对服装流行风格具有直接指向性。

关键词: 社会背景;流行风格;历史数据;关联分析;量化研究

文献标志码: A

引用页码: 061109

Correlation between social background and fashion style

XING Xue, GU Wen, WANG Kai, LIU Xiaogang

(Fashion and Design College, Donghua University, Shanghai 20051, China)

Key words: social background; fashion style; historical data; correlation analysis; quantitative study

社会学家一致认为,服装展现了社会的一个横截面,是反映社会的镜子,作为人类文明的产物,服饰文化的变迁也是人类文明的发展历史,是代表社会经济水平和人类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1]。服装流行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体现了整个时代的精神风貌,包括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地域等多方面因素,与社会的变革、经济的兴衰、人们的文化水平、消费心理等紧密相连[2],社会背景的变化会引起服装形制乃至风格的变化[3]。现有的文献资料对社会背景与服装流行风格的探究以定性的方法为主,对服装流行风格的归类缺少一致性。例如,时嘉[4]探討了三次女性主义解放运动对女装风格的影响。谢倩等[5]分析了中国不同历史时期中女性服装消费的特征。张星[1]阐述了社会环境条件、经济发展水平、社会群体意识对服装流行风格的影响。吴晓菁[2]分析了战争因素对服装裙长、中性风格流行的影响;经济的发达对服装风格多样化的影响;科技因素对太空风貌和高科技色调的影响;不同时期的艺术思潮对功能主义设计、波普风格设计的影响等。曹霄洁[6]运用历史对照的方法定性探讨了不同社会背景对服装风格的影响。在上述研究中,以定性研究为主,而定性研究相对量化研究缺少客观性。因此,本文利用历史数据对照的方法,用过量化研究的方式,依据国际流行趋势预测中划分的风格板块,系统地整理和探讨社会背景与服装流行风格之间的关联。

1服装流行风格与社会背景的界定

1.1服装流行风格的界定

服装风格的把握依赖于设计师的设计能力、专业素养、个人经验等方面,影响因素复杂而模糊[7]。美国社会学家丽塔·佩拉(Rita Pema)[8]提出风格可以从各种历史阶段、各种种族、各种职业、各种线索等进行区分。中国学者刘晓刚[9]提出服装设计风格分为主流风格和支流风格两大类。卞向阳[10]按照艺术风格将服装分为民族主题、复古主题、嬉皮主题、朋克主题等。陈彬[11]以年代为主线细分出各个时代的服装风格。杰奎琳·麦克阿瑟(Jacqueline McAssey)[12]探讨了服装造型风格的普遍规律。曹霄洁[6]提出了四对具备反向特征的“两极型”时尚风格倾向。冯利等[13]以销售较好的服装品牌为研究对象,将服装风格划分为中性风格、前卫风格、休闲风格、运动风格、经典风格等八类。但上述诸多服饰风格划分与国际权威流行趋势预测机构的划分方法存在偏差,本文依据上述理论和国际流行趋势预测机构对风格预测的划分,将流行风格要素整理为:经典风格、装饰风格、自然风格、都市风格、未来风格、复古风格,并对上述风格用关键词的形式予以释义,如表1所示。

1.2社会背景的界定

依据维基百科上对1910—2010年西方国家现代历史事件的检索,本文从政治背景、经济背景、科技背景、文化背景四个角度进行社会背景的分类。

政治背景可分为政局稳定时期、政局异动时期、政局动乱时期。政局稳定时期中,国际冲突较少,各项和平相处原則制定并实施;政局异动时期中,国际冲突增加,同盟国与协约国等国际组织成立,政局异动是政局动乱的前期表现;政局动乱时期中,国际战事繁多,世界大战开启。对西方国家的政治局势划分如表2[14]所示。

1910—2010年期间,人类所经历的文化背景可分为四个阶段,分别为手工艺和工业文明融合的时期(1910—1940年)、现代主义设计兴盛时期(1940—1960年)、后工业社会现代主义设计的发展时期(1960—1980年)、文化多元化时期(1990年起)[16]。各时期的典型文化背景如表5所示。

2服装历史流行数据的整理

2.1数据来源

本文从Vogue、Lana Lobell、Charm为主的时尚杂志和西方服装历史图鉴Fashion(a history from the 18th to the 20th century)、Fashion(the century of the designer),以及1990年以来的秀场数据中,共收集1910—2010年期间的970套女装数据。由于20世纪中男装的变化较少,所以对20世纪服装变化的研究以女装的变化为主。

2.2数据整理

对服装历史数据的整理从四级层次展开。第一层次为社会背景类目,第二层次为社会背景内容,第三层次为社会背景内容所对应的年份,第四层次为服装风格。以对经济背景下需要统计的服装数据为例,第一层次为经济背景,第二层次为经济复苏时期、高涨时期、衰退时期和萧条时期,第三层次为四个经济时期对应的年份,第四层次为每段年份对应的服装风格。根据不同时间段,不同经济时期各种服装风格的占比、均值及方差研究,了解不同时期中每种服装风格的波动特征,由此判断不同社会背景对服装风格的影响及影响强度。历史数据整理结构如图1所示。

3社会背景对服装流行风格的影响

3.1政治背景对服装流行风格的影响

根据对1910—2010年政治稳定时期、政治异动时期、政治动乱时期共675套女装服装风格的统计数据结果(表6),政治背景对服装风格的影响突出表现在经典风格和装饰风格的变化上,二者的流行波动最大,流行比例的方差分别达到0.162和0.153;其次为复古风格,其他风格未形成明显的趋势特征。1922—1929年、1946—1950年、2005—2010年三段政治稳定时期中,经典风格的服装分别占比16%、21%、13%,平均占比17%;1907—1913年、1929—1939年、1960—1980年中后期、1992—2003年四段政治异动时期中,经典风格的服装分别占比36%、29%、23%、14%,平均占比26%;在1914—1918年和1939—1945年政治动乱的时期中,经典风格服装的占比分别为52%和60%,具有明显的风格集中度和指向性。经典风格的流行度与政治的动乱程度呈现正相关的趋势,特别在战乱时期,经典风格的流行度最为明显。根据统计数据显示,与经典风格相对立的装饰风格与政治动乱程度成负相关趋势,在战乱时期装饰风格的平均占比仅为14%,政治异动时期占比均值为28%,政治稳定时期占比均值为34%。

3.2经济背景对服装流行风格的影响

在对1910—2010年间经济复苏时期、经济高涨时期、经济衰退时期、经济萧条时期共855套女装服装风格的统计结果中,复古风格在经济不同时期的波动最大(表7),占比方差为0.12132。因此,经济背景的不同对复古服装风格的影响力度最大,其次为经典风格,再次分别为装饰风格、都市风格、未来风格、自然风格。经济复苏时期与经济高涨时期,复古风格相对低迷,均值分别为14%、8%;经济衰退时期与经济萧条时期,复古风格相对兴盛,均值分别为18%、40%。因此,复古风格的兴盛程度与经济兴盛程度呈负相关的趋势。经济背景对服装流行风格的影响如图2所示。

除复古风格外,经典风格的占比差异也相对较大,占比方差0.12111,仅次于复古风格。但经典风格也同样兴盛于“一战”与“二战”政治动荡时期,战争同时也导致了经济的低迷。因此,经典风格在1914—1918年与1939—1945年间的兴盛是政治与经济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占比方差的增大有政治作用的因素。就经济背景对服装流行风格的直接影响而言,经济变化对复古风格的影响力度大于经典风格。装饰风格与都市风格的流行程度与经济兴盛程度呈正相关的趋势,经济高涨时期的三段时期中,占比均值分别达到38%、18%,经济萧条时期占比均值分别为15%、13%。对于未来风格、自然风格而言,经济因素对其影响相对较弱,各时期的风格占比差异较小。

3.3科技背景对服装流行风格的影响

在1910—2010年间具有科技层面重大突破的年份中,本文共统计348套女装,其中航天技术的突破对未来风格的影响最为显著(表8)。1960年为航天技术获取重大突破的年代,在1910—1950年期间,未来风格的占比均值仅为3%,1960年高涨至36%(图3),具有光泽感的材料、硬挺的质感、直线型外观得到普及。1960—2000年未来风格的占比均值为19%,而在此时间段之前,未来风格表现低迷。因此推测,1960年航天科技的重大突破是未来风格正式开启的重要原因之一。

军事科技的发展与政治因素有密切关系,在1940年军事科技获取重大突破的时期中,经典风格具有极高的流行度,经典风格占比达到53%,而在1940年“二战”之后,经典风格的占比也极速消退(图4),在1980年因美苏争霸展开的军备竞赛时期第二次大幅度上升。军事科技的发达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国际政治局势的紧张,与政治局势的紧张具有同步性特征,共同影响经典风格的流行。

在1970—1980年生物科技突破时期与1990年信息科技突破时期,并未发现服装流行风格的突出变化。因此,生物科技事件与信息科技事件对服装流行风格的影响不显著。

3.4文化背景对服装流行风格的影响

在1910—2010年期间不同文化背景时期的970套女装风格统计中,随着社会文化的多样性发展,服装的各种流行风格占比呈现平均化的趋势(表9)。从手工艺和工业文明融合的时期至文化多元化时期,各种服装流行风格的占比方差从0.191递减至0.056。手工艺和工业文明相融合的时期中,装饰风格具有显著的高流行度,达到58%,这与1920—1930年的装饰艺术运动的发展紧密相连。其次为代表功能主义的经典风格,占比16%,与德意志工业联盟的发展和包豪斯倡导的设计理念相关。现代主义思潮提倡“形式服从于功能”,主张理性主义与减少主义[17],因此,具有理性特色与功能主义的经典风格在该时期具有最高的流行程度,占比34%。后工业社会现代主义设计发展时期中,解构主义、波普艺术等具备个性化特色的设计具有突出的表现,因此都市风格与未来风格在这一时期取得重大发展,分别占比25%与23%。装饰风格在这一时期也有突出表现,但这一时期的装饰风格不具有过多的古典特色,仅以有机械美学的装饰特征为主。文化多元时期的各类服装风格占比相对平均,但由于“无障碍设计”和“全人关怀”思潮的兴起,这一时期追求全方位设计(Universal Design)。提倡在最大限度的可能范围内,不分性别、年龄与能力,适合所有人使用方便的环境或产品设计[18]。服装风格偏向于自然风格与装饰风格的融合,自然风格的占比也达到了1910年以来的最高值(图5)。综上,文化背景对与之相关的服装流行风格有直接促进作用。

4结语

本文通过历史对照法和量化统计的方式比较了各个不同历史背景时期服装流行风格的变化,明确了社会政治背景、经济背景、科技背景、文化背景对六种服装流行的影响及影响强度。研究认为,经典风格与政治动乱程度呈正相关趋势,经典风格与政治稳定程度呈正相关趋势,复古风格与经济兴盛程度呈负相关趋势,经典风格与经济萧条程度呈正相关趋势,航天科技的发展对未来风格及军事科技对经典风格具促进作用,多元文化的发展对服装流行风格具平均化作用。政治背景的变化对经典风格、装饰风格的流行强度影响最大,其次为复古风格;经济背景的变化对复古风格的影响强度最大,其次为经典风格,再次为装饰风格、都市風格;科技背景中,生物科技与信息科技的突破对服装风格的影响不显著;文化背景对与之相对应的服装流行风格有直接的导向作用。本文对服装流行趋势预测工作者具有理论指导作用,对服装流行趋势的宏观预测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张星.服装流行学[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14:51.

ZHANG Xing. Fashion Science[M]. Beijing: China Textile & Apparel Press,2014:51.

[2]吴晓菁.服装流行趋势调查与预测[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15:23.

WU Xiaojing. Investigation and Forecasting for Fashion[M]. Beijing: China Textile & Apparel Press,2015:23.

[3]沈雷.服装流行预测教程[M].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2013:2734.

SHEN Lei. Fashion Trend Prediction Course[M]. Shanghai: Donghua University Press,2013:2734.

[4]时嘉.女性主义对20世纪女性职业化着装的影响研究[D].武汉:武汉纺织大学,2015:922.

SHI Jia. The Theory of Feminism Research on the Influence of Womens Professional Style in the 20th Century[D]. Wuhan: Wuhan Textile University,2015:922.

[5]谢倩,姜晓文.社会背景下女装消费心理研究[J].国际纺织导报,2014(5):9193.

XIE Qian, JIANG Xiaowen. The study of female consumption psychology from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and arts[J]. Melliand China,2014(5):9193.

[6]曹霄洁.基于时尚知识管理的服装概念设计方法研究[D].上海:东华大学,2013:6782.

CAO Xiaojie. Research of Fashion Conceptual Design Method Based on Fashion Knowledge Management[D]. Shanghai: Donghua University,2013:6782.

[7]张立宁.服装款式系统的风格量化和款式数据序设计与实现[D].上海:东华大学,2006:2327.

ZHANG Lining. The Design and Realization of Style Quantization and Pattern Database of Garment Pattern System[D]. Shanghai: Donghua University,2006:2327.

[8]丽塔·佩拉.流行预测[M].中国纺织出版社,2000:1530.

PEMA Rita. Fashion Forecasting[M]. Beijing: China Textile & Apparel Press,2000:1530.

[9]刘晓刚.品牌服装设汁[M].3版.上海:东华人学出版社,2011:3044.

LIU Xiaogang. Branded Apparel Design[M]. 3rd Edi. Shanghai: Donghua University Press,2011:3044.

[10]卞向阳.服装艺术判断[M].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2006:2657.

BIAN Xiangyang. Judgment of Fashion Art[M]. Shanghai: Donghua University Press,2006:2657.

[11]陈彬.时装设计风格[M].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2009:8.

CHEN Bin. Styles of Fashion Designing[M]. Shanghai: Donghua University Press,2009:8.

[12]杰奎琳·麦克阿瑟.服装设计元素:造型与风格[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13:6465.

MCASSEY Jacqueline. Fashion Design Elements: Shape and Style[M]. Beijing: China Textile & Apparel Press,2013:6465.

[13]馮利,刘晓刚.服装风格的量化方法初探[J].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0(1):58.

FENG Li, LIU Xiaogang. Method of measure costume style[J]. Journal of Donghua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2004,30(1):58.

[14]入江昭.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5:45176.

AKIRA Iriye. War and Peace in 20th Century[M]. Beijing: World Knowledge Press,2005:45176.

[15]唐可欣,魏玮.西方经济学周期理论研究进展与展望[J].经济纵横,2010(12):126128.

TANG Kexin, WEI Wei. Study on western economic cycle progression and prospects[J]. Economic Review,2010(12):126128.

[16]李智瑛.西方现代设计史[M].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13:42149.

LI Zhiying. Western History of Modern Design[M].Tianjin: Tianjin Peoples Arts Press,2013:42149.

[17]卫东风,曹建宁.解读新现代主义服装流派特征[J].艺术研究,2009(4):7.

WEI Dongfeng, CAO Jianning. Interpretation of the new modernism costume genre features[J]. Art Research,2009(4):7.

[18]李志榕.全方位设计:和谐社会的需求[J].装饰,2006(8):10.

LI Zhirong. Universal design: the demand of a harmonious society [J]. ZHUANGSHI,2006(8):10.

作者:幸雪 顾雯 王凯 刘晓刚

艺术风格对女装风格影响论文 篇3:

探析巴洛克风格元素在品牌“杜嘉班纳”女装设计中的应用

“巴洛克”是流行于欧洲十七世纪至十八世纪上半叶的艺术风格,它继承了文艺复兴时期确立起来的错觉主义再现传统,但却抛弃了单纯、和谐、稳重的古典风范,追求一种繁复夸饰、富丽堂皇、气势宏大、极富动感的艺术境界。虽然,当下世界服装从高级时装到高级成衣无不倡导“少即是多”的简洁风,但是,“巴洛克”风格在历经四个世纪的演变后,依然为服装设计大师们提供源源不断的灵感,并在繁杂的服装风格领域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本文以“新巴洛克”风格著称的品牌“杜嘉班纳”为例,通过深入分析旨在展现经典“巴洛克”风格与现代女装设计相结合的多种可能性,并为今后巴洛克风格女装设计提供无限的审美借鉴。

前言

在西洋服装史中,“巴洛克”一词就是指代17世纪欧洲服装款式,显示17世纪欧洲时尚。由此可见,服饰是时代的一面镜子,它不仅反映出当下人与自然以及社会的关系,同时也折射出一个时代的氛围及人们的精神面貌,而艺术及文化的发展必然也会折射到人们的服装风格变化上。如何在时代更迭、风格多元化、大众审美时尚化的境况下,依然保持这一经典艺术风格经久不衰并不断与当下流行风潮相结合,以创造出符合当下大众审美情趣的“新巴洛克”风格是当今服装设计界所面临的难题。

“巴洛克”时期服饰风格概述

1.“巴洛克”时期服饰特点

“巴洛克”是16世纪古典主义者建立的一种背离了文艺复兴艺术精神的艺术风格。它突破了古典主义理性、均衡、典雅的风格局限。在西方服装史中,“巴洛克”代表一种绚烂、浪漫的装饰风格。具体表现为配色艳丽,造型强调曲线优美,装饰弯曲回旋。给人活泼奔放、精致华美,但也有矫揉造作之感。不管是“巴洛克”风格还是其发展到后期的“洛可可”风格,都使西方女装的装饰语言得到了极大地丰富,同时,也为后来各种艺术风格的兴起及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由于17世纪到18世纪初,欧洲各国在政治,经济,宗教等方面斗争激烈。使欧洲各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革。而荷兰和法国由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国力大增,先后掌控了服装流行的主导权,成为新的欧洲服装中心。因此,巴洛克风格大致分为荷兰风时期和法国风时期。

(1)荷兰风格时期女装特点(17世纪初)

荷兰风时期的女子服饰摆脱了文艺复兴时期厚重、僵硬的造型。其最重要的特征是:利用重叠法体现女性的丰满和性感。服装的领口有坦胸的也有披戴肩领的,其中,大翻领是荷兰风的另一个特点,它取代了轮状皱领,敞开的领圈上装着蕾丝做的宽大翻领,男女服通用。女装袖子仍流行藕节袖,但由上疏下密的扎法取代了等距分扎,短而鼓起的灯笼袖在袖口饰有蕾丝花边。裙子从内而外重叠着穿,在腰部收细褶,里层裙的色彩明度与艳度最高,中间层裙色彩较深,外层裙以柔和、色彩纯度较高的轻薄面料为主。

(2)法国风时期女装风格(17世纪后半叶)

法国风时期箍裙与胸衣的流行使女装造型不再像荷兰风时期那样丰满圆润,而是充分强化女性的形态特征。箍裙上装饰着大量缎带、花边、刺绣及纽扣等装饰。胸衣则在腰和胸部嵌以鲸须或木料为骨架材料,再包覆亚麻布或绸缎,缝线制作轻巧从腰部向上呈“V”形张开,背面用系带调整各部位松紧。而坦领是法国风时期女装的另一特点,这时的坦领被挖深加宽,几乎露出胸部以上全部空间并在领口边缘用花边装饰,或是系一段丝绸打上花结,体现了“巴洛克”绮丽的风格。

这时期女装的裙子仍以蓬松外形为主,最外层的裙子从中间开叉向外翻,并花结或扣子系起来,提起的地方吊着垂褶,在腰部产生丰富的对比。也有把外裙两襟向后翻,并在臀部打结使后臀堆满褶皱,非常气派。

2.巴洛克时期服饰图案

巴洛克时期的服装图案受到当时美术风格的影响,前期以变形的花朵,花环、果实、贝壳为题材,后期则采用莲、棕榈树叶、良苕叶形为题材。而贝壳曲线与海豚尾巴行曲线的应用,是最重要的特征之一。

路易十四时期,即巴洛克风格最盛行时期,是最为华丽的大团花饰和果实图案,路易十五时期为过渡时期,图案较小。而路易十六时期为洛可可时期,图案则以小碎花为主。

现代巴洛克元素在杜嘉班纳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提起“巴洛克”风格就不得不让人联想到一贯在“巴洛克”元素中寻找灵感来源的意大利知名品牌—“杜嘉班纳”(Dolce & Gabbana)。此品牌最大的特点是一直都以南意大利西西里岛为创作灵感,以天主教妇女身上的黑色作为最主要的用色,而在图案的表现上则充满了南欧宗教色彩,这也形成了杜嘉班纳独特的风格。

1.杜嘉班纳秀场中巴洛克元素运用案例分析:

(1)造型中巴洛克元素运用分析

元素一:大翻领、坦领

大翻领及坦领是“巴洛克”风格服饰最显著的特点,同时也反映出从荷兰风时期到法国风时期(即从17世纪初到17下半叶)短短半个世纪内人们审美情趣的变迁。纵观品牌杜嘉班纳近几季的设计,不难发现设计师对它们的沿用及改良。不管是蕾丝面料的精致翻领,还是省去了花边镶嵌的坦领,都彰显了女性的迷人的韵味。

元素二:束腰、胸衣

法国风时期的“巴洛克”女装强调曲线优美,而“新巴洛克”风格设计虽已用修身款式取代了原本造型拖沓的蓬松裙装,但仍想更加突显女性性感的曲线。因此,不管是从法国时期就大行其道并沿用至今的胸衣,还是能勾勒女性婀娜身形的束腰。都成为杜嘉班纳秀场中不可或缺的造型元素。不管是2013年秋冬设计中花纹繁复的宽版束腰,还是缀满金色刺绣的胸衣,都散发着女性性感迷人的气息。

(2)装饰中巴洛克元素运用分析

元素一:刺绣、蕾丝

“巴洛克”风格追求奢华,装饰繁复华丽。因此,无论是刺绣拼贴还是用于镶嵌边饰的蕾丝都是“巴洛克”风格最常见的装饰手法。杜嘉班纳2012秋冬高级定制的秀场就将17、18世纪西西里岛上的古建筑化作大量的金色巴洛克风格拼贴及刺绣图案,点缀着黑色蕾丝,让每一件衣服都如艺术品般华丽艳美。而原本作为点缀的蕾丝面料则受到了设计师的热捧,被大面积地运用到设计当中,将以华丽著称的“巴洛克”风格展现的淋漓尽致。(如图1-2)

元素二:花朵、果实图案

华丽的大团花饰、果实图案是“巴洛克”风格鼎盛时期最典型的装饰图案,同时它也是品牌杜嘉班纳设计师最善用的装饰元素,不管是2012春夏设计俏皮可爱的通身的果实团案印花,还是2014春夏设计中花朵印花到立体花朵刺绣的演变都体现了设计师对“巴洛克”风格的钟爱。(如图1-3)

元素三 十字架

由于“巴洛克”风格在天主教国家中的影响最为深远,持续时间最长。因此,它带有浓重的宗教色彩,而十字架造型是最能代表宗教的元素之一。在杜嘉班纳2013秋冬秀场上设计师用十字架造型镶嵌各色宝石珠宝,恪守华丽的意大利教廷风格,展现他奢华西西里风情的钟爱。

总结

“巴洛克”这种装饰语言虽然已经历了四个多世纪的演变发展,但不仅没有随时代的更替而淘汰,反而在现代服装设计大师的创作下,演变成当下受到无数设计师所追捧的“新巴洛克主义风格”。可见,在数百年的历史中,西洋传统服装的设计原则及美学思想对现代服装设计仍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纵观近几十年服装市场的发展,虽然品牌不断推陈出新,但一些极具特色的老牌服装品牌不仅没有被新品牌所代替,反而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追捧。其中品牌杜嘉班纳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代表,在每一季设计中设计师都从西西里岛汲取灵感,抒发了设计师浓厚的的意式情怀并向我们展现了传统巴洛克元素与现代女装设计相结合的无限可能性。它的成功说明了:在国际服装市场不断繁荣的今天,一个服装品牌若想在众多的品牌中脱颖而出,做到无可替代,那就必须要提高品牌的“辨识度”并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作者单位:西安工程大学)

指导教师:吕钊教授

作者:杨逸菲

上一篇:以人为本理念图书馆管理论文下一篇:地质勘查行业中成本核算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