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外少儿声乐教学论文

2022-04-19

【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是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社会实践中形成的思想理念、传统美德和人文精神的集合,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体现出中华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和精神标识。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校外少儿声乐教学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校外少儿声乐教学论文 篇1:

校外少儿声乐课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究

【摘 要】当前,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素质教育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层次,少儿艺术教育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逐步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声乐作为艺术教育中一个十分热门的专业领域,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大力支持。人们逐渐意识到声乐教育对少年儿童的身心发展和文化的传播起到的关键作用。

【关键词】少儿声乐;多样化;教学模式

一、接触新学生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新生接触时,大多数孩子会受到约束、紧张、自信等。在与学生交流时,要注意慢语、表情、微笑,与孩子交谈,逐步消除孩子内心的紧张。首先,我们需要联系孩子,询问孩子关于唱歌的感受和想法,然后用简单的语音训练来让孩子们来。唱歌,听孩子的呼吸,声音线的位置,和咬的类型,可能了解孩子的情况,并听孩子们最熟悉的歌曲来判断孩子的状态,并等待大约半个小时,以确定孩子的状态和适当的歌曲和指导。

对于儿童的教学,最重要的是要引导教师,不要显得过于激进、浮躁等,鼓励孩子的主要方式,教师太严厉会让初学者产生恐惧、厌学的倾向,从而消除孩子的紧张情绪。同样,声乐是所有音乐学科中最抽象的。最重要的是要细心耐心,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让孩子吸收和利用生活中的榜样来启发孩子。例如,打拍子的声音,让孩子充分放松,首先要告诉孩子,早期的努力和易拉伸的感觉轻松击败,大多数孩子会紧张,可以放松身体,缓解压力,孩子的手和脚来缓解孩子的身体紧张的感觉,也要具体问题具体问题,为学生解决具体问题。

二、普遍少儿学生存在的问题

目前,大多数学生存在以下三个问题。第一呼吸问题;第二:声音的位置;第三:发音,下面的详细分析:

1.呼吸问题。

大多数孩子对呼吸不太了解,甚至不知道呼吸是什么。在第一次接触的学生或一些学习了一段时间的学生,前两个严重的问题是吸入位置错误和缺乏气体。

2.声位问题。

大多数学生不知道这个职位应该在哪里。“上颌骨”的概念并不完美,整個声音是一条完整的线,每一个声音都应该处于同一个位置,它需要用通俗的方式来解释,比如“颜色”。“彩虹”的方法,想象每一个音符,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自然的声音就会有一个位置,朝一个好的方向发展。

3.发音问题。

儿童发音的最大问题是白声、嘴角水平、吐字不清、位置不统一、咬字吐字不规范。解决是解决它通过元音发声练习的最好方式。a、颖娃、I、O、u组合练习。控制嘴部位置,遵循最自然的说话姿势。

对于声乐来说,存在的问题就像病人一样。声乐老师就像对待疾病的医生一样,每个病人的病都不同。即使是“感冒”,也有不同的临床问题,如“感冒、感冒、热风”等。学生不同于没有生病的学生。患病学生可能产生了药物反应。这就是为什么老师要用各种各样的药方来治疗。这主要是为了治疗孩子的心理,有时孩子可能会犯错误一万次。最好是考虑清楚,灌输什么是正确的,说一次又一次的给他,慢慢地他就会打开。这是个骗局。毕竟,孩子的教育主要是针对儿童声乐的健康发展未来的声音后,孩子的问题将严重影响儿童声乐未来发展之路,任何额外的身体机能的力量会改变声音的质量,这就要求教师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对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方案。

4.学习声乐兴趣较低。

很多孩子反应在声学教学过程中,老师始终是循规规蹈矩、按部就班,每次上课的内容几乎相同,并且学习的内容枯燥乏味,无法激起儿童学习声乐的兴趣,反而会让儿童产生厌烦的心理;老师上课表情严肃,甚至容易训斥儿童,这给儿童的学习带来很大的思想压力,几童也害怕与这类老师进行交流,使得得教学质量下降,甚至使儿童产生严重的抵触心理;老师留给几童课下需要完成的作业相对较难,儿重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发现比较困难,又怕无法完成任务而受到责罚,会使儿童容易产生一种畏惧的心理,不利于孩子进步。对于儿童的教学始终是比较困难的问题,尤其是教师的方法不得当,反而会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使得儿童产生消极的学习心理,不仅不利于儿重的进一步学习,而且会导致儿童失去学习声乐的兴趣。

三、乐理知识不能与声乐教学分开

声乐教学中最重要的是音乐知识的传授。第一,声乐离不开节奏和音色,这与音乐理论知识密切相关。许多孩子不懂音乐课的所有意思。对初学者来说,音乐音乐可以以简单的光谱为主,五行音乐的教学是以对简单光谱所熟悉的音乐知识的传授为基础的。

简单的谱是最基本的声乐学习。首先,我们应该教节奏和音调,然后节奏。我们需要知道所有的基本节奏,如附加点,前八和十六,以及经常出现的节奏类型。基本的节奏知识是在吸收声调后吸收的,这对语音控制非常重要,需要一段时间的歌唱。为了练习。当所有以上的家庭作业完成后,我们需要唱歌词和纠正声音问题。只有对系统的组成进行分析,才能掌握歌曲,并且在纠正声音时不会出现问题。

四、舞台表演也是教学任务

经过一年的学习,学生需要在舞台上看到最近学生的学习情况。从场上开始,每一个细节都需要引导,舞台的中心有多大方,如何说自我介绍,以及演唱过程中的动作、表情、眼神、舞台操纵能力等等。你不能有太多的小动作。你必须保持微笑,保持微笑。除了麦克风的姿态、走的方式等,都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

每节课用五分钟的时间告诉学生身体素质的知识,做一些现场表演,通过表演的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便把自然的表现运用到实际的舞台上,并记住它不能死板、太快、不自然。在动作表达的指导下,幼儿要进行真实的歌唱,而遗忘动作和歌词等问题则需要反复练习以适应学生的实际需要。

参考文献

[1]赵云静.聊城市小学生校外声乐教学现状调查分析[D].河南师范大学,2014.

[2]汪雪妩.校外少儿声乐课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究[J].儿童音乐,2013(06):66-70.

[3]石惟正.声乐教学法[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7.

[4]陈淑红.声乐与教学[M].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

作者:吕莹

校外少儿声乐教学论文 篇2:

少儿校外声乐教学融入中国民族传统声乐文化的策略探究

【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是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社会实践中形成的思想理念、传统美德和人文精神的集合,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体现出中华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和精神标识。

【关键词】少儿校外声乐教学 中国民族传统声乐文化 文化软实力

一、少儿声乐教学中融入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

1.保护民族传统文化从娃娃抓起

我国民族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作为民族文化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音乐,是人们了解某一民族历史、民族风俗、民族信仰、民族艺术的重要载体,一个民族的音乐文化能够充分体现出这个民族的特色,由于现代文明的冲击,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优秀的传统文化面临后继传承无人、无人知晓的尴尬处境。因此,加强对传统音乐的保护工作已经势在必行,国家对此也非常重视,特意设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不仅要发挥出传统音乐文化的价值,还要积极将其发扬传播。在校外少儿声乐教学的过程中,声乐老师可以将其和声乐课堂进行有机结合,指导学生进行循序渐进的声乐学习,让学生深刻意识到传统音乐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音乐潜能,扩大传统文化传播的辐射面,使学生成为保护民族传统文化的生力军。

2.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政策,美育提升少儿声乐教学质量

通过向学生讲解不同地区传统音乐的特性,了解传统音乐形式多样化,不但能够有效提升我国少儿声乐教学的教学质量,而且有助于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不管是哪种民间传统音乐,其内容和形式可以真实、准确反映出当地的风土人情,如我给学生排练的歌曲《紫竹调》,孩子们可以掌握苏州地区的音乐风格与方言特点,歌曲《索玛阿姐撸》可以感受彝族大凉山的风土人情。通过将这些优秀的传统音乐文化融入到校外声乐教学中,不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强他们的审美意识,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促进他们对美的创造。与此同时,也增强自身的民族自豪感与归属感,进而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更好的发扬光大。

二、中国民族传统声乐文化的艺术特征

中国传统音乐包括民歌与歌舞、民族器乐、曲艺音乐、戏曲音乐四部分,独特的中国文化孕育了独特的民族民间音乐的体裁、形式、风格、内容,成为中国民族音乐的基础。而民族传统声乐的特点表现在四个方面。

1.情感表现是传统声乐作品的核心

民族传统音乐是劳动人民共同创造的音乐文化,它表现了劳动人民的生活,抒发了他们的感情,表达了他们的意志和愿望,更具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民族色彩,更贴近广大劳动人民,并为他们所接受和喜爱,它的情感表达细腻,更加注重的是歌者个体意识的表达和歌曲内容情的体现。一个声乐作品的成功性取决于演员向观众展示出“声情并茂”地表演。因此,情感表达是演唱时的重要评价标准。

2.以字正腔圆作为声乐审美的标准

传统声乐作品的旋律通常是以歌词的声调为基础,以此确保在声乐表演过程中,观众能够清楚的听懂歌词内容。所以,传统音乐中首先强调的是字要正,其次,是在此基础上达到腔圆。声乐演唱中,表演者必须要做到曲调要顺畅且又完整,情绪要准确并且圆满,一定要符合歌曲中所描述的人物和景象。在中国的传统音乐发展进程中,“字正腔圆”是实现歌词清楚表达的有效途径,更是音乐作品演绎中的美的体现,因此,“字正腔圆”被作为中国传统音乐艺术的审美标准。

3.强调音色个性化发展

中国幅员辽阔,自秦朝以来,虽然汉族的语言文字得到了统一,但由于地理、历史的原因,不同地區的语音差别依然很大;中国有56个民族,其语言及文化背景又各自不同……这些都直接影响着各族各地存在有不同的、丰富的音乐语言风格和对音乐语言美的各自不同理解。如,民间声乐作品的音乐语言风格就一直与当地的生活语言、语调、口气、习惯相吻合。例如,台湾儿歌《天黑黑》中的天黑黑就唱成闽南语“tin o o”。

4.重视每一个作品的“润腔”技术

每一个地区的地域和语言环境都不一样,在一般意义所说的“筐格在曲,色泽在唱”就是强调声乐演唱中的“润腔”,简单的说,“润腔”就是指辅助歌曲整体旋律并且附注在旋律周围的、时值的以及音高变化较大的“小音符”,在声乐表演中,“润腔”体现不同声乐作品特色的重要载体。富有创新性的“润腔”更能促使声乐作品深入人心。比如藏族的“缜固”和蒙族的长调、土家族的甩腔。

三、校外声乐教学融入民族传统文化的方法

1.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适宜的传统声乐教材

校外青少年宫作为校内教育的有效补充,面对的学生都是利用周末和课余时间来学习的学龄前儿童及中、小学生。校外教师要有自主设计教育教学内容体系和整合、编写教材的能力,教学内容也要根据学生程度突出由简到难、循序渐进。一方面进行普及教育面对的是零起步没有一点音乐基础的学生,另一方面就是提高性教育,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逐步走向专业化,并为音院附中及专业院校、培养人才、输送人才。由于他们一周就来一次,一学期也就16次课,跟老师见面的时间也就是十几个小时,因此给他们选择合适的教材内容和教学方法就更为重要,在选编唱歌教材时,注意所选歌曲在题材内容、体裁形式、风格特点上的多样性,以增进学生对唱歌的兴趣,扩展他们的音乐视野,培养与提高他们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

我在教学中有意选择了一些具有典型民族特色及地域特点的歌曲,在教唱歌曲之前进行讲解,帮助孩子们了解我国各少数民族的风格特点及地域特点,使之容易接受歌曲并理解、表现歌曲。例如新疆的《青春舞曲》,侗族的《美丽的侗乡》,苗族的《苗家小阿妹》,朝鲜族的《幸福像金达莱一样》,藏族的《卓玛》等,还有一些地域特点浓厚的歌曲如东北民歌《小看戏》《嘎妞妞》,反映非遗木偶戏的《神州木偶戏》,京剧《说唱脸谱》等。

2.创新的训练方法

由于校外教育接触的孩子跟学校不同,要想让儿童快速、轻松、科学的学会歌唱,不仅要掌握声乐教学语言要素的规律与特点,还得了解儿童的心理特点,通过分析儿童的心理特征研究儿童的声乐教学语言。而形体语言作为一种不同于声音语言的方式对歌曲的内涵进行解析和阐释,能更直接、更充分地表达情感,能增强歌曲的表现力、厚重感和感染力。据此,本人特别去向舞蹈专业的老师以及戏曲专业的老师请教,学习民族舞蹈,学习京剧的亮相走圆场以及少数民族舞蹈如新疆舞、藏族舞、蒙古族舞、傣族舞基本动作及组合。在声乐课上,教师结合其民族及地域特点以及动作特点进行讲解并指导学生学习,表达歌唱情感,促进学生的演唱能力以及表现力地提升。

3.综合运用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手段

校外声乐教学当中运用的各项教材不仅仅是文字介绍,更为关键的是要贴近教学的材料,如相关的音频资料、原唱素材等,这样教师的教学指导才会更加形象直观,也能够帮助学生更为深刻的了解传统音乐文化。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和多领域渗透的情势下,多媒体的应用范围逐步扩大,将其应用到校外声乐教学当中更是有了显著效果,能够让原本枯燥单调的课堂变得形象直观和富有内涵。校外声乐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呈现图片、音频等直观的学习资料,播放音乐作品的原唱以及相关视频,让学生能够在深入的聆听感受当中,分析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特色和深层含义。

4.提高校外声乐教师的教学水平

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们应该注重多向学生讲解民族传统音乐的有关知识,多介绍民族音乐的时代背景,从而使得学生掌握更多的传统音乐文化信息,让学生在在学习过程中准确把握好声乐作品的歌唱技巧。这就要求每一位声乐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传统音乐知识,对传统音乐的旋律和声腔特点要有一定的认知。声乐教师必须要熟练掌握传统音乐的歌唱技能和发声技巧,在拿到一个民族音乐作品时,能够及时准确地说出它所属的民族,最好还能唱出来。特别是针对影响力较大的传统音乐作品,校外声乐教师更应该熟练掌握,比如国粹京剧、昆剧、豫剧、蒙族民歌、苗族民歌、新疆民歌等等地方性音乐,声乐教师要做到对这些民族传统音乐的风格特性的准确认知与辨别。总而言之,校外的声乐教师必须要自己先喜欢上传统音乐文化,然后在教学中融入自身的情感,激发学生对传统音乐的喜爱之情,进而推动学生对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5.為学生提供艺术实践平台

通过比赛、演出、观摩、学艺等一系列校外的各种社会音乐活动,使学生在更广泛的领域来领悟传统民族音乐的魅力,进一步增强学生对中国民族民间音乐传统的认识,全面培养学生了解民族传统音乐。

校外声乐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基础教育中,要始终贯穿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使知识、技艺方面的教育与道德方面的教育很好地结合起来,在融入传统音乐文化的同时,需要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合理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给学生选择适宜的教材和方法,重视情感的融入,激发学生学习声乐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艺术修养,促进声乐教学的创新发展,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

作者:闫冲

校外少儿声乐教学论文 篇3: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摘要:随着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水平日益提高,越来越重视子女的素质教育,也有越来越多的孩子参加了校外少儿声乐学习的行列,声乐学习有利于完善他们的文化素养和音乐修养,有利于提高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力和感受力。少儿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待完善的重要阶段,往往具有较强的好奇心,这就需要教师通过有效的教学方式来让少儿亲身感受。大量的实践证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校外少儿声乐教学离不开兴趣的培养。

关键词:少儿声乐 兴趣 培养

一、重视情感投入

很多少儿在演唱歌曲时都会不带任何感情色彩,主要原因在于他们还没有什么生活阅历,很难深入理解歌词内容,以及他们在唱歌时还不够兴奋等。若少儿长时间保持这种状态来唱歌,那么必然会逐步降低他们学习唱歌的兴趣,甚至还有可能会对唱歌厌倦。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该多重视情感投入,用情感交流法来提高少儿的兴趣,要让他们明白:只有让歌唱带有感情,才能够让歌声具有生命力、感染力,才可以打动观众的内心。并且还要教授少儿用不同的音色来表现不同情感的歌曲。例如,在演唱欢快的歌曲时,要富有朝气、富有弹性、富有节奏感;在演唱抒情的歌曲时,要轻柔优美;在演唱激昂的歌曲时,要注意打开共鸣腔体,要做到铿锵有力。例如,笔者在教授少儿演唱《黄河大合唱》时,先领着少儿饱含感情地对歌词进行朗诵,让他们通过朗诵来初步了解歌词;其次,再用讲故事的方法来将歌词的历史背景向少儿介绍,以便于让他们深刻理解歌词;再次,要求少儿在演唱时要充分打开口腔,通过这种方式,必然能够让歌曲演唱变得有声有色。

二、利用音乐效果渲染情境

音乐可以抚慰情绪,可以激荡心灵,可以启发人的想象和思考,可以表情达意,若能够将其应用到校外少儿声乐教学中,那么必将起到较好的渲染情境的效果。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选择音乐的时候,除了要与教学内容相符之外,还要尽量选择高尚文明、积极向上的时代之音。例如,笔者为了能够更好地让学生体会到父爱如山的情感,特地选择了歌曲《父亲》,让学生闭上眼睛、合上课本,在音乐中去体会所学习到的课文朱自清散文《背影》的内容。笔者仔细观察了学生的表情,有的学生寂然遐思,有的学生悄然动容,有的学生深受感动。由此可见,音乐所能够给人带来的“感染”“熏陶”效果是不可估量的。此外,教师要多设置生活情境,最大限度地刺激他们的情感体验,进而便于他们对教学内容进行正确、迅速的理解,提高教学效率。

三、创设竞争情境,引入竞争教学模式

少儿正处于好胜不服输、自尊心强、荣誉感强、自我表现欲强的阶段,因此,在少儿声乐教学中,可以引入竞争教学模式来提高少儿的学习兴趣。例如,可以围绕着少儿声乐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开展一些小竞赛,营造出一种良性循环的竞争气氛,让学生在参与竞争中获得知识、获得能力。比如,某县文化馆近日就举办了少儿声乐比赛,比赛中,小选手们都精心准备了优秀曲目参加比赛,为评委和观众带来很多耳熟能详的少儿经典歌曲,像《小海军》《祖国祖国我爱你》《中华小二郎》和《邮递马车》等。小选手们一个个信心满满地走上台,展示了自己的独特风采。他们稍显稚嫩但认真的表演不仅得到评委们的认可,也让这些小选手增强了学习声乐的兴趣。

四、注重氛围,因材施教

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少儿能够将优美的歌声演唱出来,还需要让他们在歌唱过程中加强形体与表演的有机结合,以便达到“形”“情”“声”三者并美的新体验,而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进行指导。良好的精神状态往往是歌唱的基础和前提,这就需要教师通过行之有效的心理状态引导。在唱歌之前,教师要为少儿创造出良好的歌唱环境和歌唱氛围,让他们能够不怯场,能够尽快地进入到歌唱状态;适当表扬少儿的进步,要让他们能够保持高亢、高涨的歌唱状态。除此之外,还要结合少儿的实际情况做到个性化教学、因材施教。根据每个少儿各自不同的差异,分别教学。例如,笔者曾经教授过一个经常唱歌跑调的少儿,经过几次接触之后,笔者认为唱歌跑调的主要原因在于其不能很好地对音准进行分辨,于是进行了将近半年的听觉训练,大幅度提高了这个少儿的音准能力,自此之后,再没有出现唱歌跑调的情况。由此可见,声乐是可以后天训练的。

五、结语

总之,恰当地在校外少儿声乐教学中加强学生兴趣引导,可让少儿声乐教学充满魅力,也能够让学生获得能力、知识、情感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陈裕华.浅谈新课程理念下校外少儿声乐教学的设计策略[J].文理导航(下旬),2013(07).

[2]马琳芝.给学生的语文思维插上想象的翅膀[J].清华大学学报,2012(12).

(作者简介:朱珂,女,本科,山东省济宁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群众文化馆员,研究方向:群文活动、群文事业发展、校外声乐教学等)

作者:朱珂

上一篇:科学技术经济发展论文下一篇:MOOC高等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