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经济发展论文

2022-04-19

回顾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不难看出,科学技术在经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在生产力诸要素中的地位不断提升为第一要素,成为经济持续发展、社会和谐进步的基础和支撑。一、科技革命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变革在农业经济时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非常缓慢,随着文艺复兴运动的不断深入,科学技术进入了加速发展的快车道。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科学技术经济发展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科学技术经济发展论文 篇1:

从国内外经济发展的史实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关键词] 技术创新;人才强市

[

翻开全球500强企业的发展传略,就会发现500强的蓬勃发展史其实就是一部不断进行技术创新的历史,其管理思想、市场战略、领导艺术、企业文化等都可圈点,但是在其日新月异的技术创新面前都退而其次,像因特尔、西门子、诺基亚、松下、摩托罗拉、惠普等榜上有名的公司,他们都以其自身的科学发展历史表明:在如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技术创新的发展速度和影响力已经达到了空前的高度。它成为上至国家兴衰、下至企业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事实上,谁在技术创新的核心竞争中领先,谁就创造了新的商机,谁就成为这个行业的大赢家。从《财富》杂志评选的世界500强企业中我们看到,在技术创新最为活跃的信息科技行业,比尔·盖茨的微软公司以31%的利润率位居500强企业利润榜之首,它每销售100美元产品便可净赚31美元的利润;芯片之王的英特尔以21%的利润率位居第二,锐意进取的技术创新力量使他们掌握了独占性技术,高利润的核心技术又使他们保持在同行业中的顶尖地位。从全世界的经济增长来看,上世纪初,全世界的年GDP是1万多亿美元,1950年为6万亿美元,2003年则达到了40多万亿美元。在这一个世纪经济的增长过程当中,科技的贡献从本世纪初的5%升到现在的70%,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了依靠科技进步推动经济发展的阶段,知识经济自然也应运而生。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积极引进包括资本主义国家在内的外国资金、技术、管理经验等一切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大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国家综合实力有了突飞猛进的增长,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拿廊坊开发区来讲,建区12年来,通过大力实施项目人才带动战略,实行对内对外开放,全面引进各种先进的生产要素,终于在一片沙荒地上建起了一座年工业总产值近百亿元、财政收入近8亿元、出口创汇近2亿美元的高科技、外向型、园林式的现代化新经济区,其基本经验就是始终坚持了大力引进高新技术项目,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其近几年发展起来的行业涉及微电子与电子信息技术、空间科学与航空航天技术、光电子科学与光机电一体化、生命科学与生物工程、能源科学与新能源和高效节能技术等8个方面的高新技术。区内高新技术企业实现产值和利税分别达到全区工业总产值和工业企业利税额的65%和70%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已经成为推进开发区经济跨越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

几年来,廊坊市坚持“科技兴市”,大力实施“人才高地”战略,每年都从市外引进大量大学毕业生、研究生和各种专门人才,并积极为其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从而使廊坊市有了人才资源这个重要条件来引进和建设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并已形成了一定规模。但与周边地区相比,廊坊市的经济总量还比较低,财政支撑能力还比较脆弱,高科技主导行业、高科技龙头产品还不够突出,对全市经济的辐射和带动作用还不够明显,发展中还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困难。现实和奋斗目标要求我们必须正视困难和挑战,抢抓机遇图发展,抢占高新技术和人才的制高点,正确处理好发展科学技术与招商引资、发展经济的关系,处理好近期利益与远期利益的关系,坚持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紧密结合,争取走上一条良性循环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本文作者:河北省廊坊市副市长)

责任编辑柳波

作者:王会勇

科学技术经济发展论文 篇2:

知识经济与科学技术

回顾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不难看出,科学技术在经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在生产力诸要素中的地位不断提升为第一要素,成为经济持续发展、社会和谐进步的基础和支撑。

一、科技革命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变革

在农业经济时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非常缓慢,随着文艺复兴运动的不断深入,科学技术进入了加速发展的快车道。18世纪60年代,以蒸汽机广泛应用为标志的第一次科技革命,揭开了工业经济的序幕。19世纪70年代,以电力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无线电通讯技术的实现为标志的第二次科技革命,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加速发展。特别是20世纪以来,产生的以核能、激光、计算机、电子与信息等技术应用为标志的第三次科技革命,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为知识经济的到来,奠定了坚实可靠的理论和技术基础。

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以制造工具为主的机器大工业成为社会化生产的主体,产业结构实现了由农业为主导向工业为主导的转变。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则实现了对社会生产力系统的科学化改造,使以工业为主导的社会生产转变为以信息和服务业为主导的“知识经济”。完成了生产力由“硬”到“软”的过渡,从而使知识经济成为了一种更能促进生产力发展的高级经济形态。

如果说农业经济是以原生性资源(土地)为基础,经济发展取决于土地资源与劳动力资源的占有和配置;工业经济是以再生性资源(制造品)为基础,劳动力、商品和资本是经济活动中最重要的因素;那么,知识经济则是以智力资源(知识、人才)为基础,以知识的创新和投入为主体,经济发展主要依赖于科技创新和创新性知识的广泛应用。

二、科学技术在知识经济中的作用

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基础上的经济,是以知识、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为直接依据的经济。知识经济就是以科学知识为资源基础,以高科技手段为中介,以经济发展为目标的经济;是知识、技术和经济紧密结合、良性互动的现代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即以智能为核心的社会生产力系统。因此,科学技术是支撑知识经济的基础,其作用主要体现在:

1.科学技术导致了高技术产业的产生与发展。20世纪中叶,以微电子技术为核心的计算机技术,以及生物工程、新材料、新能源、空间技术、海洋技术等技术群的产生与发展,直接导致了以信息生产和服务为核心的一系列高技术产业开始出现。它们的兴起,使产业结构的链条得以向前延伸,拓宽了经济发展的领域与空间。

2.高技术产业和新兴技术在经济发展中越来越占主导地位。高技术产业从它诞生那一天起,就以科技密集度大、创新能力强、自动化程度高等特点在市场竞争中独领风骚,并迅速成长壮大起来。这使新兴产业和应用新技术的产品产值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

3.科学技术导致了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当代社会产业结构的高级化表现为第三产业、第四产业的兴起和发展,并在全部产业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

4.科学技术导致了产品科技含量提高、成本降低、性能改善,适应市场需要的新产品、新品种不断涌现。

三、知识经济是以科学技术为主体的经济

知识经济的本质就是社会生产力的高度智能化。它标志着人类生产力发展的又一次升级换代,即由普通机器时代向智能机器时代的跃升。而促成这一质的变革的关键因素是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其对生产力系统的全面改造。

知识经济之所以有别于以传统工业为产业支柱、以稀缺自然资源为主要依托的经济,就是因为它是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核心、以智力资源为首要依托,并且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传播、使用和消费之上的经济。具体体现在以下两点:

1.知识经济在资源配置上以智力资源为首要依托,通过知识、智力对自然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配置。因此,在知识经济中对智力资源——人才和知识的占有就比工业经济中占有稀缺自然资源——土地和石油等更为重要。今天经常为人们所提到的则是微软公司总裁比尔·盖茨,他的成功主要靠的是无形的资源和财富——知识。

2.现代科学技术对知识信息来说具有核心地位。发达国家高科技的产值、出口额的增长速度都大大高于其他制造业,高科技产业正在成为现代经济生活中的主导力量。我们不难得出如下结论:所谓知识经济就是在资源配置上以智力资源作为首要依托的经济,同时也是科学技术处于核心地位、实质上也就是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经济。

四、可持續发展需要科学技术的支撑

可持续发展是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工业经济时代,机器、设备和原料是经济发展最重要的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实施主要依靠科技进步。虽然使有些问题得到缓解,但是影响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如生态环境还在恶化,资源枯竭势头没有得到抑制,发展中国家在重复发达国家过去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传统发展模式等。

知识经济时代“资源”的内涵被大大地扩展,即有实物资源,也包括知识和信息资源。知识和信息作为一种独特的资源,进行独特的生产,形成独特的产业即信息产业和知识产业。知识和信息成为经济活动的主导资源、甚至是主体资源。

高新技术产业由于其高附加值有力地支撑着知识经济时代的经济增长。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决定着知识的生产、传播及应用的能力和效率,通过知识、信息和技术的投入,带动了高新技术产业的迅猛发展。使高新技术产业无可非议地成为知识经济时代下的第一支柱产业,从而改变了工业经济时代下经济发展从萧条、复苏、繁荣到衰退的周期性,使经济可持续增长成为可能。

因此,只有更加充分发挥科学技术作用,使高新技术产业成为主导产业,知识信息成为主体资源,实现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升华,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可持续发展问题。

总之,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成为经济持续发展、社会和谐进步的基础和支撑,是国家安全能力的保障;是人类生存与发展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基石,是人类文明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更是人类文明永不枯竭、不断发展的重要资源。因此,评价科学创新的价值,也就不能仅仅看其科学的理论意义及其在科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更应该看其对人类经济社会进步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作者:李质勇

科学技术经济发展论文 篇3:

经济学专家

一、个人简介

杨承训,河南财经政法大学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国务院特殊津贴享受者,孙冶方经济学奖获得者,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评委,中央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教材编写组主要成员,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特聘研究员,世界政治经济学学会顾问,河南省经济学会会长。

二、学术领域

长期从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研究,着重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包括基本经济理论、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农业经济学。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主攻黄河流域经济、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国有企业的改革和运作、科学技术与经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农业现代化道路理论创新等重大项目。撰写《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下的合作制与家庭经济》、《国有企业总体改革论》、《市场经济理论典鉴——列宁商品经济思想系统研究》、《历史的杠杆——科技主导经济发展规律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等学术专著10余部,在《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经济学动态》、《金融研究》、《管理世界》、《求是》、《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刊物发表论文800多篇;承担国家社科规划课题8项,其中重点课题6项;获国家优秀成果奖5项,省级奖30多项,专著《市场经济理论典鉴》1999年获我国经济学最高奖——孙冶方经济科学奖。

三、主要学术建树

1、全面系统研究列宁的商品经济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拓荒性和原创性。专著《市场经济理论典鉴——列宁商品经济系统研究》(45万字,1998年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提出列宁的商品经济思想特别是新经济政策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一个重要来源。国内著名经济学家刘国光等同志给予高度评价,认为该书是研究列宁商品经济理论的百科全书,填补了一项重大理论空白。由于该专著在学术上的重要价值,获得了我国经济学最高奖——孙冶方经济科学奖,实现了河南省零的突破。

2、着重研究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中的问题。专著《国有企业总体改革论》提出“公有资本要实现人格化”,认为公有资本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经济范畴;企业的配套改革必须与强化管理紧密结合;搞好国有企业的外部条件,症结在于转变政府的管理职能,真正实现政企分开、政资分开;要保持和增强国有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第一主体”的地位,即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该书被中共中央宣传部评为1993年度精神文明“五个一工程”优秀著作奖。

3、提出了黄河流域经济发展战略模式。在完成国家社科“六五”规划《黄河流域经济开发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研究,与许多部门学者合作,在占有翔实资料的基础上,主持撰写了关于黄河流域经济的第一部专著《黄河流域经济》,厘清黄河流域及亚欧大陆桥沿线的优势和劣势,明确它的经济定位;以大量的调查研究为依据提出了黄河流域经济发展的战略模式;提出构建“曲”字形布局的设想。该专著获河南省“五个一工程”优秀著作奖,至今仍被社会各界认为是有关黄河流域和西部大开发的权威性专著。

4、探索知识经济时代新的经济规律及经济科学的理论。在国家社科规划研究项目《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经济规律的理论与实现研究》的基础上,与其他专家合作的著作《历史的杠杆——科技主导经济发展规律研究》在研究生产力发展轨迹和各国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运用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观点,提出“科技主导经济发展规律”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基本规律,并致力于探索知识经济时代新的经济规律及经济科学的理论创新,为创建科技经济学奠定了基础,国内著名专家刘国光、院士李京文、张卓元给予极高的评价。

5、着力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2003年8月22日《人民日报》发表了题为《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研究》专论之后,中共中央常委李长春做出批示“这是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研究建设工程的重头戏”。2004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体系探析》获准立项,2009年专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在人民出版社出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以“‘马学’为魂、‘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指导思想,抓住生产社会化规律在中国的体现这条主线,阐述了生产力系统、生产关系系统、交换方式系统形成经济方式,论述了社会主义本质、科学发展、社会主义自我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等五大范畴,获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6、深入研究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拓展生态生产力视阈。针对粮食问题提出实施“八高”工程,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作出重要批示。国家社科基金重要项目《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理论创新与分阶段分区域推进方略研究》提出,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必须是以发展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为主线的科技密集型农业,以科技为支撑、高度集约化与适度规模化相结合的多元生态循环农业,实现工农、城乡协调互动的现代化,并拓展生态生产力视阈。

7、注重区域经济研究。围绕地方政府的重大决策,提出了上百条政策建议,包括深化国企改革的方案、农村改革发展和开拓农村市场的思路、发展第三产业特别是旅游业的路径、所有制改革和财政体制有关问题,写出了一百多期内部文稿,发表了上百篇论文,为地方经济发展战略的制定作出了突出贡献。

上一篇:我国初中学校管理论文下一篇:校外少儿声乐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