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汉字教育研究论文

2022-04-16

摘要:幼小衔接问题是世界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通过分析幼儿进入小学后在学习、生活等各方面的不适应现象来加强人们对幼小衔接的认识,探讨怎样使幼儿更顺利的实现由学前向小学过渡的方法和途径。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幼儿汉字教育研究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幼儿汉字教育研究论文 篇1:

学前教育中幼儿阅读兴趣培养初探

摘   要:世界处于经济飞速发展的新时代,无论是幼儿亦或是耄耋老人,终身教育理念不可或缺。在此大环境下,幼儿阅读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美国最新的教育研究表明,幼儿时期是人阅读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在培养幼儿阅读能力的同时,能更好地影响幼儿的生活和发展,为幼儿选择更好的阅读材料,提升幼儿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学前教育;幼儿阅读兴趣;培养研究

幼儿阅读是幼儿从口头语言逐步转为书面语言的关键阅读时期,是幼儿书面语言学习的前期准备。幼儿阅读过程中结合文字延伸、图画和成人语言等内容,能为幼儿的后续发展提供更多素材,使幼儿在阅读中了解文字内涵和图片语言。但在进行阅读时部分幼儿教师对阅读存在误区,认为幼儿阅读需要多识别汉字,多背诵名篇,反而忽视幼儿想象能力的培养,仅片面强调机械性记忆,没能关注幼儿的兴趣与能力培养。

一、学前教育中培养幼儿兴趣的重要性研究

(一)锻炼幼儿集中注意力的能力

幼儿时期的孩子正处于脑部发育阶段,所以不能长时间集中注意力涉猎相关知识内容。部分幼儿无法支配和控制自己的注意力,仅能将其注意力集中在他们感兴趣的地方,而幼儿对颜色有着较强的认知度,喜欢一些插图精美、活泼有趣的幼儿阅读材料。若幼儿教师能在教学过程中引入色彩对比浓烈的插画,能更好的集中幼儿注意力,使幼儿能静下心来认真参与阅读,这对于培养幼儿的注意力有积极影响,能更好地改变幼儿精力集中不长久的问题。

(二)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

幼儿的思维是具象的、简单的、形象的,所以在课程教学中为能让幼儿的思维更符合逻辑性,需要开展合适的训练,其中阅读是培养幼儿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幼儿的阅读能更好地锻炼他们的观察和想象力,能让幼儿思维的严密性获得提升,更能锻炼幼儿的观察力,使幼儿对周边的世界有更多的感触。阅读教学的时候,幼儿能主动地吸收知识,在遇到不甚了解的知识内容时,幼儿能主动地进行思考和提问。此刻,教师若能做好细致的引导、适当的鼓励,这对培养自信心有积极的影响,能让幼儿更好的探索未来,有助于幼儿的自主学习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的提升。

(三)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

语言作为人类沟通的主要工具之一,可分为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这两种。在幼儿3~6岁时期,是幼儿口头语言发展的重要时刻,幼儿能在关注书面语言的时候,使用画笔进行涂鸦,描绘自己想法的同时,更好地模仿大人写作。幼儿阅读能更好地帮助其掌握复杂的语法结构内容,也能更好地增加词汇量,这不但是幼兒接触书面语言的一种重要形式,更能在深化幼儿书面语言能力的前提下,实现幼儿茁壮成长的关键点。有助于强化幼儿的口语能力,可以为未来的阅读和书写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拓展幼儿的视野

幼儿有着极强的好奇心,在进行知识学习的时候喜欢刨根问底。俗语有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幼儿能通过阅读的方式获悉外界信息,这对提升幼儿阅读能力有积极地影响,更是幼儿感知外界的重要方式。现阶段,幼儿的阅读材料无论从内容亦或是形式上都很丰富,能给幼儿带来更多的阅读体验,幼儿能从书籍中了解天文、地理、文学等相关内容。所以,幼儿教师从开展幼儿教学的时候,需要尽早让幼儿接触阅读,能让幼儿在阅读中增长知识,不断丰富阅读类别,使幼儿的见识度有所提升。

二、培养幼儿阅读兴趣的有效途径

(一)开展丰富有趣的阅读活动

游戏能够对幼儿的活动与思想进行引导,能够非常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心理健康成长。利用游戏开展阅读能够使幼儿在阅读过程中逐渐产生阅读兴趣。因此,在进行幼儿阅读兴趣培养的过程中,可以先从各种游戏活动开始进行。幼儿对于游戏的兴趣十分浓厚,教师可以开展讲故事大赛、故事表演等活动,引导幼儿在游戏当中展开阅读。例如,教师可以利用一小段故事做为教学工作的开头,引导学生对故事的后续情节进行想象,将不同学生所想象出的不同情节记录下来,贴在班级或者幼儿园的展板上。这样的教学方式在提高幼儿自信心的同时,对幼儿的想象力实现了充分锻炼。教师还可以组织开展图书交流活动,动员所有的幼儿都参与其中,邀请家长到园参与讨论活动。例如,幼儿可以对自己最喜欢的书中角色进行介绍,说一说自己为什么喜欢这个角色。在这样的表达活动中锻炼幼儿的沟通与交流能力,并且能够让幼儿找到具有相同观点的小伙伴,从而在与小伙伴的讨论与研究中逐渐形成对阅读的良好兴趣;再如,教师可以在阅读角当中开展“小动物”读书的活动,在这样的情境中幼儿要通过阅读来完成相关活动的内容,这样不仅锻炼了幼儿的能力,也能帮助幼儿培养阅读习惯。

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必须要以各种形式、丰富多彩的活动进行引导,要重视活动的多样性。例如绘画和讲故事、手工制作等。这些活动与学生的年龄相互对应,能够让幼儿更好地接受。活动中要重视动、静结合,在玩乐当中对幼儿进行引导,在儿歌当中开展语言的训练。要让幼儿在游戏和活动中对其产生兴趣,获取更好的学习效果。

(二)选择适合幼儿的阅读材料

对于幼儿而言,兴趣是阅读的有效助力,若幼儿教师为幼儿选择的材料不能调动起阅读兴致,不仅不能对幼儿产生较好地触动,甚至是会打击幼儿的阅读积极性,产生较强的抗拒心理。现在市面上的幼儿阅读书籍较多,幼儿教师为幼儿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需要遵循以下几方面内容:

第一,避免选择文字内容过多,内容较为高深的书籍。部分家长在为幼儿选择阅读材料的时候急于求成,经常为幼儿购买他们不喜欢的书籍,这样的书籍内容已经超出了幼儿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幼儿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很难学习到相关知识内容,甚至会失去阅读兴趣。所以,幼儿教师需要在选择阅读材料方面重视难宜程度,难度不能过低更不能过高,力争让孩子们“跳跳就能摘到桃子”。

第二,选择插图精美形式创新的书籍。幼儿书籍中除了需要有插图精美、创新性较好的书籍,更要有一些具有趣味性的书籍内容,使幼儿在阅读的时候能先体会阅读乐趣,然后才能更好地理解其中的文字内容。教师为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可以为幼儿选择立体书、镂空书等相关的书籍,这些书籍能在较大程度上增强幼儿的阅读兴趣,使幼儿在阅读过程中更容易集中注意力。

第三,阅读材料内容需要贴近学生生活,教师在进行阅读材料选择的时候需要选择能贴近幼儿生活的阅读材料。当幼儿感觉到这些阅读材料的趣味性的时候,才能更积极地参与到阅读活动中。

(三)营造轻松自由的阅读环境

孟母三迁的故事曾告诉过我们,环境对人的重要影响,在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期,不同的环境对其成长起着不同的作用。

1.阅读环境

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意识到阅读对幼儿的重要影响,一些家长很愿意花钱购买丰富的材料。值得注意的是,在幼儿阅读中,阅读内容虽十分重要,但家庭的布置也不容忽视。在幼儿阅读环境中家长需要为幼儿设立一个光线充足、温馨、固定的学习环境与场所。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为幼儿规划出小书房,在小书房中所有的书柜、学习桌椅、文具等用品都要准备齐全,书柜上面需要放置幼儿最喜爱的阅读材料。在幼儿园中教师需要为幼儿设置专门的图书角或者阅览室,使幼儿能更好地阅读书籍,这样能给幼儿提供安全、温馨、舒适的环境,也是培养幼儿阅读兴趣的关键。

2.心理环境

幼儿多以模仿性学习为主,所以容易受到周边人影响,父母若想积极参与到幼儿阅读行动中,需要结合其自身的兴趣吸引其注意力,使幼儿能感受到阅读的乐趣,才能对阅读保持较强的积极性。这就需要家长与老师对幼儿的阅读行为有一定的认知度,能在肯定、支持、关注的过程中,实现成功体验,进而以调动起幼儿的学习欲望。

三、发挥亲子共读作用

幼儿在父母身边的时候会感到非常强的安全感,并且可以构建起温馨的氛围,使幼儿在开展阅读活动时能够更加高效。亲子共读的开展便是以此为基础,在加强亲子交流的同时,培养幼儿对于阅读的兴趣,养成幼儿阅读的良好习惯。幼儿在父母身边,通过对父母行为的观察进行学习,掌握父母阅读时的方式,学习正确的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阅读,学习图书的基本结构,并掌握正确的翻阅书籍的方式。亲子共读开展时,父母应当对以下问题加强重视:

第一,尊重幼儿的意愿,对幼儿进行诱导。兴趣是动力的源泉,在不适宜的时候强迫幼儿开展阅读,只会对幼儿的阅读兴趣产生消极影响。玩是幼儿的天性,父母借助于比赛或者游戏的方式,能使幼儿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来,通过故事表演的方式引导阅读,使幼儿的兴趣得到较好地激发。父母在陪伴阅读的过程中需要将幼儿看成是阅读的主体,能在积极互动中,做好引导。部分家长鲜少有时间陪伴孩子,即使有时间给孩子讲故事,却忽略了孩子是阅读主体的事实,仅将孩子看成阅读的客体,只是一味地重复阅读书籍内容,缺少阅读互动。对此,家长在陪伴幼儿阅读的同时,尽可能让自己也融入书籍的角色当中,以此带动幼儿阅读,也可以让孩子在阅读完成后进行故事内容叙述,亲子间进行故事内容对话表演,鼓励幼儿大胆地说,大胆地表演,这样的互动方式能让幼儿在故事内容输入的同时进行知识输出。

第二,有耐心和恒心。培养学习习惯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循序渐进地进行引导。父母不要急于求成,应该在培养幼儿兴趣的过程中注重深化其思维意识。所以,在开展亲子共读活动的时候,阅读的时间不宜太长,需要持续稳步推行。有些孩子对于有趣或者感兴趣的故事,会要求父母进行反复讲授,父母不要感觉厌烦,要耐心为幼儿讲授,并鼓励他们进行复述,引导他们进行情节猜想,以培养幼儿的想象能力,进而使幼儿的阅读思维更为开阔。

相较于成年人的阅读,幼儿阅读以关注学生兴趣、习惯和能力为主。由于阅读能让人受益匪浅,所以在学前教育过程中培养幼儿的阅读习惯尤为重要。幼儿时期是一个人阅读能力发展的关键期,在该时期需要教师、父母共同关心幼儿的成长状况,进而能避免出现学习误区,在为幼儿营造轻松、自由的阅读环境与阅读氛围的前提下,能为他们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并能在丰富阅读活动的前提下,通过亲子共读的方式,使幼兒对阅读有更多的热情度,促使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郭   振.浅谈阅读敏感期对幼儿阅读兴趣的培养[J].新校园(中旬),2015,(7):155~155.

[2]卢   杰.试论学前教育阶段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13,22,(1):115~117.

[3]丁小芬.亲亲小图书——小班幼儿阅读兴趣和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J].新课程学习(下),2013,(5):110~111.

[4]陈欣凡宜.在科学认读中培养幼儿的阅读技能[J].作文教学研究,2015,(2):124~125.

[5]侯欣华.绘本教学中幼儿阅读兴趣的培养——以小班绘本《南瓜小房子》为例[J].福建教育:学前教育,2010:29~32.

作者:刘海君

幼儿汉字教育研究论文 篇2:

浅谈幼小衔接

摘要:幼小衔接问题是世界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通过分析幼儿进入小学后在学习、生活等各方面的不适应现象来加强人们对幼小衔接的认识,探讨怎样使幼儿更顺利的实现由学前向小学过渡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幼小衔接;教育;儿童发展;内在规律

一、幼小衔接的意义

幼小衔接是整个教育阶段中第一个重要的衔接环节,衔接得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到幼儿未来的长远发展,因此,这一问题历来都得到了较大的关注与重视。所谓“幼小衔接”,泛指幼儿进入小学前家长、学校、幼儿所参与的活动,可视为是为帮助幼儿衔接幼儿园和小学前后学习环境所需付出的准备。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是一个系统整体,既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连续性要求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相衔接,前者为后者做准备,儿童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是一个重要转折,是儿童主体对变化的外界环境重新适应的时期,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是社会性适应中极其重要的内容,它是儿童交往、学习、生活的基础和保证,幼小衔接进行得不顺利,孩子身上往往会出现睡眠不足、身体疲劳、食欲不振、体重下降等现象;心理方面也会表现为精神负担重、情绪低落、自信心不足等;甚至会导致社会性方面的人际交往不良、怕学、厌学,以及学习成绩不理想。当今社会中独生子女占绝大部分,而独生子女家庭的孩子由于受到大人们的宠爱和溺爱,使他们形成了“唯我独尊”、“唯我独享”,凡事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往往产生“人人为我”的心理要求,这种心理倾向和要求与社会交往所需要的“平等合作”等原则形成突破,长此以往,他们会缺乏与人交往、合作的机会,他们身上或多或少地有着不合群、自私等影响社会过程的表现。

二、当前幼小衔接中存在的问题:

1、单向性。

不少幼儿园把幼小衔接当作一项重要工作来做,积极开展幼儿入学前的准备工作,无论是在教学要求、内容、方法,还是作息时间方面都主动像小学靠拢,而小学与幼儿园的衔接很少,形成衔接工作的单向性。事实证明,双向准备才是解决幼小衔接问题的有效途径。

2、片面性。

幼小衔接工作往往出现片面性,重知识准备,轻能力培养,只关注儿童认识了多少字,会做多少算术题,部关心孩子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及学习能力,不关注孩子独立生活能力、交往能力、面对挫折的承受能力等。只关注儿童的生理健康,忽视了他们的心理健康。

三、怎样做好幼小銜接

1.应端正学前教育思想。

幼儿教育是启蒙教育,目的是培养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人,它的任务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养成幼儿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品质。幼儿园要切实为培养下一代负责,严格按着幼儿教育的规律组织教学,决不能拔苗助长。作为教师,应努力提高自身素质,认真学习和研究幼小衔接的意义和标准。把培养幼儿学习兴趣、思维能力、创新意识、竞争意识作为长期目标。在一日活动中,采用多种形式来培养幼儿各方面的能力。

2做好幼儿园和小学之间的日常联系工作。

建立幼儿园教师和小学教师之间的联系。幼儿园教师可以参加小学教师的教学活动,参加研究幼小衔接的研讨会,与一年级教师之间进行教育教学双向交流活动,使双方在交流。互了解、互相配合,互相补充。这是搞好幼小衔接的主要前提。幼儿园教师只有在了解小学一年级教学情况的基础上,如教学内容、课程设置、课时安排、教学形式、方法以及对学生的要求,才能为完成幼小衔接,幼儿园大班进行必要的安排和适应性训练。小学教师也应深入研究幼儿教育的特点、具体内容,然后根据一年级授课大纲要求,适当地对新生进行适应性训练,这样才能在儿童生理和心理上顺利适应幼小之间过渡。要顺利完成幼小衔接,必须重视一个客观因素,即实现幼小之间时间和环境的柔性过渡,这对儿童身心健康发展极其重要。可从以下着手:

(1)培养幼儿上小学的兴趣。可带幼儿参观小学,看小学生上课。还可以通过让幼儿在课堂上模仿小学生上课等组织主题区域游戏,在培养注意力的同时也让幼儿熟悉了解小学教育的情景。

(2)营造循序渐进的外部条件。可采用以下做法:第一,遵守作息时间,养成幼儿按时起床,按时上学,按时离园的好习惯。第二,加强幼儿体育锻炼,重视对幼儿独立性的培养使之入小学后能坚持小学的紧张生活,做到自己的事自己做,如果缺乏自理能力,不会自己收拾书包,不会做值日,就容易产生自卑感。第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孩子上课认真听讲、做事要一心一意、多思考、多提问。

(3)培养幼儿意志力。告诉幼儿小学和幼儿园的区别,侧重讲幼儿园以游戏为主,小学以上课为主。上了小学第一学期要学会汉语拼音,认识许多汉字,要考试,小学生上课要注意听讲,约束自己的行为,这些都要求孩子有一定意志力。

(4)做好幼儿毕业离园工作。幼儿在幼儿园快乐地度过了自己幼年,即将进入小学学习,这是幼儿一生中头一件大事。幼儿应严肃认真地做好幼儿毕业离园工作,使幼儿对老师、幼儿园产生依恋感情,这是对幼儿进行集体主义思想教育的良好时机。

幼儿毕业时,可举行全园庆祝大会,庆祝会上可向幼儿祝贺,对他们提出新要求;小学老师和小学生也可以参加发言,欢迎幼儿到小学去学习;也可以请家长发言。会议结束后,应有文娱节目和拍照留念。整个会议在热烈的气氛中进行,使幼儿充满欢乐和自信,让他们带者教师的嘱托奔向新的学习生活。幼儿入小学后,幼儿园还应去小学了解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听取小学多幼儿园教育工作的意见,总结幼小衔接经验,使今后的衔接工作做得更好。

3指导家长掌握正确的幼小衔接方法,家园配合,形成教育合力。

在儿童从学前到小学的过渡阶段,家长起着十分要的作用。家长工作包括端正家长对儿童入学前后要求的认识,帮助家长了解幼儿园和学校对儿童入学过渡的要求和教育措施,了解子女的全面情况,以及掌握正确的家教方法。可从以下几点入手:

第一方面:激发幼儿入小学的兴趣。为让孩子愿意上小学,产生做一名小学生的美好愿望,家长应注重激发孩子的兴趣。如带孩子去邻居的小学生家做客,了了解小学的生活,知道哥哥姐姐上小学后学到了许多本领,这些都是幼儿园所学不到的;早上送孩子入园,路上看见小学生背着书包去上学,可以对孩子说:“瞧,哥哥姐姐多神气!”使孩子产生羡慕之情。作为家长,应用积极的语言来教育幼儿,切不可用恐吓的语气说:“你再这样皮,就让小学老师来打你,教训你!”这样说会造成孩子对小学产生恐惧感,不利于孩子对小学的适应。

第二方面:调整幼儿的作息时间。小学的作息时间和幼儿园是完全不同的,家长应从大班下学期开始就有意识地调整幼儿的作息时间。养成按时睡觉、上学的相对稳定的作息制度,让幼儿有时间概念、生活节奏。

第三方面:为孩子准备合适的学习用具,并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大班开始,家长应让孩子单独睡小房间,让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学具,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在家里,家长指导孩子多开展一些相对安静的活动,如听故事,看图书,既培养他的倾听能力,又可培养他的阅读能力。并配合教师培养幼儿正确的书写姿势,为顺利适应小学生活作准备。

幼小衔接是幼儿园、小学和家长都非常关心的问题,搞好它需要幼儿园和小学的改革,需要家长热心支持及其观念的改变。总之,搞好幼小衔接工作,需要幼儿园、小学和家长三方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朱慕菊.“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研究”研究报告.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2]余晓红.幼儿教育不能小学化

[3]郑立华,周芳纤.幼小衔接中幼儿社会适应性之我见

[4]崔雪.贯彻新《纲要》做好幼小衔接

作者:范莉莉

幼儿汉字教育研究论文 篇3:

影响幼儿语言发展的因素分析

内容摘要:幼儿语言的发展是一个连续的、有次序的、有规律的,不断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在其发展过程中会受到来自各方面积极和消极的影响。本文主要从动画片、早期阅读、隔代教育、教师的限制性语言四个方面来阐述其在幼儿语言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动画片 早期阅读 隔代教育 限制性语言

幼儿教育及幼儿语言发展的引导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的背景下也逐步得到重视,但是幼儿语言教育在教育工作者从事教育研究时的关注度不高。许多人认为幼儿掌握语言的能力不需要刻意引导,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自然提高。这种观点不单单来自幼儿的家庭,同时在社会上也形成“共识”,甚至于幼儿教师也认为如此。所以,幼儿语言教育的效率现状一直处在低谷,将日常教育与语言教学相联系,准确把握幼儿语言发展引导的方法,是我们日后努力的重点。通过大量相关材料的阅读,发现以下几方面与幼儿语言发展有着很大的关系。

1.动画片对幼儿语言发展的影响

1.1积极影响

通过日常生活的观察,不难看出动画片非常受幼儿的喜爱。彭红霞(2012)指出:动画片在家长、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将是幼儿语言教育的一项重要工具,不仅可以为幼儿提供准确清晰的语音范本,累积一定数量的词汇,还可以帮助幼儿的语法形成、发展,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好的动画片可以引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具有形象化、夸张性等特点,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符合幼儿的心理特征和审美情趣,可以变幼儿语言教育的模式由“被动教”为“主动学”。传统的口耳传授属于幼儿语言教育的“被动教育”模式,接受教育的时间、地点和方式都不以幼儿的兴趣取向为主导。幼儿期属于语言学习的关键期,这时,幼儿开始掌握一定的语言能力,简短的词汇、正确的发音以及简单的日常语言交流,这也是幼儿语言教育的目的所在。但是,随意性、非规范性、非阶梯性是绝大多数家庭的语言教育特点,这对幼儿语言的发展非常不利。然而,动画片中经过编剧精心设计的台词,标准的普通话对白,为幼儿学习语言提供了标准的词汇、语音、语法及语言交流的范本。值得开心的是:随着国产动漫被国家扶持力度的加强,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设计的关于幼儿语言教育、识字方面的动画片涌现了很多,如《火星娃教汉字》《学问猫教汉字》《字宝宝乐园》等。通常具有循序渐进、阶梯性的特点,有利于幼儿掌握更丰富的词汇,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幼儿语法。

1.2消极影响

彭红霞(2013)又指出:虽然动画片语言对幼儿语言的发展有着积极地推进作用,但如果放任幼儿观看,动画片也将会阻碍幼儿对日常语言、完整句式的运用和掌握,终将给幼儿的语言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动画片是一种对白简单、口语特征明显,高于生活、超越现实的艺术,不仅无法给幼儿提供优美的审美语言,而且对今后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也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另外,动画片虽然达到了使幼儿看懂的效果,但总是迎合甚至低于幼儿现有的语言发展水平,导致幼儿在观看动画片的时候,学习复杂语言的动力不足,难以跨越幼儿语言的“最近发展区”。

1.3正确的对待方法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动画片在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中也是一把双刃剑。因此,控制好幼儿在学习语言的关键期每天观看动画片的时间,是每个家长必做的功课。而动画片的制作者,则应该尽可能将这种负面影响减少到最低,让更多的幼儿教育专家参与到制作中来。

2.早期阅读对幼儿语言发展的影响

2.1现状及问题

随着终身教育理念对我国公民的影响,目前,幼儿早期阅读也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关注。幼儿阶段的早期阅读在培养其良好阅读习惯的同时,对于幼儿的语言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作用,积极推动其未来的发展(王雪丹,2009)。但是,目前我国幼儿早期阅读的存在着种种问题,现状不容乐观,令人堪忧。

首先,幼儿园班级人数较多,在阅读过程中部分学生难以得到教师的亲自指导。其次,在进行自由阅读的过程中,学生没有明确的阅读方向,过于放任的情况时常发生,阅读效果不佳,阻碍了其语言发展。最后,幼儿在情感方面需求较多,教师应在在早期阅读中把握幼儿的情绪变化,进而取得应有的教学效果。目前,对学生的知识教育多数教师还是采取强制灌输的方式,导致学生不能通过阅读自行思考,因此,语言能力也无法提高。

2.2如何提升幼儿语言技能

如何在早期阅读中提升幼儿的语言能力,高原(2014)指出:必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改变。首先,应该改变教学模式,由原来的“满堂灌”转变为“发散性、启发性”的教学模式。其次,教师要更加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使教学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进行。再次,师生之间应该保持良性的互动,在学生出现错误或者不足的时候,教师应该以较为温和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指正,让学生对自身的错误从内心深处产生认知。最后,教师应时常更新自身的教育理念,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本”。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自身对阅读的兴趣,进而对其语言能力发展起到较为积极的现实作用。

3.隔代教育对幼儿语言发展的影响及优化策略

隔代教育随着社会和家庭结构的发展变化,已成为社会的普遍现象(马媛,2014),越来越成为我国家庭教育的主要模式,曾有一项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大多数的孩子是在祖辈的照顾下长大的。虽说现在父母的工作忙、压力大,没有充足的时间来照顾孩子。但是也不能完全依靠祖辈,对孩子置于“不管不顾”的状态。

在幼儿語言发展的关键期,隔代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如果不被注意,幼儿的语言发展将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制约(李阳、曾彬,2016)。研究表明:模仿、创造、运用是幼儿语言学习的主要方式。但是,在隔代教育中,这些条件往往不具备。首先,祖辈们基本上不使用普通话,使用方言者居多,因此,幼儿不具备语音准确的模仿环境。其次,“重养轻教”是祖辈们通常会出现的通病,沟通交流的重要性不被重视;或者伴随年龄的增大,生活热情的减退,出现习惯性地沉默和发呆。这些因素导致隔代教育中祖辈不注重和幼儿沟通交谈,缺乏语言互动,致使有声语言环境刺激不足,这对幼儿的倾听能力和倾听习惯都是不利的。最后,祖辈们的词汇输出不丰富、语言输出质量不高,这将会影响幼儿的词汇量以及语法结构。父母的关注程度、家庭语言媒介的接触、日常生活中的照顾者、阅读的内容和形式、故事讲解时的互动情况等均影响着幼儿语言的发展(王丹娜,2015)。

虽然,隔代教育对幼儿语言的发展有着种种不利,但是,只要方法得当,还是可以补救的。首先,父母应该尽量的创造条件,增加亲自教育的时间。其次,应该注重互动交流,改善隔代教育中祖辈的育儿观念,给祖辈们多一些幼儿教育的培养课,有意识的调整自己的行为。另外,父辈要与祖辈多沟通交流,双方在育儿中达到观念一致,为幼儿创设和谐一致的语言互动环境。最后,在隔代教育中,祖辈应该注重自身的提高再学习,注重自己的话语质量。

4.幼儿教师控制性语言给幼儿语言发展带来的影响

所谓教师控制性语言,指的是教师在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利用语言对教育对象施控,以便达到规范儿童言行的目的。虽说教师的控制性语言可以保证教学计划、教学活动能够顺利完成,但是,我们从教师的控制性语言的表现中发现,它的使用在许多情况下会给幼儿的創造力带来障碍。教师的控制性语言使幼儿的思维被限定在“对或不对”的选择中,限定在异口同声的“正确”理解中,这样的教师语言很难激发学生创造新的语言,会严重阻碍幼儿的主动探索欲望和创新意识。

教师课堂语言分为组织性言语、讲述性言语、提问性言语和反馈性言语,一个民主平等、自由的语言教学环境可以促进师幼言语良好互动,幼儿的主观能动性可以使其这个环境中充分发挥自己,积极认识外部世界、进行意义建构(张芳芳,2014)。姜勇、庞丽娟(2003)认为对话是一种氛围,一种生成,且具有全纳性。因此,在活动中,幼儿应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以主人公的角色,教师以参与者、合作者、指导者的角色出现,教师与幼儿构建非单向的、机械的传递机制,而是一种“对话机制”。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言语行为应是师幼之间的良好互动的过程,不应该是幼儿教师一个人的独白。教师建立“对话机制”,给幼儿提供一种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可以让幼儿能够在自由、民主、和谐的环境中进行语言学习,形成师幼言语良性互动。

5.结语

幼儿语言的发展,是幼儿一生中必须重视的一项课题,不仅是家长、家庭,教师、学校,乃至教育界都应该着重关注的一项内容。不论动画片、隔代教育、早期阅读、幼儿教师的控制性语言对幼儿语言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我们都应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便对幼儿语言的发展进行正确引导。这将会是幼儿教学的一次崭新体验,在扭转幼儿教师与家长的幼儿教育理念的同时,优化幼儿教师的日常教学模式,使他们认识到幼儿语言发展的重要性,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完善教师的职业思维,提高父母乃至祖辈的育儿理念。

实践证明,对幼儿语言发展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研究,有效引导幼儿语言的发展,可以明显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对幼儿的成长和教育的发展有着良好的效果,其影响不仅是现实的,而且是深远的。

参考文献

[1]彭红霞,论动画片对幼儿语言发展的负面影响[J],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3(8)

[2]彭红霞,试析动画片对幼儿语言发展的积极影响[J],教育导报,2012(3)

[3]高原,浅谈早期阅读对幼儿语言发展的影响[J],科教文汇,2014(11)

[4]王雪丹,全语言教育理念下的幼儿早期阅读[J],学前教育研究,2009(6)

[5]李阳、曾彬,隔代教育对幼儿语言发展的消极影响及对策[J],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6(7)

[6]王丹娜,家庭语言刺激对中班幼儿语言发展的影响[J],基础教育研究,2011(14)

[7]马媛,隔代教育对幼儿发展的负面影响及规避策略[J],基础教育研究,2014(5)

[8]张芳芳,幼儿语言教育活动中教师言语行为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4

[9]姜勇、庞丽娟,解读对话——论师生交往中的对话精神[J],现代教育论丛,2003年(5)

(作者单位:河南理工大学文法学院)

作者:郭连琴

上一篇: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论文下一篇:膝关节镜术后护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