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能力培养下园林专业论文

2022-04-28

摘要:近些年来,高职院校越来越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很多学校将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和各类学科竞赛作为重要抓手。根据工程造价专业的特点,对社会、行业企业和在校生展开为期三年的调研,研究高职工程造价专业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与实践。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创新能力培养下园林专业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创新能力培养下园林专业论文 篇1:

培养高职创新创业人才的探索与实践

【摘要】针对当前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出现的问题,结合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办学方向与人才培养定位,开展与专业人才培养相融合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从注重校内协同,完善创新创业体制机制;融合专业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整合资源要素,构建创新创业服务体系以及取得的成效等方面进行了阐述,提出未来将侧重在分类建设导师团队、打造特色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用好国家创新创业政策及加大创新创业资源投入等四方面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工作。

【关键词】创新创业专业教育融合体制机制2015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明确从2015年起,将全面部署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工作,完成9项改革任务,把创新创业课程纳入国民教育体系。2015年6月,教育部袁贵仁部长在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视频会议上指出:努力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由“两张皮”向有机融合的转变,由注重知识传授向注重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转变。高等职业院校如何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背景下,做好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工作,以创新创业教育为导向进行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已成为当下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工作重点。

一、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现状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科技的飞速发展,政府、高校也纷纷认识到创新性人才培养对科技进步的重要意义,逐渐重视在大学生中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由于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晚,当前仍然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为:

(一)创新创业教育理解有偏差

有相当一部分院校和教师未充分理解“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认为开设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鼓励大学生去创业或者就是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能力,没有认识到创新创业教育最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提高他们在创业方面的综合素质,从而让他们能够去实现创新创业,而不是传统的创业或者就业。

(二)与专业人才培养相剥离,课程内容单一

国外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重点针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精神、创业心理、创业素质、創业分析能力等多方面能力进行培养,并能够对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开设不同类型的创新创业课程,实现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现阶段我国大部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是比较单一的,主要就是培养学生的创业就业能力,没有针对不同专业人才培养特点实施创新创业教育,难以为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提供有效的帮助。

(三)创新创业资源不足

院校能够提供的创新创业资源主要是创新创业师资、经费及实践场所。其中创新创业师资是影响创新创业教育效果最重要的因素,目前我国大部分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主要由学生工作辅导员、“两课”教师承担,而这部分教师大多没有创新创业经历,对创新创业教育质量影响较大;在经费及场地保障上,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教育事业投入的加大,各院校对学生创新创业资助及支持力度都有了较大的提升,但相对于庞大的学生数量来说还是非常有限。如何有效利用现有校内外资源,取得创新创业教育更大的成效,是各院校一直努力解决的难题。

二、与专业培养相融合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以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是广东省唯一一所建筑类公办高职院,高度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结合建筑行业特征及我省建筑业转型发展的要求,从健全工作机制、优化教育体系、完善指导服务、注重特色凝练入手,积极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具体做法如下:

(一)注重校内协同,完善创新创业体制机制

为推进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学院成立由院长担任组长,相关分管院领导担任副组长,教务处、学生工作处、组织人事处、就业指导中心、团委、科技处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面指导全院创新创业教育的建设工作。各二级学院(系)则成立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小组,负责本系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的组织实施。同时成立创新创业学院,负责我院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具体包括:(1)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2)学院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基地建设;(3)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培育、落地与成果转化;(4)大学生创业政策宣传与个性化辅导、咨询;(5)创新创业工作政行校企协同育人及国际交流与合作。创新创业学院下成立创新创业教研室,负责创新创业课程的建设和相关教学、研究工作。

在保障措施上,建立校内外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基地,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实践育人条件;设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基金支持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同时,制定包括:学院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创新创业实践学分积累、转换办法、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管理办法、大学生科技项目基金管理办法等多项制度,保障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稳步推进。

学院各部门在领导小组统一部署下,密切配合、相互联动,形成良好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机制,学院构建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机制如下图所示。

(二)融合专业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创新有三种基本方式:第一,原始创新:创造原来没有的东西,这需要扎实的基本功和超强的创新思维。如建筑行业祖师爷鲁班发明了锯子。第二,集成创新:要有丰富的知识工艺技术,融会贯通,创造出新的事物。如中国创新制造了高铁、大飞机。第三,解决问题式的创新:在遇到问题、解决问题中创新,要具有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前两种类型的创新对个人能力都有比较高的要求,特别是第一类,仅小部分学生能达到。第三种则是对每位高职学生的要求,它的实质是要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创新精神与创新意识,同时还要求创新精神、创新意识的培养必须与专业教育相融合,要求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的开展必须与专业人才培养相融合,要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不能做成“两张皮”。为实现创新创业工作与专业相融合,学院主要从以下四方面开展工作:

1.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为保证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学院立足自身办学定位和服务方向,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各环节,明确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求,特别是明确解决问题式创新的具体落脚点,将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指标。

实施分类分层递进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开展课内课外“双轮驱动”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构建必修课、选修课和各类创新创业实践项目“三层次”递进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实施创新创业教育“123”工程,即:面向100%全体学生开设18学时1学分的《创新创业基础》公共必修课通识教育;面向20%有志于创新创业的学生开设“创业精英班”,提供系统的教育和培训,开设财税、金融、法规、企业管理、风险控制、知识产权保护等创新创业实务任选课程,引入SYB课程体系和创新创业教育慕课、视频公开课等在线开放课程;为3%有创新创业意愿和能力的学生提供创新创业实践的资金、师资、平台、空间支持,开展各类创新创业实践活动。

2.实施人才培养分类

针对学生个体差异,我们把学生也大致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类是动手能力较强、学习兴趣较弱的学生。学院依托技术推广型教师工作室,通过承接企业设计任务、生产项目、帮助企业实施设备安装、设备调试等,强化实践技能培养,以技能培养带动技术学习,着力培养“创新实践型人才”;第二类是学习兴趣较强、动手能力较弱的学生。依托名师工作室、开设精英班等平台,通过强化技术学习、技术研发,以专业知识技能水平的提升带动技术创新和技能学习,着力培养“创新研发型人才”;第三类是针对一部分创业兴趣较强的学生,通过强化学生创业能力,以商务实战引领技术学习与技能培养,着力把它们培养成“自主创业型人才”。

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在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时,依据学生个体差异,构建了“V+R”模式的创新创业训练及实践模式,具体为:

(1)“V”模式训练: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技能竞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创青春”大学生创业大赛、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创新创业类竞赛活动,使竞赛成为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重要载體,发挥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作用。

(2)“R”模式实践:有4种类型,第一类开展基于教师科研项目的学生创新实践。选取部分创新能力强且有志于科技开发的学生参与教师各类科技研发项目,提供实验场地、试验材料和设备以及所需资金和方向性指导,由学生自主完成相关项目。第二类构建专业协会制度下的创业实践。以建筑市场需求为导向,建立专业教师提供专业指导、学生自主管理的建筑结构设计协会、建筑工程造价协会、建筑工程测量协会,协会通过网络平台或校友平台承揽部分设计绘图及工程算量等项目,所获利润由学生自主分配。第三类企业合作模式下的创业实践。学生自主创立宏疆测绘技术工作室,由广州市宏拓测量有限公司提供资金和设备入股,学院教师和宏拓公司提供技术支持和方向性指导,学生自主管理、自负盈亏。第四类学生自主经营的商业中心。为有志于商业创业的学生提供校内场地、水电及启动资金等条件,建立由学生自主经营的集商品销售、电脑维修、打印复印、自行车维修、洗车、快递代领等服务为一体的商业中心,学生自负盈亏。

3.改革教学方式、方法

以学生为主体,广泛开展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强化课堂互动,促进自主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克服传统课堂教学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的现象。改革考试内容和考核方式,注重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推动结果考核向过程考核、能力考核转变。支持教师将科研项目、产业技术、学术前沿成果带入课堂,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灵感。

4.实行弹性学籍管理制度

为有效推动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学院在学分认定、学业评价、学制管理上锐意改革,不断完善相关制度。具体是:(1)学分机制:实行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创业实践活动、发表论文、获得专利、自主创业与常规教育课程之间的学分累积、互换机制。(2)弹性学制:允许学生调整学业进程、建立了有益于创新创业工作开展的弹性学制和成绩管理制度。

(三)整合资源要素,构建创新创业服务体系

为落实创新创业教育,学院集聚创新创业资源要素,不断推进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建设,面向大学生提供咨询、金融、培训、信息等多维度服务。组建专兼结合的创业咨询导师团队提供咨询服务;设专项建设资金用于优秀创业项目奖励、创业培训、创业论坛、咨询和大赛,与银行、风投机构建立良好合作关系,开展孵化项目和投资、融资对接,提供金融服务;开设《创新创业》课程、举办SYB、GYB、网上创业等培训,常态化开展创业模拟、创业训练和实践活动,定期举办主题沙龙、创新创业论坛、创业大赛等活动,提供培训服务;建成大学生创业服务网,为大学生提供视频教学、创业指导、创业资讯、创业案例、创业计划书等资源,提供信息服务。

(四)取得的成效

1.获得一批荣誉

组织学生参加如“挑战杯”“创青春”“互联网+”等大学生各级各类创业大赛中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如2016年8月,建筑信息系学生作品《基于BIM技术的碰撞检测在地铁工程中的应用》获得“挑战杯——彩虹人生”全国职业学校创新创效创业大赛一等奖。

2.成功孵化一批创业项目

近3年,承担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23项,共孵化学生企业17家,如“凭捷电子智能产品公司”和“金大宗建筑公司”,前者是机电系13级在校学生卜盛良依托“智能衣柜”技术研发而建立的公司,后者是99级学生金容建立的公司。实施“建院工作创业做”的创业实践活动,如将勤工俭学部打造成劳动服务总公司(模拟),下设网络服务、设备维护、园林绿化、保洁卫生、校园文化传播等九个分公司,建立公司章程、财务制度、招聘制度、激励制度,按照正规公司运营,使一大批学生得到实践训练。

3.建立了一批创新创业实践基地

为了使更多的学生提供更好的创新创业实践条件,学院以“内拓外延”的方式,在校内建设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还依托各专业合作紧密型企业的优质资源建立了一批校外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同时积极拓展境外优势资源,建立“海外创新创业研习基地(新西兰)”,每年学校按每人2万,奖励10名以上优秀学生到新西兰商学院参加大学生海外创新创业研习班,培养掌握国际规则、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

三、未来创新创业工作侧重点

(一)分类建设创新创业导师团队,提高专业化指导水平

重视创新创业师资队伍的建设,分类建设包括:专业导师团队、创业导师团队、项目运营帮扶导师团队。专业导师团队由学院专业教师及企业兼职教师组成,主要帮助学生解决创新创业过程中遇到的专业技术问题;创业导师团队由行业专家、专业教师、职业经理人、法律专家、财税人士等组成,提供大学生创业咨询、项目论证、财税、工商、法律等一系列咨询服务;项目运营帮扶导师团队,依据各专业面向行业和产品特征,選择相同行业企业人员作为大学生创业企业导师,提供帮带辅导,问诊大学生创新创业难题。同时,制定导师考核与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导师的工作积极性。

(二)深入领会创新创业理念,打造特色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充分理解创新创业教育最重要应该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高他们在创业方面的综合素质。要侧重针对不同专业的专业优势和发展方向,充分考虑各类型学生的不同发展需求,为学生开设出更具针对性的创新创业课程,使学生提高自身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并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为以后的创新创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充分用好国家创新创业政策,拓宽学生创新创业渠道

随着国家对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的重视,围绕大学生创业的相关支持政策也陆续出台,之前学院对国家政策的关注、理解与运用并不到位,下一步需要充分利用相关政策,为创业学生申领各类创业和社保补贴,为大学生创业、融资提供更多的渠道。

(四)继续加大创新创业资源投入,保证更广泛学生受益

充分挖掘学校、合作企业、政府资源,建立更多的校内外创新创业实践基地、教师工作室,为更多的学生提供创新创业学习与实践条件。

参考文献:

[1]郝润芳,程永强,何小刚.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研究[J].科教导刊,2016,(19):20-21.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EBOL].2015-06-02.

[3]王也文.高校创新创业的实施路径[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6,(09):155-156.

[4]黄立东,周小蓉.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之我见[J].装备制造技术,2016,(05):266-267.

作者:张志 赵鹏飞

创新能力培养下园林专业论文 篇2:

农类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摘要:近些年来,高职院校越来越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很多学校将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和各类学科竞赛作为重要抓手。根据工程造价专业的特点,对社会、行业企业和在校生展开为期三年的调研,研究高职工程造价专业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与实践。研究发现,经过近三年的教学改革实践,学生参与各种技能竞赛和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水平持续提高,学生的专业课成绩得到提升,创新创业能力不断增强,人才培养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

关键词:高职学生;工程造价专业;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近些年来,国家各部委相继出台了激励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相关文件,工程造价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应以培养“大国工匠”与“创新创业能力”人才为主[1]。由于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职业教育规模越来越庞大,毕业生数量越来越多,随之而来的是供求不平衡,就业压力大,特别是发生疫情以后,房地产经济低迷,使得工程造价专业学生面临巨大就业压力[2]。本课题组经过调研区内外36所开设工程造价专业的高职院校,发现有不少院校是在师资、实训基地不足的情况下盲目增设的。因此,如何提升工程造价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成为很多高职院校面临的问题。

一、工程造价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 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不高

在当今信息时代,创新创业具有一定风险性,绝大多数高职生在毕业时会选择“专升本”或直接就业,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的学生占的比重非常少。学生在学校学习主要以“课堂+实训”的模式为主,大三上学期才到企业进行跟岗实习和顶岗实习,在校期间到企业实习实践的机会少,深入工程项目实践的机会更少,这就导致学生的实践经验不足,对创新创业道路充满恐惧,不利于学生后期到企业后尽快转变角色[3-4]。

(二) 创新创业课程与专业课程相脱离

目前,高职院校普遍开设了创新创业基础课程,但是创新创业内容没有能够融入到专业课程体系中,双创课程的开设时间与专业课授课时间不匹配,缺乏从专业的发展培养双创能力的学生,导致双创课程与专业课程不能有机结合,不能有效引导学生将双创活动与专业联系起来,学生的创新意识与专业脱钩,削弱了学生在专业领域的创新意识,不利于高职高专发展型、复合型、创新型技能人才的培养[5-6]。

(三) 双创导师能力不足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工作是由双创导师来完成的,双创导师能力直接决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任务的质量,目前高职院校普遍存在师资队伍力量不足的现象,很多学校甚至由刚刚毕业的年轻教师来讲授双创课程,这部分教师双创知识全部来源于教材,缺乏实践经验,缺乏把双创知识融入专业课教学的能力,导致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滞后不前,影响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工作[7]。

(四) 双创教育缺乏保障制度

目前,国家虽然出台了激励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相关文件,但距离政策落地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在此期间,各地纷纷出台相关激励政策,特别是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创新创业政策更加吸引人。据调研,目前广西区内大部分高职院校对工程造价专业双创教育只是处于初级阶段,没有形成相应有效的规范和制度,工程造价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缺乏系统动力和连贯性。这就需要国家、社会和学校对工程造价专业双创人才培养高度重视并提供制度保障,以便创新创业工作能够持续有效开展。

二、工程造价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与实践

(一) 双创课程融入课程思政,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

本课题组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对人才培养进行了调整,如在新生入学教育就融入了课程思政和创新创业教育内容,进而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问卷调查发现,自从把双创教育和课程思政融入专业教学后,从2018级开始,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明显加强, 相关数据从原来2016 级的11.2%,提升到35.3%。同时,专任教师在专业教学和实习实训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使学生时刻受到双创教育的氛围熏陶,激发学生对双创工作的热爱,使大部分大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中提高创新创业能力。实践证明,在专业课中融入课程思政融入双创教育,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很大帮助[8]。

(二) 改革课程体系,创新创业融入专业课

根据课题组开展企业调研问卷显示,95%的企业认为学校有必要开设创新创业课,96.5%的企业赞同把创新创业课与专业课进行深度融合,并且改革现有的实习实训模式,以企业真實工程项目融入课程体系。经过企业调研还发现,创新创业课应以行业发展需求为导向,以专业技能训练为辅助手段,对在校大学生开展双创教育。因此,要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必须对目前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进行改革。经过三年的教改和企业调研,我们教研室对工程造价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了改革,把BIM技术融入核心专业课程教学中,在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中新增工程造价BIM软件应用实践课,在安装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中增设安装BIM软件应用,在合同管理与招投标课程中增设广联达电子招投标沙盘实践课,在建筑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新增广联达项目管理沙盘应用实践课,同时,在高年级开设创业项目分析课程,结合本专业特点进行授课,以培养符合建设行业单位需求的有用人才。

(三) 依托各类专业技能竞赛,培养创新创业精神

从2017-2021年,本课题组教师积极带领学生参与了全国高等院校学生“斯维尔杯”建筑信息模型(BIM) 应用技能大赛、全区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建筑信息模型BIM应用”“建筑工程识图”“测绘”等赛项,广西大学生BIM应用技能大赛等全国全区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得了一次一等奖、七次二等奖、十次三等奖的好成绩,很多学生通过参加各种技能竞赛,获得了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通过参加教育部和建设行业举办的技能大赛,有利于各高职院校教师之间的交流沟通,有利于建立融洽的校企合作关系,有利于检测各院校工程造价专业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能力,有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对工程造价专业学生双创能力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四) 组建创新创业专业社团,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社团活动是高职生课余重要工作,学校的许多活动都是依托社团来举办,学生通过社团活动,可以提升个人的创新创业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利于提高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有利于推动校园第二课堂建设。本课题立项后,于2017年组建了园林与建筑工程系BIM社团和测量协会两个创新创业社团,并积极开展第二课堂实践活动,设置双创训练营和技能实训培训班,依托校企合作企业力量开展项目实战,培养学生的双创意识。社团骨干成员成长迅速,所有技能大赛获奖选手均出自于这2个专业社团[9]。

(五) 校企合作,搭建创新创业环境

学校积极与工程造价行业龙头企业开展紧密合作,建立“教师工作室”,形成“校中厂”形式。让企业专家、学校教师、学生社团成员一起合作开展实际项目工作,把学生安排到“工作室”参与实际项目过程学习,按企业岗位标准培养学生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完成教学任务,不仅实现了校企深度融合,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提升了学生的专业技能,还可以结合企业实际工程项目工程造价成本建模分析,开展“互联网+BIM技术”的创新创业活动[10]。

(六) 组建创新创业教学团队,服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

教师是双创人才培养的实施者,是课程体系的构建者。高素质高水平师资队伍的建设,是双创教育工作能否成功的关键。针对工程造价专业的教师队伍存在对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不透,缺乏实践创业经历现象,学校鼓励专业教师深入企业,参与实际工程创新创业项目实践,边教学、边实践、边指导。同时,还利用社会资源,聘请工程造价行业专家、创新型企业家等作为兼课教师到校任教,现逐渐构建成一支既拥有丰富实践经验,又有雄厚理论知识的专兼职师资队伍。

随着我国双创工作的稳步推进,必然将呈现万众创新创业的景象。把创新創业教育与专业教学融会贯通,支持大学生参与各级学科竞赛、提升校内实训基地水平,搭建校企合作平台、组建专业社团、融入课程体系、改革人才培养方案,是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有效途径。经过三年的建设,本课题组与研究发现,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工程造价专业的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显著提升,技能竞赛获奖次数和质量明显提高,就业竞争力明显增强。今后,我们将不断挖掘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方法,进一步完善工程造价高职技术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不断提升,增强核心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冯建新“. 1+X”制度下高职工程造价专业“鲁班工匠”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经济师,2020(10):182-183.

[2]谢英姿.工程造价专业人才需求及培养策略探析[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11):34-35.

[3]马可靠.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路径研究[J].企业科技与发展,2021(08):123-125.

[4]郭爱美,朱玉红.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实践的改革路径探析[J].创新与创业教育,2020,11(05):33-39.

[5]王小艳,印宝权.高职工程造价类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合研究——以广州城建职业学院为例[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8(04):286-287.

[6]陶礼军.高职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学研究与探索[J].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2,22(03):49-50.

[7]朱孟玲,陈月容,王京平,董燕红.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耦合路径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8(10):35+37.

[8]吴婵君,金燕.财务管理本科专业“双创型人才”培育体系研究——以浙江树人大学为例[J].现代商贸工业,2017(32):96-98.

[9]王德成.高等职业院校中专业社团作用的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48):282-283+292.

[10]谢文波.高职艺术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与提升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17(75):177.

[11]闫亚琳,张明芳.翻译本科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探讨——以河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翻译本科专业学生为例[J].科技资讯,2019,17(33):196-197.

[12]汤进.构建适合工程造价专业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J].科技视界,2018(26):180-181.

基金项目:2017年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桂农职院研〔2017〕8号”立项教育教学改革课题“农类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YJJ1721。

作者简介:张黎(1980-),男,广西三江人,讲师,工程师,研究方向:工程造价教育教学。

(责任编辑 梁素芳)

作者:张黎 李远丽 刘继焜

创新能力培养下园林专业论文 篇3:

技能竞赛对园艺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影响

摘  要:创新是国家发展的一个重要力量,高校作为创新的一个主战场,有责任把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做为一个重要目标。为了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当代大学生们的创新能力,长江大学园艺专业以专业技能竞赛为载体,使创新以作品的形式展现出来,实现“竞赛与创新相结合”,在竞赛中激发创新意识,培养和强化创新能力,提升实践能力,达到学以致用。因此,专业技能竞赛在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技能竞赛;创新能力;园艺;创新思维

引言

創新能力指能够运用新的思想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从变革的角度找到问题解决方法的能力。着重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是党和国家对高校教育教学工作者提出的重大要求。1998年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2015年习近平同志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这些充分说明,创新是国家发展的一个重要力量[1]。高校作为创新的一个主战场,在适应国家、社会和行业对学生的要求上,有责任把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做为一个目标,在强化理论教学、注重技能培养的同时,也注重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养成[2]。

创新人才的培养是一个复杂的功能,涉及到多个方面的协同和配合,寻找和实践创新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的途径和方法显得非常重要[3]。长江大学作为湖北省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同时也是湖北省“双一流”建设高校,在园艺创新类人才培养上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与实践,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4]。为了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当代大学生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长江大学园艺专业以专业技能竞赛为载体,实现“竞赛与创新相结合”,在竞赛中提高创新能力,培养创新意识[5],使创新能够以作品的形式展现出来,进而强化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一、长江大学园艺专业的技能竞赛分析

长江大学园艺专业举办或参与了多项技能竞赛,具体见表1。其中,包括每年长江大学园艺园林学院举办的“园艺术盆景展”、“插花花艺技能大赛”、“茶艺基本功大赛”、“景创绘色大赛”、“废旧花材设计大赛”、“花语金华”东篱花制作大赛、“个人创意压花画展”、“色彩构成创意大赛”,也有长江大学农学院举办的“蝶翅画制作大赛”、“寻找植物大赛”。

除了校级技能竞赛外,长江大学园艺学子也积极参与各种省、市级大赛,包括参加高等学校果树嫁接与修剪技能竞赛、高等学校观赏园艺技能竞赛;湖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主办的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花艺·园艺项目湖北省选拔赛,其中陈石和张矩胜获得选拔赛花艺项目三等奖;参加湖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主办的湖北省“茶业职业技能大赛” 肖琴获得评茶员银奖,被授予“湖北省技术能手称号”;参加荆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荆州市总工会主办的“荆州能人”2018茶产业职业技能竞赛,肖艳林获得评茶员项目第一名,获“荆州能人”荣誉称号,直接晋升国家职业资格二级;熊诗洁和陈玲分别获评茶员项目第二、第三名,获“荆州能人提名”荣誉。

以上表明,长江大学园艺大学生参加的技能竞赛项目十分丰富,涉及范围广,参赛人数多,目的是给大学生创造一个可以施展自我、锻炼自我、展示自我的平台,可巩固学生的专业知识,加强学生对本专业的认可度与自我满足感,提高了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等,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能力的目的。

二、专业技能竞赛对园艺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影响

举办和参与技能竞赛的目的是为在校大学生提供一个实战平台;为了激发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加学生的知识范围,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为未来的职业发展也打下了基础;为了大学生学习快速转变,跳出传统思维模式,增强了学生的竞争意识,丰富了校园学术氛围。利用技能竞赛使大学生做到专业知识的融会贯通,学会创新思维的实践运用,实现专业技能的全面提高和发展。分析专业技能竞赛对园艺专业大学生的影响,具体结果见图1。

(一)激发创新意识

对参加技能竞赛的学生进行调查表明,参加技能竞赛是一个学习、奋斗、收获的过程。例如,园艺16级学生王畅在个人努力和坚持以及对本专业的喜爱和老师的指导下,成功举办“个人创意压花画展”,将荆州古城、长大风景、清明上河图、手绘花、压花书签等融入压花画中,画展内容丰富多彩且有创意,成功地锻炼学生本人,激起了其他同学对本专业的热爱和对创新的认识,培养了自己的创新意识。专业技能竞赛活动的开展影响越大,吸引越多的学生积极参与,参与的学生们享受着竞赛带给他们的激情、兴奋以及荣誉。在比赛中与他人的交流与合作,让学生们更深刻地明白“创新意识”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的重要性[6]。许多学生在赛后再去着手做一些事情的时候脑海里会不断产生新奇的想法,促使他们敢于尝试动手做一些新事物,或促使他们主动和老师交流学习,这使得专业技能竞赛激发了他们的创新意识与思维模式,潜意识里已经灌入了创新的想法,敢于创新,善于创新,不断在创新中挖掘自己的创新能力,对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培养和强化创新能力

技能竞赛要求学生个人或团队参加比赛,从一开始的选题到最后的总结报告,其中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学生个人或团队自主完成。这样的比赛,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独立思考能力,对创新不陌生,反而会更加好奇,勾起了学生自主地了解和探索新事物。在比赛项目研究和发展的过程中,会出现方方面面意想不到的问题,这就需要学生们开动灵活的大脑不断地求证,验证分析,想方设法地解决问题。事实上,创新不难,难的是学生如何在技能竞赛中找到创新,这不是课堂上的理论授课能完成的。课堂上的创新的理论知识授课未能成为诱发其创新行动的媒介,反而使创新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园艺园林学院通过开展专业技能竞赛,培养了学生创新的意识,让学生敢于尝试,去接触未知,达到了强化创新的效果[7]。技能竞赛有项目载体和具体要求,为学生提供了研究目标和探索方向。以“插花花艺技能竞赛”为例,要求学生1h内完成插花作品,且随后向评委介绍创作依据和寓意,这有利于消除学生对创新的神秘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此外大赛内容也丰富多彩,除主赛场外,现场还有叶脉书签制作、绿植专区、茶艺表演、吃水果大赛、景观创意作品展五个子活动,其他参观同学可以竞赛中找到与个人学习相关或者感兴趣的项目。因此,在竞赛过程中,学生解决技能竞赛中出现的问题过程中,便逐步提高了解决事物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实现“竞赛与创新相结合”,在竞赛中培养和强化创新能力,使创新能够以作品的形式展现出来,进而强化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三)提升实践能力,达到学以致用

专业技能竞赛也涉及到各个方面的技能和知识,在参赛过程中,学生通过技能竞赛这个实践平台,提升了创新能力和专业技能,为将来走向社会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同时,学生扩展了自己的知识面,增强了自己对事物的观察和实践动手的能力,促使了参赛同学对事物更全面、灵活、创新的思考,使学到的知识得到整合,做到学以致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与此同时,参赛学生对专业知识有了很大的兴趣,在学习、理解、应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自己的实践能力得到提升,创新能力获得提高。因此,利用专业技能竞赛可以实现以赛促学(利用竞赛促进学生的学习)、以赛促教(利用竞赛促进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并强化指导老师自身发展,提高教学质量),达到学以致用,助推教学质量和实践能力的提升[8]。此外,参赛的学生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他们可以表现出更自信的态度、更强的学习能力以及实践能力,能勇敢地面对和挑战新的问题,提高学生遇到问题的应变能力和解决能力,以及未来遇到问题时的积极主动精神。未参加过技能竞赛的学生普遍缺少创新的灵感和实践的技能,也缺乏参加技能竞赛的勇气和毅力,对创新技能完全不了解,从这种认知程度上完全反映出部分园艺专业大学生对创新认知匮乏的现象。因此,要加大力度开展丰富多彩的专业技能竞赛,支持和鼓励更多的同学参与,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提升实践能力。

三、结束语

通过对长江大学园艺专业参加技能竞赛,发现学生的创新能力有提高,因此,技能竞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着不可忽视的积极影响[9]。开展技能竞赛本身就是为了进一步地培养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以及提高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10]。园艺大学生应积极参与各项技能竞赛活动,在竞赛过程中掌握专业知识,运用创新思维,展示自我风采,实现自我价值,提高实践能力,这才是当代大学生最精彩的校园生活[11]。只有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才会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学会在实践中运用创新思维,从而全面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理解力和创新能力。因此,专业技能竞赛是提高高校专业教学质量,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有力手段[12]。为了实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建、以赛促改”[12],在实施过程中,还应重点考虑以下几点:

1. 园艺专业技能竞赛应该更多元化。

2. 参与技能竞赛学生数量要多,能达到全年级的50%及以上。

3. 多支持和指导学生参加国家、省、市和专业协会主办的专业技能竞赛。

参考文献:

[1]谢新洲.创新是更好引领新常态的根本之策[J].智库时代,2017(4):50.

[2]张星,李卫星.充分利用技能竞赛平台培养护生创新能力的实践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2,30(23):86-88.

[3]张陈,肖楠,郭维城.应用技能竞赛反哺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3):404-406.

[4]吴强盛,邹英宁,刘乐承,等.园艺专业优秀创新人才培养途径和方法的探索与实践[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农学卷,2010,7(1):101-103.

[5]初汉芳,乐腾,孔凯.以技能竞赛为载体,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8):299-301.

[6]赵康,杨红涛.专业技能竞赛对大学生影响的思考[J].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1(2):19-21.

[7]高伟.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基本途径和教学管理的作用[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汉文版),2008(3):139-142.

[8]马旭,于萍.浅谈开展土建类学生技能竞赛,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J].建材与装饰,2017(52):174.

[9]李锋,初汉芳,孔凯.以技能竞赛提升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J].中国高校科技,2011(7):62-63.

[10]梁英,何典,胡春华,等.以学科竞赛促计算机公共课实践教学改革——以湖南商学院为例[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16):109-110.

[11]陈勇,梁雄伟,李岳斌,等.浅谈学科竞赛对大学生創新综合能力的培养[J].高教学刊,2015(23):55-56.

[12]王延盛,姜颖,何琳锋,等.结合技能竞赛,创新“赛训一体”特色教学方法——以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为例[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6,18(1):22-26.

作者:邹英宁 张德健 舒波 孟璐璐 吴强盛

上一篇:人文精神与高职医学教育论文下一篇:微时代农副产品网络营销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