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音乐教育论文

2022-04-15

【摘要】音乐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音乐可以陶冶情操、提升审美和情趣,促进人们的全面发展。幼儿阶段开发幼儿的音乐智能,学习节奏感知和表达,让幼儿更好地理解音乐,利用音乐表达自身情感,促进幼儿音乐智能的开发。在此,主要研究学习节奏感知和表达的意义以及如何加强幼儿节奏感知和表达,以供相关部门参考借鉴。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幼儿音乐教育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儿音乐教育论文 篇1:

幼儿音乐教育促进幼儿素质全面发展的研究

摘要:音乐是动人的音符,也是激起人们内心世界的神秘力量,对于幼儿而言,音乐能够唤起其内心的愉悦和快乐,不仅能帮助幼儿提高身体素质,也能有效提升幼儿的情商和智商。因此,幼儿园应该以因为作为有效元素和渠道,帮助幼儿全面提升自身素质发挥作用。

关键词:幼儿;音乐教育;现状;改进

笔者对幼儿园的音乐教学进行了调研,发现当下音乐教育存在较多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因此,从幼儿音乐教学的目标入手,对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持和意义,最终对幼儿音乐教育中被忽视的师资水平核心问题进行具体的论述:

一、幼儿音乐教育的概念

幼儿音乐是一种韵律感极强的元素,对于未成年人而言,能够启发其心智和情感,并在逐步了解乐理知识的过程中,塑造良好的个人魅力和人性。在教育的初始阶段,正确的三观也是让幼儿不断成长的基础,但此阶段不可只重视乐理知识和理论知识的灌输,教师应该尽可能关注到幼儿的身心发展和健康状态,从而热爱音乐,并激发其对生活的热爱。教师如果能够让艺术与现实相融,幼儿也能拥有不一样的情感体验,对于灵性思考和智慧提升都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二、幼儿音乐教育的历史与现状

从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音乐教育对于幼儿而言已经开始逐渐渗透,不论从教材的设计还是教学的内容和方法等,已经越来越普及,特别是西方国家,对于幼儿的音乐教育极为重视,比如意大利、法国,对于幼儿进行音乐教育的投入是比较大的,并由此演变成一门独立的艺术学科,从而催生了三大音乐体系:达尔克洛兹的“体态律动学”,其主要特点是将身体与音乐进行互融,并且让音乐的节拍与身体的应和緊密结合,从节奏的方面入手,对幼儿进行音乐、舞蹈等的熏陶,使其能掌握即兴表演的形式,并且恰到好处的提升创造能力;《卡尔·奥尔夫及其儿童音乐教育体系》从五个方面对音乐的教学体系进行综合论述,并对《儿童音乐教材》进行全解;而匈牙利音乐家罗伊斯·肖克赛的《柯达伊教学法的顺序、教具和教材》,对儿童自然发展法与音乐的关系进行了具体的阐述。而我国的音乐教学发展较晚,从1990年萌芽到幼儿园开始实践,也经历了二十多年,并且形成了一定程度的可持续发展体系。由此,我国的幼儿音乐教育工作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推进和发展,但与此同时,现状并不乐观,因为大多数幼儿家长对音乐教育不够重视,甚至很多幼儿园教师对此也难以认同,从而导致不同的幼儿园产生不同的音乐教育场景。有的幼儿园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就只是单纯的进行乐理知识的学习,从未将其与幼儿的个性发展以及习惯养成等方面进行融合,对于音乐与幼儿情商、智商的形成并未作出强调的行为,因此,幼儿的积极性无法调动,兴趣培养也无从谈起。

三、幼儿园音乐教育在实践中改进

(一)幼儿接受音乐教育目的调查

笔者在调研期间,对家长进行了问卷调查,针对“孩子为什么学习音乐?”的问题中,大多数记账都是为了培养幼儿的特长,从而不断提升其竞争力,为将来进入社会打下基础,有两成家长为了培养爱好,还有一部分为其升学做准备,剩下的家长只是随大溜;对于“你家孩子是否喜欢音乐?”对此问题持正面反馈的占八成以上,剩下的部分是不喜欢或不知道;对于“当前幼儿园的音乐教育如何?”认为满意的家长只占三成,一般的三成,不满意的三成,还有一成的家长觉得无所谓。由以上的问卷调查可以判断出,当下,家长对幼儿普遍具有信心,但功利心较重。

(二)幼儿音乐教育目标效果的管理、调整与改进

针对问卷调查的结果与笔者多年的育儿经验认为,幼儿在接受音乐教育和熏陶的过程中,应该达到一定的实际效果,但事实上,当下,幼儿教育并没有达到预期,其中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也超出了预期,因为幼儿园的音乐教育是否能够成功开展,是由幼儿本身的心理素质以及性格特征所决定的。而轻松愉悦的音乐与幼儿活泼的天性能够产生亲厚感,从而让幼儿产生自然而然走进音乐、爱上音乐的欲望。与此同时,教师在进行音乐教学时,应该尽可能选择一些比较经典的优秀的作品,并且在进行教学活动时一定要保障音乐的趣味性,并且将不同韵律的乐器引入,场景、角色、规则的改变都可以让幼儿产生不同的体验,并且,在游戏化音乐学习的过程中,幼儿也会拥有更多自主选择的机会,对于音乐的认识也会产生多姿多彩的想法,而灵活多变的音乐特性与幼儿自身的性格特征相符,教育的过程也就变得更加快乐,而此时教师进行教育目标的达成也就更加容易,教学目标也能更好的完成,教师在此过程中也必须保证自己的教学目的明确,同时使用趣味化的方法进行活动的开展,不断调动幼儿的积极主动性,让幼儿真正体验到音乐的魅力和快乐。

综上所述,大量的结果和实践调查可以表明,幼儿园的音乐教育能够有效促进幼儿情商、智商等综合素质的提升,因此,幼儿园及教师必须改变自己传统固执的教学理念,将音乐教育进行重点培养,让幼儿在不断发展身体健康以及增加文化知识的过程中,也能提升自我的艺术感受,对于幼儿成长的过程极为重要,因为音乐无国界、音乐也无处不在,教师只要能够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打造更为趣味化课堂,幼儿也能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更加茁壮的成长。

参考文献:

[1]王鶄.信息技术支持的音乐师范生教学能力培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

[2]吴巍莹.幼儿园韵律活动的教学任务分析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2.

[3] 刘焱.幼儿园游戏教学论[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1999.

[4] 毛曙阳.关于游戏的本质及其幼儿发展价值的思考[J].学前教育研究,1999(03).

[5]韩玉萍.开展体验式教学 提高农村幼儿音乐能力[J].考试周刊,2018(73)

[6]王莹.中班区域活动中音乐教育的支持作用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7(06)

[7]于瑶.体验教学视域下的幼儿园音乐教学现状及策略研究[J].亚太教育,2015(34)

作者:李峰灵

幼儿音乐教育论文 篇2:

幼儿音乐教育中如何加强幼儿节奏感知与表达分析

【摘要】音乐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音乐可以陶冶情操、提升审美和情趣,促进人们的全面发展。幼儿阶段开发幼儿的音乐智能,学习节奏感知和表达,让幼儿更好地理解音乐,利用音乐表达自身情感,促进幼儿音乐智能的开发。在此,主要研究学习节奏感知和表达的意义以及如何加强幼儿节奏感知和表达,以供相关部门参考借鉴。

【关键词】幼儿 音乐教育 节奏感知 表达

音乐是一门艺术形式,也是一种智能。随着人们对于幼儿多元化智能开发的重视,音乐智能作为一种智能形式,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家长重视。许多家长在幼儿期间便为幼儿报各种音乐补习班,培养幼儿的音乐天赋。音乐教育也是素质教育的一项内容,素质教育的各阶段都有音乐课程,通过开展音乐教育,陶冶幼儿情操,激发幼儿学习兴趣,让幼儿更加积极地面对学习和生活。

一、培养幼儿节奏感知和表达能力的意义

(一)促进幼儿身心发展

相较于普通教育,幼儿教育有着特殊性,接受教育的幼儿群体属于特殊的年龄段,身心发展不够成熟,思维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性,而且幼儿的兴趣点各个不同,注意力难以集中。音乐教育通过选择富有情感的音乐,激发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幼儿节奏感,可以促进幼儿思维和情感发展,让其思维更加活跃,情感更加丰富。

(二)培养幼儿创造力

幼儿阶段,孩子的思维比较发散,是培养孩子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关键时期。幼儿阶段,激发孩子的创造能力,为孩子以后的成长打下基础。通过开展音乐教育的方式,一方面,可以让幼儿的情感更加丰富;另一方面,还可以培养锻炼幼儿的创造力。比如,在音乐教育中,经常伴随着唱歌、跳舞、拍打等教学形式,幼儿在学习中不仅可以发挥自己的个性,还可以提升对音乐的兴趣。通过音乐教育,让幼儿感受音乐的美感,增加自身对音乐的理解,同时通过音乐表达的方式,创新地进行情感表达,创造能力得到很好地锻炼。

(三)提升幼儿的音乐理解能力

节奏感是音乐的灵魂和生命,只有节奏才能展示出音乐存在的美感。因此,幼儿音乐教学通过培养幼儿的节奏感,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感知音樂。幼儿对于新鲜事物有着超强的记忆能力,通过学习不同节奏的音乐,可以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也增加幼儿对于音乐的理解,对于事物的感知,幼儿的认知能力会得到很好地提升。

(四)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

思想品德教育是无法脱离情感的,只有融入情感才能让思想品德教育变得不空洞,音乐教育便是一种情感教育的方式,可以为思想品德教育打下好的基础。幼儿通过学习音乐,潜移默化地影响其思想品德。儿歌的内容积极向上,影响儿童的思想品德。例如,《对不起,没关系》,不仅有着轻快的旋律,让幼儿朗朗上口,又浅显易懂,幼儿学习过程中,可以很轻易地明白歌词的内容,接受歌词的影响。音乐对于人们的影响往往是潜移默化地,但是可以取得十分明显的教育效果。作为幼儿精神生活不可或缺的“维生素”,可以将德育融入到音乐教育,将其相结合,借助音乐教育开展德育,培养幼儿良好的思想品德。

二、如何加强幼儿节奏感知与表达

(一)锻炼幼儿音乐动作节奏与表达

幼儿阶段的幼儿,有着很强的求知欲,有着充沛的精力,而且十分活泼好动,对于新鲜事物有着极强的感知能力。介于幼儿存在的这种优点,教师需要加以利用,发挥并扩大幼儿的这一优势,采取多元化地教学方式,培养幼儿对于音乐的节奏感知以及音乐表达,让幼儿对音乐有着更深刻地了解。如“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音乐教学,笔者采取肢体运动的方式,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安排幼儿进行实践活动,让幼儿通过慢跑、行走、快跑等肢体动作,感受音乐的节奏。笔者在教学时,首先安排幼儿去感知音乐平等线,让幼儿对不同的音乐节拍给出不同的动作,这些动作是对音乐节奏感的一种反馈,让幼儿将感知到的音乐节奏和肢体运动结合起来,增加幼儿对于音乐的感知。还可以在音乐教育中,让幼儿通过点头、拍手的方式来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和表达能力。如在教《找朋友》时,引导幼儿一边拍手一边唱歌,即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其节奏感。再如,《拉拉勾》教学中,截取歌曲的间奏,改成节奏谱,让幼儿来进行拍打,在演唱时,在唱到间奏时,节奏就能自然的被幼儿表达出来。

(二)利用朗诵的方式,培养幼儿节奏感知与表达

众所周知,语言是人们进行交流,表达情感的方式,语言本身就有着一定的节奏。音乐节奏也是语言节奏的一种,由于幼儿阶段,幼儿认知水平比较低,可以借助语言节奏,让幼儿学习和理解音乐节奏,如借助朗诵的方式,将语言和音乐进行融合,这样既可以提升幼儿的音乐感知能力,又可以提升语言能力,让幼儿更好地感知和表达,幼儿的思维得到发散,提升创造能力,理解音乐节奏的同事,对节奏有着更深刻的体验。笔者在教学时,要求幼儿进行描述性朗诵,分别为幼儿提供动物名、地名、交通工具等生活常见内容为主题,让幼儿组织语言,有节奏地朗诵,让幼儿对节奏有了更好地感知。与此同时,将儿歌、童谣等内容也融入到音乐教学中,进行幼儿节奏感知和语言表达的培养,幼儿的音乐兴趣得到激发,也让音乐教学变得更有活力。

(三)借助多样化实践教学活动,培养幼儿节奏感知与表达

从幼儿的天性中,我们可以清晰地认识到,幼儿不喜欢那种没有新意,千篇一律的教学,因此,音乐教育不必恪守陈规,可以通过多样化地实践教学活动,激发幼儿参与音乐教学,使得其节奏感知和表达能力得到很好地锻炼。比如,借助生活中的物品进行音乐教学,选择瓷碗、金属器皿、玻璃杯等生活常见的物品,由于材质不能,敲打这些物品的声音也会不同,让幼儿感觉到一下节奏。比如,可以借助物品敲打完整的童谣,可以让幼儿挨个进行物品敲打,感受不同物品发出的不同声音。还可以利用图片来学节奏,如拿出一张鸭子图,问幼儿谁会学鸭子叫,幼儿很快就会发出嘎嘎的声音,然后在拿着闹钟的声音,以此让幼儿答出不同的节奏声音,以此类推,幼儿很快就掌握了这节奏。通过这种实践活动,幼儿对于音乐的兴趣更加浓厚了,而且教学活动变得极具趣味性,幼儿的音乐感知和表达能力得到很好地锻炼。

三、结束语

随着人们对于幼儿智能开发的关注度不断提升,音乐教育开始被关注和普及。幼儿对于音乐的感知和表达的能力存在个体差异,开展幼儿音乐教育,需要加强节奏感知和表达能力的培养。首先,教师需要尊重幼儿学习主体的地位,考虑到幼儿的差异,进行音乐内容、方法的创新,让音乐教育变得更具有趣味性,可以激发幼儿的兴趣。幼儿在学习音乐过程中,获得美好的体验,对于幼儿音乐理解能力提升、幼儿身心发展、幼儿思想品德提升等有着积极地促进作用。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幼儿音乐节奏感知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白学海.幼儿音乐教育中的节奏感知与表达[J].兰州学刊,2010,(10) :129.

[2]谭美微.幼儿音乐教育中的节奏感知与表达[J].科教文汇,2015,(2) :176.

[3]佚名.试析节奏在幼儿音乐启蒙教育中的运用[J].都市家教,2017,(12) :224.

[4]胡云霞,梁琼,田芳菲.如何在音乐中培养幼儿的节奏感知能力[J].北方音乐,2018,(9).

[5]黄莉娜.论幼儿园音乐教学中的设计与表达[J].文教资料,2014,(23) :74.

[6]刘婷.如何在幼儿教育中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J].科普童话,2017,(43).

作者:董银俊

幼儿音乐教育论文 篇3:

幼儿音乐教育中如何加强幼儿节奏感知与表达

【摘要】音乐是幼儿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情操,消除人的紧张情绪,使人感到身心愉悦,提高审美情趣与审美能力。幼儿教育是学生的启蒙教育,对于幼儿未来的学习与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与价值。节奏感是音乐的生命线,不同的节奏能够给人不同的美感。幼儿音乐教育只有加强对节奏感知与表达的培养,才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音乐之美。

【关键词】幼儿音乐教育 节奏感知 表达

【课题】幼儿音乐教育在教学活动中应用策略研究,立项号:GS[2018]GHB1590。

幼儿虽然对事物的认知能力不足,心智尚不成熟,但是他们有着较强的记忆力,尤其是自己感兴趣、新鲜的事物,更是有着学习天赋。音乐是用声音来表达情感的艺术,在幼儿音乐教育过程中,不同类型的音乐的节奏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加深幼儿对音乐内涵的感知,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与审美能力,从而提高幼儿的音乐综合素养。幼儿音乐教师应不断的丰富自身的音乐专业知识与经验,提高对幼儿节奏感知与表达培养的重视度,陶冶幼儿的情操,净化幼儿的心灵,从而养成幼儿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

一、加强学生身体动作节奏感知与表达的锻炼

幼儿具有精力充沛、活泼好动、求知欲强等特点,对于事物的感知能力也较强。教师应善于将幼儿的优点扩大化,采取多样化的方法培养幼儿节奏感知与表达能力,加深幼儿对音乐的理解。例如,在学习“四分音符与八分音符”相關知识时,笔者就是通过对幼儿身体动作培养学生对节奏的感知能力,组织幼儿开展实践教学活动,让幼儿通过行走、慢跑、快跑等身体动作感知节奏。笔者首先引导幼儿深入的感知平等线的特点,根据不同的节拍做出同样节奏感的运动,让幼儿通过身体动作感知到的节奏与自己对音乐的理解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从而形成幼儿独有的感知力,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为培养幼儿节奏感知与表达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需要注意的是,在幼儿音乐教育过程中,应突出幼儿的主体地位,根据幼儿的发展规律、年龄特点、理解能力、音乐感知等,适当的调整动作的难度,让幼儿能够更加准确地感知不同的音乐节奏。

二、利用语言节奏朗诵培养幼儿的节奏感知与表达能力

语言是幼儿交流经验、表达情感的一种重要的形式,语言本身也是一种微妙、生动的节奏,也是音乐节奏的主要源泉。幼儿的认知水平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在幼儿音乐教育过程中渗透语言节奏朗诵,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将音乐教育与语言巧妙的融合在一起,不仅能够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而且还能够培养幼儿对音乐节奏的感知与表达能力,活跃幼儿的思维,加深幼儿对周边事物的理解,充分的挖掘幼儿的创作天分,让幼儿在理解节奏类型的同时,深刻地体验节奏的变化。例如,笔者在开展音乐教育过程中,就要求幼儿以地名、动物名、交通工具等为依据,自己组织语言进行描述性朗诵,同时,笔者还将童谣、儿歌等融入教学当中,培养幼儿音乐节奏感知与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为音乐教育添加生命活动。

三、利用丰富多彩的实践教学活动培养幼儿节奏感知与表达能力

针对于幼儿不喜欢千篇一律、毫无新意的教学活动,幼儿音乐教师在日常教学当中,应多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教学活动,调动幼儿参与音乐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学习热情,从而全身心的投入到音乐学习当中,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身的节奏感知与表达能力。例如,笔者就利用幼儿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开展音乐实践教学活动,笔者在备课阶段准备了不同的生活物品,比如,金属器皿、瓷碗、玻璃杯等各种材质的物品。幼儿在初见这些物品时显得异常兴奋,都在积极的讨论与猜测这些物品的用处,这时,笔者拿出一根金属棒,在其中的物品上敲了一下,教室瞬间鸦雀无声,一双双小眼睛始终盯着讲台,笔者又为幼儿敲击了一首童谣,幼儿们都跃跃欲试。笔者为每一位幼儿发放了金属棒,让幼儿自己亲身体会,并且将对不同物品所产生声音的感受表达出来,加深幼儿对音乐的体验,提高幼儿对音乐节奏的感知与表达能力。丰富多彩的实践教学活动,不仅能够提高音乐教学的趣味性,而且还能够让幼儿亲身体验,通过音乐了解世界,为幼儿提供展现自己、表达自己的平台,树立幼儿的自信心。

四、总结

幼儿音乐教师应注重对幼儿音乐节奏感知与表达能力的培养,突出幼儿的主体地位,注重幼儿个体差异,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结合音乐教材内容,采取多元化、趣味性强、新颖的教学方式,让幼儿在音乐学习过程中获得精神上的愉悦与享受,激发幼儿对生命与生活的美好感觉,陶冶幼儿情操,净化幼儿心灵,形成幼儿积极、向上、乐观的心态,促进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洁.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几点建议[J].音乐大观. 2012(08)

作者简介:

李连国(1973-),男,甘肃武威人,一级教师,专科,研究方向:幼儿音乐教育。

作者:李连国

上一篇:信贷档案管理论文下一篇:商业银行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