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音乐幼儿园教育论文

2022-04-21

民间音乐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宝库中的瑰宝,是幼儿音乐教育中不可多得的教育资源。同样,临清文化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其极具地方特色的民间音乐同样也具有丰富的幼儿教育资源。将临清本土音乐融入到幼儿园音乐教育中,有着重要意义。一、营造浓郁的氛围,对幼儿进行本土音乐的熏陶幼儿是在与周围环境主动、积极的相互作用中成长的。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民间音乐幼儿园教育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民间音乐幼儿园教育论文 篇1:

浅谈在幼儿园音乐教育中如何渗透康巴地区民族民间音乐

摘要:民族民间音乐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我国各民族的民族民间音乐各具特色,民族民间音乐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在幼儿园阶段对幼儿加强民族民间音乐教育,可以促进民族民间音乐的传承,也可以满足幼儿对音乐多样性的需求。下面,我从“一、幼儿园音乐教育渗透康巴地区民间音乐的意义”“二、幼儿园音乐教育渗透康巴地区民间音乐的策略”两个方面入手,就幼儿园音乐教学中如何渗透康巴地区民族民间音乐进行分析。

关键词:幼儿园音乐;音乐教学;民族民间音乐

康巴藏族民间音乐反映了藏族人民的智慧和審美情绪,音乐表达着藏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藏族民间音乐中包含着藏族的民俗、历史、宗教等多方面的内容,是藏族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幼儿园音乐教育中渗透康巴地区民族民间音乐有助于民间音乐的传承和发展,帮助幼儿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提升幼儿的审美能力。下面,我就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渗透康巴地区民族民间音乐进行分析。

一、幼儿园音乐教育渗透康巴地区民间音乐的意义

(一)继承民族民间音乐

对幼儿进行民族民间音乐教学有助于继承优秀的民族文化,培养幼儿的民族意识,使幼儿在多样化的民族民俗中提高审美能力,有助于增加幼儿的民族认同感,各个民族由于民俗、文化的差异,民族民间音乐也存在着差异,幼儿学习民族民间音乐可以了解民族的文化特点,感受我国民族文化的灿烂。

(二)丰富幼儿对音乐的感知能力

人们用音乐来抒发情感,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审美意识,使幼儿形成良好的情绪,感受到音乐的美。很多民族民间音乐都有一个故事,教师给幼儿讲音乐反映的故事,引导幼儿想象歌曲的情景,并跟着歌曲的旋律跳舞。幼儿受到民族民间音乐的熏陶,在欢乐的氛围中进行学习和玩耍。

二、幼儿园音乐教育渗透康巴地区民间音乐的策略

(一)创设情境导入康巴地区民间音乐歌曲

教师在进行民族民间音乐教学时,可以创设情境进行导入,教师可以创设一个故事情境,幼儿都喜欢听故事,在故事情境中引入歌曲,借助多媒体展示与歌曲相关的图片、视频等,帮助幼儿理解歌曲的内容。教师设计情境将学生代入到歌曲中,引导幼儿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情绪,教师鼓励幼儿运用动作来表现音乐,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小格桑》这首藏族音乐时,我借助多媒体展示了藏族人民的图片以及小格桑、冲锋枪、小红马、国防兵的图片,并提问幼儿:这是哪个民族的人民?他们在节日喜欢做什么? 幼儿根据自己的认知进行回答。我总结:这是藏族人民,他们在节日喜欢唱歌和跳舞,今天咱们来学习一首藏族歌曲《小格桑》,幼儿欣赏歌曲,我提问幼儿:歌曲里都唱了什么呢?幼儿根据听到的内容回答。我展示准备好的图片,向幼儿讲歌曲中的内容。

(二)民族民间音乐和舞蹈结合教学

教师在教民族民间音乐时,可以将音乐和舞蹈结合进行教学,引导幼儿在音乐的氛围中跳藏族舞蹈,教师教给幼儿舞蹈动作,幼儿在音乐下跳舞,在舞蹈中感受音乐表达的情感。藏族舞蹈有自己的特色,边听歌曲边跳舞可以增加音乐活动的趣味性,激发幼儿的课堂参与兴趣。

例如,在教学藏族民歌《小卓玛》时,我引导幼儿观看舞蹈视频,然后分解动作进行舞蹈教学,在舞蹈中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幼儿喜欢舞蹈,在简单的舞蹈动作中可以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使幼儿体验创造的快乐。

(三)组织幼儿跟随音乐进行律动活动

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跟随音乐进行拍手、跺脚等律动活动,在律动活动中可以感知音乐的节奏,教师引导幼儿跟着音乐的节拍打拍子,鼓励幼儿自己创编动作来跟随歌曲舞蹈。借助声势动作训练幼儿的节奏感,使幼儿通过肢体动作感受歌唱活动的乐趣。教师还可以带领幼儿跟随音乐学习一些简单的民族舞蹈,幼儿在跳舞蹈的过程中了解了民族音乐,不由自主参与到音乐活动中。

例如,我播放《藏族弦子》这首民族音乐,幼儿欣赏音乐,我提问:听了这首乐曲,你有什么感觉?幼儿回答:愉快、欢乐。我引导幼儿跟随音乐跺脚、拍手,在律动中感受音乐节奏,我提问:这首乐曲是几拍子的?幼儿回答:2/4拍。我向幼儿展示了铃鼓、碰铃、响板等乐器,然后用打击乐配上伴奏,引导幼儿自己创编舞蹈,跟随音乐跳舞。幼儿做简单的动作,在乐器的伴奏下舞蹈起来。

综上所述,教师在音乐教学中渗透康巴地区民族民间音乐可以促进民族文化的继承,提升幼儿的审美能力,教师在民间音乐的选择上,尽可能选择一些节奏感强,歌词短小的音乐作品,让幼儿感受到民族民间音乐的趣味性。幼儿教师还可以组织幼儿进行歌唱活动、音乐欣赏活动、韵律活动等来增加幼儿对民族民间音乐的认识。民族民间音乐对幼儿有很大的教育价值,教师要通过民族民间音乐来提升幼儿的音乐素养,引导幼儿传承中华文化。

参考文献:

[1]万媛媛. 幼儿园音乐教育中民族民间音乐运用的策略思考[J]. 国际公关,2020(07):71-72.

[2]杨春林. 民族民间音乐在学前音乐教育中的渗透[J]. 家长,2020(20):137+139.

作者:张红英 陈霞

民间音乐幼儿园教育论文 篇2:

临清民间音乐融入幼儿园教育的实践意义

民间音乐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宝库中的瑰宝,是幼儿音乐教育中不可多得的教育资源。同样,临清文化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其极具地方特色的民间音乐同样也具有丰富的幼儿教育资源。将临清本土音乐融入到幼儿园音乐教育中,有着重要意义。

一、营造浓郁的氛围,对幼儿进行本土音乐的熏陶

幼儿是在与周围环境主动、积极的相互作用中成长的。环境对幼儿的成长是有重要的影响。因此我们注重设计环境,丰富环境,变化环境,利用环境对幼儿的熏陶,使幼儿感受本土文化美。

首先将本土音乐融入到各年段的早操、午间操中;利用晨间、下午起床、离园等自由活动时间播放闽南歌曲、童谣、乐曲、戏曲等,教师引导幼儿在本土音乐萦绕的环境中心情愉悦地自由游戏、活动。 其次教师在各种活动区增设了丰富多彩的民间游戏的玩具材料,如体育角的两人三足、竹高跷、滚铁环;动手角的“东西南北中”;音乐角的临清架鼓;表演角的临清落子舞服饰、临清八角鼓戏服;阅读角的家乡小传、自制民谣小图书等,便于幼儿耳闻目染、潜移默化的了解本地民俗音乐文化。

二、选择适合的素材,激发幼儿探索本土音乐的兴趣

本土音乐虽然来源于生活,与幼儿的生活密切相关,但并不是所有的本土音乐都是适合幼儿,关键在于音乐作品的艺术形象要鲜明、生动,所描写的内容应是幼儿生活中比较熟悉和兴趣的事物,思想感情要能唤起幼儿的情感共鸣,这样更能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唤起他们欣赏的兴趣,充分发挥幼儿的联想和想象。

首先,挑选浅显易懂,幼儿兴趣的素材。一是选材要源于幼儿的生活。在选择幼儿民间音乐活动的音乐时,让孩子与教师共同收集喜爱的音乐,从幼儿的生活中寻找素材,寻找他们快乐的源泉,我们可以选择一些歌词活泼、韵律欢快、朗朗上口的一些聊城童谣作为教学内容,这样能让儿童在学习这些童谣的过程中,对家乡的音乐有所了解。二是选材要源于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需要。选择幼儿感兴趣的音乐,切合幼儿实际情况进行教育,幼儿就能积极参与音乐活动中来。

其次,挑选具有教育作用,幼儿兴趣的素材。音乐教育是用音乐打动和熏陶幼儿的心灵,引导幼儿热爱音乐、热爱生活。我们在选取教材时注重选择健康向上的内容,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多方面协调发展,潜移默化地培养幼儿的良好个性,为一生打好基础。例如童谣“小小子,去浇园, 扛着辘轳拿着铣。浇得慢了垄沟干,浇得快了胳膊酸。 到家里,给娘说,多添水,少下米,东西来得不容易!”押韵的儿歌与手指游戏相结合,潜移默化地教育幼儿珍惜粮食。

三、渗透创新教育,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和创作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是知识的源泉。”创造需要想象,而想象又是创造的前提,如果在音乐活动中,注重运用形式的多样化,不仅能激起幼儿学习的兴趣,萌发热爱家乡的情感,而且培养了幼儿的创造能力,让幼儿在本土音乐艺术活动中体验到了快乐。

首先,巧妙结合文学、美术等艺术形式,引导幼儿在欣赏音乐的基础上,说出自己对音乐的真实感受,使感受与想象融为一体。如欣赏《临清田庄吹腔》时,教师在活动的开始先播放一段音乐,让幼儿闭目想象,引导幼儿在听觉感知的基础上画音乐,借助简笔画把听到的和想到的画出来,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接着教师再用生动的语言讲述一个娓娓动听的故事,引导幼儿根据自己对音乐的感受,产生了很大的自由想象空间;然后进行体态律动,创编出各具特色的动作:有的走起圆场步、小碎步、花旦的步子;有的在做亮相动作;有的拿着长条插塑(当灯笼)跟着音乐舞起来-----表现出他们的天真活泼的一面,幼儿在感受音乐情绪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了想象和创造力。

其次,提供丰富的材料,鼓励幼儿大胆地创造性地进行表演。在让幼儿理解音乐的基础上,还需要提供丰富的材料,引导幼儿不断自主探索,才能更好的发挥幼儿的创造能力。在“动感世界”中听到《落子舞》的音乐他们跟着老师舞动的彩球创编出许多动作:用头来碰、用后踢脚来碰、用膝盖、脚尖来碰、用肩膀、手掌来碰……由于孩子们参加了一系列的活动,在他们欣赏、了解这些人物特征后,交流自己的经验和感受,加深了对本土音乐的体验和理解,孩子们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活动中来,并大胆的表现自己。

第三,以想带动,注重培养幼儿尝试、创新。童谣节奏鲜明,富有韵律,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幼儿为儿歌配上流畅、朴实的旋律,将儿歌与音乐有机结合,不仅让幼儿有更多机会接受音乐的熏陶,而且能启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如在学习《拉勾勾》活动中,教師逐步引导幼儿寻找与“拉勾勾”歌谣相吻合的歌曲,让幼儿进行一小节的编唱练习,师给予指导调整,经过不断引导、培养,幼儿完全有可能为熟悉的童谣创编曲调表现自己的情感。在活动中既培养了幼儿的创造力,又让幼儿在本土音乐与艺术活动中获得快乐的体验。

两年来,我们充分挖掘利用了乡土音乐资源,并建构了以歌、舞、乐三位一体以及各种艺术形式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将具有趣味性的本土音乐融入幼儿的活动中,我们惊喜的看到:孩子们不仅对本地区的节日、民俗、文化等有了较深的了解,而且还会创编唱儿童歌谣、民歌。因此,对本土优质资源进行重新组织,灵活运用,创新发展,将民俗文化与幼儿的学习相融合,不仅可以让幼儿植根于民俗文化这一丰富的文化土壤,了解其内涵,继承其精华,萌发热爱家乡、民族的意识,又能提高幼儿的人文素养,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邓明芳.幼儿园民间音乐欣赏教学方式的探索[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幼教研究,2010(01):60-60.

[2]金晓燕.浅谈幼儿园民间音乐教学的有效开展[J].新课程(小学版),2015(04):233-233.

聊城幼儿师范学校

作者:解金慧

民间音乐幼儿园教育论文 篇3:

试论民族民间音乐注入幼儿园教育实践的意义

摘要:幼儿阶段的教育教学工作比较基础,音乐教育非常关键,这一教育板块对培养幼儿良好的音乐感知能力以及核心素养有非常关键的影响。在全面推进幼儿阶段的教育教学改革工作时,许多教师站在幼儿的角度主动利用各种现代化的音乐元素,积极注入民族民间音乐元素,不断丰富幼儿园的教育实践内容及形式,为幼儿的个性化成长以及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教师需要将理论分析与实践研究相结合,着眼于当前幼儿园教育工作的现实条件,了解注入民族民间音乐的具体实践意义和对策与机会,为推进幼儿阶段的教育改革提供相应的参考。

关键词:民族民间音乐;幼儿园教育;实践意义

引言

民族民间音乐是一种比较特殊的音乐教育资源,对激发幼儿的参与能动性、培养幼儿良好的音乐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有重要的影响。当前幼儿教育教学工作取得了诸多的成效,许多教师站在宏观角度结合自身有的教育经验主动渗透民族民间音乐内容,关注幼儿民族审美观的有效建立。始终站在宏观发展的角度,了解民族精神以及幼儿的民族意识,在全面调整以及改进的过程中进一步凸显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的理论指导作用和价值,确保这一阶段的教育工作取得新的突破和成效。

一、民族民间音乐与幼儿园教育

民族民间音乐是我国民族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代表,是中华民族千年发展中所形成的文化瑰宝,与时代发展以及民族文化的发展存在密切的联系,能够充分凸显民族文化的人文内涵。在人类文明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各个民族之间的交流互动越来越频繁,民族繁荣和民族发展被反复提起。民族民间音乐的内容和形式相对比较复杂,代表着民族性格和民族气质。在辉煌灿烂的中华民族艺术中民族民间音乐扮演着关键性的角色,同时个体差异性比较明显,许多地区的民众在音乐创作时能够主动凸显各个地区的特色,展现多样化的音乐风格,发挥不同区域的音乐特征及优势,这一点能够更好的促进民族民间音乐的多样化發展。

幼儿阶段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关键环节,基础性实践性比较明显,音乐教育直接关乎该阶段的教育教学改革成效,对幼儿的综合素质发展以及成长有重要影响,民族民间音乐教育有助于更好的凸显幼儿阶段教育教学的重要育人作用及优势。在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快的今天,西方文化直接影响着我国的文化系统,导致一部分民族民间音乐逐渐被冷落,违背了民族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要求以及目标。因此在推进教育体制改革时我国也需要意识到传承文化的重要功能以及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民族审美观以及民族意识的树立为基础,积极利用各种创造性的教育教学元素,全面突破传统幼儿园教育工作的束缚以及障碍,实现环环相扣和逐步推进。

二、民族民间音乐注入幼儿园教育实践的意义

(1)提升幼儿的音乐感知能力

音乐是情感抒发的重要载体以及手段,能够提升人们的精神境界,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在幼儿阶段的教育教学改革时,幼儿对音乐欣赏的能动性比较足,能够获得更多高尚的情感以及美感享受。幼儿教师只需要关注幼儿的智力发展的要求,利用音乐来调节幼儿的情绪,调动幼儿的审美积极性,让幼儿在感受美、欣赏美的过程中留下深刻印象。其中民族文化的传承以及弘扬非常关键,这些需要以民族民间音乐文化为重要的工具,关注对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优缺点分析以及研究。如果幼儿教师能够结合当前的幼儿阶段教育现状,在全面调整的基础上着眼于幼儿的旋律感知规律及要求,积极融入民族民间音乐文化,那么对幼儿音乐感知能力的培养及提升将会有非常重要的辅助作用。幼儿教师需要站在时代发展的角度,了解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作用,关注幼儿对这些作品的重要印象,积极引导幼儿感知歌曲之中的思想情感,了解创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很多幼儿能动性高涨,能够在自主参与的过程中变得更加的自信、主动和积极,感知能力、理解能力以及品位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和培养。

(2)培养幼儿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意识

综合上文的相关分析不难发现,民族民间音乐与幼儿园教育工作之间的结合对幼儿民族意识以及民族精神的培养及树立有非常关键的影响。幼儿教师需要深入了解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实质要求,抓住基础教育的重点难点,结合终身教育的具体规律,在全面调整以及改进的过程中真正实现对症下药。艺术教育的理论性和实践性比较明显,情感教育功能不容忽略。幼儿教师者需要站在幼儿的角度了解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以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为目标,加强对民族民间音乐基本构成要素的分析及解读。其中美学观点、价值观念、宗教信仰、文化思想的分析非常关键,这几者之间存在极为紧密的逻辑联系,如果教师能够立足于民族民间音乐以及思想情感音乐的形成情况,进一步培养幼儿良好的感知能力,那么对幼儿的终身成长及发展将会有重要的影响。很多幼儿能够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了解音乐背后的民族文化以及民族精神,进而树立良好的民族意识,主动感知优秀的文化元素。另外在指导学生学习民族民间音乐文化时,幼儿能够更好地了解我国民族民间文化之间的差异及区别,进而树立平等的观念,学会尊重他人的文化风俗以及行为习惯,产生更多保护文化、尊重文化的意识,这一点对幼儿阶段的教育改革及创新有显而易见的影响。

(3)积极开展家校共育工作

作为幼儿阶段中的重要教育教学手段,家校共育所取得的效果比较明显,但是有一部分幼儿园的综合实力比较有限,教师的教育教学经验比较少,因此对家校共育工作的理解和认知相对较为片面,最终导致这一工作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在利用民族民间音乐改革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时,幼儿会更加主动,幼儿教师也会着眼于当前的教育教学现状,根据新时代发展的具体进程了解家校共育工作的具体要求,灵活利用丰富的家长资源以及社会资源来调整当前的教育教学模式,确保幼儿教育工作能够取得新的突破及成效。其中亲子活动的开展频率比较高,能够更好的融入民族民间音乐文化,实现多种育人资源的合理配置。幼儿园会主动的给予幼儿家长与幼儿互相交流及以沟通的机会,引导幼儿接受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熏陶,营造良好的亲子活动氛围,为幼儿的健康成长以及发展指明道路及方向。家长也会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价值,逐步锻炼幼儿的听觉能力以及审美能力,鼓励幼儿主动感知不同的民族音乐文化,从而不断释放个人的天赋以及童真。幼儿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认同感,得到了培养,能够针对性的调整个人的行为模式。幼儿教师只需要结合当前的教育教学现状,在全面改进的过程中实现对症下药,主动融合民族民间音乐文化,逐步凸显音乐艺术教育的重要价值和优势,站在时代的角度积极践行与时俱进的育人理念,确保幼儿园教育工作能够获得新的突破及成效,保障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全面融入以及有效贯穿。幼儿能够在参与各种亲子活动的过程中对民族民间因为文化有一个耳目一新的感觉,进而全程参与、自主感知,逐步提升个人动手能力、感知能力以及理解能力,整个家校共育工作取得了新的突破。教育质量和教育水平能够得到保障,与预期目标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小,教育资源的使用频率较高,同时实现了优化配置及利用。

结语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民族民间音乐文化越来越丰富及多元,在推进幼儿阶段的教育教学改革时幼儿教师需要注重宏观统筹,综合考量不同的影响要素,了解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重要影响,抓住审美教育的重点以及核心,找准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切入点和突破口。真正实现多种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及优化利用,确保每一个幼儿都能够轻松上阵,拥有一个快乐完美的童年。

参考文献

[1]王浩宇. 试论民族民间音乐注入幼儿园教育实践的意义[J]. 教育教学论坛, 2015, 000(021):213-214.

[2]陶梦婷. 浅析民族民间音乐对幼儿园教育的意义[J]. 新课程(上), 2017.

[3]黄曦. 民族民间音乐资源在幼儿园音乐教育中的应用研究[D]. 四川师范大学, 2012.

作者:史明欢 张春喜

上一篇:新课程语文课堂教学论文下一篇:双师型教师教育改革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