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学幼儿艺术教育论文

2022-04-26

[摘要]音乐教育是幼儿园教学内容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音乐教育对学前儿童音乐兴趣的激发、审美能力的培养、创造力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音乐教学幼儿艺术教育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音乐教学幼儿艺术教育论文 篇1:

浅谈幼儿艺术教育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策略

【摘 要】国家在幼儿艺术教育的目标中明确的指出,通过幼儿艺术教育,能够让幼儿初步的感受并对环境产生兴趣,对生活和艺术表现美初步的喜欢。激发学生参加艺术活动的兴趣,并对自己的情感和体验有逐步的认识。这些艺术教育目标的定位从知识和技能的角度来讲,一定程度上予以淡化,从艺术和生活角度讲,更加的注重艺术体验。表明幼儿在艺术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这能够帮助幼儿教师更加明确的进行幼儿艺术教育。

【关键词】幼儿艺术教育;存在问题;解决策略

1 幼儿艺术教育存在的问题

1.1 对幼儿的艺术需求和兴趣认识不足

当前有一部分幼儿教育者,对幼儿的艺术需求、幼儿艺术发展程度等没有清晰的认识,使得在日常的幼儿艺术教育实施的过程中,不能够从幼儿的艺术兴趣着手,忽视了幼儿的艺术需求和幼儿艺术发展水平,选取的艺术教育内容高于或低于幼儿的这些能力和需求,使得幼儿艺术教育效果大打折扣。

1.2 幼儿的自我表现得不到满足

部分幼儿教师在进行幼儿艺术教育的过程中,没有很好的满足幼儿自我表现和表达这一需求。比如,所选取的艺术教育内容不符合幼儿生活的实际,存在用相同的标准衡量幼儿的能力,使得不同幼儿的创新意识和想象能力的得不到很好的发展。对幼儿艺术方面的主动性、艺术能力水平认识不足等。

1.3 幼儿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保证

在艺术教育的实施过程中,幼儿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保证。使得幼儿在接受艺术教育的过程中,大部分时间都是顺着教师的思路去领会和体验。在艺术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因为主体地位不能发挥,所以不能够很好的融入到活动中来。艺术教育的重点向技能技巧的掌握上发展,忽视了幼儿的艺术兴趣和情感体验。

2幼儿艺术教育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策略

2.1满足幼儿的表现欲望

自我表达和表现是每一个幼儿的需要,幼儿既可以使用语言进行表达,也可以通过艺术的手段,例如各种声音和动作,通过画画来表现自己对美的追求和体验。所以,艺术教育者要通过努力,将艺术教育实践变成幼儿追求和实现美的平台,让幼儿在活动的过程中,通过各种方式表达各自的情感和体验。所实施的艺术教育内容要符合儿童的审美情趣和兴趣特点,在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没有兴趣的时候,教师要及时的改变教学的方法,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幼儿艺术教师要通过举办幼儿画画、舞蹈等各种艺术形式的活动,激发和满足幼儿的表演欲望,提升幼儿教育的针对性。

2.2为幼儿营造自由、自主的艺术活动空间

在以前的幼儿音乐教学在,部分老师由于忽视了幼儿在音乐学习中的主动性,没有正确的认识到幼儿的能力,为他们提供的活动空间不足,存在过分关注技巧掌握的问题。但是幼儿只有在艺术活动的过程中具备创造的空间,才能在自己的兴趣、艺术需求的引领下,大胆全面的表现自己的特点,才能够忠诚于艺术教育的目标。所以,幼儿艺术教育者,要提高为幼儿创设宽松、丰富、自由的艺术活动空间。比如:在幼儿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幼儿怎样感知声音的高低,多数都是教师直接指出哪地方高,哪地方音调低,让幼儿生生的记住。但是,当前的一些教学中,教师则通过让幼儿亲自的敲击不同的乐器,来对声音的高低做出一个比较,从而更为直观的来感知声音的特点。

2.3 帮助幼儿成为艺术活动的主人

在幼儿艺术教育实施的过程中,要将幼儿放到主人的位置。在幼儿艺术教育课堂,教师要借助各种方法,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来确立幼儿艺术活动主人的地位。为幼儿打起一座艺术和兴趣的桥梁,这首先需要教师重视幼儿兴趣,实现幼儿艺术兴趣的自然转移。教师更要重视在启发式教学的实践过程中,不断的渗透各种基本的知识和技能。淡化对幼儿艺术技能的要求,并非完全树技能与艺术学习之外。因为脱离了技能学习的艺术教育,是没有生命力的教育。但对幼儿过分的进行技能的要求,也是不符合教育规律和艺术教育目标的。所以,在幼儿艺术教育实施的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各种教育途径和手段,提高幼儿艺术教育的针对性和发展性。

2.4 鼓励幼儿学会与伙伴的交流和分享

幼儿是有着丰富想象力和创造能力的个体,幼儿教师在艺术教育实施的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幼儿的这些特点和能力。在理解和认识童心的基础上,学会用儿童的眼光去欣赏艺术,不追求幼儿的完美表现,对幼儿的点滴进步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教会幼儿学会与同伴交流和分享自己的艺术快乐。通过这些途径实现幼儿艺术欣赏能力的逐渐发展。

2.5 为幼儿创造良好的艺术氛围

幼儿在进行艺术活动的过程中,环境发挥着重要的影响作用。所以,教师在艺术教育实施的过程中,要积极的为幼儿创造各种良好的艺术氛围,让幼儿在艺术的环境中,不断的得到熏陶和感染。良好的艺术环境包括:精彩的挂图环境、手工品艺术制作、艺术视频的播放、自然环境的优化等等。通过这些艺术环境的创设,丰富幼儿的亲身体验和感知能力,为艺术能力的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

综上所述,在幼儿艺术教育实施的过程中,教育者首先要清醒地的认识到,幼儿艺术教育绝不是单纯的艺术技能的练习和掌握,机械的模仿更不是艺术。因为幼儿成长的变化,每个幼儿不可能都成为音乐家、书法家,但是,作为艺术教育教师,首先要学会对孩子艺术兴趣的激发和延续,保护每个孩子的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在满足幼儿艺术需求和艺术表现欲的基础上,最大程度上给孩子一个自由、美好的艺术学习氛围,鼓励幼儿对自己的艺术学习进行大胆的表达,从真正意义上实现幼儿艺术教育的目标,为幼儿的发展和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基础条件。

参考文献:

[1] 杨筱彬. 幼儿艺术教育的误区及对策略论[J]. 德阳教育学院学报, 2004, (03)

[2] 汪志琴. 浅谈幼儿艺术教育[J]. 新课程(教研), 2011,(05)

[3] 陈瑞华. 浅谈艺术活动对幼儿健全人格的促进作用[J]. 成功(教育), 2009,(03)

[4] 刘晓娟, 卢清. 家长应走出幼儿艺术教育的误区[J]. 教育导刊(下半月), 2010,(10)

作者:邢春香

音乐教学幼儿艺术教育论文 篇2:

幼儿园音乐教育的相关问题与策略

[摘           要]  音乐教育是幼儿园教学内容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音乐教育对学前儿童音乐兴趣的激发、审美能力的培养、创造力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根据我国当前幼儿园音乐教育现状来看,尚存课程内容随意性大、音乐本体价值不突出、音乐环境创设不充分和教师音乐素养薄弱等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幼儿园音乐教育目标的达成。因此,对以上问题进行讨论与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以期为幼儿园音乐教育的进一步完善提供有益启示与参考。

[关    键   词]  幼儿园音乐教育;相关问题;解决策略

幼儿阶段是激发音乐兴趣、挖掘音乐潜能的黄金时期,这一阶段幼儿所接受的音乐教育将为其今后的音乐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儿童在学前接受的非正式音乐引导和正式音乐教育会直接影响他们的音乐成就,而这些影响远远大于他们在小学、初中、高中甚至大学接受的正式音乐教育。这是因为儿童学习的潜力不会高于出生时的水平。儿童年龄越小,他们发展中的音乐能力的水平上升到接近出生水平的机会就越大。由此可见,幼儿早期音乐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由于家长意识与专业能力的限制,能在家进行良好音乐引导的家庭并不占多数,所以幼儿园的音乐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幼儿园音乐教育现状梳理

由于我国目前还尚未出台具有政策性的幼儿园课程标准,所以,音乐教学在课时安排和教材选择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自主性,每个幼儿园都不尽相同。但整体来看,我国幼儿园音乐教育现状大致如下。

课程安排方面,大部分幼儿园开设有音乐课,每周课时基本在1~2节。有的幼儿园会在一日活动中穿插音乐游戏或音乐活动,有的幼儿园则对音乐活动方面涉及较少。

教材选择方面,主要以校本教材和自主选择为主,主观性较大。有的校本教材一经使用,很少进行更新和改变。有些幼儿园会根据自身情况选用教材,有些幼儿园则没有专门的音乐教材,课程内容完全依靠教师自主选择。

教学形式方面,主要以歌唱、律动、器乐和欣赏四个教学模块为主。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随意性大的问题,很多幼儿园对音乐课程的教学并没有整体规划。

教师素养方面,幼儿教师一般为幼儿师范或高师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在入校前大多没有音乐基础。入校后尽管开设有声乐、钢琴、舞蹈等课程,但学习时间不一,再加上每位学生音乐基础不同,自身也存在个体差异,所以幼儿教师在音乐素养水平上参差不齐。

通过对幼儿园音乐教育现状的梳理,分析目前幼儿园音乐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幼儿园音乐教育问题分析

(一)课程内容随意性大

由于目前幼儿园没有统一的音乐教材,所以各个幼儿园在课程内容选择上体现出较大的自主性和随意性。

部分幼儿教师对音乐教学缺乏足够重视,随意选择一些作品就开始进行教学。而一部分幼儿教师缺乏自主选择音乐教材的能力,再加上目前音乐教材编订水平良莠不齐,所以导致音乐课程在内容选择上出现种种问题,如选择的音乐作品品质不高、不贴近幼儿生活、课程内容难易程度不当、课程内容缺乏整体布局等。

因此,幼儿园音乐课程要根据幼儿发展特点和学习规律对

课程内容进行严格挑选和整体规划,以承担起幼儿园音乐教育

启蒙性、基础性以及为小学音乐学习乃至一生音乐发展做准备的使命。

(二)音乐本体价值不突出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对艺术领域的教育目标可以大致概括为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可见,审美教育和情感教育是幼儿园艺术教育的首要目标。

但是在幼儿音乐教育中,人们常常更多的关注音乐的辅德、益智、增进健康等非音乐价值,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音乐本体价值。尽管音乐的非音乐价值对幼儿的成长与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但音乐教育还是要首先体现其自身价值。

因为没有准确把握音乐教育的价值,一些幼儿园的音乐课与音乐本体渐行渐远,几乎变成了游戏课、语言课,很少关注音乐本身,也忽略了对幼儿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这种本末倒置的教学方式无法达到音乐教学本该达到的目标与要求。

(三)音乐环境创设不充分

目前,大部分幼儿园每周仅有1~2节音乐课,除此之外,幼儿能够接触音乐的时间非常有限。虽然部分幼儿园也会在一日生活中穿插音乐活动,但整体看来,幼儿园对音乐环境的创设还是有极大的提升空间。音乐是听觉艺术,没有大量的听觉积累,感受與表现能力的提高都是空谈。所以,教师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积极创设音乐环境是极为必要的。

当今幼儿园中比较流行的课程观是把幼儿园课程理解为幼儿园中幼儿的全部活动或教育活动。其实幼儿的学习和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特别是艺术本就来源于生活,只要教师适时引导,孩子在日常生活中会获得更多良好的音乐体验。

(四)教师的音乐素养薄弱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入学前大多没有音乐基础,甚至有很多学生还存在缺乏乐感、五音不全等问题。乐感的培养需要尽早开始,音乐技能的习得也绝非一日之功。所以,仅仅依靠几年的音乐学习很难使幼儿教师获得相对深厚的音乐素养。

很多人认为幼儿教师只要具备简单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就可以完全胜任音乐教学了,其实并不完全是这样。幼儿园音乐教育的目标是对幼儿音乐兴趣的激发和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这其实对幼儿教师的音乐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不仅要掌握音乐知识与技能,更要具备音乐表现能力。如果幼儿无法从教师的演奏、演唱中体会到美感,又怎么会产生对音乐的喜爱,提升对美的感受能力呢?所以幼儿教师要发自内心热爱音乐,并有能力将音乐美感传达给幼儿。

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幼儿园音乐教育价值的充分发挥。这对幼儿来说是一种难以弥补的损失。因此,如何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是我们要重点讨论与研究的。

三、幼儿园音乐教育策略建议

(一)加强幼儿园音乐课程建设

幼儿时期接受的音乐教育会对今后音乐能力的发展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课程是幼儿园教育的主要载体,所以音乐课程建设是音乐教育实现其价值和目标的保证。

1.重视教材选择

幼儿阶段是树立审美观念,形成审美品位的关键时期。所以教师要把最优秀的音乐作品和最悦耳的音乐带给幼儿。在选择教学内容时,首先要把好品质关,选择最经典、最富有内涵、最受孩子们欢迎的音乐作品。这样才能使幼儿乐于学习,真正领悟音乐艺术的魅力。

为保证作品质量,幼儿园可以选择编写质量较高的音乐教材,或选择经典音乐作品和国内外民歌作为教学内容。因为能经过时间的考验,依然流传下来的作品一定是优秀的作品。

2.建立课程体系

音乐课程体系建设要以幼儿园音乐教育价值为目标,以幼儿年龄特点和音乐学习规律为依据,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对教学内容进行有计划的安排。

首先,音乐课程内容的设计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符合音乐学习的渐进规律。如节拍的感受一般由单节拍到复节拍;节奏的感受一般由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到十六分音符、附点节奏等。这样就能避免不适合的教学内容影响幼儿的音乐学习兴趣和对音乐美感的体验,也会使幼儿音乐能力得到良好发展。

其次,要关注各模块教学的整体规划。如不同年龄段幼儿每学期唱歌、律动、器乐和欣赏的课时如何分配等。

(二)注重音乐本体价值的体现

注重音乐本体价值的体现,要求教师必须要明确音乐教学的本体价值是审美价值,音乐教学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审美活动,使幼儿欣赏音乐中的美,丰富审美体验,提高审美能力。

那么,要达到这样的教学目标,就需要我们所有的音乐教学活动必须突出音乐性。首先,教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要体现出自身对音乐美的感受,将这种感受传达给幼儿。如教师的歌唱要极具乐感、打节拍要富有律动感等。其次,感受音乐美的能力是以对音乐要素的敏感性为基础的,能够敏锐的感觉音乐中强弱、速度、音色等音乐要素的变化,才能在对比中体会音乐的美妙。所以,音乐教学要围绕音乐要素展开,帮助幼儿读懂音乐语言,才能更好地进行感受、表现与创造。最后,教师还要教给幼儿必要的表现音乐的方法和手段。如唱歌教學要为幼儿树立良好的声音观念,正确的姿势和呼吸,良好的节奏和音准;器乐教学要教给幼儿基本的演奏方式,如何让乐器发出悦耳的声音等。只要教学方法正确,幼儿就会在体验与创造优美音乐的过程中不断提升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增强表现与创造音乐的能力。

(三)充分创设幼儿园音乐环境

对幼儿的音乐教学与熏陶,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而是应该抓住幼儿一日生活中的一切机会,为幼儿充分创设音乐环境,增加音乐积累。

教师可以在饭前、饭后带领幼儿进行歌唱活动,就餐时播放一些安静的音乐,午睡前唱一些舒缓而优美的歌曲,户外活动时带领幼儿做一些音乐游戏,适时讲一些音乐小故事,在教室里设置音乐活动区域,供幼儿自由体验与探索。这样,幼儿接触音乐的时间就会大大增加。这种良好的音乐环境与熏陶会对幼儿音乐素养的提升带来积极而有益的帮助。

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不同场合中使用的音乐要适应环境,并保证音乐的品质。如果是教师亲自演奏或演唱,那么一定要保证演奏的质量和演唱的音准等问题。

(四)提升幼儿园教师的音乐素养

幼儿教师自身音乐素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了幼儿接受音乐教育的质量。音乐素养不仅包括幼儿教师的音乐知识与技能,还包括对音乐的感悟力与表现力。

音乐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可以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练习来提升。首先,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教学要保证一定的课时,并给学生提供足够的课下练习时间。其次,要避免过于专业的技能训练,要在儿歌伴奏、儿歌弹唱等内容上多下功夫,提升准幼儿教师的实际应用能力。而乐感的培养仅靠课堂教学提升的幅度是很有限的。因为如果早期音乐教育缺失,之后就很难弥补。如一些学生缺乏乐感、节奏感,想要改变这种状况非常困难。但这也不意味着教师就理所当然的无所作为,教师应尽力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使学生获得一定程度的进步。

想要有效改变这一现状,最根本的解决办法是幼师和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在招生时要对生源最基本的音乐素质有最低要求。如在音准、节奏感、身体协调性等方面设定一些标准。

幼儿园音乐教育的价值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学者和教师所重视,尽管目前我国幼儿园音乐教育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但相信通过不懈努力和不断完善,幼儿园音乐教育会更好地体现出其自身价值。

参考文献:

[1]埃德温·戈登.音乐的学习顺序[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8.

[2]石筠弢.学前教育课程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3]王懿颖.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4]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5]哈罗德·艾伯利斯,查理斯·霍弗,罗伯特·克劳特曼.音乐教育原理[M].刘沛,任恺译.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8.

◎编辑 武生智

作者:李婵 刘畅

音乐教学幼儿艺术教育论文 篇3:

“游戏精神”视野中的幼儿艺术教育内容

摘要:目前我国的幼儿艺术教育取得了很大的发展,无论是参与接受艺术教育的幼儿数量还是质量较以前都有很大的进步。但是在这成绩的背后也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教育内容上表现为艺术教育内容选择过于单一,不同艺术形式之间缺少融合沟通,远离幼儿的生活,游戏作为艺术教育的重要来源挖掘得远远不够。本文通过对艺术与游戏,艺术与艺术教育及“游戏精神”内涵的分析认为,在“游戏精神”的观照下来改革目前的幼儿艺术教育内容会使艺术教育内容能丰富更完善,会使艺术教育取得更好的效果和发展。

关键词:游戏;游戏精神;幼儿艺术教育;教育内容

一、游戏与游戏精神

1、游戏与艺术,游戏与幼儿艺术教育

当我们在考察艺术的起源的时候,发现游戏与艺术有着深刻的渊源,“儿童艺术:游戏的孪生姐妹。” ①他们之间有着异质同构的关系。艺术起源于游戏,游戏是艺术的雏形,艺术是游戏的高级形式,当游戏发展到高级形态时,不再称之为游戏而是艺术了。鉴于幼儿的艺术感知能力,在幼儿艺术教育中,游戏与艺术也是常常交织在一起,“幼儿艺术教育可以通过游戏活动或以游戏的方式进行,游戏活动的外在表现也可以是艺术”②游戏既是幼儿艺术教育的重要手段也是教育内容。

2、游戏精神的内涵

对于游戏的定义目前没有一个公认的概念,因为游戏是一个庞大的家族,我们很难用一种判断性的方式给他下一个定义。当笔者进一步考察游戏时发现所有不同种类的游戏都具有某些共同的特质,也只有具有这些特质的活动,才能称之为游戏,这些所谓的特质即从游戏活动中提炼出来最能反映游戏活动最本质的,核心特点的东西,我们称之为“游戏精神”。关于“游戏精神”有人从儿童文学创作,文艺学,教育学上进行过相关研究,综合前人的论述,本人认为“游戏精神”具有如下特点:“游戏精神”是一种自由的精神;“游戏精神”是一种愉悦的精神; “游戏精神”是一种创造的精神; “游戏精神”是一种超功利的精神; “游戏精神”是一种平等的精神。详见本作者论文《试论“游戏精神”的内涵-----从幼儿教育的视角》发表在《科教文汇2009年9期》。

二、以“以游戏精神”改革当前的幼儿艺术教育内容

教育内容“是指一整套以教学计划的具体形式存在的知识、技能、价值观念和行为。它们是根据各种社会为学校规定的目的和目标而设计的……是构成一个具体过程的学习对象。”②总之教育内容是为实现教育目标服务的。“游戏精神”是一种自由开放、创造的精神。因此在这种精神观照下的艺术教育在组织幼儿艺术教育内容时不仅是单个艺术门类,还可以是多个艺术门类之间的相互融合,所采择的内容是贴近幼儿生活的,内容的来源不仅可以是教师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要事先预设的,也可以是教师在师生互动过程中敏锐地捕捉来自幼儿生活和兴趣中突发性的,有教育意义的事件来调整教学内容,生发出新的更适宜的活动主题,使活动主题呈现动态、灵活的特性。游戏既是幼儿艺术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艺术教育的主要方法,把游戏作为艺术教育的内容吸纳进来,能更好地丰富艺术教育内容。为此在这种精神指导下的艺术教育内容应该有以下特点:

1、内容选择贴近幼儿的生活

“游戏精神”是一种自由、愉悦、创造的精神,是幼儿生活状态的本真的精神反映。幼儿的生活是自由、偷悦的,进行艺术活动是为了满足自己精神需要。因此在这种精神指导下的幼儿艺术教育内容的选择是贴近幼儿的生活的,以幼儿生活中的素材作为艺术教育内容,让幼儿自由选择,自由创造。同时,幼儿艺术教育在本质上是离不开人的生活的,艺术教育是幼儿真实生活体验的反映。因此艺术教育内容应该要贴近幼儿的生活,多采择那些充满幼儿生活气息的题材为教育内容,选择容易让幼儿理解和接受的艺术年个十时毫作为教育内容。这样一方面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另一方面也能够照顾到幼儿的兴趣及满足幼儿从事艺术活动的自由,愉悦的情感需要。众所周知教育的价值就在于把陌生于人的外在世界转换成人的生活世界,建构起人与世界的活泼、生动、富于教育意义的关系,改善人的生活品质,充实人的生活与人生,把教育与人的生活统一起来,在教育与人的生活的整合中建构人的各种素质。培养人终身可持续发展所需要的基本素质,幼儿艺术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应该将满足幼儿的基本学习需要以及可持续发展需要的基本素质。

以《孔雀的生日》为例:活动的设计是围绕为庆祝孔雀的生日展开的,幼儿动手制作蛋糕、装饰孔雀漂亮的羽毛、给孔雀唱生日歌,然后大家一起围着孔雀翩翩起舞。就这样在幼儿熟知的活动情节中,展现他们许多平时隐藏着的艺术潜力,将幼儿学到的成果学以致用,从而进一步激发幼儿学习的愿望。因为艺术教育内容与幼儿的生活紧密相联,幼儿容易获得成功感,愉悦感,从而拥有学习艺术的信心,就这样在生活的情景中幼儿从中既学到了艺术的知识,又陶冶了情操。

2、幼儿艺术教育内容走向综合

“游戏精神”是一种创造的、自由的精神,因此在它的观照下的艺术教育内容应该是各艺术门类自由往来,自由创造,相互交融的。艺术教育的内容不再是定位于单科艺术知识的灌输和某一种艺术技能的训练,而是富有创造性地将不同的艺术门类相互交叉,选择融音乐、美术、舞蹈、戏曲等整合为一体的教育内容。同一教学内容中幼儿自由地,创造性地以不同的艺术形式来表达,这样就使得教育内容更加丰富,效果更好。其实“每种艺术都有自己的主要要素,音乐中有旋律、声音、节奏,绘画中有色彩、线条、质感,诗歌中有比喻、形象、韵律,如此等等,不一而足。每种艺术都可以借用其他艺术的要素,再与各自的领域同化,而许多艺术又可以借用非艺术的要素,艺术地加以运用,转化成表现素材。”③由此可见各种艺术门类的综合既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就象语言教学能把听、说、读、写结合起来一样,艺术教学也可以把视觉艺术,听觉艺术、触觉艺术多种感官通道融合为一体,为幼儿艺术综合能力以及整合性艺术感觉的形成创造良好的条件。通过对视觉、听觉、触觉等的直接体验,幼儿的想象力、思维能力、创造力都会得到发展。因此综合式的幼儿艺术教育内容能够为幼儿艺术才能的表现创造良好的环境,艺术学习不再局限于音乐就是纯粹的音符、旋律,舞蹈就是单纯的动作练习,综合式的艺术教育内容就是融多种艺术门类于一体,幼儿在其中能够自由的载歌载舞,吹拉弹唱,是“游戏精神”的充分彰现。

3、教育内容既可以是教师预设的,也可以根据活动发展需要随机生成

“游戏精神”是一种创造的,平等的精神,因此在这样一种精神观照下的艺术教育内容应该是动态的富于变化的和创造性的。能够平等关注到不同幼儿需要,教育内容既可预设也可随机生成。但是传统的教育内容是教师在开始上课之前就已经预设好了,只是等到在课堂上按部就班的进行表演,毫无创造性可言。若教师根据本班本园的特色,生成指向每一位幼儿的艺术内容,就能够更好地关注幼儿的个别差异,尊重其独特的智力特征。比如,教师原本预设以唱歌、跳舞的内容方式为活动主题来庆祝“六一”,表达幼儿的快乐感情。大部分幼儿按照幼儿预设的内容载歌载舞的,煞是高兴,但是教师注意到少部分幼儿并不很积极主动的参与歌舞活动,一问为什么,幼儿说:“我喜欢画画,不想唱歌、跳舞。”这时教师就可以灵机一动随机要求幼儿以画画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快乐之情,这样很自然的就生成了的新的教学内容。当然根据“情节”发展的需要来生成教育内容也并不等于教师被幼儿牵着鼻子走,教育内容毕竟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手段,目的性是教育内容永远抹杀不了的特征,所以教师要善于利用时机,因势利导,不露声色地随时把幼儿拉回到“正轨”上来,从而使师生生成内容与教师预设的内容结合得恰到好处。这种教师预设与随机生成的艺术教育内容就是“游戏精神”的高度体现

4、将游戏本身进一步纳入幼儿艺术教育内容

游戏是“游戏精神”的物质载体,特别是对于幼儿,游戏就是幼儿的生活,幼儿的生活状态是一种游戏的生活,是一种富有“游戏精神”的生活。在幼儿的生活中处处存在着艺术,处处存在着游戏,处处闪烁着“游戏精神”的光芒。“早期的艺术活动,就是人类闲暇之余的游戏。”在儿童的生活中游戏与艺术总是交织在一起,特别是对于早期幼儿来说,从教育内容到教育方法,游戏与艺术是融合一体的。比如一些民间游戏本身就是民间艺术,幼儿经常玩的一些表演游戏,角色游戏,结构游戏等都富有浓厚的艺术气息。特别是一些歌舞类表演游戏,皮影戏等就更是纯粹的艺术了。就是在这样的游戏过程中幼儿体会到了艺术的元素,体会到了艺术的美感。在这样一种张扬充分张扬着“游戏精神”的游戏与艺术糅合的过程中,幼儿对艺术的把握,对艺术的欣赏和创造得到了提高。因此,幼儿艺术教育要充分利用这一资源,把游戏本身作为艺术教育内容纳入到里面来。

参考文献:

①乔卫平,中国古代教育史[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P178

②拉塞克马胜利等译从现在到2010年教育内容发展全球展望[M] 北京: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年版,第90页

③转引自腾守览主编艺术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年版,第178页。

④沈建洲,幼儿艺术教育的性质,早期教育[J] 2002(3)

⑤[德]康德,判断力批判[M] 上海:商务印书馆

⑥[荷]约喊翰,胡尹青加,成穷译,人——游戏者[M] 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⑦张卫民,点击儿童艺术教育实践中的异化现象,中国教育学刊[J]2003

作者:陈艳蓉

上一篇:网络传播自由问题管理论文下一篇:临床路径胃肠外科护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