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管理论文

2022-04-15

摘要:本文首先简要分析大数据时代下商业银行管理会计面临的机遇和管理会计的应用优势,然后结合商业银行的经营实际提出大数据时代商业银行管理会计转型策略,希望能为商业银行相关人员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商业银行管理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商业银行管理论文 篇1:

商业银行管理会计绩效管理应用案例分析

摘要:管理会计融合了商业银行内部资产转移、全成本管理、风险资产计量等多个精细化管理工具,它即是传统会计实务的延伸,又融合了现代财务管理中较全的手段和工具,那么管理会计是怎样通过多種工具和手段的组合来实现多层面绩效评价的,针对这个问题,本文试图通过对现代商业银行管理会计中绩效管理应用案例的研究,以说明管理会计在提高银行精细化管理水平和价值创造方面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管理会计 绩效管理 案例分析

管理会计在19世纪早期从成本会计核算制度起步,经过两个多世纪的发展,已经在实践中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管理会计实务体系,既有本量利分析、全面预算、绩效考核等基础管理工具,又有谋划企业发展全局的价值链分析、战略管理会计等高级管理理念。

从管理会计对商业银行产生的影响来说,主要有六大功能:全局谋划、财务预测、财务决策、成本控制、绩效管理和财务分析。目前商业银行的热点是绩效管理,主要原因是监管部门对商业银行在平衡风险与收益、提高资本充足率水平、增强盈利能力方面监管要求在不断提高,将于明年施行的《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提出了储备资本、逆周期资本、系统重要性银行附加资本的要求,进一步增加了银行的资本压力,同时,也是商业银行积极参与行业竞争、不断提高综合运营能力、逐步建立起与国际接轨的现代化银行管理体系的内在要求。

一、商业银行绩效管理工具

绩效管理工具主要应用于商业银行经营目标传导和绩效考评,包括责任会计、内部资产转移定价(Funds Transfer Pricing,FTP)、资本管理、平衡记分卡、经济增加值(Economic Value Added,EVA)与经风险调整后的资本收益率(Risk Adjusted Return on Capital,RAROC)等。

(一)目前商业银行考核体系多数都使用了平衡记分卡管理理念,平衡记分卡包括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评价二大块内容,而EVA和RAROC是财务指标中的主要评价指标,非财务指标包括客户、学习与成长和内部流程等。

(二)责任会计、FTP和资本管理的结合运用,准确计量了EVA和RAROC这两个绩效考核中的关键财务指标,同时EVA和RAROC也成为评价FTP和资本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

2.1责任会计涉及银行的资产、负债、损益、成本和费用,并通过即定的规划分配到各个责任中心,产品和客户,从而建立起完善的银行全成本管理体系,同时明确了绩效考核的关键要素——考核的主体。

2.2 FTP是指商业银行内部向资金提供的单元确定提供资金的收购价格、向资金使用单元确定使用资金的成本价格的一种定价机制,这里所指的单元可以是经营结构和业务条线等责任中心,也可以是产品、客户等,明确了考核主体的收购价格或成本要求(廖继全,2009)。

3.资本管理的主要内容是优化资本结构,将有限的资本合理地配置到各项业务中,建立合适的资本管理操作平台和政策目标传导机制,运用限额管理、组合管理、绩效指标目标管理等手段,将资本在各个责任中心、产品、客户等各个层面进行配置(陈小宪,2004)。明确了考核主体的资本占用情况。

二、商业银行绩效管理案例分析

(一) EVA和RAROC的定义与公式

1.1 EVA的定义与公式

EVA是指经营所得在支付所有成本(含机会成本)之后的剩余部分。在银行实务中,EVA的计算通常是用银行的FTP税后净利润经过一定的项目调整后的结果。其计算公式如下:

EVA= FTP税后利润-经济资本成本

= FTP税后利润-经济资本╳资本期望回报率

其中:

①FTP税后利润=资产FTP利差损益+负债FTP利差损益+中间业务净收入+营业外收支-费用-资产减值准备-营业税及附加-所得税

②经济资本=表内(外)风险资产╳资本转换系数

表内风险资产=(表内资产余额-风险缓释物金额)╳资产对应的内部风险权重+风险缓释物金额╳风险缓释物对应的内部风险权重

表外风险资产=(表外资产余额-风险缓释物金额)╳信用转换系数╳资产对应的内部风险权重+风险缓释物金额╳风险缓释物对应的内部风险权重

1.2RAROC的定义与公式

RAROC即风险调整的资本收益率,是国内外先进商业银行用于经营管理的核心技术手段,其计算公式如下:

RAROC=风险调整后的收益÷经济资本

=(FTP税后利润-经济资本成本)÷经济资本

(二) 从产品和客户层面进行的实例分析

2.1产品层面实例分析

下表是某商业银行最近成交三笔业务情况:

在业务开展之前,我们必须对计算要素做出说明或做好假设:

(1)转贴现对应的FTP成本价为3%,对公贷款和个人按揭贷款业务对应的FTP成本价为3.6%。

(2)营业税为5%,其中:转贴现业务收入不征收营业税;城市建设税附加为营业税基础上7%;教育费附加为营业税基础上3%。

(3)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

(4)费用率为营业净收入的10%。

(5)假定资产减值准备为正常类各项贷款余额的1%

(6)计算表内(外)风险资产时,仅考虑信用风险资产占用因素,上述转入贴现、对公贷款和个人按揭贷款业务的内部风险权重分别为20%、100%和50%,表外业务如开立银行承兑汇票、开立保函和开立信用证的信用转换系数分别为100%、100%和20%,此外,银行存单为合格的风险缓释物。

(7)假定资本转换系数和资本期望回报率均为10%。

下面我们看下具体的测算结果:

从账面收益角度,转入贴现业务收益最低;而从RAROC角度来评价,从高到低分别是转入贴现、个人按揭贷款和对公贷款,分别达到8%、6%和-2%;从EVA角度来讲,个人按揭贷款最优,但EVA在评价过程中有未能考虑时间因素的缺点,如转贴现业务能考虑一年期限内连续做二次的话,在上述三项业务期限一致的情况下,无疑转贴现业务是最优的。

2.2客户层面实例分析

某商业银行有二个集团客户,简称客户A和客户B,2011年的业务开展规模和账面损益结构情况。

2011年,客户A在某商業银行存款2亿元,期限一年,利率为3.5%,贷款1亿元,由客户存款做全额质押,期限一年,利率为6.31%,对银行来说,支付存款利息700万元,实现贷款利息收入631万元;另外,实现中间业务收入112.5万元,其中:开立融资性保函0.5亿元,由客户存款做全额保证,手续费率1%;开立国内信用证4亿元,手续费率0.15%;开立银行承兑汇票0.5亿元,存款保证金比例为50%,手续费率0.05%。合计账面损益43.5万元。

2011年,客户B在某商业银行存款2亿元,期限一年,利率为3.5%,贷款2亿元,期限一年,利率为6.31%,对银行来说,支付存款利息700万元,实现贷款利息收入1262万元。合计账面损益562万元。

从账面损益情况来看,客户B的收益是客户A的收益的12.9倍。

我们仍延用客户层面案例分析中所作的要素说明和假设,并假设存款FTP收购价为4%,客户绩效损益比较如下表四所示。

从银行角度分析,对于客户A的优势在于:充分利用客户存款资源,做好了贷款、保函和银行承兑汇票的风险资产缓释工作;业务开展全面,在表外业务开展中注重利用信用转换系数仅20%的开立信用证产品进行企业融资。而客户B的特点在于:仅利用传统贷款资源作为企业唯一融资手段,对客户来说经营成本较高;存款资源未成为贷款的有效风险缓释物,对银行来说,资源有所浪费。

2.3实例分析小结

从上述两个案例分析来看,从管理会计角度对客户和业务进行测算更为科学和准确,传统的账面损益仅能反映利润绝对值的多少,却不能反映单位风险资产占用情况下的整体效益和效率情况,而管理会计就做到了。商业银行就是通过管理会计中的各类绩效管理工具运用来实现自身效益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努力实现资本充足率等主要监管指标完成。

三、管理会计绩效管理对银行经营的重要意义

本文从单个产品和客户层面的二个案例入手,用来说明绩效管理在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的重要意义,单个产品和客户分析好了,我们就可以接着分机构、产品线、业务条线或经营中心进行更完整的绩效评价。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商业银行是怎么通过这些绩效管理工具实现多层面的提升。

(一)通过细分客户,对客户贡献度提升提出更高的要求

根据客户的RAROC值,我们可以将客户分成四类,分别是退出客户、提高客户、潜力客户和支持客户,对于退出客户可以选择积极退出,把有限的资本运用到能带来更大回报的客户;对于提高客户,在一段时间内,可通过创新和丰富产品等方式,引导这类客户向潜力或支持客户转变;对于潜力客户,已经为银行带来了经风险调整后的正收益,但RAROC还未达到理想目标,这部分是银行需要积极予以支持的客户;对于支持客户,也是银行的黄金客户,是银行须全力做好维护工作并可积极拓宽业务范围的客户,是银行利润的主要来源。以上仅是一个管理会计应用的简单例子,商业银行在具体实践中应根据实际情况对不同客户进行细分。

(二)对产品结构进行分析,分析劣势和优势从而进行策略跟进

商业银行的分支机构分布在不同的城市和区域,各有不同的经济和业务优势,对分产品进行区域内的比较,能够看到哪些产品在竞争中拥有优势,哪些产品未被完全开发,哪些产品不适合在区域内发展等。

如表五所示,与区域比较来看,某分行的产品优势:对公贷款RAROC、金融机构存款日均和收益高于区域平均;主要劣势:存贷款规模不及区域平均,中间业务收入还待拓展,分行整体RAROC低于区域平均。知已知彼,百战不殆,若能在上述产品中再进行分类,如中间业务收入中再细分为委托、投资、保险、基金及理财等业务手续费收入,进行区域比较后,就能知道业务潜力或赢利点所在。

(三)对各业务条线或经营中心、各机构的竞争力进行区分,通过绩效目标的设定促进经营目标的完成

商业银行经营目标完成有赖于每个业务单元的逐级完成,业务单元可以是各机构,也可以是各业务条线或经营中心,它们又可以对层层分解到客户经理、管理人员。本文前面已经提到使用平衡记分卡进行考核体系的构建,其中涉及的财务指标可以是经营目标中规模、效益、成本控制等指标的分解,也可以针对不同的业务单元提出不同的目标方案,如对客户经理提出单位产能要求(包括EVA、业务规模增量),对机构提出效益、风险控制和成本控制类指标,对经营中心(如票据中心、投资银行部等)提出总量及效益指标(如票据或债券交易量、EVA和RAROC等)。

参考文献:

1陈小宪.风险、资本、市值[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148-166

2廖继全.银行资金转移定价[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9.1-14

3曹国强.商业银行资金转移定价实务[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2.1-19

4菲利普·乔瑞.金融风险管理师手册(第2版)[M].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2004:508-541

5潘飞等.中国企业管理会计研究框架[J].会计研究,2010(10):47-54

6甘秋瑾. EVA在商业银行业绩评价中的应用[D]:[硕士学位论文].福建:厦门大学,2006

作者:戴媛

商业银行管理论文 篇2:

大数据时代商业银行管理会计研究

摘要:本文首先简要分析大数据时代下商业银行管理会计面临的机遇和管理会计的应用优势,然后结合商业银行的经营实际提出大数据时代商业银行管理会计转型策略,希望能为商业银行相关人员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大数据;商业银行;管理会计

一、大数据时代商业银行管理会计面临的机遇

在银行财务管理工作中逐步推广并应用管理会计是大数据时代下企业财务转型升级的重要内容[1]。银行管理会计人员可以借助大数据信息处理技术更好地实现数据分析和管理控制,通过深入分析银行经营数据,更好地为银行领导提供经营决策支持,从而完善银行的战略发展规划。同时,基于大数据的信息化技术手段能够进一步简化管理会计工作流程、节省管理成本费用、优化资源配置等,显著提升银行财务管理效率和管理质量,增强其核心竞争优势,提升综合实力。

二、大数据时代商业银行管理会计应用优势分析

在大数据时代下,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产生的信息数据更为纷繁复杂,数据处理的难度更大,要想了解各种数据的类型作用、数据间的内在关联以及数据信息的动态变化,需要银行管理会计人员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借助管理会计工具对数据进行全面收集、处理和分析。通过强化对数据的挖掘分析,不仅提高了基础财务核算的效率和质量,精准地向银行各个部门提供业务经营管理所需的各种信息,帮助其更好地开展工作规划和财务内控,还能综合考量内外环境变化情况,合理预测市场发展趋势,及时发现和防范银行业务经营过程中存在的财务风险和隐患,并找出影响风险的相关因素,建立相应的风险预警指标体系,从而提高银行运营体系的环境适应能力,确保各项经营业务活动高效、有序开展。

具体来说,在大数据背景下应用管理会计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高效实现会计控制职能[2]。管理会计具有分析、预测、控制、监管以及决策支持等职能作用,这些作用的发挥都是依托海量数据的动态分析结果,包括银行的经营环境数据、客户的财务状况数据、项目业务的推进与执行数据等,借助大数据技术搭建立体网状的数据模型,通过对模型的分解剖析制定综合经营计划,确定合理的资产负债比例等。根据计划内容加强对计划执行过程的实时监督管控,及时进行纠偏和调整,更好地确保经营目标的实现。(2)强化绩效指标精细化管理。目前商业银行的绩效考核指标多集中在财务指标方面,且指标考核内容较窄、粗泛,主要是由于非财务性、精细化的指标数据内容获取难度较大,处理起来也缺乏统一的标准体系。而当实现大数据与管理会计的融合应用后,商业银行所积累的各种资产负债、客户交易、信用评级等数据信息将在绩效管理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从而更好地支持业务提升、市场营销以及客户关系管理等相关工作的开展。(3)加强信息评估与风险管理。在大数据时代下,管理会计人员通过对银行业务流程、类型以及人员的管控,减少内部风险损失的同时还可借助信息技术手段获取银行客户关键信息行为,动态跟踪客户资金流向、商业模式、竞争能力等变动情况,及时调整其授信额度,有效防范外部风险损失。借助大数据技术可以实现对项目或业务开展的全过程监管,对各种财务及非财务数据进行持续性的监控,确保项目及业务开展正常、有序。另外,银行管理会计人员还可将相关的风险数据转化成战略性资产,促进银行从被动的风险管理向主动的经营利用风险转变。(4)推进银行业务流程再造[3]。大数据背景下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无疑也给银行业带来了巨大挑战,传统银行业以供给定需求的多层次、长链条的发展模式必然要做出改变,银行管理会计人员要结合新形势下的业务特点进行流程再造,实现多系统数据对接,强化数据的传递与共享,加强部门间的协作与配合,更好地贴近客户需求,响应市场发展趋势。(5)推动银行金融产品类型持续创新。商业银行传统的“以存贷业务为主,获取存贷利差”的业务经营模式已经不具备垄断优势,因此管理会计人员要借助大数据挖掘技术持续创新产品类型,打造差异化金融产品,提高客户服务体验,增强银行核心竞争优势,促进银行可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三、大数据时代商业银行管理会计转型策略

1.转变管理理念,改进财务工作方式

商业银行要逐步实现从规模扩张向效益管理的转型,以价值创造为导向,贯穿业务开展全过程,从机构、部门、产品、客户以及员工多个角度,覆盖资金、费用、风险、税务、资本等多个经营要素,构建技术与应用于一体的管理会计体系框架。商业银行领导者要重视管理会计的功能作用,根据管理会计出具的内部财务报告合理地制定和调整经营策略,通过管理会计工具方法规范和引导银行经营行为,提高银行产品的盈利能力,提升资源配置水平。

商业银行要改进财务工作方式,逐步从事后的核算型会计向事前预算、事中控制以及事后反馈的全过程的管理会计转变,充分发挥管理会计的预测分析、监督管控以及决策支持等职能作用。要求财务人员更加深入到业务环节,更注重多种类型的数据分析,建立多维数据分析模型,将所有业务经营相关的成本、交易、客户等数据都统一录入数据库,通过大数据挖掘技术更好为银行经营运转提供指导。

2.加强规范指导,健全管理会计运行机制

商业银行要健全管理会计运行机制,包括管理会计制度体系的建立和完善、组织结构的匹配和健全、工作流程的优化和改进、各种管理会计工具及方法的应用和推广等。通过健全运行机制强化管理会计在各项经济活动中的工作力度,增强各个环节及流程管理会计工作的衔接性和协调性,更好地保障银行财务经营管理活动的开展。

3.加快信息建设,强化系统模块功能

由于银行现有的数据库系统难以处理TB级别的数据,因此首要任务就是升级数据存储系统,可借助“云技术”扩大银行数据库系统的数据存储量,通过购买“云服务”搭建财务信息化共享平台,从而实现对各种结构化与非结构化数据的综合分析,强化管理会计的数据处理和分析功能。银行可借助大数据技术对现有的财务信息系统进行改进和完善,增加管理会计工作所需的各种数据处理和分析模块,通过模块间数据的共享传递发挥集成化管理优势,优化银行的财务工作布局。

4.强化人才培养,促进财务人员转型

银行要鼓励其财务会计人员积极向管理会计方向转变,学习和了解管理会计相关的工具方法,从事更多管理方面的工作内容。同时,为了紧跟大数据时代发展进程,银行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责任意识,建立常态化的培训教育机制,开展专项的大数据技术与管理会计的融合应用课程,组织员工及管理层共同加强学习,对学习效果进行考核评价,以此激发其学习积极性,提高自身的综合业务能力水平。要加大对财务人员的在岗培训,对不同的管理会计类别,如预算会计、税务会计、成本会计等,有针对性地制定培养方案,培养其对业务工作数据分析和预测能力,明确其任务分工,落实管理责任。财务部门与人力资源部门也要加强协作,通过合理设计薪资体系和绩效考核指标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为银行留住优秀的管理会计人才,从而助力创造更大的经济价值。

5.做好安全防护,有效防范系统安全风险

在大数据背景下,加强信息系统安全保障也是加强管理会计工作的重要内容。银行要加大对信息系统的访问和权限操作限制,不允许随意查看和修改系统数据。详细记录系统操作情况,对异常数据行为进行追踪,可采用先进系统加密技术、多种安全防御软件等加强系统安全防护,对重要的财务信息数据进行加密,自动阻止异常数据操作行为,有效防范信息安全风险。另外,还要做好数据的应急备份处理工作,防止系统出现问题给银行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确保在出现紧急事故时银行的各项财务管理活动也能正常、有序开展。

结语

综上所述,大数据时代,商業银行会面临越来越多的机遇和挑战,为了抓住机遇、应对挑战,银行要积极转变财务人员的职能定位,改进财务工作方式,不断提升综合财务管理水平,增强核心竞争优势,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欢.大数据时代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的转型研究[J].西部皮革,2019(10).

[2]董健.浅谈大数据经济环境下银行管理会计的发展[J].财会学习,2017(9).

[3]胡锐.大数据支撑工行管理会计落地[J].今日财富,2019(8):196-196.

作者:林梅

商业银行管理论文 篇3:

商业银行管理会计的相关思考

摘 要:商业银行应用管理会计工具的最终目标是提升银行效益水平,但是不少商业银行在实施管理会计活动的过程中出现了些许问题,包括组织资源配置不足、产品绩效和产品定价方面的指标反映缺失、管理会计数据库构建不足、成本核算活动存在科学性缺失等。基于此,商业银行管理会计的应用效果亟需提升。要保证商业银行管理会计的高效应用,银行决策管理者需要结合银行现实情况和行业经济环境进行有针对性地思考,从而形成适应于目前金融产业环境的管理会计应用措施。

关键词:管理会计;商业银行;应用措施

DOI:10.12245/j.issn.2096-6776.2020.09.36

管理会计工具是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活动中的重要决策依据和优秀管理机制,它对商业银行的业务操作、利率定价、产品差异化、信用管理等方面经济活动提供全面的会计信息支持,使得商业银行的经营策略制订更具科学性和完整性,但在实践中由于商业银行现实组织情况的差异、宏观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增加等因素影响,商业银行应用管理会计工具的过程中难免会存在些许问题,使得管理会计的应用效果难以提升。因此,有必要针对商业银行应用管理会计工具的具体措施展开思考,以期银行效益水平、内部治理环境的持续改善。

1 商业银行应用管理会计工具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管理会计活动的组织资源配置存在不足

由于商业银行进行管理会计活动涉及的分支机构复杂,再加上不少商业银行存在混合组织结构,包括总分行制、内审与内控机构分离等情况,使得银行推进管理会计控制活动存在组织资源配置不足的问题。具体而言,主要表现为以下两方面:一方面,是指商业银行内部的管理成本过高。由于商业银行组织层级冗长、授权体系复杂,不少商业银行在管理会计预测和决策活动中出现了成本效益问题,包括会计信息处理效率低、非财务信息的归集效率不高等,使得内部经济业务信息的分析和预期反映环节出现了资源浪费现象,导致管理会计的预测和调控职能难以发挥。另一方面,是指商业银行的信息资源配置不合理。由于管理会计工具支持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控制、财务状况反映、决策调整活动需要坚实的内部信息资源支持,银行要充分发挥管理会计的各项职能,就需要持续改善内部信息资源的配置现状。但是不少商业银行依然存在信息资源配置不当的现象,包括财务人员的信息获取权限有限、非财务信息的搜集节点不健全、管理会计信息控制系统覆盖不全面等,使得银行应用管理会计的信息需求难以获得匹配。

1.2 产品绩效、产品定价方面的指标反映缺失

由于商业银行应用管理会计活动中存在定价策略不完善、绩效量化不科学等现象,商业银行主营业务产品的计划、调节和控制活动无法对应银行发展的需求,使得提升市场绩效、降低交易成本、优化产品定价等战略目标难以在商业银行实现。一是产品绩效的指标构建存在不足。由于商业银行存贷款业务的种类复杂化、巨量化,管理会计指标体系的建立需要具备确定性和可变性,但是不少商业银行依然无法确立以财务指标为基础、产品满意度和产品差异化程度等非财务指标为辅的管理会计指标体系,使得银行的金融市场绩效无法得到有效改善。二是产品定价活动中的成本指标存在不足。由于商业银行对金融市场需求的测算不及时、建模确认不科学,银行无法及时完善针对既有金融产品、新上市金融产品的定价机制,使得商业银行业务产品的定价成本比例不合理,最终无法保证商业银行依据管理会计数据及时调整价格策略。

1.3 成本核算活动存在科学性缺失

由于商业银行针对成本核算活动的对象认识不全面、对象区分不明确、核算分期不科学等,个别商业银行的成本核算活动存在科学性缺失。一是成本核算体系与银行管理机制不匹配。由于商业银行预算管理机制、内控管理机制等管理机制的体系性不强,银行成本核算活动难以直接与单一部门的业务活动关联,使得银行各项业务流程、各部门单元的成本核算机制难以相互匹配。例如,个别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部的成本核算分类较为笼统,主要区别为应付职工薪酬费用和办公费用,使得内控机制的绩效信息需求难以满足。二是核算对象区分不科学。由于银行尚未依据业务流程单元、组织层级、客户分类、货币计量分类等方面的核算主体进行成本核算活动,管理会计报告反映的成本直观性不强,使得管理会计的决策支持职能难以发挥。

1.4 管理会计数据库构建不足

由于商業银行尚未科学构建基于管理会计决策需求的数据库,银行应用管理会计的控制、预测、分析、调整等职能难以发挥。具体而言,主要体现为三方面内容:一是中间成本信息的数据基础不坚实。由于管理会计应用过程中需要对银行的运营成本实施全面的分析和控制,但是个别商业银行对业务中间环节的计量存在问题,使得增设或减少营业网点的成本变动、金融科技研发成本、基准利率变化成本、市场利率调整的机会成本等方面的成本预测活动难以落实。二是最终成本信息的指标反映不全面。由于标准成本指标体系的构建不够科学,银行对资产负债现状、经营效益现状、业务绩效与业务产出信息的获取尺度存在问题,使得银行尚未确立起区分经营阶段、区分成本核算步骤的成本数据库。

1.5 管理会计在商业银行合规性管理中尚未充分发挥作用

商业银行的合规工作不仅仅在于将各项法律制度、规章条例落实,还包括对银行各部门、各项业务执行的监督管理,涉及范围广,工作难度大,需要部门加强自我管理,切实推动各项工作的有效落实,保证每一项工作能够为银行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管理会计作为企业(包括银行在内)重要的财务管理手段,可以通过相关的制度建设、内部控制等使银行的相关重点工作得以稳健开展。就合规性而言,作为商业银行的生命线,管理会计在商业银行中的合规性管理中,理应通过预实差异分析、趋势分析、风险管理等发挥重要作用,但就当前的商业银行管控来看,合规性管理等风控工作虽然都相当重视,但尚未纳入银行管理会计整体高度并使之有机结合,从而使银行的经营更为稳健。

2 商业银行提升管理会计应用效果的科学措施

2.1 细化管理会计活动的组织部署

为保证管理会计活动在商业银行内的持续高效实施,银行应细化管理会计活动的各项组织部署:一是细化管理会计活动的信息部署。这需要商业银行以降低管理成本为目标,对管理会计的信息需求充分掌握,使得管理会计流程的执行者具备充分的权限支持和组织授权,同时对管理会计的流程执行者设定一定的保密协议,继而促使管理会计所需的绩效信息、财务信息、业务链条信息得到充分的分析和挖掘,最终保证管理会计活动的信息获取成本可控、信息处置效率提升。二是适度调整和完善内部组织结构。这需要商业银行依据经营绩效控制、财务状况反映、决策调整活动等管理会计职责设定一定的信息获取分类,使得相应的内部分支机构与其对接,从而保证银行业务部门、财务部门、内审部门、高层领导对管理会计活动的坚实支持。比如,银行内审部门需要与决策调整活动的信息需求对接,包括会计信息质量、经济责任履行状况、财务报告完整性等,使得管理会计分析活动所需的基础信息得到考证,最终保证管理会计调整决策职能的充分发挥。

2.2 完善货币金融产品的定价考核机制

要完善银行货币金融产品的定价考核机制,应用管理会计工具主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健全多维度产品绩效反映机制。也就是说,银行对存贷款业务的绩效指标体系构建不能局限于投资回报率、基准利率、预期回报率等财务指标的设计,还需要保证可变指标的设计,包括金融行业市场绩效增长率、同类产品的客户信任度、计划完成率等非财务指标的设计,从而保证商业银行科学搭建多维度的产品绩效指标体系。二是完善产品定价活动中的成本指标。这需要商业银行持续完善需求测算机制,通过经济模型搭建、模型识别和选择、模型检验与应用的基本流程实现金融产品的成本预测。也就是说,商业银行基于成本和供需机制进行产品定价活动,使得银行业务产品的定价成本合理化,最终保证管理会计工具服务于银行效益水平的提升。比如,模型预测到产品需求的大幅度变化,同时模型参考到金融政策的调控效果,商业银行进行理财产品、贷款业务等业务产品的价格调整。

2.3 科学搭建基于管理会计信息需求的数据库平台

为保证商业银行应用管理会计的信息基础坚实,银行需要科学搭建基于管理会计信息需求的数据库平台,从而保证管理会计编制报告、挖掘非财务信息、反映未来、调控现行经营策略等活动的顺利进行。一是商业银行需要完善成本核算的指标设计。这需要银行依据现实成本现状搭建标准成本体系,使得银行运营的直接成本、间接成本充分纳入银行的成本核算范围,从而保证银行成本指标设计的全面性和体系性,最终促使银行实现多种成本管理方法的顺利应用。二是保证中间业务环节的成本信息归集。也就是说,银行需要保证经营策略调整环节、业务准备环节、业务开发环节等间接服务的成本测算,使得银行增减营业网点的成本变动、金融科技研发成本等方面的成本信息充分被决策管理者掌握,最终保证银行应用管理会计工具科学指导决策调整活动。三是完善非财务信息的汇集处理机制。由于管理会计活动对非财务信息有巨大需求,且信息归集处理活动存在一定的管理成本,商业银行要保证管理会计职能的充分发挥,就需要持续完善非财务信息的归集处理机制,使得银行财务人员通过搭建内部数据平台、借助无纸化数据归集程序、设定非财务信息搜集节点等方式科学搭建管理会计的基础数据库,最终保证管理会计工具充分发挥出解析过去、预测和调控未来的职能。

2.4 精细化构建成本核算体系

要提升管理会计在商业银行的核心应用效果,银行需要精细化构建成本核算体系。一方面,需要细化银行内部管理机制与成本核算机制的关联。商业银行实施成本管理活动的重要途径不唯一,包括预算管理活动、内控管理活动、费用控制活动等,要保证成本核算体系的持续完善,就需要保证内部业务部门与成本管理途径的相互匹配,使得内控部门提供各项部门控制信息和预算绩效信息,预算部门提供成本信息,各业务部门提供成本产出信息,最终保证银行内部成本核算信息的合理归集。比如,预算部门为成本管理活动提供基准的活动成本信息,使得后期成本核算报告具备基础的比对依据。另一方面,需要科学确定成本核算的主体分类。这需要商业银行依据业务流程单元、组织层级、客户分类、货币计量分类等方面的核算主体进行成本主体细化,使得业务筹备环节和业务交易环节、非财务部门下一级的组织分类、贵宾客户和一般客户、本币和外币的成本核算主体得到确定,同时进一步界定不同核算主体的确认条件,最终保证商业银行成本核算活动的完整性。

2.5 以管理会计为核心建立商业银行合规性管理体系

金融对外开放背景下,国内金融市场将迎来丰富的资金流入和外资机构进入,金融市场参与主体趋于多元多样化,市场活力蓬勃,市场运作更加稳健成熟,在合规性管控有效的前提下,可以大幅度降低不良资产的出现概率,同时当前的经济环境也比较有利于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盘活,使其创造新的资产价值。结合商业银行的运作机制与管理体系常规作法,合规性管理往往作为风险管控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一方面要考虑风险管控的整體性机制建设。对商业银行而言,在管理会计体系建设中,将风险管控及合规性管理纳入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管理会计指引——风险管理的指导下,从组织建设、制度建设等方面完成商业银行合规性管理的根本建设,同时通过制度建设与内部控制重点环节分析,将重点业务(如贷款业务)的关键控制点作为风险清单梳理的结构性内容。另一方面,在管理会计体系中建立风险预警体系,防患于未然。纵观当前我国金融企业的财务管理方式和效果,特别是在经济发展态势进入新常态下,一些规模、管理不够规范清晰的中小型商业银行的财务风险在不断承受着市场的冲击,风险暴露程度日益严重。因此,商业银行应着力于风险预警机制的建立,不仅要着力于识别风险与应对风险,更应通过管理会计的各项财务指标分析与非财务指标分析,提前就商业银行的风险或危机发出预警信号,将风险管控环节前移。

3 结语

尽管商业银行对管理会计工具的应用解决方案已经具备一定的成熟性和优势性,但是商业银行依然需要持续改进管理会计在银行管理控制活动中的具体应用措施,其中包括完善货币金融产品的定价考核机制、科学搭建基于管理会计信息需求的数据库平台,细化管理会计活动的组织部署,使得银行在应用管理会计过程中存在的产品定价、绩效分析、组织计划设定等问题得到改善,最终保证商业银行执行管理会计流程的应用效果得以优化与提升。

参考文献

李茁.管理会计在商业银行的应用研究[J].商讯,2019(26):56+58.

詹德平,高永娜.基于管理会计的商业银行财务核算应用[J].金融经济,2019(14):197-198.

张欣.浅议在商业银行中管理会计的应用[J].纳税,2019,13(21):41-42.

作者:潘淼

上一篇:幼儿音乐教育论文下一篇:项目合同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