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管理制度论文

2022-04-21

摘要:高校学生管理制度是建立在公正、和谐、活泼的校园环境基础之上的文化制度,是实现高效科学与规范管理的重要内容和关键途径。高校学生管理制度要以自主管理为前提,把握制度的发展特点,遵循制度建设与制定的基本原则,才能更好地推动制度建设。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高校学生管理制度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高校学生管理制度论文 篇1:

我国高校学生管理制度评价体系研究

摘 要:高校学生管理制度对维护高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刚性作用。为促进高校学生管理制度建设的法制化、科学化、人性化和民主化,最大限度地发挥高校学生管理制度的效能,需要构建我国高校学生管理制度评价体系。构建高校学生管理制度评价体系,要坚持导向性、科学性、可操作性原则,制订评价指标体系,并从建立评估组、开发评价网络系统、进行预评估和后评估等方面组织实施评价工作。

关键词:高校;学生管理;制度评价;研究

高校学生管理制度对维护高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刚性作用。高校学生管理制度集中体现了高校的教育思想、管理理念、人才培养目标和办学特色。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招生数量成倍增长,教学改革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灵活多样,实现了历史性跨越,与此同时,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也面临着许多新的情况和新的问题。此外,国家法制建设的不断完善,公众维权意识的不断增强,也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原有的管理思想、管理模式、管理方法特别是管理制度在较大程度上已不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因此,深化高校学生管理制度改革与创新,加强高校学生管理制度体系的建设,促进高校学生管理制度的法制化、科学化、人性化和民主化,这既是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又是当前高校依法治校和依法管理的必然选择,更是实现新时期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和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迫切需要。

一、构建高校学生管理制度评价体系的基本原则

1.导向性原则

构建高校学生管理制度评价体系应体现现代管理理念和教育思想——科学的管理观、教育观、成长观、学生观和人才观,使全体学生在思想品德、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身心健康等综合素质方面都得到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突出导向性。

2.科学性原则

高校学生管理制度评价体系必须具有科学性和客观性,要对高校学生管理制度进行充分有效的评估,同时也要具有良好的效度,这是评估的客观性的基本保证。对高校学生管理制度的评估,其指标体系必须体现现代高校学生管理的基本要求,内容上应符合高校学生管理规律。

3.可操作性原则

构建高校学生管理制度评价体系要做到以下两点:

一要做到评价指标和方法简便、实用、可行。在构建时要注意两点:一是结构上的完备性和独立性。指标体系的上下层次是一种充分必要的构成关系,属种关系。二是同一层次的各指标之间是并列关系,内部各指标必须保持相对的独立性。

二要做到操作上的可比性和可测性。指标必须反映被评对象的共同属性,即指标是同质的,相应的尺度必须是同质基础上等距的。同时,指标所规定的内容是可以通过观察、调查或测试等手段,获得具有评估意义的明确结论的。

二、我国高校学生管理制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

构建高校学生管理制度评价指标体系,是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领域树立新理念、建立新制度和形成新秩序的新起点,是深化高校学生管理制度改革和加强高校学生管理制度体系建设的重要举措。构建科学、合理的高校学生管理制度评价指标体系是一项系统而又复杂的创新工程。

根据构建高校学生管理制度评价体系的根本目的和基本原则,采用头脑风暴法和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模糊评价法,从制度的依据、制度的内容、制度的合法性、制度的结构体系、制度的可执行度、制度的创新性、制度的认可度、制度的效能和制度的特色等方面,构建一个科学、合理、客观、有效和可操作的我国高校学生管理制度评价指标体系(见下表)。

三、高校学生管理制度评价的组织实施

1.建立高校学生管理制度评估组,研究、开展评估工作

组建由上级主管部门领导、分管校领导、学生工作部负责人、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评估专家和大学生代表等组成高校学生管理制度评估组,并定期研究评价指标体系,组织开展对高校学生管理制度的评价工作,指导高校学生管理制度的建设、改革和创新,从而提高高校学生管理制度的效能。这是使高校学生管理制度评价工作长期、有效开展的组织保证。

2.开发和研制高校学生管理制度评价网络系统

高校学生管理制度的评价,在操作上要简便,任何烦琐的程序和要求都将影响评价工作的顺利开展。为此,要充分发挥计算机网络的方便、快捷和高效的优势,开发和研制高校学生管理制度的网络评价系统。这是扩大评价面,提高高校学生管理制度评价效率的有效途径。

3.制度出台前的预评估

任何一项准备出台的新的高校学生管理制度,必须通过高校学生管理制度评估工作组对其进行可行性预评估,提高学生管理制度的信度和效度,并尽量将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和不良后果降低到合理的、可控的程度。

4.已有制度的后评估

高校学生管理制度评估工作组要定期对已颁布执行的学生管理制度进行评估和监控,评估分析这些制度的认可度和实施效能等情况,并将评估结果反馈给上级领导和相应的职能部门,以便及时对其进行修订、完善或废止,以确保高校学生管理制度能与时俱进。

〔责任编辑:许 佳〕

作者:吴成国

高校学生管理制度论文 篇2:

自主管理体系下的高校学生管理制度创新研究

摘 要:高校学生管理制度是建立在公正、和谐、活泼的校园环境基础之上的文化制度,是实现高效科学与规范管理的重要内容和关键途径。高校学生管理制度要以自主管理为前提,把握制度的发展特点,遵循制度建设与制定的基本原则,才能更好地推动制度建设。另外在制度管理与实施的过程中,还需要强化制度创新,不断激发师生的制度意识与创新意识,以更好地推动学生管理制度的落实,推动高校学生管理制度的新发展。

关键词:自主管理;高校;学生管理;制度创新

引言

学生管理是高校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时代的进步,传统高校基本教育教学组织及其管理模式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要根据多种形式的变化来加深对学校学生的管理。自主管理體系要求学生树立自主管理的基本理念,学校要从自主管理出发,按照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实现科学发展,进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形成科学的自我管理模式。

一、学生自主管理制度

学生自主管理主要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己去主动、独立、积极地处理日常生活及学习方面的事务的一种管理模式。学生自主管理在20世纪60年代一度兴盛起来,大学生积极要求其参加课外活动与学校管理的权力,从此之后,学生自主管理与学生权力开始普遍在各国得到承认,有些国家还给学生自主管理一定的政策保证。西班牙人文主义思想家奥尔特加·加塞特在马德里大学演讲时曾经说:很想把大学的使命移交给学生,大学就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这个概念要能够影响到大学的物质组织,之前将大学看作是教授接待学生的场所的观念本质上是错误的,实际上大学的功能应该是相反的[1]。如果仅仅通过纪律或者指导来维护学生的行为,将会使学生成为反抗者,应该让学生来管理这个场所,使学生成为这个大机构的骨架,教师作为辅助角色出现。由此可以看出学生应该来引导大学内部形成自主管理模式,由学生个人来决定自己的习惯与行为,肩负起维护学校纪律的基本责任。

学生自主管理制度在国外发展得比较完善,学生通常拥有较为广泛的自主管理权力,比如学生可以自主缴费、选课、独立学习,也可以参加完全独立且拥有与校方完全平等地位的学生会来参与学校与学生的相关管理工作,比如图书馆、餐厅、学生活动中心等,学生通过自我管理与服务来规范日常行为,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学校学生自主管理模式的形成。在中国,学生的自主管理权力范围相对较小,但中国学生自主管理模式的改革进程呈现出日益加快的模式,很多高校开始逐渐重视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培养,比如武汉大学自2010年开始实行的对本科生按学分收费制度,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课程,并按照其所选择的学分缴纳费用,但前提是学生必须要修够足够的学分。这种管理模式较好地适应了中国教学改革的基本需要,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个性与自由。

二、学生管理制度的内容

国内教育教学管理的研究者对学生管理制度从两个层面进行了分析,广义上的学生管理制度包括与国家与政府相关的学校管理制度以及学校自身的内部管理制度;狭义层面的学生管理制度指学校针对自身的实际教育教学活动与相关的配套活动而制定的有关学生管理条例、规章、制度与细则等,是调节学生与学校教育教学之间的关系的重要规范性内容。

高校学生管理制度主要是针对学生自己的管理制度,要明确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目标、要求与原则,明确管理机构职责与管理考核方法。通常学生管理制度主要包括学生的生活、学习、行为及专项管理制度,包括行为规范、生活管理(就餐、作息、卫生等)与文明公约等[2]。

高校学生管理制度要以学生自主管理为基础,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价值和地位,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进行管理。高校学生管理制度要突出管理体系的系统性特点,突出行政管理体系、人员管理体系、学生公寓管理体系、专项工作管理体系的综合发展,在管理的过程中强调管理的规范性与教育性、科学化管理流程,促进学生管理工作的新发展。

三、学生管理制度制定的原则

第一,以人为本的原则。高校学生管理制度需要充分重视学生的自主管理,在强调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更加突出“以人为本”的管理原则,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思路与办学方向,体现国家对高校大学生的要求与关怀,体现大学生成长的特点。一方面要使学生充分感觉到国家与学校对其殷切的希望,以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与建设社会主义中国的使命感,从而自觉学习;另一方面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发展特点与实际需求,科学、有针对性地进行制度建设,从学生的基本要求出发,体现出人文主义关怀的思想,真正做到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宽容学生,给学生更多的信任,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与成就感。

第二,规范化与民主化的原则。确定规范与民主的管理理念是现代化民主发展的时代性要求,也是高校展现未来人性化与法治化发展目标的基本要求,因此应该积极主动地动员师生参加到高校学生管理的制度建设中,采用公开透明的方式来决定管理的目标与管理要求,进而使制度更加深入地发展与完善,获得师生的理解与认同。规范化发展与民主化发展要求均需要以实际调研为基础,通过起草、论证、修改、审议、公式、备案与公布等多个环节来进行制度建设[3],以保证管理制度的科学性与有效性。

第三,标准明晰的基本原则。高校学生管理制度的建设应该首先强调学生主体的作用,将如何发展学生和解放学生作为基本管理目标,给学生指出成才的正确方向与方法,强调制度的鲜明导向性。制度建设首先要分析学生的基本行为规范,告知学生拥有什么样的权力,要承担何种责任,或者在教学参与过程中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使学生清楚明白做了某种事情后会得到什么。制度建设要强调一个标准明晰的标准与原则,重视科学的引导,使学生更加自觉地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实现高校良性发展与管理。

第四,公平公正的发展原则。公平公正是任何制度建设都必须要严格遵守的重要原则,在高校学生管理制度建设过程中,公平公正的制度建设也很好地反映了学生管理制度的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大学生管理制度的建设过程中,应该强调国家、学习、家庭、学生个人以及用人单位之间的利益,以完成应有的教育任务,实现基本教育目标。大学生管理制度构建应该体现出权利与义务之间的关系,重视学生责任意识培养与学生责任的有效分配,遵守公平公正的基本原则,规范学生的行为。

第五,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原则。对高校学生的管理应该强调激励与约束的结合,做到以激励为主、处罚为辅[4]。要相信大学生、爱护大学生、鼓励大学生积极努力,争先创优,尤其是要鼓励学生进行良好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监督与自我发展。激励的目标要结合学校的实际发展情况与学生个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目标来激励学生进取。

第六,与时俱进的发展原则。任何时代下,创新都会是时代发展与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随着时代的发展与完善,以及管理者与管理要求的改变,学生管理制度建设需要做到与时俱进,及时淘汰传统的不合适的制度,保证现行制度的先进性,充分发挥效益,实现管理的发展。

四、学生管理制度如何制定和落实

第一,善于发现制度创新点,不断完善制度发展并推动制度落实。随着国家多项法律制度的不断完善,学生管理制度的制定与落实也必然成为社会发展需要重点解决的一项问题。制定并落实学生管理制度,要求善于研究管理对象与管理工作的基本规律与特点,善于学习,并不断发现新的管理模式与管理思路,进而提高管理水平。另外管理工作者还需要从多元化的管理领域与管理角度出发,不断发现新的管理环节,并找到管理与学生之间的结合点,以更好地落实管理制度。通常在上级出台一项管理办法或者管理制度后,或者某一种现象反复出现但又缺乏必要的管理依据时,管理工作者可以从学生管理实际出发,寻求新的管理模式,设计符合学生实际发展的管理方案,适当的推出管理制度,以为管理制度的落实提供良好的土壤,推动管理制度的落实。

第二,不断激发师生共建学生管理制度的决心。高校师生中蕴藏着丰富的智慧与创造力,同时也是学生管理制度的重要使用者和承受者,因此高校学生管理制度首先需要从教师与学生的角度出发,听民声、集民意[5],不断发现师生的基本要求,并提炼师生的创造性思维方法与基本要求,不断改革机制,完善制度的落实与创新发展。比如现阶段中国部分高校采用的班主任助理制度与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管理办法,以及道德答辩制度等,都是从师生基本要求出发,融合教师与学生的创造力形成的学生管理制度,正因为符合了师生的根本要求,因此得到了较好的落实与发展。

第三,强调管理制度的继承性与稳定性。继承性主要是指不断总结并吸收多种学生管理制度落实的基本经验,稳定性主要是要求学生管理制度制定与落实后,要保证制度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的稳定性,以充分发挥制度的公平性。另外,在高校学生管理制度落实与创新的过程中,还需要相关的制度制定者不断创新制度管理理念,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发展进步,积极寻找制度中存在的不足,并寻找制度建设与完善的方向,追求最完善、最科学、最清晰的制度形成与落实。

五、结论

综上所述,可以发现,学生作为高校实现自身持续发展与进步的重要动力,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校的深入持续发展。只有从学生的实际发展特点与要求出发,综合考虑学生的全方位发展,科学制定并落实学生管理制度,才能从根本上完善学校发展模式,推动学校实现持续深入发展。学生自我管理作为高校创新管理的一种模式,更加突出强调了学生作为管理的主体性地位与作用的发挥,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和以人为本的基本发展思想,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学生的基本需求,提高了学生自主管理的意识与能力,理顺了学生与教师的关系,强化了和谐校园建设的步骤,并最终有效地推动了高校的现代化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晶,於燃原.谈高校学生自主管理及能力培养途径[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5(4):36-38.

[2]王穎.高校学生自主管理思路探索[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1,(2):104.

[3]陈桂兰.试论高校学生管理制度的建设与创新[J].教育探索,2008,(10):81-82.

[4]沈亚平.高等教育的改革与高校学生管理制度的更新[J].中国高教研究,2005,(6):58-60.

[5]吴成国.我国高校学生管理制度评价体系研究[J].教育探索,2008,(3):73-74.

作者:吴曼曼

高校学生管理制度论文 篇3:

浅析我国高校学生管理制度模式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快速发展,在校生人数不断增多,呈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高校学生管理制度随着高校事业的快速发展也不断进行着革新。由于学生素质构成趋向复杂、高校体质改革、就业方式转变等原因给高校学生管理制度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关键词】高校;学生管理;制度;依法治国

高校学生管理制度是提升我国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制度保障,是我国高等教育制度的核心制度之一,是我国依法治国,人才强国的重要一环。高校学生管理制度作是高校调控高校教师,社会,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各种关系和学生行为的规范体系。它的科学制定和依法实施是建立公正和谐校园文化的必备手段。高校学生管理制度的合理建构有利于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高校的安定和谐与稳健发展。因此,高校学生管理制度历来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

1 高校学生管理制度的类型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目前从国家,省,市,高校各方面都制定了相应的关于高等学校管理的规章制度,为了对当前各类管理制度进行研究,找出其内在逻辑结构,我们有必要对当前高校各种管理制度进行系统化,体系化的梳理。

目前,我国高校颁布的各种制度主要包括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兩种。正式制度是各个教育管理部门颁布的各种法规和规章制度以及高校内部成文的规章制度。这些规章制度一般依靠法律和高校管理等强制手段来执行,有绝对的权威性,学生必须严格遵守规定。例如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中对学生的入学、注册、考核等方面做出的规定,都是强制严格执行的。非正式的制度是没有做出明文规定或者规定的内容不十分明确的。这些制度一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逐步形成,约定俗成。

按照制度制定主体可以把学生管理制度划分为国家法律法规授权下的高校学生管理制度,高校办学自主权下的学生管理制度,大学内部各二级学院、行政部门以及党团组织制定的管理制度。国家法律法规授权下的高校学生管理制度包括《教育法》、《高等教育法》、《普通高校学生管理规定》等国家层面涉及高等教育的法律法规。高校办学自主权下的学生管理制度必须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在自主权限之下制定相应的学生管理守则,管理学校内部事务。例如山西工商学院制定的学生守则等校级内部规定就是体现了高校自主权下的学生管理制度。而大学内部各二级学院、学校内的各级行政部门、各个党团组织、各级学生组织制定的各种规章制度是学生们最常见到的各种制度,这些制度严格遵守了各种法律法规也是学校规章制度的延伸,较好的体现了各级规章制度的精神。同时作为法律法规的最终操作者,各个二级学院等部门制定的各种规章也是最具有操作性的制度。

2 高校学生管理制度实施

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出台后,全国各类高校在依法治校的发展历程中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高校的管理条例以各种法律法规为准绳,严格制定本校学生管理制度,学生管理制度日趋完善。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高校管理者在关注问题时也向着更为全局性和理念性的方向探究发展。高校学生管理向着注重学生个人成长成才和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学校管理者由原先的制度实施监督者更多的转变为制度实施的引导者。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国家法律制度要求对学生活动有着明确的规定和处罚,这样不利于各地方学校依据本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管理。进入新世纪国家对管理制度进行修订,在原有规定上只给与指导性的方针意见,各学校依据各自实际情况制定管理细则。近年来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逐步得到广泛认同,学生由原先对学生整体思想动态的把握更多的转向到对学生个体的关注,例如山西工商学院对学生就业高度重视,这就体现了学校层面对学生个人前途的关注。

我国高校学生管理制度实施取得成就的同时,也存在一些实际的问题。首先,高校在法律层面地位不明确。高校本身不是一级法务部门,本身不具备法律处分权力,而高校也不属于行政单位,自身也没有行政处罚权力。在这样混乱的高校定位下,高校在学生管理过程中

究竟有多大的权威就值得考量。而高校与学生之间产生的纠纷,往往以高校败诉为最终结果也是因此产生。其次,在学生管理过程中,学校内部门之间往往依据主观判断来断定这件事情是否在的职权范围内,这主要是由权限不明造成的。而实际上由于当前学生问题向着复杂性发展,单一部门已经很难彻底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这需要相关部门联动运作,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再次,我国长期以来一直倡导从严治教的理念当中,对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关注不足。学生在一种高强度的环境下被管理,这种重管理轻教育的高等教育模式是由历史上我国教育管理理念的缺失造成的。最后,我国高等院校学生管理机制缺乏有效的制度实施监督评价机制。

除此之外,我国高校学生管理制度还存在这校园文化功利化倾向严重,学生权利义务界定不具体,学籍管理服务意识不强,校园管理与学生课外自发活动存在矛盾,学生管理奖励多惩处少,贫困资助审核存在一定难度等问题。

3 高校学生管理制度完善

作为高校学生管理制度的前提,国家应该明确高校作为学生制度的执行主体其法律地位如何确定,明确高校学生管理制度的法律地位。这是高校可以明确执行其学生管理制度的前提。同时,高校针对目前学生管理难度的加大,应该出台更细致并且易于操作的学生管理方案,让各个下属行政部门,有法可依,有法能依。在对学生的服务上,应该保证学生安全和正常教学秩序的前提下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权利。在学籍制度上,给予更宽松的学习时间安排,让有学习能力的学生尽快毕业,有创业想法的学生可以延长学时。同时,可以开展部分高校之间的学分互认,让有兴趣研究某一门学问的学生到自己更喜欢的学校去听课。2017年伊始,京津冀高校之间开展学分互认活动就是一次有益的尝试。在学生课外活动上,应该支持学生举办有益的课外活动,丰富校园生活。山西工商学院学生在校领导的支持下自编自导自演《建校三十周年晚会》,气势宏大,异彩奉承,体现了当代大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总之,高校学生管理制度是从国家到学校都应重视的制度,它关系到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与全面发展和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是我国人才强国的重要保障。

作者单位

山西工商学院 山西省太原市 030006

作者:张秀明

上一篇:市场营销费用管理论文下一篇:绩效考核企业发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