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大学生管理论文

2022-04-15

我国高校大学生管理论文 篇1:

我国高校大学生档案管理现状分析及对策

摘要:高校学生管理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因而,面对高校学生管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必须积极应对,采取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高校;学生档案管理;问题;对策

高校学生档案是对学生以往学习成绩、品德修养及个人特长等的直观记录,因而学生档案管理可以说是高校管理培养学生水平的直观体现。但随着高校扩招规模越来越大,以往学生档案管理方法中存在的问题也日益凸显,这给高校学生档案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一、当前形势下加强离校毕业生档案规范化管理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毕业生在校期间的管理

第一,加强对高校学生的档案管理,能够对在校生起到监督鼓励的作用。高校学生档案评价指标为学生在校行为提出了较为明确的准则,它鼓励学生进行一些有利于自身人格学业进步的行为,同时也对某些素质低下的行为提出了约束。第二,加强并规范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工作,有利于学生养成自我监督、自主学习的好习惯,最终自由而健康的发展。学生档案是在校生综合素质的客观记录,对学生在校期间与毕业之后的生活学习起到了巨大的影响。因而无论是出于对在校时评先评优成绩的考虑或是对离校后就业及人生前景的展望,学生都会潜移默化地趋利避害,既可以主动为自己人生理想奋斗,同时也避免了一些会给学生档案留下污点的行为,这是大学生自我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一环。

(二)有利于用人单位择优选聘人才

高校毕业生档案记录了学生在校期间的综合素质及奖惩情况,这为用人单位了解毕业生提供了巨大的帮助。通过规范的学生档案,用人单位可以简洁明了地对学生能力素质进行客观了解、评价,避免了主观臆断对双方产生的不良影响,有利于单位择优选聘人才。

二、目前离校大学生档案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不能全面客观反映学生的能力素质

我国高校大学生档案长期以来都只包含一些如体检表、报到证存根、学业成绩表等基本文件。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用人单位对学生考核的能力范围也在不断扩大,旧的学生档案已渐渐不能满足用人单位需要,劳资双方都需要更加翔实广泛的学生档案增加相互了解,以便互利互信。在此就业新形势下,学生档案应增加学生在校期间社会实践活动能力评价、计算机等级证书、英语等级证书及其他特长技能竞赛证书等材料以便毕业生就业。

(二)学生档案造假现象严重,扰乱公平竞争就业机制

由于当今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许多大学生为了获得更多更好的就业机会,选择办理假证、涂改成绩的方法掩饰真实的自己。而有些高校甚至狼狈为奸,为了提高学生就业率,不惜采用帮助学生修改真实学习成绩、扩大优秀学生数量、私自撤销学生处分材料等方式,使学生档案出现严重失真。这样对学生档案的造假,既破坏了高校的学风,也扰乱了毕业生就业的公平竞争机制,造成了较为严重的后果。

(三)落后的高校档案管理模式,不能满足就业工作服务需求。

随着时代的发展,用人单位与毕业生之间的双向选择已日见雏形,许多新型招聘形式如供需见面会等已屡见不鲜。在供需见面会中,用人单位会首先根据学校提交的学生档案来确定初步招聘的人选。因而学生档案是否全面且详实可信至为重要。但目前我国高校学生档案却还未能与时俱进,仍然采取旧管理模式对档案进行管理,导致学生许多材料并未得到更新,甚至在档案中出现明显错误。这给用人单位调查并了解学生在校表现造成了困难,也影响了用人单位对该高校的整体印象。

三、完善离校学生档案管理的几点建议

(一)丰富学生档案内容

高校学生档案是国家、社会对求职毕业生进行了解、评价、选拔、录用的重要依据,因而学生档案应尽量全面详实,便于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进行能力考核。我国现有学生档案管理工作仅关注于学生的体检表、学习成绩单等基本信息,而往往忽视了对学生其他特点如英语会话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社会实践活动能力等的评价。建议在以后的高校学生档案中对学生特点进行更加详尽的记录,既方便了毕业生求职,也有利于用人单位招聘。

(二)完善档案管理制度

高校学生档案是大学生在校期间成长历程的忠实记录,因而应得到切实有效地管理。在档案资料收集方面,档案管理人员应高效快速、不失时机地向学校有关部门采集学生最新资料,并合理分类记录在案,努力保证最新档案材料归案效率与质量。而在档案日常保存方面,各级档案主管部门则都应采取相关措施,确保学生档案的接受、管理、收集、归档等工作能够准确无误地进行,保证学生档案的系统完整。

(三)强化档案信息化建设

应用电子计算机对学生档案进行管理的设想早已有之,而在当今高校不断扩招,学生档案数量不断增多、管理难度不断加大的背景下,要求对学生档案进行信息化建设管理的呼声也越来越高。档案管理部门只需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将每名学生的规范化档案录入高校学生档案信息库中,就能够在日常管理中应用档案信息库对每个学生的档案进行快速而准确地查询、统计、修改,这大大改变了原有档案管理工作中的冗长与错漏之处,提高了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与质量。这种信息化的学生档案管理方式已在许多高校得到实行,建议在将来继续大力推广档案信息化管理,既能够节省人力物力,又可以为学生就业创造有利条件。

综上所述,高校学生档案作为学校文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得到档案管理工作者思想上的重视与实践上的落实,对于目前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档案管理工作者必须加强职业素质,切实地服务于学生,同时这也是对国家、社会责任感的标志体现。

【参考文献】

[1]叶群芳.新形势下髙校学生档案管理的对策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32)

[2]罗春叶.高校学生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百色学院学报.2008(4)

作者:田风亮

我国高校大学生管理论文 篇2:

探究当前我国高校大学生军事养成教育和学生管理的开展策略

摘  要:当前,我国高校基础教育体系建设在不断的健全,其中针对大学生的军事素养教育以及借助军事素养教育加强对于当代大学生的学生管理工作开展都在不断的推行和实践中,特别是军事素养教育已经开始逐渐成为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完善和开展针对大学生的军事素养教育本身对于大学生个体的成长以及个人素质的全面发展都有很大的帮助,同时也是对于我国建设现代化军事国防提供基础保障和战略意义。

关键词:普通高等学校;军事素质教育;学生管理工作

在我国今年引发的关于高校学生的军事素养教育相关的《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中,对于如何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安全忧患意识,提高学生的国防观念和促进学生个人国防素质增强有着明确的要求,特别是在当前我国高校逐步推广“双一流”建设体系下,一批又一批的杰出的优秀的科技人才不断的走出校园,走进我国国防建设体系中,逐渐的使得高校在推广军事素质教育上有着更加清晰的目标,同时也因为培养学生的军事素养,从而更有利于高校开展相关的学生管理工作,有利于实现高校的有效管理和教育,这本身对于我国高校教育质量的提高是有很大的帮助的。

1加强大学生军事素养教育的重要意义

1.1新时期人民军队建设的迫切需求

在当前我国的高校教育体系中,针对人才培养的要求越来越明确,人才培养的方式方法也越来越全面,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创新则是科技发展的原动力,而创新需要人才的积累,特别是在现代战争发展过程中,国家和人民都越来越意识到了人才的重要性,高科技技术的重要性,只有通过高校教育培养真正的专业人才才能够满足国家的需要,满足军队的需要。

1.2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

在高校开展军事素养教育其本质上是希望能够借助军事素养教育来提高学生的个人道德素质,提高学生的政治思想觉悟,丰富学生的学习多样性,完善和强化学生的知识结构体系,帮助学生锻炼个人品质,增加身体素质,全面提高,全面发展。

1.3增强国防观念、国家安全意识和忧患危机意识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它的兴衰和荣辱都跟一个国家的人民有直接的关系,一个国家有好的發展是需要建立在稳定和平的环境下的,而这也是我们国家一直以来的追求,而作为当代大学生,乃是国家发展以及社会建设的接班人,如果没有忧患意识,如果没有爱国精神,那么对于这个国家的发展而言必然是灾难,因此在当前的人才培养体系中,我们除了要重视大学生的知识教育,更需要将爱国情操以及忧患意识传递给大学生,更需要培养他们的国防观念,促进他们的政治思维养成,要让他们时刻牢记国家发展过程中所承受的宅男,要让他们铭记革命先辈付出的鲜血,这是在当代大学教育中开展军事素养教育的又一主要目的。

1.4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传承红色基因

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需要在大学教育中学习必要的知识,掌握社会生存的技能,同时也需要铭记历史,坚定个人信念,学习光荣优秀的历史传统,要有身为社会主义接班人和社会建设者的觉悟,要牢记历史,拥有爱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要挺直民族脊梁,让革命英雄的优秀事迹和个人精神成为推动我们不断前进的伟大力量,因此在高校开展军事素养教育是十分有意义的。

2改进措施

当然,对于高校教育体系而言,军事素养教育的开展是需要落实到实处的,是需要重视教育改进的措施和方法的,比如在《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中就明确指出了关于高校开展军事素养教育的课时不得少于三十六课时,相关的教育方案需要严格制定和执行,要重视《军事理论》课的教育,要保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充分的时间思考和研究,同时要注重理论教育跟实践教学相互结合,不仅仅要让当代大学生掌握相关的军事理论,还需要有相关的军事技能培训,比如野外生存能力,格斗基础培训,相关轻武器设计等等,培养具有基础军事才能的大学生人才,以满足未来突发战争的需要,而对于高校军事素养教育相关教师的要求也是十分严格,在政治上必须要从严要求,同时自身的军事素质以及个人的业务能力也有明确的考核标准和要求,要不断的学习和提高,从而更好的满足不断变化的军事素养教育,要重点培养学生军事才能,实现军事素养教育落到实处,因此针对一直以来很多高校教师不具备这方面的能力,应该加强对于他们的培训,同时也可以要求当地部队指导员等临时任命高校授课,这不仅能够让高校学生真正领略到军人风采,也能够保证军事素养教育落到实处,有效开展。

3当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模式实施创新的具体途径

3.1确保学生管理工作理念正确,强化服务意识

在高校开展军事素养教育的同时,也可以借助军事素养教育来实现对于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上的改革和创新,首先就是改变传统的重视理论管理忽视实践参与的工作理念,真正将高校学生管理落到实处,加强在管理工作上的师资力量投入,强化对于学生管理的服务意识,深刻认识到高校在学生管理上所需要肩负的责任,以科学的管理方式,军事化的管理要求以及有效的管理理念来实现高校学生管理的新气象。

3.2组建专业化的学生管理人员队伍

在高校学生管理过程中,一个好的优秀的专业的管理团队是十分重要的,以往只是将学生管理简单的交给学校辅导员教师,往往因为管理难度大,管理人数多,辅导员教师管理过程精力存在不足之处,这也就导致了很多时候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分工不够明确,职责划分出现断层,学生管理不到位,辅导员工作的很累,而现如今在军事素养教育的引导下,对于学生的管理可以更加精细化,更加专业化,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强化管理要求,提升管理水平。

4总结

综上所述,教师在军事素养培养教学过程中,不仅仅要坚持课堂教学,还要适当重视信息技术和微课、慕课以及视频公开课等网络在线课程在教学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1]王秀彦.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67-69.

[2]冯培.中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模式创新[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34-36.

作者简介

高山(1990—),男,汉,山东潍坊,研究生,助教,毕业于山东科技大学,就职于青岛科技大学,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作者:高山

我国高校大学生管理论文 篇3:

我国工科高校大学生境外交流特点及管理对策研究

[摘 要]推进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是我国高等教育领域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工科大学生境外交流的特点为项目形式相似、资金支持力度不足及境外合作院校尚需提升层次。针对这些情况分析,可采取相应的举措,以促进发展学生境外交流质量,推动学校的国际化进程。

[关键词]工科大学 境外交流 国际化

随着全球化的内涵的不断深化与发展、知识的探究与创新、技术的研发与革命,跨越民族文化和国家边界的合作与交流已经成为当代大学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以我国第一大学科工科为优势学科的大学,相对于其他类型的大学起步较早,发展较快,工科大学在我国大学境外交流活动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对外交流的经验对于其他类型大学进行境外交流也具有一定程度上的借鉴作用。这样一支可以代表我们国家境外交流最高水平的工科大学队伍,将直接影响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整体水平。鉴于此,本文对我国工科大学学生境外交流的现状进行了调查与分析。

一、工科大学生境外交流的特点

对照教育部学科评估的结果,工科是我国第一大学科,同时也拥有最多的专业和师生。工科大学与其他类型大学不同之处,就在于工科大学以培养工程科技人才为培养目标,研发工程科技成果为培养目的,与工业企业密切联系和合作,与国际学术论坛不断进行交流和访谈。[1]

在本文的研究里,选取了十一所比较有代表性的工科大学,经过调研,各大学在学生境外交流方面以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韩国以及包括俄罗斯在内的欧洲部分国家为主要交流地区,项目面向本科二年级以上学生,项目形式大同小异,基本为暑期短期交流项目、1+3联合培养项目、2+2联合培养项目以及国际学术互换项目。

通过调研的结果进行比对与分析发现,我国工科大学境外交流工作已得到了良好的发展并且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在发展与收获的同时,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亟待广泛的关注及思考。

(一)项目形式相似。我国工科大学充分利用在境外交流方面所具有的独特的学术优越性,开展了独具特色的培养项目。但是,这其中也暴露出了一定的局限性。很多境外交流项目是针对该所大学的优势学科而设立,其他专业的优秀学生同样希望借助学校的良好平台来进行境外交流,却得不到相应的项目支持条件。除此之外,工科大学的境外交流活动项目虽多,但是形式十分相似,局限的项目形式必定不能为工科大学发展的国际化、多元化提供足够优秀的资源与平台。

(二)资金支持力度不足。为了进一步帮助优秀学生在本科期间有机会去国际著名大学交流学习,我国的工科大学通过多种渠道争取资源、筹集经费支持本科生国际化培养。目前,各所工科大学都有一定的经费投入及项目支持本科生的境外交流项目。学生参加境外交流项目,虽然能够得到学校和政府一定的经费支持,但是主要的经费来源仍然是学生自己及其家庭。高额的留学费用使一部分学生无法真正参与希望交流的项目,享受到国际化的知识资源与平台。

(三)境外合作院校尚需提升层次。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各所工科大学的国际交流活动更加活跃。发展到现在,已普遍与美洲、亚洲、欧洲等地的大学和研究机构签订了合作交流协议。[3]但依然需要寻找对本科生国际视野拓展的发展和国际竞争能力培养更好的、层次更高的国际化支持平台。

二、学生境外交流的管理与组织

在本文所调查的工科大学中,境外交流的主要工作是由国际处负责,虽然不同大学之间可能会有名称上的些许差别,但其职能大体相同,教务处等其他部门在境外交流中起到一个配合、协调、辅助的作用。

在调研的过程中发现,申请境外交流项目的流程及要准备的相关材料十分繁杂,这就对学校相关部门的工作效率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很多大学将各下设部门及其相应负责的项目进行分工化管理及协作。虽然采取这样的方式可以很大程度上解决一部分问题,但也正是由于开设部门较多,很多问题难以彻底解决,导致了一定程度的不便。学生境外交流流程见图1。

图1   学生境外交流流程图

(一)国际处的工作组织方式。由于各学校国际处及相关辅助部门事务的繁重与复杂,很多相关手续的办理需要多个部门的相互配合,这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效率不高等问题。在其他方面,很多同学表示,希望将国际处的职能进一步扩大,不仅仅限于为学生寻找并提供更多的境外交流的项目,还需要关注进行境外交流的学生,为远在国外的学生提供专业性的指导及帮助。

(二)院系层次的对接与协调。国内与国外由于社会制度、文化差异及学科重点等不同因素,对于某些专业的课程体系及知识结构存在很多差异。[4]学生在专业方面缺乏院系层次的指导与对接,从而降低了境外交流与合作的质量。学院应推出相应的措施,对学生进行学术方面的辅导及补充,从而将国际化真正融入学校和院系规划、预算和质量评价系统中,并结合各院系实际情况,发展合理的国际化支持和资源分配体系。

(三)教务处在学生境外交流工作中的作用。在我们的调研中还发现,部分学校所具有的学分认定政策中存在着很多模糊的界定。很多大学在相关文件中规定,学生返校后,需经学校教务处或研究生院认定其相应的学分后回国继续学习,如果在国外大学学习期间所选课程与本校的课程相距较大,未能得到教务处或研究生院认证许可,则必须补修出国期间所缺的所有课程,否则将不能正常毕业。[5]由于系主任无权确定学生的学分认可,其相关学分认定属于行政审批。对此,应该由学术部门制定相关的政策,进行更加科学化、合理化的学分审核认证过程。

三、提升学生境外交流质量的建议

针对上述情况分析,可采取相应的举措,以促进发展学生境外交流质量,推动学校的国际化进程:

(一)加强对学生境外交流的支持力度,继续利用“985”平台、“211”平台、企业赞助及校友捐赠等多种途径,加大对学生境外交流项目的经费支持力度,提高和扩大学生参与交流项目的积极性和规模。

(二)加强自身实力和发展,加强与世界高水平大学的联系与合作,在保持并发挥自身学科优势,寻求新的国际合作伙伴的同时,还要创新学生交流项目模式,实现项目转型和突破,真正实现联合培养与合作办学。

(三)加强院系对于专业衔接方面的指导作用,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和知识结构,以充分适应教育国际化的发展需要。在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中,及时补充国际先进科学文化知识及科技成果,并选用国际外语教材,吸引国外专家、学者进行讲学或开设课程。

我国工科大学的国际化发展的要求应该渗透到学校项目建设和组织建设的各个方面,形成学校国际化发展的文化。只有充分认识到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必要性及趋势,并进行合理的项目安排研究视野指引,按照科学的管理方式进行有效的组织规划,各工科大学才能充分利用国家和政府所赋予的政策和资源,才能为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做出更大的贡献。

[ 注 释 ]

[1] 马永霞,郝晓玲.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国际化进程——以战略路线图为工具的历史分析[J].现代教育管理,2013(5):25-31.

[2] 吴凡.我国“985”工程高校本科教育教学国际化研究——基于2010年度《本科教育教学质量报告》的文本分析[J].高等理科教育,2013(5):26-34.

[3] 杨福玲,刘金兰,董粤章,徐锐.中国大学国际化发展的政策与战略趋势初探[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279-283.

[4] 刘健夫,张大超.关于高校国际化问题的思考[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115-117.

[5] Sarah C.Bishop.The Rhetoric of Study Abroad[J].Journal of Studies in International Education,2013.

[責任编辑:钟 岚]

作者:李晓静 罗珣 郭侃俊

上一篇:中职化学探究式教学论文下一篇:多模态文化语音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