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外包模式会计实践论文

2022-04-30

摘要:随着国务院《关于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的下发,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都渐渐地深入到社会经济各个领域里。为高职会计专业教育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要如何抓住这个机遇并且迎接它的挑战,求得更好的发展,是值得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工作者们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的关键问题。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高职院校外包模式会计实践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高职院校外包模式会计实践论文 篇1:

浅析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

【摘 要】学生就业情况是人才培养方案是否合理的重要反映,论文从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招生就业现状入手,剖析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从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模式、深化校企合作等方面提出改进建议。

【關键词】人才培养;校企合作;高素质技能型

1 引言

自1980年建立职业大学以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走过了近40年的发展历程。近年来,更是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理念日益清晰,办学资源更加丰富。会计专业作为高职教育中招生规模最大的专业之一,其人才培养在高职教育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尽管不同高职院校在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上各有特点,但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熟练掌握信息化技术的高素质技能型会计人才已成为各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共同目标。

2 高职会计专业招生就业现状

从高职会计专业招生情况来看,以湖北省为例,根据2016年湖北招生信息网公布的《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计划》,仅湖北省内高等学校在鄂高职高专招生计划中,会计及财务管理两个专业的招生计划已近万人(不含湖北省内高等学校的外省招生计划,不含外地高校在鄂招生计划)。①由此可见,高职高专会计专业招生的火爆程度。

从高职会计专业就业情况来看,根据《2017年中国高职高专生就业报告主要结论》,2016届高职高专生毕业半年后从事最多的职业类是 “销售”, 就业比例为10.8%,其次是“财务/审计/税务/统计”,就业比例为10%。②上述两组数据与2015届基本持平,会计专业仍然是就业市场上的主力军。然而,不可忽视的是,在2017年高职高专专业预警中,会计电算化专业被列入红牌专业,财务管理被列入黄牌专业。其中,会计电算化专业已经连续多年被列入红黄牌预警。红黄牌专业属于失业量较大,就业率、薪资和就业满意度较低的高失业风险型专业。会计专业招生多、就业多,但也无可避免地出现了就业不尽如人意的情况。

出现红、黄牌专业的原因一方面在于专业人才供大于求,另一方面在于学生培养质量与就业岗位需求不符。根据调查:在培养过程的反馈中,2016届高职高专毕业生认为母校的教学最需要改进的地方为 “实习和实践环节不够” (61%), 其次为“无法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49%)②。因此,笔者认为解决学生培养质量与岗位需求的矛盾是当前高职会计教育的重点和难点。

3 当前高职高专会计教学存在的问题

3.1 缺少校外实习资源

会计行业的特点之一在于:每家公司或企业都需要一定的会计人员,但除了部分大型企业需要较多的会计人员以外,其他企业需要的会计都不多,一般在10人以内。不少小微企业只配置2~3个会计。同时,由于财务部门是企业的核心管理部门,财务数据具有高度的保密性和敏感性,会计专业学生获得校外实习的机会要远远低于轨道交通、酒店管理等专业。

高职会计专业学生校外实习的渠道相比本科生显得更加狭窄。受学历限制的影响,高职学生通常只能为小微企业工作。而小微企业的会计岗位要么由老板或其亲戚亲自把关,要么整体外包。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很难获得企业会计的实习机会,只能转投会计师事务所的实习助理岗位。即便如此,大多数会计师事务所也更倾向于招收本科实习生,只有在缺乏本科生源时,才会考虑招收高职实习生。

缺少校外实习资源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首先,学生无法近距离的接触企业会计实务,只能在校内实训中去模拟。而校内实训通常基于单门课程进行训练,学生难以对会计、财务管理、税法、经济法等多门课程进行综合实训,对企业会计实务的了解也停留在碎片化阶段。其次,会计是一门严谨细致的学科,难以直接吸引学生的兴趣。如果再缺少学以致用的实习机会,学生们就很难深入理解财务知识的奥秘和乐趣,也无法感知专业知识对个人职业发展的作用和影响,学习效果大打折扣[1]。

3.2 对会计职业道德不够重视

会计职业道德,指在会计职业活动中应当遵循的、体现会计职业特征的、调整会计职业关系等各种经济关系的职业行为准则和规范,是维护社会主义经济秩序、反腐倡廉的重要保障,也是每一位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指南,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当前高职会计教育在财经职业道德方面的重视程度不够,笔者认为由以下几点原因造成:①高职教育的特点本身就是以应用为主旨,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更加注重技能训练。在文化底蕴和精神传播上,高职院校的确有所欠缺。②受师资力量限制,高职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往往局限于《财经道德法规》和《经济法》的课堂教学,学生也只满足于机械的记忆相关法律条文和规定,无法理解会计职业道德对市场的规范作用和对财务人员自身的保护作用。职业道德的教学往往陷入了照本宣科、流于形式、枯燥无味的怪圈。

3.3 教学内容有待更新和深化

会计教学与国家经济发展、财政政策等息息相关。比如,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会计处理模式也会相应变化。再比如,我国近年来对增值税实施的一系列改革方案,也会影响到税务会计处理和纳税筹划。但教材的更新速度远远落后于实务要求,对教学效果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另外,在企業调研中发现,高职会计学生在预算会计、计算机应用技能等方面较为不足,亟待提高。

4 优化人才培养模式路径探析

4.1 优化教学内容

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相对于中职学生而言,要在理论学习和职业素养上更有优势,相对于本科学生而言,要在专业应用能力上更胜一筹。因此,在优化高职会计教学内容方面提出以下建议:

①紧跟最新政策变化。根据每年《企业会计准则》和《税法》等政策的变化,及时更新教学内容,确保学生掌握最新的政策动态。

②加强信息应用技术教学。不仅要求学生熟练掌握ERP系统、用友账务系统等常用财务工具的应用,还应加强学生对excel、word等常用办公软件的学习,特别是excel中与财务相关的函数应用。

③深化不同课程之间的联系。大部分高职院校已经建立了会计专业实训室,但主要用于单门课程的上机实训。建议开展不同课程之间的联合实训,例如将沙盘与基础会计结合,财务会计与税法结合[2]。

4.2 改革教学模式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传统教学模式体现为以教师讲授课本为主,难免学生积极性不高。建议引进企业教师,另外开设会计实务课堂,以企业会计实务代替课本教学,以企业工作经验分享代替传统授课。并且根据不同的行业设定不同的课时,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行业进行学习。

在会计实务课堂中,可以穿插讲解企业财务内控制度,将企业规章制度与会计职业道德相结合,使学生能够根据生活中的具体案例来了解会计职业道德的意义和作用,学会运用职业道德规范促进企业健康发展,保护自身合法权益。

4.3 深化校企合作

针对会计专业校外实习资源短缺的问题,建议学校通过深化校企合作的方式加以改进。若要求学校逐个联系企业,解决学生实习问题,难度过大,且不便于管理。但学校可尝试与代账公司合作,代账公司一般拥有大量的企业账务资源,可以通过代账公司增加学生的实习机会。除了本地代账公司,部分会计学习网站也掌握大量的代理记账、税务代办等资源。若能深化校企合作,相信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

【注释】

①湖北招生信息网: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计划http://zsxx2016.e21.cn/e21html/zsarticles/gaozhao/2017_06_12/78507.html.

②王伯庆,等,《2017年中国高职高专生就业报告主要结论》,麦可思研究院.

【参考文献】

【1】于小梅,石磊,肖 健. 高职会计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调查及分析[J].商业会计,2017(10):125-127.

【2】方励筠. 高职院校高素质技能型会计人才培养探索[J].商业会计,2017(11):120-122.

作者:徐婧 毛述劼

高职院校外包模式会计实践论文 篇2:

浅谈“互联网+”下高职会计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随着国务院《关于推进“互联网 +”行动的指导意见》的下发,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都渐渐地深入到社会经济各个领域里。为高职会计专业教育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要如何抓住这个机遇并且迎接它的挑战,求得更好的发展,是值得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工作者们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的关键问题。

关键字:“互联网+” 挑战 会计专业 问题 对策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高职院校的课程教学、管理体制模式越来越与互联网密切相关,职业教育 教学模式不再如传统职业教育那样仅仅局限于学生课堂和教师的信息交流,愈加地逐步发展到成为一种教师自主指导的教学方向,师生之间沟通交流的便捷,学生多种学习途径同时获取的一种信息化和网状化的教育综合教学模式。高职院校实时地推行了慕课、微课等教育课程,为会计专业教学注入了新活力,但在现在云计算、大数据和现代人工智能三大技术的快速发展下,也暴露出了存在的问题。

一、“互联网 +”下高职会计专业面临的挑战

(一)“互联网+”数据挑战教师职业能力

在“互联网+”时代,会计专业在会计领域中发生了越来越大的变化,电子票据、税收大数据平台,从“财务外包”到“全民记账”,这些新生的会计领域是对会计人才职业素养的真正挑战。在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的老师们也要跟上时代的步法,熟练使用各种方式教学,灵活运用各种途径和学生们进行交流,而且老师们也必须在会计本专业的知识领域中有着深厚的水平。

(二)“互联网+”挑战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建设

“互联网+”对会计专业的影响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由于在“互联网+”时代,各大企业组织虚拟化、企业中的工作复杂性,都在促进会计基础理论的深入发展,同时大数据会计时代的许多来源都与结构数据和非结构数据相关,都促进了会计业务过程的重造和改造,会计人员工作的重心要从会计中核算转向会计管理方面。这些在“互联网+”时代下带来的会计基本理论、会计实操的变化对高职会计专业建设提出了极大的挑战。因此,现在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在课程系统设置,教师的教学方式、实践运用能力,以及对学生的教育方式等方面都要加大培养和提升。

二、“互联网+”下高职会计專业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课程设置滞后

国内90%以上的高职院校都开设了会计专业,一方面,会计课程的设置更新滞后,不能针对会计专业在社会中所发生的新变化进行不断更新和完善,使用的会计教材缺少互联网的知识,无法满足互联网背景下对会计人才的需求。另一方面,会计课程结构设计老套,我国许多高职院校的会计课程体系仍以事后的会计核算为基础,缺少系统的计算机技术课程,缺乏和互联网技术的相互结合,缺少新兴的财务云、大数据挖掘等方面的课程,无法满足互联网背景下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二)高职院校教师知识短缺

一是,教师实践实践知识短缺。很多学校的会计老师大多直接从高校到学校,教师自身缺少实践操作经验,在教学中,偏重于理论知识,无法满足当代社会对会计行业人员既有扎实的会计理论基础,又有熟练的实践运作能力的复合要求。二是,教师互联网技术知识欠缺。现在的企业需求人才上,大多数企业都在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会计专业相关知识相结合,很多高职院校的老师都没有充分了解“互联网+”,或者本身接触“互联网+”的时间不够长,没有及时到企业深入学习、切实掌握“互联网+”下会计的实际操作,忽略和缺少了学生本身对企业的实战教学,从而导致学生毕业后进入各单位的动手能力不强,这就导致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在未来的发展中理论知识面很广,但在动手实践中会显得力不从心。

(三)高职院校学生学习兴趣缺乏

高职学生整体缺乏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态度都不够,从基础会计学习开始就消极听课,更缺乏活力和参与,从而使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恶性循环,理论知识不会,不扎实,运用到实践和工作又从何谈起。

三、改善“互联网+”下高职会计专业发展的对策

(一)整合和完善相关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应与时代相适应,并顺循时代发展。高职院校要改变过去的课程规划,打破传统上课程规划之间的局限,根据新一代专业人才的培养要求,重新编排,整合与完善在“互联网+”时代的背景下,新课程需要重点考虑金融管理和审核方面的理论知识及运用,提高学生的总体素养。由于信息化在会计行业中的影响非常大,因此教学中要充分考虑信息化的因素,重视在教学中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并切实地与会计行业的内容相结合,引导学生认识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在会计中的重要性,并删除部分与会计领域关系较小的内容,以免造成学生课程难度。

(二)立足传统谋求创新

现在很多高职院校的办学模式正处于从“老师领进门”向“学生走出去”的转型阶段,这个阶段需要老师认真的教学和学生对会计专业知识的大量储备,这对老师的知识储备和对学生综合素质要求都极高。所以在现在这个社会时代,我们需要保留原有对会计专业知识学习的传统教学,并且也要加入当代“互联网+”技术,谋求新的教育教学模式。在传统教学和“互联网+”技术相结合下,未来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学生们肯定能运用会计理论知识和会计实际操作中学习的知识到现代会计工作中。

(三)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在“互联网+”时代,高职学校在教育过程中更多地注意培养学生职业精神,让他们意识到,虽然经济发展了,科技也在进步,但要想成为一名合格并且优秀的会计人员,需要有认真的态度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精神,让学生认识到会计学习的重要性,精神有了,行动也就有了。

(四)建构信息化会计教学平台

随着科学信息化技术的迅速发展,互联网在各个地区逐渐占据主导地位。高职院校在教学中可以运用信息技术整合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一个信息化会计平台。通过应用信息化平台,可以使收集、储存、分析和传输相结合,为学生提供高度真实的会计环境,让学生充分地体验到会计工作的角色。而信息化平台的建立,可以大大缩短理论和实践之间的距离,在很大程度上满足学生对学习的需求,充分发挥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性。

总的来说,在当前的社会经济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的工作者们应当正视高职学校在管理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在培养专业性人才的方案和课程设置等方面,都要做出相应的改变,确保培养出来的专业会计人才在走向社会时,能实现他本身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冯炳纯.“互联网+会计学徒制”会计人才培养实践探析[J].纳税,2019,(11):95.

[2] 卞丹丹 .“互联网 +”视域下高职会计人才的培养 [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8(2):12-14.

[3]刘晓莉,许艳丽.技能偏好型技术进步视阈下人工智能对技能人才就业的影响[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15):41-46.

[4]王文静,庄西真.人工智能视阈下职业教育的机遇、困厄与出路[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22):33-37.

[5]潘上永.互联网、人工智能背景下会计职业的发展[J].商业会计,2018(23):96-97.

作者:范钦

高职院校外包模式会计实践论文 篇3:

“大智移云”时代高职会计专业改革探索

摘要:随着“大智移云”时代的到来,未来会计岗位和工作内容都随之发生变化。高职会计教育要应对新技术对行业的挑战,做好会计人才供给端的供给侧改革。本文从“大智移云”技术给行业带来的变革入手,探索高职会计专业的改革,以期培养适应新技术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

关键词:“大智移云” 高职 会计专业

“大智移云”这一提法最早出现在2013年8月的中国互联网大会上,“大智移云”是取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的首字组合而成,意味着四种新的信息技术的相互影响、交叉融合、相互渗透。

在“大智移云”时代,新技术层出不穷,会计行业和职业的变化也十分迅猛。为应对新技术的变化,会计行业的主管部门财政部门也积极推动会计转型,财政部在2014年10月27日以财会〔2014〕27号印发《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全面推进会计的转型与升级。“大智移云”技术的出现,在会计行业应用越发广泛与普遍,给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会计行业的变化也正逐步传导到会计人才培养的供给端,这就需要会计人才的供给侧做好相应的变革,去应对新技术给行业带来的变化,培养新技术环境下的合格人才。

一、“大智移云”技术给会计行业带来的冲击

(一)会计基础工作岗位逐渐消失

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特别是信息化软件在企业应用的普及,使得企业业务财务得以融合,原有相对封闭的财务工作逐渐变得向业务部门敞开。在大型企业集团财务共享中心或会计核算中心逐步建立,原有各分支机构的财务部门相继裁撤,基础会计工作岗位流失;在中型企业,随着ERP软件的普及,业财一体化的业务流程逐步形成,一些原本由会计人员完成的核算工作由软件所取代,基础会计核算工作岗位也在消失;在小型企业,随着财务外包的兴起,原有会计记账机构代理记账业务在新技术的支持下,人均服务企业数量也是成倍增加,会计基础岗位也在流失。

(二)会计工作方式也在转变

新信息技术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会计工作方式,会计工作的地点不在局限于办公室,工作时间不在局限于上班时间。财务工作可以由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任何设备接入互联网处理任何事情。这种基于“大智移云”的新技术,使得企业财务人员的工作不再局限在固定的时间和空间,使得企业财务工作可以流程化操作。比如最为常见的财务工作报销业务,可以由出差人员通过移动设备上传报销凭证,相关部门领导后台审核,财务最终支付,整个業务流程可以完全在网上进行操作,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三)会计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在“大智移云”的新技术推动下,未来的会计行业将呈现出低端核算会计工作标准化、流程化,大量基础性工作岗位被人工智能所取代。未来会计行业的发展会向管理会计转型,会计的职能也由核算和监督职能,延伸到预测、决策、预算、考核、评价等管理职能。在新技术的推动下,企业的会计核算业务变得简单,业财趋于融合,业务发生的同时数据就从业务端传递到财务端,相应报表数据就可以生成,大大增强了会计核算的效率和准确性。会计的职能开始向管理转向,财务人员通过“大智移云”技术构建的集合财务、业务、管理于一体的大数据平台,给企业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财务工作和业务工作的融合的趋势不可阻挡,未来企业的财务工作者将朝着“业务中的财务专家、财务中的企业管控专家”转型,会计职业从原先的“记账、算账、报账”的核算型会计朝着管理会计转型。

二、高职会计教育的应对之策

会计行业的变革要求从事会计工作的职业人的技能也要适应新技术的变化。会计技能需要从传统“记账、算账、报账”为主的核算技能,转型为具备提取会计信息、分析会计信息、应用会计信息参与企业经营决策的管理技能。正是由于会计行业的变化,对会计人才技能要求的改变,高职会计人才的培养也要随之改变,以应对行业的变化。

(一)高职会计人才培养的定位要明确

会计教育是一个集中专、大专、本科、硕士、博士学历教育齐全的专业,针对会计行业的变化,各学历层次人才的培养要清晰定位。“大智移云”新时代,会计人才可以简单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初级会计人才还是以会计核算为主,新技术的出现了减少了会计核算的工作岗位,会计核算仍然为企业所需,只是需求减少,而并未完全消亡;中级会计人才是以业务财务融合的企业的会计核算与分析工作;高级会计人才为战略财务人才,为大型企业集团的财务人员,为顶层财务参与企业战略制定。

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应为初级和中级会计人才,为中小微企业、会计服务外包公司培养精通业财一体化的会计核算与分析人员,优秀的学生具备参与企业管理的能力,打开职业晋升的空间。

(二)技能大赛引领,改革人才培养方案

会计行业的变化传递到教育领域通常有一个时滞的过程,这也给会计人才培养的改革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教育领域是最后感受新技术给行业带来的变化,同时由于高等教育的市场竞争性比较差,往往也缺乏改革的动力。为应对新技术给会计行业带来的变化,财政部主动应对,于2014年发布《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财会〔2014〕27号),推动企业会计转型,经过5年的推动,一大批的企业开始主动进行改革,引入管理会计,大批财务工作者从传统的核算业务中释放出来,参与到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在教育层面,教育部组织的全国技能大赛是职业教育的风向标,2019年全国高职会计技能大赛内容转换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环节,替换了原有的手工会计核算与会计信息化环节,在“大智移云”时代,手工会计核算已经越来越少,会计核算业务基本被财务软件与ERP软件所取代,核算工作大幅减少,会计工作开始侧重分析与决策支持以及考核评价等。

技能大赛是考核高职院校办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学校通常都比较重视,以技能大赛为突破口,发挥“以赛促教”“以赛促改”的作用,将会计技能大赛内容融入人才培养方案,根据大赛对会计职业技能的要求,重新修订课程教学内容,全面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应对“大智移云”技术对会计行业的影响。

(三)积极参加“1+X”证书试点

2019年教育部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部署启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简称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与会计专业相关的“1+X”证书,中联集团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的“智能财税”证书在第2批入围,新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财务数字化应用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北京首冠教育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的“大数据财务分析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新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数字化管理会计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的“金税财务应用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北京东大正保科技有限公司的“财务共享服务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会计专业的“X”证书反映了会计行业的最新变化,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与“X”证书的结合,可以有效解决教育行业对行业技术变化的滞后性,通过“X”证书的实施,老师可以及时跟上行业的最新变化,保证了自身知识技能的及时更新。学生通过考取相应的“X”证书,可以掌握会计行业的最新技术变化,与企业岗位技能直接对接,为毕业后直接上岗就业奠定扎实基础。

(四)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理念融合

“大智移云”时代,对财务人员素质要求更加多元化,财务人员不仅要掌握会计知识,还需要掌握管理、互联网应用等技术。财务会计工作的界限越来越模糊,不再局限在会计核算领域,在传统的观念里,财务工作主要是算账、记账、报账,随着财务软件和ERP软件的普及,业财融合趋势形成,这就要求业务人员需要懂一点财务,也拓宽了会计人员的就业岗位,财务人员也要懂业务,现代企业管理要求工作人员“业务中的财务专家,财务中的业务专家”。

“大智移云”新技术给会计行业带来的变化,完全改变了会计的工作内容、方式等,这就要求财务工作者在工作中要不断学习来完善技能,从而适应新的工作环境。新技术给行业带来的变化要求会计人员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这也要求在职业教育中,需要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理念和本领。

三、结语

“大智移云”技术对会计行业的渗透,给会计行业带來的深远影响,正逐步影响到会计职业教育。对于高职会计专业而言,需要面对“大智移云”技术的挑战,主动出击,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和交流,改革人才培养方案,以应对新技术的挑战,培养适应新技术的合格会计人才。

参考文献:

[1]屈歆琛.“大智移云”背景下高职会计教育的改革与创新[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3):35-37.

[2]刘汶德.大智移云背景下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重构探究[J].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4):35-38.

[3]王海洪,肖洋洋.大智移云技术对会计影响的文献综述[J].会计之友,2018(24):61-64.

[4]董红杰.大智移云时代财会类专业人才培养实践与探索[J].财会通讯,2018(31):40-42.

基金项目:江苏省高效“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项目(苏教师【2018】12号);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职业能力研究委员会研究课题“人工智能趋势下高职院校财会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模式的探究”(ZY2018C004)。

作者单位: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经贸学院

作者:王礼红

上一篇:基础教育改革话语类型探析论文下一篇: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