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品牌农业建设论文

2022-04-15

目前,品牌逐渐成了高效农业的重要组成内容,伴随着农业经济的发展以及农产品市场化程度的不断加深,我国农业逐渐开始进入品牌化发展的阶段,农业会展经济无疑是提升农产品品牌效应的重要手段。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农产品品牌农业建设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农产品品牌农业建设论文 篇1:

建设农产品品牌强省促进农业转型升级

为加快推进山东省农产品品牌建设,在日前召开的全省农产品品牌建设宣传活动启动仪式上,山东省农业厅副巡视员刘玉明就推进农业品牌建设工作做了讲话,明确了今后的工作重点和推进措施。

刘玉明强调指出,要按照《关于加快推进农产品品牌建设的意见》提出的:到2020年,实现以“齐鲁灵秀地、品牌农产品”为主题,以“打造一个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山东农产品整体品牌形象;培育一批区域公用品牌和企业产品品牌;制定一个山东农产品品牌目录制度;建立一套实体店与网店相结合的山东品牌农产品营销体系为主要内容的“四个一”目标,进一步强化“敲开核桃”的理念,把握好以下六项重点工作:

(一)打造山东农产品整体品牌形象。山东省农产品整体品牌形象体系主要内容包括图案、卡通和广告语三部分。下步拟以“齐鲁灵秀地、品牌农产品”为主题,秉承“引入国际化设计理念、深挖齐鲁文化底蕴、彰显山东农业特色”的设计原则,拟于8月底前面向国内外公开征集设计方案,其中包括品牌标识、卡通形象、广告语及其他品牌要素的设计及应用。着手组建品牌设计专业评审委员会,提交省领导审定后,并拟定整体形象的宣传推广计划方案。

(二)建立健全品牌农产品标准体系。山东省农产品资源丰富、区域公用品牌众多,要重点围绕粮食、油料、果品、花卉、蔬菜、食用菌、茶叶、中药材、畜产品、水产品等十大产业的重点作物和产品品牌培育要求,加快建立完善标准体系,为农产品品牌培育打下坚实基础。尽快建立完善一套覆盖全省区域公共品牌的产品标准体系,做到产品生产、品牌推介、保护有标可依,全面实现农产品品牌培育工作的标准化。

(三)建立山东农产品品牌评价体系。由政府牵头发布农产品品牌信息和消费索引,是塑造和传播品牌形象,引领品牌消费的重要途径。在完善品牌标准体系基础上,力争推出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区域公共品牌、适应市场需求的知名企业品牌,品牌目录实行动态管理,每年发布一次。2015年底,研究制定品牌征集及审核办法,明确征集范围和程序、审核内容和责任;研究制定评价办法,包括消费者评价、生产者评价和第三方评价,明确产品产量、质量、无形资产、有形资产、科技创新水平等评价标准和内容;研究制定列入目录的品牌培育及保护办法。力争2016年率先在“三品一标”产品、省级以上龙头企业和省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的产品品牌中,尽快推出一批山东农产品知名品牌目录,并向社会公开发布。凡纳入品牌目录的区域公用品牌和企业产品品牌,可按照程序授权使用“山东农产品品牌整体形象”标识,并纳入品牌扶持政策范围。

(四)建立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营销推广体系。一是组织实施山东农产品品牌形象塑造工程。推广“生态沂蒙山、优质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的宣传推介办法,以政府为主导,公开招标采购主流媒体资源,借助各类媒体的力量,以山东农产品整体品牌形象为引领,联合各地优势区域公用品牌及龙头企业品牌,在国内外进行联合推介、捆绑式宣传推广,大力塑造山东农产品品牌形象。二是实施山东品牌农产品营销体系建设工程。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形象、统一推介”的原则,筹建山东品牌农产品展示展销中心,作为宣传推介山东名优农产品的窗口,建立山东品牌农产品网上商城,与展示展销中心线上线下相互结合,到2020年,建立健全山东品牌农产品营销体系。三是实施山东品牌农产品国际市场拓展工程。依托山东省农产品出口的传统优势,充分利用国家“一带一路”的战略机遇,以山东农产品品牌形象的塑造和传播为推动力,以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营销体系建设为实现手段,进一步开拓欧盟市场,大力支持自主品牌出口。以知名展会、体验式消费、专业推介会、高层论坛等形式为主,设立集展示、体验、销售、订货为一体的山东品牌农产品展示营销中心,建立销售网络、建立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到2020年,山东农产品品牌形象在欧盟等国际市场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

(五)健全完善山东农产品品牌政策体系。一是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区域公共农产品的标准制订(修订),支持引导品牌评价体系的运行。二是加大对品牌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的政策支持,引导各类主体加强品种选育、基地建设、品牌培育,推广水肥一体化等适用技术,引领开展标准化生产。三是加大公益性品牌形象宣传和目录品牌推介力度,开展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的形象塑造和宣传推介活动。四是制订农产品品牌培育试点示范政策、后补助政策等,建立完善品牌农产品生产、出口等税收优惠政策。支持引导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根据市场需求开发产品、培育品牌。同时,进一步扩大省长质量奖中山东名牌农产品的评奖比重。

(六)完善农产品品牌建设联席会议制度。目前,正着手牵头建立由省发改委、财政厅、科技厅、农业厅、海洋与渔业厅、林业厅、地税局、工商局、质监局、食品药品监管局、畜牧局、供销社、农业科学院等13个部门单位参加的联席会议制度。下一步将在征求意见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各成员单位的职责任务,相互支持配合,共同做好山东省农产品品牌建设工作。

作者:毛松

农产品品牌农业建设论文 篇2:

农业会展经济推动农产品品牌建设

目前,品牌逐渐成了高效农业的重要组成内容,伴随着农业经济的发展以及农产品市场化程度的不断加深,我国农业逐渐开始进入品牌化发展的阶段,农业会展经济无疑是提升农产品品牌效应的重要手段。本文系统论述了农业会展经济的发展现状,以及农业会展经济对于农产品品牌建设的重要推动作用,并从创建城市品牌农业、统筹管理农业会展以及提升企业品牌竞争力三个方面分析了如何提升农业会展经济在农产品品牌建设中的推动作用。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酒香不怕巷子深”早已不適用于当前的信息社会。无论农产品品质多好,如果宣传不到位,非常容易销声匿迹、不为人知,淹没在广阔的信息海洋当中。如果农产品无法被大众熟知和认可,就很难形成品牌。所以,想要实施农产品品牌化战略,就必须探究全新的发展路径推动品牌农业深入发展。农业会展经济是农业与会展业相互融合的产物,相较于其他宣传媒介而言,其具备多方面优势,对于农产品品牌建设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农业会展经济发展现状

农业会展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随着农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农业会展有着更高的要求,这种要求使得农业会展功能得到显著提升。比如,农业会展更加关注农产品摆放的立体性、层次性以及美观性,同时在展区安排上,也从过去单纯的室内展示演变为室内、室外展示相互结合的模式;在产品展示上,从过去单一的终端产品展销,发展为产地特色、生产模式、制作工艺等多方位展示。此外,展厅中还加入了很多科技元素,包括了立体声音、图文成像以及光电效果等内容。

农业会展区域影响力不断扩大。农业会展产生的直接经济价值以及间接经济价值推动了农业会展业的持续发展,其分布的区域急剧扩大,几乎遍布了广阔的国内区域。这些农业会展区域的构建,有效推动了地方经济发展,有助于确立农产品品牌形象,营造良好的招商环境,吸引更多的高端技术人才,有利于更好地统筹和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为国内农产品打开海外市场发挥重要媒介作用。比如,长春农博会以及沈阳国际农业博览会的召开,对于吸引国外知名企业来华农业投资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农业会展功能日趋多样化。农业会展中通常会聚集大量的农产品供给者以及需求者,他们和参展企业以及采购方共同形成了一条完整的农产品产业链条,为农产品贸易提供了直接而又便捷的平台。农产品产业链中的各方可以通过农业会展将自身的信息传递给买卖双方,从而保证更多的交易可以实现。很多大中型农产品企业,还可以借助农业展会宣传自己的产品,实现企业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农业会展扩大农产品品牌影响力

农业会展经济是将农业会展业作为基础,利用各种形式展览以及会议,产生资金流、信息流与物流,从而对社会发展以及农业经济产生直接或者间接推动效应的经济行为与现象。不同于其他产品,农产品品质具备信任性、经验性等基本特征。消费者在选购农产品前能够通过仔细观察农产品外观,获取产品质量的外部信息,但是无法掌握产品口感与风味等内部经验性特征以及营养性、安全性等信任性特征。除了农产品自身特征以外,我国农业生产还存在着低组织化以及分散化的特征,使得单个生产者缺乏发送产品质量信息的动力和能力,再加上农产品市场体系不够健全,导致了农产品市场供需双方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国家宏观调控很难对农产品市场机制进行调控,进而造成市场失灵。在此背景下,农产品供应商会出现选择低劣产品的现象。

从农产品市场所具备的上述特征出发,农业会展在产品宣传以及推广上有着其他媒介所不具备的优势。农业会展能够为产品宣传提供立体化的宣传交流平台,具备了展示、宣传以及推介的综合性特征,通过现场展示展销不仅能够吸引普通消费者,同时也能够聚集大型的农产品采购商。与会者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了解农产品有关情况,同时也能够借助实物展示,真实呈现产品的体验与感觉。还能够通过和展出者之间的交流、对话,对产品进行全面评价,获取客观而又直接的认知,为后续合作打下扎实的基础,推动合作的完成。所以,借助农业会展可以实现农产品品牌推广,产生更大和更加直接的影响力。

农业会展经济提升农产品品牌竞争力

创建城市品牌农业。将城市的知名度与农产品品牌结合在一起,借助知名农业会展品牌打造精品城市,带动整个城市以及区域农业会展产业的有序发展。品牌化是农业会展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对于农业会展来说,需要确立品牌观念,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品牌发展战略,有效推动农业会展朝着品牌化发展的道路前进,打造出独特的城市品牌农业。比如,长春市政府从区域内农业会展规模小、数量多以及层次低的实际问题出发,对农业会展资源以及优势进行了积极整合,不断创新农业会展的举办方法,有方向、有目的的发展具备先进办展理念和技术过硬的农业展会,辅以政策引导、支持,将农业会展逐渐打造为具备较大影响力的农业会展品牌,使其逐渐成为具备地域特色以及行业领导型的城市品牌农业会展。长春农博会从2000年举办以来,已经逐渐成了中外农产品企业合作的重要平台,展会始终以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为立足点,致力于为高效农业、现代农业和品牌农业搭建更广、更高和更好的产销平台。2019年8月结束的18届长春农博会共达成了134项合作项目,现场交易额为5.03亿元,这便是所谓城市品牌农业效应和影响。

统筹管理农业会展。各个地区要根据农业会展的特点,建立健全农业会展管理机制,充分发挥公共职能部门的管理职责,制定行之有效的农业会展管理方法,构建会展知识产权的监管机制以及保护体系。加强农业会展综合服务协调,给予农业会展管理职能机构一定的执法权和资金支持,有效整合各种会展资源,确定责任,从整体上规划、协调和管理农业会展。首先,合理布局农业会展举办地,综合考量农产品生产的区域性和季节性差异,降低会展成本,提升农业会展效果。其次,在举办以同类农产品作为主要内容的农业会展时,要统筹规划,避免档期过近展出内容重复,导致会展质量降低或是资源浪费。最后,提升农业会展的知识产权保护,规范会展市场,防止出现展会形式、内容重复的恶性竞争。

提升企业品牌竞争力。农产品企业是品牌建设的最终受益者,同时也是农业展会的参与者。一方面企业要摆脱过分关注展会销售量的误区,注重营造良好的展台环境,提升展台吸引力和品牌魅力,短时间内向所有与会的经销商以及消费者展现综合化的品牌形象,从而在参展所有同行中可以独树一帜、脱颖而出。另一方面,企业要充分利用公共关系,把握新闻媒介以及商贾云集的大好时机,赞助一些具备新闻价值的公益活动,提升企业的美誉度与知名度,打造良好的企业品牌效应。

范洪八政,食为政首。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治国之要。农业作为经济社会全局的“压舱石”,不仅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而且对于国家整体经济发展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现阶段,我国农业发展态势持续稳中向好,这和农业会展经济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我们要继续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发展道路,将农业会展作为重要依托,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和相关产业的和谐发展,继续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做出积极贡献。

(作者单位:全国农业展览馆)

作者:范睿

农产品品牌农业建设论文 篇3:

“互联网+”与天津市品牌畜牧建设研究

摘  要:本文通过分析目前天津市品牌農业建设的现状、模式和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对建设天津市“互联网+”品牌畜牧的优势与挑战的剖析,提出了依托“互联网+”与品牌畜牧建设相融合,促进天津市品牌畜牧建设,以期为天津市畜牧业的现代化、品牌化发展以及整体农业升级发展赋能,为天津市农业转型升级提供良好的试验示范,真正探索出一条“生产标准、质量安全,科学高效”的品牌农业发展之路。

关键词:互联网+;品牌农业;转型升级

随着国家农业发展相关政策的出台,我国品牌农业建设已进入重要时期。在经济发展新常态和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大背景之下,农业生产应与时俱进,全面推动农业生态化、标准化和品牌化发展,从而解决目前面临的“三农”领域的突出问题。

继国家相继出台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以及《国家质量兴农战略规划(2018—2022年)》等,农业品牌建设进入崭新时期,已经成为提升农业发展质量、促进农业转型升级的科学可行的必由之路。

作为保障京津“菜篮子”供给的重要农产品生产基地,天津市应积极推进农产品品牌建设,在实现农业标准化和现代化发展的基础上,充分运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实现生产和销售全过程数据的记录,促进“互联网”和天津市农业发展相互融合,为农业发展插上“信息化”的翅膀,更好地实现品牌农业赋能,生产更高品质的高科技农产品,促进天津市种养殖业信息化和现代化发展,保障“肉、蛋、奶和菜”等农产品的有效供给。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推进天津市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1  天津市品牌农业建设现状及问题分析

1.1 品牌发展概况

天津市于1997年开始实施农业名牌战略,通过“树名牌,创优质”,促进天津市品牌农业快速发展。近年来,天津市农业积极适应经济新常态发展形势,推动农业转型升级,促进农民增收和保障京津地区“菜篮子”供给,致力于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注重加快发展外向型城乡一体化的都市型现代农业,推动品牌农业发展取得良好成效。天津市农业驰名商标、天津市著名商标以及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呈现逐年上涨的趋势,其覆盖的农产品及其加工品牌数量较多。目前拥有海河乳业、迎宾肉类、王朝葡萄酒、华旗山楂果茶和天祥水产等覆盖种植业和畜牧业的众多知名农业品牌,极大地推动了天津市品牌农业的建设和发展。

天津市农业在“三品一标”建设上呈现良好的势头。截止到2018年,天津市“三品一标”农产品数量达1 616个,获首批认定的天津市知名农产品品牌达83个,其中包括无公害农产品1 377个、绿色食品161个、有机食品47个和地理标志31个,初步形成了包含肉、蛋、奶、菜和果等在内的品牌农业发展格局。

天津市相关政府部门积极推动农产品产销对接,促进包括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内的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壮大发展,截止到2017年,全市工商登记注册农民合作社总数约为2 000家,充分发挥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促进农业品牌信息化管理,建立品牌农产品信息化平台,推进农业生产全过程追溯管理,促进农业产业融合发展。另外,天津市相关政府部门利用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独特资源,培育休闲农业品牌,助力品牌农业发展。

1.2 品牌农业发展运营模式和机制

近年来,天津市相关政府部门积极推进品牌农业发展,各区县主要依托当地农业资源禀赋和农业产业,实践农业品牌化差异化发展模式,促进农业转型升级。

天津市打造品牌农业运营模式和机制主要包含以下三种:

1.2.1 “农业龙头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社+农户+商标+市场”模式

东丽区、北辰区和静海区充分发挥当地农业龙头企业和产业园区的示范带动作用,依托农民专业合作社,实现农户以及土地对接标准化生产管理和组织化运行,通过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产品高端化发展,通过申请商标,更好地对接市场,助力农业品牌化发展。

1.2.2 “特色农业资源+农业品牌培育基地+农户+商标+市场”模式

蓟县、宁河县和宝坻区依托当地自然资源禀赋,发展特色优势农业,通过建立相应的培育基地,形成了包含粮食、肉类和瓜果等在内的一批地理标志农产品,打造了独具地方特色和文化渊源深厚的农产品品牌。

1.2.3 “特色农业资源+农业龙头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社+农户+商标+市场”模式

武清区和津南区等区县依托独特的自然资源禀赋,并依托当地的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形成特色农业的标准化、产业化和品牌化发展,培育农产品和农产品加工品牌,并实现产销对接。

1.3 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3.1 各区县农业品牌发展参差不齐,农产品品牌种类虽多但规模偏小

由于天津市各区县拥有的农业资源、农业企业或园区数量和规模不同,农业品牌覆盖品种虽多,但规模较小且发展较慢,品牌实力有待提升。在众多农业品牌市场竞争中,天津市地理标志农产品和名牌农产品依然面临竞争力不足和影响力较弱的状况。

1.3.2 农业品牌发展的主体实力弱,品牌农产品认证数量有待提升

天津市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经历了一定的发展,现有农业龙头企业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依然面临管理服务能力较弱、带动作用不强、规模较小和产销连接脱节等问题。同时,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与种养殖基地和农户之间的基础连接不到位,使得农产品生产管理难以实现标准化,农产品的质量难以得到良好的保障,导致农产品品牌数量和质量发展缓慢。

1.3.3“互联网+”品牌农业发展迟滞,难以可持续健康发展

“互联网+”品牌农业发展需要重点解决好运行机制、人员配置和平台运行等方面的问题,天津市“互联网+”品牌农业发展目前还没有形成一套基于农业生产销售全过程的信息化服务机制,农业大数据落地方面的思想和理念较为滞后,难以形成促进现代化农业发展的信息化支撑体系,使得农业生产难以释放强大的品牌效应。另外,近些年天津市建设的相关信息化平台造成了“数据烟囱”和“数据孤岛”,难以促成数据流转和数据融合共享,进而导致“互联网+”并没有在农业领域得到普适性和普惠式的推广。

1.3.4 品牌农业产业链有待延长,“标准  化+电商化”的产供销一体化的品牌农业发展模式尚未形成

天津市现有的品牌农产品除依托当地农业龙头企业进行初步的加工之外,大多农产品的生产依然停留在粗加工的环节,农产品的附加值较小,同时缺乏信息技术的支撑,产品质量可溯化较差,严重制约了品牌农业的发展。

另外,天津市的品牌农业发展没有形成“标准化+电商化”的产供销体系,造成农产品销售渠道不畅且不稳定,难以真正摆脱农产品“销售难”的问题。

2  “互联网+”:建设品牌农业的必由之路

2.1 “互联网+”是农业转型升级发展的必由之路

“大国小农”依然是我国农业的基本国情,推进农业的适度规模经营为我国农业分布散和规模小等现实问题奠定了重要基础。但是,近年来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粗放式发展、信息不对称、农业管理条块分割、信息化建设薄弱和数据孤岛严重等问题依然突出,迫切需要推动农业数字化转型和农业大数据落地,真正为农业发展插上信息化的翅膀。

2.2 为品牌农业发展提供全产业链数据支撑和数据背书

目前品牌农业的发展依然普遍面临没有实时准确的数据支撑、农产品追溯性不强、农产品质量分级不清晰以及农产品产销体系不完善等现状,需要依托先进的信息技术,促进品牌农业生产全过程数据背书,提升农产品生产的标准性和可追溯性,提升品牌农业的发展质量。

2.3 推动品牌农业建设,形成“标准化+电商化+金融化”的新型服务支撑体系

品牌农业的稳定、持续和高效发展与农业生产管理和农产品销售等方面息息相关,形成基于信息技术的“标准化+电商化+金融化”的新型服务支撑平台,能够保障农业生产的标准化,促进农产品销售的电商化,以及更好地为各农业生产经营主体(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提供金融服务,保障品牌农业建设的科学和高效发展。

3  建设天津市“互联网+”品牌畜牧的优势与挑战

3.1优势

3.1.1 政府日益重视品牌畜牧建设

天津市相关政府部门重视发展都市型现代畜牧业,实施品牌畜牧发展战略,注重在促进生态环境保护的同时推动畜禽品种、标准化生产基地和示范区等建设以及相应商标的申请,并逐步意识到科技支撑的强大力量,促进畜禽生产标准化和分级化,促进形成“三品一标”产品的数据支撑和数据背书,并积极开展品牌产品的评选活动,提升全市农业品牌意识,促进品牌畜牧建设。

3.1.2 建立健全畜牧业产业技术体系

天津市相关政府部门积极组织和建立畜牧产业技术体系,为畜牧业高效和现代化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为技术服务、先进科技成果转化和品牌建设提供良好的科技、人力和物力支撑,有助于加快天津市畜牧业信息化、标准化和品牌化发展。

3.1.3 运用12316云平台的信息化支撑体系,形成畜牧业信息化支撑

天津市生猪产业技术体系依托12316 云+平台,实现了天津市生猪产业体系服务团队信息平台建设,为天津市生猪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信息支撑,为生猪产业的信息化建设发展和为做好天津市农业大数据采集与应用奠定了良好基础。

3.2 挑戰

3.2.1 畜牧业生产经营主体实力依然较弱,现代化资源禀赋不足

天津市各区县现有的畜牧行业公司(企业)、标准化养殖基地和示范区的数量和规模依然有限,示范带头作用有待提升。畜牧业生产经营主体的整体实力依然较弱,在知识、技术、人才和资金等方面存在较大短板,种养循环和生态环境保护形势严峻,难以支撑畜牧业信息化、现代化和持续化发展的需要。

3.2.2 畜牧业现代化、数字化基础设施滞后,社会化配套支撑不足

天津市畜牧业数字化转型基础薄弱,支撑品牌畜牧发展的互联网、物联网和农业综合信息化平台建设滞后,已建成的信息化平台建设相互独立,无法实现数据融合和数据共享,使得采集的养殖业生产管理数据价值无法得到充分发挥。同时,信息平台无法实现与各生产经营主体之间的充分对接,使得技术服务和生产管理服务无法实现“最后一公里”良好对接,专业的社会化服务体系缺失。

3.2.3 信息不对称,产供销全程严重脱节

天津市品牌畜牧发展依然面临销售途径传统以及产销脱节等严重问题,无助于“畜禽产品销售难”的问题的解决。品牌畜禽产品电商建设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3.2.4 难以实现畜禽产品生产全过程追溯和品牌认证背书

目前,天津市畜禽产品追溯依然面临追溯体系薄弱,追溯信息难以覆盖养殖环节、屠宰环节、运输环节、检测环节和销售环节,不能为品牌畜禽产品提供较为全面的数据背书,产品质量安全难以得到良好保障,造成可查的追溯信息不完整以及问题产品责任可究性不强。

3.2.5 品牌畜牧发展整体成本偏高

天津市品牌畜牧发展面临的生产成本较高以及产品溢价空间有限的局面使得品牌畜牧整体发展成本居高不下,畜禽产品附加值偏小、科技含量低、知名度低和市场难以开拓等问题依然严重。

4  推进“互联网+”与天津市畜牧品牌建设的对策研究

4.1 增强政府的重视程度,提升品牌畜牧业发展政策配套和资金支持

天津市政府相关部门继续促进品牌畜牧发展扶持政策出台和资金落实,重视加大对于“互联网+”品牌畜牧建设项目的支持力度,注重培育一批利用先进信息技术形成的品牌畜牧发展运营模式,从而以点带面,逐步促进天津市整体品牌畜牧的持续健康发展。

4.2 促进“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畜牧业数字化转型,建立稳固的数字化支撑体系

建立统一的综合平台门户,将天津市农业主管机构、产业技术体系和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纳入到平台之中,建立起政府和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之间的连接,通过借助物联网和手机“新农具”等,实现畜牧业生产管理和服务工作在线记录,形成全过程的数据采集和存储,为天津市品牌畜牧业发展提供稳固的数据支撑。

4.3 推动畜牧业生产全程组织模式创新和技术标准规范制定,为品牌畜牧业生产管理提供良好的基础

依托先进的养殖技术和标准规范,立足天津市畜牧业生产全过程监管服务,探索品牌畜牧业包括投入品使用、生产管理、标准输出和粪污资源化利用在内的发展新模式,促进品牌畜牧业生产管理的信息化和标准化。

4.4 推动畜牧业资源化利用效率

在保持当前天津市畜牧业生产规模的基础之上,天津市政府相关部门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实现畜牧业养殖散养户纳入养殖小区进行统一的标准化管理。在有限的空间内,天津市注重种养循环农业的发展,提升畜禽粪污的就近消纳能力。

借助“互联网+”,实现天津市畜禽粪污统一收储和利用,在降低环境污染的同时,提升粪污资源化利用的效率,促进生态畜牧业的发展,为品牌畜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內生动力。

4.5 推动形成畜禽产品全产业链溯源和数据背书

天津市品牌畜牧发展应立足于畜禽产品生产全程溯源,实现畜产品生产全过程的数据记录,通过养殖环节、运输环节、屠宰环节和销售环节的数据的调取实现畜禽产品生产全过程关键数据展示,让数据为品牌畜牧业背书,全面提升畜禽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

4.6 促进形成“标准化+电商化+金融化”的畜牧品牌发展新格局

天津市品牌畜牧发展应在农业数字化支撑平台的基础之上,依托和落实畜牧业全过程生产标准,实现畜禽产品生产全程控制和关键数据记录,实现对于生产过程控制和决策;通过后期精准的数据投放,实现农产品品牌数据背书,促进畜禽产品的电商化运营。推进畜牧业生产经营主体信用评估和金融服务,为品牌畜牧发展提供信贷服务和资金支撑,形成天津市品牌畜牧发展的新格局。

作者:杜淑清 陈吉铭 李志 赵斌 张立新 戈成

上一篇:歌唱家声乐演唱艺术论文下一篇:金融业经营监管简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