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部部署开展农产品加工业质量品牌提升行动

2024-04-17

农业部部署开展农产品加工业质量品牌提升行动(精选9篇)

篇1:农业部部署开展农产品加工业质量品牌提升行动

农业部部署开展农产品加工业质量品牌提升行动

近日,农业部印发了《关于开展农产品加工业质量品牌提升行动的通知》,决定从2016年起,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农产品加工业质量品牌提升行动。

《通知》指出,“十二五”以来,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行业依然大而不强,质量效益与世界先进水平仍存在较大差距,知名品牌少,亟需通过开展农产品加工业质量品牌提升行动,引导企业推行标准化生产,提高质量管理水平,加快培育一批知名企业,打造一批知名品牌,生产出更多营养安全、美味健康、方便实惠的食品和质优、价廉、物美、实用的农产品加工产品,促进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

《通知》提出,“十三五”期间,农产品加工业质量品牌提升行动主要任务是大力提升“四大能力”。一是大力提升标准化生产能力。引导企业严格执行强制性标准,积极采用先进标准,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二是大力提升全程化质量控制能力。鼓励企业开展先进的质量管理、食品安全控制等体系认证,逐步建立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管理制度,实现全程质量管理和控制。三是大力提升技术装备创新能力。提高企业原始创新能力和引进吸收再创新能力。四是大力提升品牌培育创建能力。加快培育一批能够展示“中国制造”和“中国服务”优质形象的品牌与企业。

《通知》强调,开展质量品牌提升行动是实施农产品加工业质量为先战略的有效举措,是促进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是推动农产品加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迫切需要。农业部要求,各级农产品加工业管理部门把质量品牌提升行动作为一项长期而又紧迫任务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要通过推动政策落实创设、促进科技创新转化、培养质量品牌专业人才、发挥典型带动作用、搭建公共服务平台、加强宣传引导等具体措施,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将提升行动组织好、实施好,努力实现我国农产品加工业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发展。

篇2:农业部部署开展农产品加工业质量品牌提升行动

【发布文号】农市发[2007]22号 【发布日期】2007-08-02 【生效日期】2007-08-02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农业部

农业部关于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的通知

(农市发[2007]2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农业(农林、农牧、农林渔业)、畜牧兽医、农垦、渔业厅(局、委、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局: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切实解决当前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的突出问题,确保农产品安全生产和放心消费,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总体部署,农业部于8月至12月在全国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特制定如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

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强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工作的总体要求和部署,深入贯彻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等法律法规规定,把握形势、掌握主动、突出重点、集中整治,坚持一手强化质量监管,一手强化宣传培训工作,监督与指导并重。增强全程监管能力,切实推动长效机制建设,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二、行动目标

总的目标是突出抓好源头治理、标准化生产、追溯跟踪、依法惩处、舆论宣传,逐步建立健全以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为目标的服务、管理、监督、处罚、应急五位一体的工作机制,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具体目标是以查处投入品违规使用为重点环节,以水产和畜禽养殖为重点领域,集中打击生产销售禁用农药、兽药、饲料添加剂和化学物质行为,严肃查处违法案件,加强对农民的宣传教育和培训,进一步规范农业生产用药和农资生产、经营行为。

三、重点内容

(一)开展技术指导和培训。以农药、兽药、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等投入品合理使用为重点,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和技术指导,指导农民科学用药,建立农业生产档案,增强法律意识。使用农业投入品应当符合国家强制性标准,不得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农药、兽药和其他化学物质。加强对执法人员和从事农业投入品经营人员的培训和教育,规范执法行为,提高依法经营意识。

(二)开展农业生产环节用药检查。一是突出抓好水产养殖用药检查。重点查处水产品养殖过程使用氯霉素、硝基呋喃、孔雀石绿、己烯雌酚、环丙沙星、磺胺类、红霉素等禁限用药物行为。检查水产养殖企业建立生产记录、生产档案、用药记录和销售记录,以及药品和饲料库是否有违禁药品和饲料。二是检查畜禽养殖环节使用瘦肉精、莱克多巴胺、禁用兽药和苏丹红等化学物质的行为。三是检查蔬菜、茶叶、水果等种植环节使用禁限用农药,双孢菇和白灵菇生产、包装使用荧光增白剂等行为。

(三)开展农业投入品生产销售检查。一是以禁用兽药为重点,开展兽药专项检查。整顿和规范兽药经营秩序,坚决打击生产销售非法兽药产品行为。二是以三聚氰胺、“蛋白精”等违禁化学物质为重点,开展饲料专项检查。重点检查生产销售饲料、浓缩饲料、蛋白饲料和宠物饲料的企业,添加三聚氰胺、三聚氰酸、羟甲基羧基氮、脲醛树脂、过碳酰胺等违禁化工产品的行为。三是以禁用农药为重点,开展农药专项检查。加大农药市场例行检查、监督抽查和违法处罚力度,依法严厉打击违法生产、经营甲胺磷等五种禁用农药行为。

(四)开展认证产品专项检查。强化对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以下简称“三品”)的监督管理。重点检查认证农产品的资质、产地认定条件、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安全状况。加强产地监测和对进入市场销售认证产品资质的确认,强化对获证“三品”的检查和监管工作,保证“三品”产品质量,维护“三品”的品牌形象。

同时,要继续加强农产品产地环境监测与管理,推广农业清洁生产技术;强化市场准入管理,加大追查追溯工作力度,严禁不符合标准的农产品进入批发市场等流通环节。

四、行动要求

一要加强领导,上下联动。各级农业部门要充分认识开展专项整治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专项整治工作摆到重要位置,加强领导、周密部署、落实责任、立即行动。要上下联动,重心下移,加强一线监管力量,保证监管人员和经费到位,迅速形成合力开展整治工作局面。在当地政府的领导下,按照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总体部署,积极主动与有关部门合作,切实履行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职责。

二要强化抽查,依法查处。加大对主要生产基地、批发市场、集贸市场和超市的监测和监督抽查力度,扩大监测范围,增加监测频率。及时发布监测结果,对查出问题的生产者、经营者及产品要依法予以处理。加强农业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做到事实没有查清的不放过,不合格产品的源头和流向没有查明的不放过,相关责任人没有依法处理的不放过,该移送司法机关没有移送的不放过,对有失职、渎职和违法行为的国家公职人员没有受到追究的不放过。

三要加强宣传,积极引导。加强法律法规知识和科学消费知识的宣传,充分利用各种手段宣传专项整治工作措施和成效,曝光典型案例,形成强大宣传声势,营造安全生产、放心消费的良好社会氛围。主动提供新闻采访线索,充分发挥主流媒体宣传导向作用。组织邀请新闻媒体到农业生产基地和检验机构采访,树立中国农产品优质品牌形象。发生农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要快速反应、主动发布,掌握舆论主导权。

四要加强督查,务求实效。各省要组织对辖区内专项整治情况开展督查,检查各地专项整治方案制定和落实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和处理等情况,务求取得实效。农业部将组织对各地专项整治行动情况进行督查。各省农业部门12月底前将本地专项整治工作情况上报农业部。

篇3:农业部部署开展农产品加工业质量品牌提升行动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 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 以实施2014年“工业质量品牌创新专项行动”为重点, 全面贯彻《工业产品质量发展“十二五”规划》和《江苏省“十二五”工业产品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推动落实企业质量主体责任, 提升企业质量管理能力和实物质量水平, 增强质量文化“软实力”, 加快工业企业品牌建设, 形成社会各界共同参与质量品牌建设的格局, 实现工业质量和品牌的全面提升。

二、工作要点及工作目标

(一) 组织重点领域质量攻关, 实施可靠性提升工程

围绕江苏优势产业和重点产品, 瞄准国际先进水平, 根据产业配套链条, 针对关键瓶颈环节, 继续组织实施一批重大质量攻关招标项目, 使攻关产品技术性能和质量水平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与国外产品具备同等竞争力。继续实施可靠性提升工程, 依靠技术进步、管理创新和标准完善, 促进质量提升, 促进江苏产品质量由符合性向适用性、高可靠性转型。

一是根据《省重点领域质量攻关招标项目组织实施方案》明确的招标程序, 围绕工业机器人、高速客梯、轨道交通装备、污水污泥深度处理等4个重点领域组织实施质量攻关招标项目, 重点提升攻关领域典型产品的质量可靠性。二是组织实施品牌产品质量攻关项目导向计划。以国家、省名牌产品和新创建省重点名牌产品提升质量水平和可靠性为重点, 继续组织一批省重点技术创新导向计划品牌产品质量攻关项目的组织实施, 对影响面大、成效显著的质量攻关项目安排给予资金补助。

(二) 推进制造业服务化, 实施服务质量满意度提升工程

引导制造业企业从单纯提供产品向“产品+服务”的发展模式转变, 推进江苏制造业服务化进程。不断提升用户满意度指数, 引导企业通过开展用户需求分析、加强第三方评价、完善满意度测评制度等措施, 持续不断改进服务质量, 打造服务品牌。

一是开展制造业服务化的专题培训。依托省质协开展“用户满意度调查方法培训”、“企业售后服务标准体系培训”等专项活动, 指导企业实现服务质量的标准化、规范化和品牌化。二是开展制造业服务化专项课题研究。依托南京邮电大学及其他社会力量, 开展制造业服务化的专项课题研究, 结合相关行业特点, 完成制造业服务化的深度调研报告, 为江苏制造业服务化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三是积极培育制造业服务化示范企业。探索制订《江苏省制造业服务化示范工程组织方案》, 开展首批江苏省制造业服务化示范企业的对标找差距、先进经验推广等专项活动。

(三) 推动区域品牌建设, 创建区域品牌试点区

探索建立健全区域品牌建设的长效机制, 形成区域和企业品牌培育能力同步增强, 品牌影响力同步提升, 品牌信誉和形象同步改善的良好局面。以江苏现有的区域特色产业集聚区、独特性区域品牌为基础, 积极申报国家工业区域品牌建设试点, 争取工信部工业产品质量工作专项支持。

力争通过开展区域品牌试点工作, 在常熟 (服装) 、丹阳 (地板、眼镜) 、镇江 (香醋) 等特色产业集聚区, 培育3-4个国家重点区域品牌试点地区, 形成1-2个有较大影响力的重点区域品牌。

(四) 开展多层次质量培训, 推进群众性质量实践活动

以TQM普及教育为主线, 通过多种形式的质量培训, 强化质量管理基础, 提升企业全员质量意识。重点依托省质协等机构抓好三个层次的质量教育和培训:一是组织开展重点企业CEO品牌管理与品牌经营专题讲座, 提高企业负责人品牌意识;二是分片组织全省质量普及教育骨干教师巡回培训, 为全省质量工作培养骨干队伍;三是依托骨干教师组织开展全面质量管理普及教育及统一考试, 力争培训、考试8000人次, 全面提高基层职工的质量意识和质量基本知识水平。

引导和激励企业更加重视QC小组、信得过班组、现场管理星级评价等群众性质量活动, 提高活动的社会影响力。加大QC小组活的组织和QC成果推广应用的工作力度, 针对工业经济热点、难点问题, 组织专题QC成果研究和成果发布, 并积极向国家有关部门推荐, 争创国家级优秀QC小组、信得过班组。

(五) 推广先进质量管理方法, 培育质量标杆企业

引导重点行业的排头兵企业推行卓越绩效标准、精益生产、看板管理、5S管理、6σ等先进管理方法, 抓好影响产品质量的关键环节。引导企业强化全过程的质量控制, 加强生产过程的数理分析与监测, 有效降低生产成本, 实现开源节流、节能减排。鼓励企业提炼先进管理经验, 争创工信部“质量标杆”、全国质量奖和省质量奖, 广泛开展“质量标杆”先进经验的宣传交流活动。推广9000系列质量管理标准及药品GMP和食品HACCP管理体系标准, 重点推动省内药品和食品生产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安全管理能力。

(六) 深化工业品牌培育, 推进知识产权试点

深入实施品牌战略, 认真总结推广前两批国家品牌培育示范企业典型经验, 引导更多企业参加国家试点, 争创国家示范, 提高企业品牌管理能力。引导企业强化品牌意识, 坚定信心创品牌, 推动企业把创建品牌工作纳入企业的发展战略, 调动企业创建品牌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按照工信部统一部署, 继续深入实施知识产权运用能力培育工程, 加强对国家知识产权运用能力培育工程试点企业的指导服务, 开展知识产权理论和实务培训, 提升企业创造和运用知识产权能力。

继续落实工业品牌培育示范企业、知识产权运用能力培育工程示范企业、质量标杆、工业产品质量控制和技术评价实验室等质量品牌建设载体的资金奖励, 推动更多优秀企业进入国家工业品牌培育示范行列。在100家企业宣贯与推广《工业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指南》, 力争使90%以上的培育工程试点企业建立知识产权管理制度, 推动试点企业知识产权获得数量年均增长15%以上。

(七) 鼓励企业自觉声明承诺, 提高质量信誉水平

鼓励企业通过工信部“工业产品质量企业自我声明”平台对产品特性相关指标达到的实际水平进行自我声明发布, 引导企业通过自我声明承诺质量责任, 增强企业知名度和美誉度。发动企业参加全国“工业企业质量信誉承诺活动”, 将质量信誉承诺活动与质量安全、品牌信誉等方面的承诺活动相结合, 加强对承诺企业的宣传, 扩大质量信誉承诺活动的社会影响。进一步加强工业企业质量诚信体系建设, 会同省有关部门共同推进食品工业企业诚信管理体系的实施, 提高食品工业企业诚信管理水平。

(八) 打造技术评价实验室, 推动公共平台建设

充分发挥省质协、有关行业组织的作用, 重点围绕培养质量品牌人才、推广先进管理方法等工作, 促进质量公共平台的服务能力提升, 支持省质协等机构为企业提供优质高效的质量服务, 逐渐培育一批专业水平高、服务能力强等公共质量服务平台。继续组织工业产品质量控制和技术评价实验室申报和能力建设工作, 推动技术评价实验室进行市场化运营, 通过建立平台、质量诊断、质量检测改进、咨询培训、技术服务等商业模式, 指导所在领域的工业企业提高产品质量水平。

三、组织领导

篇4:农业部部署开展农产品加工业质量品牌提升行动

《通知》指出,“十二五”以来,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行业依然大而不强,质量效益与世界先进水平仍存在较大差距,知名品牌少,亟需通过开展农产品加工业质量品牌提升行动,引导企业推行标准化生产,提高质量管理水平,加快培育一批知名企业,打造一批知名品牌,生产出更多营养安全、美味健康、方便实惠的食品和质优、价廉、物美、实用的农产品加工产品,促进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

《通知》提出,“十三五”期间,农产品加工业质量品牌提升行动主要任务是大力提升“四大能力”。一是大力提升标准化生产能力。引导企业严格执行强制性标准,积极采用先进标准,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二是大力提升全程化质量控制能力。鼓励企业开展先进的质量管理、食品安全控制等体系认证,逐步建立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管理制度,实现全程质量管理和控制。三是大力提升技术装备创新能力。提高企业原始创新能力和引进吸收再创新能力。四是大力提升品牌培育创建能力。加快培育一批能够展示“中国制造”和“中国服务”优质形象的品牌与企业。

篇5:农业部部署开展农产品加工业质量品牌提升行动

闽农市„2007‟35号

各设区市农业(畜牧兽医、茶业)局,厅各单位:

为宣传和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进一步提高全省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经研究,决定在全省范围内开展“福建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绿色行动”。现将该行动的活动方案印发给你们,请各设区市局和厅各单位积极配合,确保活动真正取得实效。各项活动的详细方案将陆续下发。

附件:福建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绿色行动活动方案

二○○七年二月五日

附件

福建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绿色行动活动方案

为宣传和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经研究,决定开展“福建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绿色行动”。“绿色行动”由五个方面14项内容组成。

一、开展农产品生产与流通的监督检查 1.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

牵头单位:厅市场信息办、省动物卫生监督所 配合单位:厅质检中心

活动内容:①春节前开展蔬菜农药残留和生猪瘦肉精监测。各设区市农业(畜牧兽药)局采用速测法对辖区内的蔬菜和生猪瘦肉精开展检测工作,检测结果报省厅,省厅质检中心对蔬菜的阳性样品进行复检。检测后,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对发现的农产品质量问题进行跟踪处理,及时消除安全隐患。每个设区市应抽检100个蔬菜样品和30个以上的生猪尿样。蔬菜样品在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和生产基地取样,生猪尿样在屠宰场取样。②农产品质量例行检测。2007年3月、5月、10月分别在9个设区市、14个县级市,对蔬菜中甲胺磷等13种农药残留,畜产品中兽药残留及使用违禁药物(生猪尿样“盐酸克伦特罗”)开展检测。

2.批发市场检查

牵头单位:厅市场信息办 配合单位:厅质检中心

活动内容:重点抓好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农产品准入与检测检疫工作。①督促农产品批发市场建立健全准入制度;②督促农产品批发市场加强两节期间检测检疫工作,加大每天检测批量;③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申报制度,按《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农业部有关规定,农产品批发市场每周应将质量安全情况向当地农业主管部门报告。报告内容包括:本周农产品质量检测情况,检测批次,不合格率,趋势分析;市场监管工作情况,人员配备,制度建立健全情况;重大质量事故苗头。

3.农产品包装标识检查

牵头单位:厅执法总队、省绿色食品发展中心

活动内容:春节期间,集中执法力量,对辖区内农产品批发市场、集贸市场、超市开展拉网式监督巡查活动,重点针对农产品包装标识、检疫合格证明和标志、无公害农产品标志和农产品质量标志等内容,严肃查处非法销售包装标识不符合规定、假冒伪造质量标志的农产品,确保春节期间农产品消费安全。

4.规模养殖场使用投入品检查 牵头单位:省动物卫生监督所

活动内容:根据农业部第193号、265号、278号和560号等公告,以禁用药物、假劣兽药、人用药品、兽用原料药和兽用生物制品为重点,对兽药经营单位、农业科研教学单位、兽医诊疗机构和 强制免疫疫苗供应单位开展拉网式检查,打击非法制售兽药违法行为。各地要根据《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有关法律规定,采取法规宣传与执法检查相结合的方式,重点检查规模养殖场户的投入品使用情况,对于执法检查中发现的违法行为,要根据当事人违法的性质、危害的程度,以教育整改为主,必要时采取行政处罚措施,做到刚柔相济、宽严并举、罚教兼施,及时纠正违法行为,不断增强广大人民群众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重要性和禁用农业投入品危害性的认识,努力减少农业投入品不当使用现象。

5.违禁农业投入品的检查整治

牵头单位:厅执法总队、省动物卫生监督所 配合单位:厅质检中心

活动内容:以农药、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为重点,加强农业投入品生产经营管理,突出整治非法生产经营甲胺磷等5种高毒有机磷农药、禁用兽药和金刚烷胺等抗病毒药物、兽用原料药和兽用生物制品,以及违法销售和使用人用药品的行为,清查出的禁用农业投入品要全部依法妥善销毁,并追根溯源,确保农业投入品安全有效。根据农业部第194号、199号和632号等公告,加大对禁用、限用农药的清查整治力度,确保高毒农药禁用公告落到实处;要根据抽检结果,对2006年抽检发现的含高毒非标明成份农药产品(详见《福建农业信息网》“农资监管专题”)进行清查整治,防止其流入农业生产领域;要继续开展农药标签检查工作,重点针对毒性标 志、毒性等级标注、使用范围扩大到非适宜作物、有效成份中文通用名、商品名、生产日期或者批号、生产企业名称等项目,避免农药标签误导农产品生产者的正确使用。开展兽药标签检查工作,重点检查未按规定标注停药期、夸大适应症(或功能与主治)、有效成份名称等项目。

二、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宣传培训 6.《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专项宣传

牵头单位:厅市场信息办 配合单位:厅相关处室

活动内容:结合《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宣传,在蔬菜、水果大型种植户和畜禽规模养殖场,大型集贸市场、批发市场、超市以及开展农产品生产与销售的专项宣传与培训活动,进一步提升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

7.茶农技术使用培训 牵头单位:厅种植业管理局

活动内容:在福安等茶叶生产区59个产茶乡镇举办茶农技术培训班,进一步提高我省茶叶的卫生质量水平。培训内容以茶树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为主,兼以茶树优新品种的特征和适应种植区域,出口茶叶农药残留限量标准和国家茶叶卫生新标准等方面内容,参训茶农达6000余人次。保证参训茶农人手一本《茶树病虫害防治技术》培训教材、一张《茶树病虫害防治挂图》和一片《茶树病虫害无公害防治技术》VCD片。8.福建电视台开展“福建三农服务网”专题读网 牵头单位:厅市场信息办 配合单位:厅信息中心

活动内容:搜集与编撰与农产品质量相关的文章或消息,提高福建公共频道的“三农网读网”栏目针对两节期间农产品质量相关问题的宣传与报道。

9.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竞赛

牵头单位:省绿色食品发展中心 配合单位:厅质检中心。活动内容:以设区市及省厅为单位组成代表队,开展以《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为主的知识竞赛。邀请知名企业贯名赞助。

10.加大禁用五种高毒农药的宣传与培训 牵头单位:厅植保植检站 配合单位:厅相关处室

活动内容:在已发放一万件宣传挂图的基础上,再印制六千份进行宣传。建立蔬菜、水稻等品种使用替代农药的生产示范区,指导农户合理使用农药。

11.农业“三品”颁证与示范活动 牵头单位:省绿色食品发展中心

邀请相关职能部门共同为新获得农业“三品”认证的企业颁证,通过认证主管部门、新闻媒体和获证企业的宣传,扩大农业“三品”品牌的影响面,以点带面,提高我省农产品企业对农业“三品”认证工作的重视;选择基地建设较好和产品加工体系、标识与销售体系、管理体系较为完善的获证企业作为示范,推进农业“三品”认证。

三、优质安全农产品推介对接活动 12.农产品质量安全手拉手活动

牵头单位:厅市场信息办 配合单位:省绿色食品发展中心 活动内容:与省经贸委、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省工商行政管理局等单位共同邀请省内外有市场影响力的生产企业、专业协会、种养大户与大型超市、加工企业、出口商、采购商等进行优质安全农产品生产与流通的对接,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为消费者提供质量安全、品种多样的农产品。省农产品市场协会、省绿色食品协会积极配合,一方面解决优质农产品销售渠道问题,另一方面向销售方和消费者介绍优质安全的农产品。参加对象:①农产品大型超市(沃尔玛、麦德龙、永辉等)、加工企业、出口商、采购商和省教育系统后勤部门约100家;②农产品供应商:中国名牌农产品企业、省名牌产品企业、获得“三品”认证生产企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等100家;③2006年农资诚信企业(10家)。

四、争创名牌活动

13.促进农业企业争创中国名牌产品、中国名牌农产品、福建名牌产品

牵头单位:厅市场信息办 配合单位:厅相关处室

活动内容:开展农产品品牌化建设,认真组织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积极推动和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争创中国名牌产品、中国名牌农产品、福建名牌产品,推进优质安全农产品品牌化建设。切实 7 加强名牌农产品管理。引导企业加快产业化经营步伐,做到产品开发与基地建设相结合、质量提高与品牌创建相结合,充分利用市场手段,整合品牌资源,组织有条件的企业开展原产地保护、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和商标注册,探索统一包装、标志使用,设立专卖点、专柜或进超市,集聚品牌效应,努力在全省形成一批知名度高、带动力强、辐射面广的安全优质农产品品牌。同时积极引导组织福建名牌农产品参加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等产销对接活动,加强宣传,不断提高名牌农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树立企业和产品良好形象。

五、实施农业标准化建设 14.新建和续建农业标准化示范区

牵头单位:厅市场信息办 配合单位:厅相关处室

活动内容:以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为目标,推进农产品生产的标准化。继续加大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在抓好已有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管理的同时,按照《福建省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管理暂行办法》的要求,加大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新建和续建50个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指导市、县依照有关要求开展农业标准化工作。

抄送:张昌平副省长、刘明副秘书长,农业部市场信息司,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省经贸委、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厅领导,存档。

篇6:农业部部署开展农产品加工业质量品牌提升行动

关键词:农业产业集群,农产品区域品牌,竞争力,提升机理

产业集群是一种世界性的经济现象,它是大量的相关企业,按照一定的经济联系集中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形成一个类似生物有机体系统的产业群落。产业集群凭借着地理集中(聚集经济)、灵活的专业化(社会网络)、创新环境、合作竞争和路径依赖等的存在,得以形成并保持其竞争优势。这种产业集群经通过多种途径,如降低成本、刺激创新、提高效率、加剧竞争等,提升整个区域的竞争能力,并形成一种集群竞争力[1]。正是由于产业集群自身所具有的这种竞争优势,使得其成为研究竞争力问题尤其是企业竞争力问题时必不可少的内容。

随着产业集群理论的不断发展,不仅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更赢得了有关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有关产业集群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产业集群理论的应用范围和领域也在不断的拓展。从以企业竞争力的研究为主逐步转向对区域竞争力和产业竞争力的研究。农业产业集群理论就是学者们将产业集群理论应用于农业经济问题研究的成果,因此农业产业集群理论便在产业集群理论的基础上得以形成和完善。

农业产业集群在世界各国普遍存在,世界著名的法国香槟葡萄酒产业集群、丹麦养猪产业集群以及我国的山东寿光蔬菜产业集群和云南斗南花卉产业集群等。国内外大量实践经验表明农业产业集群已经成为促进区域农业经济发展、打造农业区域品牌不可或缺的力量源泉,同时也成为衡量区域农业竞争优势的重要参考。

1 农业产业集群与农产品区域品牌的关系

农业产业集群是以企业的区域聚集为特征,从而达到规模效应的一种重要区域发展方式,它是经济空间结构的演变现象,也是提升产业结构的重要组织特征。所谓农业产业集群,是指基于当地独特优越的自然条件和特色人文环境,在一定区域内围绕某一主导产业的种植、养殖等大农业生产活动为基础,联系密切的企业、组织、协会、科研院所等机构在区域上集中,并形成产业竞争力强势的现象[2]。

而农产品区域品牌是指在特定的地理环境中,以独特自然资源及长期的种植、养殖、采伐方式与加工工艺等生产的农产品为基础,经过长期的积淀而形成的被消费者所认可的,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区域农产品标识[3]。如阳澄湖大闸蟹、烟台苹果及寒地黑土等都是基于当地特殊的地理环境而形成的农产品区域品牌。

可见农业产业集群与农产品区域品牌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性,具体表现在:

1.1 农业产业集群是农产品区域品牌形成的基础

丰富的农业资源和悠久的人文历史等要素是农业产业集群形成的必要条件和物质基础,因此可以认为,农业产业集群是由基于特色资源优势的特定农产品发展而来的。新疆的库尔勒香梨产业集群、宁夏枸杞产业集群等的形成都说明了这一点。农业产业集群具有高度集聚性和嵌入性两个特征,高度集聚性即在某一特定地域内有大量相互关联的农产品生产基地、企业、农户和科研院所等机构聚集在一起。嵌入性是指以本区域内大量中小企业为依托,形成地域性的产业结构和要素集聚,并在专业化分工协作基础上结成本地化网络,通过竞争和合作,相互协作和补充,形成学习和创新机制,共同推动区域的发展和企业的持续创新,从而使得农业产业集群具有一定的营销优势。农业产业集群的独特个性逐渐被人们所认识、认可和接受,进而促成了农产品区域品牌的形成。这也就意味着,农业产业集群本身具有的地理集中性已隐含着农产品区域品牌的内涵和要素,从而使许多具有区域品牌潜质的准农产品区域品牌得以发展,经过长期的积累凝结为区域经济象征性符号,因而农业产业集群是构建农产品区域品牌的支撑条件和基础[2]。

1.2 农业产业集群是保护和发展农产品区域品牌的重要载体

农产品区域品牌作为区域的无形资产,其自身的发展及其作用的发挥要依靠其所依托的有形资产来实现。国内外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的实践表明,农业产业集群是农产品区域品牌的最佳载体。由此作为有形资产的农业产集群才拥有了能够获得额外收益的能力。宁夏的枸杞产业集群凭借着“宁夏枸杞”这一区域公用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在2007年年底,使集群内枸杞加工企业产值达到21亿多元,其枸杞产量占全国的65%。虽然农产品区域品牌在一定地域范围内树立了区域农业的形象、地位,影响了外部市场对区域农业的认识,但这并不意味着农产品区域品牌能脱离农业产业集群而独立存在[4]。

农业产业集群一旦形成不仅能够产生强大的聚集效应,而且会致使信息流、资金流、产品流、人力流、知识流在空间的碰撞,这种碰撞不但可以为农产品区域品牌的形成奠定物质基础,而且还可以推进农产品区域品牌的加速传播。同时,农业产业集群的形成总是伴随着管理机构的产生,这些管理机构总会制定一套有效的规则制度来惩治机会主义行为,从而最大限度维护农产品区域品牌的形象和声誉;另一方面,产业集群内部企业、农户和各种机构之间在利益上的相互依存和业务往来,能够有效的避免搭便车现象的发生,所以农业产业集群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来维护区域品牌的发展。

因此,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直接制约着农产品区域品牌的发展及其作用的发挥,从而农业产业集群也成为发展农产品区域品牌的重要载体。

1.3 农业产业集群能够增加农产品区域品牌的品牌价值,提升品牌竞争力

农业产业集群尤其是发达的农业产业集群有利于农产品区域品牌价值的创造。一方面,农业产业集群所产生的聚集效应强化了农产品区域品牌的价值,并使得品牌价值能够以较快速度转移到产品上去,进而提升品牌的竞争力。另一方面发达的农业产业集群具有一些明显的竞争优势,如规模经济带来的成本节约、专业化产业支撑体系构建难以模仿的竞争力、发达的专业市场体系、专业化的运输服务体系以及高效的知识扩散系统和合作创新的网络等等,这些竞争优势最终会成为品牌竞争优势的来源集中体现为农产品区域品牌的竞争优势[5]。另外,集群内的企业、农户及科研院所围绕农产品区域品牌所开展的科研、生产、销售、物流等相关活动,也会在不同程度上提高农产品区域品牌的美誉度、知名度和影响力,从而有助于区域品牌价值的增加,进而提升品牌的竞争力。

2 农业产业集群的形成机理和特征及农产品区域品牌竞争力的提升

2.1 农业产业集群的形成机理

农业产业集群是产业集群理论在农业领域的进一步延伸,是组织形态运用与农业生产结合的新模式。作为产业集群的形态之一,农业产业集群既符合产业集群形成的一般规律,又具有自身的特性。纵观国内外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农业资源禀赋是农业产业集群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其形成的内在诱因。聚集效应、分工效应、协作效应是农业产业集群形成的市场决定力量;消费需求是农业产业集群形成的决定因素;龙头企业带动、政府大力推动是农业产业集群的促进因素;路径依赖是农业产业集群形成的制度因素(图1)。总之,农业产业集群是在区域所拥有的一定资源禀赋的基础上,在相应动力机制的作用下逐步演化而的产业系统群。

2.2 农业产业集群的特征

(1)地域根植性强。由于农业产业集群是以某一区域具有的农业资源禀赋为基础形成与发展的,因此,农业产业集群往往表现出明显的区域性特点,即具有一定的地域根植性。一般来说,企业在选址时首先考虑的是资源供给是否便利,资源的稀缺性使企业向生产资料丰富的地区聚集。另外,企业出于利润最大化的目标,都会选择靠近市场、运输成本较低的地方从事生产经营活动。而在现实的经济活动中生产地、原料地和市场所在地往往不会同处一地,企业往往会选择三者距离最短、运费最低的区位,此时只要集聚的效益高于集聚的成本,集聚现象必然会发生。如山东金乡的大蒜产业集群和云南斗南的花卉产业集群都体现了产业集群所具有的地域根植性特点。而这样的集聚无疑也会拥有明显的地理区位优势。因此,地域根植性是农业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也是农业产业集群的主要特征之一。

(2)相关产业集聚程度高。农业产业集群是以农业活动为中心,在产业集群内部不仅有从事农业生产的企业如农产品加工企业,除此之外还有为农业生产活动提供相应服务的组织和机构,如农业科研院所、金融机构和政府相关农业管理部门等。这些与农业生产相关的企业和支撑机构由其共生性与互补性在空间上集中在一起,形成了农业产业集群的又一显著特征。

(3)拥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在农业产业集群中,由于地理接近,企业间密切合作,可以面对面打交道,这样有利于各种新思想、新观念、新技术和新知识的传播,由此形成知识的溢出效应,获取“学习经济”,并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创新文化氛围。此外,由于相关产业的高度聚集,使政府部门、科研院所能够与企业进行更为方便的沟通,从而能够及时的制定企业需要的政策支持同时为企业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撑,也能够有效的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进而增强企业科技创新能力。

2.3 农产品区域品牌竞争力的提升

如前文所述,农业产业集群与农产品区域品牌之间存在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农业产业集群凭借自身所具有的农业竞争优势,从不同的方面助推农产品区域品牌竞争力的提升。这些方面包括:

(1)农业科研院所。农业科研院所作为农业产业集群的组成部分之一,主要是为涉农企业提供智力支持。对于农产品区域品牌而言,其产品是在当地独特的地理环境或是依赖地域拥有的丰富农牧业资源而形成的。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食品的要求也随之提高。为了满足消费者对农产品的要求,新品种的培育势在必行。新品种的培育不仅可以保留原有产品的优良特性,同时也能够在口感、营养等方面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不仅如此,新品种的形成也是区域品牌的进一步延伸与发展。我国山东寿光蔬菜产业集群内拥有从事蔬菜种子试种、推广以及新品种研发的各类科研机构50余家,这些科研机构的建立及其发展极大的提高了寿光蔬菜的核心竞争力。

(2)与农业活动相关的服务机构.农业产业集群中的农业活动服务机构主要是指为一些从事农业生产活动及其从业人员提供各种服务的机构,如金融机构、保险机构以及提供基础设施服务的相关部门。这些机构对农产品区域品牌竞争力提升的作用主要是通过间接的方式来实现的即通过对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企业提供如资金支持等的服务,来进一步促进企业自身的发展,而后通过企业综合实力的提升来增强农产品区域品牌的竞争力。

(3)涉农行政管理部门.农业行政管理部门的作用与职能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作为监督者。农业管理部门作为行政执法部门应该认真履行其作为监督者的职能。具体表现在:监督企业对农产品区域品牌的使用情况,一旦企业发生有损品牌形象的行为应给予及时纠正,必要时要进行行政处罚;监督企业的区域品牌产品的生产过程,以确保品牌产品的质量;并与企业及品牌创建主体共同制定产品质量标准,对消费者负责对品牌未来的发展负责。(2)作为服务者。为企业的发展提供适宜的商业软环境,通过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完善保障企业的合法收益;为品牌的长久发展保驾护航,实施相应的政策支持农产品区域品牌的发展,做好品牌后续的运行及管理工作,争取确立一个品牌就保住一个品牌。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政府通过开展库尔勒香梨打假行动,进一步维护了库尔勒香梨的市场形象和商誉;同时巴州政府积极组织集群内的企业组团参加农交会、林博会等各类经贸洽谈会和各种果品推荐评选活动,从而使库尔勒香梨的知名度大幅提高。

(4)与农业相关的大量企业.农业产业集群中聚集着众多不同发展规模的农业企业,这些企业也是产业集群的主体,在这些企业中又是以农产品加工企业为主。如宁夏枸杞产业集群中就拥有各类从事枸杞干果、酒、药、汁、糖茶、饮料以及保健品等产品的加工和贸易企业100多家,形成了规模加工企业50多家。这些农产品加工企业成为该产业集群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农产品加工企业尤其是龙头企业不仅是产业集群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提高农产品区域品牌竞争力的力量源泉。

农产品加工企业对农产品区域品牌竞争力的提升着眼于品牌资产价值的提升,继而增强品牌的竞争力。首先,企业可以对品牌产品进行精深加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区域品牌产品大多是以初级产品或以原生态产品的形态进入消费市场,因而其所能占有的市场份额极其有限,品牌竞争力也往往处于不利的地位。如果能够对这些产品进行进一步的精深加工,就可以增加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产品的附加值。进而使产品能够满足更多消费者的需求,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其次,农产品加工企业尤其是实力雄厚的龙头企业,可以借助自身较强的科研和创新能力,对产品的传统生产加工工艺进行改良,使得区域品牌产品既能保留传统生产工艺带给其的特性又能融入现代元素,为不同的消费群体广为接受和信任。再次,农产品加工企业是农产品区域品牌首选的营销主体。对于任何品牌而言,营销是扩大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必不可少的策略。这一点对于农产品区域品牌也同样适用,而且由于农产品的特殊性,其品牌营销就更不可忽视了。制定并实施有效的营销策略可以使品牌能够尽快的为消费者所熟知,并迅速占领市场。企业是直接参与市场竞争的主体,自身拥有专业的策划团队,能够及时捕捉市场需求的变化,并作出快捷有效的反应。因此对于农产品区域品牌的营销来说,企业是最合适的营销主体(图2)。

3 基于农业产业集群的农产品区域品牌竞争力提升策略

3.1 将农产品区域品牌转化为企业品牌,维护品牌发展提升其竞争力

由于农产品区域品牌具有公共物品的属性,因此,农产品区域品牌具有明显的经济外部性和非排他性。由此导致在农产品区域品牌的发展过程中主体缺失问题严重,“搭便车”现象普遍存在,最终导致品牌无人维护而逐渐走向衰亡,即“公地悲剧”现象的发生。为了避免这一现象的出现,将农产品区域品牌转化为企业品牌就显得尤为重要。转化为企业品牌,企业就成了这一品牌的经营管理主体,并承担起品牌的维护和发展的责任。由于农业产业集群所具有的农业竞争优势,必然会推动这一企业品牌的不断发展壮大。

3.2 建立“政、产、学、研”互动机制,共同促进农产品区域品牌的健康良性发展

农业产业集群中以农业活动为中心的大量企业和相关部门机构聚集在一起,形成了相关产业的高度集中。从而为“政、产、学研”互动机制的建立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这一机制的建立可以使企业、政府和科研机构处于一种联合互动的状态,并围绕着区域品牌农产品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共同制定有利于区域品牌农产品未来发展的规划及具体的实施方案,在此基础上谋求这一产品品牌的稳定长久的发展。

3.3 以农产品区域品牌为伞品牌,依托农业产业集群培育子品牌,提升农产品区域品牌竞争力

区域品牌伞策略是近些年来学者们所关注的一个新领域,也是提升农产品区域品牌竞争力的路径之一。这一策略强调以农产品区域品牌为伞品牌,并不断建立伞下品牌,通过伞下品牌的不断发展壮大,来提升伞品牌的竞争力。农业产业集群是在农业资源禀赋的基础上形成并发展的,因而为农产品区域品牌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由此可以凭借农业产业集群的这一特点,不断培育与伞品牌具有一定联系的子品牌,并积极扶持子品牌的发展,借助子品牌的发展来提升伞品牌即农产品区域品牌的竞争力。

3.4 对区域品牌农产品进行精深加工,提高品牌产品的科技含量,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和资产价值

借助于农业产业集群内农业相关产业的高度集聚,可以为大量的农业企业提供了智力支持,从而为品牌农产品加工工艺的改良以及产品的精深加工提供了保障。随着各地区对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工作的日益重视,会不断涌现出越来越多的品牌,这也就意味着这一领域的竞争会更加激烈,如果要在这一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只能在产品上下功夫。不仅要保证产品的质量,更要在产品形式、口味、包装等方面做足功课。针对不同的区域、不同的口味、不同阶层、不同消费者生产适应其日常消费的产品,才能获得更多消费者的认可,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提高品牌的资产价值,进而提升品牌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金碚.竞争力经济学[M].广东:广东经济出版社,2003:99.

[2]丁晓晶.农业产业集群与农产品区域品牌互动分析[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2,33(7):80-82.

[3]沈鹏熠.农产品区域品牌的形成过程及其运行机制[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1,32(5):588-591.

[4]朱玉林,康文星.基于农业产业集群的区域品牌需求与供给分析[J].求索,2006(7):35-37.

篇7:蕉岭部署开展“六大提升”行动

4月11日,蕉岭县专题部署在“十三五”期间,组织开展公民理想信念、核心价值观、文化素养、文明行为、道德风尚和文明创建“六大提升”行动,全面提升该县精神文明建设水平,汇聚振兴发展正能量。

在开展理想信念提升行动中,该县以县委中心组和副科以上领导干部为重点,坚持办好办活“蕉岭学习讲坛”,深入开展理论宣讲和学习教育,推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进农村、企业、社区、学校。在开展文化素养提升行动中,组织开展“书香蕉岭”全民读书月活动,开展“小手拉大手,好书进万家”等主题读书活动以学生阅读带动家庭阅读,提升全民文化素养。同时,通过民间礼仪、民俗活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让广大群众在参与和欣赏活动中得到熏陶,受到教育。在开展文明行为提升行动中,引导人们把文明言行举止落实到日常生活和工作之中,增强公民“关爱生命,文明出行”的交通意识,引导人们养成文明、节约、绿色、健康的消费方式和饮食习惯。在开展道德风尚提升行动中,持续开展“感动蕉岭”十大人物的年度评选推荐活动,树立一批老百姓身边的道德楷模。建设和完善“道德讲堂”,定期邀请各类先进典型到讲堂宣讲,在开展文明创建提升行动中。该县文明委研究制订和完善精神文明建设先进申报评选标准,启动开展新一轮的文明单位(窗口)、文明镇、文明村(社区)、文明校园和星级文明户创建活动,不断提升创建水平。

nlc202309082040

篇8:农业部部署开展农产品加工业质量品牌提升行动

一、教师行动研究的理念

Dave Ebbutt (1983, 见Hopkins, 1985) 指出:行动研究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 对自己的教学观念、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及由此所产生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 在反思中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观念, 探讨、研究和改进教学方法, 以进一步增强教学效果。Kemmis和McTaggart (1982:5) 提出的:“行动研究是一种自我反思的方式, 社会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通过这种方式来提高他们: (1) 对自身所从事的社会或教育事业的理性认识和正确评价; (2) 对自己的工作过程的理性认识和正确评价; (3) 对自己的工作环境的理性认识和正确评价。”

教师对于行动研究的真正理解, 还需要在自己参与与研究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正如Ann Burns (1999) 在《英语教师合作式行动研究》一书中摘了一位教师的话描述了行动研究。她说:“It is difficult to grasp or explain the concept until one is in the process of doing it.” (p.20) 也就是说, 只有直接参与了行动研究, 才能抓住和理解它的真正意义和内涵, 这充分体现了行动研究参与性的特征和本质。

二、教师行动研究的意义

一位优秀的教师应该具备敏锐的职业判断能力, 不应依赖于他人的研究成果, 不应满足于现状, 而应该有自己的独立见解、判断和思考能力。作为教师, 我们不仅要知道教什么, 如何教, 而且要知道为什么要这样教。这种职业判断能力和工作自主性只有通过教师参与教学研究才能逐步形成和发展。

在过去的十年中, “教师发展”已成为外语教育界十分引人注目的新概念。教师被视为一个积极的、探究型的教育职业家, 在整个教学生涯中不断地提出问题, 不断地反思, 不断地改进教学, 从而不断地得到发展。教师只有对自己在课堂上的行为进行研究, 才能够了解自己是如何进行教学的, 自己的教学行为对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具有什么意义, 反映自己什么样的教育理念。教师只有不断反思, 职业才能不断发展, 对教育功能和价值认识才能不断深化, 从而逐步发展成为研究型的积极主动的职业教育家。

三、教师行动研究的方案和实施计划

1. 通过问卷调查、师生交流、素材积累等多种手段收集来自学生的第一手资料。

科学的调查问卷有助于教师有效地、大面积地了解学生的情况, 获得比较真实的反馈信息, 这是发现共性问题的一种很好的方法。而和部分学生的谈话交流则可以使教师更好地了解特定学生群体的思想动态, 从而做出针对性的判断。对学生思想上产生的问题, 如缺乏信心、懒于动脑、因不会学而导致的厌学等, 及时进行心理疏导。通过鼓励、督促和学法指导, 学生拥有一个良好的学习心态。

2. 夯实语言基础, 实施以语用为目的的语言教学。

通过对大量学生习作的评改可以发现, 写作能力差实际上是遣词造句的能力差。汉语思维在英语写作中比比皆是。这是由于作为外语学科, 以应试为目的的语言教学仍然是一种普遍现象。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应该侧重于语言的应用目的, 将词汇和语法教学放到情景练习中进行。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进行英汉比较, 体会英语和汉语在词汇涵义、词语搭配、句式变化等方面的异同, 摒除汉语影响, 形成英语思维。

3. 开展各项写作训练, 加强课外指导。

在学生具备一定词汇、句型运用基础后, 教师要对学生进行一些写作技巧的指导, 其中包括对语言素材的甄选整合, 篇章结构的安排, 过渡词的使用, 主题句的撰写等。循序渐进, 加大学生的训练量。除作业和习题中的命题作文外, 还可以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尝试不同的写作形式, 如周记、演讲稿、通知、课堂报告、校园新闻短讯、贺卡等。将英文写作从课堂延伸到课外, 既可以加强英语写作的实用性, 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4. 形成有效的评价机制, 以评促改, 以改促学。

在以往的作文评改中, 教师往往是唯一的评判者。这样就导致教师的工作量加大, 要么批改时间过长, 错过学生对写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和反思的最佳时机;要么无法对每一份习作做出细致的诊断, 从而导致学生的重视程度不够, 老师改完就算, 没有进一步的修改。这样的评价机制忽视了学生在写作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重结果轻过程, 无益于写作技能的提高。因此, 教师应该让学生加入到作文的评改活动中, 并且起到主要作用, 形成以“教师示范—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反馈—个人修改”为模式的新的评价机制, 促进学生相互学习和自我反思。

随着教育理论的研究从以社会科学研究为基础的研究转向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理论研究, 作为一线教师, 我们逐步认识到, 现成的科研成果和理论不可能对日常的教学问题提供直接和有效的办法, 真正的答案必须靠教师在理论的指导下, 在教学实践中自己去探索、创造、归纳和总结。在当前外语教育课程改革的新时期, 每个教师都面临着新的任务与新的挑战, 面临着转变教学观念、发展新的技能和技巧的问题, 而每位教师都要面对现实的环境和条件, 只有认真地反思教育教学现状和教学实践, 大胆向固有观念提出挑战, 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才有可能有效地参与和促进教育改革,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Burns, A.Collaborative Action Research for English Lan-guage, Teachers.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9.

[2]Kemmis, S.&R.McTaggart.The Action Research Planner.Geelong, Victioria:Deakin University Press, 1982.

篇9:农业部部署开展农产品加工业质量品牌提升行动

据媒体报道, 8月4日, 农业部公布了103个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和4个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创建试点单位名单以及配套的管理办法。据了解, 2014年11月全国治理“餐桌污染”现场会上部署启动了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活动, 各地积极创建, 在严格考评、征询意见和公开公示的基础上, 经农业部常务会议审议, 确定了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 (市) 创建试点单位名单。这批创建试点单位以“菜篮子”产品主产县为主, 涵盖全国31个省 (区、市) 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为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管理, 农业部同步出台了《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管理办法 (暂行) 》, 进一步规范质量安全县创建、申报、考评、命名、监督管理等工作程序, 建立了“定期考核、动态管理”工作机制, 不定期开展监督检查, 每2-3年开展一次考核, 设立举报电话, 鼓励公众监督, 明确了整改的五种情形和撤销称号的七种情形, 确保质量安全县叫得响、过得硬。

下一步, 农业部将把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作为提升监管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抓手, 在做好试点创建工作的基础上, 鼓励、支持和引导各地开展创建活动, 力争“十三五”期间, 在具备条件的“菜篮子”产品主产县中, 创建一大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

上一篇:明初心 守初心下一篇:渔具诗?种鱼,渔具诗?种鱼陆龟蒙,渔具诗?种鱼的意思,渔具诗?种鱼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