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文化知识管理论文

2022-04-18

摘要:实施知识管理,提升建筑企业竞争力是知识经济时代中国建筑业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在分析国内外知识管理理论基础上,针对目前知识管理实施理论及应用存在的问题,在分析建筑企业特点的基础上,把知识管理实施具体划分为四个阶段,建立了具有实践价值的中国建筑企业知识管理实施模式。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统计文化知识管理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统计文化知识管理论文 篇1: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网络关注度研究

〔摘要〕文章以“百度指数”为数据来源,以公众关注和媒体关注两个视角,从趋势研究、舆情洞察、人群画像三个模块统计分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社会关注度特征及变化趋势,以期为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社会关注度提供基础,并为促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供决策支撑。

〔关键词〕百度指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网络关注度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17.01.007

〔Key words〕Baidu index;public culture;service system;internet attention

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战略任务,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战略目标,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将“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2014年初,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和国务院分别对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作出了部署。2015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指明了方向,标志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1]。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智能手机的进一步普及,公众越来越多地利用网络搜索各种信息。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6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10亿,搜索引擎用户规模达5.93亿,使用率为83.5%;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6.56亿,手机搜索用户数达5.24亿,使用率为79.8%,互联网搜索服务正成为仅次于即时通信服务的第二大互联网应用[2]。利用搜索引擎提供的海量数据研究网络用户对特定事物的关注度为社会科学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主题和思路。本文尝试使用搜索引擎提供的大数据,分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公众关注度及媒体关注度特征,了解社会公众及媒体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关注程度和需求倾向,以期为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供参考。

1数据与方法

百度指数作为以百度海量网民行为数据为基础的数据分享平台,提供自2006年6月至今任意时间段的PC端搜索指数,2011年1月至今的移动端无线搜索指数,指数每日更新,反映网民的主动搜索需求和网民对网络信息的关注程度,故也称“网络关注度”。利用该数据分享平台不仅可以研究关键词搜索趋势、洞察网民需求变化、监测媒体舆情趋势、定位数字消费者特征,还可以从行业的角度,分析市场的特点和变化[3]。因而,近年来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并被运用于旅游、投资、健康、市场信息分析、区域规划、经济预测等众多领域。例如俞庆进、张兵利用百度指数逐日可测的优点,实证检验了百度指数和创业板股票市场表现的相关性[4];肖卫兵通过百度指数,回答了“谁在关注中国的政府信息公开”这一问题[5];黄先开、张丽峰、丁于思则利用百度指数开展预测研究,结果显示故宫实际游客量与百度关键词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和格兰杰因果关系[6];涂志芳、刘兹恒以“百度指数”为工具,统计分析我国公众对“图书馆”及其相关事物的社会关注及趋势,据此探讨了图书馆在社会形象构建、图书馆营销与公共关系、基层图书馆关注度提升等方面的策略[7]。

本研究利用“百度指数”(http:∥index.baidu.com/)搜索平台,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搜索关键词,分别从趋势研究、舆情洞察和人群画像3个模块获取搜索平台最长时限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探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网络公众和网络媒体关注度的特征及变化趋势。

2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公众关注度特征

2.1公众关注度的时间分布特征

以2011年1月至2016年10月为统计时间段,按年度和月份从百度指数搜索平台提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整体搜索指数(包括PC和移动端)的平均值进行统计。年际变化和月份变化情况如图1、图2所示。近6年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公众关注度呈现了“先升后降”的趋势,2012年呈现突破性增长,2015年达到最高点,2016年开始快速回落。2016年的公众关注度低于2013年、2014年和2015年3年的平均值。在近6年的70个月中,2012年6月和2015年1月是两个值得关注的时间节点,前者在平稳中取得突破,搜索指数132;后者达到顶峰,搜索指数196。指数的背后透射出的是政策和宣传的蝴蝶效应:2012年6月13日文化部举行“十七大以来文化建设成就系列——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题新闻发布会”[8],系统介绍了十七大以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的成就;2015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9],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它们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带来了社会关注度,以及公众热情的增长。

2.2公众关注度的地域分布特征

将2011年至2015年大陆31个省市自治区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关注度进行统计排序发现(见图3),北京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关注度遥遥领先,紧随其后的是浙江、山东和江苏,位列第2位至第4位,而海南、西藏和宁夏则名列后3位。从全国七大地理分区来看,华东地区的关注度最高,其公众关注度为17.14;其次为华中和华北地区,其公众关注度分别为16.33和16;再次为华南、西南和东北地区,其公众关注度分别为10.67、9.8和8.67;公众关注度最低的为西北地区,公众关注度7.5,还不足华东地区的1/2。

2.3公众关注度的人群属性特征

利用百度指数搜索平台的“人群画像”模块获取的2013年9月至2016年10月数据进行分析:从性别看,男性关注者占64%,女性关注者占36%;从年龄来看,20~49岁的中青年,占90%,其中以30~39岁最多,占47%;40~49岁位居第2,占27%;20~29岁位居第3,占16%;50岁及以上和19岁及以下者分别占7%和3%。

2.4公众关注度的互动式知识问答分享特征

百度知道是百度自主研发、基于搜索的互动式知识问答分享平台,是全球最大的中文问答平台,自2005年上线以来,运营10年,累计解决超过4亿个问题,拥有1.2亿活跃注册用户,每天有4.1亿人次通过百度知道获取知识和信息[10]。通過百度指数搜索平台“舆情洞察”模块,选取2013年11月至2016年10月“百度知道”的数据,按月统计排名前10位的相关提问,发现“百度知道”涉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问题高度集中,表1列举了出现频次最高的15个热门问题。其中,“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什么、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所涵盖的内容具体是什么、为什么要高度重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为什么要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这4个问题,每月都位居前列。这一数据反映了公众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基本情况以及涵盖的内容都缺乏必要的了解。

3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媒体关注度特征

3.1媒体关注度的时间分布特征

选取可以获取数据的2013年11月至2016年10月每月媒体指数的平均值进行统计,发现2013年11月至2015年3月的媒体指数除2013年11月和2015年1月外,媒体指数都在1~3之间呈现小波浪式的增减变化趋势(见图4),2015年4月至2016年10月的媒体指数均为0,一定程度上说明网络媒体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关注很少。图4显示媒体指数的极值时间为2015年1月,与公众关注度的极值时间相一致。

3.2新闻头条的媒体及主题分布特征

选取与媒体关注度相同的时间段,统计每月排名前10的新闻头条,共获得169条新闻头条(2014年2月获得9条,2015年4月及以后没有新闻头条数据);169条新闻来源于59个网络媒体,包括网易、新浪、凤凰网等大型综合门户网站,新华网、人民网、和讯网、光明网等重要新闻网站及专业门户网站;其中刊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新闻头条数量3条及以上的网络媒体见图5。

对每条新闻进行标引,提取3~5个关键词,得到180个关键词,对每个关键词出现的频次进行统计,得到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媒体关注的主题分布。整体而言,新闻头条的主题分布呈现集中与分散相融合的态势,一是关注的问题相对集中,即重点关注“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的建设,“示范区”这一关键词出现的频次高达60次居首位,其次是建设、国家、创建、现代4个关键词,位居2~5名,紧随其后的热点关键词有构建、推进、打造、文化部、协调组、督查等(见图6);二是关注的地域范围高度分散,几乎涵盖全国各省市,出现频次较多的有嘉兴、洛阳、天津市河西区、重庆市、广东省等;三是关注和探讨的主题内容涵盖丰富,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政府主导、制度设计、服务模式、资源整合、服务成效、体制机制、实现路径、全域覆盖,以及如何开展文化惠民、满足百姓需求,加强对农村和贫困地区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等主题均有涉猎。

4结论与讨论

本文以百度指数为数据来源,通过衡量以网民群体为代表的公众和媒体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关注程度,初步勾勒出近年来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社会关注的特征和趋势,得到以下几点主要结论。

4.1公众关注度先升后降,政府驱动特征明显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公众关注度从2011年至2015年呈现快速上升的势头,至2016年出现拐点,变化轨迹呈现先升后降的态势。这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政府驱动密切相关,因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建立在政府主导下财政投入的基础上,所以需要政府提供公共服务与制度供给,从制度设计、产品供给和体系建设等保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投入持续增加[11]。

4.2中青年群体为关注主力,且地域性差异显著

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关注人群中,20~49岁的中青年群体占90%,其中以30~39岁的关注者为最多,占47%。受历史文化背景、公共文化财政投入、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公众关注度呈现显著的地域差异,北京、浙江、山东、江苏、广东、四川等省市的公众关注度名列前茅,东部地区的公众关注度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与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呈正相关[12]。

4.3公众认知不足,主流媒体舆论引导乏力

由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既是政策性术语,同时也是专业性术语,一般公众缺乏应有的认知,关注这一问题的公众大多数停留在“什么是”、“是什么”、“为什么”这个层面,公众更熟知诸如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等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网络媒体虽然做到了有时效性的舆论引导,但持续关注乏力,2015年4月至2016年10月的媒体指数均为零,不得不发人深思。

5结语

网络关注度是现实关注度在虚拟空间的镜像,拥有更强的跨越属性、跨越距离的能力[13]。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经过十多年的快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了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社会关注现状及特点,据此思考如何利用大数据及互联网平台提供的更加实时精准的信息,强化舆论引导,强化政府主导,有效激发社会的关注和参与热情,吸引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持续发展,是当前以至将来都值得关注的重大课题。

参考文献

[1]张永新.深入学习贯彻《意见》《标准》全面推进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上)[J].人文天下,2015,(3):7-15.

[2]CNNIC.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計报告[R/OL].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608/P020160803367337470363.pdf,2016-09-10.

[3]百度指数产品简介[EB/OL].http:∥index.baidu.com/Helper/?tpl=help&word=#pdesc,2016-09-18.

[4]俞庆进,张兵.投资者有限关注与股票收益——以百度指数作为关注度的一项实证研究[J].金融研究,2012,(8):152-165.

[5]肖卫兵.谁在关注中国的政府信息公开:以百度指数为视角[J].情报杂志,2013,(11):159-163.

[6]黄先开,张丽峰,丁于思.百度指数与旅游景区游客量的关系及预测研究——以北京故宫为例[J].旅游学刊,2013,(11):93-100.

[7]涂志芳,刘兹恒.从网络搜索看我国“图书馆”的社会关注及趋势——以百度指数为例[J].图书馆,2016,(4):51-56.

[8]十七大以来文化建设成就系列——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题新闻发布会[EB/OL].http:∥news.cntv.cn/special/wenhuabu2012/diqichang/,2016-10-12.

[9]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EB/OL].http:∥news.xinhuanet.com/zgjx/2015-01/15/c133920319.htm,2016-10-14.

[10]百度知道品牌合作指南[EB/OL].https:∥zhidao.baidu.com/special/view/cooperation,2016-10-20.

[11]陈祥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四大特征[N].光明日报,2014-12-09,(7).

[12]时涛,胡,闫月霞,等.我国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省区差异及空间格局[J].知识管理论坛,2014,(6):1-7.

[13]蒋大亮,孙烨,杨钿,等.基于百度指数的东南亚国家网络关注度区域差异[J].热带地理,2015,(5):708-718.

(本文责任编辑:郭沫含)

作者:王云娣

统计文化知识管理论文 篇2:

建筑企业知识管理实施模式研究

摘要:实施知识管理,提升建筑企业竞争力是知识经济时代中国建筑业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在分析国内外知识管理理论基础上,针对目前知识管理实施理论及应用存在的问题,在分析建筑企业特点的基础上,把知识管理实施具体划分为四个阶段,建立了具有实践价值的中国建筑企业知识管理实施模式。

关键词:建筑企业 知识流 业务流 知识管理实施模式

0 引言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成为经济发展的关键要素和内在动力。谁能善用知识、创新知识,谁就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优势。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物质生产部门,它与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改善有着密切的关系。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建筑企业间的竞争日益加剧,尤其是我国加入WTO后,建筑企业一方面面临着本土企业的竞争,一方面还要应对国际大型建筑商的威胁。为了让我国建筑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取生存能力,推行知识管理,建立适合建筑企业的知识管理实施模式,对于建筑企业成功实施知识管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 企业知识管理理论及应用现状概述

国外学者对于知识管理(KM)理论的研究主要有:野中郁次郎的知识转化理论、达文波特和布鲁塞克的知识市场理论、知识交流分类理论、知识评价理论。中国的知识管理始于1998年。随着知识管理的引入,国内知识管理理论研究也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景象。比较有影响的有乌家培论知识管理与信息管理的关系理论;左美云、许珂、陈禹对于企业知识管理的内容框架研究;王众托的关于知识管理若干问题的探讨等。随着知识管理理论的发展,知识管理在国外的运用越来越成熟,而中国企业对知识管理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知识管理实践也逐渐增多。近年来,为了能够指导企业成功实施知识管理,许多学者进行了知识管理实施方面的研究,这些研究从不同角度探讨了知识管理实施问题,为知识管理的实施做出了一定贡献。然而,当前的统计数据表明,知识管理项目的成功率最多只有15%,实施的效果差强人意。

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知识管理实施方面的研究多是实施战略、原则等指导性的理论,缺乏可操作性。此外,目前国内外企业采用的知识管理战略一般分为两种:①以信息技术为中心;②以人力资源为中心。由于知识管理的高度复杂性以及跨学科特点,兼有技术与人文两种属性,而且两种属性是交互作用的,目前这两种战略均缺少将技术与人文结合起来进行总体把握。

2 建筑企业特点分析

建筑企业是项目型企业,具备产品独特,现场生产,有较高人员流动的项目团队等特点。这些特点一方面使得企业迫切需要实施知识管理,在现存显性和隐性知识共享的基础上,进行知识创新,提高工程项目实施成功率,进而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这些特点也导致在项目建设阶段采集和存储组织和个人的隐性知识困难重重。本文认为通过知识梳理优化流程,使知识的沉淀、分享和流程执行过程紧密结合起来,可以克服个人把知识管理任务看作是额外和低效率的工作而不愿意参与知识管理活动的问题,从而完成知识采集、传播、创新和再利用。

3 建筑企业知识管理实施模式

本文按照知识管理实施程度,把实施知识管理划分为启动阶段,规划阶段、实施阶段、评估反馈及推广阶段四个阶段,具体过程如下:

3.1启动阶段知识管理实施的启动阶段主要是知识管理目标的制定和相关需求调查。首先,制定知识管理目标,知识管理目标不能脱离企业的目标而独立存在,它必须与企业的总体发展目标相一致。可以说,确定企业知识管理的战略目标就是要制定知识管理“从企业业务中来,到企业业务中去”的总体规划和蓝图。并且在战略目标的指导下,选择关键目标业务流并设置其知识管理目标。其次,调查企业实际知识管理需求。此过程包含两部分内容,一是根据知识管理范围会见高层管理者,确认知识管理实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这是知识管理项目展开的基础。二是通过问卷调查等多种方式,了解组织管理者的期望和需要。启动阶段主要定位于战略层面,由于建筑企业知识管理类专家较为缺乏,可邀请外部的一些培训、咨询公司参与。

3.2规划阶段

3.2.1组建知识管理团队、任命知识主管。实施知识管理的多年经验表明,导致建筑企业实施知识管理失败的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缺乏知识管理团队。这主要是由组织实施决策失误及建筑业知识管理专家匮乏造成的。鉴于此,组织需要选择具备知识管理经验的专门人员建立知识管理团队,并建立规范的知识管理制度,为知识管理的成功实施提供组织和制度保证。此外,还需要任命知识管理团队的领导者一知识主管,他是企业实施知识管理战略的倡导者、指导者、协调者、监督者。主要负责制订企业知识管理的战略规划和实施步骤,设计企业知识管理的技术框架和制度体系,指导企业知识库的建立和知识资产的管理,协调知识管理系统与企业其他系统的融合,鼓励企业员工进行知识共享和知识创新,营造知识导向型的企业文化。

3.2.2业务流程梳理及优化。业务流程梳理是一个组织对已有的业务流程进行最根本的重新思考和重新设计,它是一项关键性的工作,是后续流程优化及管理的基础。此过程可分为三个步骤进行,即现状流程的梳理、关键流程的优化以及建立完善企业的流程管理体系。首先,对企业的现有流程进行系统性的梳理,全面掌握业务流程的现状。其次,根据现有问题及业务发展的需要,明确关键流程并加以优化。最后,建立可持续的流程优化管理体系,从而实现业务的持续改进。

3.2.3知识管理内容规划与审计。在梳理及优化业务流程的基础上,结合业务流知识管理的需要进行全面知识管理内容规划:知识管理团队根据业务流对于知识的需要,对组织内所有人员的显性、隐性知识、业务流环节的知识进行系统的、科学的审计和筛选。分析组织已有的、潜在的知识基础和知识需求。

3.2.4知识管理功能设计。系统功能设计在有效提高知识流和业务流的协作方面很重要。如果企业已有业务管理信息系统,此部分只需设计单独的知识管理模块、子系统,然后和原有系统进行集成;如果企业还没有应用管理信息系统,可根据企业业务状况,设计集信息管理与知识管理于一体的系统功能模块。

规划阶段主要是进行业务梳理、优化及知识审计,由于理论性较高,可以寻求外部知识管理与咨询顾问的帮助。

3.3实施阶段

3.3.1创建项目资料、知识和经验管理系统。由于建筑企业的特点就是项目导向型企业,因而对于项目资料的管理至关重要,它是显性知识共享及创新的基础。知识管理团队应该根据知识管理内容和知识审计的结果为相关业务流的项目文件构建采集和管理系统,然后进行系统推广及知识采集。知识和经验管理系统是企业隐性知识采集、共享和创新的存储系统。主要根据调查结果,结合业务流,为新旧知识和经验构建管理系统,并对相关知识进行编辑和采集。它可以是文件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文件管理系统或网站。知识和经验管

理系统的结构取决于存储知识的内容和类型。其不仅存储知识的条目,还存储事件、使用记录、来源线索等相关信息;知识和经验管理系统还通过模式识别、优化算法和人工智能等方法,对成千上万的信息、知识加以分类,用于提供决策支持。知识和经验管理系统可以避免重新获取知识造成的成本,通过对协作提供支持加速创新的速度。

3.3.2构建知识社区。知识社区是企业知识管理中的核心组成,是推动知识交流、传递、共享、创新的催化剂。知识管理团队应根据业务流程构建知识社区,选择领域知识专家作为社区领袖,设计社区运行方法和机制。

3.3.3构建知识地图。知识地图是企业知识资源的导航系统,显示整个企业知识资源的分布状况。构建企业知识地图是形成知识管理氛围的关键因素。知识管理团队应根据知识审计和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根据业务流的特点,为有效分类、存储和检索相关知识设计适合程序。

3.3.4搭建IT平台。知识管理团队根据业务流特点和标准运行程序设计IT平台;通过IT平台促进知识存储,传播和重用。由于此过程对于知识产生很关键,因而构建的IT平台应该除了提供知识地图,知识检索和知识存储功能外,要建立基于业务过程的知识库,该知识库应能捕捉用户知识并通过系统操作程序进行储存,作为知识传播和再生的基础。

3.3.5建立奖酬和评估系统。企业内部存在一系列共享知识的个体和文化障碍。在个人层次上,员工经常担心,如果知识传递给别人,将会危及自身在企业中的地位。企业文化影响知识传播的内容和范围。在以数量定位的文化中,只有经济数据及相关方面才是最重要的。通过采取激励机制,企业应有步骤地建立起知识拥有者之间的相互信任。此过程主要是知识管理团队根据工作流特点,为知识提供设计奖酬和绩效评估系统。激励机制可采用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如可以按员工的绝对贡献水平来制定相应的薪资支付水准;可以采用长期的激励政策如股票期权,将员工个人利益与公司长远利益联系在一起:对于在知识共享中有贡献的人及时予以肯定、表彰、晋升等,使他们在精神方面获得认同感、荣誉感、成就感、自我实现的满足感,从而调动他们参与知识管理的积极性。知识管理实施阶段主要关注知识管理系统的构建,由于对信息技术要求较高,可以寻求IT公司帮助。

3.4评估反馈及推广阶段。此阶段的主要任务包括知识管理系统的发布和成果共享,综合评价系统绩效,进行修正和反馈,它主要关注知识管理实施的评估反馈维度。

4 结束语

实施知识管理,提升建筑企业竞争力是知识经济时代中国建筑业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在对国内外知识管理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建筑企业特点,建立了适合中国建筑业特点的知识管理实施模式,以期建筑业通过应用此模型能够成功实施知识管理,并最终提高项目管理绩效和企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窦永香.关于知识管理实施理论的思考[J].图书情报工作2007(2):38—40.

[2]夏晶,聂规划.高校知识管理实施体系研究[J].科技与管理.2005(2):147—150.

[3]杨秀萍.我国国有企业知识管理实施路径探索[J].科学管理研究.2004(6):80—84.

[4]陶庆云,樊治平.知识密集型业务流程中知识管理的实施[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7)—257—260

作者:任红亚 武建章 闰军印 张建珍

统计文化知识管理论文 篇3:

我国知识管理内涵及研究方向探讨

摘 要: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知识正在作为企业的重要竞争优势资源在市场的激烈竞争中发挥绝对作用。企业的生存要素从以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为主变为以可获得的金融资本为主,当今发展为以知识资本作为企业生存乃至发展的核心竞争要素,因此,对于知识资本的管理成为企业管理中的一项新的管理内容,研究知识管理的相关内容成为管理者亟待解决的问题,从这个角度出来,研究我国知识管理的内涵及多年来管理学者对于知识管理的研究方向,以期能够显示知识管理的发展脉络。

关键词:知识管理;内涵;研究方向

知识管理是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日益凸显出其重要性的,知识管理是以网络化、数字化、信息化、知识化为基础,以“信息高速公路”为主干,以知识创新为核心的一种全新的管理模式。由于知识经济是以不断创新知识为基础的,企业在竞争发展过程中要不断研发生产出具有知识含量及附加值的产品和服务才能够保持其长期的竞争优势,曾经的单纯的价成本降低和表层的差异化竞争的时期已经渐渐退去,对于知识资源的管理,使其发挥出强大的创新力,成为企业面临的新的管理问题,它不同于常规的对组织的管理和对人力资源的管理,因此,知识管理的研究成为近年来管理学界及企业的研究重点。

1 知识管理的内涵

1.1 企业知识管理的含义

知识管理作为一个全新的管理范式,至今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定义,各方面的转接学者从不同的角度给出了多种定义。总体看来企业知识管理的含义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人力资源的管理的延伸,这种观点认为知识管理是着重于人力资源的管理,是将员工个人的需求、愿望、目标与企业组织发展的目标相结合的管理。这种观点认为,每一位员工都有被重视、尊重的需求,都已经从马斯洛的五需求层次论中的低层次需求转向了中,高层次的需求,尤其是知识密集型的企业中的员工尤为如此,他们希望自己成为知识管理的主体而不是被管理者,因此知识管理应该以员工为中心,最具代表性的是张海峰等的观点,知识管理就是通过影响员工的工作态度和行为,建立起开放和信任的企业内部环境,从而使的员工自愿合作,共享和开发知识资源去完成更艰难的任务,达到更高的目标和产生更好的效益。

(2)企业组织的经营活动。这种观点强调知识管理是一种企业的经营活动,是如何更好的利用知识资产,挖掘员工的内在知识和潜力的管理活动,它是从企业组织的角度出发来定义知识管理的,企业知识管理就是通过掌握、捕捉、共享和使用企业的知识资产,进行评估和利用,以此强化组织力量的经营活动,它推动企业中知识的创造和传播,使知识螺旋不断地向前延伸。它既包括将企业中现有的显性知识编码化,也包括发掘员工头脑中的隐性知识,使其转化为可编码的显性知识,或者实现隐性知识的共享。由于显性知识容易沟通和共享,因此也极易被竞争对手学到。对于企业来说,显性知识显然不可能形成持续的竞争优势,构成企业核心能力的知识基础是建立在隐性知识基础的,所以知识管理的核心内涵是发掘员工头脑中的隐性知识。

(3)企业组织的沟通交流手段。《知识的进化》作者维娜·艾利认为:知识管理是帮助人们对拥有的知识进行反思,发展知识交流的技术和企业内部结构,帮助人们获得知识来源,促进他们之间知识的交流。

1.2 知识管理的特点

1.2.1 综合投入性

知识管理是与知识经济相适应的一种管理方式。由于知识管理需要计算机和通讯系统的支持,同时有需要有知识储备的员工,因此,实施知识管理需要巨大的投入,包括人力、物力、知识、财力等方面的综合投入。既需要大量的资金进行知识管理所需设备的基础建设,又需要大量的经费进行引人和培训知识型人才,既需要大量具有知识储备的知识型员工又需要掌握不同知识的专业技术人才。

1.2.2 管理內容的复杂性

知识管理的内容主要是知识,而这种知识是分两种的: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显性知识是企业组织中已经存在的、大家可以共享的知识;隐性知识是存在于知识型员工自身内部的、非共享的知识,知识管理不但要将显性知识显性化,使企业现有的知识能够普及给每一位员工并使之作用发挥到极致,同时又要将隐性知识显性化,让每一位知识型员工将自己的知识贡献出来给员工共享,使得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企业减少财力、物力、人力等的成本,获得更高的效益。因此,知识管理管理的内容是很复杂的,是需要更多方法、手段和技巧的。

1.2.3 组织机构的特殊性

知识管理需要有专门的知识管理机构来进行管理,这个管理知识的组织机构具有其特殊性,是以往的组织机构中不存在的,知识管理的机构需要对知识进行有效的收集、整理分类、形成知识库供员工分享,同时还要监督知识的流向和具体的使用情况。

1.2.4 运作方式的博弈性

知识管理是将知识员工的知识储备贡献出来实行知识共享,这对于依赖自有的知识获取利益和地位的知识型员工来讲是困难的。因此,在知识管理的运作过程中需要存在博弈,只有组织设计出良好的博弈,才能够使员工具有强烈的需求性,形成知识共享的意愿,促使知识管理的运作效果达到满意。

2 知识管理的研究方向

知识管理近年来成为企业界、学术界研究的热点,在不断的完善知识管理的理论体系,探索知识管理的实践性,研究知识管理的发展方向。

2.1 知识管理的研究论文数量

知识管理的研究论文比较多,尤其是近些年来,通过对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进行了检索和统计,可以得到下表的论文数量分布。

表中可以显示,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直至2008年,共有637篇关于知识管理的研究论文。论文数量的分布特点有;

(1)研究总量较多。知识管理是近年来随着知识经济到来的新生事物,因此,学术界的研究人员对知识管理的研究是比较多的,论文的数量较多,截止到2008年10月,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显示的论文数量是637篇。

(2)发表趋势呈逐年上升,从表中可以看出,论文的数量是呈逐年上升的,从1999年前的总量16篇到2007年总量达到107篇,数量上上升趋势非常快,2007年的论文数量几乎达到了1999年以前的近7倍,(2008年由于统计时间非年底,因此不全面),从相对角度来看,论文数量从2.51%上升到16.8%。

(3)論文数量具有阶段性。在2002年以前,可以看到,知识管理论文是在不断增长的,说明这时是知识管理的刚刚出现的时期,并且开始引起学术界的兴趣,到了2003年-2004年是知识管理研究的稳定期,知识管理已经被人们所认识,并且形成研究重点,2005年一至今,是知识管理研

究的又一个新台阶,这个阶段与上个阶段比较,是的论文数量突增,并且稳定,说明学术界对知识管理的研究方向达成了一定的共识,研究人员及研究论文数量稳步发展。

2.2 知识管理的研究内容

知识管理研究的内容很多,并日趋完善,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企业知识管理的内涵、企业知识管理的运作环境、企业知识管理实施战略、企业知识管理的模型框架及具体运作。

2.2.1 企业知识管理的内涵管理

企业知识管理的内涵研究包括对知识管理的含义、知识管理的特点、知识管理的原则、知识管理的运作环境等。知识管理是企业为了适应知识经济社会的要求,在传统的企业管理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企业管理模式,其运作环境涉及信息技术、人力资源、组织结构、企业文化、合作网络等方面,从企业知识管理的范围来看,它不仅涉及企业内部积累和生产的知识,还包括其它协作机构的外部知识。

2.2.2 企业知识管理的模型框架

基于企业知识管理模型的研究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种:基于知识的管理模型;基于知识管理工具的管理模型;基于组织绩效的管理模型。(1)基于知识的管理模型(KBM)。它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组织知识的类型、形式及知识的流转机制,被认为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研究组织知识的产生、转移、再造的“知识创新”模型(SECI模型),(2)基于知识管理工具的管理模型,基于知识管理工具的管理模型大多是知识管理模型的延伸和扩展。(3)基于组织绩效的管理模型,将知识管理与组织绩效相结合,以组织的财务目标和知识资本存量的变化来评价组织的知识管理。

2.2.3 企业知识管理的实施战略

对知识管理战略的研究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1)侧重于知识管理战略的选择和实施,(2)從企业知识管理的时代内涵和目的出发研究知识管理战略的组成内容,(3)从知识管理的“人”的因素出发,研究既涉及“技术”又涉及“人”的知识管理实施战略。

2.3 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根据知识管理的研究方向的分析,可以看出知识管理研究中还存在着很多没有被解决的研究领域,知识管理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规范的定义,对于研究的思路也存在着不同,一条思路是从信息技术角度进行研究,另一条思路是从人力资源的角度进行分析,而将两者有效地结合在一起的知识管理研究还不多,最后,对于知识管理的模型框架还没有完善的结果,可操作性也有待验证。

作者:韩俊田

上一篇:项目公司综合管理论文下一篇:多种媒体教学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