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下生物教学论文

2022-07-03

生物是一门研究自然现象和规律的学科,也是最能够吸引学生的一门学科,特别是初中阶段的生物学科,该学科的知识点并不复杂,教材中知识的呈现方式也非常吸引学生,比如各种图片和数据等等,都能够吸引学生的好奇心。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信息技术下生物教学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信息技术下生物教学论文 篇1:

基于Moodle平台下信息技术与生物教学整合

摘要 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构建基于Moodle平台的自主学习环境,该自主学习环境能更好地为教学服务,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 Moodle 网络教学 自主学习环境

1 引言

Moodle是一个基于因特网的课程和网站专门制作的软件包,可以在任何一台支持PHP的计算机上运行,而且支持许多种类的数据库。

目前免费、开源的课程管理系统有Moodle、Sakai、aTutor、claroline等,其中Moodle是一款应用广泛、安装简便、使用简单的课程管理系统。Moodle是一个网络教学平台,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老师以指导者的身份出现,这种情形下,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体,可以利用平台上的工具自主地学习并随时与老师和同学交流。它的优点是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可以根据学生的个人情况调整学习时间或方法,在某种程度上能够实现个性化学习和因材施教,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

2 基于Moodle自主学习环境的构建

Moodle具体安装步骤如下:

(1)安装HTIP服务器:

①首先下载软件Easyphp3.0(下载地址http://www.skycn.eom/soft/17714.html)。该程序集成了Apache、MySQL和PHP,一次安装非常方便。

②双击 easyphp3.0setup.exe,开始安装EasyPHP,安装很简单,只要一路点击下一步就可以了,在安装的过程中会提示输入安装目录,输入后记住安装目录。安装完成后点击开始→所有程序→Easyphp,运行Easyphp,这时Apache、MySQL和PHP开始运行,同时在屏幕时间显示旁边出现一个黑色的“e”。

③为Moodle配置数据库。在IE浏览器中打开http://localdhost/mysql/(如果要求用户名则输入root,mysql);这时会出现数据库管理页面,在“创建一个新的数据库”下面的对话框中输入数据库名为moodle,单击“创建”就可以创建一个新的数据库。

(2)安装配置Moodle。

笔者利用Moodle-1.9.6,搭建起一个高中生物学科网站。

①从Moodle网站(下载地址http://www.emoodle.org/vread-484.html)下载Moodle程序。

②解压后将文件拷贝到C:WmgramFiles\EasyPHP3.0\www,其中C:Program FileskEasyPHP为EasyPHP的安装目录。

③在IE浏览器中打开http:/flocalhost/moodle/install,php,出现Moodle的安装页面,按照提示一路点击下一步一般就可以了,有一步是配置数据库,其中数据库名为Moodle,用户为root,密码mysql,就可以了。

④等安装结束以后,在浏览器中输入http://localhost/或http://127.0.0.1打开你的课堂了。

(3)添加新课程。

“主题”模式设置的新课程(课程格式分星期、主题和社区讨论三种,可自由选择),这个界面的课程编辑功能是打开的,在这种编辑状态下,就可以添加课程资源或活动。

3 资源和活动的添加

课程添加好后,就可以在相应的课程下添加、修改活动和资源,当然还是在编辑状态下进行。点击“添加一个活动”图标右边的下拉菜单按钮,会出现添加活动的下拉列表,如图1所示,添加资源的活动列表如图2所示,

可以看到Moodle平台提供了许多活动样式,有SCORM、Wiki、专题讨论、作业、投票、测验、聊天、讨论区、词汇表、课及问卷调查等,这些活动都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灵活配置。

4 Moodle平台下学生学习的变革

4.1 给学生以“启示”、让学生能“参与”

新的教学理念应以交流、评价和多维互动(教师与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材)为突破口,强调生物学思想、生物科学方法;强调互助合作,强调科学与人文的结合,以情感为引导,动机和兴趣的激励为动力,重视科学探索过程,结合生物科学特点,追求科学探索精神。

笔者在教学中应用以上理念,在“光合作用”的教学中收到了良好效果。具体实施流程如下:

Moodle中的学习主要是以学生为中心的,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主,因此,借鉴芬兰的Engestrom创立的活动理论分析框架来分析Moodle系统中学生的学习活动。图3就是在活动理论分析框架基础上对Moodle系统中学习活动的一种结构化理解。

活动理论系统包含三个核心成分(主体、客体和团体)和三个次要成分(工具、规则和劳动分工),次要成分又构成了核心成分之间的联系。在Moodle中的学习活动系统中就体现为核心成分(学生、学习群体和学习目标)和次要成分(学习工具、学习规则和学习任务分工),学生通过使用学习工具完成学习目标,个人任务通过自主学习和同伴交流来完成,小组任务则在小组中进行任务分工协作完成,学习群体内有一定的组织结构和分工关系,共享有一定的学习规则,学习者之间通过这些学习规则进行交流和协作学习。

4.2 让时间倒流,使空间缩小

利用Moodle可以不受空间的限制。中学生物学的教学内容,既有宏观世界的又有微观世界的,其空间跨度很大。使用多媒体既可以展现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又可以再现细菌、病毒的生殖过程。对一些细微的结构,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其放大再现。

Moodle還不受时间的限制,学生可以对白天学习有问题的地方,晚上回家上网继续学习。教师在课堂上可以用很短的时间演示事物发展的全过程,如植物杂交的全过程,胚胎发育的过程等。对一些特殊情况,如内环境中物质的的转换,教师利用动画不仅可以形象地向学生演示这一过程的细节,而且可快可慢,随意调节。

4.3 让成功得到“强化”,让失败得到“反馈”

爱因斯坦曾对“科学”作出过这样的解释:科学就是探究意义的经历。在科学的探索中,成功与失败总是伴随而行的。在常规或传统的教学中,教师能尽力去发现学生喜悦与挫折,但百密一疏,总不能完全掌握。利用多媒体技术,可实现人机交换,能让成功得到“强化”、让失败得到及时的“回馈”。

Moodle与生物学科教学相结合,不仅能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更能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得到检测与反馈。若检测成功,教师给予学生适当的奖励,如果失败则给予积极的鼓励。这样一方面检验了学习成果,另一方面也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

5 Moodle平台下教学效果

现实世界是迷人的也是复杂的,如果教师真的把学习活动完全放到现实生活中,作为知识结构、认知能力和社会阅历还不完善的学生,一定会“面对知识的大海而口渴”。Moodle能够突破时空的界限,把教室以外的丰富的世界真实地再现在学生的眼前,各种丰富的真实情景有利于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对学习内容的深刻理解,学习效果大大提高。

笔者在研究过程中作了一些调查,以一个班级为调查对象,共有46名学生,调查结果见表1-2。趣的形成具有促进作用;能有力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习达成度提高。

基于Moodle的自主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了一种生动形象的平台,它包括形式各异、种类多样的学习信息资源也包括各种学习策略和方法。它打破了书本内容的限制,有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学生能够从丰富的环境中获得更多更丰富的知识。另外,学生通过对自己学习过程的管理能促进自己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也能促进与他人的合作与交流;同时也可以避免教师的重复劳动,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

参考文献:

吴 军吕开兵,用Moodle构建研究性学习平台[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4,(7):62-63.

作者:蒋海军

信息技术下生物教学论文 篇2:

信息技术下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高效开展

生物是一门研究自然现象和规律的学科,也是最能够吸引学生的一门学科,特别是初中阶段的生物学科,该学科的知识点并不复杂,教材中知识的呈现方式也非常吸引学生,比如各种图片和数据等等,都能够吸引学生的好奇心。其中初中生物实验作为初中生物教学的一大板块,一直都是教师开展初中生物学教学的重点,特别是在初中生物实验纳入中考范畴后,对实验原理、操作和现象分析的教学更加严格。

一、使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探索实验的兴趣

兴趣是开展生物学实验的重要因素,学生对实验没有兴趣,注意力就不会集中,实验操作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大大降低。从教学实践分析来看,每一位带着浓厚学习兴趣的学生,在实验操作中总是能够表现出非常积极的学习态度,而且对实验的现象格外注意。兴趣的激发主要是以七年级学生为主,他们刚进入初中,大部分学生都是刚接触生物这门学科,他们脑海中对生物学这门学科的认识,还是一片空白。因此本阶段教学研究主要以七年级学生为主导,探索教师应该如何借助多媒体技术来提高学生对实验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学习苏科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练习使用显微镜》这节实验课时,因为本堂课是学生进入初中以来接触的首门实验课,虽然是初次接触实验课程,但是该实验学习起来并不简单,有关显微镜的操作步骤,在中考一直都是考查的重点和难点,所以学生要想学好这门实验课程必须要有极高的主动性,要积极主动地思考和探索如何调节显微镜的焦距、如何将视野从低倍镜切换至高倍镜。本实验涉及到很多思维方面的内容,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显微镜的学习兴趣,这样的实验课才高效。实验伊始,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呈现一段视频,该视频讲述的是显微镜的发展过程,从荷兰眼镜商亚斯·詹森,到荷兰科学家利珀希,他们利用两块透镜前后摆放,发现具有放大物体的功效后,显微镜开始走进人们的视野。随后视频中展示了更为有趣的是,科学家列文虎克利用显微镜观察到微小的植物和动物。接着视频中讲解的是英国科学家虎克利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的过程,虎克通过显微镜在视野中观察到了一个个非常有趣的细胞,这些细胞仿佛都是有生命似的,在不断地移动,学生对视频中的细胞产生深深的吸引力。最后视频中的视野被放大,学生更加能够清楚地看到各种不同的细胞。看到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师开始启发学生:大家想不想像科学家那样去探索细胞呢?想不想在实验室利用显微镜来观察细胞呢?学生做出了肯定的回答,随即《练习使用显微镜》这节实验课开始了。

兴趣是实验学习的重要因素,如果学生对实验没有兴趣,那么学生在实验操作的过程中,也就不可能会集中注意力来学习和探究。缺乏实验兴趣,甚至会让学生在实验操作的过程中打退堂鼓。本阶段研究,教师从实验兴趣出发,结合初中生的兴趣点,利用信息技术设计学生感兴趣的学习视频,学生跟随着视频走进科学世界,感受生物世界的奇妙,体验生物实验的趣味性,最终激发实验学习兴趣。

二、实验微课视频突破实验重难点

在实验教学中,教师会发现很多学生虽然在课堂上听懂了实验操作的步骤,并且在实验操作的过程中,也能够跟随着教师的节奏完整地进行实验操作。但是最后进行实验考试或者课堂提问的过程中,学生总是会忽略一些重要的实验细节,甚至仍然还会有一些实验操作步骤不理解。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实际上就是学生没有准确地把控好该实验的重难点,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理顺知识的主要部分和次要部分,课堂上也是以一锅端的形式来听课。为了避免实验考试的过程中出现差错,教师必须要重视实验重难点的学习,可以通过设计实验微课视频,将本实验中需要格外注意的重难点理出来,让学生课前预习的过程中,就开始着重注意这些重难点。

例如,在讲授苏科版初中生物学七年级上册《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结构》这节实验课时,本堂课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利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的结构,要求学生掌握制作临时装片的步骤,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学习态度和探究精神。本实验在七年级乃至整个初中生物学实验教学中都是重点,对学生的操作能力提高、实验思维培养有重要作用,同时该实验和后续将要学习的《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这个实验相关联。本次实验教学,教师采取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首先让学生自己自主学习,随后课堂上学生进行提问、展示,教师再对其进行解疑和辅导,教师设计微课视频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资料。微课视频除了详细地将本实验的操作步骤通过动画演示了一遍后,还针对本实验的讲解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和分析,比如实验的第一步就提出提取实验材料的方法:利用镊子轻轻地撕取一片洋葱表皮。在制作洋葱表皮临时装片的过程中,还有更多细节需要理解,比如:撕取的实验材料必须放置在水中是因为洋葱鳞片叶皮必须生活在水中,这样才不会使得细胞失水皱缩;洋葱鳞片叶在载玻片上不能够重叠是因为当实验材料重叠后会影响实验的观察。最后还有一个更为关键的是,学生需要理解怎样盖盖玻片,保证制作好的实验装片中不会出现气泡。针对该问题,通过慢镜头的方式给学生呈现,让学生注意盖上盖玻片的每一个小细节。

实验是初中生物学的重点,在学习实验的过程中,学生不能够一锅端地进行学习,必须要理顺实验当中所涉及到的重难点,要针对重难点进行重点学习。作为一名初中生物学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制作一个实验微课,在保证实验步骤讲清楚的前提下,在微课视频中详细地将实验中的小细节为学生讲授,帮助学生理解实验操作。

三、实验操作软件使学生体验随时随地开展实验

实验教学目前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就是,实验设备、材料和资源等不足。实验教学不仅要有经验丰富的实验教师,学生要有饱满的学习热情,同时教师还要给予学生好的实验条件和环境。在我国一些偏远农村地区的初中学校教学资源比较匮乏,很多有关生物学的实验器材和设备供应不足,导致实验课没有办法正常开展,教师只能将实验课改为理论课来上,相当于学生只能听老师讲解实验操作步骤,只能通過死记硬背的方式来记住实验结论,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和探究能力不能得到有效的提高。

信息技术已经走进每一所学校,即使是农村初中也都具备计算机和互联网等信息化教学手段。为了提高实验教学效果,让每一位初中生都能够体验实验操作的过程,教师可以在实验资源和设备不足的前提下利用信息技术,让学生在实验教学软件中进行实验操作学习。例如,有一款实验操作软件包含了整个初中阶段学生需要学习的生物学实验。软件中有虚拟实验室、虚拟器材室,在进行“实验操作”的过程中,学生从该软件中的“器材室”选取相关实验器材,将其放在“实验室”,按照实验操作的步骤,摆放好实验器材,连接好实验器材,添加好实验药品等等,最后学生点击实验开始的按钮,如果学生选择的实验器材和实验药品以及实验设备的连接与操作都没有问题,那么该软件会呈现出和真实实验相同的实验现象。这样一来,学生通过一个小小的实验软件,就能够完成整个初中阶段的生物学实验,软件学习起来非常简单,操作也便捷。

在实验教学中,教师不能因为实验设备和实验材料不足等原因放弃实验的开展。在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普及的今天,教师可以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将实验操作软件迁移到课堂上,让学生利用软件来完成实验操作,利用軟件观察实验现象。

四、信息化交流促进实验成果的分享

初中生物学实验教学主要是激发学生对生物世界的好奇心,培养学生对实验操作的兴趣,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实验操作和学习习惯。教师在完成基本的实验教学以外,还要培养学生的实验素养,其中,交流学习素养是非常关键的,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引导学生将实验操作中得到的实验结果进行共享。

在初中生物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开展分组探究的教学形式,将学生分为四人一小组,选定好实验课题后,让每一小组的学生在课后进行实验探究。当然,整个过程是学生在实验室进行自主探究,教师作为实验的指导者,对学生的操作进行监督和指导。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允许学生利用照相机等设备,将一些关键的实验操作步骤拍照或者录制视频。课后,同一组的学生将实验操作中拍摄的照片和录制的视频整理好,制作成一个实验汇报总结,并向全班展示。例如,在讲授苏教版初中生物《观察种子结构》这节实验课时,在实验操作中,其中一组学生利用解剖刀、放大镜对菜豆种子的里里外外进行仔细观察后,又利用照相机等工具拍摄出了菜豆种子的内部结构和外部结构。在实验成果展示的过程中,该组的学生制作了一个幻灯片,利用幻灯片对实验操作的成果向全班同学展示,体验了一回当老师的感觉,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学习自信心。整堂课教师都是让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有的学生利用自己拍摄的短视频,还有的学生利用直播的手段展示。总而言之,通过各种各样的方法,展现了学生的聪明才智,同时也提高了课堂的学习氛围。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教师不能一味地为学生进行讲授,偶尔也要给予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学生来当一回老师,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让课堂学习气氛更加融洽。

一堂高效的初中生物学实验教学课堂,要开展起来并不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有很多问题需要教师考虑,比如:学生的兴趣,学生实验探究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学习交流能力等等。因此,教师要尽可能地借助相关教学手段优化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比如信息技术手段,在计算机和网络工具的帮助下,提高初中实验教学的效能。

作者:黄敏敏

信息技术下生物教学论文 篇3:

信息技术下微课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的应用无处不在,在教学中,信息技术与学科间的融合,是当下最热门的教育改革和教育创新话题之一,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在实际教学中,还需教师在教材中找到适合的切入点,从而更好地突出教学重点,解决教学难点,最大限度地提升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中生物;信息技术;微课教学

信息时代,讯息发达、资源共享,网络视频资源无论是教育性的、非教育性的,形形色色,如何在这讯息的海洋中获取自己所需要的视频,并且使之成为可用的课程资源,是新时代教师的一种技能。

一、微课资源开发的前提

1.教师对教材内容的“内化”

微视频课程资源的开发是要服务于教学,并不是随意盲目的开发,它是基于对教材内容的研读,对教材特点的分析、对教学需要的把握,从而使之与教材内容有机整合。教师需要熟悉教材内容,知道教材都包含哪些章节内容,每节课要学习哪些,重难点是什么;在熟悉的基础上能够将知识了然于心,清楚内容的特点,明白彼此之间的联系,建立良性知识结构,信手拈来;除此之外,教师还需对教材内容做到融会贯通,在教学中形成独特的教学智慧、教学风格,善于调用各种教学资源,深入浅出,丰富教学。只有熟悉教材,才能保持对资源的敏感性,从而发掘出适合的微视频课程资源。

2.微课视频资料具有的特征

教师可利用课余时间在影视剧、新闻报道、广告、纪录片中搜集新颖、有趣或具有实践价值的素材,并且能够使教材内容与生活、生产、科技等紧密联系。比如:一则关于太空椒的新闻报道,可作为必修2诱变育种的微视频课程资源。还可在教材中抽象难以理解的内容,比如:必修2中减数分裂的过程,基因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必修3中胰岛素降低血糖的作用机理,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除此之外,对于一些无法在教学中完成的生物实验,也可采用视频教学方法,比如:选修1中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和计数,月季的花药培养等等。

二、教学环节中引入微课教学

1.课堂导入采用微课教学

传统教学中,课堂教学内容局限于课本知识,一来学生兴趣不高,二来也不利于学生从知识到能力的提升。高考的考題设置越来越生活化,越贴近最新的科技进展,越体现素质教育的考核标准。学生在考试过程中觉得题目新、灵活、难,其实也反映了我们课堂教学视野的不足。对此,教师可从考卷资源中去开发可用的课堂资源,丰富教材知识,在课堂教学中开阔学生的视野,加深感受,也避免了学生遇到与生活、科技的题目时往往束手无策,觉得超越课本。而教育要做的就是始于课本,超越课本,摆脱课本,走向生活。比如,在学习选修3“生物武器”时,可以通过一段名为“美军被爆曾试验生物武器”的新闻导入,图文声影可全方位刺激学生的听觉、视觉,立刻就能引起学生的关注,并通过视频了解什么是生物武器,它有什么危害等。

2.教学中突破学生思维障碍

高中生物学有大量的微观内容和微观过程,如减数分裂、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基因工程、精卵结合、动物细胞培养等,因其抽象、学生不易想象,常造成学生对知识理解的偏差或者不透彻,甚至对生物学习失去兴趣,而同时,这些内容大部分都是学习的重难点。

教材上的知识内容以文字和图片为主,文字的准确性、形象性很重要,图片的直观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但学习者对于文字内容的理解还会取决于学习者的想象力、已有的经历相关认知基础和主观努力程度等。微视频播放可以将微观世界的动态过程直观动态地展现出来,形象生动,可以帮助学生跨越思维障碍,更加直观地去学习,记忆更加深刻、持久。

比如学习“减数分裂”时,可通过视频播放减数分裂的过程,直观呈现染色体的数目和形态是如何变化的,如此既可吸引学生注意力,也可帮助学生直观学习。在学习“多聚链式酶反应PCR技术”时,可以通过视频展示引物结合、延伸及指数扩增的过程,将整个微观过程直观呈现,突破学生的思维障碍。

3.学生无法完成的实验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学科,学校应尽可能地创造硬件设施和条件,让学生真正动手去操作。但在实际教学中,很多实验课都只是教师在课堂上讲授,并不是每个实验学生都能动手操作的。对于学生无法亲自完成的,就可在教学中采用微视频课的教学模式,比如,观察植物根尖的有丝分裂的实验;对于没有条件去做的,如选修1中高压蒸汽灭菌锅的操作,超净台接种等,若只是按照教材的步骤一步步讲解,难免枯燥,学生的印象也不深刻。还有学习动物细胞核移植时,可通过一段名为“多利是如何产生的”的视频展现转基因动物的产生过程。另外,还有一些属于知识性介绍的实验,如课本中T2噬菌体感染细菌实验,探索真正遗传物质,可以微视频形式展现科学家探索过程,加深学生对实验过程的理解与掌握。

总而言之,在信息科技发展时代的大背景下,教师应紧跟时代潮流,加强对微视频教学模式的开发与整合,优化自身生物课堂教学,不断提高自己的学科素养和信息技术素养,从而更好地促进高中生生物学科的学习质量。

参考文献:

[1]廖礼佳.高中生物教学中微课的应用策略[J].知识文库,2018(13):103.

[2]高悦.高中生物学微课导学教学模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8.

编辑 郭小琴

作者:杨楠

上一篇:种子经营与市场管理论文下一篇:现代教育督导观探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