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学下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2022-04-27

《江苏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纲要(2017年修订)》明确指出:“信息技术课程应当嵌入学生的已有认知和经历的社会生活,应当充分利用学生生活中的资源、题材和范例组织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活动。”这就要求一线教师在钻研、运用教材时充分考虑生情、师情、校情,积极创设有效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发展学生的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情境教学下信息技术教学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情境教学下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篇1:

核心素养下情境资源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好的情境教学资源能有效提升情境效果,进而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本文基于小学信息技术部分课堂教学案例,从故事情境资源、游戏情境资源、设疑情境资源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有效推进课堂教学进程,有效完成教学任务,帮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知识与操作技能。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核心素养;情境教学资源

The Application of Situational Resources in the Teaching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Primary Schools under the Core Literacy

(Yifu Primary School, Fuan City, Fujian Province,China) CHEN Rui

信息技術课程是具备较高操作性以及技术性的课程类型,不同于其他文科课程内容。教师在实际开展信息技术课程的授课过程中,如果单纯地从技术角度开展课程教学,由于教学内容枯燥乏味,势必会导致学生毫无学习情趣,进而对于课程学习的效率造成较大影响。由此,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必须以学生自身的认知心理为出发点,通过创新和合理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开展信息技术课程学习。在当前核心素养时代下,计算机课程学习一定要凸显学习主动性、趣味性、实用性等特点。本文将具体从以下几点进行探讨。

一、有效开发利用现有故事情境资源

听故事是多数小学生的爱好。因此,教师可以利用故事情境的营造,从而有效辅助信息技术的课程教学,不仅与小学生的心理特点相符,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课程教学质量。具体而言,故事教学情境的营造主要是将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的相关技术以及知识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呈现出现,以此充分调动小学生的多种感官,并且将其很好地融入课堂教学中。

例如,闽教版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六年级下册第2课“海龟画旗帜”一课教学过程中,为了能够达到更好的教学目的,教师可以通过故事情境教学的方式达到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教师在这一节课教学过程中,可以融入四年级语文《自然之道》的故事情境,通过将自然之道中讲述的使用多媒体的方式进行展示,而海龟的动作则可以同本课程中Logo的右转、左转、后退、前进显示以及隐藏等相关命令进行练习,通过此种方式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效果。除此之外,教师在此这一节课教学过程中也可以采用“动物运动会”的形式展开教学,通过此种方式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之后在课堂中融入“龟兔赛跑”的故事情境,让学生在电脑上进行“龟兔赛跑”Flash游戏的操作。将故事情境融入信息技术课堂中,将故事与教学的内容进行紧密联系,从而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信息技术课程的相关知识与技能。

在实际开展故事情境教学过程中,故事必须与小学生自身的阅读经历、知识水平以及教学内容进行充分结合,在此基础上将其与多媒体课件进行结合,充分激发小学生对于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兴趣,进而从故事中学到相关的知识或者技能。

二、充分开发利用游戏情境教学资源

为了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将小学生爱玩的天性与信息技术课程的知识与技能进行充分结合,并且以此为基础引导学生,以此充分将游戏与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内容进行有效结合。不但能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学会信息技术课本的教学内容,还能在一定程度上达到开发学生智力以及提升学生动手能力的目的。通过游戏与计算机知识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兴趣,而且能通过新课程教学内容的引入达到为信息技术课程学习奠定基础的目的。

例如,闽教版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四年级上册“认识画图软件”一课的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帮助小学生掌握“移动与复制”的计算机操作,在实际开展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在课前设计以“装扮圣诞树”为主题的游戏,并提前准备好圣诞节所需的“装饰”以及“礼物”,学生在课上可以通过操作鼠标的方式进行“圣诞树”的装扮,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以通过复制以及鼠标拖拽、移动等方式达到活跃课堂气氛的目的。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引入此游戏,不但能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复制、移动等计算机操作的基本技巧,达到帮助学生培养创新能力的目的,还能够帮助学生掌握画图的相关步骤,进而更好地达到课程教学的基本目标。又如,闽教版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五年级下册“美化网页”一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学生组织到一块玩拼图游戏,因为一个标准的网页是由不同的模块组合完成的,不同的模块好比游戏中的一个个拼图游戏,通过此种方式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熟悉网站的整体布局。游戏与计算机知识结合需要找到两者的切合点,不能为了所谓的学习知识而随意引入游戏资源,教师在课前备课需要做足必要的功课,选择最为有利的游戏资源。

因此,在实际开展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结合课程教学内容,引入符合小学生实际情况的游戏,游戏难度不能过大或者过于简单,以确保符合学生年龄与心智即可,以此更好地激发小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兴趣。

三、积极推动设疑情境教学资源

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在实际开展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教学目标,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通过巧妙设疑的方式拓宽学生学习知识的渠道。通常情况下,具备一定教学经验的教师都懂得在课堂中通过设疑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例如,闽教版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五年级上册“制作文字幻灯片”教学过程中,在进行“艺术字”插入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不讲操作的具体方法,转而让学生在课堂上通过自主探索的方式在电脑上进行试操作。在学生操作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给学生如下提示:通过“插入”菜单来寻找相关命令。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很快就在“插入”菜单下找到了“艺术字”这一命令,进而顺利地完成了课程教学的第一步,之后學生在操作过程中势必会再次遇到怎样进行艺术字加工的问题。此时,作为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同学们,老师相信你们都是设计家,请同学们开动脑筋,积极动手,相信同学们一定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顺利完成任务。另外,同学们也可以跟自己的同桌沟通,一起来探索解决的办法。”在教师的鼓励下,学生势必会更有信心,相信在不久之后就有学生能够探索到解决的办法,教师对于找到解决办法的学生应该给予适当的鼓励,并让其在课堂上分享经验,很快全班学生就都能掌握操作的基本技巧。

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教师针对教学重点设计一些课堂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在这种情境下学习、探索。通过问题设疑的方式进行引导,不但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而且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起到培养学生自我探索的良好习惯的作用,符合核心素养的基本要求,能够提升学生的计算机操作应用能力。

综上所述,小学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学习,主要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相关的知识与技能,从而为之后的学习、生活乃至工作服务,并且对于信息技术课程本身的工具性作用加深理解。在信息技术课程中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灵活多样且种类繁多。基于此,作为教师必须正确引导学生,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利用形象且生动的课程教学情境,对于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同样具备关键意义。

参考文献:

[1]吴雪敏.情境创设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案例研究[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18(06).

[2]孔姝婕.“游戏”点亮课堂——浅谈小学信息技术课堂学习任务的设计[J].课程教育研究,2017(28).

[3]高永升.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资源开发与教学评价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5(21).

[4]朱丽晖.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J]. 都市家教(月刊), 2017(11).

[5]吕进燕.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探究[C]. 2019全国教育教学创新与发展高端论坛论文集(卷十一).2019.

(责编  杨  菲)

作者:陈锐

情境教学下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篇2:

例谈核心素养视野下的信息技术教学情境创设

《江苏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纲要(2017年修订)》明确指出:“信息技术课程应当嵌入学生的已有认知和经历的社会生活,应当充分利用学生生活中的资源、题材和范例组织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活动。”这就要求一线教师在钻研、运用教材时充分考虑生情、师情、校情,积极创设有效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发展学生的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在核心素养下,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情境创设。

创设生活情境,激活思维火花

信息技术是一门具有基础性、工具性、实践性和发展性的课程,其课程性质强调了学科教学应注意课程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因此,创设生活化的情境,能促进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例如,在《画圆》一课的教学中,笔者围绕教材以“二送礼物”为题创设了以下情境:

1.导入环节

师: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件礼物,先看第一件礼物(出示图片:两辆自行车,一辆车轮是方的,一辆车轮是圆的),你们选哪一辆车骑?为什么?(学生回答)圆在生活中有相当重要的作用,你身边有哪些物体是圆形的?(学生回答)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画圆。(板书:画圆)

圆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以自行车作为例子,一方面是因为学生比较熟悉,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圆在生活中的巨大作用,从而激发其研究圆、画圆的浓厚兴趣。

2.拓展环节

播放“第二件礼物”课件,教师随音乐讲解:“生活中充满神奇,我们居住的地球是圆形的,水波是圆形的,轮胎是圆形的……人们从来没有停止过对圆的研究,我国古代杰出的数学家祖冲之坚持不懈地研究圆,为数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希望同学们能从认真画好一个圆做起,做一个生活中、学习上的有心人,掌握更多的计算机技术和学习本领。”

安排“第二件礼物”内容,既前后贯通,又让信息技术课堂与其他学科无痕整合,体现综合实践课程的特性,讓学生感受到文化的无穷魅力,长期点滴的文化熏陶终将汇成淙淙的溪流,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有效提升。

创设信息情境,激发学习需求

信息技术教学还应充分发挥学科特点,在大量现成的信息产品中寻求、筛选资源为教学服务,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网络文明小公民》一课,有些教师认为其内容枯燥,因此教学中常采用让学生读读教材、教师简要分析的方法,但这样的教学背离了教材初衷,不利于小学生构建网络道德体系。笔者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积极挖掘,运用相关音视频的教育功能,营造了一个信息化的情境,让全体学生投入到对网络文明的学习、领悟之中。

1.导入环节

播放视频新闻:2017年,“勒索病毒”入选中国媒体十大新词语,它是一种新型计算机病毒,利用加密算法对文件进行破坏,主要以邮件方式传播,导致重要文件无法读取,关键数据受到损坏,性质恶劣,危害极大。

师:同学们,你们听说过计算机病毒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了解计算机病毒,掌握必要的计算机安全防护知识,相信通过大家的一起努力,你一定能够更好地使用和维护计算机,做一个新时代的网络文明小公民。

借助新闻视频介绍,有效引发了每位学生的学习兴趣、探求欲望,并将本课内容与现实应用紧密融合,营造出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

2.延伸环节

师:请同学们自由浏览我校开设的“小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研究”专题网站——“构建网络道德,树立网络新风”,相互谈谈了解到的信息。

良好的网络道德的形成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为此,笔者结合主持研究的专项课题设立了专题网站,用丰富有趣的网络教育内容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网络文明知识,用学生乐于参与的方式巩固补充网络道德常识,有效拓展了道德教育时空,获得了“随‘网’入境、育人无声”的效果。

创设角色情境,激荡智慧乐章

创设角色扮演的情境主要是应用在知识性明显、趣味性不足,用传统的教学方法难以吸引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的教学内容上。作为教师,应当科学合理地研究分析教材,选择适合的学生来扮演角色,可临时组合,也可课前准备,并对角色间的互换调整做妥善安排,这样,在富有趣味的角色情境中学生能学得轻松、学得快乐,学有所获。笔者听过一节省级公开课——《合理使用计算机》,这节课的角色扮演是这样设置的:

1.知识感知环节

①教师操作示范,带领学生了解计算机各硬件的功用,然后设计角色扮演情境。

②现场选取八位学生分别扮演显示器、主机、鼠标、键盘、扫描仪、耳机等,引导学生通过站位、对话等方式展现各自的功能和相互间的关系。

角色扮演把枯燥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学生的参与欲、求知欲明显增强,再配以各部分功能的解说、连接正误的音响效果等,学生在做中学、玩中学,很好地掌握了这一板块的知识。

2.案例分析环节

①观看由同学表演的不合理使用计算机的相关案例(如不正确的坐姿、猛敲键盘、长时间上网、键盘进水、直接拔插头等)。

②全班交流讨论场景中的不合理处怎么做才合理?还见过哪些不良习惯?

由学生表演不合理使用计算机的场景,形象生动,趣味性强,吸引了全体学生的目光,学生在寓教于乐的氛围中充分感知了不良习惯的表现及危害,这比单纯的教师解读更容易理解、接受。

创设故事情境,激扬课堂活力

小学生几乎人人都是故事迷,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引入故事情境,配以生动活泼、声情并茂的多媒体呈现,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有效。因此,笔者在教学《在幻灯片中插入图片》一课时,采取了如下做法:

1.导入环节

师: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先听一首歌曲。(播放《喜羊羊与灰太狼》主题曲及相关幻灯片)伴随着美妙的歌声我们还欣赏了喜羊羊与灰太狼的一个故事,这个故事的名称是什么?(生:野餐)在表现这个故事时主要用到了哪些素材?(学生回答)一个幻灯片可以用图片来编辑,同学们想学习在幻灯片中插入图片的知识吗?

该故事以小学生非常感兴趣的“喜羊羊与灰太狼”为题材,结合教学内容设计了“野餐”这个情境,吸引了每位学生的注意力,同时让大家感到信息技术知识是非常有趣并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学生们在愉悦的情绪中开始了本课的探究学习。

2.实践环节

师:同学们刚才都很认真,老师奖励大家一下,请欣赏“羊羊运动会”故事片段。为了吸引森林里的动物都来观看运动会,羊羊们想请大家帮忙设计一张宣传画,你们能做到吗?

教师出示任务:设计“羊羊运动会”宣传画。要求:画面有文字、图片;图文位置、大小合理美观。

通过教师提供的“羊羊运动会”故事的引领,勾起了学生个体的回忆,创造思维被有效激发,设计“羊羊运动会”宣传画成为展示才能的舞台,绝大部分学生都设计出了非常富有创意的作品。

创设任务情境,激励互促共进

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已被实践证明是有效的,而任务的有效组织实施,都与适切的教学情境的设计密不可分。有了任务情境的铺垫烘托,就可以水到渠成地安排学习任务,让学生带着明确的目标任务投身到信息技术学习之中。笔者在《美化文章》一课中,创设了如下任务情境:

1.新课导入

通过视频展示多种形式的艺术字(数字、汉字、英文等)。

师:同学们,这些文字和我们平时见到的字有哪些不一样?

生:美观有趣、色彩丰富、千姿百态。

师:是的,它们非常具有艺术气息,所以我们把这种类型的文字称为艺术字。艺术字是一种有图案意味或装饰意味的文字,对文章的版面能起到美化的作用,大家想学习如何才能设计出这样的艺术字吗?

课堂伊始,通过让学生欣赏千姿百态的艺术字,有效激发他们的兴趣,学生萌发强烈的学习欲望,在发现美、欣赏美的氛围中自然而然地产生追求美、创造美的心理,从而积极投入到即将开展的学习任务之中。

2.实践操作

师:同学们都知道,我们学校办学历史悠久,办学特色鲜明,很多外地的老师都慕名来校参观,但很多客人找不到来我们学校的道路,你能运用本课知识想办法给他们引路吗?

学生自由交流、讨论解决方法,并开展创意设计。

掌握信息技术的目的是提高工作和生活的水准,本环节用“客人来我校”的任务情境提出了现实的问题,鼓励学生思考探究,应用“自选图形”功能积极实践设计,使信息技术与现实需求完美融合。

教学活动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相同的学生、不同的情境,不同的学生、相同的情境,都可能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教育效果。教师只有在科学合理设计情境的基础上,在课堂上展现出更多的灵活性、创造性,让教学情境更具有天时地利人和的魅力,才能真正拨动学生的思维,使课堂成为学生的乐园。笔者相信,通過教师的思考与探索,丰富多彩的情境化教学设计一定能助推学生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提升。

作者:徐新中 李琼 宋健

情境教学下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篇3: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情境创设策略

摘 要:当下,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技术,熟悉计算机操作方法,进而更好地运用于生活。本文主要针对新课改背景下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的策略进行相关探讨,以期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新课改;信息技术;情境创设;策略

小学教学与其他阶段的教学有所不一样,主要是因为小学生的认知能力不高,学习性不强,对教师的依赖程度较大。[1]而信息技术多为枯燥的理论知识,具有很强的知识性和技术性,因此学生的学习参与程度不高。而充分利用情境创设进行教学,就能最大限度地改变这种状况,让教学的内容生动具体,让学生更容易接收。

一、情境创设的意义和优势

1.意义

情境创设作为一种较为生动的教学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教学的刻板,而使课堂更精彩,教学内容更丰富。在教学中加强和学生的沟通交流,强调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习中激发自身的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

2.优势

情境创设的优势在于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用情境创设的方法将相关知识简单形象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二、当前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存在的问题

1.情境创设流于形式

在新课改背景下,情境创设的教学方式成为教学改革的一个重点内容,引起许多教师的重视。但在实际的创设过程中,很多教师仅仅是在表面进行情境创设,没有深入体会学生的意愿,非但没有起到良好的教学作用,在整体上还偏离了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目标。

2.情境创设单一

在当前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课堂中,情境创设最主要的方式就是多媒体。多媒体具有丰富多彩的特点,一定程度上能够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但是正因为这样,很多教师在进行情境创设的时候一味地使用多媒体,导致多媒体的滥用,造成了教师对多媒体的过度依赖,同时也让学生少了切实的体验,不仅不利于学生的发展,还不利于教学的发展。

3.情境创设不具实用性

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的情境教学中,经常会出现华丽的情境,让学生感到无所适从。教师在进行情境创设的时候没有以课程内容作为支撑,而只是一味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导致学生的关注方向和教师的教学目标相背离,使情境教学没有起到效果。

三、新课改背景下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的策略

1.用情境创设导入课程,营造课堂氛围

一堂课是否有效,课堂的氛围非常重要,能否在课堂一开始的时候就抓住学生的心理是关键。[2]由于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本身就是严肃和枯燥的理论知识,所以,课程的导入一定要避免死气沉沉,而是要活跃课堂的氛围,充分利用一些和本课堂相关的元素导入,比如一首歌、一段小视频,等等;当学生的心理放松下来,教师方可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

2.合理选用情境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应该合理地选择创建情境的素材,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进行“电脑简笔画”这一课程内容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在网上搜集大量的简笔画卡通人物给学生欣赏,让学生清楚地知道简笔画的作用和效果,在学生对这些用简笔画画出来的卡通人物赞不绝口的时候,就是他们产生了学习兴趣的时候,他们渴望在接下来的学习中也能够通过运用所学的知识画出漂亮的卡通人物,所以,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学生会怀着极大的兴趣进行该课程内容的学习。

3.构建模拟情境,深化学生的技能

在教学中,要想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技能,一味地进行知识的讲解是不够的,必须充分地让学生参与其中,让学生深入其中才能真正地掌握知识。模拟情境就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总的来说,一线教师要严格按照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积极探索、努力创新,将情境创设更好地应用于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中,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夏 勇.让“低碳课堂”成为有效教学的载体——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低效教学现象扫视与策略探析[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18):58—61.

[2]王克胜,刘正操.例谈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常见的几种“流行病”[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3,(20):49—50.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作者:陈锐

上一篇:高校教育模式下创业教育论文下一篇:产学研结合发展农业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