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科中现代信息技术论文

2022-04-22

【摘要】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在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中,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内容,也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内容之一。对于生物学科来说,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对于学生的发展和我国生物科学研究事业都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生物学科中现代信息技术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生物学科中现代信息技术论文 篇1:

浅谈信息技术与生物课程整合

随着课改的深入,在生物学科的教学中,我觉得现在的新教材教学难度增加了,对教师的要求也更高了。新教材的特点是不仅内容新、容量大,而且所需要的教学方式也非常值得研究;所以,现在的生物教学对教师来说既是挑战又是机遇。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是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一种新形式,它给学科课程的教学带来了一场革命,为素质教育的推动与发展注入了一支强心剂。

一、什么是信息技术与生物课程的整合

信息技术与生物课程相整合,就是在生物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的认知工具和教师变革教学行为的工具,提供课程资源,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以及支撑学习活动的基本要素,使得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资源以及课程实施等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成为一个和谐互动的课程整体。生物学科知识是学习的载体,信息技术作为工具和手段渗透到生物学科的教学中去,在学习信息技术的同时,又能培养学生解决生物学科问题的综合能力。

二、信息技术与生物课程整合的目的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的根本目的:1.构建新的教学模式。当前人们在不断探索如何以互联网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为突破口,建构一种全新的教学结构以及相应的全新的教学方法和全新的教学设计思想。学生必须会合理利用各种技能进行学习、合作和交流并解决问题。2.促进个性化的自主学习。我们已经步入了个性化的学习时代,网络交互式教育环境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学生的主动性,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使学生通过自我学习各得其所各得其乐,形成良好的学习心理与学习习惯。3.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把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以各学科知识为载体,教师根据各自情况,吸纳最先进的最新鲜的内容,让学生在玩中学习学科知识,学习信息技术,学习做事,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如何将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科整合

(一)整合的优势

由于生物学科的特点,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科的整合,较其他学科有着更为重要的作用。

1、生物的微观性

生物的细胞结构极其微小,肉眼无法直接观察,通过挂图和语言描述,往往使学生难以理解。通过信息技术,可以模拟放大显示任何细胞结构的详细部件,可以极大地延伸人的各种感官、思维,极大地拓宽时间、空间领域,实现微观的东西宏观化,生动形象,感染力强,使学生易懂好记。

2、生物的运动性

生命是运动的,其生长、发育、繁殖等生理过程很难利用通常的教学手段向学生展示。通过信息技术可以实现细胞分裂的三维动态过程、气体交换过程、尿的形成过程、生物由受精卵发育成个体的全过程等,这种动感化表现手段和艺术的完美结合,使学生看得透彻,听得明白,优化了教学过程。

3、生物的多样性

生物有200多万种,每一种又有许多个体,每一个体又有许多结构和生理特征,生物现象更是纷繁复杂、包罗万象;而利用信息技术于生物学科中,则能在瞬间表现那些用一般教学手段所不能表现的许多生物现象,例如,不同环境中生活的生物、生物运动方式的多样性、海底世界的奇妙、克隆羊多莉的诞生等等。这一切,在此之前学生根本无法直接观察到,也难以想象;而现在,学生可以通过学科整合来领略世界的博大、生物精彩,掌握自然科学的最新、最前沿的知识。

(二)整合的方式

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实现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科的整合的方式主要是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课件的类型一般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以辅助教师讲解为目的开发的多媒体课件,这类课件一般呈现一条主线,按照教师的讲解过程逐步演示,突出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内容详细;另一种是以学生为主体开发的多媒体课件,它可以按照学生不同的学习情况,由学生自己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相比之下,后一种课件更能体现对学生的因材施教,也是今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发展的方向。

信息技术是不断发展丰富的,生物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必须是有机的结合,整合是动态的、变化的、发展的。我们只有积极行动起来,用现代化教育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努力提高自己的信息素质,适应信息时代对教师的素质要求,在生物学科教学中,积极开展信息技术整合,才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作者:祁桂明

生物学科中现代信息技术论文 篇2:

高职生物教学中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的思考

【摘 要】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在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中,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内容,也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内容之一。对于生物学科来说,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对于学生的发展和我国生物科学研究事业都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基于此,本文将对高职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的必要性及其主要的措施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以期能够促进我国高职教育事业的不断进步。

【关键词】生物教学;高职教育;创新能力;实践能力

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对于高职生物教学来说,培养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就是在教学实践中帮助学生形成创新性的思维模式并使其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高职生物是一项实验性的教育学科,因此学生需要一定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才能从中学到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内容,才能更好地投身于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之中。

一、高职生物教学培养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的必要性

(一)是高职生物教学内在要求

高职生物教学是一门综合型实验学科,与中学阶段生物学科教学活动相比具有更高的实践性要求。高职类教育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思维方式和社会实践能力,在生物学中则是注重培养学生的生物创新研究思维和生物实验操作及应用能力。由此可以看出,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是高职生物教学的一个内在的要求,是培养高职生物学科专业人才的需要。

(二)是现代教育的必要要求

现代教育事业是指根据国际和国内发展的形势和实际需求来培养学生,使其符合现代化发展要求,这是我国现代化发展事业进程中的一部分。目前,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国际竞争的复杂性,我国需要的是符合现代化创新实践能力要求的高层次综合性人才。而作为我国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学科,生物学科的创新和实践能力也是现代化教育的必然要求[1]。由此可以看出,培养高职生物專业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是我国现代化教育事业的必然要求。

(三)是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要求

生物学科是一门综合性比较强的专业学科,涉及到的内容往往涵盖了环境、社会、人口等各个方面。高职教育是培养学生岗位技能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教育事业,因此在高职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是培养综合创新人才的主要手段,更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要求。我国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就必须要具备一定的创新实践人才的资源,以谋求实现生物、环境、社会等体系的综合可持续发展。

(四)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特定要求

在社会的发展中,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对于接受高职生物教育的学生来说,通过学科的培养使自己形成创新和实践能力,就能够在社会的发展中更好地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不断激发自身的潜能,使自己的才能得到充分的利用,促进社会的发展。因此,高职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是我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一项特定的要求。

二、高职生物教学培养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的措施

(一)转变传统的课堂教学的模式

我国自高职教育体制形成以来,就一直受到其自身发展不全面、无法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等问题的困扰。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就是传统的高职教育教学模式与我国社会发展实际需要相脱离[2]。对于尤其是高职生物学科,很大程度上都受到地方经济、教育条件的限制从而形成了缺乏创新和实践课堂教学的模式。例如,我国某省份地区的生物学科研究受到经济条件的限制而发展水平不高,因此,当地的高职生物教学活动主要围绕着生物学科的理论进行而不重视实验教学的作用,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发展受限。对此,我国高职生物教学应该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的模式,以学生的特点和实际需要为核心,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并结合我国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例如,在课堂上教师应该注意引导学生对相关的理论和实验中蕴含的自然科学关系进行思考,并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思考和想法。教师应该对教学难点和重点结合小组探究报告等方式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二)充分借助生物实验教学

我国传统的高职生物教学不重视实验的作用,很多教师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而不重视实验教学,导致学生的生物学习一直停留在理论阶段,创新和实践能力不高。对此,高职生物教师应该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展开充分的实验教学,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实验的能力而非是通过实验掌握理论知识[3]。例如,在DNA提取与鉴定的实验课中,教师应该根据课本知识为学生布置实验的课题,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性的实验探究,并在实验结束时让学生之间相互探讨实验的过程、方法,学生表达自己的实验想法,教师从中给予一定的引导,这样学生不仅对生物学习产生了主动性,更是形成活跃性的思维方式,学生就会形成创新的意识和实践的能力。总之,教师应该在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借助于生物教学的实验内容,着手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三)积极组织学生的课外实践活动

现代化的教学方式十分重视课外实践活动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在高职生物的传统教学模式中,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受到推崇,但是课外的实践活动却被教师忽视。对于生物学科来说,课外实践活动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能使学生充分融入到生物科学的环境、社会和生态系统中,从而培养学生的学科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因此,高职生物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的内容适当组织学生参加课外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注重观察、分析并从中了解我国生物学科发展应用的现状和趋势。在实践活动中,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自主挖掘研究的对象和内容而不局限于课程目标,使学生充分进行独立自主地分析思考,有利于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并掌握一定的生物专业实践的能力,进一步形成创新能力。

(四)借助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

在高职生物教学中,对于比较抽象的理论知识内容除了实验教学和活动教学方式加以辅助外,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帮助学生在理论学习的过程中形成创新和实践的能力。教师应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不断了解我国生物科学研究的最新动态,并结合教学内容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或者是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现比较抽象的生物学科内容,这样学生不仅能够形成立体的知识结构,还能提高自身的信息处理能力,也有助于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提高,满足社会发展需要。

三、结论

综上所述,高职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是十分必要的,无论是从学科本身,还是从现代教育理念、我国的发展目标以及人的发展要求来看,都具有关键性的现实意义。因此,教师应该注重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借助生物实验、组织课外实践活动并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着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使高职生物学科的学生成为满足我国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综合型人才,使其在我国国家综合国力建设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涛.探究高职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考[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7,10(10):80-81.

[2]王晓.生物实验教学中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11(12):140-141.

[3]朱广慧,唐蓉,钱兰华等.高职《植物与植物生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01(01):144-146.

作者简介:

江丹芝,女,广东揭阳人,职称:助教,研究方向:生物学。

作者:江丹芝

生物学科中现代信息技术论文 篇3:

利用信息技术提高高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摘 要:生物学科在高中学科领域,具有重要的学科影响力。新课程改革中要求生物教师应重视生物教学信息化改革。教师应该致力于信息化教学技术、载体的开发与创新,从而保证高中生物课堂更加有效。鉴于此,本文主要围绕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现状,以及信息化教学模式展开有效分析。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中生物;课堂教学

一、 前言

现今,信息技术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所承载的信息内涵,以及技术水平十分丰富和先进。因此,在素质改革背景下,生物教师应该重视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合理应用。以信息技术为载体,构建高效生物课堂,全面满足高中生物课堂具体学习需求。

二、 利用信息技术,丰富生物课程资源

以往,教师在进行生物教学时,所利用的教学资源通常以生物教材为主,而在课外内容渗透方面比较欠缺,导致高中生所掌握的生物课程知识比较片面,限制了學生的生物思维开发和创新。因此,教师在新时期教学环境中,应该合理利用信息技术,对生物课程教学资源进行开发。以信息技术为载体,搜集与课程相关的生物知识和教学资料,从而保证生物课程内容设计更加全面和具体。比如说,教师在讲解“细胞的生命历程”时,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搜集与细胞生殖、分化、衰落、癌变等相关的资料,并与教材内容进行整合,从而健全高中生物学科知识体系。

三、 利用信息技术,实施多媒体课件教学

多媒体课件教学是信息化教学背景下的重要手段,教师借助于多媒体,设计并制作多媒体课件,并在生物课堂上以动态、直观的方式展示给学生。学生在视觉感官的刺激下,通过对多媒体课件中的图片和视频资料的学习,掌握生物学特征和规律,从而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并显著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效率。比如说,教师在讲解“细胞的基本结构”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细胞膜、细胞核和细胞器等结构的图片,并进行特点、功能分析,加深学生对细胞生物结构的认知和理解。

四、 利用信息技术,构建生物教学模型

众所周知,高中阶段的生物学科中,包含着很多抽象、繁杂的知识点,给学生的理解造成很大难度。为了方便学生理解生物知识,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构建生物学模型。用生物学模型,将课程内容以空间和立体的方式展示出来,以便学生能够对课程内容形成更深层次的理解。比如说,教师在讲解“物质跨膜运输方式”时,便可以借助于多媒体技术,根据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特征构建动态模型。学生通过模型观察与动画体验,掌握物质跨膜运输具体方式、流程,同时也能够帮助高中生建立良好的生物学思维,全面提高高中生生物学习水平。

五、 利用信息技术,实施微课教学

微课教学是信息技术背景下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有效贯彻了素质思想理念。相较于传统教学模式,微课教学能够促进学生主体作用的有效发挥,从而实现生物课堂教学效率有效提高。因此,教师应该合理借助信息技术,构建微课教学载体,实现翻转课堂有效教学。首先,教师应深入发掘生物课程内容,搜集并提炼课程重点教学内容。之后,利用信息技术,将生物知识进行整理和整合,并制作成微课视频,供学生在翻转课堂上,自主对生物学知识进行探究。比如说,教师可以围绕“酶的作用与特性”设计微课视频,鼓励学生自主学习酶的生物知识。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生物学科自主学习认识,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实现生物思维的有效开发和建设。

六、 利用信息技术,构建在线学习与交流平台

教师为保证生物教学更加有效,必须积极拓展教学平台和渠道,从而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生物学习环境。因此,教师可以借助于信息技术,构建在线学习平台。高中生可以借助于网络平台,自主进行生物知识系统学习。利用网络搜集生物学科课外资料,丰富自身生物学科知识储备。借助于网络学习平台,与其他学生围绕生物学问题进行讨论和交流,在互动的过程中实现生物学知识的扎实与巩固。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布置生物作业,实现在线学习、在线练习与在线评价,充分发挥生物学科信息化教学功能。

七、 利用信息技术,构建生物学习电子档案

生物教师为了保证教学评价工作更加合理,应该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成立学生学习情况电子记录档案。将学生在平时生物课堂上的学习表现,以及随堂练习和课后作业情况,生物学科测试成绩等,综合录入到电子档案中。以便教师能够及时分析学生生物学习情况以及学习水平,并以次为依据,对生物课堂教学进行有效调整和创新。

八、 结论

综上,生物学科作为一门重要的科学课程,其包含的科学内涵十分丰富。在素质改革环境下,教师为了保证高中生物课堂环境更加有效,应该加强信息化教学改革。以信息技术为载体,构建多元化生物课程教学体系,从而实现课程资源有效丰富,以及教学渠道和路径的有效拓展。

参考文献:

[1]万兵.信息技术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6(10):69.

[2]杨婷娥.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高中生物教学结构[J].学周刊,2016(25):196-197.

[3]张晴.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运用信息技术的思考[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13):18-19.

作者简介:

刘兴艳,江苏省徐州市,江苏省徐州市江苏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

作者:刘兴艳

上一篇:古代营建名城的历史文化论文下一篇:展示设计中空间问题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