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高中生物教学论文

2022-04-23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现代信息技术逐渐被应用到教学中来,为现代教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现代信息技术与高中生物教学的有效整合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更好的适应了新课标,为高中生物教学营造了理想的教学环境,最大程度的促进了课改的实施。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信息技术高中生物教学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信息技术高中生物教学论文 篇1:

论信息技术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 文章首先论述了信息技术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价值,随后提出了信息技术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途径,包括课前学生预习、课中创造趣味生动的教学环境和课后组织学生进行知识复习。

【关键词】 信息技术  高中  生物教学  应用机制

将信息技术与高中生物教育相结合,通过发挥信息技术在内容展示、互动沟通等多个方面的优势,能够优化生物教学结构,提高学生参与生物课堂的学习兴趣,为学生营造趣味、生动的学习环境,从而提升生物教学效率。

一、信息技术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在高中生物教学时,通过应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打造生动、立体的教学课堂,能够丰富教学素材,拓宽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途径,降低学生的学习压力,从而推动教学创新。

(一)滿足学生个性化学习要求,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信息技术应用灵活,该技术不仅能够应用于生物课堂教学,还能够应用到学生课前知识预习和课后复习活动,有效满足了不同基础学生的学习需求,为学生学习生物知识提供了重要条件。因此,在信息技术帮助下,学生能够根据学习状况自我规划学习计划,真正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满足学生趣味化学习要求,营造生动形象的教学课堂

信息技术能够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比传统教学更吸引学生。老师使用信息技术讲述生物教学的难点,播放相关实验的操作过程,大大节省了课堂教学的时间,并且通过营造趣味课堂,提高了学生的课堂热情。学生可以从信息化课堂中学习到书本中、课堂上无法展示的立体化视频,充分感受到生物教学的趣味性与多样性。

(三)降低生物教学的难度,便于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生物理论大多通过具体实验获得,以至于学生在理解与学习掌握时,存在一定难度。使用信息技术开展生物教学,能够将相关知识、原理和实验过程予以生动呈现,大大降低了生物教学难度,方便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生物知识。

二、信息技术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途径

在高中生物教学时,老师要把信息技术与学生的思维方式、学习习惯相融合,通过适当应用信息技术,优化生物教学体系,为学生打造趣味、形象的生物教学课堂,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生物知识。

(一)预习环节:引导学生充分预习,合理导入教学场景

高中生物人教版重点介绍生命体的内部构造和化学作用,需要学生掌握较多知识点且较为枯燥,学生在学习、理解知识时,存在一定难度,影响了学生参与生物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因此,老师要以提高学生学习动力为前提,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制作动态教学课件,帮助学生课前充分预习。在人教版高一生物“光合作用”知识点教学时,老师要为学生推荐光合作用有关的教学视频,并让学生去寻找光合作用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案例,使学生带着问题去预习。在教学导入方面,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提供“动画形式”的生物教学课件,通过将教学内容制作为动画,清晰罗列课堂学习的知识点,实现教学场景的生动导入。

(二)课中环节:营造趣味生动课堂,突出教学重点与难点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使用信息技术作为课堂辅助,通过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全面融合,为学生生动呈现生物教学内容,打造趣味性强、极具吸引力的生物课堂,激发学生参与生物教学的学习兴趣。在讲述“细胞的生命历程”内容时,由于内容过于抽象,很多学生理解吃力。老师教学可以使用细胞演变的视频,再结合Photoshop技术对学生的照片进行不同年龄段的处理,使学生在趣味生动的教学课堂中,掌握细胞的演变历程。同时,在生物课堂上,老师要突出生物教学的重点与难点,着力解决学生在课前预习和课堂学习中所具体存在的问题。比如,在讲述“细胞呼吸”有关的理论知识时,可以使用“曲线图”的形式来向学生讲述影响细胞呼吸速度的具体因素,通过发挥信息教学方式的形象、生动优势,从而帮助学生具体理解课堂教学内容。

(三)复习环节:梳理生物知识脉络,及时检测教学情况

在高中生物教学时,老师要正确认识和发挥信息技术的应用价值,帮助学生在课下复习环节对各章的知识点、难点和重点等进行系统化梳理和归纳,使学生形成相应的知识脉络结构。老师通过为学生制作思维导图和视频教学课件,引导学生生动、形象地回顾教学内容,理清所学知识。同时,要借助信息技术的及时反馈优势,在教学课件中穿插与知识点相关的习题,及时检测学生的学习状况,帮助学生巩固教学知识。在课下,老师要对学生学习成绩进行数据分析,根据结果为学生制定匹配的复习任务,实现学生个性化、针对性复习,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在课下知识复习环节得到提升。比如,根据学生在生物课堂的检测状况,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分类设置要求不同、任务量不同的课后作业,实现课堂检测与课下复习的有效“衔接”。

三、结语

传统高中生物教学由于教学形式枯燥,教学素材单一,增加了学生的理解难度,也影响了教学效果。通过将信息技术应用到高中生物教学中,有效拓展了生物教学的内容,优化了生物教学模式,能使枯燥、抽象的生物课堂变得具体、形象,从而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高中生物教学机制的根本性优化。

参考文献

[1] 王曜东,李璟,王彦江.有效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提高高中生物教学效率[J].中国校外教育,2018,(15):161.

[2] 李婕妤,李艳红,胡斌.微课在农村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中小学德育,2019,(07):133-134+137.

[3] 刘德志.优化白板教学方式促进教学相长——以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为例[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8,(21):110-112.

作者:徐娟

信息技术高中生物教学论文 篇2:

现代信息技术同高中生物教学的有效整合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现代信息技术逐渐被应用到教学中来,为现代教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现代信息技术与高中生物教学的有效整合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更好的适应了新课标,为高中生物教学营造了理想的教学环境,最大程度的促进了课改的实施。文章中主要对现代信息技术同高中生物教学整合的原则、策略以及整合模式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希望能够提高二者之间整合的有效性。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 ; 高中生物 ; 有效整合

现代信息技术同高中生物教学的整合就是将先进的科学技术与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实现二者的融合,将现代信息技术变为一种教学工具,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教学模式。二者的有效整合能够将教师、教学内容、学生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激发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现代信息技术同高中生物教学的有效整合是目前被高度关注的重点,采取什么样的整合原则、整合策略以及整合模式是目前我们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

一、现代信息技术同高中生物教学有效整合的原则

(一)主体性原则

新课标中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认为学生应该是课堂的主体,没有学生的教学就成为了没有实际意义的教学活动。新课标环境下,教学应该以学生的发展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课堂应该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独立学习和自主探究的过程,这种独立的思考过程能够提高学生对事物的认知能力,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并提高对知识的掌握水平。现代信息技术同高中生物教学整合的教学模式也应该遵循主体性原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教师的主导地位,通过合作讨论、自主探究等教学手段来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和技能的能力。

(二)实效性原则

任何教学任务都应该是围绕着教学目标展开的,新课标环境下,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将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吸收和掌握,還应该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促进其形成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了更好的适应新课标的要求,现代信息技术同高中生物教学的整合就应该对整合的有效性进行保证,避免为了整合而整合,忽略了教学目标的完成。比如说,有的教师在制作课件的时候喜欢在课件的空白处添加一些动画,虽然说从审美的角度上来看这样做是很好的,但是从教学上来看,这些动画会比教学内容更加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在观看动画的时候就会错过教师所讲的内容。这是不利于教学目标的完成的,也没有达到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整合的目的。因此,现代信息技术同高中生物教学的整合应该严格遵循有效性原则,这样才能更加适应新课标的教学环境。

(三)优化型原则

现代信息技术同传统的生物教学进行整合的目的就是为了取长补短,在实践中不断的进行完善和优化,实现强强联合,以最大限度的提高教学效率。因此,在实际的整合过程中,应该对各种教学手段和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充分的分析和研究,争取使教学程序、教学手段和教学效果都达到最优化。比如说在讲解DNA复制和配对内容的时候,可以先将复制和配对的基本原则告诉给学生,通过制作DNA模型的方式来促进学生对复制和配对原则的理解和掌握,教师还可以搜集一些DNA复制和配对的动画,来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这种将自制教学模型、学生分析讨论、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的教学手段能够提高学生对生物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二、整合策略

(一)加强现代信息技术与现代教育理论的培训

为了实现现代信息技术和高中生物教学的有效整合就应该实现二者在课堂上的互补。首先,应该加强教学对现代信息技术和现代教学理论的掌握能力,最有效的措施就是对教师进行相关技术的培训,提高其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以及其对现代教学理论的认知能力。教师是否能够将现代信息技术灵活的运用到教学中去,能够实现与传统教学的有机结合是提高整合有效性的必要条件。

(二)有机组合,整合效率最大化

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接受能力有针对性的选择教学手段和现代信息技术,比如幻灯片,录像,教学模型等。在选择的过程中,应该以教学成果为基准,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的优势,使整合的效率达到最大化。

三、整合模式

(一)“粉笔+鼠标”模式

这是一种以教学板书为主,以现代信息技术为辅的教学模式。此模式中,以教为主,教师可以根据讲解的内容来制作教案和课件,课件主要是为了配合教师的讲解。教学内容主要是由教会传输给学生的,课件起到辅助信息的作用,学生反馈的信息也交由教师处理,教师是模式的中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二)“鼠标+粉笔”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要求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起到主要的作用,教师的板书为教学的辅助手段。教师在讲课时,将课件作为向学生传递知识的主要载体,通过对各种文字、声音、影像和图片等多种多媒体信息的综合处理,运用一定的教学策略,将这些内容以课件的形式出现,通过幻灯展示给学生,教师通过放映幻灯片和讲解结合的方式,将教学内容传达给学生,板书主要作为补充之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主要接受来自现代信息技术和教师的信息,反馈内容仍由教师处理,教师仍是教学活动的中心,起主导作用,学生仍是教学过程的主体。

综上所述,现代信息技术与高中生物教学的有效整合为高中生物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力量,大大促进了高中生物教学改革的进程。在整合的过程中,为了保证整合的有效性,应该严格遵循主体性原则、时效性原则以及优化性原则,加强现代信息技术与现代教育理论的培训,选择多样的整合方式,尽量使整合效率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季忠云.高中生物教学中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有效整合的研究[D].江苏:苏州大学,2014.

[2]高海霞.信息技术与高中生物教学的有效整合[J].考试周刊,2013,10(02):14-146.

作者简介:寸嗣祥(1974年-),女,云南大理剑川人,白族,中学一级教师,大学本科,研究方向:高中生物生物教学方面。

作者:寸嗣祥

信息技术高中生物教学论文 篇3:

浅谈信息技术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服务功能

摘 要 将信息技术引入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一方面能够促进新的生物学科课程标准的实现,另一方面能够创设和营造更加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供更多的信息资源,从而提高信息技术在生物教学中的服务质量。

关键词 高中生物;信息技术;Flash

1 前言

传统的教学过程以教师的口传为主,教材成为学习过程中重要甚至唯一的依据和参考资料,教学方式基本局限于封闭式的填鸭式教学。这样的教学过程已经远远不能够满足当今信息化时代对教学的需要。此时,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产生和应用就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此,笔者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将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引入并且实践于自己的课堂教学,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2 高中生物教学中的信息技术服务功能

教学情境的创设 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对于本节课的学习兴趣。学生只有在恰当的教学情境中才能进行自主的学习和思索,并且能够在短时间内快速融入所要学习的内容中来。那么,如何创设有效的学习情境?教师要结合每一节课的相关内容来进行。

如在教学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二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这一内容时,有关“生命的起源”内容在教材中并没有引入,而这一部分内容又与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是紧密联系的,对于这一部分的疑问,学生还是比较感兴趣的。在教学过程中,从课程标准的要求和课堂的可操作性出发,教师应该考虑构建学生知识的完整框架,对这一部分课本空缺的内容进行补充。

如何将这一部分内容在短时间内形象生动地展示给学生?单纯靠教师简单的语言表达是不可能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的,于是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借助网络视频剪辑,引入“历史场景”的模拟:在地球最原始的时候,是一个非常空旷的地方,出现了各种自然现象,如不能预料的电闪雷鸣、剧烈的火山爆发、汪洋彭湃的海洋,在这样的生存环境中,原始生命开始了艰难而顽强的抗争。借助3D影像手段,学生仿佛身临其境,在这种看似真实的模拟状态下,学习兴趣瞬间被激发起来。教师可以在这个时候顺势提出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学生很自然地就进入了学习的过程中来。

教学重难点的化解 高中生物学中,很多的知识点都很抽象,对于一些基础比较薄弱、思维能力稍微差一些的学生来讲,单纯靠教师的表述是远远不能够化解这些教学重点和难点的。对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需要合理地应用信息技术,如Flash从微观到宏观、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展示,在展示过程中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变复杂为简单,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如在教学高一生物“生命的物质基础”这一部分内容时,其中涉及糖类、蛋白质、核酸等内容,很多是跟化学学科交叉出现的,学生理解时存在很大的难度。对此,笔者在引导学生理解“蛋白质以氨基酸为基本单位构成,肽链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构成蛋白质”的时候,借用了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准备过程中收集大量的照片,其中有肌肉发达的运动员的照片,有生物元素相关的一些照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先导入几张形象生动的照片,就是对这个运动员的整体身体结构,身体肌肉,构成肌肉的肌纤维、肌动蛋白以及链状空间结构进行系列展示,通过这一展示过程,提醒学生按照这一变化来研究用水解蛋白质的方法,认识其结构组成。这一教学过程,教师需要准备大量的图片、动画,并且要对此进行系列加工。在这种信息技术的服务下,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细胞的结构、染色质、染色体等内容时就简单多了。

又如“植物的光合作用”是高中生物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理解:为什么光反应中靠色素吸收光能使H2O→O2+[H],使ADP+Pi→ATP?为此,教师可以上网下载相关的Flash课件,并且对这一课件进行加工后在课堂上演示:鼠标点击叶绿体基粒囊膜上的色素分子,在它吸收传递光能给中心色素分子后,这时就会让中心色素分子激发出电子,释放的电能就会使ADP+Pi→ATP;中心色素分子激发出电子之后,形成电子空穴,又从周围的水中夺取电子,完成H2O→O2+[H]的转化过程。如此的展示,学生很容易理解原本不能够理解的教学难点[1]。

课堂容量的增加 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区别于初中生物课堂的一个特点就是课堂容量大,尤其是在学期复习课时间紧张、复习任务繁重的情况之下,利用有限的时间给学生展示足够多的知识点。传统的教学手段已经无法达到这个目的,因此在复习课开展过程中,教师同样需要信息技术手段的支持。要让学生将一章、一节或者一个系统的知识点串成知识链,教师就可以在课前整理本章节或本知识点的内容,构建成幻灯片展示的知识树或者是知识图表。在课堂上,教师展示之前,可以将知识树或者知识图表上面的重要内容做成空白,让学生在填空的过程中完成对知识的回顾和识记。这是学生在短时间内实现知识回忆和总结的过程,能够锻炼他们的短时记忆和扎实复习功底,比较适合应用于复习课的教学。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服务于教师的教学过程,能够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在扎实、有趣的教学情境中实现对重难点的突破和对知识点的掌握。高中生物课中研究的知识点较多,往往都是抽象的,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信息技术手段的优越性越发凸显。当然,在使用信息技术过程中,教师也应该注意把握“度”。

1)选择适合高中学生特点的信息技术手段。高中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认知水平,他们对事物的认知不仅停留在表面上,一些声音、光电对他们的刺激会引起他们对事物深层次的思考。因此,在选择信息技术手段过程中,教师必须心里有这一方面的考虑,以此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根据所学内容的需要选择合适的信息技术手段。信息技术手段是为了辅助教师在课堂上解决不能单纯用语言表达的问题,并非必需的一种教学手段。对此,教师所选择的手段一定要适合所教授的内容,而不能一味地为了信息技术手段而使用它。

3)根据所讲授的课型来选择合适的信息技术手段。能够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将琐碎的知识点变成系统化的课型,需要选择信息技术手段;能够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将抽象的知识点具体化,便于学生学习的课型,需要选择信息技术手段;能够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建立系统的学科知识体系的课型,需要选择信息技术手段。

3 结语

总之,高中生物课中信息技术手段的使用要着眼于教学内容的基础,着力于从学生更好地学习出发,恰到好处地运用信息技术的诸多功能,真正更好地服务于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毛安福.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实验设计例析[J].生物学教学,2010(10):30-38.

[2]安淑荣.探究式教学的模型建构实践:高中生物“DNA分子的结构”教学案例[J].中学生物学,2010(6):26-36.

作者:王方 崇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