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分析音乐艺术论文

2022-04-18

【摘要】音乐具有艺术功能和实用功能,艺术功能是指对人类心灵的一种人文关照,是对人类内心深处的一种慰藉;实用功能是指音乐可以被用于教化、宣传、教育、科学利用等。在音乐教育领域,不应该过分夸大任何一方的功能,而忽略另外一方,应该把两者很好的融合在一起进行课堂教学,只有双方兼顾,才能使音乐的教育变得有意义。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功能分析音乐艺术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功能分析音乐艺术论文 篇1:

钢琴教学中歌唱性演奏与思维培养训练的重要性研究

【摘要】钢琴教学中不仅只是教授学生钢琴演奏的技能还要注意影响学生钢琴水平发展的相关性因素。比如歌唱性演奏与思维在学生提高钢琴演奏水平的道路就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师需要对钢琴演奏中对学生歌唱性演奏思维的培养要多加研究,并总结出培养方法和策略。

【关键词】钢琴;教学;歌唱性

前言

最早提出歌唱性思維的是钢琴家肖邦。他在教学过程中郑重的提出了歌唱性思维的概念,这个概念将音乐艺术中的声乐性和器乐性很好的结合了起来。在教学中明确提出了“歌唱性思维”的概念,使音乐艺术中的“声乐性”和“器乐性”从形态达到完美的融合,这也成为后期肖邦钢琴作品的一个特点。这个概念的提出对钢琴演奏艺术产生了巨大影响,成了钢琴演奏艺术的助推剂。

一、“歌唱性思维”的概述

音乐艺术工作者的所有关于音乐方面的活动和人类所从事其他活动是一样的,都是人的身体行为,是受大脑支配的,心理因素影响的。钢琴演奏也是离不开歌唱性思维的。古代《乐记》中就写道:“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动于中,故行于声,声成文,谓之音。”这就是说歌声来自于人的内心,声音离不开人的情感,唱歌乃是人的心声的表现,向听众歌唱,就是通过歌声来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歌唱所表达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就是人类大脑的思维,是众多表现形式的一种。这种包含着音乐作品解析和表现模式的思维过程就是“歌唱性思维”。从心理角度来说,这是思想持续发展的过程,是对歌曲相关信息进行运算和加工的积累。带有歌唱性思维的钢琴演奏凝聚了人类的思想,有了这种思想,我们所听到的钢琴作品就成了一曲有血有肉的音乐作品了。

二、“歌唱性思维”的应用及人才培养策略

钢琴演奏艺术无论在中国还是西方都受到很高的重视,特别钢琴作为西洋乐器是从17世纪才传入中国,开始研究钢琴也就是20世纪的开始的事情,但是在中国的短短百余年时间里,在中国获得了空前的发展和普及,现在已经有成千上万的钢琴爱好者。在各个高校也都设置了钢琴专业和钢琴课程,为我国培养出了众多优秀钢琴演奏人才,获得了可喜成绩。参考国内外钢琴演奏艺术的发展,现在中国并不缺乏优良的钢琴演奏技术,缺乏的是对钢琴演奏技术研究和寻求突破的人才。钢琴演奏人员必须懂得歌唱性思维,并把这种思维当做一种习惯,探析声乐作品的结构和音乐元素特征,深入分解认识作品的每个音符。钢琴演奏要以声乐想象为前提,以歌唱的思维,和歌曲作品本身的风格、情感为基调,灵活运用钢琴演奏技能,完美的将钢琴作品演奏出来。在钢琴演奏教学过程中,“歌唱性思维”作为主要教学内容越来越受重视。有经验的钢琴教师都会在教授钢琴技术的同时,要求学生在练习钢琴的是时候把歌曲唱出来,一边唱一边弹。或者在演奏的时候,把歌曲旋律唱出来,整体把握歌曲的音律和情感。钢琴家霍夫曼就说过,越是演奏得近于声乐,就越是接近真正的音乐艺术,我们很快就可以感到一个简单的旋律可以用很深刻的思想来演奏。这就说明乐器演奏者应该用内心的歌唱性思维领悟音乐艺术的思想,助推演奏水平的提高。赵晓生教授也说过,钢琴演奏的目的是让观众得到美的享受,而钢琴演奏者让钢琴发声的过程好比歌唱家唱歌的过程,只不过不同的是,歌唱家是通过嗓子直接发音,而钢琴演奏者是通过琴键发声。歌唱性思维的钢琴演奏者通过他们的手指、内心、感觉这三点合成一起,在演奏中共同表现出来。

三、声乐钢琴演奏者“歌唱性思维”的缺失及其审美功能分析

从事了多年的钢琴音乐教学工作,也看了不少的钢琴演奏专场和演奏比赛。当前特别优秀的钢琴演奏者还是很缺乏的,钢琴演奏者的“歌唱性思维”缺失会导致演奏作品时候的失败,只有准确的利用歌唱性思维,精巧的把握歌曲的涵义,正确的构建钢琴曲的整体演奏框架,才能准确的演奏出歌曲作品的精髓。钢琴演奏者的歌唱性思维,其实是演奏者对作品的一种理解,你对作品的理解程度高低,也就决定了你弹奏钢琴曲水平的高低。当缺乏歌唱性思维时,必然会影响演奏者的钢琴演奏水平发挥,甚至难以正确演奏出作品。这可能是钢琴演奏者并没有认识到钢琴演奏需要具有歌唱性思维,还可能由于钢琴演奏者自身钢琴技能的不足,往往顾及不到歌唱性思维的运用。很多人都有过相同经历,在音乐会上,很多歌唱家还没有开口唱歌,就会听到钢琴演奏者富有感染力的前奏深深打动我们的内心。这说明钢琴演奏者的美妙音符发自内心的触动了观众,让我们不由自主的静下心来慢慢聆听,光是富有魅力的钢琴声就给观众带来了无比的审美满足感。钢琴艺术的审美功能是美妙和富有魅力的。钢琴作品的演奏体现了演奏者的审美情趣和对艺术作品的见解,使观众从心灵深处得到音乐作品的熏陶。优秀的钢琴演奏家都具有良好的歌唱性思维,从他们内心深处发出的钢琴音符蕴含着丰富的艺术内涵和情感,表现出忧伤、欢喜、沉重、欢快、愤怒、快乐的不同情感。他们的演奏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激发出观众的情绪,所以优秀的钢琴演奏者能赋予声乐作品审美指导作用。高水平的钢琴演奏者会在演奏时候会想象着歌曲的歌声洋溢着独特的乐思,这种乐思就是钢琴演奏者对音乐作品的审美感受。在钢琴教学中,应该在长期的在长期的训练与实践中逐步培养和提高钢琴演奏者自身的“歌唱性思维”构建能力,提高钢琴演奏对曲艺作品的内在美的艺术审美感受力。教师更应该教会学生注意生活的点点滴滴,在日常生活中就要不断汲取艺术作品的审美意识,加强自身的艺术修养,不断提高钢琴演奏时的审美感染力,充分发挥钢琴演奏的“歌唱性思维”的音乐审美指导功能。

四、“歌唱性思维”的二度创作功能

一般来说,音乐创作者创造出来的音乐作品都是静态不动的,就像画家的杰作一样静止供人观赏。而与美术画作所不同的是,音乐作品是需要音乐人把它表现出来的,再好的音乐作品如果没有人去演绎,那么它的价值和美也得不到体现。从某种程度上无论是歌唱家演唱音乐作品还是乐器演奏家演绎音乐作品,都可以被认为是音乐人对音乐作品的二度创作。优秀的二度创作能够使音乐作品得到淋淋尽致的表现,而被不合格的音乐人演绎,也许根本就演奏不出音乐作品的美。这就是说,好的音乐作品,需要优秀的音乐人将作品精美的演绎出来,让作品从品质上得到升华,让原作者意得到想不到的艺术效果。所以钢琴演奏者要主动利用歌唱性思维,负责任的认真演奏音乐作品,否则可能就因为没有好好的理解作品,使作品没有得到完美的展现,而埋没了一部优秀的音乐作品。虽然钢琴演奏对音乐的影响巨大,但在实际声乐教学中,老师和学生往往更加关注歌唱的技能和水平。因为歌唱水平的高低会最直接的表现出来,这就使得有些学生对钢琴的学习兴趣大折折扣,更就不用谈歌唱性思维去演奏钢琴了。其实在各高校中,钢琴演奏的价值还是相对被低估的,致使教育内容单一,教学水平一般。首先,教师忽视对学生宣传钢琴演奏的重要性。甚至有些声乐老师就根本不重视钢琴演奏对提高学生的音乐水平的重要性,在音乐专业中,好多学生其实对钢琴演奏是陌生的,甚至对琴键的发声都不熟悉。所以声乐老师在课堂上应该注重钢琴在音乐水平发挥上的重要性,教授给学生正确的基础发声知识。”这样对学生的声乐水平提高会起到推动作用。其次,教学大纲对钢琴演奏缺乏明确要求。

五、总结

钢琴演奏的歌唱性思维是钢琴演奏中不容忽视的细节。任何事情都有它的规律,我们要在长期的练习和演奏中寻求规律、探索方法和技巧,并且全面的展开训练,扬长避短,实现指尖在琴键上的歌唱。

参考文献

[1]陈曦.论歌唱性思维在钢琴演奏中的重要性[J].唐山学院学报,2013(04).

[2]吴秉承.论钢琴演奏歌唱性的技能培养[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5.

[3]窦青.试论钢琴演奏中的歌唱性思维[J].山东艺术学院学报,2015(01).

作者简介:李芳(1978—),女,汉族,山西人,本科,讲师,工作于洛阳师范学院音乐学院,致力于钢琴演奏与教学研究。

作者:李芳

功能分析音乐艺术论文 篇2:

从音乐的艺术功能与实用功能浅谈音乐教育

【摘 要】音乐具有艺术功能和实用功能,艺术功能是指对人类心灵的一种人文关照,是对人类内心深处的一种慰藉;实用功能是指音乐可以被用于教化、宣传、教育、科学利用等。在音乐教育领域,不应该过分夸大任何一方的功能,而忽略另外一方,应该把两者很好的融合在一起进行课堂教学,只有双方兼顾,才能使音乐的教育变得有意义。

【关键词】音乐 艺术功能 实用功能 本质

在音乐教育界有这样一种现象,即大肆宣扬音乐的一些实用功能,比如开发和提高儿童智力、对孩子在道德上与品格上的教育等等,所以导致音乐教育成为以开发儿童智力、道德教育为主要内容的课程,而忽略了音乐艺术的真正审美功能。对于这种现象,美国著名音乐教育家雷默做了生动的比喻:“如果把音乐比作一条狗的话,那么音乐的那些实用功能就像是狗的尾巴,应该是狗摇尾巴,而不是尾巴摇狗,音乐的本质应该在于给人一种审美的满足。而音乐教育也应该是一种审美经验教育。”

雷默的观点批评了当下音乐教育界大肆宣扬音乐实用功能的做法,提出了音乐教育的本质应该是审美经验教育,音乐的功能在于让人体会到美的存在,而不是对人进行一种道德的宣传、伦理的教化。那么音乐到底有什么样的功能呢?是不是应该在音乐的课堂上摒弃音乐道德教育等内容,而以音乐的审美能力教育为主呢?我认为,音乐所具有的功能既有获得审美满足的艺术功能,也有教化、宣传等实用功能,两者是并列存在的,不能撇下任何一方而抬高另一方的功能,所以在音乐教育的过程中,音乐的两种功能都应该得到重视,下面我们可以分别从音乐的艺术功能和实用功能来进行分析。

一、音乐的艺术功能

音乐具有艺术功能,所谓艺术功能是指对人类心灵的一种人文关照,是对人类内心深处的一种慰藉。音乐不能直接给你带来任何物质性的、立竿见影的帮助与影响,因为音乐的目的不在于物质性,而在于精神性。如果缺少了这种心灵的关照,那世界将是一个冷漠、黯然的世界。艺术便是为了满足人类的这种心灵关照而创造的一种行为方式,而音乐艺术又有其独特的优势。

音乐不能像视觉艺术那样给人以直观的艺术形象,也不能像文学艺术那样给人以语义内容的具体描述。音乐是一种非语义性的符号,它只能靠音的高低、长短、强弱等方法来传达信息。当我们接受到音乐的声音信息时,我们只能在脑海里想象出音乐的形象是什么,这就给了欣赏者一种想象的自由空间。当你听到舒曼的钢琴曲《童年情景之梦幻曲》时,你已身回童年梦境,乐曲的旋律平缓,节奏舒展,用音简洁,在单纯与平静的音乐氛围中,你仿佛已穿越了时空的限制,回到了梦幻、温馨的童话王国,曾经的欢笑、哭啼、追逐、嬉戏,高山、草地、池塘、绿林,在这短短几分钟的乐曲里,连续在脑海播映。这种想象是一种欣赏者内心的感性想象,而这种感性想象可以超越一切时空的阻碍,使人在精神性上得到了极大的满足,让人发现最原本的自我,而在这种发现的过程中心灵再次得以净化,得以升华。而这也恰恰就是音乐的艺术功能所在,使人可以感受到美的存在,生命的存在,而成为一个有灵魂的人的存在。从这一方面讲,在音乐教育中,当然不能忽视音乐的艺术功能。

二、音乐的实用功能

音乐也具有实用功能,所谓实用功能是指音乐被用于教化、宣传、教育、科学利用等。中国自古以来就强调了音乐的社会功能和教化作用,儒家的音乐思想认为“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为什么儒家思想认为音乐最擅长改变风尚习俗和道德教化呢?因为音乐对人的内心具有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在西方音乐史上,从古希腊时期就提出了音乐的道德与教育作用。柏拉图提出了音乐美育的观念,认为音乐的美与心灵的善是不可分割的,音乐可以净化人的心灵。所以音乐教育的目的是使人得到道德上的教育,从而使音乐发挥其社会作用。

音乐的实用功能在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对文化的传承,还是对道德的宣扬,都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在民间音乐中,以民族的历史和生活知识为主要内容的民歌,在传唱的过程中,同时也是对本民族内部的一种知识教育,通过这种音乐的形式,使本民族的文化得以传承下去。而且,音乐具有强大的精神教化作用,例如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在“黄河船夫曲”这一乐章,可以感受到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拼搏奋斗精神;“黄河颂”这一乐章,可以感受到中华民族积淀着悠久的文化历史;“保卫黄河”这一乐章,能够给人一种坚决抵抗入侵,坚持斗争到底的坚强反抗精神。整部音乐作品大气恢弘,不仅表现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气魄,也表现出了中国人民自强不息、英勇斗争的伟大革命精神。人们从而受到了一种潜移默化的爱国主义教育。这也正是体现了音乐的实用功能,它可以给人在精神上的一种情感性教育,这种情感教育可以包括在道德上、民族自豪感上等方面。当然,音乐的实用功能除了这些外,还有比如音乐治疗一些心理性疾病,或者在公共环境、服务行业等场合作为优化环境的背景音乐,这些都体现了音乐实用功能的重要性。而从这一方面讲的话,在音乐教育中,也不能忽视音乐的实用功能。

从音乐的艺术功能和实用功能分析完,我们可以看出,音乐的艺术功能和实用功能不是一个二选一的问题,因为它们是并列存在的,并且各自都占有重要的地位。所以在音乐教育的领域,不应该过分夸大任何一方的功能,而忽略另外一方,应该把两者很好的融合在一起进行课堂教学,只有双方兼顾,才能使音乐的教育变得有意义,才能让学生真正领略音乐艺术的价值所在。我认为,也许这就是音乐教育的本质所在吧。

作者:李津

功能分析音乐艺术论文 篇3:

高校音乐教育的改革与创新

【摘要】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我国普通高校在教育体系中逐步引入了音乐、美术等艺术类教育项目,这主要是为了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与艺术表达能力,使学生实现全面综合发展。随着立德树人教育改革的深度推进,包括音乐教育在内的艺术教育得到了更加广泛的关注,很多高校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对音乐教育改进优化展开了深入研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音乐在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占据了重要地位,既是人类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人类思想与情感传递的主要工具,现代大学生面临着巨大学习与就业压力,多元文化的冲击也让学生们陷入了审美迷惘,音乐教育的实施既能提高学生们的综合素质,又能够让学生们用更加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学业与生活。如何基于教育改革及学生成长需求实施高效教育改革与创新也就成为高校教育工作者关注的核心问题。

【关键词】高校音乐;教育改革;创新

荀子在先秦时期就对音乐对人情感的影响与作用展开了深度剖析,《乐论》中指出音乐对人的影响是深刻而迅速的。音乐教育不仅要让学生们掌握音乐赏析与表达技能,更要让学生们用自己的心灵去感触音乐,将音乐成为学生体会与表达的重要工具。当前很多高校并没有开设音乐专业或在非艺术类学生中实施音乐教育,这也使得音乐教育的重要性被逐渐忽略,音乐教育的缺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高校学生的健康发展,特别是不利于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的塑造。

一、高校音乐教育的主要功能分析

音乐是审美教育和文化教育的重要手段,对学生情感与价值观的熏陶影响是全方位的,在积极推进素质教育落实的当下必须要重新认清音乐教育价值,围绕其主要功能展开深度分析。

(一)音乐教育的美育功能

贝多芬指出“音乐比哲学更具智慧”。音乐带给人们的影响远远超出了音乐本身,作为历史作为悠久的艺术形式之一,音乐具有较强的普遍性与感染性,听众和演奏者能够在音乐中享受美好、放松心情,实现精神思想的共鸣。音乐教育中教师带领学生聆听和解读音乐作品能够更好地感受作品之美,审美教育也具有具有了非常积极的价值,学生们有效调动自己的想象力感悟作品描绘的情景,通过长期训练和感受他们将能够更好地把握作品情感,这对于他们审美能力的形成是非常积极有效的。美育功能能够有效培养广大高校学生的审美能力,能够将学生的审美能力与审美表达体现在多个方面,学生的生活将因此变得更加美好。

(二)音乐教育的文化传承

教育传递了生产经验与社会生活经验,同时也实现了社会文化的传承,最终实现培养人的目标。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继承与发展面临着挑战,高校教育是文化传承的有效途径,具有传播范围广和传播形式普遍的特点,能够给广大高校学生留下深刻印象。我国传统音乐具有显著的民族性和地域,不同地区诞生的音乐文化差异显著,进而导致音乐风格变化明显,通过高校音乐教育的有效梳理能够将这些内容更加直观地呈现在学生们面前。最后音乐教育能够让音乐文化变得活灵活现,通过教师与学生间的学习及互动变成直观的思想和情感,音乐文化也将因此得到更好的传承[1]。

(三)音乐教育的社会交往

音乐是世界的通用语言,创作者与表演者期待通过将音乐作品中蕴含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念传递给广大受众,音乐教育是人类思想与意识的直接呈现,音乐教育的实施能够建立音乐与学生间的内在联系,进而使得学生的思想意志及人格品质得到熏陶和培养,使得学生们能够将自己学习到的知识用于实际。高校校园里的音乐活动丰富多彩,学生们参与其中能够在师生面前更好地展示自己,他们的自信心也将得到极大提升。当前高校音乐活动非常多样,合唱活动、乐器演奏、不同风格作品的独奏等等,这些音乐活动的开展能够让学生们更好地进行人际交往与文化交流,学会接纳不同文化,实现学生间的和谐相处,社会交往能力的提升将帮助学生们在未来更好地融入社会。

二、高校音乐教育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分析

高校是人才培养的摇篮,音乐教育的实施不仅仅有助于专业人才的培养,更有助于高素质综合性人才培养。历史文化积淀与文化传承使得我国形成了具有鲜明民族特征的音乐教育体系,但高校音乐教育在实践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一)高校师生对音乐教育认知不足

音乐是高校教育体系中较为特殊的一门学科,很多高校对于音乐教育的实施并不重视,这在一些理工科院校表现得尤为明显,音乐教育被列为选修课程。音乐只有在学校组织各项活动时才得到关注,学校内音乐相关的社团也主要依靠学生兴趣爱好自主设置。音乐学科缺乏系统和专业的规划,非艺术类专业的音乐教育发展较为缓慢。高校学生同样对音乐教育缺乏清醒认识,他们面对繁重的学业压力和就业压力,将主要精力投入到专业知识学习及相关知识研究之中,音乐更多地作为调节生活与学习节奏的工具,学生们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学习音乐,这就导致学生们缺少系统性学习意识与学习态度。还有一些学生因为个人兴趣及认知问题而很少参与音乐学习,统一的音乐教育与实践活動难以实现,音乐教育发展面临困境[2,3]。

(二)高校音乐教育方式较为陈旧

高校音乐教育受到传统音乐教育思想与教育方式的影响非常显著,以考试为首要目标的音乐教育理念使得音乐教学教育以考试为导向,陈旧的教学方式很难调动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进而导致音乐课堂很难形成良性互动,音乐教育总体效率不高。相关调查数据显示,高校学生对音乐的主要兴趣主要集中于乐器和音乐表达方面,对音乐相关的理论知识兴趣缺缺,学生们的兴趣无法得到提升也就难以融入音乐课堂,总体教学效率提升缓慢。音乐教育对学生素质提升的过程相对缓慢,很难在短时间内发挥立竿见影发挥效果,教师教学方式的陈旧与教学模式的落后导致了学生们积极性不强,音乐教育难以充分迎合学生们的需求,引导学生们充分融入课堂。

(三)高校音乐设施与师资建设不到位

音乐教育需要使用到不同的乐器及教学设备,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学生实践活动的开展都与设备存在密切关联,但高校管理者对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不高,主要资源投入到音乐相关专业,总体资金与资源倾向性明显。这就导致音乐教学设备特别是教学所需的乐器很少,高校未能在硬件条件方面给予音乐教师足够支持,很多音乐教育及实践活动无法有效展开。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音乐教育涉及到的内容非常丰富多样,教师需要对音乐教育理论、世界及中国音乐发展历史、音乐实践知识都有较为深刻的理解,这才能够用深入浅出、趣味横生的方式向学生们展示音乐知识。但我国高校在音乐教师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普遍存在不到位的现象,教师质量与教师数量距离高校音乐教育发展需求都存在差距,这也是软件方面积蓄填补的部分。

三、高校音乐教育的改革与创新策略

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及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需要将精神文化建设工作与经济建设作为同等重要工作,特别是教育改革直接关系到学生们的成长和发展,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充分考量音乐教育的重要影响。高校是高端人才培养的基地,针对高校音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实施改革与创新。

(一)正确认知音乐教育,提升音乐教育地位

高校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首要任务,人才培养不仅仅要将专业知识技能教育融入其中,更要采取积极有效手段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使得学生们能够在现代社会更好地展示自我,成为国家和民族的有用之才。因此我国高校管理者和教育者要正确认识音乐教育的重要性意义,不仅仅在音乐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积极开展音乐教育,更要在其它专业人才教育中引入音乐教育内容,使得广大师生能够从观念上重视音乐教育。通过音乐学科的系统和专业划分能够让高校音乐教育更具条理,紧密贴合高校学生发展的现实状况,推动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与音乐情操,为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奠定基础。音乐教师同样要注意学生的引导,让更多学生能够准确感受到音乐教育的重要性,既要把握音乐的趣味性与美学价值,更要能够领悟音乐蕴藏的文化思想,全面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热情。

(二)转变音乐教育理念,创新音乐教育方式

音乐教育的实施并不是为了让学生掌握更多的音乐理论或音乐技能,要让学生们形成浓厚的音乐兴趣,促使学生主动感受和体会音乐的魅力,领悟音乐背后蕴藏思想与文化。传统高校音乐教育依然将成绩作为主要教学方向,过度强调学生们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为了推动高校音乐教育改革,教育者要充分学生们的主体地位,清醒认识到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从学生角度入手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其次教师要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将现代化教学设备与教学方式结合起来,为学生们创造轻松的学习环境;最后教师要结合中国音乐艺术及我国高校教育特点构建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教育体系,推动音乐教育可持续发展。

(三)强化教学设备投入,加大教师队伍建设力度

在教学设备上,音乐教学设备作为高校音乐教育的首要前提条件以及基础组成部分,要明确教学设备对音乐教育的重要性,加大对教学设备的投资力度,通过高质量的教学设备提升音乐教育的教学质量以及效率。在师资力量上,对现有的音乐教师,要加大培训力度,组织教师定期进行音乐专业水平、综合素养以及教师教学理念、方式以及职业素养方面的培训。加大对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建设、注重高专业水平、高职业素养音乐教师人才的招聘工作[4,5]。

参考文献

[1]徐亮.论高校音乐教育在民族传统音乐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J].艺术评鉴,2019(9):96-97.

[2]钱洁,叶培结,赵义堃.大数据、慕课与翻转课堂的融合发展——构建大数据时代的高校音乐素质教育[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6):110-114.

[3]胡庆生,杜泽凝.高校音乐教育的课程改革——關于增设社区音乐教育人才培养方向的设想[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8,36(2):47-54.

[4]李丹.素质教育背景下高校音乐教学资源的重置与整合[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5):30-32.

[5]管建华.21世纪的抉择——从中国高校音乐教育的三个“缺失”问题谈起[J].人民音乐,2015(1):74-78.

作者简介:陈鹤天(1988—),男,辽宁铁岭,硕士,助教,研究方向:音乐教育。

作者:陈鹤天

上一篇:会计世纪创新管理论文下一篇:百家讲坛经营模式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