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企业管理科学化论文

2022-04-24

摘要:现代企业要实现科学发展,离不开柔性管理的支撑和保障。柔性管理凭借自身独特的形式,不仅可以增强企业的管理效率,还能够提升企业整体的经济管理水平。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新时期企业管理科学化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新时期企业管理科学化论文 篇1:

开创"全员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格局

新的世纪是中国腾飞的世纪;21世纪的前十年,是国有企业迈上新台阶的重要时期。在这个阶段上,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制度将得到确立和完善;中国的入世,使得国内的经济进一步与全球经济相融合,企业必须按照国际通用规则进行运作。在这样的背景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必将发生巨大的变化。

从目前可以预见的角度分析:一是企业人员精炼化。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越来越多的企业冗员将离开岗位,伴随着劳动生产率的大幅提高,企业中专职政工人员的数量将不断减少。二是企业机构精简化。在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将实行高效管理,职能部门的职责将不断得到细化和简化,相应的政工机构和部门也将进一步归并,职能进一步集中。三是企业管理科学化。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和方式,将引发一场企业管理革命,随着资产管理和监控的加强、人事管理和人力资源开发的加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将进一步与企业管理等相融合,形成企业发展的整体合力。总之,在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前,企业的生存发展将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企业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企业自身的变化,必将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提出新的要求。思想政治工作只有适应这种要求才能发挥优势作用,否则"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新世纪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在新的实践阶段上,向我们又一次提出了一系列基础性问题: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抓什么?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怎么抓?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靠谁抓?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成效如何评判?在回答这些问题的背后,涌动着的是一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浪潮。面对新世纪,加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不仅要解决一个对其重要性的认识问题,更要在操作思路和方法论上有新的突破。"全员思想政治工作"正是顺应潮流的产物,是新世纪中加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必由之路。

"全员思想政治工?quot;包括三个层面的含义:第一,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关键环节,是联系企业的实际和干部职工的思想实际,做好"面对面"的思想政治工作;第二,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任务,是人(队伍)的素质的全面提高和人力资源的全方位开发;第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是企业中每一个"带兵的人",管理岗位的人员同样是思想政治工作者。提出和建立"全员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格局,有利于真正解决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问题,有利于解决企业中长期存在的思想政治工作与管理工作相脱节的"两张皮"现象,有利于为新世纪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作出科学定位。

定位之一: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关键环节,重在做好"面对面"的思想政治工作

长期以来,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领域,我们似乎已经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势:

其一,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就是完成上级布置的有关思想政治工作的各项任务。

企业政工部门常常是围绕上级的要求"转",满足于执行规定性"动作"。如传达有关文件和会议精神,逐级制定实施细则或操作性文件,层层开展相应的主题教育活动和各类寓教于乐的活动,填写各种规定的信息表,等等。应该肯定,按照上级部门的要求,积极开展适应新形势、适应企业发展的主题教育和各项活动,确实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环节。但是,仅仅做到了上级的要求,完成了上级布置的各项思想政治工作任务,是否就意味着一个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做好了?答案是显见的。

其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就是把企业党委和政工部门的工作活跃起来。

党委及其工作部门的工作,都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直接相关,正是通过这些部门的努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得以精心组织和协调。应该肯定,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广大企业的政工部门解放思想,勇于开拓,积极创新,活跃工作,在加强和改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企业党委及其工作部门不可能包揽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全部,文件和会议也不可能解决所有的问题,这一块工作的加强,也不等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加强。有时甚至会出现这样的"怪圈",部门工作越是"加强",面上工作反而弱化。

企业生存发展的实际向我们提出了一个重要而现实的问题,一个归于思想政治工作本源的问题:在市场激励竞争、关系企业生存发展的严峻条件下,作用于企业员工和员工思想的思想政治工作,更重要的任务是联系形势,开展针对干部职工思想实际和工作实际的"面对面"的思想政治工作,通过加强全体员工的思想教育和疏导,通过对每一位员工的价值激励和情感激励,凝聚力量,推进生产经营,为进一步搞好企业服务。通过提高人(队伍)的素质、调动员工积极性,进而为搞好企业服务,这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具有独特优势的根本所在。离开了这一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就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就会偏离其原意和方向,成为形式主义的东西。

定位之二: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任务,是提高队伍素质、开发人力资源

分析90年代以来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一个严峻的问题是工作"横向不到边、纵向不到底",落实不到班组,到不了人头,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提出和建立"全员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格局,要求的是眼睛向下,工作到基层,这符合新时期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规律,可以真正发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不可替代的作用。

企业的工作实质上是人、财、物等资源的有效配置和优化组合,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人。任何一个企业的发展,都离不开高素质的员工队伍。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提升员工队伍的整体素质,为生产、经营、管理工作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進而在市场中赢得竞争优势,这是企业发展的战略,也是企业最为宝贵的资本。一切为了提高人的素质,一切为了发挥人的潜能,这是新世纪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全员思想政治工?quot;的本质含义。

人的素质是一个综合系统,"全员思想政治工作"的任务因而也是全方位的。第一,必须始终不渝地提高队伍的内涵素质,其中思想道德素质是第一要素,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是题中之意,这是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任务;第二,积极做好人力资源开发,创造条件挖掘人的潜能,通过关心、激励等多种手段,更好地调动员工搞好岗位工作的能动性和创造性,这是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任务;第三,面对干部职工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做好答疑解惑工作,通过形势任务教育,为深化改革和持续发展提供一个安定局面和良好环境,这是新时期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任务。

人的思想是活跃而具体的,"全员思想政治工作"突出的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要求运用有针对性的工作方法,做好每一位员工的思想疏导工作。一是认真调查,了解干部职工的思想动向,做好经常性的分析工作,努力掌握第一手资料;二是重视工作研究,探索工作规律,面对新的形势,形成新的工作载体和方法;三是完善工作网络,创新体制,落实机制,形成政工干部、管理干部乃至员工共同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全员化"格局。

随着"全员思想政治工作"局面的形成,新世纪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一定会在工作思路和方式方法上有新的突破,思想政治工作不再是一种原则,一种要求,一句挂在嘴上的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行为,是基于企业实践的方法,是融合在各层干部身上的人格力量,是化解矛盾、激励斗志的操作手段。

定位之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者不仅是指政工干部,也包括管理岗位上的人员

长期以来,我们自觉不自觉地把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限定在政工部门范围和政工干部身上,似乎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就是政工部门和政工干部的事;同时,自觉不自觉地把思想政治工作的途径和方法,简单理解为报告会、学习会和各类活动,一谈到这方面的工作,就由政工部门和政工干部"冲"。久而久之造成,一方面政工干部只满足于"大型活动"的组织,讲声势和热闹,对日常生产、经营、管理中发生的大量思想问题,或无暇顾及,或知之甚少;另一方面管理干部只关心业务工作,不懂得做人的工作,乃至因方案、制度的不成熟或缺陷引起的矛盾,无法自行解决,推给政工干部了事。

这种现状的存在,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为什么会如此难以化解呢?我们不是已经反反复复地强调要"两手抓、两手硬"吗!我们不是已经大力推行"一岗两责"吗!究其原因,除了传统国有企业管理模式的局限外,其重要的方面是,企业没有形成"全员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识和氛围,没有建立与"全员思想政治工作"相适应的体制机制,在职责明确中,企业实际形成了思想政治工作与管理工作相分离的"两张皮"格局。因此,讲到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政工干部会义不容辞地承担起来,管理干部会心安理得地袖手

旁观;讲到提高管理效率和水平,管理干部会兢兢业业地去抓,政工干部充其量只是当个配角。在这种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狭隘观念和片面认识下,思想政治工作怎么会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怎么能成为各级各层干部的自觉行为,怎么会上升到企业生存发展的战略。

面向新世纪,尽快形成"全员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格局,是加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第一,要确立全员参与思想政治工作的体制机制,树立"每一个带兵的人都是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新观念,通过"一肩挑"、"双向兼职"、"双承包责任书"等形式,把思想政治工作的任务落实到"全员",细化到"全员"。第二,要发挥好企业政工部门与政工干部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组织、协调、监督、保证作用,把上级布置的任务与企业的实际需要结合起来,把外在要求内化为自身需求,确保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工作的一致性,在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作用的同时,形成企业整体工作的综合优势。第三,从"全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际出发,潜心研究,大胆创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借鉴国外先进企业管理理论,运用企业文化、行为科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的最新成果,丰富和发展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并以此"武装"干部队伍,使所有"带兵的人"既有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强烈意识,更有积极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真才实学。第四,要高度重视企业的思想氛围营造和良好环境建设,帮助干部职工不断解放思想,形成与现代企业发展相适应的新观念;引导干部职工队伍自觉投身学习,不断提高岗位技能,做对企业有贡献的人。

面向新世纪建立"全员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格局,实际上提出了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更高境界。它具有导向功能,以培养"四有新人"为己任,但这种教育引导又是与具体企业对员工队伍的素质要求相结合的,是形象、具体、生动的,细化为正确义利观教育、道德修养和行为规范;它具有自身的优势和作用,以服务经济为中心,但这种作用又不是独立于企业整体工作之外的,不是与企业管理、制度建设、经济杠杆等作用相排斥的,而是相互补充、相辅相成的工作合力;它是一门科学理论,有完整的体系,它更是具体的工作方法,以有形和无形、独立和渗透、直接和间接的方式在企业中产生巨大的作用;它需要专职人员的精心培育和呵护,在职业者的奉献中不断发展、成熟、升华,它更需要企业各级各层管理人员的共同履行,在提高员工素质上显现优势,在推进生产经营管理工作中发挥作用。在这个意义上,"全员化"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既包括报告、学习、演示、谈心等教育、疏导活动,又涵盖了改革方案、分配制度、岗位规范等企业管理工作,以及由此而决定的企业氛围营造和良好环

作者:徐利有

新时期企业管理科学化论文 篇2:

柔性管理在企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探析

摘 要:现代企业要实现科学发展,离不开柔性管理的支撑和保障。柔性管理凭借自身独特的形式,不仅可以增强企业的管理效率,还能够提升企业整体的经济管理水平。基于此,企业应科学地把握柔性管理的特点、不断丰富柔性管理的内容、优化柔性管理的形式,以便更好地发挥其系统化优势,持续增强其在企业经济管理中的主导作用,更好地促进企业管理工作向着弹性化、多元化、科学化的方向推进。

关键词:柔性管理;企业;经济管理;应用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柔性管理的方式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其有力地提高了企业的经济管理水平,增强了企业的综合竞争实力。要进一步发挥出柔性管理的独特优势,必须切实增强柔性管理在实践中的应用。现代企业通过严格落实柔性管理方式的要求,可以增强自身的柔性管理水平,有助于更好地规避企业管理实际效果欠缺的问题,以促进企业自身的经济管理能力更能有效地符合各个发展阶段的现实要求,进而有力地提高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为企业的科学、快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和保障。

一、柔性管理概述

从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最早是日本的经济界人士和研究者结合国家的实际情况,并有效融合西方的管理理念,提出在企业管理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实现了从“重物”到“重人”的巨大改变,进而为企业管理的创新开辟了一条崭新的路径。柔性管理自此开始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认同和广泛运用。该理念突出以人性为本,在关注人性、尊重人性的基础上,综合评判、分析劳动者的心理和行为,积极挖掘企业员工中蕴含的巨大潜力,进而将企业的美好愿景化为员工主动工作、积极行动的巨大力量。当下,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信息技术的快速进步,传统的人力刚性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形势和企业发展的需要。柔性管理的理念在更大范围内得到了运用。在企业的经济管理过程中,有效融入柔性管理的思想可以有效规避传统模式下刚性管理的弊端,极大地激发了企业员工的热情,不仅有利于构建以人为本的良好企业文化,还可以提高企业经济管理的水平和质量。总之,新的时期,推动柔性管理的研究,对于提升企业经济管理工作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柔性管理的基本特点和主要原则

与传统的管理模式相比,柔性管理有着自身独特的特点和主要原则。科学地认识和把握柔性管理的这些特征和原则,对于在实践过程中的合理运用和推广,确保柔性管理工作真正取得实际成效有着重要的意义。具体来讲,其基本特点和主要原则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人性化管理和人文关怀

人性化是实施柔性管理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关键因素。通过切实增强对企业每一名员工的人文关爱与帮助,能够从根本上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与向心力。所以,在推行柔性管理的过程中,借助人性化调适管理内容,能够增强企业的管理能力,进而为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增强营造良好的人文氛围与工作环境。而且,人性化管理作为企业文化最为关键的组成部分之一,通过人文关怀的有效实施,可以在深层次上为员工的成长进步带来多个方面的帮助与支持,有利于有效降低每一名员工和企业文化发生冲突的可能性,进而使企业员工始终处在人性化管理的良好环境中;更有利于员工落实企业的各项工作要求,执行企业的各项管理制度与标准,最终为企业的系统化、科学化管理奠定坚实的保障。

2.自我管理和自主管控

和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相比,柔性管理有着自身的鲜明特征。其中,自我管理就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在柔性管理模式下,利用管理权限,发挥出基础岗位员工在实施管理时的主导作用,通过自我管理有效发挥出管理的规范导向优势,进而促进每一名员工更加主动、积极地服从企业管理工作。这样一来,一方面能有效规避企业管理过程中的风险隐患,另一方面又能给企业员工创造出充分发挥自身主动性的良好空间。与此同时,柔性管理模式一举打破了传统管理工作中员工被动纳入管理实践的尴尬局面,能够极大地增强每名员工对企业管理工作的思想认识水平,进而促进员工在内心深处自我管控观念的培育,实现从过去的被动管理模式向员工进行自我约束模式的巨大转变,同时促进企业形成一种良性的管理循环体系,为保障企业管理能力的有效提升创造良好的管理环境。

三、现代企业在管理过程中推行柔性管理的优势分析

柔性管理模式对当代企业的管理和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是在新时代背景下增强企业经济管理能力和水平的有效路径。新的形势下,现代企业在加强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大力推广柔性管理的模式有着诸多的优势和长处,科学地认识和把握这些优势,有利于在实践过程中的有效推广和实际运用。具体来讲,基于柔性管理自身的特征和原则,其优势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1.有利于增强企业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

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下,企业管理过程中基层员工的作用发挥非常有限,很多企业进行管理工作设计时的出发点是符合当下的管理要求,但没有立足于企业管理长效化、科学化的视角来完善自身的管理体系。这样一来,不可避免地会带来很多弊端,比如使员工对企业管理工作从内心深处产生抵触,给企业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带来了巨大障碍。通过柔性管理的落实,能够有效克服上述问题,可以极大地调动每一名基层员工内在的管理力量,通过管理目标的优化、管理方式的完善,有效避免管理层与基层员工在管理过程中产生矛盾,进而极大增强员工积极参与到企业管理工作中的主动性,实现企业真正意义上管理工作岗位的扁平化。最終,减少企业整体的管理成本,提高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

2.有利于提升企业管理的内部建设水平

企业的管理建设实质在于构建健全的管理体系。通过内部建设水平的提高,可以给企业的发展带来很多裨益,既能够促进企业在生产作业、业务掌控等方面的规范化水平,又能够对企业员工的岗位行为形成科学、有效的约束,有利于员工更加有效地履行好自身的岗位职责。传统的管理模式更加倾向于加强对管理层各项工作要求的落实,无法有效地根据企业现实的管理实际情况进行系统化、科学化的管理布局,极容易导致企业内部建设的形式化,最终致使各项管理要求无法落到实际的工作中。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柔性管理模式下,企业为每名员工创造了可以进行自我发挥的有效空间,有助于管理层和基层员工相互间构建起良好的管理联动。在这一基础上,管理层可以高效地采纳企业基层员工提出的合理化建议,与此同时,也有助于基层员工更加有效地落实管理层的各项工作要求。总之,利用企业内部不同的管理层级相互间的信息交互,构建起一种系统化、科学化的管理协作模式,为企业综合管理能力的增强提供坚实的保障。

3.有利于营造科学的企业管理发展环境

良好、科学的管理环境的营造能够帮助企业增强自身的综合管理水平。在柔性管理模式下,突破了对传统企业管理模式的局限,使企业的管理资源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调动,这样不仅能够有效保护员工的基本权益,还能够促进管理层的管理策略和方法真正落到实处。与此同时,企业的管理工作能够更有效地于不同的工作岗位中发挥其管理引导作用。利用管理引导实践的逐步实施,有效增强各个部门的综合管理推动能力,进而通过柔性化管理保持企业管理最大程度的均衡态势,进一步加强企业管理层的管理和基层的管理之间的紧密关系。另外,柔性管理自身有着良好的低延迟性、高灵活性特质,其在落实管理要求的过程中可以很好地适应各种多样化管理环境的要求。企业能够按照自身发展现状的变化,持续完善管理策略,进一步推动企业管理保持良好的先进性、前瞻性,真正提升企业员工管理和企业实际需求的契合程度,最终营造出一种和谐的企业管理发展环境。

四、企业应用柔性管理策略实施经济管理时应注意的问题

和传统的管理模式相比,柔性管理有着自身独特的长处和优势,但同时也要认识到,作为一种与新形势、新要求相符合的新管理模式,企业在加大柔性管理推广应用力度的同时,应该注意一系列的问题。唯有在科学地把握这些问题的基础上,才能确保柔性管理真正在实践中取得良好的成效。具体来讲,应注意的问题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1.在企业柔性管理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方面

在企业实施柔性管理的过程中,标准制定的是否科学与柔性管理能否切实落到实处、能否取得实际成效直接相关。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下,很多时候与当前企业管理的现实环境无法有效契合。比如,有的企业管理标准太过繁杂,而且不少管理内容存在重复、落实困难等一系列不足,导致管理工作根本无法发挥出自身的实际效用。柔性管理模式的实施着眼于员工自身在管理思维方面的改变,增强他们对企业管理工作的认可度,进而有利于更好地促进企业管理各项要求在每一个工作岗位上都能够真正落实到位。然而,在柔性管理标准的出台过程中,要积极吸取以往企业管理中的经验和教训,促进柔性管理实践的简约化、科学化。根据企业经济管理每个项目内容的不同情况,确保更深层次上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有效化。举例来说,对于那些科技类企业或者是艺术类的企业,在实施柔性管理的过程中,必须立足于利于企业每一名员工自身创造力的充分发挥、创新水平的全面提升,来推进柔性管理工作的提升和规范,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员工思想上的束缚,并从管理实践水平、质量优化的视角,确保柔性管理标准真正落实到位。通过这一系列措施的实施能够更好地发挥企业每一名员工自身的专业特长和优势,为企业发展创造出更大的经济效益和价值,而且能够有力保障企业整體的管理工作全面落实到位、扎实开展。

2.在柔性管理和企业发展经营有机结合方面

企业的经济管理工作直接与员工是否可以帮企业创造出足够大的商业价值紧密相连。所以,应该把柔性管理工作和企业生产、运营实践有机结合起来。这样不但能够促进企业自身商业水平的提高,还能够推动企业经济管理能力实现更大层次的跨越。要达到这一良好的效果,在推进柔性管理的过程中,企业应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内容的完善、方式的优化:首先,不断健全企业经济管理制度。要持续加强企业经济管理和实际生产、运营体系的有效对接,确保柔性管理工作能够真正为企业的日常运营带来系统性的良好保障。利用柔性管理方法的优化来提升企业产品的质量、服务的改善,进而推动企业自身经济管理活动在柔性管理工作的助力下,实现和市场经济环境的有机融合,为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发展先机,并为其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其次,选择与企业自身实际相符合的柔性管理方法和策略。每一个企业的行业性质、现实状况都各不相同,具体到每一个企业内部,其工作岗位也千差万别。因此,柔性管理策略和方法的选择,既应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更应该紧密联系企业内部每一个工作岗位的特征,确保管理方法能够真正实现科学化、合理化的使用。一方面,要避免对原有管理方式的“矫枉过正”;另一方面,也要切实增强柔性管理的实践效率,确保能够推动企业整体管理工作实现更高水平的提升。

五、基于柔性管理特征的企业经济管理实践路径和方法策略

根据管理模式的不同,其采取的实践路径和方法策略也各不一样。新的时期,企业在基于柔性管理特征大力推进经济管理工作时,应紧密结合企业的行业特征和自身的实际情况,科学地选择实践路径和相应的方法策略,通过推动企业管理体系组织架构的优化、加强弹性管理决策的应用、完善岗位激励制度、全面实施人文关怀等一系列综合措施,才能确保柔性管理真正在企业管理过程中发挥良好的作用,起到预期的工作实效[7]。具体来讲,基于柔性管理特征的企业经济管理实践路径和方法策略,主要应从以下四个方面推进。

1.推动企业管理体系组织架构的优化和完善

实践过程中,企业经济管理囊括的项目内容非常庞杂。同时,不同形式的经济管理项目所采纳的管理方式也各不一样。柔性管理模式的全面推行,必将给传统形式的企业管理组织架构带来巨大的冲击,通过组织架构的科学化、规范化,进而更为有效地确保柔性管理来推动企业经济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具体来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一,要积极推动经济管理人事布局的科学化、规范化。对于无关紧要的管理岗位,坚决进行消减;对于庞杂的企业管理流程,坚决进行持续优化,进而确保企业管理的基础效率能够有效增强。第二,应该积极推进企业管理资源向柔性管理的实践进行集中。要持续减少过去传统管理模式给企业经济管理造成的制度障碍,进而最大化地扩大柔性管理所覆盖的范围。第三,应全面加强对管理成本的掌控。要最大程度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发展成果的优势,通过信息化的管理方式,促进企业管理要求高效落实,从企业管理体系进一步健全的视角推动管理实践,确保柔性管理可以在不同的经济管理过程中发挥出良好的效用。

2.加强柔性管理决策实践的应用力度

柔性管理模式要求企业必须有效减少对每一名员工的强制管控,而柔性管理策略和办法的有效推行,不仅可以推动企业管理基础框架的完善,还可以有效减轻强制管控给企业和员工造成的不良影响,确保每一名员工都可以真正处在企业管理的主动地位。通过自主管理体系的构建,推动企业管理一体化联动,进而形成企业经济管理的良性循环。与此同时,弹性管理措施的全面推行还能够优化企业的基礎管理结构,增强企业管理效益,真正解决企业在管理过程中遇到的对接困难的问题,促进各个岗位相互之间在有效制约的同时,全面落实企业经济管理的各项要求,有效规避了过于繁杂的管理流程对企业管理效率带来的不良影响,进而来提高企业整体的管理水平和质量。

3.进一步完善和健全企业岗位激励制度

科学的激励奖惩制度是增强企业员工岗位工作主动性、积极性的有效措施。在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下,管理工作的要求非常严苛,管理标准的应用范围也相对小很多,这就致使企业激励机制变为一种单一的管理模式,没有办法全面激发员工自身潜在的工作热情和动力。所以,在推行柔性管理模式的过程中,应积极做好岗位激励机制的健全和完善工作,鼓励每个不同岗位上的员工都有实现激励机制中规定的管理要求的可能性。企业利用柔性管理来有效降低达到激励制度要求对应门槛的难度,发挥出激励机制激发员工热情的积极效应,使每一名员工都能在自身岗位上从内心深处愿意为企业去创造更大的经济价值,实现企业经济管理有效化的最终目标。

4.全面推进企业管理人文关怀体系的创新实践

和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不一样,柔性管理模式更加注重增强企业员工管理的参与力度和水平,为每一位员工积极创造投身管理实践的有利环境。可以说,在柔性管理过程中,人文关怀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通过人文关怀的创新实践,能够极大地提升柔性管理的实际效应。因此,企业要积极采取多种措施,确保人文关怀实践得到真正创新的落实。首先,要持续推动不同岗位员工薪资待遇的提升,并按照企业每一名员工自身的工作水平和能力,把人文关怀划分成不同的等级,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员工绩效的考核工作,并严格根据每名员工的岗位能力,科学增加员工的工资和其他相关待遇。其次,应积极加强员工在岗位工作中遇到问题的解决力度,并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难题进行深入研究和认真分析,及时给每一名员工在遇到困难时进行工作指导和帮助,增强员工对自己工作岗位的使命感、责任感。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增强企业员工的工作水平,又可以为企业自身的发展提供强大的内生动力。

六、结语

结合当前的新形势和新变化,企业在推动基于柔性管理特征的经济管理工作时,应采取相应的实践和方法策略,主要包括要注重推动企业管理体系组织架构的优化和完善、要切实增强弹性管理决策实践的应用力度、要进一步完善和健全企业岗位奖励机制、要全面推进企业管理人文关怀体系的创新实践等。总之,要通过这一系列措施的实施,有效规避企业管理实际应用效果欠佳等问题,以确保企业经济管理水平与各个发展阶段的现实要求相契合,进而全面提高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为企业的科学、快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努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先机和优势。

参考文献:

[1]李晴.企业经济管理中应用柔性管理的措施探析[J].投资与创业,2021,32(02):128-130.

[2]李智慧.柔性管理在企业经济管理中的作用研究[J].环渤海经济瞭望,2021(01):162-163.

[3]雷蕾.实施企业经济管理创新的策略研究[J].全国流通经济,2020(35):61-63.

[4]陈士利.柔性管理在企业经济管理中的作用分析[J].财经界,2020(33):43-44.

[5]柏宇光.新时期企业经济管理创新型策略分析[J].产业创新研究,2020(21):100-101.

[6]陈豪.企业经济管理中的柔性管理应用分析[J].大众投资指南,2020(22):77-78+111.

[7]刘沁易.柔性管理在企业经济管理中的作用研究[J].现代营销(经营版),2020(11):12-13.

[8]徐华.在企业经济管理中柔性管理的作用分析[N].中国远洋海运报,2020-10-30(B01).

作者简介:杜洁(1983.12- ),女,汉族,山东临清人,硕士研究生,聊城大学,讲师,研究方向:市场营销、跨境电商、高等教育管理

作者:杜洁

新时期企业管理科学化论文 篇3:

修订规章制度在铁路改革发展中的必要性

摘 要:铁路管理体制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工务“线桥结构现代化、施工作业机械化、企业管理科学化”取得了长足进步,工务维修体制改革收到了显著成效,为贯彻落实“强基达标、提质增效”工作主题,不断提高普速铁路线路维护管理水平,提升线路设备质量和设备修理效率效益,对《铁路线路修理规则》进行修订,并更名为《普速铁路线路修理规则》。

关键词:强基达标、提质增效;规章制度;铁路线路修理规则;改革发展;

改革开放40年来,在党中央和总公司党组的坚强领导下,铁路人立足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坚持人民铁路为人民的宗旨,谱写了铁路发展的壮丽篇章。2016年7月13日,国家发改委、交通运输部和铁路总公司联合印发《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发改基础〔2016〕1536号),这是自2004年以来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的第二次修编,是我国铁路基础设施的中长期空间布局规划,是推进铁路建设的基本依据,是指导我国铁路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规划期为2016年-2025年,远期展望到2030年。

2020年:路网规模达到15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3万公里。

2025年:铁路网规模达到17.5万公里左右,其中高速铁路3.8万公里,并规划实施既有线扩能改造2万公里左右。

2030年:铁路网规模将达到20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4.5万公里左右。

新一届总公司党组提出“强基达标、提质增效”工作主题,是基于“三个后”的基本判断,立足当前铁路发展的实际,从战略层面充分思考和调研后提出的。高度契合習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的稳中求进的总原则,为今后推动全路各项工作引领了方向、确立了目标,必将更好地促进全路改革发展。安全是铁路各级领导干部的政治责任和铁路人的职业底线,而工务、电务作为铁路线、岔、桥、隧和通信、信号等基础设施的维护保障部门,在安全上承担最重大的责任。在确保铁路安全最重要的部门就是工务系统。“三个基本判断”总结了历史的经验教训,阐明了新时期铁路工作必须面对的重大挑战,更体现了我们铁路对历史责任的担当。必须用忠诚、责任和担当保证安全不出现任何风险和问题,实现高铁和旅客列车零事故、零问题的目标。总公司提出“强基达标、提质增效”工作主题,工务作为铁路企业的一个专业,基本任务就是做好线路设备的修理,保证列车按规定的速度平稳安全的运行,因此有着自身的条件、有着自己的目标。

立足服从服务铁路改革大局,当前,铁路仍处于快速发展期。强化管理基础,实现专业管理强化达标。开展规章大清理,拉出安全管理责任清单,做到事事有人管、出现问题有人负责、发生问题有人承责。为贯彻落实“强基达标、提质增效”工作主题,适应铁路改革发展和技术进步需要,进一步完善普速铁路线路维护管理体系,提升线路设备质量,中国铁路总公司工电部组织对原铁道部印发的《铁路线路修理规则》进行了修订,并更名为《普速铁路线路修理规则》(以下简称《修规》)。

一、修订依据

按照中国铁路总公司2018年规章编制计划,依据总公司《铁路技术管理规程》和有关行业标准等对《铁路线路修理规则》进行修订。

二、修订背景及必要性

原铁道部于2006年印发的《铁路线路修理规则》,是在铁路主要干线完成了六次大提速的背景下编制的,对指导普速铁路线路修理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铁路体制、工务设备管理体系、线路设备及其修理技术等发生了重大变化,主要表现在:一是铁路实现了政企分开管理,总公司及所属企业公司制改革逐步深入,总公司《铁路技术管理规程》等配套规章陆续出台;二是工务维修体制改革取得重大突破,生产力布局进行了较大调整,检养修分开、车间组织生产、设备分级管理以及天窗修、集中修全面推行;三是线路设备管理能力和修理水平大幅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明显提高,逐步建立了完善的检测监测体系,基本实现了全覆盖机械化作业,通过科学修理提升了设备质量,延长了设备使用寿命;四是线路设备发生了较大变化,新技术、新设备在不断投入使用。

在工务“线桥结构现代化、施工作业机械化、企业管理科学化”取得长足进步的背景下,现行《铁路线路修理规则》已不适应铁路发展的新形势,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修订,以便有效地指导工务部门做好线路设备修理和技术管理,使线路修理更加科学、合理,不断提高技术经济效益。

三、修订原则和适用范围

(一)《修规》在修订中遵循的原则

1.与总公司《铁路技术管理规程》、《中国铁路总公司关于加强和改进工务普速铁路线路维修管理工作的通知》(铁总运〔2013〕60号)以及相关设计规范、技术标准保持一致。

2.充分吸收近年工务维修体制改革和相关科研课题研究成果,借鉴各铁路局集团公司线路维护管理经验,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按照设备分级管理以及周期修与状态修相结合的原则,对设备修程修制、维护标准、检查评估等进行优化调整,提高线路修理的科学性、经济性。

3.按照分层管理的原则,分为总公司、铁路局集团公司两级规则,总公司《修规》侧重于规定线路修理工作的基本原则、技术政策、发展方向及基本要求,对于南北方差异,环境、气候、地理、运营条件、管理方式等差异较大,不便于统一规定的内容,由铁路局集团公司根据实际情况规定。

(二)《修规》的适用范围

适用于1435mm标准轨距和线路允许速度200km/h以下的铁路(仅运行动车组列车的铁路、重载铁路除外)。

铁路人以深化“强基达标,提质增效”为主线,以落实《铁路线路修理规则》重点工作为载体,持续构建“三位一体”安全保障体系,推进安全风险和隐患排查双项预防机制,健全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体系,夯实了安全管理基础。强机制、努力夯实了“人防、物防、技防”安全保障体系。重新思考和把握专业规律,努力回归传统专业管理,建立了各级技术管理委员会,细化了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委会、红线管理和责任追究等制度办法,启动了标准化、规范化管理体系构建,不断规范了干部履职履责和职工作业行为;积极推进大数据建设,不断完善安全生产调度指挥中心职能,综合运用视频监控、接近预警、断轨报警、道口违章抓拍等手段,不断强化了专业“人防、物防、技防”安全保障体系。促落实、大力强化了问题管理和过程控制。运用问题管理手段,以“四严”为标准充分暴露问题,找到真实原因,吸取教训、落实措施;不断强化过程管理,狠抓基本规章、基本制度落实,把“四可”贯穿到专业管理和关键作业的全过程,从抓作业计划入手紧盯落实环节,尽最大努力把全部检修作业纳入天窗,有效化解了过程风险。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国有企业改革座谈会上强调,国有企业是壮大国家综合实力、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必须理直气壮做强做优做大,不断增强活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以做强做优做大为目标,做好资产经营开发工作。做强,要强在市场竞争能力上,强在综合经济效益上;做优,要优在产业结构上,优在资本结构上;做大,要大在经营规模和体量上,实现规模经济。交通强国,铁路先行,铁路人正扬帆起航,奋勇前进。

参考文献:

[1]《铁路技术管理规程》铁总科技〔2014〕172号 TG/01-2014 中国铁路总公司工电部(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10号,邮政编码:100844)

[2]《铁路技术管理规程》铁总科技〔2017〕221号 TG/01A-2017 中国铁路总公司工电部(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10号,邮政编码:100844)

[3]《铁路线路修理规则》(铁运〔2006〕146号)北京: 中国铁道出版社, 2006.

作者:王万林

上一篇:应用型本科管理学研究论文下一篇:民营企业个人资源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