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大学班级管理论文

2022-04-15

摘要:教育是百年树人的工作,学生在吸取知识和完成人格培养的过程,都必须有一个良好的环境。因此,必须有优良的班风。班风的好坏,全赖教师的领导,特别是班主任的领导。班主任工作是一门艺术,既要有理论为基础,又要密切联系实际。做好新时期大学班主任工作,必须要有好的理论知识,还要有爱心、决心和信心以及得力的工作方法。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新时期大学班级管理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新时期大学班级管理论文 篇1:

新时期高校班级管理工作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 要:班集体是高校落实各项管理教育工作的重要阵地,是让学生在学校有归属感的小型组织。好的班集体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等方面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同时能为学校的各项管理工作打好基础。本文分析了新时期高校班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辅导员队伍建设、班级管理模式、班级干部培养和班级制度建设等方面提出解决对策。

关键词:高校班级;班级管理;问题;对策

大学生是高校各项教学、管理等工作的主体。班级则是为方便高校管理工作,用规章制度、组织框架将学生划分的基层组织。班级是学生进行交流互动、学术研究的重要平台,同样是高校开展学生工作、教学工作的基础。做好高校班级管理工作,才能更好地实现高校培养目标,反映学校的管理水平和办学水平。

一、高校班级管理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1.新时期大学生特点带来的问题。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活跃,个性独立,具有批判精神。但是,他们集体观念较弱,崇尚个人主义,功利化,感性浮躁。这样的特点导致他们不能严格遵守班级管理制度,不关心班级活动或事务,重视个人发展,不善于经营同学间感情。

2.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带来的问题。高校已充分认识到高校思想政治辅导员对学生管理教育、学生成长成才、学校管理发展的重要作用。按照国家要求,高校辅导员与学生的师生比为1:200,但目前,许多高校辅导员队伍不足以达到这样的标准。此外,高校近几年大量招聘专职辅导员,但却对辅导员的业务素养考察不够,没有定期开展对辅导员的业务培养,导致新辅导员本身思想不成熟,对此项工作的认识不到位,不能处理好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难以发挥其在高校的优势和重要性。

3.传统班级管理模式不适应目前高校新情况带来的问题。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是指严格利用班级管理制度约束班级同学的行为,通过定期开展班级讨论会、班会等,以增强班级凝聚力。鉴于新时期大学生的性格特点,班级制度的落实情况堪忧。目前实行的学分制,选课相对自由,导致一个班同学常除了专业课在一个班上课以外,其他课程都可能不在一起,常常几年下来,有的学生连班级同学的名字都记不全。传统的大学管理,对早操和晚自习都有较高要求,学校会提供专门教室给班级上自习。而现今高校没有这样的要求,学生一起上课、自习的机会越来越少,班级的管理功能难以发挥。

4.班委干部选拔培养机制问题。班级管理离不开负责任的班委干部。目前高校班委干部的选拔主要依靠民主投票。但因为一些功利性原因,比如班委干部可在评优中加分、就业存在优势等因素,导致一些学生利用私下拉票、请客吃饭等手段获取高票数。干部任命后,学校、学院对班级干部的培养也不够重视,班主任也只是将一些日常工作安排布置给班干部,缺乏人文关怀和业务培训,长期下去,班干部对班级事务缺乏动力。

二、改善班级管理工作的主要对策

1.高校要从数量、质量上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针对当前思想政治辅导员与学生比例失衡的问题,高校要抓紧时间引进专门人才,改变辅导员数量不足的局面。同时,高校要充分发挥专业青年教师的优势,聘请一部分对学生工作有热情的专业教师担任班主任,这样不仅可以指导学生思想,从专业上也能为学生提供建议,让学生更加认可班主任。其次,高校要加强对辅导员、班主任的培训、管理和考核,要求他们切实履行岗位职责,深入班级和宿舍,真正关心好学生的思想和生活,增强班级凝聚力。

2.打破传统班级管理模式,充分利用各种渠道提高班级凝聚力。班级管理要充分利用新媒体的力量,比如通过qq群、微信、班级网站、微博等渠道建设班级的管理空间,通过这些渠道去管理班级,及时发布重要信息,提高学生对班级事务的兴趣。辅导员要组织开展丰富且有意义的班级活动,同时将班级活动办到户外,进行简单安全的拓展训练,增强班级凝聚力。

3.打造学习型班级,树立一个班级目标,形成良好班风。班级凝聚力最重要的体现就是大家有一个共同目标,同时相互影响着去实现。通过笔者多年的学生工作经验,不难发现,有凝集力的班级往往学业成绩普遍较好,而且班级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班级目标的树立需要班主任的引导、班干部的宣传动员以及学生共同的努力。学习型班级是指整个班级凝聚在一起,大家努力学习,形成这样积极良好的班风,必然对班级建设、管理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4.完善班委干部选拔培养机制。班委干部的选拔不能仅依靠简单的民主投票,还应注重动机考察和综合素质的比较,辅导员或班主任要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在竞选前要对参选学生的基本情况做详细了解,制订科学合理的选拔制度,严格竞选条件,严肃竞选过程,结合民主投票和考察结果,选出真正合适、能够承担这项工作的学生担任班级干部。辅导员或班主任要定期召开班委会议,通过交流的形式了解班委的工作并及时给予指导意见,让班干部得到培养和关爱,激励他们努力工作。

5.制定科学的班级制度。班级管理当中应该有科学合理的班级制度,包括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涉及课堂、宿舍、班级文化等,将网络媒体、聊天平台都归纳入班级管理的工具当中。制定适当的激励制度及奖罚制度,鼓励学生共同打造团结、向上、奋进的班集体。

参考文献:

[1]朱理哲.新时期高校班级管理工作探讨[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9,(01).

[2]黃红球,何军峰.学习型班级——现代高校班级建设发展创新探析[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6,(12).

作者:周琳

新时期大学班级管理论文 篇2:

用科学发展观武装自己 当好新时期大学班主任

摘要:教育是百年树人的工作,学生在吸取知识和完成人格培养的过程,都必须有一个良好的环境。因此,必须有优良的班风。班风的好坏,全赖教师的领导,特别是班主任的领导。班主任工作是一门艺术,既要有理论为基础,又要密切联系实际。做好新时期大学班主任工作,必须要有好的理论知识,还要有爱心、决心和信心以及得力的工作方法。

关键词:班主任;大学生;科学发展观

文献标志码:A

班主任工作是一份琐碎的工作,因此,要求班主任既要有湖南人“吃得苦,霸得蛮,耐得烦”的精神,还必须具有科学的发展观,来指导新时期的班主任工作。

一、用理论知识武装自己,热爱班主任工作

大学班主任要做到热爱教育事业,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就必须在教书育人的实践中,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学习党的科学理论,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实践,按照教育规律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管理者,班主任的心理和行为对学生思想灵魂的塑造及素质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热爱班主任工作是对教育事业热爱的具体体现,也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决心和信心的重要标志。作为班主任,首先要用理论知识武装自己,学习党的科学理论,不是为了装门面、图好看,不是为了“学学词,练练嘴,表表态”,而是要用理论去指导实践,解决实际问题,要提高本身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能力,理论与实践能充分结合,来做好班主任教育管理工作。

二、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无不强调“身教胜于言教”。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应首先做到,而且要做得更好,这样在无形之中为学生树立榜样。尤其是作班主任的我们,和学生接触的时间长,我们的世界观、品德、行为甚至对每件事情的态度,都会影响着全体学生。在学生面前,我们就是一面镜子、一本书。因此规范学生的行为,首先应规范自己的行为,做到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面向新时期,长沙理工大学秉承“博学、力行、守正、拓新”的校训。“博学力行”体现了大学教育的知、情、意、行,充分展示长沙理工大学崇尚思考,致力行动,重视培养学生具有广博的知识和实践能力的优良办学传统和办学特色。“守正拓新”体现了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遵循教育规律,崇尚学术,追求真理的大学精神,充分展示长沙理工大学恪守正道,与时俱进,更新办学理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办学机制,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及核心竞争能力。作为班主任,要充分理解校训,把其当做班风的一种指导精神;并且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报告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推进大学文化建设,建设属于长沙理工特色的现代化的大学文化,建设属于自己班级的独特班风精神,不断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力和竞争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精神动力。

三、热爱学生,关心学生

用一颗仁爱之心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班主任应换位体验学生的内心感受,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热爱学生的班主任,才会百倍注重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作为班主任,要深入生活,情系学生。贫困学生是校园里的弱势群体,他们衣着朴素,大部分性格内向,胆子小,不愿主动与人交流。但是他们都很努力,努力想走出贫穷的世界,想改变自己的命运。作为班主任,要多深入学生生活,与他们多谈谈生活、谈谈人生。挑战自我,莫让青春空度过!自强不息,咬定目标不放松!强调一种思想:“一条船”思想。“一条船”的含义有二:其一,“船”提示学生不忘学习之本;这是一艘绚丽之舟,是艰苦奋斗之舟,也是满载希望之舟,踏上这只船的学生,只有奋力进取才会在无涯的学海中淌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其二,“一条船”是团队精神,同学们只有互相帮助,齐心协力,荣辱与共,才会把班级这艘进取之舟驶上胜利的彼岸。

作为班主任,除了关心学生的学习,还要关心学生的生活、身心的健康和思想状况,在精神上给予他们鼓励和支持。特别是面对心理异常的学生,要做到“一不怕二不慌三不厌”。作为班主任,不要轻易地拒绝每一位主动来谈话的学生,要耐心倾听他们的心声,尽所能地开导、鼓励、教育他们。班主任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就得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贴近学生,与学生打成一片,与他们促膝谈心,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让他们感到班主任也是他们中的一员,从而消除他们对我们的戒备心理,解除心理上的隔阂。这样,他们才会向我们讲真话、诉衷情,遇到问题时才会及时汇报。

四、组建得力的班委会

班委会是学生与老师间的一个重要纽带。班主任工作的得心应手,离不开强有力的班委会。因此,班干部的选择十分重要,需要精心挑选。可以利用自己的观察以及与学生的谈话逐步确立,并考虑各宿舍、男女生的适当平衡。召开班干部会议,明确工作目标与具体内容。严格要求学生干部要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多表扬,树立他们的威信;在各种场合锻炼他们的能力与胆量,逐步要求他们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大学阶段,班主任与学生的相互沟通不同于中学时代。大学生基本上是公共课,主要在寝室,食堂,教室与图书馆等分散场所,班主任与学生的交流时间相对要少了很多;而且大多数学生还有极强上进意识,如考研、各种证件考试,学习时间很紧张,过多的打扰,也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挥和学习精力的集中。因此,班委会可以启到良好的纽带作用。

定期举行班委研讨会,及时掌握全体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思想状态,收集各类问题,分析,讨论,寻找对策,层层负责,有意识的培养班会分析形势、客观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打造素质高、能力强的班委团体。同时,征求班委会对班级管理的意见和建议,求同存异,达成共识,与班委会共同将班级管理好。

五、做好学生的就业辅导员

就业是人生中的大事。入学初,班主任就应该对学生进行就业教育,启发学生分析个人事业志向,了解自身的强项与不足,并通过大学生活不断提升个人的核心竞争力,为自己制定未来的发展方向。通过组织班会,向学生介绍与行业相关的知识,诱导学生对就业进行思考,缩短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距离。通过生产实习等教学环节,为学生创造机会提高各方面的能力,获取相关实践经验。

特别是在目前全球经济衰退的新时期,班主任更要与学生及时分享自己对就业形势的看法,分析在新形势下采用“先就业、后择业”思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学生及早调整就业心态,降低就业期望值。

总之,新时期的大学班主任,作为班级的领导者和管理者,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要不断完善自身的人格,要用科学的发展观指导班主任工作,不断寻求更加有效的方法,探索更加人性化的管理模式,更好地适应当前形势下学生管理工作的新需要。

参考文献:

[1]盛祖龙.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南[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1999.

[2]何旭珊.大学班主任工作漫谈[J].新西部,2008,(12):140.

[3]陈炜刚.新形势下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增刊),2008,(30):96-97.

[4]陈选华,吴志洁,张洪根.大学生心理学[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1.

[责任编辑 陈凤雪]

作者:李江胜 李 浔 黄朋勉

新时期大学班级管理论文 篇3:

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小组化班级管理模式初探

摘要:现代教育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对于“90后”大学生,小组化班级管理不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个体的集体意识和合作能力,从而达成共同发展目标,也是新时期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笔者结合工作实际,从小组化班级管理的理论基础、可行性和优势、需要注意的问题等几方面探讨了小组自治在大学校园中的应用,以期构建更为和谐、有效的人才培养方式。

关键词:小组化管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探析

作为新一代大学生,“90后”有着属于自己的特征和表现,他们自我意识较强,自我定位和期望较高,常常追求特立独行的个性,但这样的学生往往意志薄弱,再加上大部分学生是家里的“独苗”,团队合作意识淡薄。现当代的大学,不再是单纯学习知识的象牙塔,更应该成为帮助学生增长见识、提高素质、锻炼能力的实践基地。而作为学校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管理单位,班级的管理模式也需要与时俱进。本文试将小组化班级管理模式引入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以求探索出适应新时期高校育人工作的新路径和新平台。

一、小组化班级管理的理论基础

小组自治管理是指班主任在多方面对学生进行考察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同质组,小组成员按照一定的规则,一起参与学习、活动以及班级管理,包括对小组自治过程中的个体、小组、班级进行评价,实现学生引导、约束学生、自己管理自己,从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实现身心发展目标的一种班级管理的策略。

小组化班级管理的真正内涵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自我管理模式,这种模式不仅是建立在对其他班级管理模式的批判、吸收、借鉴之上,同时也具有属于它自己的理论基础。

1.教育学学生主体观理论。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人有有限的本能,却与无限的学习潜能和行为可塑性。同样的,教育学学生主体观理论认为,在教育教学改革中始终要以学生为主体。学习所得的知识、技能等只有通过学生这一主体转化为学生自身发展所需,才能真正促使学生的身心发展。進入大学后,每个学生都应当有机会挖掘和培养自己的各方面素质。作为班级管理的参与者,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不仅有利于班级建设,同时也能对学生自身发展产生有利影响。

2.心理学群体效应。1939年,卡特·勒温首次在《社会空间实验》中提出了“群体动力学”这个概念,心理学中的群体效应概括说来,就是两个及两个以上具有共同目标的成员组成群体,该群体内成员相互依赖并相互影响。我们每个人都不可能离开社会还能正常的生活,大学生亦是如此,他们需要在大到学校、院系,小到班级、宿舍这样的集体背景下生活学习,锻炼自己。这一点和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中“对爱与归属的需要”不谋而合。新一代的大学生尤其希望得到朋友和长辈的认可,并从内心融入和得到集体的认可。小组化的班级管理模式无疑是一条较为有效的途径,小组化的模式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展现自我、锻炼提升自我的机会,个体更有机会得到集体的认可。

3.管理学合作竞争理论。合作竞争理论是20世纪90年代后产生的一种新的管理理论,主要代表人物有麦肯锡的高级咨询专家乔尔·布列克(Jole Bleeke)和戴维·厄恩斯特(David Ernst)。合作竞争理论认为,企业经营活动是一种特殊的博弈,未来的企业将日益以合作而非单纯的竞争为依据,企业会把合作竞争视为企业长期的发展战略之一。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推进,不管是集体还是个人,都处于合作竞争的状态中,以合作求共赢,以竞争促发展,在高校的学生管理中同样适用。小组成员之间、小组与小组之间,都可以将合作竞争视为发展进步的动力。

二、小组化班级管理的可行性和优势

1.可行性分析。小组化的班级管理模式与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目标作用、实施方式等方面是一致的。传统教育一直以“填鸭式”、“一考定终身”来强调分数的重要性,忽视了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不管是小组化管理模式,还是大学思想政治教育,都以帮助学生更好的发展,以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未来接班人为基本目标,二者都具有教育、发展的功能。在实施方式方面,小组化的管理和大学思想政治教育都强调尊重学生的完整人格和尊严,通过合作竞争的实施模式激发学生的上进心。

2.优势分析。(1)理念优势。小组化班级管理秉承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这样的育人理念,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体独立性、完整性,小组的助人自助使得小组成员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能力得以充分发挥。(2)工作内容优势。大学,作为距离社会最近的校园,所要做的不仅仅是教授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培养和提高适应社会的各方面能力和思想观念等。由于大学生的成长环境、现实境遇各有不同,小组化班级管理模式可以针对学生发展中最为突出的问题,划分为不同内容的小组,在增强学生归属感、参与度、成就感的同时,促进学生认识自我、改变自我,从而解决问题。(3)“群体效应”优势。小组化班级管理,借助年龄相仿、需求相似以及“群体效应”的影响,加强师生间的互动,在合理资源配置的同时,可以有效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率。

三、小组化班级管理需要注意的几方面

作为异于传统方式的班级管理模式,将小组化班级管理应用于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其具体实践应用过程中,需要对几方面内容多加注意。

1.学生对小组管理的参与度问题。小组作为班级管理的“细胞式”单位,对于小组的正常管理应该是“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这就要求学生学会相互合作的技巧,具有一定的团队合作意识。同时,学生本身又拥有自己的相对独立性。一个小组的优秀与否,不是某个成员所能决定的,“学生对自身发展负责”,“大家好才是真的好”,所以,使学生清楚认识并理解小组管理对于自身发展的重要性,并主动发挥自己的全部能力,也是在落实小组化管理模式时首先要注意的问题。

2.辅导教师、班主任要积极引导小组内部分工和考核。既然小组管理的宗旨在于发挥全体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那么将小组工作细化分工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所以辅导教师、班主任应引导学生清楚认识自己的个性特点和能力特点,并以此进行合理的组内分工,由此促进个体能力的发挥和发展。与此同时,鼓励小组形成自己的组内规范和考核机制,约束成员不当行为的同时,促使大家各司其职,共同进步。小组组长也是普通学生,受管理经验、责任心和个性差异的影响,难免会出现组长自身不能起到模范带头的作用,甚至独断专行,造成不良竞争,乃至恶性竞争。组内规范和考核机制在一定程度上不仅给权利戴上了“紧箍咒”,也是督促大家参与集体管理、共同进步的“助推剂”。

3.教师要合理指导,平衡好放手与参与扶持的关系。小组管理并不是要辅导教师、班主任完全放手,学生刚入大学校门,刚刚步入成年,在一定程度上缺乏社会经验和人生阅历,所以在自治模式落实的初期,需要教师的扶持。与自主学习有异曲同工之处,小组管理是将教师从指挥者逐步变成参与者、引导者的过程,在主动参与中,观察了解并鼓励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能力。而“小组自治”为的是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动参与性,所以教师要适时地放手,把班集体真正交给学生。

四、总结

创新教育管理模式将“小组化班级管理模式”运用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在实现学生自身能力、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参与小组管理,发现学生成长中的一些小问题和优秀品质,既能及时帮助学生发现自身问题、改正问题,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和协作能力,营造一个自主管理、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良好班级氛围,以此带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孙晓斌.初中小班化背景下小组自治管理的实践与研究[D].宁波大学,2014:7.

[2]冯琛琛.群体动力学视角下深度对话教学的实践策略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4:5.

[3]张兰霞,周蓉姿,孙建伟.竞争合作理论评述[J].东北大学学报,2002,(7).

作者:唐楠

上一篇:医院中药房质量管理论文下一篇:债权人利益的公司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