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分析论文

2022-05-01

[摘要]本文分析了新法相对于旧法的优越性,运用实例对新所得税法下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的转变做了详细阐述,并提出了纳税筹划应注意的问题。[关键词]新企业所得税法纳税筹划优惠政策企业战略随着加入WTO贸易保护期的结束,我国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愈加激烈,纳税筹划作为重要的财务管理方法逐渐为企业所重视。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新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分析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新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分析论文 篇1:

浅析企业所得税扣除项目纳税筹划

【摘要】 允许扣除项目是企业计算应纳税所得的重要内容,也是企业进行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的重要方面。文章通过具体的案例,利用税法中对扣除项目的规定,结合现行会计政策,运用恰当的方法就实施企业所得税扣除项目纳税筹划进行了具体分析。

【关键词】 企业所得税;扣除项目;纳税筹划

一、引言

纳税筹划,是指在不违反国家税收法规和政策的前提下,通过对经营、理财、投资等活动进行事前筹划,最大限度地获得税收收益,以使税后利润最大或企业价值最大。企业所得税是我国的主体税种,它的征税对象是企业收入扣除成本、费用、税金和损失后的生产经营所得。因此,对企业所得税中扣除项目进行纳税筹划,能使企业的扣除项目尽可能提前和最大化,从而降低企业所得,减轻企业税收负担,实现企业税后利润最大化的目标。

二、企业所得税扣除项目纳税筹划原则

企业所得税法规定的准予从收入中扣除的项目包括两类,即限额扣除项目和无限额扣除项目。无论哪一类扣除项目,能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必须具备的条件是:内容上与取得应税收入有关,并且合理和必要,形式上要有税法规定的合法凭据。

对于限额扣除项目筹划的总原则是充分利用限额,超限额部分要通过其他合法途径尽可能税前列支。具体来说包括:一是准确掌握限额扣除的条件,正确计算限额,降低纳税风险;合理预计限额,加强对限额扣除项目的控制;二是根据业务特点,综合利用扣除限额;三是转化费用支出形式,将限额扣除项目转化为无限额扣除项目;四是扩大限额费用的计算基础,如业务费的计算依据是纳税人的收入额,如果纳税人增加一道销售环节,就可以增加收入额,业务招待费的限额自然会增加。

对于无限额扣除项目的筹划原则是要保证扣除项目与取得应税收入有关,是必要的、合理的支出,并且具备合法的凭据。一般来说,无限额扣除项目的筹划空间比限额扣除项目的筹划空间要大得多。

三、扣除项目纳税筹划的具体方法

(一)工资、薪金的筹划

《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企业发生的合理的工资薪金支出,准予扣除。企业发生的职工福利费、职工教育经费、拨缴的工会经费,分别在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14%、2.5%、2%以内的部分,准予扣除;对职工教育经费超过限额的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

1.工资、薪金的合法性

如何判断工资薪金“真实、合法性”,主要从雇员实际提供的服务与报酬总额在数量上是否配比合理进行,凡是符合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常规而发生的工资薪金支出都可以在税前据实扣除。因此,企业在作税前抵扣工资支出时,一定要注意参考同行业的正常工资水平。

2.取得合法的扣除凭证

对于建立工会组织的纳税人,按每月职工工资总额的2%向工会拨缴经费,凭工会组织开具的《工会经费拨缴款专用收据》在税前扣除。凡不能出具《工会经费拨缴款专用收据》的,其提取的职工工会经费不得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

(二)捐赠的筹划

依据《企业所得税法》的规定,企业发生的公益性捐赠支出,在年度利润总额12%以内的部分,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但企业对捐赠采取的捐赠方式不同,抵税的金额也会有差异。比如,为了优化企业形象、提高社会知名度,某企业董事会决定在2009年向社会捐赠80万元。当年不考虑捐赠的实际利润总额为600万元,无其他纳税调整项目,适用的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该企业有以下两种捐赠方案可以选择:

方案一:通过企业的主管行政部门向该省的贫困地区捐赠80万元。

方案二:通过境内非营利的社会团体、国家机关,向教育、民政等公益事业进行公益、救济性的捐赠。

两种捐赠方案比较分析如下:

方案一:由于捐赠是通过该企业的主管行政部门向贫困地区的捐赠,依据有关规定,捐赠不得在所得额中扣除。企业实际应该交纳的企业所得税税额为:600x25%=150(万元)。

方案二:其捐赠支出在扣除限额内的部分可以据实扣除,故其应纳所得税税额为(600-600×12%)×25%=132(万元)

由以上计算可知,企业同样发生80万元的捐赠支出,由于选择不同的捐赠途径导致企业的实际所得税税额有很大的区别。在选择第二种方案时,比选择第一种方案少缴企业所得税18万元。

(三)利息费用的筹划

纳税人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合理的不需要资本化的借款费用,准予扣除。但纳税人购置、建造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等,在购置建造期间的借款费用应作为资本性支出计入有关资产的成本,而不能作为费用在所得税前列支;对于超出列支标准的利息费用,也不能得到所得税前扣除。比如,某商贸公司为筹集资金,某年向职工内部集资1 200万元,按12%年利率付息,而同期银行颁布的贷款利率为7%,多列支利率5%,当年税前多开支利息费用60万元[1 200×(12%-7%)]。税务部门检查出问题后要求该公司将税前多开支利息费用60万元转入税后列支,补缴企业所得税60×25%=15万元。

因此,企业需要筹集资金时应尽量向金融机构借款或者通过金融机构发行债券,避免高息借款,以便使支付的借款利息费用可以足额据实地在税前扣除。在资金周转紧张,急需资金而发生高息借款后,应考虑将高息部分分散至其他名目开支。如转化为对员工的工资及福利、企业之间的业务往来开支,在产品销售费用、经营费用等列支,从而扩大在税前扣除的支出范围。

(四)业务招待费的筹划

《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企业发生的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业务招待费支出,按照发生额的60%扣除,但最高不得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的5‰。如何对业务招待费进行纳税筹划,具体可进行如下操作。

1.业务招待费节税临界点

按照《企业所得税法》对业务招待费的扣除规定,无论企业开支多少业务招待费,至少有40%的费用不能够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如果发生额的60%超过了当年销售收入的5‰,不得在所得税前扣除的费用比例会更高。那么企业如何既能充分使用业务招待费的限额又可以减少纳税调整事项呢?

假设企业年销售收入为X,当年业务招待费为Y,则当年允许税前扣除的业务招待费为Y×60%,须满足:Y×60%≤X×5‰,即Y≤X×8.3‰。

当企业的实际业务招待费大于销售收入的8.3‰时,能够得到税前扣除的业务招待费将不足实际发生额的60%;当企业的实际业务招待费小于销售收入的8.3‰时,60%的限额可以充分利用。

2.业务招待费的转换

实际工作中,业务招待费与会议经费、业务宣传费存在着可以相互替代、相互交叉的项目内容。这就为业务招待费与其他费用项目的相互转化提供了“筹划”空间。比如,A企业计划2010年度的业务招待费支出为200万元,业务宣传费支出为150万元,广告费支出为600万元。该企业2010年度的预计销售额9 000万元。分析:根据税法的规定,该企业2010年度业务招待费的扣除限额为45(9 000x5‰)万元。该企业2010年度业务招待费发生额的60%为120万元,故该企业无法税前扣除的业务招待费为155万元(200万元-45万元)。该企业2010年度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的扣除限额为1 350万元(9 000万元 X15%),该企业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的实际发生额为750万元(150万元+600万元),可以全额扣除。

针对上述情况,企业可以考虑将部分业务招待费转为业务宣传费。比如,一般情况下,外购礼品用于赠送应作为业务招待费,但如果礼品印有企业标记,对企业的形象、产品有宣传作用的,也可以作为业务宣传费。假设这样可以将业务招待费的总额降低至75万元,则业务宣传费的支出将提高到275万元。此时,该企业2010年度业务招待费发生额的60%为45万元,没有超过扣除上限可以全额扣除。该企业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的总发生额为875万元,可以全额扣除。通过纳税筹划,企业不能税前扣除的业务招待费支出为30万元,由此可以少缴企业所得税31.25[(155-30)x25%]万元。

当然,业务招待费与广告费、业务宣传费合理转换的前提是在准确把握会计原则的基础上正确归集费用,切不可随意将不符合会计政策规定的业务招待费归集为业务宣传费。

3.妥善处理筹建期间支付的业务招待费

企业在筹建期间所支付的业务招待费应列入开办费而资本化,并在规定的期限内摊销,在企业所得税前进行扣除。开办费总额不受业务招待费限额限制,企业可妥善运用此项规定,以达到减轻税负的目的。

4.通过设立销售公司分摊费用

业务招待费、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均是以营业收入为依据计算扣除标准的,如果纳税人将企业的销售部门设立成一个独立核算的销售公司,将企业产品销售给销售公司,再由销售公司对外销售,这样可以增加一道营业收入,而整个利益集团的利润总额并未改变,费用扣除的“限制”可同时获得“解放”。比如,某工业企业2009年度实现产品销售收入8 000万元,管理费用中列支业务招待费150万元,税前会计利润为200万元。按规定,业务招待费可以扣除40万元,业务招待费超支110万元。该企业总计应纳税所得额为310万元,应纳企业所得税77.5万元。

如果该工业企业将产品以7 500万元的价格销售给商业公司,商业公司再以8 000万元的价格对外销售。工业企业与商业公司发生的招待费分别为70万元、80万元。假设工业企业的税前利润为80万元,商业企业的税前利润为120万元,则两个企业分别缴纳企业所得税28.125万元、40万元,整个集团应纳企业所得税税额为68.125万元,节省所得税9.375万元。

设立销售公司除了可以节税外,对于扩大产品销售市场,加强销售管理均具有重要意义,但也会因此增加一些管理成本。纳税人应该根据企业规模的大小以及产品的具体特点,兼顾成本与效益,从长远利益考虑,决定是否设立分公司。

(五)存货计价的筹划

《企业所得税法》允许企业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个别计价法中选用一种,但计价方法一经选用,不得随意变更。选择不同的存货发出计价方法,会导致不同的销货成本和期末存货成本,产生不同的企业利润,进而影响各期所得税额。企业应根据自身所处的不同纳税期以及盈亏的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存货计价方法,使得成本费用的抵税效应得到最充分的发挥。在具体选择存货计价方法时主要考虑以下两个因素:

一是价格变动因素。在预测购进货物价格下降的情况下,应当采用先进先出法;在预测价格较稳定或者难以预测的情况下,应当采用加权平均法;在价格变化不定且单位价格较大的情况下,应当采用个别计价法。

二是税率变动的因素。如果物价上涨,在预测未来适用税率上升的情况下,应当采用先进先出法。这里所说的税率变动,既包括国家调整所得税税率,也包括企业适用的实际所得税税率的变化。比如企业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但是现在处于免税期间,则其适用的实际所得税税率为0,免税期后适用的实际所得税税率为25%,在免税期内选择存货计价方法时要考虑到免税期过后所得税税率上升的因素。

【参考文献】

[1] 徐元玲,兰庆莲.企业所得税的纳税筹划研究[J].税务与审计,2010(5):91-92.

[2] 高磊.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新解[J].经济研究导刊,2010(7):21-22.

[3] 秦宁,郝二虎,孙辉.股权收购的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J].财会月刊,2010(9):50-51.

[4] 李秉文,付春香.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风险的综合分析[J].财会月刊,2008(9):29-30.

[5] 张凌燕. 新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的思路探讨[J].会计之友,2008(4):53-54.

作者:康娜

新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分析论文 篇2:

新企业所得税法下企业纳税筹划的转变

[摘要] 本文分析了新法相对于旧法的优越性,运用实例对新所得税法下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的转变做了详细阐述,并提出了纳税筹划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 新企业所得税法 纳税筹划 优惠政策 企业战略

随着加入WTO贸易保护期的结束,我国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愈加激烈,纳税筹划作为重要的财务管理方法逐渐为企业所重视。所得税是最重要税种之一,对企业的利润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2007年我国颁布了(以下简称新法),新所得税法与旧所得税法(以下简称旧法)在很多方面的规定颇有不同,如何使我国企业在新法实施后进行合理的纳税筹划意义重大!

一、新旧企业所得税法的主要区别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旧企业所得税法存在的诸多漏洞日益凸显,制约了我国企业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现行税法内、外资企业所得税法差异较大,造成企业间税负不等,不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机制的要求,不利于公平竞争;(2)税收优惠政策存在较大漏洞,扭曲了企业的经营行为,造成国家税款的流失;(3)多重的税收导向,不能有效体现国家宏观经济调控职能;(4)内、外资企业两套所得税制,造成企业组织形式的混乱和投资主体的扭曲。据统计,2005年我国实际利用外资603亿美元,至少三分之一来源于内资返程投资,部分外资企业优惠到期后“翻牌”注册新公司,造成税款的严重流失。

新企业所得税法根据科学发展观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总体要求,按照“简税制、宽税基、低税率、严征管”的税制改革原则,借鉴国际经验,建立各类企业统一适用的科学、规范的企业所得税制度,为各类企业创造了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新法和旧法的相比优越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纳税主体和纳税对象界定更为清晰。旧法将所得税的纳税人分内资和外资分别进行界定以便二者可以适用不同的税制。比如,旧法将内资纳税主体界定为“在我国境内实施独立经济核算的企业或者组织”,将有外资成分的企业和组织按照经营性质分为在我国界内设立的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纳税主体不明确,纳税对象极易混淆,给所得税的征缴工作造成很大困难;新法则将企业分为居民企业和非居民企业。居民企业,是指依法在中国境内成立,或者依照外国(地区)法律成立但实际管理机构在中国境内的企业。非居民企业,是指依照外国(地区)法律成立且实际管理机构不在中国境内,但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的,或者在中国境内未设立机构、场所,但有来源于中国境内所得的企业。新法对纳税对象的规定也十分明确,即居民企业应当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境外的所得缴纳企业所得税。非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的,应当就其所设机构、场所取得的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以及发生在中国境外但与其所设机构、場所有实际联系的所得,缴纳企业所得税。

2.统一并适当调低税率。旧法内资企业法定税率是33%,对年应纳税所得额较低者还有18%和27%两档低税率。另外,对国务院批准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的高新技术企业,以及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减按15%的税率征收所得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税率为30%,另加地方所得税3%,同时外资企业还有15%、24%的区域优惠税率。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税率较多,也比较混乱;新法统一规定企业所得税的税率为25%,非居民企业取得所得适用税率为20%。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减按20%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新法税率更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和市场公平竞争。

3.统一和规范了税前扣除标准。旧法在税前扣除的规定方面内外资有很多不合理的差别。以职工薪酬为例,旧法对于内资企业实行计税工资制度,即每月每人工资税前扣除限额为1600元,超过部分不允许税前扣除,外资企业则按实际发放的工资予以据实扣除。再如公益性捐赠,旧法规定内资企业的公益、救济性捐赠在其年度应纳税所得额3%以内的部分准予扣除,而外资企业的公益、救济性捐赠则可据实扣除。这些不平等的政策极大的提高了内资企业的税负,限制了内资企业的发展,不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机制的要求,不利于公平竞争。新的税法统一和规范的税前扣除办法和标准,顺应了市场公平竞争的趋势。

4.统一了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旧法优惠政策复杂繁琐,税收优惠导向不明确,不能彻底发挥税收的宏观调控能力;新法的优惠导向十分明确,统一了内、外资企业的所得税优惠政策,并对旧法税优惠政策进行适当调整,同时减少区域性优惠,缩小区域性税负差距,加大全国范围内的产业倾斜力度,构建了以产业倾斜为主、地区倾斜为辅、产业政策与地区政策相结合的税收优惠政策模式。

二、新企业所得税法下企业纳税筹划方向的转变

考虑旧法的弊端新法做出了较大调整,使得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发生了实质性的转变:

1.从注册区域筹划转变为企业性质的筹划。旧法规定,只有在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注册的高新技术企业方可享受15%的优惠税率,因此,不在此类地区的高新技术企业在纳税筹划时,可以通过公司分立或关联交易将利润转移给位于此类地区并享受税收优惠的关联企业,甚至利用“区内注册、区外经营”来谋求税负的减轻。新企业所得税法对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所得税,对重点扶持和鼓励发展的产业和项目给予企业所得税优惠,不再有地域性的要求。因此,企业的纳税筹划必须从纳税地点的筹划转移到企业性质的筹划上来。

2.从职工数量筹划转变为职工特点的筹划。旧法规定、只有民政福利企业安置残疾人员才能享受企业所得税减免优惠,在这一政策引导限制下,普通盈利企业只能在减少职工数量,提高职工劳动强度上进行筹划;新法规定所有企业只要录用符合条件的下岗员工、残疾人士等并从事国家鼓励的经营活动都可享受减免税或加计扣除的税收优惠。为此,企业应认真策划,结合自身经营特点分析哪些岗位适合安置国家鼓励就业的人员,分析录用上述人员与一般人员在成本和收益等方面的变化,同时应注意做好相关证件的备案、劳动合同的签署和社会保障工作。

[案例1]A公司通过细致的岗位分析,认为包括值班室人员在内的16个岗位工作时间内不需要身体大幅度和长距离的动作,可以雇佣残疾人员及国家鼓励安置的其他就业人员。一般人员每年工资总额为30.72万元,抵税作用金额为30.72*25%=7.68万元。将这些岗位换成符合国家加计扣除标准的员工后,职工薪酬总额保持不变,但是抵税作用金额上升至30.72*(1+50%)*25%=11.52万元,相比之下,节税金额增加了3.84万元。

[案例2] 援引上例,A公司设立B子公司为母公司的生产提供科技支撑,B公司属于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率为15%。A公司委派10名技术骨干常驻B公司为其提供技术指导。如果这十名职工的薪酬由B子公司发放,年薪总额19.2万元,抵税作用只有19.2*15%=2.88万元。如这10名职工的薪酬由A公司发放,则职工薪酬的抵税作用为19.2*25%=4.8万元。二者相差1.92万元。如果A母公司派出的是国家鼓励安置人员,抵税作用将更加明显。

3.从组织规模的筹划转变为组织架构的筹划。新法采用“登记注册地标准”和“实际管理机构地标准”相结合的办法,即: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设立不具有法人资格营业机构的应当汇总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因此企业应当预计分支机构的盈亏情况并据此做出分支机构性质的决策。例如一家公司年利润1000万,准备扩大业务在外地开设一分支机构,预计前5年每年的应纳税所得额为-800万,-500万,-100万,300万,500万。公司为最大限度的获得税收利益,获取资金的时间价值,应在前3年将分支机构设立为分公司,抵税作用总额达到(800+500+100)*25%=350万,其后便可根据实际情况决定分支机构性质。

三、所得稅纳税筹划应注意的问题

根据系统论的基本观点,企业内部经济活动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定的交叉重复,且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同样,经济社会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也不能用简单的数学公式予以计量。在进行纳税筹划时,部分看来可行的方案可能会威胁到整体的利益。因此在纳税筹划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纳税筹划方案应该着眼于整体经济利益的最大化。企业在进行纳税筹划时不能只就某一个税种进行筹划,要着眼于整体税负的轻重。某个筹划方案可能会使某税种的税负减轻,但从整体来说可能会使其他税种税负变化而实际上使整体税负增加,此时这个方案就不应被采纳;同时,在进行进行纳税筹划时,应全面考虑税收和非税收因素,考虑筹划方案将引起的机会成本和非税收支出,以做出使企业整体利益最大化的筹划方案。

2.纳税筹划应服从于企业的长远战略。纳税筹划是为企业长远战略服务的一种方法与手段,并非企业经营的最终目标,一切的纳税筹划活动应以企业战略为最终目标。例如,为了增加税前扣除项目而增加不必要的经营行为和业务流程;为了享受国家对科技公司的税收优惠而强行将不可分割的企业实体分立为一般工业企业和科研子公司,这样做可能导致企业间沟通成本远比享受的税收优惠要高;有的纳税筹划方案会使企业某一时期的税负最轻但却不利于其长远发展。因此对于企业来说,最佳的纳税筹划态度应该是以企业的整体收益为重,采取适当的筹划方案。选定方案不一定税负最轻,但应使企业实现其战略目标的可能性最大。

3.充分考虑纳税筹划风险。纳税筹划具有很强的专业性,要求筹划者必须深入了解税收法律法规,并拥有一定的财务和管理知识。因此,纳税人应当在经济活动发生前就全面考虑可能发生的主观和非主观因素。即便如此,在方案实施过程中经常出现出乎意料之外的情况发生,因此在纳税筹划方案的执行过程中,要对方案进行实时监控,一旦发现方案本身或方案执行过程中存在问题就立即采取措施加以更正,从而避免涉税违法犯罪风险。最后,纳税筹划应把握分寸,避免因为过度的纳税筹划行为而成为税务机关的稽查重点。

纳税筹划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目前还未形成成熟的纳税筹划思想和技术,没有引起企业的足够重视,事务所等专业机构也未将其作为主要业务。我们相信,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和企业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纳税筹划在我国企业必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2007]63号.2007

[2]靳东升:两税合一,影响有多远[J].企业管理,2007(5)

[3]向凯:纳税筹划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运用[J].会计之友,2007

作者:聂 颖

新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分析论文 篇3:

新税法下企业所得税的筹划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税收筹划有利于保护纳税人的权益,鼓励公平竞争。《新企业所得税法》实施后,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的思路和方法发生了变化,主要从如何缩小税基、降低税率两方面对中小企业进行纳税筹划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纳税筹划;企业所得税;收入;费用

文献标识码:A

1纳税筹划的内涵

1.1纳税筹划的含义

纳税筹划是指纳税人在税法允许的范围内,或者至少在法律不禁止的范围内,通过对尚未发生或者已经发生的应税行为进行合理的筹划和安排,利用税法给出的对自己企业有利的可能选择或者优惠政策,从中找到合适的纳税方法,最大限度地延缓或减轻本身税负,从而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的一种行为过程。

1.2纳税筹划的特点

税收筹划的根本目的是减轻税负以实现企业税后收益的最大化,但与减轻税负的其他形式如逃税、欠税及避税比较,税收筹划至少应具有以下“三性”,首先是合法性,就是只能在法律准许的范围内进行;其次是筹划性,是根据实际情况统筹计划安排税收筹划方案,一般情况下,筹划性表现为预期性。因为在经济活动中,纳税义务通常具有滞后性,这在客观上提供了纳税前事先做出筹划的可能性;最后是目的性,是最大限度的减轻企业的税收负担,实现税后利润最大化,早期的税收筹划被界定为,纳税人通过安排他(她)的经营活动使纳税最小化的能力。

2目前我国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2.1税法体系不健全

我国现行税法体系由税收实体法和税收程序法构成,目前单行法地位平行、排列松散,征税对象界定不清晰,存在重复征税的问题,这一缺陷严重影响了税法的整体效力。

2.2税法建设滞后

近几年我国税法立法层次有所改观,但整体层次仍然不高。反而因对税法的不断补充和调整,造成征纳双方就某一具体概念或问题形成争议。再者,征管程序存在漏洞,对涉税案件的打击力度依然偏轻。另外,税法与会计法在制度衔接上也存在一定的不足。

2.3涉税人员水平不高

税收筹划是一门高技术含量的活动,如果税收筹划人员水平不佳,筹划方案失败,不仅达不到企业合理节税的目标,还要浪费筹划成本。税务筹划在我国起步较晚,目前还没有专业的税务筹划师、税务精算师等专业队伍,企业税务筹划多为财务人员兼办,涉税人员水平距离发达国家还有较大的距离。

3企业所得税筹划的方法分析

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金额—弥补亏损应纳所得税额=应纳税所得额*所得税率。

3.1税基式税收筹划

3.1.1对企业销售收入的税收筹划

(1)推迟收入确认的时间。

纳税人如果能够推迟应纳税所得的实现,则可以使本期应纳税所得减少,从而推迟或减少所得税的缴纳。对一般企业来,主要的收入是销售商品的收入,因此推迟销售商品的收入的实现是税收筹划的重点。

(2)尽量投资免税收入

可以考虑购买免税的国债或进行直接投资。新税法规定: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的非居民企业从居民企业取得与该机构、场所有实际联系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免税。

3.1.2对企业资本结构决策利用税收优惠政策的税收筹划

企业筹资决策的一个基本依据就是资金成本,不同渠道来源的资金获得成本各不相同。如股票的筹资成本为发放的股息和红利,债券和银行借款的筹资成本为利息。税法规定:股息支付不得作为费用列支,只能在交纳所得税后的收益中分配;而利息支付则可作为费用列支,在计算应税所得中允许扣除。因此,企业在筹资时,要充分考虑利息的抵税作用和财务杠杆的作用,选择最佳的资本结构。

3.1.3对企业存货计价方法的税收筹划

存货成本的计算,对于产品成本、企业利润及所得税都有较大的影响。企业利用存货计价方法选择开展税收筹划,必须考虑企业所处的税制环境及物价波动等因素的影响。期末存货的计价的高低,对当期的利润影响很大。存货发出计价方法的不同,会形成不同的期末成本,从而得出不同的企业利润,进而影响所得税的数额。我国税法规定,存货发出的计价方法主要有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和个别计价法等。在实行累进税率条件下,选择加权平均法或移动加权平均法,对企业发出和领用存货进行计价,可以使企业获得较轻的税收负担。在实行比例税率条件下,对存货计价方法进行选择,必须充分考虑市场物价变化趋势因素的影响。在物价持续上涨的情况下,选择后进先出法对企业存货进行计价,可以使期末存货成本降低,本期销货成本提高,使企业的销售收入扣除成本后的收益,即企业计算应纳所得税额的基数相对减少,从而达到减轻企业所得税负担,增加税后利润数额的目的。相反,在物价持续下降的情况下,则应选择先进先出法对企业存货进行计价,才能提高企业本期的销货成本,相对减少企业当期收益,减轻企业的所得税负担。而在物价上下波动的情况下,则宜采用加权平均法或移动加权平均法计价,以避免因各期利润忽高忽低造成企业各期应纳所得税额上下波动,增加企业安排应用资金的难度。

3.1.4对企业费用列支方法的税收筹划

新《企业所得税法》放宽了成本费用的扣除标准和范围,从而扩大了税收筹划的空间,成为新税筹划的重点。费用的列支时间、数额直接影响每期的应纳税所得,所以进行费用列支应注意以下几点:已发生的费用及时核销入账;对于能够合理预计发生额的费用、损失应采用预提方法计入费用;适当缩短以后年度需要分摊列支的费用、损失的摊销期;对于限额列支的费用,如业务招待费及公益救济性捐赠等,应准确掌握其允许列支的限额,争取在限额以内的部分充分列支。

(1)对费用扣除项目的税收筹划。

利息费用作为财务费用的扣除项,在计算所得税时应税前扣除。企业进行借贷时,要根据税法规定考虑向金融机构借款还是非金融机构借款。新税法规定:非金融企业向金融企业借款的利息支出可据实扣除,向非金融机构借款的利息支出,不超过按照金融企业同期同类贷款利率计算的数额的部分可据实扣除,超过部分不许扣除。

(2)对租赁费用的税收筹划。

租入固定资产支付的租赁费,因经营租赁和融资租赁的不同扣除金额和时间有所区别:属于经营性租赁的发生的租入固定资产的租赁费,根据租赁期限均匀扣除。属于融资性租赁发生的租入固定资产的租赁费不得直接扣除,应计入资产成本提取折旧,分期扣除。

3.1.5对企业固定资产折旧的税收筹划

固定资产折旧是成本的组成部分,是缴纳所得税前准予扣除的项目,在收入既定的情况下,折旧额越大,应纳税所得额就越少。固定资产的折旧涉及到三个问题:折旧方法的选择、折旧年限的估计和净残值的确定。运用不同的折旧方法计算出的折旧额在量上不一致,分摊到各期生产成本中去的固定资产成本也存在差异。因此,折旧的计算和提取必然关系到成本的大小,直接影响企业的利润水平,最终影响企业的税负轻重。

3.2税率式税收筹划

新企业所得税法的税率有四档:基准税率25%和三档优惠税率,分别为10%、15%和20%,因此,仅从税率因素考虑,在进行该税种的税收筹划时,就存在着税收筹划的空间。新税法规定:在中国境内没有设立机构、场所,却有来源于我国的所得或虽设立机构、场所但取得的所得与其所设立机构、场所没有实际联系的非居民企业,用于10%的优惠税率。国家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适用15%的优惠税率。小型微利企业适用20%的优惠税率。企业应尽可能创造条件以满足优惠税率的标准。

新法规定合伙企业和个人独资企业不适用本企业所得税法,只缴纳个人所得税,而其他形式的企业在缴纳完企业所得税后投资者还得再缴纳个人所得税,因此,投资者应在企业成立之初,综合考虑企业发展规模和自身风险选择合适的企业组织形式,减少总体税负。

4完善与改进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的建议

纳税筹划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一个纳税筹划方案的成功将会为企业带来节税的好处,反之将会为企业带来更大的损失。所以纳税人在做好纳税筹划的同时,也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4.1规范财务行为,合法进行税收筹划

税法从征税的角度对会计核算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实践证明,企业会计资料越规范、越齐全,税收筹划的空间越大,成本越低、税赋越轻。只有按照会计的规定设置账簿并进行正确的核算,找出税法和会计之间的差异,在合法的前提下进行税收筹划,才是长远之计。

4.2加快税收筹划人才的培训

税收筹划是一个高层次的理财活动,高素质的人才是其成功的先决条件。税收筹划人员不仅要精通国家税法及会计法规,而且要熟悉企业自身的经营状况以及企业所面临的外部市场环境。此外,税务人员还要有较高的实际业务操作水平。因此筹划人员要时时刻刻关注国家有关所得税相关法律法规有关政策的变化,通过学习新的法律法规,可以准确理解法律法规的实质,提高风险意识,只有加强税收知识的学习,全面把握税收政策的内容,才能综合衡量税务筹划方案,规避纳税筹划风险,为企业增加效益。

4.3加强与税务机关的沟通,寻求技术支持

现在各地方税务机关在执法中具有一定的“自由裁量权”,他们除了执行国家颁布的有关税法和实施细则外,还遵守地方政府颁布的其他相关规定,在纳税筹划时我们很难将所有的相关规定都能理解透彻,这就要求纳税筹划人要主动地与主管税收机关联系,随时关注当地税务机关税收征管的特点和具体方法,使我们的纳税筹划活动与主管税务机关的管理特点保持一致,以便于我们的纳税筹划方案能得到他们的认可。同时要保持友好关系,要使我们的纳税筹划风险降到最小,争取为企业获得最大的利益。

纳税筹划在当代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要树立纳税筹划意识,在税法允许的范围内,选择适合自己企业的节税方法,尽可能的全面分析影响纳税筹划目标实现的因素,从实际出发,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地制定筹划方案,对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活动做到事前安排,把税收风险降到最低,真正发挥纳税筹划的作用,为企业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

参考文献

[1]梁叶芍.中小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的五种方法[J].CommercialAccounting,2010,(2).

[2]荀琳娜.浅析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11).

[3]隋英杰.中小企业所得税税基式筹划的多重选择[J].会计之友,2006,(4).

[4]孙文学.浅析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方法[J].税务筹划,2010.

作者:肖洋文 寇佳 范豆豆

上一篇:宫缩乏力性产后大出血护理论文下一篇:社会主义政治和谐内容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