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与实践工商管理论文

2022-04-20

摘要:“1+1”教学模式是人才培养中理论与实践协同教学的重要手段,也是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方法之一。《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是工商管理、物流管理、工業工程等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课程涉及面较广对实践环节要求高。通过《生产与运作管理》“理论教学+实践观摩”的“1+1”教学方式,以探索新形势下课程教学模式。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理论与实践工商管理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理论与实践工商管理论文 篇1:

工商管理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探究

摘 要:如果理论与实践能够相互结合起来,工商管理这门专业在教学过程中将会成绩斐然。可惜的是,目前中国大多数中、高等教育在工商管理专业课程的教学上,理论与实践总是脱节的。针对理论与实践的教学模式讲述了把它们加以结合的主要意义,以及产生脱节的主要因素跟解决办法。

关键词:工商管理;实践教学;操作能力

我国社会经过不断的改革,经济建设事业发展速度愈加迅猛,使得整个社会对工商管理的人才急迫需要,尤其是那种理论知识扎实,实际动手操作经验也比较丰富的人才。可惜的是,大多数的高等教育对于工商管理专业课程,都不是太重视将它的理论知识跟实践能力结合起来进行教学,从而导致这两者发生了脱节的不利现象。

一、工商管理专业教学课程中,将理论跟实践进行结合的主要意义

1.帮助学生深入去探索专业性知识并加以掌握

大多数的学生虽然在课堂中认真地听讲,学习工商管理的理论性知识,但是却不能将这些知识完全吸收、利用。必须把自己掌握到的理论性专业知识用到实际情况中去,这样才可以提高学生对工商管理课程知识的运用能力和学习吸收的能力。对所有能力的完善最好就要依赖于实践教学经历,养成学生自主思考问题的好习惯,能够积极分析并努力靠自己去解决掉问题,这样做才可以更好地提升学生学习的效率,增强知识运用的综合性效果,从而更好地满足就业人才的要求。

2.发展学生独特的思维能力去有效解决现实社会遇到的问题

每位学生都有不同的资质、天赋、性格,我们不能苛求所有学习工商管理的学生都要用一种方法来学习知识、掌握知识、应用知识。采取实践性的教学对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很有帮助,让他们针对自己的优势,从各个角度去看世界,去分析问题,去认知客观的一切事物,从而形成一套属于自己的学习知识的办法。

3.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专业学生在创新能力上的学习水平

将学生所学的理论应用于实践中,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的思考独立性,依靠自己去解决路途中的艰难险阻,从而培养出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以及实际动手能力。让学生们在不久的将来,进入了企业工作之后,帮助企业不断地创新管理模式,使之始终保持着有利的竞争点。

二、工商管理专业教学课程中,引起理论、实践脱节现象的几大因素分析

1.课程教材是跟社会的实践关系不够紧密

因为我国目前教学所使用的工商管理专业课程教材都是从西方国家引进来了,所以理论上讲,这些理论性的知识所反映的其实是符合西方国家社会实情的,是适应西方国家发展需要的,再加上,引用的教学案例全都是西方某个国家的实际例子,这跟中国目前的发展状况比起来,是有很大差距的,并不能对中国目前的市场状态有个很好的概括。

2.目前关于工商管理课程的教学模式是比较陈旧古板的

工商管理课专业老师教学的内容总是强调理论性、概括性、抽象性,它只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根本不能让学生真正地吸收知识、应用知识。

3.整个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师团队自身的实践教学经验不足,水平比较低

大部分的工商管理专业的中、高等教育老师实际上是没有在大型企业工作过的,一部分人可能就是从学校毕业后,直接进了学校当老师,所以他们一点都不了解企业管理实际情况。另一方面,他们在教学上更加注重的是学生的成绩,而不是学生的实际能力,这就让整个教学质量降了一个档次。

三、理论与实践结合在工商管理专业教学课程中的有效措施

1.要选择跟得上中国时代的工商管理步伐的材料进行教学

中国的改革开放进程已经过了30多年了,目前社会在不断地发展,经济业务的交易运行事项也变得愈加复杂难解。现阶段应该对这30多年里所有的工商管理专业教学经验加以分类、整理和归纳,再加上,中国大多数工商管理性质的企业时时刻刻都需要解决一些复杂的、困难的现实社会管理的问题,所以非常希望得到别人正确的引导和教学。由此可见,工商管理专业的中、高等教育教师最好采用最符合、最适应我国国情的与工商管理相关的教学材料,让学生在中国的企业市场实情下接受专业知识教学。

2.需要对工商管理的教学模式进行多方面的创新、改革

因为工商管理专业教学模式的创新点不能只注重于一个地方,必须多点、多面、不间断地创新、改善,从而培养出尽可能多的复合型工商管理人才。

让中、高等教育里的工商管理专业学科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提高一个层次的过程是一个多元化的、多方位的、极其复杂的系统性工程项目,这就需要老师和学生与学校甚至与企业之间进行完美配合,才能百分之百地完成计划目标。我们必须要清楚地认识到在目前中、高等教育工商管理的主要实践教学过程中的不足点,实施有效措施,努力将工商管理教学中的理论性知识和现实实践教学相互结合起来,以使学生在学习中的理论水平以及实践的操作能力得以大幅度提高。

參考文献:

[1]魏国梁.工程管理类课程实践教学环节探索[J].科技和产业,2008(2).

[2]雷思友.市场营销专业理论与实践教学法改革的研究[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

[3]陈素琴.加强高校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的思考[J].交通高教研究,2003(3).

[4]朱志敏.深化高校实验实践数学改革的思考[J].江苏高教,2001(4).

(作者单位 江苏省徐州广播电视大学邳州分校)

作者:刘冉

理论与实践工商管理论文 篇2:

《生产与运作管理》“1+1”教学模式研究

摘 要:“1+1”教学模式是人才培养中理论与实践协同教学的重要手段,也是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方法之一。《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是工商管理、物流管理、工業工程等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课程涉及面较广对实践环节要求高。通过《生产与运作管理》“理论教学+实践观摩”的“1+1”教学方式,以探索新形势下课程教学模式。

关键词:生产与运作管理;理论教学;实践观摩;教学模式

“1+1”教学模式,即“理论教学+实践观摩”教学方式,把课堂理论讲授与企业实践观摩结合起来进行课程教学。一方面“1+1”教学模式沿用了理论教学的注重理论知识讲解与阐述;另一方面又吸纳了企业实践观摩注重实践能力与过程的优点,克服了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问题。理论教学不仅具有众所周知的“引导性”“先导性”功能,还具有“后生性”“合规律”的功能,能够利用课程理论教学这个重要的教学环节,在教学的内容上反映出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人才培养目标,体现出对学生素质与基础知识培养。然而,对于实践性比较强的课程,如《生产与运作管理》教学过程中仅停留在理论教学,是很难解决学生感性认识的问题,制约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这无形之中要求加速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改变传统教育教学模式,深化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改革。“1+1”教学模式改革作为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教改的一个切入点,可以推动学生学习方法与学风的改进,达到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1 “1+1”教学模式改革的必要性

实践教学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通过实践教学可以督促学生全面系统地复习和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可以让学生明了基础理论在企业实践是如何反映出来,指导企业管理过程。把现场观摩教学融入理论教学过程中,可以提高教学效果与教学质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理论教学+实践观摩”教学模式对课程教学可以发挥积极促进作用,一方面有利于基础理论和知识面的教学;另一方面能够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形势下高校人才培养目标注重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的人才。从上述教育目标出发,可以看到传统的课程教学方法难以适应新形势下教育目标的需要,如理论与实践相脱节、重理论推理轻创新演练、重知识轻能力。在学习内容与方法上注重课本知识,轻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能力的培养。

在高等教育强调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并重的形势下,寓实践于理论教学过程中,既是课程知识传播等需要,也是培养学生能力需要。通过实践观摩或考察教学,客观、准确地运用基础理论于企业实践过程,分析企业现实问题,推动课程教学改革。实践观摩教学不仅仅是单纯的“参观”或者“观摩”,更应该是在企业实践中探寻理论的落脚点,在理论学习过程中分析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基于上述理念,结合课程具体教学的实际,笔者认为《生产与运作管理》“1+1”教学模式,对于完善课程教学体系,提升高等教育教育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2 《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教学的现状

目前,经管类课程教学基本上是单纯的理论讲授,即使部分专业课程在理论教学之外设置了一些课程实验或者课程设计,但往往是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是分开进行、分开考核,如此,必然使得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不同步、不协同。由于《生产与运作管理》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主干课程,仅仅在教室中的理论教学是难以让学生理解企业实际生产运营过程。但基于目前实际以及学校所能提供的教学条件,《生产与运作管理》教学内容局限于教材与教辅材料,学生被动学习,缺乏实践感性认识,导致学习兴趣下降。如此学习过程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通过学生调查反映,学生普遍认为该门课程应该结合企业实践过程。虽然在课程教学结束后,有一周《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设计,但由于课程设计所涉及的设计条件与设施难以满足课程设计要求,往往学生在设计过程中只能选择设计任务书当中某一个设计内容,即使这样,在设计过程中也难以真正结合企业实际来开展,而是“模拟实际”来设计,导致设计纸上谈兵、流于形式,难以达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能力的目标。

3 《生产与运作管理》“1+1”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

目前,《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教学存在问题主要有:首先,课程内容相对枯燥,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课程内容仍然生产运作系统概述、生产运作系统设计、生产运作系统运行以及生产运作系统的维护和改进四个大的方面,一些内容与其它相关课程相比较枯燥,因而学生学习热情不高。其次,课堂教学内容多,学生学习压力相对较大。目前,《生产与运作管理》总学时48学时(课改前为72学时),相对课改前单位学时教内容加大。同时由于《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课程内容相对管理专业其它课程来说比较难学,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畏难情绪。基于上述情况,为了提高课程教学效果,在教学内容与方法上,把理论教学与实践观摩或考察结合起来,形成“1+1”教学模式,具体过程设计如下。

3.1 《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1+1”教学内容设计

《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1+1”教学内容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理论教学;另一部分是实践观摩或者实践参与过程。

3.1.1 理论教学

《生产与运作管理》课堂教学主要围绕生产运作活动计划、组织和控制而开展,包括生产运作系统的设计、生产运作系统运行、生产运作系统维护与改进。为配合实践观摩教学,理论教学分为生产运作系统设计、生产运作运行与生产运作维护三个部分,每个部分理论教学结束后开展一次实践观摩教学。

3.1.2 实践观摩

《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性质表现为理论与实践关系密切,课程教学既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理论与方法,又要提升学生感性认知,培养实践能力。运用现场观摩与考察,学生可以实地观摩企业生产运作过程,开展实地调查,收集企业生产运作资料与数据,培养学生运用课堂学习中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分析、解决企业生产运作问题的能力。实践观摩具体要求如下:

(1)制定《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1+1”教学方案。

(2)实践观摩或考察应做到理论知识点与实际观摩点相结合,做到有的放矢。

(3)实践观摩或考察过程或观摩点应便于现场教学,有利于学生收集数据资料。

实践观摩内容必须依据《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教学目的与大纲,现场观摩选点应面向制造企业与服务企业。实践观摩或实践参与的内容主要包括:

(1)企业选址,环境分析,选址依据,可行性论证。

(2)生产或服务现场优化设计。

(3)生产计划与作业计划的编制。

(4)ERP的实施与运用。

(5)网络计划的编制与优化。

(6)物流系统改进。

(7)设备维护与合理使用。

(8)生产流程的优化设计。

3.2 《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1+1”教学模式实施

新时代对《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教学模式难以适应时代人才培养发展的要求,顺应21世纪高等教育发展趋势,探求《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教学新方式,是适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潜能、培养具有广博知识和熟练技能人才的需要。

3.2.1 教学准备

首先,分组与组织管理。为了有效开展现场观摩教学、保证观摩过程中学生安全,构建教师、班长、组长、组员的梯队管理组织,每组成员一般不超过10人。其次,申请与联系企业。提出企业外出观摩与考察申请,并联系符合现场观摩教学要求的企业。再次,协议与资料准备。签订观摩与考察协议,依据学校相关文件要求,教师、学生与学校签订外出观摩与考察同意书以及安全责任书,同时在观摩与考察前收集现场观摩教学所需要资料。

3.2.2 教学过程

《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1+1”教学过程包括以下七个方面:课堂理论讲授、布置实践观摩与考察内容、提前预习、现场教学、分组指导、小组汇报、阶段总结。

(1)理论授课。按照生产运作系统设计、运行和维护进行课堂教学。

(2)布置实践观摩或考察内容。把课程总学时按照生产运作系统设计、运行和维护分为三个部分,其中每一部分留出三个学时作为实践观摩教学或考察,一般安排在理论教学中间,即安排在三部分当中每一部分结束后开展现场观摩教学或考察。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将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结合在一起,丰富课程的实操性。

(3)提前预习。在现场观摩教学之前,布置预习内容,进行课程内容预习及相关资料的收集,了解现场观摩与考察企业的基本情况。

(4)现场教学。教师进行总体介绍与讲解所要观摩的内容,理论联系实际讲解生产运作系统设计、运行与维护改进。

(5)分组指导。带队教师或指导教师及时掌握现场观摩与考察状态,现场回答学生的问题,指导学生在现场观摩教学中思考问题、分析与解决问题。

(6)小组汇报。学生在每一阶段学习结束后,应对课堂学习与现场观摩或考察结果进行汇报,每小组选派一名代表进行汇报,小组每个成员完成一份书面汇报。汇报内容应该体现学生对理论学习认知与现场观摩或考察的感受,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等问题入手进行分析与探讨。

(7)阶段总结。在开展现场观摩与考察后,需要进行阶段总结,为下一阶段的观摩或考察提供改进完善建议。

3.2.3 教学评价

教学质量的好与坏只有通过课程评价才能突显出来。对学生来说,一方面教学评价主要是学习态度、出勤作业、小组活动、团队意识等;二是小组汇报完成情况。对任課教师来说,一是课堂教学完成情况;二是现场观摩或考察教学情况。

4 结语

《生产与运作管理》是一门应用性、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注重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这就需要课程教学以基础理论知识为基础、以实践运用为手段的培养方式,实现应用型和能力型人才培养的目标。《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1+1”教学模式,既有助于提高课程教学效果,又能保证教学质量,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与积极,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通过对《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1+1”教学模式探索,改变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中心的组织教学过程,教学组织由教师转向学生,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组织教学过程。《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1+1”教学模式不仅注重基础理论的教学,更注重学生探索知识的方法,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1+1”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知识素质,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符合21世纪新工科人才培养的要求。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的认识到高等学校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的道路仍漫长,阻力与困难并存,任务还很艰巨。不仅需要广大高校教学一线教师的努力探索,教学管理及教辅人员也要积极配合与协调,完善教学管理制度,不断深化课程教学改革,达到有利于我国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陈国华.生产运作管理(第三版)[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6.

[2]刘越.财务管理课程案例教学模式构建[J].中外企业家,2019(06):185.

[3]范喜凤,张雷.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分层次教学模式的探讨[J].大学教育,2019,(07):11-13.

[4]陈国华.基于高校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研究[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16,(02):135-137.

作者:陈国华 江惠民

理论与实践工商管理论文 篇3:

“学子坊”校园网络商城创业教育实践平台的构建

[摘要] 随着大学生网店创业的兴起,网店创业指导成为网络信息时代大学创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商城平台是开展大学生网店创业模拟与实践教学的有效载体,“学子坊”校园网络商城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包括网络商城系统、网络商城创业协会、网络创业教育师资、网络创业支持与保障四大模块,采用网店模仿复制练习、网络代理加盟实践、自主经营网店创业实战三种创业实践教学组织模式,具有适应创业教育实践大众化需求、自主实战性高、投入少见效快、适合基层创业等优势与特点。

[关键词] “学子坊”;校园网络商城;创业教育;实践平台

近年来,我国网购市场呈高速增长的态势,2011年中国网络购物市场交易规模接近8 000亿,占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4.3%,中国网络购物进入发展成熟期[1]。随之而来的是互联网开店创业热潮的兴起,其中以大学生毕业生为代表的青年人是网店创业的主力军[2]。由于网店的创业方式无需各种手续,形式简单、成本小、门槛低、风险小,大学生可以利用有限的资金开始自己的网上创业,因此成为我国大学生创业的主要形式之一[3-4]。网店创业指导,随之也成为网络信息时代的大学创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创业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活动,为强化网店创业教育的实践教学,我们构建了“学子坊”校园网络商城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并以之为载体开展大学生网店创业的模拟与实践教学探索,本文拟对该平台的结构组成、实践教学组织模式与优势特点作一介绍分析。

一、“学子坊”校园网络商城创业教育实践平台的结构组成

(一)“学子坊”网络商城系统模块

“学子坊”是参考淘宝网C2C商城模式,在成熟的网络商城软件上设计与搭建起来的校园网络商城系统,是一个服务于社区的中小型校园网络商城。所有的网店商户来自于实名制稳定的大学生群体,经营主体是在校学生,所有在校学生都可以通过注册、认证等一系列步骤在商城网站上开设店铺,发布不影响校园安全与稳定的商品信息。“学子坊”商城提供技术维护、物流运输、货款结算等服务,同时对所有商户发布的商品与交易行为进行监督管理。商城客户的主体是校园师生与周边居民,交易范围以校园与周边社区为主体,客户同样通过注册、认证等一系列步骤在商城上自由购物,并接受商城的监督管理。同其它互联网的C2C网络商城平台相比,“学子坊”校园网的C2C网络商城平台,更具有对象稳定、交易安全、互信便捷与自主管理的优势。

(二)校园网络商城创业协会模块

网络商城学生创业协会是在全校范围内成立的一个由学校网络创业指导教师与行业专家指导,以大学生网络创业者为主体的学生社团。其职能主要有五个方面:一是负责 “学子坊”网络商城系统的运营与维护,二是对网店创业实践项目的开展进行组织与执行,三是对“学子坊”网络商城的商品交易进行监督管理,四是开展网络创业知识的推广与普及工作,五是对大学生商户提供商城使用与创业的技术支持。根据职能需要,该协会设管理中心、市场部、客服部、技术部、财务部、培训部。管理中心是“学子坊”网络商城的管理层,由学校教师、行业专家与学生骨干组成,负责整体的管理与经营工作。市场部主要负责商城市场调研工作,跟踪商户动态,收集市场信息,统计与分析商品流量,监管商品与交易行为。客服部主要负责处理投诉与建议,统计商户与客户的评价情况,为客户提

供业务咨询支持。技术部主要负责商城的开发建设,以及网络技术层面的日常维护工作。财务部主要负责网络商城的账目管理,平台运行的商户和广告收益管理,以及店铺商户与客户之间的货款流通管理。培训部主要负责对协会内部人员开展商城日常管理与营运的培训,对商户与大学生开展讲座、拓展、参观等网络创业培训,具体实践平台如图1所示。

图1 “学子坊”校园网络商城创业教育实践平台示意图

(三)网络创业教育师资模块

电子商务是一种新的现代商务活动方式,网络创业不仅需要商务能力,还要求掌握网络计算机技术,“学子坊”网络商城创业教育实践平台整合了商业、管理、计算机、营销、网络技术等校内外的师资力量形成了网络创业教育师资团队。其职责一是管理与指导“学子坊”网络商城的运营,二是开展大学生网络创业教学、培训与指导,三是对大学生网络创业实践进行计划、组织、考核与评估,四是对优质的大学生网络创业项目进行重点孵化。师资组成上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实行“双师制”,理论知识由以学术理论见长的校内教师讲授,实操由更能把握住创业的内涵和实质的“中国电子商务一百强”企业专业人士讲授与指导,校内教师定期与实践导师互访交流,商讨与共同指导学生网络创业。此外,师资团队还通过组织企业家创业讲座、电子商务嘉宾报告、网络创业者心得分享等活动,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接受不同层面创业导师的教导。

(四)大学生网络创业支持与保障模块

国内外高校创业教育的研究表明创业教育的效果离不开强而有力的校内外支持与保障体系。“学子坊”校园网络商城创业教育实践平台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联合知名电子商务企业建设了三个层次的大学生网络创业支持与保障模块。第一层次是基础平台建设的保障与支持,为校园网络商城系统提供场地与设备,以及运营与维护技术支持。第二个层次是网络创业扶持支持,设立创业基金、提供网络创业指导师资支持与培训、为网络创业实践活动提供经费与政策支持、提供货源与商业渠道支持、提供企业实训与顶岗见实的机会。第三个层次是网络创业孵化支持,对于有商业潜质的精品大学生网络创业项目提供专门的个体指导与评估,提供融资与项目转化服务。

二、“学子坊”校园网络商城创业实践教学的组织模式

(一)网店模仿复制练习模式

这种创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在C2C网络商城平台开设网店的技术。它以在C2C商城平台上经营服装、数码、日用品、食品等不同品种的专业网店为学习对象,先由教师讲授开设网店的环节、方法与技术,随后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在“学子坊”校园网络商城建立相似的网店,在模仿与复制过程中练习寻找货源、网店注册与申请、网店后台使用与管理、网店装饰、商品美工与描述、商品上落架、商品定价与宣传等开店技能。教学的对象为网店创业初学者,学习内容预先设定,要求学生在模仿与重复过程中有计划地学习开店技术,教师根据网店模仿目标达成的程度给予学生等级评价。

(二)网络代理加盟实践模式

这种创业实践教学模式主要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网店推广、网络营销与客户服务的技能。在组织实施时首先由企业导师讲授实操技巧。然后由企业免费提供各种商品货源与物流配送服务,解决大学生创业所遇到的资金、风险及货源的问题。接着由学生组成创业团队,选择感兴趣的产品,加盟企业,并在“学子坊”校园网络商城开设网店,代理销售企业产品。销售所得利润分成采用“三分制”,三分之一归学生创业团队、三分之一归企业,三分之一纳入“网店创业风险基金”。教学的对象为具备一定网店创业技术基础的中高年级大学生,实践的时间为二到三周,创业导师根据学生创业团队所取得的销售额、利润与信誉等级进行考核与评价。

(三)自主经营网店创业实战模式

这种创业实践教学模式主要的教学目标是给予学生一个开放、宽松与真实的网店创业环境,使学生经历网店创业的全部过程,在实战训练中全面提高创业的技能与素质。此实践项目参与者为熟悉网店创业的高年级学生,以竞赛形式开展,时间为一个月,由学生组队在“学子坊”网络商城开设网店,并自主经营网店,销售不影响校园安全与稳定的商品。其特点是商品来源、创业资金、网店设立与经营、配送服务等均由学生团队自己完成。商业社会中风险不可避免,创业需正确认识与评估风险,具备承担风险的能力,因此在竞赛中学生网店创业团队同样需要承担风险,但为了减小风险,赛事对商品交易金额、数量与品种进行了限制,以将风险保持在可控的范围。为进一步降低创业风险,商品交易的一部分利润与商城广告收入将纳入“网店创业风险基金”,除部分用于“学子坊”网络商城系统的经营与维护外,其余则用于对亏损网店创业团队的资助。在网店创业实战过程中,创业导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或对学生在创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给予指导,启发他们分析与解决问题,不给予等级评定,只是根据学生创业团队所取得的业绩给予肯定与奖励,总结提升实践经验,并对有商业潜质的精品大学生网络创业项目给予孵化支持。

三、“学子坊”校园网络商城创业教育实践平台的优势与特点

(一)适应创业教育实践大众化需求的自主平台

为了改变大学生创业教育“重讲授轻实践”的局面,近年来,高校与创业教育者进行了多种尝试,如建立创业咨询服务机构、二课堂创业模拟、大学生创业园、创业中心、创业孵化器、周末交易市场等[5]。虽然这些尝试取得了一些成效,但由于受到场地、资金等多方因素的制约,创业教育实践主要集中在一些精英个体与团队,还难以为大学生提供大众化的创业实践机会。“学子坊”校园网络商城网店商铺的数量与规模、商品的类别、模拟的交易等均可自主设定,可按创业实践教学的计划与方案的要求进行自主管理,而且具有不受场地空间与时间的限制的特点,能适应创业教育大众化的需求。

(二)低资金、低风险的实战教学平台

资金短缺、缺少运营与实战经验、抗风险能力差、找不到创业项目是大多数大学生创业直接面临的问题[6]。成本小、风险低正是网店创业的优势,“学子坊”校园网络商城创业教育平台所包含师资、支持与保障模块进一步降低了大学生在创业实战过程中的风险,而且在实践项目中采用的代理加盟模式,具有无需备货免费开店的特点,更是实现了大学生提供了零成本与零风险创业实战机会。有别于不少单纯创业模拟活动的“纸上谈兵”,在“学子坊”校园网络商城上开网店具有实战性,其过程与在淘宝等C2C网络购物平台创业过程一样,都需要发现并捕捉商机,利用电子商务技术,提供产品与服务以获得利润,真实性强,使学生能在一个真实的环境中获得创业体验,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业,积累运营与实战经验。

(三)投入少、见效快的大学生创业技能与素质提升平台

创业基地、创业园、创业孵化器等实践平台与机构的建立涉及基建、水电、消防、安保等多个环节,复杂性高,相对投入大,且能提供的实践机会不多。而“学子坊”校园网络商城在成熟的网络商城系统基础上开发,建设周期短,投入小,日常维护费用低。大学生日常消费市场巨大,“学子坊”校园网络商城可以提供大量的网店交易平台,将大学生日常需求、大学生创业、商品资源、渠道资源、物流配送等聚集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商务体系,使学生在网店创业实践中体会到创业的乐趣与艰辛,体会成功的喜悦,提高自身的创业技能与素质,增加就业、创业成功的砝码,从而发挥以创业带动就业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国家工商总局市场司.中国网络购物市场总体评价报告(二)——网络购物市场发展概况[J].中国工商管理研究,2012(12):53-55.

[2] 淘宝网.淘宝2010年网购数据统计[R].北京:淘宝商城,2011-01-06.

[3] 王建英.大学生网络创业的调查与研究[J].经济论坛,2013(5):167-171.

[4] 宋斌,王磊.高校创业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教育发展研究,2011(11):71-74.

[5] 兰亚明.高校创业教育的思考与建议[J].中国青年研究,2011(8):98-99.

[6] 王敏,吕晓华,贾宇波.基于电子商务实战教学平台的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3(4):56-58.

[编辑:汪晓]

[收稿日期] 2013-12-04;[修回日期] 2014-01-10

[基金项目] 广州中医药大学“藏羚羊”学生工作科研项目(XS007)

[作者简介] 符崖(1980-),男,海南文昌人,广州中医药大学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大学就业与创业.

作者:符崖 高明 韩翠以 田婧 刘文红

上一篇:UG注射模模具设计论文下一篇:Pro/E模具设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