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权理论与财务管理目标论文

2022-04-28

[摘要]当前,由于理论界对财务管理目标观点争论的影响,企业对如何树立本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存在许多误区,影响了企业的长久发展。笔者认为,企业应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采用长短期目标结合的方式确定本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产权理论与财务管理目标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产权理论与财务管理目标论文 篇1:

可持续增长视角下财务目标的选择

摘要:财务可持续增长模型是在财务理论和实践中被广泛采用的重要模型。文章通过分析影响财务可持续增长的相关因素,揭示了财务可持续增长与相关财务目标的必然联系与冲突,并从可持续增长的视角重点阐述了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体系核心内容的合理性。

关键词:可持续增长;财务目标;财务管理;核心内容

一、可持续增长模型及其影响因素

Robert·C·Higgins在假设企业经营效率和财务政策不变且不发行新股的情况下得出如下可持续增长率模型:

可持续增长率=销售净利率×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留存收益率

该模型基于以下几个重要比率:

1.总资产周转率。这一比率揭示了企业总资产实现销售收入的综合能力,企业要联系销售收入分析总资产的使用是否合理,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的比例安排是否恰当。

2.销售净利率。这一比率反映了企业净利润与销售收入的关系,提高销售净利率是提高企业盈利的关键,而销售净利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销售收入和成本水平的高低。

3.留存收益率。这一比率涉及利润分配政策,如何妥善解决远期利益与长期利益,公司与投资者的关系至关重要。

4.权益乘数=(1+产权比率)。它是反映企业财务结构稳健与否的重要标志,它反映了企业投资者权益对债权人权益的保障程度,这个比率越低表明企业的偿债能力,尤其是长期偿债能力越强,债权人权益的保障程度越高,承担的风险越小,但企业不能充分地发挥负债的财务杠杆效益是一缺陷,所以在保障债务偿还安全的前提下,应尽可能提高产权比率。

二、可持续增长与相关财务目标的冲突

从影响财务可持续增长的相关因素不难发现,可持续增长的思想与财务目标的选择有着必然的联系,其中资产周转率和销售净利率从经营效率方面影响企业价值目标实现,而留存收益率和权益乘数从财务政策角度影响财务目标的选择。可持续增长要求公司的目标增长率保持在其可持续增长率的水平上,即在不需要耗尽财务资源的情况下,公司销售可能增长的最大比率,过分高于或低于这个比率,都对公司不利,而某些财务目标的选择,往往与之发生冲突。

(一)可持续增长与“利润最大化”冲突

在“利润最大化”目标的驱使下,最容易诱发管理者短期行为:(1)在有利可图的情况下,管理者盲目追求销售的增长,把销售增长看作是必需予以最大化的事情,而太少考虑财务后果,而增长越快,需要的现金也越多,虽然可以通过提高债务杠杆来满足这种需要,但最终会达到负债的极限,贷款人拒绝追加信贷的请求,而此时,公司发觉自己已没有现金支付账单,反而加快公司破产;(2)为追求利润,管理者可能不顾其收益质量,将大量资金投入到与提高正常营业能力无关的资产上,如证券投资,这样虽然短期内使利润上升,但从长远看,违背企业可持续发展规律的要求,不但有损股东利益,也损害契约各方,如政府、债权人、客户等相关利益,不利于企业健康长远发展;(3)盲目投资,管理者为实现最大的利润,会挑选收益最高的项目,却忽视了高收益带来的高风险,以及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

由此可见,“利润最大化”目标往往与公司的可持续增长产生矛盾,尤其是当增长过快,超过可持续增长导致的矛盾更加显著。

(二)可持续增长与“股东财富最大化”冲突

“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克服了“利润最大化”目标导致的短期行为,更注重公司的长期规划和发展,而且从可持续增长的思路看,可持续增长也正反映股东权益增长,从这点看,它与可持续增长的目标是一致的,但由于股东财富难以计量(通常以股价等指标来衡量),因此也产生下列缺陷:(1)为追求股价最大化而追求利润最大化;(2)片面强调股东利益而对债权人及其他关系主体的利益不重视;(3)追求高收益高风险项目,增加公司财务风险;(4)股东权益最大化使公司倾向于不支付股利,把收益留在公司内部,投资于所得回报率为正的项目,以保持每股收益持续增长,另外,由于不支付股利还会使股价受到波动;(5)由股价反映的股东财富,存在诸多随机因素,难以反映真实情况。

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的缺陷使企业不可避免地与公司可持续增长产生矛盾,当企业快速增长时就可能产生与“利润最大化”同样的问题,即目标增长、实际增长大于可持续增长,即使当公司处于缓慢增长时,实际增长低于可持续增长时,在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下,管理者为消除人们对其经营能力的怀疑,会想方设法追求一切使实际增长的可能性,以维持每股收益增长,在表面上使股东财富增长,结果是利用多余现金,通过各种渠道解决增长问题,如兼并其他企业,但这种时候倒不如提高股利支付率,将钱还给股东,一方面股利支付带给市场企业经营良好的讯号,有利于公司的外在声誉的提高,另一方面还可降低可持续增长率,缩小其与实际增长的差距,此外,用股票回购方式也可以把钱还给股东,尽管这两种方法是有效的,符合可持续增长战略,但在实际中,仍有很多管理人员不惜选择片面追求股东财富增长策略,基于“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的考虑是其重要原因之一。

三、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的合理性与财务可持续增长的协调

企业价值最大化是指通过企业财务上的合理经营,采用最优化的财务政策充分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和风险与报酬的关系,在保证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上使企业总价值达到最大,它将企业长期稳定摆在首位,强调在企业价值增长中满足各方面利益关系。企业价值最大化是一个具有前瞻性、复合性、实在性的企业目标函数。所谓前瞻性,是指企业价值及其最大化,是着眼于未来时期的财富生成与分配的一个概念,不是一个历史的概念。这种前瞻性延续了企业截至目前有助于可持续发展的一切特征,同时或更重要的也是隐含了企业管理当局对未来发展的控制实力。这种控制实力越雄厚,企业价值最大化实现的可能性也就越大。顺带指出的是,利润及其最大化却是一个典型的历史概念,代表着企业已发展到的终点状态。所谓复合性,是指企业价值概念涵盖了一些极其重要的概念,比如现金流量,风险,可持续增长等等。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必须科学地协调与权衡这些因素。例如,如果不顾及风险程度和相关者利益,单纯地追求利润和股东财富的最大化,势必会带来一些极其严重的问题,其结果不仅无法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折现率过高会降低企业价值),严重者甚至会造成企业的破产倒闭,所谓实在性。是指企业价值对于企业的各类投资者而言,是实实在在的现金流量,而不是什么观念上的什么东西。现金流量的变化代表者实际的、可控制财富的变化。

财务目标是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主导,以利润(资本利润)最大化为核心、财务可持续增长率(资本保值增值)、现金流量最大化为补充,以风险收益均衡原则为理念的财务目标体系,借助拉巴波特模型(Rappaport Model):

企业价值 V (1)

式(1)中FCF为自由现金流量,詹森教授将其定义为:“在满足全部净现值为正的项目之后的剩余现金流量”。

若各年的FCF按相等的年增长率g增长,且WACC>g,则:

(2)

将(2)式左右两边同乘以则有:

(3)

式(3)-式(2)整理得:

(4)

企业在持续经营状态下,则:

经整理得: (5)

根据拉巴波特建立的自由现金流量模型

将式(6)代入式(5)得:

式(7)中:S——销售额

R——销售增长率

P——销售净利率

T——所得税率

WACC——加权平均资本成本

g——自由现金流量增长率

F——销售额每增加1元所需增加的固定资本投资

W——销售额每增加1元所需增加的营运资本投资

公式(7)表明了财务目标与企业投资、投资获利能力、增长率之间的关系,由此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 自由现金流量、加权平均资本成本(其中蕴涵的资本结构反映了风险和收益的权衡关系)和财务的增长能力(自由现金流量的增长)直接影响到企业价值的大小。

2. 自由现金流量主要来源于经营收益,与销售的增长(R1)和经营获利能力(P1)有直接关系,但单纯的销售增长并不一定引起自由现金流量增加。因为销售增长依赖于不断增加的资本支出,即 ,当企业高速增长时由于资本支出大量增加,自由现金流量可能为负值,降低企业价值,此时为了维持企业的持续增长,则必须借助外部资金来源,若借助外部债务融资,则必须考虑对资本结构的影响,合理的资本结构安排有利于稳定企业价值和保持可持续增长,但若负债过多,风险加大则会引起加权平均资本成本(WACC)提高,企业价值下降,若通过股权融资,则必须考虑在满足资本支出需要的同时提高资金利用效果,否则,其资本支出带来的高增长仍会引起自由资金流量短缺,损害企业价值。

3. 企业价值最大化实现了与相关股利政策和可持续增长对接,即企业经营活动所带来的现金流量首先满足资本支出(投资净现值大于零的项目或是改善经营效率)要求,在有剩余情况下,才以股利方式支付给股东,即所谓“剩余股利政策”。这不仅保证了好的项目的资金来源,从而有利于提高财务可持续增长水平,同时,防止滥用资金片面追求增长,自由现金流量用于支付股利,使企业实际增长接近可持续增长。

4. 在资本结构不变(风险不变)条件下,企业价值取决于自由现金流量和可持续增长水平,而自由现金流量的大小和可持续增长又与企业经营利润、资本支出和销售的可持续增长相关。因此,财务目标应是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主导,以利润最大化为核心,以财务可持续增长和现金流量最大化为辅助的多元性目标体系。这样既保证了财务目标的稳定性特征,同时又体现了不同成长类型不同成长时期企业具体财务目标的重心,也为筹资、投资、营运、分配等不同层次的财务目标的确定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樊行健,郭晓燚.企业可持续增长模型的重构研究及启示[J].会计研究,2007,(5).

[2]油晓峰,王志芳.财务可持续增长模型及其应用[J].2003,会计研究,(6).

[3][美]罗伯特·C·希金斯,沈艺峰等译.财务管理分析[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4][美]詹姆斯·C·范霍恩,刘志远主译.财务管理与政策[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

[5]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财务成本管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

[6]Van Horne,James C.1988.Sustainable Growth Modeling.Journal of Corporate Finance .(Winter)1:19~25.

[7]Robert·C·Higgins.1977.How much growth can a firm afford?.Financial Management.(Fall)Vol.6:7~16.

课题项目:本文系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立项课题《湖南农业上市公司融资机制创新研究——基于财务可持续增长模型的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课题号0808027B)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陈建,湖南农业大学经济学院/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会计系副教授,湖南农业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财务理论与实践。

作者:陈 建

产权理论与财务管理目标论文 篇2:

刍议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选择

[摘要]当前,由于理论界对财务管理目标观点争论的影响,企业对如何树立本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存在许多误区,影响了企业的长久发展。笔者认为,企业应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采用长短期目标结合的方式确定本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

[关键词]财务;管理;目标;选择

一、财务管理目标理论之争

当前关于财务管理的目标主要有三种观点,即“利润最大化”、“每股效益最大化”和“企业价值最大化”。我国理论界大都接受“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的最优目标,因为该观点比其它两种观点具有更多的优点。

(一)利润最大化是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

这种观点随着西方经济学的兴起而风靡一时。由于利润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企业新创造的财富,利润越多,越接近企业目标。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确实能够促使企业通过各种方式提高经济效益。但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也存在诸多不符合实际的问题。主要有:未考虑利润的时间价值;未考虑所获取利润和资本投入量的关系;未考虑所获利润承担风险的大小。并且,片面追求利润最大化会导致企业各种短期行为,同时还会引起企业因不能科学计量风险因素而导致决策失误的可能。

(二)每股效益最大化是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

此观点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利润最大化观点的缺陷,曾经有过广泛的影响,但这种观点也有其致命的缺陷。由于它把企业的利润同股东投入资本联系起来,用各股收益来概括企业的财务目标,因而比利润最大化观点进了一大步。但它仍未考虑到货币的时间价值以及获得收益的风险,同时没有考虑到目前收益和长期收益的关系。因此,仍不适宜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

(三)企业价值最大化是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

企业价值最大化也称股东财富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在每股收益最大化弥补利润最大化缺陷的基础上,进一步弥补了每股收益最大化的缺陷,在理论上得到了普遍认可。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在权衡资金的时间价值和风险价值报酬的前提下,使企业的总价值达到最大,进而使股东财富达到最大。这一观点不仅考虑货币时间价值,也考虑到收益同风险的关系,而且还避免了企业由于盲目追求利润而造成的行为短期化,具有极大的综合性,可以保证企业更全面地进行经营决策。

二、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的局限与客观环境的不足

任何一种财务管理目标的出现。都是一定的政治、经济环境的产物,随着环境因素的变化,财务管理目标也可能发生变化。在中国现有条件下,考虑到企业所独有的特征,企业价值最大化虽然在理论上有其积极的意义,但实际操作上仍存在着不可避免的局限性。而这种缺陷在企业中的具体表现就是企业在财务管理目标选择上的模糊性、混乱性。

(一)相关调查结果证明企业在选择财务管理目标上存在混乱

中国人民大学王化成教授所做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有84%的人认为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应为“企业价值最大化”,但实际上只有31%的企业将其确定为财务管理目标;有13%的人认为“利润最大化”是企业财务管理的最优目标,但实际上有55%的企业以此作为现实财务目标。可见,理论界对财务目标选择的众说纷纭,与企业实际确定的财务目标是有一定差距的。而企业也显现出选择上的混乱性。

(二)我国实际国情尚难以满足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客观环境需要

客观环境显示我国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财务管理目标仍存在如下的问题:

1、股东的概念仍不普及。股份制企业在我国众多企业中还不占主体地位,在整个国家经济中占的比例尚不足以代表我国企业的整体特征。

2、资本市场不完善。西方财务管理的分析大多建立在资本市场完善的基础之上。西方实证理论显示即使在发达的美国也很难达到这一苛刻的假设要求。我国缺乏能合理衡量企业股价的机制和市场。当前市场非理性占主流,股价波动剧烈,难以通过资本市场合理判断出一个企业的真实价值。

3、股权结构不合理。企业股权结构普遍存在缺陷,容易背离目标。

4、众口难调。如只强调股东财富最大化与我们传统文化存在一定的冲突。

(三)我国企业合理树立财务管理目标的原则

1、现代企业管理目标是财务管理目标确立的出发点。现代企业的目标可以概括为生存、发展和获利。三者互为条件、相互依存。因此财务管理的目标必须符合企业的管理目标。

2、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确立必须满足多方需要。财务管理目标在体现企业各种成员的利益,使其得到保障的同时,更应该突出企业所有者的利益,以满足所有者所处的特殊地位的需要。

3、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目标要体现一定的社会责任。现代企业是利用资源来制造产品的经济组织,市场经济规律要求通过市场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把有限的资源分配给生产效率最高、创造社会财富最大的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应适应市场经济规律的这一要求,引导资源流向风险低、收益率高的企业。

4、考虑资金时间价值和风险价值。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要求权益资本增值长期最大化。这就需要考虑未来不同时间取得的等额投资收益因时间先后而导致现值的不同。以体现预期投资的时间价值,并在考虑资金时间价值的基础上,注重企业长远利益的增加。

三、长短期财务管理目标的结合是企业的最佳选择

(一)企业短期目标应该是利润最大化

利润最大化观点在西方经济理论中是根深蒂固的,西方经济学家都是以利润最大化这一概念来分析和评价企业行为和业绩的。一般而言,企业是为利润而生。因此。利润最大化作为企业的财务目标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利润最大化理财目标并非完美无缺,其中一个主要问题就是利润最大化和现金流量最大化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两者之间有时会发生严重的背离。即利润不断增加而现金流量却在减少。对一个企业来讲,如果其资产的变现能力较差,其中大部分难以在短期内变现的话,利润最大化就失去了意义。因此在以利润最大化为理财目标的同时,要充分考虑其它补充指标,比如应收账敦周转率等资产变现能力指标的考核。

(二)企业的长期目标应该是企业价值最大化

以利润最大化作为短期财务管理目标,要坚持长期利益原则,防止过分追求短期利益的行为。在我国。由于国有产权委托人虚化,产权不明晰,管理人员激励机制不到位以及管理人员行政任命的缺陷,使得一些企业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过程中,出现了不顾长远、只看眼前的短期化行为。如为获得一时利益而滥用资源,粗制滥造,拼设备或制造假账,过度进行盈余管理等等。特别是在实行承包经营制的条件下,这种短期化行为尤为突出。对此,必须明确指出,笔者所言的短期目标利润最大化是站在企业能够树立合理的长期目标基础之上的,是指经济能持续发展的最大化,那种不顾长远利益,只顾一时和眼前利益实现的所谓最大化理应排除在外。

(三)企业应营造合理的文化氛围

和谐企业离不开员工之间、业务部门和各管理层面的和谐顺畅,要使企业的内外关系达到团结和谐,就要形成一套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作统领。所以企业必须营造出属于本企业的、良好向上的文化氛围,避免出现纷争和内耗,同时应致力于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让大家都具备一定的理论和业务素养,培养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这样企业长短期财务目标合理搭配才能成为现实。

作者:张 群

产权理论与财务管理目标论文 篇3:

财务管理目标重塑

【摘要】 财务管理目标是企业财务管理理论框架研究的起点和导向,它决定着财务管理主体的行为模式,但对于什么是企业合理的财务管理目标,目前还存在争议,尚无定论。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既应与企业目标协调一致,还应体现利益相关者利益的价值导向。因此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可界定为企业价值的持续增长。

【关键词】 财务管理目标;企业价值的持续增长;企业目标;利益相关者

财务管理目标是企业财务管理理论框架研究的起点和导向,它决定着财务管理主体的行为模式,对整个企业管理活动具有根本性的影响。多年来,关于财务管理目标的争议不断。理论界有关财务管理目标的纷争以及企业实际采用财务管理目标的差异化等事实,说明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财务目标在本质上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因此,财务目标的选择作为一个规范性命题,总是存在一定的价值判定,并且很难证伪;二是企业选择财务目标具有环境适应的导向性,即不同类型的企业会基于不同的内部和外部理财环境,选择不同的财务目标,从而使财务目标的适用性有很大的不同,所以,财务目标的优劣也是相对的。

一、传统财务管理目标的评析

近年来,中外财务理论界对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定位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主要的观点有利润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产值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相关利益者价值最大化等。上述观点既多且杂,有些只是某些学者的一家之言,在实际工作中并未广泛应用,既不可能也无必要对其一一进行评述。但究竟什么是企业合理的财务管理目标,目前还存在争议,尚无定论。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的一切财务活动围绕国家利益开展,国家以产值来考核企业业绩,其经营目标自然就是产值最大化。由于企业没有独立自主权,企业财务只不过是国家财政体系的基础环节,因而“产值最大化”不能称其为真正意义上的财务管理目标。

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过程中,企业以追逐利润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因为企业所创利润不仅可以直接反映企业创造剩余产品的多少,而且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企业经济效益的高低和对社会贡献的大小,因此“利润最大化”也自然而然地成为早期企业的财务目标。利润最大化目标是企业所有者对财务目标最原始、最朴素,同时也是最本质的认识,由于与企业所有者的财富直接联系在一起,利润最大化是迄今为止出现过的、得到最广泛认同的企业财务目标之一。时至今日,该目标仍是支配我国不少企业经营和理财行为的主导性观念。尽管“利润最大化”这一财务管理目标在理论上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并且也反映了企业的现实追求,但对其进行深刻分析,也不难看出它在理论逻辑和实践效果上已暴露出诸多不足。第一,利润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很难与财务决策的标准相吻合。确定或认可一种财务管理目标,绝非仅仅是表明公司理财的一种态度,更重要的是,这种目标假设的确定将从根本上制约、左右企业所有的财务决策。如果将利润最大化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目标,那么企业的筹资决策、投资决策、营运资本政策和股利政策均应以能否实现利润最大化为判断准绳。这明显既不具有科学性,也不具备适用性。第二,利润最大化没有考虑实现利润的时间价值和风险问题。不考虑时间价值会使不同时期实现的利润进行对比变得毫无意义,而忽视风险问题则可能促使企业经营者不顾风险大小去追求更多的利润。第三,由于利润是一个财务会计技术含量的指标,以利润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势必会使企业财务决策带有短期行为的倾向,企业管理当局势必热衷于对企业盈余的操纵,这也必将影响企业的长远发展与可持续发展。因此,利润最大化也不能作为企业最为合理的财务管理目标。

“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是我国部分学者和西方财务理论界较为推崇的财务管理目标。该目标认为,企业是股东的企业,其逻辑实际上是“国王就是王国”。这似乎使得股东财富最大化成为一个不可打破的神话。但必须清醒地看到,该目标不适合我国资本市场不发达及我国目前的企业组织形式主流为非上市公司的现状。首先,该目标在财务资源配置和收益分配中,存在着仅仅考虑股东利益的狭隘主义思想。而事实上,所有权功能的退化,股东既不负责管理公司,也不总是提供资金给公司,更不对公司负债承担全部责任。如今,所有权退化到只剩下一个维度,那就是提取财富而不是创造财富。其次,该目标忽视了“代理问题”的存在,这种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排斥在公司目的之外的理念,与强化公司社会责任的理论基础是背道而驰的,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再次,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所追求的是单纯的“经济效率”,以企业资源配置是否有利于股东财富增长作为评判优劣的标准,会导致外部不经济、资源环境的破坏。最后,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人本管理已成为客观要求,而股东财富最大化也必然与“人本财务观念”相冲突。因此,股东财富最大化不能作为最合理的财务管理目标。

目前,更多的学者倾向于“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认为该目标克服了其他理财目标的缺陷,充分考虑了资金的时间价值和风险与报酬的关系。但“企业价值”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即使从财务管理的角度上看,“企业价值最大化”仍然是一个十分抽象而很难具体确定的目标。就非上市企业而言,企业价值只能靠理论上的公式来进行计量,不易做到客观和准确。从上市公司来看,企业价值虽然可通过股票价格的变动来显示,但由于我国存在“一股独大”的股权结构,股票价格的变动不是企业业绩的唯一反映,而是受诸多因素影响的“综合结果”。因此股票价格的高低实际上不可能反映上市公司价值的大小。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在实践中难以操作,实用性不强。尽管新《企业财务通则》将财务管理目标仍然界定为“企业价值最大化”,同时该目标还有众多学者的观点支持。但笔者认为它仍然难以成为我国企业最合理的财务管理目标。

20世纪末,有的学者提出了“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这一财务管理目标。“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财务管理目标的理论基础是利益相关者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认为,企业是要素所有者之间一组契约的联结,而且这组契约是非完全契约。各经济利益主体在追求自身经济利益的过程中要受到其他经济利益主体的制约,不能无限度地任意扩展而侵犯其他经济利益主体的利益,否则契约所约定的条款就会遭到破坏。利益相关者理论认为,职工、经营者、供应商和用户与股东一样,都对企业进行了专用性资产投资,都承担了风险,所不同的只是股东投入的是物质资本,而职工和经营者投入的是人力资本。因此,企业的目的不能仅限于股东利益最大化,而应该考虑其他企业参与人的利益。从这一角度来说,该理论认为,公司治理既必须实现委托人利益的最大化,又必须实现社会正义;既要鼓励经营者为最大化盈利而大胆冒险,又必须要求经营者的忠诚和注意照顾公司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这种思想顺应了社会发展的潮流,反映了现代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但也有学者提出,利益相关者理论更多的是一种政治上的叫嚣,这是因为所谓的利益相关者概念本身就是含混不清的,而且利益相关者是一个利益松散但意识又极易抱团的团体,一旦获得某种利益驱动,其对于公司发展的影响可能是致命的。利益相关者所谓的来自企业的利益或然性是极强的,甚至会带有一定的投机性。这些利益相关者的行为一旦造成公司的极度困境甚至倒闭,则会转向别的目标。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关于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确定都有其历史根源和科学成分,只是考虑的角度不同而已。企业的经营规模、组织形式、管理水平等方面的差异,使各企业在选择自身的财务管理目标时也存在差异,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其发展趋势必然是在使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上,实现整体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和谐发展。

二、财务管理目标重塑

无论是“利润最大化”和“股东财富最大化”还是“企业价值最大化”和“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的财务管理目标均是以“最大化”为努力方向。如果“最大化”作为一种理念、一种方向自然无可厚非。但必须指出的是,财务管理目标“最大化”的提法是一种极端化的表述,带有浓厚的单边治理色彩。在企业多边治理的情况下,既不利于财务理论的研究,也不利于以此目标指导实务。这是因为:第一,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使股东不可能追求到利益或价值的最大化;第二,“最大化”因缺少了边界而显得模糊和不清晰,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而言,最大化是无止境的、也是不现实的;第三,经营者受到外界或自身的约束,也缺乏实现股东或企业价值最大化的激励;第四,产权残缺使企业利益相关者追求自身利益时受到限制,最终不能实现利益最大化。鉴于传统财务管理目标存在的诸多问题,因而有必要对财务管理目标进行重塑。

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既应与企业目标协调一致,还应体现利益相关者利益的价值导向。基于此,笔者认为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可界定为:企业价值的持续增长。

(一)企业价值持续增长是企业目标在财务上的直接表现

企业的目标是生存、发展和获利。财务管理目标是企业目标的价值化,财务管理的具体目标(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又正是企业目标的具体化。任何企业一旦成立并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无不希冀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来并不断发展壮大。但现实是残酷的,绝大多数企业很难成为“常青树”,更多的只是昙花一现。那么,企业作为一个盈利性组织,既要生存又要发展,就必须具有区别于其他企业的持续竞争优势。具体而言:第一,生存是企业的前提目标,它要求财务管理应充分考虑风险因素,合理安排企业的负债比例,保持企业相应的偿债能力,确保企业能够稳定地生存下去;第二,发展是企业的核心目标,它要求财务能有效地筹集企业发展所需的资金,并合理编制财务预算和进行成本控制,运用有效的财务策略,以保持企业良好的发展后劲;第三,获利是企业的最终目标,它要求采用各种有效的财务手段,提高企业的营运能力和盈利能力,利用有效的分配手段,提高企业的市场价值。由此可见,持续竞争优势在财务上的表现即能够长期生存、发展并能够持续获得超过同行业的平均利润。换言之,企业持续竞争优势在财务上的表现是使企业价值能够持续增长。

(二)企业价值持续增长是利益相关者价值导向的具体要求

企业是一系列契约的集合,契约本身所内含的利益主体的平等性和独立性,要求企业不仅要重视股东的利益,还要重视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也就是说,企业是使许多冲突的目标在合约关系框架中实现均衡的结合点。对众多利益相关者专用性资源进行组合,其目的是为了获取单个组织生产所无法达到的合作盈余或组织租金。各利益相关者在合作的过程中,由于向企业提供了专用性资源并承担着企业的经营风险,因此都有权获得相对独立于其他利益相关者的自身利益。只有当所有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得到保证并不断增长时,企业经营才是公平的和有效率的,才能达到“广义的帕累托最优”。正如菲利普·科特勒指出:“如果股东、顾客和员工的需要没有得到均衡的满足,价值创造也就无法持续。”企业价值持续增长的财务管理目标正体现了利益相关者价值导向。●

【主要参考文献】

[1] 朱明秀.三维价值驱动型财务模式研究[M]. 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

[2] 刘章胜.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均衡:企业理财目标新视角[J].企业经济,2006(2).

[3] 涂建明.企业财务目标的三个理论解说[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7(1).

[4] 汪平.财务理论(修订版)[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8.

[5] 李心合.利益相关者财务论[J].会计研究,2003(10).

[6] 袁振兴.财务目标:最大化还是均衡[J].会计研究,2004(11).

作者:黄向阳

上一篇:创新能力培养下美术教育论文下一篇:基于质量控制的建筑工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