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G注射模模具设计论文

2022-04-20

摘要:文章提出将KBE应用于注射模设计,明确了研究的关键技术,并对设计系统的整体构建进行了详细说明。应用KBE的注射模设计将大大减轻对设计经验的依赖,有利于设计标准化水平的提高。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UG注射模模具设计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UG注射模模具设计论文 篇1:

基于UG的传动轮产品注射模设计

摘要:以传动轮产品注射模的设计过程为例,在分析塑料成型工艺和产品结构特点的基础上,基于UGNX 7,0的Mold Wizard模块,对注射模具的设计过程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与传统的注射模设计相比,应用UG NX 7,0的Mold Wizard模块进行注射模设计,可以大大缩短产品研发周期、模具设计周期和加工周期,有效保证注射模设计的准确性,提高设计效率,降低产品开发和模具设计成本。

作者:周文兰

UG注射模模具设计论文 篇2:

浅谈KBE在注射模设计中的应用

摘 要:文章提出将KBE应用于注射模设计,明确了研究的关键技术,并对设计系统的整体构建进行了详细说明。应用KBE的注射模设计将大大减轻对设计经验的依赖,有利于设计标准化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KBE;KF;注射模;人工智能

21世纪模具技术的核心是模具的数字化设计制造,数字化设计技术的核心是知识工程技术,知识工程(KBE)是模具数字化设计的重要发展方向。“KBE是人们积极利用经验知识以解决问题作为前提并与人工智能(AI)应用有关的一个研究领域。”KBE在模具设计领域的研究重点在于:模具设计知识的获取和表示、模具设计知识的推理技术(RBR、CBR、MBR)、模具设计知识的管理、知识发现(KDD)等。是当前塑性加工和模具的前沿领域和研究热点。KBE在机械制造行业应用领域的研究很少。将KBE及其相关技术与注射模具设计结合起来,构成智能化的设计和决策体系,从整体上提高注射模的水平是模具行业计算机应用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1 注射模设计应用KBE的关键技术

①知识的表示。针对注射模具设计领域知识、经验繁杂,标准化程度不高的现实情况,研究如何将语义网络、谓词逻辑、框架、脚本、神经网络等知识表示形式结合,在满足搜索效率的前提下,对注射模具显性、隐性知识、经验进行充分表示。同时,知识库的更新永无止境,要做到与时俱进。

②知识的推理。在基于CBR推理的基础上,研究和改进新算法,优化检索机制,使知识推理更加有效,实现知识的多粒度重用。

③知识的熔接。采用UG/Open API, UG/Open GRIP, UG/Open Menu Script 和UG/Open UIStyler作为开发工具,实现CAD/CAE平台的融合,CAD与知识库的融合,实现知识熔接。

④设计方案的评价。在综合考虑成本、功用、制造工艺、生产周期等方面,建立模具设计质量评价系统。

2 应用KBE注射模设计的整体构建

①建立基于知识的注射模设计系统的运行平台。其整体框架如图1所示。

②按照模具行业标准、企业标准的要求,对注射模具设计中广泛采用的显性、隐性知识,典型模具设计案例进行充分挖掘、有效表达。建立较为完善的注射模具设计知识库。为注射模具设计中知识的重用提供可能。并利用KF技术将知识库与CAD/CAE软件实现无缝连接,使模具设计由参数驱动转为知识驱动。同时建立统一的数据模型是实现CAD/CAE集成的关键,为进一步提高数值分析的精度提供了可能。知识库的结构形式如图2所示。

③在对新产品进行模具设计时,人们通常会根据塑件的特点联想到曾经的模具设计案例,能否在以往成功的模具设计案例上进行适当修改来完成目前的模具设计工作。若要实现模具的智能设计,这就需要将曾经的成功模具设计实例按一定的方式组织起来,形成注射模设计领域的实例库,并以一定的机制来实现对库中典型实例进行匹配及检索。

④模具智能化设计的成功与否,应建立科学、合理、客观的评价系统。将质量管理学知识(如QDF)应用于模具设计的评价领域。

⑤UG NX6.0开放性强,通过UG/Open进行二次开发,制作标准统一、风格一致、交互性强的智能化设计界面。

3 结 语

在注射模设计中应用KBE能够改变长期以来模具企业生产的不足。取而代之的是设计周期明显缩短、生产标准化更强、试模次数显著减少、企业成本快速降低、竞争力不断提升,同时降低人才流失的风险。在使模具生产企业获得良好经济效益的同时,也有利于进一步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 吴庆鸣,张志强.基于KBE的隧道掘进机主机智能设计系统[J].中国机械工程,2006,17(4).

[2] 李婷.基于KBE的汽车发动机快速设计技术与软件系统[J].制造业自动化,2010,32(1).

[3] 赵波.基于KBE的机械产品设计[J].机械设计,2004,(7).

[4] 李治.产品设计知识的表示与重用技术[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6,(7).

[5] 丁志强.基于KBE技术对CAD系统进行标准件库开发[J].计算机与现代化,2004,(4).

[6] 唐林新.基于知识工程的模具设计[J].电加工与模具,2007,(6).

[7] 赵华.我国知识工程的研究现状及进展[J].中国制造业信息化,2008,(3).

[8] 江伟光.面向知识工程的产品信息模型[J].农业机械学报,2008,(7).

[9] 刘琼.塑料注射Moldflow实用教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10] 高济.人工智能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11] 侯永涛,UG/Open二次开发与实例精解[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12] 夏天.UG二次开发技术基础[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13] 阮雪榆.21世纪数字化塑性成形技术与科学[J].模具技术,2003,(2).

[14] 卢晓春.QFD在模具设计质量控制系统中的应用[J].中国制造业信息化,2004,(2).

作者:臧建所,胡金平

UG注射模模具设计论文 篇3:

对基于UG的注射模电极自动化设计分析

摘 要:本文将对UG进行阐述,并详细探究基于UG的注射模电极自动化设计,希望可以为相关工作者的研究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UG;注射模;自动化设计

前言:进入新时代后,模具行业迎来了发展的高峰期,其中注射模占据着较大比重,并且人们对其精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就导致具体制造过程中必然会大量运用电极。而为了保证产品质量、减少成本,就必须了解UG系统,并在这一基础上做好注射模电极的自动化设计,从而促进模具行业更好发展。

一、UG概述

UG是Siemens PLM Software公司制作出的产品工程解决方案,其可以将数字化造型与验证手段提供给用户,为用户更好完成产品设计与加工工作提供便利[1]。UG属于交互式的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系统,其具有较强的功能,能够轻松完成各种各样的复杂实体、造型建构。这一系统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可以利用过程变更来促进产品变革;能够创造更大利润;可以为设计决策科学性、合理性提供保障。总而言之,UG是把将成功经验提供给客户当作基础,而这些解决方案不但能够对设计过程效率进行有效改善,将成本降到最低,还可以减少进入市场时间。

二、基于UG的注射模电极自动化设计

(一)电极自动化设计技术

在进行电极自动化设计时,必须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方面,保证型面分类的合理性,并制作出针对性的电极设计方案,促进系统自动决策方案的实现;另一方面,保证信息传递方式的高效性与数据结构的完整性,做好数据信息自动显示、编辑以及存储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从而更好制作出注射模产品。

1.型面分类

在模具中,放电型面是多样化的,这也就导致电极设计方法存在较大差异。通过对型面几何特点与设计方案的研究,可以将其分成多面包络型、复杂底面型以及两面包络型三种。其中,多面包络型的放电面相对规则,并且底面由超过两个的面所包围;复杂底面型的放电面是由众多不规则的曲面构成,涵盖大部分型面;而两面包络型则是对筋条电极部位进行设计,并且只存在2个约束面。

在对电极进行设计时,电极头是主要的设计部位,而依照上述分类,各种技术方案在具体设计过程中还存在较大区别。首先,多面包络型方案。凭借底面对其他包络面进行搜索,获得相应的包络体,并以周围面与底面为限,做好包络体的修剪工作,以此来获得相应电极头。其次,复杂底面型方案。结合底面获得可以包含全部底面的包络体,并求出布尔差运算结果,之后把全部底面缝合起来,把边缘拉伸成片体,最后通过对片体修剪的利用来获得过差包络体。这样,就可以获得与实际要求相符的电极头。最后,两面包络型方案。求底面与另外一面的包络体,而约束面则应该缝合好两个面之后,向着底面方向拉伸缝合面边缘,使其成为片体,然后再对包络体进行修剪,从而获得相应电极头。

在上述三种方案中,电机基座设计方案并不存在差异。而在注射模电极自动化系统中,这三种设计方案都应该被绑定在选择中,即用户在选择好类型之后,系统能够自动以相应设计方案为依据,自动生成与要求相符的电极。

2.数据结构

通常情况下,电极属性信息主要涉及到,名称、跑位坐标、几何尺寸、运用材料、数量以及加工制程等内容,并且会给后续的出图与加工工作带来较大影响。因此,在对电极进行设计时,必须做好电极属性信息的存储、传递工作。这也就意味着应该对模具企业进行调研,归纳电极设计中会涉及到的数据信息数量与种类,并设计出整体结构体变量,以各种形式把相应数据信息设置到结构体中,保证每一个电极都具备相应的结构体变量。通过这种方式,虽然可以有效集中、保存数据信息,并为传递提供便利,但算法编写十分复杂,而且耦合性较低。针对这一情况,可以利用UG添加实体属性功能来解决,即通过相应设置,凭借属性形式把全部和电极有关的数据信息归入到实体中,而在具体设计过程中,系统能够自动添加已知数据。这样,不但可以随时对数据信息进行修改、添加以及更新,还能够通过对电极属性的访问,获得相关数据信息,有利于工作效率的提升。

(二)注射模电极自动化系统构成

在充分考虑手动设计步骤的基础上,结合实际问题与电极设计特点,应该设计出以UG为基础的注射模电极自动化系统。这一系统主要包含系统支撑层、设计资源层、自动设计模块以及人机交互界面等内容。其中,支撑层主要有UG/OPEN二次开发接口与图形支撑环境,支撑环境的工作是對底层约束求解、图形变换以及图形构型等进行处理,而二次开发接口的作用则是有效连接UG造型系统和模块。设计资源层存在经验知识库与工艺规则库,经验知识库的作用就是为自动设计模块提供工艺支持,而工艺规则库则需要把各种信息提供给模块,如经验公式、设计规则以及尺寸参数等。自动设计模块在这一系统中占据重要地位,包含数据信息管理、二维图纸绘制、电极检测编辑、实体三维建模以及工艺分析等内容,主要工作就是有效整合知识、经验、规则以及工艺方案,并利用人机交互界面,促进系统内部描述的形成。而人机交互界面则存在信息提示行、对话框等,主要目的就是促进系统信息输出与用户信息输入的实现[2]。

结论:综上所述,在UG基础上做好注射模电极自动化设计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必须了解UG系统,并做好型面类型分析与数据结构设计工作,明确注射模电极自动化系统的构成,促进设计效率与精准性的提升,保证注射模质量,从而促进我国模具行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仇文平.基于UG的注塑模电极设计技术探析[J].橡塑技术与装备,2016(22):27-28.

[2]刘金刚.UG注射模设计系统在模具设计与制造中的应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5(15):18-19.

作者:吴昶 张海陆 陈绪彬

上一篇:媒介技术传播学分析论文下一篇:理论与实践工商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