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报表审计论文

2022-04-15

会计报表审计的主要目标就是确保被审单位在会计信息上的合法性和真实性,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水平,保护债权人和投资者的经济利益。然而,在实际的会计报表中,常常会出现虚假的财务信息报告,这一问题也逐渐成为当前全球经济范围中一个急需解决的重点问题。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会计报表审计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会计报表审计论文 篇1:

风险导向模式下高校会计报表审计探究

高校占有和管理着大量的国有资产,承担着发展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任务。最近几年随着全国高校大规模的新校区建设和财政、信贷资金的大量投入,加强高校会计报表审计就尤为重要。对高校会计报表审计引入风险导向模式,能够使审计人员抓住审计重点和重要风险点,履行恰当的内部控制测试和实质性测试,从而控制审计风险水平,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是取得审计成功不可忽视的途径。

一、在高校会计报表审计中运用风险导向模式的必要性

在高校会计报表审计中运用风险导向模式就是在审计实务中,建立风险导向模型,对风险导向模型的组成要素进行分析和审计风险评估和控制,找出高校会计报表审计的重要方面,确定审计重点,从而合理分配和运用审计资源,在保证使会计报表总体审计风险降低到可以接受的水平的基础上,确定审计程序的繁简,降低审计总成本,提高审计效率,保证审计效果和审计质量。

对高校会计报表审计运用风险导向模式,主要出于以下方面的考虑:

不同的高校财务管理的薄弱点不同,不同的高校在经费来源、办学规模、教学水平、科研能力等方面也各不相同,所以不同的高校面临的情况也不相同,客观存在的财务管理的薄弱点不同,各高校会计报表审计的重点也不相同。

由于高校会计报表涉及到高校全部经济业务,内容丰富、庞杂、全面,需要审计人员找出容易出现问题的方面,确定审计的重点,而对高校会计报表审计运用风险导向模式,可以满足我们这一要求。

在高校会计报表审计中,存在着审计资源少与审计任务重的矛盾。无论各种类型的审计,目前我国审计人员配备还较少,而国家和人民对于审计人员的要求却越来越高,审计的范围越来越广,审计的深度不断加强,审计的种类越来越多。所以审计资源较少与审计任务繁重的矛盾比较突出,客观上也要求审计人员在高校会计报表审计中运用风险导向模式,确定审计风险的重点领域,在审计工作中抓住审计的重点,而对非重点审计领域则采用简易的审计程序。

二、高校会计报表审计中的风险导向模型

1.高校会计报表审计中的风险导向模型的建立。

高校会计报表审计风险是指高校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审计人员经审计后未发现重大错报或漏报,或审计后的会计报表仍不能达到可接受的水平,而发表了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

根据高校会计报表的实际情况,并借鉴目前审计界研究的成果,高校会计报表审计风险模型如下:

高校会计报表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判断风险×评价风险×建议风险)

2.高校会计报表审计中的风险导向模型的参数分析。

高校会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是审计人员无法控制的,由被审计高校自身情况决定的。包括两个构成要素,即固有风险、控制风险。

高校会计报表固有风险就是假定被审计高校不存在相关内部控制制度时,某一账户或交易类别单独或连同其他账户、交易类别产生重大错报或漏报的可能性。

高校会计报表控制风险是指某一账户或交易类别单独或连同其他账户、交易类别产生重大错报或漏报,而未能被高校内部控制制度防止、发现或纠正的可能性。

高校会计报表检查风险是指某一账户或交易类别单独或连同其他账户、交易类别产生重大错报或漏报,而审计人员经过内部控制测试和实质性测试,未能被发现的可能性。包括三个构成要素,即判断风险、评价风险和建议风险。

3.模型中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在模型中审计风险的构成要素中,固有风险是被审计高校实际存在的,控制风险是与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密切相关的,这两个要素与被审计高校有关,审计人员对此应当正视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的客观存在。判断风险、评价风险、建议风险是审计人员可以通过实施恰当、充分的审计程序而加以控制的。

检查风险和重大错报风险成反比例关系,也就是说判断风险、评价风险和建议风险综合反映的检查风险与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的综合水平之间存在着反比关系。

三、风险导向模式在高校会计报表审计中的具体运用

1.对被审计高校进行固有风险评估。

对被审计高校固有风险进行评估时,应当考虑被审计高校两个层次的因素。第一个层次的因素是与会计报表层次有关的因素;另一个层次的因素是与账户余额或交易类别层次有关的因素。

首先,评估与会计报表层次有关的固有风险时,应当着重考虑高校管理当局人员的品行和能力;高校管理人员,特别是高校核心高层管理人员的变动情况、财务高级管理人员的变动情况;高校管理当局遭受的异常压力;被审计高校的宏观环境。

其次,评估与账户余额或交易类别层次有关的固有风险时,应着重考虑高校比较容易产生舞弊而错报的会计报表项目;在正常的会计处理程序中被审计高校容易被漏记的交易和事项;被审计高校会计期初、临近会计期末发生的异常和复杂交易;被审计高校一些流动性非常大、容易遭受损失或被挪用的资产类项目,例如,现金、银行存款、库存物资等资产具有普遍的吸引力,若被审计高校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容易遭受损失或被挪用,与这些项目相关的固有风险通常较大。

2.对被审计高校进行控制风险的评估。

如果不准备信赖被审计高校内部控制,便可不实施控制测试。如果拟信赖被审计高校内部控制,应当实施控制测试程序,以评估控制风险。

对被审计高校的各种内部控制制度,抽取若干并且有代表性的样本,检查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有效性及有效程度。可以通过职工代表访谈、调查问卷、座谈会、审阅有关制度执行的会议记录等形式落实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有效性及有效程度,对高校控制风险进行初步评估。

在实质性测试阶段,结合实地调查,对高校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有效性及有效程度可以进一步进行验证,对高校控制风险进一步评估,并最终确定高校控制风险水平的高低。

3.对被审计高校检查风险进行控制、实施适当的实质性测试程序。

在高校会计报表审计过程中,应当控制影响检查风险水平的判断风险、评价风险和建议风险。

判断风险主要控制在审计实施的过程中。审计人员通过高校会计报表审计的实施,获取了大量的审计证据,需要进行归纳、分析,运用职业判断进行正确地推理、运算,得出符合事实的结论,从而规避判断风险。

评价风险主要控制在审计实施和审计报告的过程中。审计人员通过高校会计报表审计的内控测试和评价以及实质性测试实施,对获取的审计结论进行分析,对高校会计报表审计得出的结论进行评价。控制评价风险的关键在于尊重事实、尊重审计证据,不主观臆断,运用专业标准严格界定问题的性质、严重程度,从而做出客观评价,规避评价风险。

建议风险存在于高校会计报表审计的报告阶段。主要表现是审计建议不切合实际,不具有可操作性;没有抓住问题的本质,所提建议不对口,建议是无效的;或者通过建议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只能解决表面问题等等。控制建议风险的关键是弄清问题的真相,抓住问题本质,所提建议能够解决根本问题或者主要问题,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通过上述分析,在审计风险的五个构成要素中,由于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与被审计高校有关,我们可以通过对被审计高校的了解,对被审计高校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的高低做出综合评估。在此基础上,确定可接受的检查风险水平。通过降低判断风险、评价风险和建议风险,从而降低检查风险。根据可接受的检查风险水平,进而确定实质性测试的详细程度,确保所审高校会计报表的总体审计风险降低至可接受的水平。

四、风险导向模式下高校会计报表审计风险的总体应对措施

根据风险模型的各要素分析,确定审计的重点领域。风险模型的各要素,即审计风险的各要素在不同高校的会计报表的审计风险中表现高低是不同的。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确定审计的重点领域以及重点领域的重要方面。

重点关注高校会计报表审计风险总体评估为高的项目。对审计风险总体评估为高的项目,增加审计力量,分配充足的审计时间,分派更有经验的审计人员,并利用专家的工作。

做好高校会计报表审计组织工作。审计项目负责人向审计组成员提供更多的督导。必要时对审计中发现的重大问题,召开审计人员座谈会,发挥集体智慧。进一步调查研究,弄清问题的真相。

在高校会计报表审计中,获取更具说服力的审计证据。拓宽审计范围,增加审计深度,获取更具说服力的审计证据。审计人员在高校会计报表审计实务中,尽量使某些程序不被高校管理层预见或事先了解。充分利用被审计高校内部有关人员提供的审计线索。

在高校会计报表审计中,主要依赖实质性程序获取的审计证据。在内部控制测试和实质性测试的基础上,更多的或主要依赖实质性程序获取审计证据,并且侧重于第一手审计证据。

在高校会计报表审计中,保持审计工作的独立性。注意规范审计程序、完善审计质量内部控制制度,坚持审计工作的独立性,保持独立性是审计的重要守则。

在高校会计报表审计中,审计人员应在收集和评价审计证据过程中始终保持应有的职业怀疑态度,严格遵循审计职业道德。提高审计人员自身素质,增强风险意识。

总之,高校会计报表是高校日常会计核算的定期归纳与总结,也是表达高校会计信息的主要手段。它为管理层改善高校管理和主管机关评价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提供重要财务信息。对高校会计报表运用风险导向模式进行审计,对促进国家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改善审计工作,提高审计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单位: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

作者:徐东升

会计报表审计论文 篇2:

会计报表审计应注意的问题

会计报表审计的主要目标就是确保被审单位在会计信息上的合法性和真实性,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水平,保护债权人和投资者的经济利益。然而,在实际的会计报表中,常常会出现虚假的财务信息报告,这一问题也逐渐成为当前全球经济范围中一个急需解决的重点问题。本文对会计报表审计的相关情况进行简单的概述,并就当前我国会计报表审计中的问题和注意技巧进行简单的分析和讨论,从而更好的提高会计报表的科学性、有效性和真实性。

会计报表主要是指以相关会计账簿资料作为主要的信息依据,用货币做计量单位对会计实体在某个会计区间内的理财过程、经营成果以及财务状况进行的全面、总括、科学地反映的报告文件,它是会计核算工作的最终结果。目前,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改革发展,会计信息的虚假、瞒报情况进一步突出,特别是一部分上市企业,更是屡现人为制假造假的现象,各种经济丑闻层出不穷,给股民和国家到造成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损失,也给宏观经济发展状况造成了很大的不良影响。因此,必须要加强对会计报表的审计。本文对会计报表审计的相关情况进行简单的概述,并就当前我国会计报表审计中的问题和注意技巧进行简单的分析和讨论,从而更好的提高会计报表的科学性、有效性和真实性。

一、会计报表审计的概述

会计报表审计的含义

会计报表审计主要指的是对企业中的现金流量表、资产负债表、会计报表附注、损益表以及其他相应的附表进行的相关审计。它是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最为常规的审计工作。一般情况下,审计的结果报表要提供给企业的上级单位、股东以及相应的政府主管部门等等。

会计报表审计的目标

在会计的报表审计中,其目标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具体包括:

完整性。即企业对特定会计期间内发生的所有会计事项都要进行记录,并在其相应的帐簿和报表中显示出来。

真实性。即企业在会计报表中所反映出的相关事项必须是真实存在的,必须符合帐户记录的信息,严谨虚列资产等等。

准确性。即会计人员要准确无误分析、汇总报表中的各个项目,并及时的反映到会计报表当中。

合法性。即会计报表在项目、结构、编制程序、内容以及方法上必须符合国家颁布的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和标准,在对成本计算、固定资产折旧、存货计价、投资、销售确认、报表合并等方面的方法进行更改时必须要经过相关财税部门的批准才可进行。

一致性。即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报表的编制时,必须要保持会计处理方法前后期的一致性。

公允性。即会计报表要在能够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地反映出被审计单位的资金变动、经营成果以及财务状况等等。

揭示和表达。即将会计项目恰当的在会计的现金流量表、资产负债表以及损益表等报表中进行描述、分类和揭示,并附注出报表使用者所关心的内容和问题。

会计报表审计的内容

目前,我国会计报表的审计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即:现金流量表的审计、资产负债表的审计、损益表的审计以及合并报表的审计。

在对会计报表的审计过程中,通常需要一些常规的、必须的资料,主要包括有:全部银行对账单;现金盘点表;余额调节表;所有会计凭证和账册;未审会计报表及附注;资产产权证明;存货;折旧计算表;固定资产盘点表;往来账户回函、询证函;工商备案;商营业执照;地税、国税登记证;组织机构的许可证、代码证书、协议、公司章程;往年年度审计报告等等。

会计报表审计中的专项审计内容主要包括:清算审计、离任审计、司法鉴定审计、改制审计、贷款审计、财产转移审计以及移民审计等等。

二、会计报表审计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我国的会计报表审计工作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和不足,具体体现在:

确保有效的监督管理。目前,我国的大部分会计报表的审计工作,,由于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各个监管机构通常只是进行少量的抽查,而不对其审计的报告进行详细、全面、严格的核查。该文原载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主办的《环球市场信息导报》杂志http://www.ems86.com总第522期2013年第39期-----转载须注名来源大部分审计工作的监管主要是依靠相关审计单位的自我规范以及同行业间的监督来完成的,这就导致审计工作的过程和效果得不到充分的监督,从而无法确保会计报表审计工作的正常、顺利开展。

会计报表审计流于形式。目前,我国很多地方对会计报表的审计过程存在范围广、时间短、方法落后等特点,这就导致审计工作很难全面、有效的对被审计单位的所有会计报表资料进行严格、细致的审计,从而无法保证审计工作的效果。

缺乏高素质的审计人员。 审计工作要求所从事人员必须对审计工作所涉及到的领域内的各学科的专业知识和内容都必须有一个充分的了解、认识和掌握。这里主要包括审计学、税法、经济法、企业战略管理、财务管理、行业形势等方面的知识。同时,还要求审计人员具备较好的分析能力和技能水平。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我国部分审计机构或企业的审计部门,确保高素质的审计人员,大多数审计人员对审计工作的内容和知识了解不透彻,在技能水平上无法满足审计工作的需求,从而很难确保审计工作的效果和质量。

审计的独立性差。审计人员和机构在对会计报表的审计过程中,常常会受到来自内在或外来因素的干扰和影响,不能充分客观的对被审计单位进行审计,导致审计工作的独立性不足。独立性是审计工作的核心重点和灵魂,它是确保审计工作公正、客观开展的基础前提和保障,没有独立性,审计工作也就失去了它本质上的意义。

三、会计报表审计应注意的技巧

审计人员在对会计报表进行审计的过程中,要针对当前会计报表审计中发现的问题,注意审计的技巧,从而不断提高审计的效果和质量。具体包括:

观察法。审计人员要严格的对被审计单位所提供的相关书面资料进行查看,并对某些重要的场地进行实地观察和分析,然后从中发现一些能存在的缺陷和问题。例如,在审计被审计单位的大额或者主要开支项目时,审计人员不仅对该费用的支出同本单位业务的相关联系进行审查,还要严格、仔细的分析该费用的发票来源渠道是否具有合理性、合法性,坚决杜绝虚开发票进行报账套现等违法违规问题。

询问法。审计人员在进行会计报表的审计时,可以采用一问一答、多人座谈、个别询问、、被询问人填表作答等多种询问方法进行相关情况的了解,并从中发现可能存在的疑点问题。例如,审计人员通过对单位内基本情况进行询问,了解被审计单位往来客户以及职工对企业的相关评价,了解被审计单位内控制度执行的情况以及相关业务的流程情况,了解被审计单位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易发问题等。

逻辑推理法。 所谓的逻辑推理法,主要指的是审计人员根据已知的资料和事实,通过运用相关的逻辑思维方法,对被审计单位在财务会计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判断和推测。例如,我国一部分被审计单位为了达到套取现金的目的,虚列一些工程项目用于报账,然而其所附的项目工程决算明显不符合该单位的实际经营发展情况,这时审计人员就可以通过细致、认真的分析推理,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

分析性复核法。所谓分析性复核法,主要指的是审计人员通过对各种会计信息之间的比例率和关系进行分析、计算和比较,从而确定审计的重点,获取审计的证据,进而发现会计报表中的漏洞和意外差异。例如,审计人员在对被审计单位的库存产品进行审计时,要对库存产品的单位成本进行计算和分析,然后比较确定它是否高于市场销售价格,从而确定被审计单位是否是为了达到编造虚假利润的目的,而故意对销售成本进行低价结转,以使库存产品的成本增大等。

查证法。查证法主要包括四个基本步骤,即:利用追踪溯源法进行追踪查证;利用逻辑推理法进行推断查证;利用实物盘点法进行账实的核对;利用鉴别测定法对审计的结果去伪存真。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会计报表造假的方式和手段也越来越多样、复杂,这就使得审计人员不单要熟练的掌握各种会计和审计的相关知识,更好具备敏锐专业的判断能力、对异常的感知能力、丰富的审计实务经验以及综合的分析能力等,从而更好的开展和完成会计报表的审计业务,确保会计审计的质量和水平。

(作者单位:沈阳机床股份有限公司)

作者:付凯

会计报表审计论文 篇3:

浅谈会计报表审计中应注意的有关问题

【摘 要】 会计报表审计是审计业务中的一项重要业务,研究会计报表审计中的技巧显得至关重要。本文通过论述,从合并会计报表审计、会计账簿审计、往来账审计、利用外部证据审计、审计询问,以及审计设备现代化等方面简单介绍了会计报表审计应该注意的技巧,希望对审计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启发和帮助。

【关键词】 审计技巧 合并报表 往来账 审查 审计 询问

1. 合并会计报表审计技巧

在合并会计报表审计实践中,需要寻找既准确又简便的审计技巧。合并会计报表审计的难点主要集中在内部业务的抵消审核上,因而审计师常常会利用合并会计报表与母公司会计报表、各子公司会计报表之间的特殊必然联系,对合并会计报表的主要项目进行复核,来确定合并会计报表数据的正确性。总结下来,应该注意下面几点:

1.1利用“合并净资产”与“母公司净资产”之间关系核实“合并净资产”的正确性,合并抵消对净资产的影响有以下几个方面:合并前子公司报表调整等对母公司长期股权投资的影响数、累计未确认投资损失数、资产减值准备抵消数、存货抵消数等。核对关系如下:合并净资产+累计未确认投资损失数-(或+)长期投资调整数-(或+)资产减值准备抵消数+(或-)存货所含未实现利润抵消数+(或)其他资产所含未实现利润抵消数=母公司净资产。

1.2利用“合并净利润”与“母公司净利润”的关系,核实“合并净利润”项目的正确性。其存在的关系为:合并净利润+(或-)存货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抵消数+(或-)其他内部购销未实现利润抵消数-(或+)资产减值准备抵消对当期利润的影响数+(或-)合并前投资收益调整数-职工奖励及福利基金及其它不属于投资者所有的利润分配数=母公司净利润。

1.3利用“合并投资收益”与“各子公司净利润合计数”的关系来核实投资收益项目抵消的正确性。由于子公司的净利润分别为体现为合并利润及利润分配表的各个项目,因此存在以下计算关系:合并投资收益+少数股东本期收益+本期计提的职工奖励及福利基金及其他不属于投资者所有的利润分配项目-本期未确认投资损失=子公司净利润合计数。

2. 会计账簿审计技巧

会计账簿审计的内容主要是看会计账簿的设置、登记和管理是否符合《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及有关财务会计制度的规定。在审计工作中,应注意掌握下面的一些技巧:

2.1审阅。通过审阅账簿记录的日期和摘要说明,看有无记账日期颠三倒四、摘要说明含糊不清或摘要说明与账户核算内容不符的问题;通过审阅账簿的文字书写,看有无任意使用红字记账或涂改、挖补、刮擦问题;通过审阅凭证金额,看各账户金额在承上启下、结计余额和责任人交接时是否衔接;有无资产类账户出现贷方余额或权益、负债类账户出现借方余额等异常现象。

2.2核对。通过核对各账户余额的计算是否正确,看有无结总增列或结总减列以及错记、漏记、重记等问题;通过账证核对,看账簿记录与会计凭证是否一致,有无无证记账或有证不记账,以及账证金额不符,故意多记或少记问题;通过账账核对,看总账与所属明细账的内容是否相同,记账方向是否一致,记账金额是否相符,本期发生额与期末余额是否相符;通过账实核对,看现金、有价证券、财产物资等项数字是否账实相符。

2.3分析。通过分析,主要看各项经济业务本期发生额的增减变化与上期有无异常情况,从中发现疑点。

4.查询。对在审阅、核对、分析中发现的疑点问题,通过找知情人直接询问,从中确定有无账簿上的舞弊行为。

3. 往来账审计技巧

往来账审计应收款项和应付款项两个方面,分属企业的短期债券和短期债务。具体包括应收账款、应收外汇账款、预付账款、应付账款、其他应付款等项目。对往来账的审计,是审计工作中的一个重点,在实施过程中,应注意掌握下面的一些技巧:

3.1分析账户的账龄及余额构成,应选取账龄长、金额大的、年内往来频繁年底突然结算清户的、年末出现大额贷方余额的等应收款项目进行调查询问和向债务人进行函证。根据函证情况编制函证结果汇总表;回函金额不符的,要查明原因做出记录或适当的调整;未回函的,可以再次复询。

3.2对应收款项收不回已确认为坏账的,应审查有无必要的审批手续,计提的方法是否适当,账务处理是否合规,是否已在资产负债表上反映。对已经确认认为坏账的而又重新收回的应收账款,要审查是否做了冲销原坏账的账务处理。

3.3抽查商品入库记录,查核有无重复付款或将同一笔已付清的账款在预付账款和应付账款两个账户同时挂账的情况。及时抽查部分凭证,确定核算内容的真实性,是否存在未入账的应付事项。

3.4要审查往来账的明细余额合计数和总账及报表余额是否相一致,核对有关凭证和账薄记录,即查核账账、账证、账表是否相符。

4. 会计报表审计中询问方面应该注意的技巧

在审计过程中,审计师获取审计信息主要通过对管理者和雇员的询问。询问是查证工作现场所观察到的情况是否属实、或政策、程序是否被贯彻执行的主要手段。有效运用询问的技能在审计中显得尤为重要,如果能够正确地运用审计询问,审计师就能使被审计方自己说服自己接受审计建议。下面是一些审计师在讯问过程中值得借鉴的技巧:

4.1询问具体问题。比如,若审计师问到改变控制程序的可行性并得到实施更改不经济的回答时,这种回答表面意思容易理解,但其真实含义却模糊不清。要得到有用的审计信息,审计师就必须询问具体的问题:“增加了什么成本?”“有节约成本的其他有效方法吗?”等等。缺乏对问题细节的追问,一般的或非具体的回答无助于识别核心问题或得到有意义的结论。

4.2注意没说到的问题。即使被审计人能够很好地理解审计师的意图,当接受审计师询问时,也会在披露重要信息方面出现纰漏。例如,作为内部控制调查问卷的一部分,审计师会问:“你们是每月核对银行账单吗?”回答“不是”,审计师就会在调查表上作“不是”的标记,这可能预示银行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实际上,他们每周都收到并核对银行报表,而被审计人对此却没有说明。

4.3运用非限定性询问有助于减少这类误解。非限定性询问不能简单的地用“是”或“不是”来回答。审计师既要鼓励被审计人对问题提供全面完整的回答,也要让被审计人有充分的时间作出答复。例如,针对上述情况,审计师应问:“银行账单多长时间核对一次?”此外,也许有必要向被审计方介绍一些审计问題的背景,以帮助他们判断审计师需要的重要信息。

5. 利用计算机技术辅助审计

5.1计算机辅助审计可以将“结果审计”转变为“结果审计”与“过程审计”并重。“结果审计”是指审计人员只对传统的财务报表及账薄上的数据进行审计,审计人员的主要职责是对会计报表及账薄记录的真实性、合法性作出审计评价。在会计信息系统中,原始数据一经输入,即由计算机按程序自动进行处理,输出所需信息。这样会计报表及账薄记录的真实性、合法性、输出结果的真实性、正确性、不仅取决于输入数据的真实性和正确性,系统工作人员的操作是否符合规范、还取决于电子数据的处理过程等。

5.2计算机辅助审计将审计线索从可视性向不可视性转化。在计算机信息系统中,可视审计线索逐渐消失了,审计需要跟踪的审计线索,以电磁信号的形式分散在磁性介质上,即“可视性”向“不可视性”转化。

5.3保证审计取证的实时性。实时审计和网络会计做到了将远程审计和现场审计相结合,静态审计和动态审计相结合,事后审计和事中审计相结合,能够按时按质的完成审计的取证任务。

(作者单位:鸡西市恒山区审计局)

作者:马淑贤

上一篇:平面设计教学论文下一篇:设施农业机械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