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德育教育论文

2022-05-11

要写好一篇逻辑清晰的论文,离不开文献资料的查阅,小编为大家找来了《家庭德育教育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编者按: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棍棒底下出孝子”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教育方式。但“老子打孩子”是不是真的就“天经地义”呢?近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法(草案)》(以下简称“草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

第一篇:家庭德育教育论文

家庭教育立法应重视“提升家庭教育能力”

摘要: 家庭教育能力是指监护人在了解掌握了一些关于家庭教育知识后,对子女的社会行为产生影响的一种能力。俗话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国家对家庭教育立法让家庭教育由家庭内部的任务转而提升到了国家层面的战略,可见其重要性。虽说现如今孩子的教育重心已然变成了学校,但是家庭教育依旧很重要,它对于国家的治理体系以及治理能力都有巨大影响。但是目前我国的家庭教育立法还是有很多不足之处的,需要大家共同去不断完善,其主要目的应该是以提升家庭教育能力为主,建立健全教育主管部门及其相关工作机制,明确规定监护人的责任及义务,推进合适的家庭教育培训项目的建设,从多方面促进监护人的家庭教育能力。

关键词:家庭教育立法;家庭教育能力;家庭教育

引言

作为社会的基本细胞,家庭是我们每个人的灵魂所系、血脉所在、精神所依,是连接个人和社会的重要纽带,我国的三大教育支柱分别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近几年,国家和党对于家庭教育高度重视,中央以及地方不断完善相关立法以提升我国的家庭教育能力,对于城乡家庭教育提出了新期望新要求。虽然我国家庭教育的相关体系已经开始稳健快速地发展,但是依然有部分问题亟待去解决。比如家庭教育政策的权威性、规制力等都还比较弱,所以我国应该不断完善家庭教育立法,提升相应的家庭教育能力。

一、我国家庭教育立法的重要性

上下五千年文化让我国形成了以家规为主导的教育思想理念,相较于西方国家而言,我国的家庭教育观念已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但是隨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很明显家庭教育已经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而家规转变为国家层面的立法也是势在必行的。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规范家庭教育行为,更好地培养下一代,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的不断完善与发展,促进地方家庭教育立法的出台与完善等方面[1]。

二、目前我国家庭教育出现的问题

虽然我国家庭教育立法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并且也取得了巨大成效,但是依然存在很多问题需要去解决。

1.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认识不足,缺乏相关知识理论基础

良好的家庭教育一方面是指子女的成长得到监护人的指导与监督,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而另一方面则是能够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家庭对于社会的影响是不容小觑的,它对于社会未来的前进方向以及发展趋势都有着极大的影响作用。家庭教育的内容应该不仅限于文化知识方面的教育,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内在品质的建设,诸如两性教育、伦理教育、婚姻教育等也是不可或缺的。但是在一项调查中超半数的家庭教育都不会涉及到此内容,究其原因就是小部分家长缺乏相关知识,而大部分家长则是思想认识不足,认为这些东西无足轻重,没有必要对子女进行相关教育。所以,现在家长对家庭教育认识的不足以及相关知识的储备都是需要社会去一一解决的。

2.政府执行方式以及力度存在漏洞

政府应该积极推进家庭教育的不断更新与完善,引领家长更好的完成家庭教育的职责。但是就目前而言,很多基层政府机构并没有很好的参与到家庭教育当中去,对于相关家庭教育法规也未能很好的执行,其工作方式存在一定的漏洞。对于一些特殊的家庭的教育未能做到有针对性的帮助,如:留守儿童、流动儿童等,这些问题都是需要政府机构去不断完善和改进的。

3.学校未能与家长实现良好的沟通

学校与家庭都是孩子教育的主阵地,二者之间应该加强沟通与联系,这样才能促进孩子不断健康发展。但是就目前而言许多学校虽然设置了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等机构,但是并未发挥其真正作用。目前主要的教育模式依然是以学校为主,家庭为辅,不平等的双方关系就导致了二者的交流存在巨大瓶颈。学校不能够与家长实现良好沟通也是值得我们去反思与改进的。

三、如何通过教育立法提升家庭教育能力

1.明确各方责任与义务

国家家庭教育立法应该充分明确各方在家庭教育中的责任与义务。父母应该充分体现对孩子的权威和关爱,以及加强孩子情理交融的人格修养,以及自身对道德学习、教育立场的思考[2]。而社会与学校应该对家庭教育中家长与孩子的行为进行监督引导,切实提升家庭教育能力。

2.建立相关行政部门、组织机构,加强交流合作

在明确家庭教育中各方的职责与任务后,确立相关行政部门的组织架构则是另一重要举措。家庭教育立法应该推进相关行政部门、组织机构的建立,在确立其任务与职责的同时也应该赋予相关权力,促进各部门通力合作,为家庭提供精准、高质量以及个性化的家庭教育服务。

3.构建学校、家庭教育交流体系

学校与家庭应该加强沟通,构建平等的双方关系,将学校家庭交流体系纳入学校考核评定标准中去,切实推进二者交流体系的建立,提升家庭教育能力。

4.积极建立监护人培训课程项目

对于文化程度不高,缺乏相关家庭教育知识的监护人,社会应该给予高度重视,建立相关的培训课程项目,切实完善监护人的家庭教育知识,全面提升家庭教育能力。

5.针对性健全特殊未成年人关爱教育体系

对于特殊地区的特殊未成年人,相关地区应该出台符合自身条件的相关家庭教育法规。要知道农村家庭教育能力的提升是我国当前家庭教育立法应该关注的重点当然也是难点,对于留守儿童、困境儿童的家庭教育,国家应该出台相关政策保证其家庭教育的正常进行,执行部门也应该高度重视,切实提升特殊家庭的家庭教育能力。

四、结语

提升家庭教育能力是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重要任务,家庭教育立法应该以提升家庭教育能力为目的,不断完善更新,创建一套适合我国的家庭教育规章制度,为实现家庭教育现代化做出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翟博.树立新时代的家庭教育价值观[J].教育研究,2016,37(3):92-98.

[2]侯晶晶.论我国成人的家庭教育能力建构[J].中国成人教育,2009(19):1617.

作者:谢美婧

第二篇:家庭教育法草案:家庭教育不只是“家事”

编者按: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棍棒底下出孝子”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教育方式。但“老子打孩子”是不是真的就“天经地义”呢?

近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法(草案)》(以下简称“草案”) 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草案在赋予教师合法惩戒权的同时也提出,在实施家庭教育过程中,家长“不得有任何形式的家庭暴力”,必要时国家可对家庭教育进行干预。这意味着我国家庭教育正式纳入国家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和法治化管理轨道。消息一出便迅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

草案引起的热议正好说明了大家对家庭教育的广泛关注以及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事实上,家庭教育从来不只是“家事”。家庭是一个人生活的最初场域,家庭教育是一个人所受教育的开端,它关乎未成年人的终身发展和家庭幸福,更关乎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作为人生教育的开端,家庭教育在整个国民教育体系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本期,围绕“家庭教育”这一热议话题我们选编一组文章,从草案提审的现实意义、家庭教育法立法的必要性、如何让家庭教育在新时代发挥其价值等方面进行讨论,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些许思考和讨论的线索。

1月20日,备受瞩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法(草案)》正式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审议。家庭教育正式纳入国家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和法治化管理轨道。

父母该如何做好家庭教育?社会各方又该扮演怎样的角色?随着未成年人保护需求的提升和家庭教育问题的凸显,家庭教育已不只是“家事”,而是全社会关注和参与的“大事”。

为什么要提审“家庭教育法草案”

从2020年的抚顺虐童案到日前的留守女童烧伤事件,从校园欺凌屡禁不止到未成年人自杀、犯罪案件层出不穷,家庭暴力、责任缺位、教而不当等突出问题摆在大众面前,再次敲响家庭教育警钟。

事实上,早在2018年8月,家庭教育立法就正式列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五年立法规划第三类立法项目。

为了进一步推进家庭教育立法,在2019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妇联党组成员邓丽联名代表共同提交《关于加快家庭教育立法的议案》,建议通过加快立法提升家庭教育地位、明确家庭教育核心内容、扩大公共服务供给、规范家庭教育行为,从制度层面推进解决家庭教育面临的突出问题,促进家庭教育工作持续发展,为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提供法治保障。

近期,“家庭教育法草案”提审,回答了家庭教育怎么开展、父母们应该做好哪些事情、社会又该扮演怎样的角色等一系列问题,为父母划出了底线要求和“托底式”的服务,走出了助力家庭教育的坚定步伐。

专家指出,加快家庭教育立法将提升家庭教育地位、明确家庭教育核心内容、扩大公共服务供给、规范家庭教育行为,从制度层面推进解决相关问题。与此同时,应当推进家庭教育立法与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配套衔接,完善未成年人保护法律体系。

需要注意的是,法律管家庭的“闲事”,不是直接参与实施家庭教育,不是控制家庭,而是通过立法,保障每个家庭获得必要支持,调动资源对家庭教育加以专业指导,规范家长行为,规范服务机构等相关机构的行为。

“家庭教育法草案”划重点

草案明确,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是家庭教育的第一责任人,并规定了政府、村(居)民委员会、学校、其他有关社会公共机构等不同主体在促进家庭教育方面的责任和义务。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是实施家庭教育的责任主体,家庭教育不得有任何形式的家庭暴力。草案提出,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在实施家庭教育的过程中,不得对未成年人有性别、身体状况等歧视,不得有任何形式的家庭暴力,不得胁迫、引诱、教唆、纵容、利用未成年人从事违反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的活动。

离异父母不得怠于履行家庭教育责任。草案提出,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有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教育的权利和义务。未成年人的父母分居或者离异的,任何一方不得拒绝或者怠于履行实施家庭教育的責任,但被人民法院裁判作出人身安全保护令的或者被中止探望的除外。

必要时国家对家庭教育进行干预。家庭教育不仅仅是家庭内部事务,也事关公共福祉。草案提出,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是实施家庭教育的责任主体。政府、学校、社会为家庭教育提供支持,促进家庭教育。必要时,国家对家庭教育进行干预。草案明确了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干预家庭教育的情形和主要措施,并对强制家庭教育指导的实施作出规定。

事实上,近年来多地先行先试,已有重庆、贵州、山西、江苏、江西、湖北、浙江、福建等多个省市针对家庭教育推出地方性法规,做出有益尝试和实践,为全国立法奠定基础。例如,《湖北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草案)》针对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提出,即便外出务工,父母也应担负起对孩子教育的责任;《浙江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要求,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学习必备的家庭教育知识和科学的教育方法,孕期夫妻、婴幼儿父母、学生家长应当接受家庭教育指导;《江苏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明确要求父母双方应当共同履行对未成年子女的家庭教育义务,父母离异或者分居的,应当继续履行家庭教育义务,任何一方不得拒绝履行。

让家庭教育回归本位,让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各司其职、形成合力,是家庭教育立法的重要目的。

近年来,家长群变成“作业群”,孩子的课业压力转嫁到父母身上……“老师减负家长增,校内减负校外增”等现象和观念折射出教育领域的深层矛盾。专家认为,对于家长群变味的讨论之所以引起共鸣,是因为其混淆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职责。学校教育应以共性教育为主,而家庭教育的核心是对孩子进行生活教育、生命教育、生存教育,以素养和个性化培养为重。

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之间建立边界、让其各司其职,才是合格的教育方式。当前,中国家庭、学校、社会的共育机制还未形成,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有效衔接问题还没有解决。专家称,应当通过家庭教育立法,明确哪些内容属于共育范畴,让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各归其位,以缓解家长焦虑、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立法不能解决家庭教育的所有问题,家庭教育同样需要“教育”

立法不能解决家庭教育的所有问题,家庭教育同样需要“教育”。过去,中国家长接受的教育和训练很少,这是家庭教育体系的一大缺失。

2020年初,一段“停课不停学”的特殊时光,让不少中国家长忙碌到“怀疑人生”。“不谈作业母慈子孝,一做作业鸡飞狗跳”——在忙碌工作的同时,既要照顾“熊孩子”起居,又要辅导学习,面对突如其来的家庭教育重任,很多家长感到力不从心。疫情和居家学习考验,让家庭教育弱化的短板凸显出来。

全国妇联家庭教育状况调查显示,50%的家长不知道用什么方法教育孩子;部分家长对孩子生而不养、养而不教、教而无方;多数父母存在不同程度的养育焦虑和“重智轻德、重知轻能、重养轻教”的现象;很多家长过度娇惯、放任,让青少年违法犯罪案件呈上升趋势,且向低龄化发展。这源于家长缺少为人父母的第一课,同时也反映出,专业的家庭教育指导成为大批家长们的迫切需求。

近年来,为解决这一问题,政府及社会力量都进行了积极探索。家委会、家长学校、家长课堂、购买服务等形式方兴未艾,政府、家庭、学校、社会联动的家庭教育工作体系在一些地方初步形成。例如,江苏省日前出台《关于加强与改进中小学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学校提供家庭教育指导的重点内容,要求中小学每学期组织1至2次家庭教育指导和实践活动,幼儿园每学期至少组织2次家庭教育指导和2次亲子实践活动,学校提供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不得收取任何费用。其中,幼儿园要重点指导家长带领幼儿感知家乡和祖国的美好、培养劳动意识;小学要指导家长保证儿童每日睡足10小时,不盲目攀比学习成绩,定期检查视力,培养一两项能终身受益的体育爱好;初中要针对少年青春期身心变化,适时适度开展性教育,预防网络游戏成瘾和手机依赖;高中要重点引导青少年树立国家意识和理想信念,确立职业生涯规划。

针对留守流动、身心障碍、父母离异等特殊儿童群体,《意见》专门提出,要根据“一家一策”“一生一案”的原则,深入、细致地做好家庭教育指导。学校可以会同妇联、社区等方面,尽可能给予代偿性的亲情关怀。

家庭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学校教师无法完全胜任家庭教育指导

全面开展家庭教育指导迫在眉睫。然而,专业家庭教育指导师供不应求,家庭教育指导仍基本依赖学校教师的状况,让教师面临种种挑战与新的负担,成为家庭教育质量提升亟待解决的问题。

首先,教师家庭教育指导的效能不足。一是因为参与家庭教育指导的教师以各班主任和校级领导为主,教师参与度较小,有限的师资力量面对广泛的家庭教育需求只是杯水车薪。二是因为教师分配给家庭教育指导的时间有限,如教师开展的集体家庭教育指导,每学年累计次数以个位数计,而教师开展的个别家庭教育指导,通常以问题学生或学困生的家庭为主,多数家庭鲜有涉及。这样低频率和短时间的家庭教育指导,再加上成人学习中的各种不可控制性,效能低下理所当然。

其次,教师家庭教育指导缺乏系统性的专业培训。难点之一是目前家庭教育指导能力欠缺的教师占大多数。现任多数教师所接受的正规教育中,甚少有家庭教育的专业课程,而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后接受的培训,多数与德育、课堂教学、作业与考试命题设计、实验操作等传统教育教学能力密切相关。而且,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是两个不同的教育载体,在教育职能、教育环境、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途径、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等诸多方面都有不同,教师在学校教育中积累的经验多数时候不能迁移到家庭教育指导中。难点之二是在教师减负尚未全面落实的情况下,教师本已是超负荷工作,在原有工作基础上再抽时间接受家庭教育指导相关培训或者面向家长和学生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如果没有适当的机制保障,容易流于形式。由此类推,教师家庭教育指导能力培训也无法超越这种窘境。

最后,教师开展家庭教育指导面向复杂的家长群体,成人学习的复杂性是不能忽视的现实问题。

发展学校主导的多元路径或是解决问题的出路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具体到家庭教育指导,学校也不能单打独斗,要充分发挥自身在开展家庭教育中的主导作用,拓宽思路,通过统筹家庭和社会资源,共同形成家庭教育支持网络。

充分调动家长力量,真正发挥“经验”的作用。“别人家的孩子”一直是家庭教育中的榜样,请这些孩子的家长分享经验,有利于让其他家长“看到”经验的作用,强化学习动机。而且,利用家长资源开展家庭教育指导的形式可以多元化。

主动协同社区和公共服务体系,促进形成教育合力。走出当前教师家庭教育指导能力不足和培训时间不够的困境,学校可以考虑借助社区力量。以往,在教育系统主动作为的相关工作中,学校与家庭的协同在逐渐加强,与社会的协作仍嫌不够。近些年,随着共建共治共享的現代治理理念逐渐下沉到基层,群团组织、社会组织主动参与到家校社合力共育中。对于社区教育尚不发达的地区来说,借用已有公共服务体系的力量不失为一种选择。另外,我国妇联一直将组织开展家庭文明创建、支持服务家庭教育作为重要任务之一。这些都是学校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可以利用的宝贵资源。

借力社会专业机构,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学校还可以寻求社会专业机构的支持,这并不是转嫁学校或教师应该承担的责任,而是家长的殷切期待。

此外,高校的力量也不容忽视。近些年,一些高校开设了家庭教育方面的课程,部分师范类院校已经设置相关研究方向,如北京师范大学在教育学原理专业中设置了家庭教育方向,南京师范大学在成人教育学专业中设置了家庭教育方向等。

最后,不可忽视的一点是,教师仍是家庭教育指导的管理者、组织者、学习者和指导者。教师应该以多重身份参与家庭教育指导。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发生的角色转变同样适用于家庭教育指导。作为管理者,教师需要全面掌握可利用的家庭教育指导资源,基本掌握学校、年级、班级家庭教育的整体情况和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主动设计自己管理范围内(学校或者年级或者班级)的家庭教育指导方案并找到落实途径,及时评价家庭教育指导效果并不断完善家庭教育指导方案。作为组织者,教师需要走在家庭教育具体指导工作的前面,提前与主讲人、活动方积极沟通,提前对指导内容进行严格把关,提前设计指导过程中的相关细节,提前通知有关家长甚至提前与家长互动以强化他们参加指导的动机,提前做好场地预定、设备调试等服务工作。作为学习者,教师应该深刻认识家庭教育指导对于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性,直面自己在家庭教育指导中的优势、劣势、机会和挑战,主动利用多种途径全面提升自身的家庭教育指导能力,为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做好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上的准备。作为指导者,教师首先要在日常生活中以身作则展示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在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时要严格遵循《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应宣传科学的教育观和儿童观,应尊重家长的需求、想法和经验并努力与家长建立良性合作关系。

(来源:中国网 彭可馨/文)

第三篇:西方家庭教育对苏州家庭教育之启示

【摘要】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庭、学校、个人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中华文化悠久的苏州古城,家庭教育独具特色,但总体还是以智育为主。因此优秀的本国文化我们要传承,西方的优秀做法我们也要采纳。

【关键词】中西方;家庭教育;啟示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推进,不仅商品全球化了,如今连教育也在慢慢全球化,中西方关于家庭教育方面,也在不断地相互学习和借鉴。苏州这个历史文化悠久的古城,有着它独有的文化特色,但是对于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弊端,还是要高度重视,吸取西方的一些成功经验,让苏州的家庭教育更加完善。

一、重视平等式教养,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完整的健康意义包括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而是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力方面的完好状态。许多家长并没有意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觉得给孩子吃饱穿暖,重视孩子的学习就是负责任了,这是很片面的想法。西方的家庭教育从小就提倡孩子独立,十分尊重孩子内心的想法。我国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在封建社会经历了家长绝对权威时期,家长认为给了孩子生命,孩子就相当于自己的附属品。就算在当今,据统计,依然有约67%的家长希望自己无论说什么,孩子都听从。大部分家庭还是习惯控制型模式,替孩子把未来的路都铺好,什么都替孩子做决定,包括高中时期的分科、大学时候的选专业,甚至是将来的婚姻,父母都想操控。支持控制模式的心理机制就是“我是为你好”,动机良好,并不表示就能获得良好的效果。孩子自有孩子的想法,家长在家庭教育中要学会尊重和沟通,在孩子的想法没有违背社会规则的时候,给予孩子充分的尊重。马斯洛理论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和归属感、尊重和自我实现。在孩子的成长阶段,特别是青春期的时候,孩子处于一个生理和心理突变的时期,孩子既渴望独立又需要依赖,在这个特殊时期,家长更要在一定程度上和孩子保持平等,尊重个性,有效沟通。在西方,家长大多尊重孩子的个性,以鼓励教育为主,平等地与孩子进行情感交流。

二、重视多元发展,培养孩子的探索力

在中国教育状况的大背景下,家长往往是智育第一而忽略了孩子个性和能力的发展。智育第一,很容易出现“高智商的大宝宝”。孩子到最后只会学习,自理能力很差,责任意识也发展不起来。在西方,家庭的定位是如何把孩子培养成一个社会人,使孩子能够拥有独立处理自己事情的各种能力。为此,我们家长也要反思,智育之下,是不是也要教给孩子一些自食其力的本领。现在,依然存在着大学生、研究生毕业却窝在家里当啃老族的年轻一代,他们缺乏的不仅仅是生存能力,更重要的是发自内心的责任意识。爸爸妈妈从小给我的任务就是学习,如今我本科硕士毕业了,已经完成了他们的愿望,在不断满足父母的同时,却丢失了鲜活的自己。探索与思考的能力,家长在孩子幼儿时期就要开始培养。在西方,家长鼓励孩子进行探索和创造,这可能跟他们的海洋文明有关。在中国的大教育背景下,孩子们十年寒窗,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不过,在近几年,苏州的教育环境已经有所改变,学校设置了很多兴趣小组,供孩子们选择和发展。反观家庭,大多数家长依然抱着“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想法。学习是孩子最主要的任务,但是也不应该为了读书遏制孩子探索的天性。笔者曾经看到很多幼儿园的孩子就开始学起了汉字、拼音、算术。家长对幼小衔接班的热衷程度一直居高不下。孩子的手部肌肉还没发育完全,却让孩子去练习写字等,这是非常不可取的。别忘了,孩子在这个阶段,对所有的东西都充满着好奇心。一个近三岁的孩子,能把家里的衣柜翻个底朝天,高兴得咯咯直笑,小手一刻不停歇,并拉着妈妈来看他的“战果”。父母的表现大致分为三种,一种是放任型,一种是责骂型,还有一种是赞扬型。放任型的就任衣物乱扔一地,也不对孩子进行教养。责骂型则是责备孩子把家里弄得一团糟,扼杀孩子探索的天性。赞扬型的父母则会肯定孩子的行为,跟孩子一起分享喜悦,同时会告诉孩子,你发现了一个新天地,可是你是不是应该把东西放回原位,家长意识到了这个孩子的行为,不是一种破坏,而是一种探索。在提高孩子认知能力的时候,家长应避免用知识符号代替孩子的探索和观察。与其在图片上指给孩子看一只小鸡,不如带他去看一回真的小鸡。观察小鸡的过程,就是孩子在不断探索的过程。

三、重视挫折教育,培养孩子的创造力

探索和创造是一体的,一个善于探索的孩子,当他的探索达到了一定量,加上不断思考,可能就会产生质变,创造由此而来。现在,很多家长把孩子引到了一条道路上去,即学习。但孩子创造力的培养也很重要,有创造性思维的孩子,学习能力也不会差。孩子在创造的道路上,会遇到重重的阻碍。此时,家长可能就会觉得这种行为会耽误孩子学习,劝导孩子回归到学习中来,孩子的创造力就在不知不觉中被扼杀了。孩子的创造许是很简单的,比如一次机器人大赛,这其中可能要经历许多次的失败,若孩子想做,就让他去做。在创造中他能体会到创造性快乐,这许是孩子在学习中永远无法体会到的。在物质条件日渐丰富的今天,孩子们并不稀罕躲在家里吃零食、吹空调,他们宁愿去做自己想做的,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事情。在西方,家长就十分注重孩子的吃苦精神,大冬天的,当中国孩子还窝在被窝里,跟父母因起床时间讨价还价的时候,英国的孩子可能早就冒着严寒,挨家挨户去送报纸了。探索创造之路,是崎岖不平的,孩子没有吃苦精神,怎能耐得住寂寞,哪来的勇气证实挫折?适当的挫折教育,必要的吃苦精神,是当代社会,特别是独生子女家庭中,父母值得关注和改进的一个点。

此文借助西方一些优秀的家庭教育理念,就家庭教养方式的优化和培养自主性、探索力、创造力这三个方面浅薄地谈论了一下苏州家庭教育的现状,并不是一味地崇洋媚外,而是有选择性、针对性地对我们目前的家庭教育观仅有的几点思考。传统文化特别是家文化中的精华,我们要传承并发扬光大,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对于西方的正确理念,我们也应该适当汲取。

参考文献:

[1]黄宾.国外家庭教育经验对苏州的启示[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8(20).

[2]陈磊.谈当代家庭教育的误区[J].才智,2017(15).

(责编 黄艳)

作者:叶米玲

上一篇:爱国主义论文范文下一篇:嘻哈文化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