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专业教学质量论文

2022-04-24

摘要:教育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源动力之一。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潮中,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基于“同一个世界,共同健康”的理念,高度重视全球的兽医教育,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進全球兽医教育一体化。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行政管理专业教学质量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行政管理专业教学质量论文 篇1:

高职院校专业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的构建

【摘 要】为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对高职教育的需求,我国高度重视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工作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动高职教育的发展。然而由于我国高职教育起步晚、发展时间短,目前仍未彻底走出摸索阶段。随着高职教育机构规模的扩张和数量的增长,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工作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日益凸显,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更是引起社会舆论的强烈争议。积极探索和实践高职院校专业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提升高职院校专业教学质量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当务之急。本文在分析我国构建高职教育专业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背景的基础上,结合我国高职院校专业教学质量现状,尝试性提出了构建高职院校专业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的主要路径。

【关键词】高职院校;专业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

我国制定了一系列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方面的政策法规,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支持高职院校的建设与发展。然而,高职教育仍得不到高效、健康的发展,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也得不到显著提高。究其原因,高职教育自身存在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导致高职院校专业教学质量得不到有效提升。这就要求高职院校、高职教育相关部门及广大高职教育工作者在充分了解学生具体情况的基础上,依据社会、行业及学校自身的发展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学校发展模式和人才培养方案,同时构建配套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以提高高职院校专业教学质量,培养出更多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高职人才。

一、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构建兴起的背景

自20世纪中期起,世界各国先后将高等教育推向发展高潮,美、日、英、法等国的高等教育相继实现了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历史性跨越。与此同时,人们对高等教育教学质量越来越关注。高等院校,其中也包括高职院校,主动适应高职教育发展的趋势,尝试构建符合自身发展需求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促进自身可持续发展。具体而言,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构建兴起的背景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 公共管理的兴起给教育行政管理提供了范式,激发了公众对高等教育的参与兴趣

传统的行政管理体制中(包括教育行政管理体制),下级与公众的参与权受到严格的限制。公共管理的兴起给高等教育行政管理提供了范式,公众对高等教育的参与热情日益高涨。正是在此发展形势下,国家在保证高等教育實现国家目的的基础上,逐渐下放了对高等教育的行政管理权力,以顺应国家发展形势。而公众对高等教育的参与管理也引起了国家对高等教育质量的高度重视。在此大背景下,高等教育质量引起国家及公众前所未有的关注。

2. 高等教育由“精英”到“大众”的跨越引发了公众对高等教育质量的关注

量变引起质变。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张、数量的增加必然导致教育质量的变化。当前世界各国的高等教育在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过渡的进程中,越来越重视包括学校类型与规模、教学课程与形式、高等教育观、学术标准在内的教育质量问题。加上受教育者对教育个人收益的普遍关注,世界各国开始积极探索与实践符合本国国情与国家发展形势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3. 影响高等教育系统发展的力量的变化引起高校对教育质量的高度重视

目前,世界范围内影响高等教育系统发展的力量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国家权力、市场机制和学术权威。随着世界各国市场机制的不断完善,其对高等教育发展的影响力也日益增加。高校要想取得长远发展,就必须积极参与市场竞争,提高自身教育质量。可以说,市场机制的发展推动了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兴起。

二、高职院校专业教学质量现状

1. 教学模式落后

自2000年高校扩招后,许多中专学校纷纷借机升级为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虽然学校档次被提升,但是教学模式却没有得到有效的改进,部分高职院校依然沿袭传统的中专教学模式,导致其教学成效不高,直接影响了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2. 专业设置不合理

由于高职院校缺乏完善的管理体制和专业的开发团队,许多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出现盲目跟风的现象。比如,高职院校看到IT行业发展形势火爆,纷纷开设了IT专业。而其专业设置并没有经过科学的审查与研发程序,导致其专业设置结构不合理,内容匮乏。毕业生在学校学到的专业知识与行业需求严重脱节,造成了高职毕业生就业难、企业招聘人才难的尴尬局面。

3. 教学实验实训条件差,学生实践活动少

很多高职院校在实验实训方面投入的经费比例比较低,导致教学实验实训条件差,设备落后或不足。这不仅打消了教师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学生无法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活动,影响了自身实践技能的提高。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在高素质技术技能质量方面远不能满足现代企业用人需求。

4. 生源少且整体质量差

高职院校普遍生源少且整体质量差。由于高职院校毕业生受就业市场欢迎度不高,高中毕业生大都不愿意去高职院校就读,这给高职院校招生造成了极大的困难。加上其他原因,高职院校录取分数线大都很低,高职院校的生源质量无法得到保障。进入高职院校的学生整体基础差、底子薄,且不具备自主学习能力,无法深入、全面掌握教学内容。加之,实践活动少,学生学到的都是空洞的理论内容。高职毕业生在技术水平、操作技能、综合素质方面无法满足企业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因而,高职毕业生在就业时困难重重。这已经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关系,提高高职教育质量是突破此恶性循环的关键所在。

三、构建高职院校专业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的主要路径

我国现行的高职教育专业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存在着评价主体单一、评价标准不规范、评价专业化水平不高等诸多问题。这间接导致高职教育规模与教育质量出现断裂、错位现象。一方面高职教育的发展规模迅速扩张;另一方面教育质量得不到显著提高。在此严峻形势下,完善我国高职院校专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显得尤为重要。笔者结合自身工作经验,提出以下构建高职院校专业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的路径与方法。

1. 推进人才质量评价主体多元化发展

当前,我国现行的由政府主导的高职院校专业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不能全面地衡量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不可否认,政府主导型的高职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对推进高职院校教学改革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由于评估主体、评估标准过于单一,导致人才质量评估体系以高职院校为核心,主要以对政府办学要素和学校育人结果为主,社会评估、用人单位的评估和学生自身以及学生家长的评估环节相对比较薄弱。而且由于评价过程缺乏社会力量的监督,导致评价结果出现形式主义、弄虚作假的现象。因此应完善高职院校专业教学质量评价主体,加强社会公众、用人单位、学生及家长的评价。

2. 提升人才质量评价专业化水平

高职院校专业教学质量评价内容复杂,是一项系统且技术性、规范性、科学性要求极高的活动。由于我国缺乏高职院校专业教学质量评价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导致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准确性受到专业化水平的严重制约。因此,提升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价专业化水平,对完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有着重要的意义。具体可以从提高評价人员的专业化水平、规范评价数据信息采集、优化评价标准等角度进行改进。

质量评价是一项主观性较强的价值分析和判断活动。提高评价人员的专业化水平,不仅要注重评价人员理论与技术能力的培养,还要培养评价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由于我国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信息数据采集活动不够规范,容易造成评价结果产生偏差,甚至失真,这极大地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结果的真实性、有效性。政府和高校应建立相关的监督机制,确保信息数据的真实性。我国现行的评价标准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水平,但其客观性、科学性、有效性还有待提高。这就需要综合考虑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人才自身的个性与特性,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

3. 完善人才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评价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关系到高职院校专业教学质量评价结果的有效性。当前,我国的高职院校专业教学质量评价指标设计重视共性、忽视个性,缺乏科学性和特色,严重制约了高职教育的发展。笔者认为,高职院校专业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应在注重宏观统一性的基础上,充分了解人才培养地方发展形势,注意多体现中观乃至微观的个性指标,从而制定出针对性较强的指标,以满足地方经济发展的需求。同时需要强调的是,影响高职院校专业教学质量的因素众多,不可能在评价指标要素上全部体现出来,因此在指标体系设计上,应排除相关性不大的指标要素,抓住能够反映本质问题的关键要素,从而提高评价指标体系的科学性、有效性。但是,由于我国的高等教育质量评价发展还处于摸索阶段,其评价主体和评价机构还不够完善,因而其评价指标体系还没有统一、规范的标准,导致其可信度和有效性的缺失。有鉴于此,社会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应注重可信度和有效性的积累。

科学、有效的高职教育管理制度是保证高职教育教学工作顺利实施的基础,也是提高高职教育教学成效和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的先决条件。高职院校要借鉴国际先进管理体制,结合各院校和专业的特点,不断改革和完善自身的教学管理体制,建立相应的专业教学质量监控与质量保障体系,把各项管理措施落到实处,确保教学秩序的稳定和学校高效、健康地运行,进而促进高职教育的长远发展。需要强调的是,单一的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是很难发挥作用的,需要建立配套的管理机制、制度。比如,建立健全教师教学考核机制,逐步规范领导干部听课制度,实施教学过程管理制度,使各系统相互配合、相互作用,推进高职院校专业教学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曹庆旭.地方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的构建[J].职业技术教学,2008,(5):74-75.

[2] 崔瑞锋,冯蓉.保障高等教育的质量和效率——美国高等教育评估实践经验透视与借鉴[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399-402.

[3] 贾秀险.英美国家高等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估实践对我国的启示[J].上海教育评估研究,2015,(1):19-22.

[4] 李顺.高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模型的建立及应用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1.

[5] 赵炬明.超越评估(上)——中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之设想[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6):39-49.

[6] 袁丹丹,杨德成.适应职业院校新发展的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4,(1):142.

[7] 许杰.发达国家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主体发展的新趋势及其启示[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5):46-48.

(编辑:王春兰)

作者:蔡冰 赵江

行政管理专业教学质量论文 篇2:

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推动全球兽医教育一体化

摘    要:教育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源动力之一。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潮中,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基于“同一个世界,共同健康”的理念,高度重视全球的兽医教育,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進全球兽医教育一体化。本文通过介绍OIE在推动全球兽医教育发展上的理念和措施,解读OIE一系列关于兽医教育会议的精神和指导文件,阐明我国在顺应兽医教育国际一体化过程中的一些做法,提出我国兽医教育应主动顺应国际化发展趋势,参照OIE的标准与指南,落实动物医学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动物医学专业三级认证及一流专业建设,全面提升我国兽医教育水平。

关键词: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兽医;教育;一体化

The World Organization for Animal Health (OIE) Promotes the Integration of Global Veterinary Education

ZHANG Xin, ZHANG Guozhong, SHEN Jianzhong, WANG Ming

(College of Veterinary Medicine,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193, China)

Key words: World Organization for Animal Health; veterinary medicine; education; integration

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作为一个旨在促进和保障全球动物卫生和健康工作的政府间国际组织,高度重视兽医教育问题[1]。2009年起共召开了4次全球兽医教育大会,并在2015年、2018年联系我国农业农村部要求对中国兽医教育机构进行登记。我国兽医教育与发达国家相比,不管从学制、培养模式还是课程设置方面都有较大差异,毕业获得学位在大多数国家不能互认。因此,主动顺应国际化趋势,根据我国国情探索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兽医高等教育,实现扎根中国、融通中外[2],是当前我们面临的重要任务。

1 OIE推动全球兽医教育协同发展

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1924年1月25日成立,以改善全球动物和兽医公共卫生以及动物福利状况为宗旨,现有181个成员,我国在2007年恢复行使在OIE的合法权利与义务[3]。21世纪初,OIE引入“One World,One Health”(共同健康)理念,强调兽医在确保动物、人类和生态系统健康与福利中的关键地位。OIE高度重视兽医教育,视作行业发展的基石,实施了一系列举措,试图通过提升全球兽医教育水平,提高兽医服务能力,保障全球动物健康、环境健康和人类健康。

1.1 OIE兽医机构效能评估工具

为了提升全球兽医服务能力,2006年以来,OIE开发了兽医机构效能评估工具(OIE PVS Pathway),帮助各成员国发现不足并制定解决方案,进而改进兽医服务质量。兽医教育在支撑兽医服务质量中的重要作用使其成为兽医机构效能评估的重点之一。经初步评估,OIE发现世界各地兽医教育质量差异很大,许多成员国因教学设备欠缺、学生不足、实践机会少和兽医课程学时不足等原因无法提供高质量的兽医教育,培养的学生达不到兽医毕业生能力推荐标准要求。OIE认识到提升全球兽医教育具有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1.2 全球兽医教育大会

2009年至今OIE共召开了4次全球兽医教育大会。2009年9月,在法国巴黎召开首届世界兽医教育大会,会议的主题是发展兽医教育以建立一个更安全的世界。会议讨论了全球兽医教育课程的不足和发展的不平衡性,认为兽医毕业生从业后不仅要掌握兽医学知识和技能,还应具备沟通交流、管理和领导能力,通过了研制毕业生最低能力标准的决议。2011年5月,第二届世界兽医教育大会在法国里昂召开,会议强调了兽医在动物疫病防控、兽医公共卫生、动物源性食品安全和动物福利等方面所面临的挑战,肯定了毕业生能力最低标准和研制为满足最低标准制定的核心课程指南的必要性,强调了OIE在引导兽医法定机构(Veterinary Statutory Bodies)中的重要角色,推动兽医法定机构结对方案的研制。2013年12月,第三届世界兽医教育大会在巴西伊瓜苏召开,会议强调了当前世界对兽医人才的迫切需求,研讨提高全球兽医教育水平和协同发展的必要性,提出充分发挥兽医法定机构在提高兽医教育、保障兽医和辅助人员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中的关键作用。来自110个国家的兽医法定机构代表、兽医学院院长和OIE代表1 000余人参加了此次会议。2016年6月,第四届世界兽医教育大会在泰国曼谷举行,会议通报了以往会议推荐的兽医核心课程指南的实施情况,并就如何培养更好的适应世界发展的未来兽医交换了意见。

1.3 统计全球兽医教育机构名单

2013年第三届世界兽医教育大会指出,全球兽医教育机构的数量和基本信息对于OIE实现既定的教育目标至关重要。2015年OIE研制并发布了兽医教育机构调查问卷,内容包括教育机构基本信息和参与认证情况。根据157个成员国提交的问卷,OIE建立了2015年全球兽医教育机构名单[4],我国登记的培养单位有30多所高校。2018年,为给在日本举行的兽医教育机构和法定机构区域研讨会提供数据支撑,OIE发布了兽医教育机构的兽医法定机构问卷,内容包括兽医教育机构基本信息和使用OIE标准情况、兽医法定机构基本信息、从业人数、兽医辅助人员及使用OIE标准情况、继续教育和使用PVS评估情况等,再次收集并统计了相关信息。

1.4 教育特别项目组研制兽医教育指导性文件

为提高世界兽医教育水平,OIE召集了五大洲獸医学院院长、教授和专家成立兽医教育特别项目组(Ad hoc Group)。2010—2015年共召开5次项目组会议,2012年至今持续发布了兽医教育指导性文件5个。

2012年5月发布兽医毕业生能力推荐标准{OIE Recommendations on the Competencies of Graduating Veterinarians (‘Day 1 Graduates’)},概述了兽医毕业生参与国家兽医服务的最低能力要求;2013年5月发布兽医教育核心课程指南(OIE Guidelines on Veterinary Education Core Curriculum),作为兽医毕业第一天的能力推荐标准指南配套文件,为OIE成员国兽医教育机构在制定兽医课程时提供参考;2016年5月发布兽医教育结对项目(OIE Guide to Veterinary Education Twinning Projects),在实验室互助项目成功的基础上OIE开发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兽医教育结对项目,项目持续2~3年,截至2019年2月已完成结对项目2项,正在进行8项;2018年5月发布兽医辅助人员能力指南(OIE Competency Guidelines for Veterinary Paraprofessionals),提出了动物健康、兽医公共卫生和实验室诊断三类兽医辅助人员能力要求;2019年5月发布兽医辅助人员核心课程指南(OIE Curricula Guidelines for Veterinary Paraprofessionals),为动物健康、兽医公共卫生和实验室诊断三类兽医辅助人员的培训机构提供课程指南[5]。本文主要就兽医毕业生能力推荐标准和兽医教育核心课程指南两个文件进行深入分析。

2 OIE兽医教育指导文件

2.1 OIE兽医毕业生能力推荐标准

兽医毕业生能力推荐标准(以下简称“能力标准”)概述了兽医毕业生参与国家兽医服务所需的最基本能力,定义了兽医毕业生应掌握的基本能力(包括普通能力和特定能力)和应了解的高级能力。能力标准指南主要就特定能力和高级能力进行论述,共19项(见表1)。

能力标准的体现特点:

2.1.1 强调兽医和兽医教育的关键地位 OIE强调兽医在社会中的重要贡献,所有的兽医,不管他们毕业后工作在哪个领域,都承担了提升动物健康,谋求动物福利和食品安全,保障人类和生态系统的健康与福利的责任,是为“共同健康”努力(“One Health” effort)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而兽医教育作为兽医公共服务的重要基石,提升教育质量迫在眉睫。

2.1.2 以学生为中心,强调产出导向 能力标准指出不仅要训练、教育学生获得良好的综合能力,还应使其掌握并达到理解和从事国家兽医服务工作基础水平的知识、技能、态度和资质,从而促进动物和公众健康。其对于各项能力的学习目标以过程为导向,强调学生学到了什么、能做什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19项能力指出了学生毕业应掌握的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是以“产出”为导向的集中体现,使能力要求更具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2.1.3 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并重 能力标准所要求的能力中不仅包含了毕业生在从业过程中应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还强调了毕业生在行业中应表现的职业素质。这些非专业能力不仅贯穿在专业能力要求中(如在兽医服务组织,要求了解如何与其他国家或者国际伙伴进行交流、互动),也作为单独能力提出(如沟通能力和行政管理等)。

2.1.4 自主性和多元化 考虑到各成员国巨大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差异,及兽医教育机构认证程序的不同,能力标准仅提出了兽医毕业生应具备的最基本技能,没有对教授某一特定课程或每学年应教授哪一项技能进行规定,也没有要求每一项技能培训的学时,给予培养单位充分的自主性和个性化空间。同时,考虑到全球日增长的水产养殖需求,能力指南还包括了陆生动物和水生动物。建议各国根据水产养殖行业的重要程度调整能力要求,注重了能力要求的多元化发展。

2.1.5 强调终身学习 能力指南注重优质兽医教育,强调兽医教育不仅包括本科生教育,还包括兽医专业教育和继续教育,当局应该牢记终身学习的重要性,以确保兽医毕业生的各项技能。

2.2 OIE兽医教育核心课程指南

针对全球兽医教育培养单位办学水平参差不齐的状况,OIE以兽医毕业生能力推荐标准为指导,提出了兽医教育核心课程指南(以下简称“核心课程”),主要目的是让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提高兽医教育质量,并逐步提高国家兽医服务部门、公共部门和私人机构对兽医教育建设的支持。核心课程未包括通识课程和基础课程,但为每个各课程推荐了授课时间,为OIE成员国的兽医培养单位在制定兽医专业课程、提出毕业生能力要求时提供必要参考。

核心课程指南的特点:

2.2.1 构建核心课程的前提 默认学生入学已掌握一定物理、化学、人文、艺术等的基础知识,因此未包含通识课程和基础课程;将药学、手术、影像学、兽医产科学、麻醉学等归入临床诊断学课程内,未突出强调并不表示这些诊疗技能不重要,各成员国可根据对执业兽医和注册兽医的实际需求确定是否纳入核心课程。

2.2.2 核心课程对能力要求形成有力支撑 核心课程作为能力指南的伴侣指南,有力支撑了能力标准中对毕业生能力要求的达成。以产出为导向设置专业核心课程,使培养单位课程体系建设更有依据,任课教师课程内容准备更明确清晰,课程考核更有方向性。

2.2.3 课程与能力要求并非一一对应 核心课程支撑了能力培养,毕业生能力反映课程教学效果。但大部分能力的获得并不一定通过单一课程实现,如研究能力,需要通过学习绝大多数的课程来获得。同样,核心课程中的交流课程仅对应了特定能力中的沟通能力,但沟通能力的获得需要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积累。

2.2.4 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方式多样化 各课程教学可以采用分散教授或独立教授,也可能需要学科交叉,具體取决于各兽医教育机构的教学方式,例如,说教式学习、实验室或实践学习、小组学习、问题导向学习、自主学习等,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理念。

2.2.5 宽适应性和高自主性 核心课程适用于4、5、6年等多种兽医教育系统,但必须根据兽医教育的学制和兽医预科教育的需要来调整;认可兽医教育机构在课程设置上的自主性,由于成员国之间巨大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分歧,OIE不建议采用全球单一化的课程,特别是在兽医课程的开发和传授上,各国可根据国情和需要进行调整。

3 我国兽医教育的国际化

兽医教育国际化是不可阻挡的时代发展潮流。2015年国家颁布的《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将推进国际交流合作作为十项重点任务之一,高校层面也将国际化作为发展的核心理念之一。但兽医教育国际化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不仅需要办学理念和育人模式的转变,国际化课程体系的构建、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拓展,还需要评价标准的接轨。

3.1 中美联合培养DVM项目

合作办学是国际化最有效的形式之一,为促进我国执业兽医教育体系进一步与国际接轨,2012年,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中国兽医协会、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美-中动物卫生中心联合美国六所著名兽医学院共同发起“选派优秀学生赴美攻读DVM项目”。这是自20世纪早期政府公派一批优秀学子赴欧美攻读兽医学博士,回国为我国现代兽医教育奠定后,首次派学生赴美攻读DVM学位[6]。

“选派优秀学生赴美攻读DVM项目”每年选拔3~6名兽医学院本科毕业生赴美,先在堪萨斯州立大学完成1年的兽医预科学习,然后选派到6所美国兽医学院完成4年的DVM教育。项目计划用10年左右的时间培养50名DVM学生,这些学生将完整体验中美两国兽医教育体系并融会贯通,毕业后进入国内高校服务。截至2019年,共有28名学生在读,11名学生毕业。这11名优秀毕业生,中国农业大学引进3人,华中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浙江农林大学各引进2人。

中美合作培养DVM项目不仅促进了中美高校的合作与交流,还通过兽医教育方面合作带动了疾病防控等其他领域的合作,同时促进了中美两国文化交流,以新的模式和新的机制开展高层次人才国际联合培养的新探索,对于提高我国兽医教育水平的提升,兽医教育的标准化都是非常有意义的[7]。

3.2 探索专业的国际互认

2011—2013年,由香港学术与职业资历评审局组织的香港国际评估,以欧洲兽医教育协会(EAEVE)前会长Dr. Simon Van den Bergh为首的国际兽医考察团对大陆4所高校,中国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台湾地区2所、欧洲2所、美国2所,全球共10余所兽医院校进行了兽医教育水平比较研究及现场考察。本着公开、公平、公正原则,评审标准参照了OIE、美国和欧盟的专业认证标准,形成了评估总报告,并给每个学校反馈了一份报告,这次评估考察的经历、标准、程序、关注点、反馈意义为我国开展兽医专业水平评估提供了很好的示范。

2015年,农业农村部在《动物疫情监测与防治(兽医)项目实施方案》中设置子项目“开展我国高等院校动物医学专业教育水平认可的可行性研究”,委托中国兽医协会研究在我国开展专业认证的可行性。中国兽医协会教育工作委员会2015年翻译了OIE毕业生能力推荐标准及核心课程指南,并通过多种渠道进行持续宣传与培训。2015年在太原举行的第十三次中国兽医学院院长联席会上对其进行了深入解读,2018年在黑龙江大庆召开的第十六次中国兽医学院院长联席会上将其与动物医学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进行了比较分析和讨论,增强了各院院长们对提高兽医教育水平并逐步国际化的信心和决心。

2018年教育部发布动物医学专业、动物药学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并启动动物医学专业认证标准(三级)研制工作,2019年随着一流专业“双万计划”的开展进一步启动了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标准探讨。这3个标准将共同构建三维一体的动物医学专业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有力推动以提升教育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进程,为建立健全的专业认证体系打下坚实的基础。

4 结 语

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基于“同一个世界,共同健康”理念,在推动全球兽医教育一体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提出的标准、指南等文件,旨在促使各成员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提高兽医教育质量,提升全球兽医机构的服务能力,从而实现全球的动物健康、环境健康和人类健康。我国的兽医教育机构应抓住机遇,主动顺应国际化发展趋势,转变教育思想,坚持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实践技能和职业素质培养,强调终身学习。同时立足我国实际,探索建立国际实质等效的兽医专业认证体系。

参考文献:

[1]林湛椰, 高胜普, 李文合. 国际兽医教育的新动向及其对我国的启示——基于第四届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全球兽医教育大会有关情况的报告[J]. 中国农业教育, 2016(4):36-40.

[2]吴岩. 全面把握形势全面振兴本科教育全面发挥教指委作用[EB/OL].[2018-11-01].http://wx.china.com.cn/scene/

content/article/straight/7773.

[3]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大会通过决议恢复我国在该组织的合法权利和义务[J].中国动物检疫,2007(7):42.

[4]OIE. Veterinary Educational Establishments in OIE Member Countries[EB/OL].[2019-03].https://www.oie.int/fileadmin/Home/

eng/Support_to_OIE_Members/vee/en_vee_list.php?.

[5]OIE. Veterinary and Veterinary Paraprofessionals Education[EB/OL]. [2019-07-26]. https://www.oie.int/solidarity/options-

for-targeted-support/veterinary-and-veterinary-paraprofessional-education/.

[6]王蕾, 汪明, 史記署. 《共创同一个健康:中美联合培养执业兽医博士DVM项目》[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17.

[7]熊建辉, 潘雅.中美联合培养执业兽医博士项目谱写中美兽医教育合作新篇章—访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汪明教授[J].世界教育信息,2013,26(14):57-61.

作者:张欣 张国中 沈建忠 汪明

行政管理专业教学质量论文 篇3:

加强高校专业课外聘教师队伍建设的相关问题分析

摘要:在我国高校的发展过程中,高校为了实现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开始加强专业课教师的外聘工作。由于专业课外聘教师本身拥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并且教学经验极为丰富,所以成为了高校师资力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高校人才培养起到了推动作用。基于这一形势,就要将专业课外聘教师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从根本上加强高校专业课外聘教师队伍建设。基于此,分析我国高等教育的现状,深入探讨专业课外聘教师对高校发展的作用,并指出高校专业课外聘教师队伍建设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最后阐述应如何加强高校专业课外聘教师队伍建设。

关键词:外聘教师队伍;高校专业课;作用;问题;对策

引言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高等教育也得到了迅猛发展,为了满足多样化教学需求,外聘教师加入到教师队伍中去已经成为必然趋势。一直以来,高校将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当作是综合实力的核心内容,也是高水平大学得以建设的必然要求,而专业课外聘教师则为高校的稳步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但是,高校对专业课外聘教师的管理及培训还不到位,考核与激励机制不完善,所以,在高校外聘教师的使用过程中也有一系列问题出现。因此,如何加强对专业课外聘教师的管理,建设一支具有较高职业道德、教学能力强又稳定的专业课外聘教师队伍就成了当前高校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一、我国高等教育的现状

1教育质量有明显提高

高校担负着人才培养和知识创新的重任,有关统计数据显示,教育部及所属高校组织或参与的科技攻关项目约占全国的1/4;承担的国家基础研究重大项目占1/4以上;在国内外发表的科技论文中,高校约占80%。由此可见,当前我国高校教师队伍的素质在不断提高。

2高校不断扩大办学规模

为推动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招生规模在逐渐扩大,也形成了具有宏大规模的专门人才队伍,满足了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日益增长的需求,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形势的变化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对综合国力的增强、国民素质的全面提高、推动经济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

3教师队伍建设有待提高

由于高校连年扩招,致使高校的师生比随之上升,在这种情况下就给教师加大了教学工作量。从另一方面看,高校每年都有新专业开设,专业数量增多,再加上新专业又都处于起步阶段,所以教师资源不足的问题尤为突出。青年教师要适应由学生角色向教师角色的转变,并完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积极应对新工作的挑战。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建立一支稳定的、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已成为各高校的重要任务[1]。

二、专业课外聘教师对高校发展的作用

外聘专业课教师是指受聘承担高校的某个专业课的教学任务,是理论水平较高的校外专家。专业课外聘教师一般是从企业或社会上其他行业中的专家、高级技术人员中聘请,他们的出现不仅优化了高校教师队伍结构,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高校办学成本,提高高校教学质量。

1有利于师资结构优化,推动“专兼一体”的教师队伍建设

目前,高校多是理论和基础课程教师,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并不多,很多教师都没有企业经历,而高等教育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所以,高校已有的专业教师队伍已经无法满足专业课教学的实际需要。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高校采取了外聘教师的办法。一般专业课外聘教师都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可以与校内教师进行合作交流,加强彼此间的有效互动,对行业动态和专业知识也能及时更新,在教学中能够做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他们能将新内容、新方法、新技术等带入到教学中去,增强课堂的生動性、实用性,帮助学生了解社会、适应社会。所以,高校引进专业课外聘教师,在优化高校师资结构的同时也推动了专兼一体的教师队伍建设,提高了高校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进而促进高校的长远发展。

2提高办学效益,降低成本

我国高校的办学宗旨是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适合行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高校就要根据国家及企业行情,完善专业设置,补充新教师。所以,外聘专业课教师就成为必然。因外聘的教师不被编制所限制,由此就可以从根本上减轻高校编制、经济等方面的负担,降低学校支出,也提高了教学效率。

3推动课程和专业建设,教学质量得到提高

专业课外聘教师一般对行业的现状及发展非常熟悉,同时他们也对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层次、人才质量等十分了解,能对社会的需求信息做及时反馈。此外,外聘教师可以根据社会需要和高校实际找到专业发展的准确方向,对人才培养的目标做出准确定位,也能为其提供可靠依据。总之,高校通过专业课外聘教师这一平台,不仅能进行专业课教学改革,还能让课程教学更具实践性,为专业定位提供可行性建议,使每门专业课能按照职业要求来调整内容体系,促进学校的专业建设,更好地满足社会需要,达到工学结合的目的,提高教学的整体质量[2]。

三、高校专业课外聘教师队伍建设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我国高校在近年来的发展过程中,为了实现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开始加强了专业课外聘教师队伍建设。这些外聘教师的思维方式和教学方法各不相同,所以就会呈现出不同的教学效果。高校专业课教师多具有丰富的理论教学经验,也有着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但是在教学内容方面往往是固化的,缺少与实践知识的联系。而外聘教师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都较为丰富,但他们的不足就是教学方法比较单一。所以,在高校专业课外聘教师队伍建设中仍有多方面问题存在,具体总结出以下几点:

1专业课外聘教师队伍不稳定

专业课外聘教师作为高校的兼职教师,高校基本上是一学期一聘,所以流动性很大。外聘教师将自己的本职工作放在首位,一旦兼职工作与本职工作有冲突出现,他们会保全本职工作,这就会导致经常发生同一门专业课中途换教师的情况。在实际的教学开展中,外聘教师的授课时间与学校正常的教学时间难以吻合,很多是在晚上或周末集中上课,使得正常的教学安排被打乱,所以要开展高效的教学活动并不容易。

2专业课外聘教师缺少责任心

高校外聘的教师不从属于用人单位,在教学中又有时间要求,所以他们与高校之间的关系十分松散,缺乏约束机制,并且外聘教师的教学态度也不够严谨,缺乏责任心,还经常有调课情况发生,给正常的教学秩序带来不利影响,也降低了教学质量。不仅如此,由于高校对外聘教师的考核机制不健全,所以对外聘教师的课酬计算并没有真正与教学效果挂钩,这就会打击到专业课外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他们的责任心。

3管理难度大,缺乏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专业课外聘教师的归属感不强,有很大的流动性,与高校难以建立起长期合作关系。另外,在对外聘教师的管理过程中,缺乏必要的激励机制。有的外聘教师没有严格遵守教学纪律,迟到、早退、停课等情况屡见不鲜,上完课就直接走人,根本谈不上课后答疑,使教学质量得不到保障。这些问题的存在,致使高校的外聘教师管理工作难以顺利开展。

四、加强高校专业课外聘教师队伍建设的有效对策

1因课选师,建立专业课外聘教师资源库

专业课外聘教师有着不同的教学经验和工作经历,所以高校在管理外聘教师时应该对其分类,课程性质不同则选择的外聘教师类型也不同,从而将他们的各自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如果是具有较强理论性的专业课程,那么就可以聘请一些有着丰富教学经验的高校教师作为学校的专业课外聘教师;针对于具有较强操作性的实践课程,可以聘请来自企业的高级技术人员作为外聘教师。高校有必要为专业课外聘教师建立一个完整的资源库,并且严格审查他们的相关信息,做好备案。针对聘任时间较长且学生反映效果较好的专业课外聘教师,经学校考察后,可将其列入到重点外聘教师资源库中。有的外聘教师只能临时代课,可将这类教师列入到一般外聘教师资源库,以备补充之用,确保教学工作正常开展[3]。

2及时转变专业课外聘教师管理理念

为了高校专业课外聘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的进一步推进,实现较好的教学效果,要求相关部门对外聘教师的管理理念应逐渐转变。从以往的教学管理情况来看,各高校在对专业课外聘教师管理中多是采取行政管理方式。正是因为出现了这一情况,才使专业课外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被严重打压,不仅难以提高教学效果,同时也很难完成教学任务。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国高校在专业课外聘教师管理中应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为外聘教师多提供发展空间,推动学生和教师共同发展。

3构建多级别、多层次的管理体系

高校在管理专业课外聘教师工作过程中,经常会涉及到教学管理部门与督导处、人事处等多个部门之间的沟通协作问题。为此,就要使相关部门在构建多级别、多层次管理体系方面不断加强。以菏泽家政职业学院为例,该校在发展的过程中,根据学校教学的实际状况,对专业课外聘教师的管理体制逐步完善,最终构建出多级别、多层次的管理体系。在相关的管理体系制定的过程中,能够明确地划分各部门的职责及任务,使相关管理工作得到有序进行。在多级别、多层次的管理体系下,由各系部负责外聘教师的遴选,并收集这些教师的任职材料,由教务处负责专业课外聘教师任职资格的审批工作。总的来说,高校通过多级别、多层次管理体系的构建,对专业课外聘教师队伍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也有效落实了各项相关工作,提高了专业课外聘教师的管理效率,使教学任务得以顺利完成。

4加强对专业课外聘教师的培训

高校外聘专业课教师可以提高用人效率,降低学校的办学成本,同时也有利于教师学科结构的完善。因此,为了使这些专业课外聘教师发挥出自身的作用,就要求高校对他们进行教务管理培训,尤其新进的外聘教师,必须要让他们了解学校的教学管理制度,与教务管理人员多联系、多沟通,使教学活动行为更加规范。另外,还要定期在校内开展教育理论专题讲座,培养专业课外聘教师“爱岗敬业、严谨治学、从严治教”的思想;针对学校的教学公开课和观摩课,也要组织他们参加,这样有助于外聘教师对高校的教学特点、教学规律有更多的了解,进而实现教育理念的更新。高校还应该召开专兼职教师经验交流会,积极鼓励这些外聘教师也能参加教改课题、科研项目的申报,委派他们多参加一些高校教师培训会、教学研讨会等,从根本上帮助他们在短时间内掌握高等教育的规律和人才培养的具体方法。

5树立以人为本观念,为外聘教师队伍的稳定建设营造良好氛围

要落实好科学人才发展观,其根本就在于推进人才机制的创新。高校应该将创新活动是否有利于促进人才培养,是否对人才的成长有促进作用,是否对人才工作有促进作用这些方面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将其作为人才工作改革深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与此同时,以“开放、竞争、流动、有序”为原则,形成动态管理机制,确保能进能出、能上能下,为人才队伍建设激发活力,促使人才工作体制和机制具有人性化及创新性[4]。

6加强监控专业课外聘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

为了使专业课外聘教师的教学质量得到保证,高校还应发挥出兼专职督导员的作用,对专业课外聘教师的教学过程加强监管。通过不通知听课制度的建立,深入到课堂定期听课,就能对专业课外聘教师的教学情况与学生的学习情况有全面的了解,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要及时解决,确保教学质量。除此之外,兼专职督导员还要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对学生的反馈信息做整体收集,保持与专业课外聘教师的联系,并将学生、部门对其教学情况的反馈意见通知给本人,彼此加强沟通,交换意见,使专业课外聘教师对自身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及时做出改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7构建和完善相关规章制度

高校在建设专业课外聘教师队伍的过程中,应与自身的教学状况相结合,从多方面对外聘教师进行管理,如聘请、任用、考核等,形成一套相对完整的规章制度。从实际上看,高校采取这一有效措施可以进一步增强教师的责任意识,各自做好职责范围内的工作,使外聘教师的任用和管理工作有更明確的科学依据。总而言之,通过落实这一措施,使专业课外聘教师有了归属感,并且也有效规范了教师的教学活动以及相关教学环节,对提高专业课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結束语

综上所述,专业课外聘教师是高校教师队伍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在社会经济和我国高等教育不断发展的新形势下,高校中外聘教师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都在不断扩大。因此,高校要不断加强专业课外聘教师队伍建设,发挥出他们的自身优势,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陈雪梅.高职院校外聘兼职教师队伍建设探究——以东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

[2]战丽.试论加强专业课外聘教师队伍建设的有效对策[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8).

[3]裴建清.对高校外聘教师管理的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6(5).

[4]宋丽丽.浅谈外聘兼职教师对高校发展的促进作用[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8(5).

An Analysis of the Relevant Problems in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External Professional Course Teacher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ZHANG Feng-yuan, LIU De-fen

(Heze Vocational College of Home Economics, Heze 274300, China)

Key words:external teacher team; college professional courses; effect; problems; countermeasures

作者:张峰源 刘德芬

上一篇:台湾当前经济金融形势论文下一篇:审计工作下会计信息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