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中职教学论文

2022-04-20

摘要:教学工作在中职学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系统工程中具有直接性、效能性、目的性功能,居于人才培养的核心位置。加强教学质量管理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必须充分发挥教学质量管理部门的职能作用,发挥教学部门的教与管的双重功能,从教学环节抓起,使教学质量管理过程化,建立规章制度,使教学质量管理制度化,要用科学的质量分析方法来保证教学质量评估的客观性。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质量管理中职教学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质量管理中职教学论文 篇1:

中职教学质量管理政策综述

摘要:通过对新模式下中职教学质量管理政策的思考,分析在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下中等职业教育政策对中职学校教学质量管理的影响,中职学校如何建立和完善与之相适应的教学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并通过中职学校的教学实践为国家制定和完善新的教学质量管理政策提供依据。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管理政策;问题;对策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思想指导下,党和政府对职业教育越来越重视。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国家出台了不少关于职业教育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职业教育的质量问题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中等职业教育担负着为国家经济建设培养和输送高素质技术工人的任务,在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如何建立和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进而做好教学质量管理工作,是中职学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国家、地区的相关教学质量管理政策直接影响着中职学校的教学质量管理工作。因此,研究中职教学质量管理政策对于保障教学质量,加快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中高级技术工人,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为分析中等职业教育政策对中职学校教学质量管理的影响,中职学校如何建立和完善与之相适应的教学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并通过中职学校的教学实践为国家制定和完善新的教学质量管理政策提供依据,我们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了研读和分析。通过研究注意到,相关职业教学质量管理政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国内外教育政策、ISO9000在中职学校的实践、中职学校教师队伍现状、“双师型”队伍建设、校企合作、产教结合培养模式等几方面,针对教学质量管理政策研究方面的文章几乎没有。

我国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管理政策的沿革

(一)建国以后的前30年

在建国以后的前30年,我国的中等职业教育主要采用前苏联的教育模式。教育教学质量管理主要表现为选拔性考试的中专教学模式和理论学习与工厂实习相结合的厂办技校教学模式。

中专教学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学校或教育者按照固有的要求编排课程,规定各个年级、专业的教学标准,然后按照这些课程和标准对完成教育的学生进行考核,以确定学生是否进入下一个年级或毕业,不合格者将被淘汰(留级或肄业)。这种模式的教学质量管理不注重教学的全过程,完全是一种事后检验的教学质量管理模式。

厂办技校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理论教学也是按照固有的程式进行的,学校按照办校企业的性质安排专业课程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实践,学校的培养目标仅是适合该企业或类似企业的工作。实践教学环节,师徒传授技术的痕迹很重,显然不适应技术创新的要求。这种模式下的教学质量管理也是以终结性评价——是否适合本企业的要求为标准的。

(二)改革开放30年

“以评价为中心”的教学质量管理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先是有形成性教育评价,它由关注寻找适合教育的人转向开始寻找适合人的教育。其含义就是在课程的编制、教学和学习过程中,使用系统评价,以便对这个过程的任何一个加以改进。更进一步的是诊断性评价,即学习和教学前的评价,目的是确定学生和教学过程的特点,检查和分析存在的差距,以便找到对症的教法和学法。

“教学全面质量”管理模式 改革开放以后,特别20世纪90年代以后,国家对职业教育政策进行了一系列调整,出台了大量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加大了对中等职业教育的投入。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国家提出了“调整中等教育结构,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方针。在这种形势下,对教学质量的要求提高了,教学全面质量管理模式也被提了出来。在该模式下,明确将教学质量问题提到了学校发展的战略层面,学校以教学质量为中心,借鉴和运用质量管理理论和方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教学全面质量管理顺应了新时期的国家职业教育政策,它不同于先前的几种教学质量管理模式,主要表现在教学质量观和教学质量标准不同、教学质量管理的理念和要素不同。

教学质量管理政策对教学质量的影响

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对职业教育的定位、发展路径以及相关政策进一步系统化,提出了“调整中等教育结构,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方针,决定中等教育从中学阶段开始分流,鼓励多形式的“社会力量办学”,为各种形式的职业教育办学提供了政策基础。受这一政策的影响,各种层次的职业学校大量出现,尽管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了一些人才,但由于办学条件所限,教学质量参差不齐,很多学校的发展后劲不足,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1991年,国务院出台《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职业教育要继续扩大招生规模,使全国中职的在校生人数超过普通高中的在校生人数。在扩大招生的同时,注重了学校内涵发展,提出有计划地建设骨干校、示范校和加强职业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问题。要求制定职业技术教育教师的任职条件,采取措施逐步提高职业技术学校教师的待遇。这些政策为提高职业学校的教学质量提供了基础性保证。但是,在招生规模盲目扩大而教育经费没有增加、师资没有得到改善的情况下,教学资源相对薄弱的学校各种矛盾显现出来,教学质量下降,学生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较大。

1990年以来,国家连续出台了关于职业资格认证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1995年1月国家颁布的《劳动法》第八章第六十九条规定:“国家确定职业分类,对规定的职业制定职业技能标准,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由经过政府批准的考核鉴定机构负责对劳动者实施职业技能考核鉴定。”1996年9月国家颁布的《职业教育法》第一章第八条明确指出:“实施职业教育应当根据实际需要,同国家制定的职业分类和职业等级标准相适应,实行学历文凭,培训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再次重申“要在全社会实行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制度”。

2008年,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发展职业教育特别是中等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一手抓规模扩大,一手抓质量提高,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推动中等职业教育实现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的协调发展。”并提出“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和中等职业学校基本的教学制度”,进一步明确了中职办学方向。

上述文件的出台对职业教育起到了正确的导向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中出现了各种新型的教学改革模式,最引人注意的就是“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在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对教学质量管理的要求更高了,要求学校在招生、课程设置、教学手段和方法、教学设施、人才培养观念、考核方式和评价标准等方面进行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管理。

存在的问题

第一,我国的职业教育政策在内涵上要求较少,在办学规模和运营机制方面较多;整个社会对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并没有形成共识,外部制度环境对职业教育发展的制约依然很大;还没有企业参与教学质量管理保障体系建立等导向性政策。

第二,职业教育政策在实施中存在失效问题。(1)职业教育政策工具不充足,造成职教政策有效运行所需要的相关配套体制不健全、不完善。(2)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沟通难,统筹乏力。(3)资源难以整合,无法吸引社会各方面力量充分参与职业教育办学,以至未能形成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办学的有效机制。(4)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技能等级证书制度、就业制度等与职业教育的衔接与匹配困难重重。(5)政策实施激励不足、执行力弱,造成一些职教政策执行力低、政策效果不理想。

第三,教育政策执行过程中的“虚假化”和“扭曲化”,造成了教育政策的低效和无效。执行者自身素质不高、政策监督缺位、观念落后及教育政策效力欠缺是影响教育政策执行的因素。

第四,国家虽然出台了很多关于职业教育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但针对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方面的指导性、可操作性文件鲜见,导致不同地区、不同层次的中等职业学校各自为政,寻找不同的教学质量管理模式,或只能参照产品的质量管理模式,将其应用于教学管理。

第五,有些职业教育政策执行出现偏差。不少学校急功近利,不顾学校自身情况,盲目设置“热门”专业,无视课程设置与结构的合理性,忽视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片面追求就业率,甚至不惜弄虚作假,导致教学质量严重下降,社会效益也日益下降。

第六,一些地方对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投入不足,基础薄弱,办学条件较差,管理体制、办学体制、教育教学质量不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就业准入制度没有得到有效执行,影响了受教育者的积极性。

第七,首先,职业教育的问题是国家的人才政策问题,其次,是教育领域对职业教育的定位问题。虽然国家高度重视职业教育,投入大量经费,但是,职业教育的地位依旧很低,仅以招生为例,中等职业教育招生是在普通教育之后,高等职业教育的招生普遍放在各地招生录取的最后一批。再次,是职业教育自身的问题。与当前的生源质量相对应,职业教育的质量也令人堪忧。对于中等职业教育而言,一些地方的职业学校出现了“有职业无教育”,把收来的学生以顶岗实习的名义送去做一些简单的操作活,这种违法办学,既对受教育者不负责,又严重影响职业教育的形象,这些现象反过来又严重影响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第八,教学质量管理缺乏创新,面对当前学生基本素质和学习能力参差不齐的现状,教学质量管理跟不上。例如,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相对滞后,市场观念淡薄,教学方向不明,目标不清,教学内容与就业岗位关联程度低,没有充分发挥市场的引导作用。

第九,生源不足,生源状态差,质量难以保证。

第十,评估检查形式化,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的原则没有真正发挥效力。

对策

第一,充分研究国家的教育政策,完善教学质量管理办法,提高教师综合素质,进一步提高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质量和保障教学秩序、规范教学;研究在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下中职教学质量管理发展趋势和机制。

第二,要求政府创设政策环境,通过政策引导社会观念转变。

第三,大力加强中职师资队伍建设,提高职教教师的政治地位、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

第四,确立正确的质量观,推行形成性评价;发挥行业协会、企业、中介、社会力量的作用,引导职业教育直接面向市场,进入良性循环。

综上所述,在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应根据职业教育的特有规律,建立系统的、科学的教学质量管理保障体系,通过教育政策促进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以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和震.我国职业教育政策三十年回顾[J].教育发展研究,2009(3):38-43.

[2]陈军,邬志辉.教育政策执行:问题、成因及对策[J].教育发展研究,2004(9):18-20.

[3]熊丙奇.要靠政策解决职业教育“低人一等”[N].中国青年报,2009-01-12.

[4]王晓煜.中职学校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浅析[J].读与写(教师教育),2008,(3):94-95.

[5]张云华,等.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现状与对策[J].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5(34):10-13.

[6]袁振国.教育政策分析与当前教育政策热点问题[J].复旦教育论坛,2003(1):36-39.

[7]赵爽.我国教育政策执行研究现状分析[J].当代教育论坛,2007(9):11-14.

[8]吴成军.中国教育政策若干问题浅析[J].贵州社会科学,2004(3):64-66.

作者简介:

董丽英(1963—),女,辽宁辽中人,连云港中等专业学校高级实习教师,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

孙二喜(1957—),男,江苏连云港人,连云港中等专业学校讲师,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

作者:董丽英 孙二喜

质量管理中职教学论文 篇2:

刍议中职教学质量管理的优化

摘 要:教学工作在中职学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系统工程中具有直接性、效能性、目的性功能,居于人才培养的核心位置。加强教学质量管理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必须充分发挥教学质量管理部门的职能作用,发挥教学部门的教与管的双重功能,从教学环节抓起,使教学质量管理过程化,建立规章制度,使教学质量管理制度化,要用科学的质量分析方法来保证教学质量评估的客观性。学生具有教学质量的反映功能,必须发挥学生在教学质量管理中的合力作用。

关键词:教学质量 管理 优化

职业学校对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主要依靠教学工作完成,包括课堂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工作。教学工作的育人成才的直接性、效能型和目的性功能是学校其他工作无法替代的。教学工作的教书育人性使其居于人才培养的核心位置。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在学校各项管理工作中,教学质量管理也必然处于核心位置,学校必须围绕提高教学质量即人才培养质量这个中心开展工作。

一、教学质量管理的特点

教学质量管理,就是以高度重视教学质量的观念和责任感为出发点,运用一切科学手段和有效方法对教学全过程进行设计、实施、检查、分析、评估,以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教学效益、保证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一种管理形式。由于学校教学质量的实质是学生的学习质量,因此教学质量管理本质上就是要保证人才的培养质量,教师教的质量最终是由学生学的质量反映出来,其突出特点如下:

其一,学生是教学质量的反映。学生自身具有二重性,既是教师指导的客体,又是自我学习的主体。因此,学生如同一面镜子,既能反映出教师教的质量,又能反映出自己学习的质量状况。这就向我们提出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即我们在考查教学质量时,不仅要考查教师教的水平,还要考查学生学的状况,要通过对学生学的状况的考查来检验教师教的水平。

其二,学生学习质量具有不平衡性。在教师、教材、教学设备、教学环境等因素基本相同的条件下,一个班级学生会出现不等的学习质量层次,有的甚至相差悬殊。教学过程中存在的这种现象,要求教学质量管理部门以及教师和学生共同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通过分析找出解决学习质量问题的方法。

其三,衡量学生学习质量的标准具有综合性。教学质量应该是全面的,即在量标上不仅要有学业水平上的要求,更要有政治思想品德等方面的要求。受学生质量标准综合性的制约,对教师教学工作的考查,必须把教书和育人结合起来权衡。

二、如何优化教学质量管理

1.充分发挥教学质量管理部门的职能作用

职业学校的教学质量管理主要由教务管理部门和教学督导部门负责,虽然在教学管理方面各有侧重,但都要通过对教学的教务安排与管理和对教学工作的督导与评价来确保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这些部门首先必须为保证教学质量建立科学的质量检查标准,做到考核有指标、分析有根据。其次,要根据各专业的培养目标,及时掌握各教学部门对教学计划的制定、修订及执行情况。再次,要经常与其他教学科室沟通联系,形成教学质量管理网络,扩大教学质量管理信息源,增加信息量。最后,要建立质量管理档案,把各种教学文件、教学资料、教籍材料、学籍材料等,进行搜集、整理、储存,为提高教学质量管理水平提供有备可查、有据可考、有根可寻、有题可研的教学管理材料。

2.全面发挥教学部门的教与管双重功能,实现教与管的有机结合

教学部门的功能与作用具有二重性,一方面它具有组织实施教学的作用,另一方面又有教学质量管理的作用。要全面发挥教学部门在教学质量管理中的作用,必须发挥三个教学群体的作用。一是要发挥教学部门负责人在教学质量管理中的业务管理与指导作用,确实把教学质量管理作为自己的主要职责。既要指导教学工作,又要对教学工作进行质量管理;既要布置教学任务,又要检查教学工作完成的质量如何。二是要发挥学科教研室(组)负责人在教学质量管理中的骨干作用。首先,从学科教研室(组)教师的知识结构上看,它一般由同类学科或邻近学科的教师组成,具有成员的学科知识类型趋同的特点,而教研室(组)负责人作为学科带头人,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处于教学质量管理的第一线。其次,从教研室(组)在学校教学质量管理中的层次上看,它不仅是实施教学工作的最基层组织,而且是教学质量管理的最基层机构,处于教学与管理的最前沿,其在教学质量管理中作用发挥得如何,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状况,抓教学质量管理不注意发挥教研室(组)的基础作用,就会使教学质量管理工作落空。最后,要发挥教师在教学质量管理中的直接作用。教师既是教学工作的第一实施者,同时也应该是教学质量管理的第一实施者。教师在教学中所具有的教与管第一实施者的地位,是由其本职工作的最前卫性决定的,可以说学校教学质量管理如果没有第一线教师的直接参与,将不可能有好的教学质量。所以,学校要向教师经常进行教学质量管理教育,实施任课教师教学质量管理责任制度,坚决纠正教学质量管理与己无关的观点,树立全员教学质量管理观念,形成抓教学质量管理从本人做起、从本学科着手、从本堂课开始,把教学质量管理工作真正落到每位教师身上,成为教师的自觉行动。

3.从教学环节抓起,使教学质量管理过程化

教学过程,如果从教学环节上考虑,是教与学的同步教学环节的密切配合过程。从教师教的过程看,一般有备课、讲课、辅导三个基本环节;从学生学的方面看,一般有预习、听课、复习三个基本环节。教师的教的各个环节与学生的学的各个环节要相互对位、了解。因此,教师必须遵循教学规律去组织教学过程,使教与学的各个环节真正做到同步运行。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把备课环节与学生的预习环节结合起来,这样学生在听课中才能带着问题学习,而不会因课前不预习而导致头脑一片空白,教师的讲授也不会因课前不了解学生而出现无的放矢,基本做到课堂讲授能首先把握学生在预习中存留的难点和疑点,抓住课堂教学的重点,使讲课与听课做到有机配合。把教师的辅导环节和学生的复习环节结合起来,是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和补充,对课堂教学起到了拾遗补缺的作用。所以教学质量管理不仅要检查教师的课堂教学环节,还要检查教师的备课环节和辅导答疑环节,同时还要通过对学生学习的观察和了解来掌握教学质量情况。只有将教学质量管理过程化,才能避免管理上出现漏洞,才能及时发现教学质量问题,提高教学质量。

4.建立教学质量管理规章制度,使教学质量管理制度化

教学质量管理中的规矩就是规章制度,无规章则无管理,无管理则无质量。建立健全教学规章制度对稳定教学秩序、搞好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起到重要的保证作用。学校的教学规章制度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在教的方面,从教学全过程入手,要逐步建立教学岗位责任制、教师工作量制度、教学听评课制度、教师业务综合考核制度、教学质量评估制度、教学工作奖惩制度等;在学的方面,从学生学的全过程开始,逐步建立一系列的学习考核评价制度等。教学质量管理必须做到依制管理,科学评价,保证良好的教学秩序,提高教学质量。

5.实施科学的质量分析方法,保证教学质量评估的客观性

教学质量评估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要做到教学质量评估的客观、公正,必须采取科学的质量分析方法。传统的教学质量评估方法多以教学管理者的直观和经验为标准,以定性为主。对教师教学质量状况的评价,也只能用“好”“较好”“一般”“较差”等定性评价的评语来表示。由于没有较为科学的数量指标,再加上主观随意性、片面性、局限性较强,因此所得出的评价结果不够客观、公正,可信度不高。教学质量评价的实践要求我们必须将对教学质量的分析从传统的单一的定性分析过渡到较为科学的定量分析和实现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分析。基本做法是,首先设计出教学质量评价的量比表,规定若干项目,每个项目又分成若干等级,每个等级都拟出区别度的标准。根据各个项目在教学中的地位赋予权重,同时对不同的参评人员在综合评价中给出各自所占的百分比,从而构成多层次的权重矩阵。各方面各层次的参评人员按要求认真填表后,就形成多角度、多层次的评判矩阵,并以此建立起数学模型进行复核,就可以得出定量评价数据,再对定量评价数据赋予权重,进行加权平均就可以得出定量综合评价的结果。由于定量综合评价的标准综合性强,而且参评人员面广也具有综合性。所以定量综合评价得出的数据基本上是准确的,评价结果所反映的状况较为接近客观实际。定量综合评价方法,基本上体现了教学质量评价所要求的全面性、客观性、公正性原则,是教学质量管理科学化的重要方法之一。

6.学生具有教学质量反映功能,必须发挥学生在教学质量管理中的合力作用

教学过程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双边活动,同样教学质量管理也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共同工作。不应当把学生仅仅看成是教学管理的对象,而应该同时把学生看成是参与教学管理的重要因素。因此,在组织机构上,要发挥学生会的学习部、班委会学习委员、各学科的课代表等在参与教学管理上的积极作用。在观念上要经常向学生进行教学质量方面的教育活动,使之有深刻的认识。在参与形式上,要经常召开有学生参加的教学质量管理座谈会,或采取问卷调查等形式,掌握教学质量的变化情况,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质量管理之中,主动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人人遵守学习纪律,努力完成作业,高度重视学习质量,逐步克服在学习上缺乏动力、无兴趣,纪律上缺乏约束力、散漫放任等影响教学质量的惰性因素。

教学质量管理既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又是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高质量的技术技能人才必须依靠高质量的教学来培养,而高质量的教学必须有高水平的质量管理作保障。

(作者单位:大连市计算机中等职业技术专业学校)

作者:马永芳

质量管理中职教学论文 篇3:

新形势下提高中职数控专业实训教学质量的探究

摘 要:近年来,随着数控技术应用的日益广泛,社会各行各业对数控技术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培养数控技术操作型人才是中职教学的主要目标,而中职实训教学又对数控技术操作人才培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中职机械专业数控实训教学的目的就是更好地引导学生了解数控机床工作原理、结构,掌握常用数据编程方法,促进学生分析零件加工工艺能力的提升。作为教师,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个教学目标,就必须采取措施,不断提升中职数控实训教学质量。本文论述了当前中职数控实训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提高中职数控专业实训教学质量的有效策略,以期更好地锻炼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培养符合社会发展所需的工匠型人才。

关键词:中职 数控专业 实训教学

与本科教学相比较,中职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中职数控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同时也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具有很高的要求。因此,教师在机械数控方面,必须要重视对学生编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进而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中职数控专业实训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扎实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充分了解数控机床相关参数,在实践中让学生动手加工工件和编制程序,促使学生实际动手能力提升,进而更好地同企业所需人才接轨,真正培养出符合企业发展和社会发展地所需的人才。

一、当前中职数控专业实训教学现状

1.学生基础不扎实

学习数控专业的学生基本上都是理科生,一般来说,理科生乐于数理推导和计算,但是他们对于相关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还有待提升。绝大多数学生在数控理论课程中认真程度比较低,因此,无法扎实地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导致应用理论实训课程质量受到较大的影响。另外,学生在实训教学理论知识的学习中,常常会有一种枯燥乏味的心理,加上学生实习的主动性较低,只是被动等教师点名才动手进行操作。虽然学生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学习,了解了车间数控、钳工等具体实践操作流程,但是总的来说,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有待提升,并缺乏扎实的理论技术作为支撑。

2.学校硬件设备陈旧

实训室工具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是现阶段中职数控专业实训教学中非常突出的问题。教师在进行数控专业实训教学时,很多时候都是在学校实训室完成的,很少和实际企业合作。加之学校实训室的工具较为单一,学校在进行零部件的加工或是切削时,一般都是采用容易加工的铝合金材料让学生进行实训作业,但是企业中实际零件材料是各式各样的,不同的材料操作方式和加工要求有很大的不同。当前中职数控专业实训教学因为设备落伍、材料不齐全,无法切实满足学生的需求,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需要进一步加强。

3.实训内容与实际工作内容脱节

当前绝大多数中职院校为了实现一劳永逸的教学过程,在实训内容设定上,并没有紧随时代发展的步伐,导致学生在数控实训过程中所学知识和相关操作技能无法切实达到企业的生产要求。另外,教师在实训操作教学中,将自身放置在教学主体上,没有坚持以学生为本,将学生视为教学命令的执行者、完成者,进而违背新课标的素质教育的发展目标。还有少部分学校,将“数控实训”专业定义为“数控车床操作实训”,很大程度上忽视了数控注塑、加工、数铣中心工作人员培训等专业概念,导致数控实训教学效果差强人意。

4.校企合作有待加大力度

众所周知,数控专业是一门实践操作性很强的专业,同时也是一门为社会输入操作性人才的专业。在新形势下,很多中职院校为了更好地提升教学质量,往往都是选择与相关生产企业一起达成“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受多种因素影响,在达成合作后,学生只有在面临毕业实习时,学校或是教师才将学生推荐到合作企业内部进行实践,而在之前学生缺乏同合作企业之间的沟通和互动。这样一来,在临近毕业实习时,学生因为自身技术水平较低还在进行着紧锣密鼓的培训和学习,因此,实训质量也不尽如人意。

二、新形势下提高中职数控专业实训教学质量有效策略

1.重点加强实训基础知识教学

由于机械数控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具备较为扎实的理论基础,同时还必须要掌握测量技术、机械制图内容、CAD/CAM等相关软件的应用。因此,教师在数控理论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案例法、项目驱动法、自主学习法以及两遍教育法等教学方式,更好地帮助学生打下基础。教师使用项目驱动法时必须要灵活运用知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基础知识,在现阶段的机械零部件制造过程中,数控技术运用是非常广泛的,数控机床的类型也日益多样化。由于多样化的数控机床决定了他们自身参数的不同,为从整体上提高数控教学质量,教师要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法,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参数数据。此外,教师在制定教学大纲时,还必须要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加强各种先进技术的学习,以便更好地为数控实训教学的有效性打下基础。

2.切实优化学校实训教学资源

为了更好地给学生营造一种真实的职业环境,中职院校实训基地教学硬件设施设备,必须要接近机械数控生产企业。通常情况下,设备都是根据实用性原则进行配置,在配置过程中主要以生产型设备为主,辅助以各种不同功能。网络化连接独立的机械数控机床,可以让数控实训基地具有一种真实感。在已经建成的CAD/CAM实训室,还需要配置机械数控仿真专业软件和自动编程软件,唯有如此,才能更好地满足机械数控高技能人才实训要求。另外,还要从中职院校数控实训基地的实际情况入手,采取措施,構建现代制造中心小组,在这个过程中学校还需要配置专门的科室,管理实训教学以及实训基地的对外服务等。为确保机械设备正常运行,还需要配置专门的电修和机修人员。为真正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操作能力,在实训教学中,还必须要充分结合运作管理、质量管理等知识,有效地控制现场或是认真进行检查控制。此外,还必须要研究各工种实训所需要的时间,通过各种途径,熟悉掌握材料功效、性能,熟悉工具。

3.切实强化校企合作

研究发现,当前中职院校普遍存在着学生在工作中并没有对教授知识进行有效应用,探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学生缺乏实践。为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不断加强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平台,中职院校在实施校企合作模式后,要最大限度地利用企业的实验室、车间、厂房以及实训基地等,进而更好地为学生提供必要实训场所,促使其实践能力的提升。另外,学校还必须充分利用校企合作模式,构建起相应人才订单培养机制,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培养企业所需的特殊人才,让学生和企业实现零距离的接触,从整体上促使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升。同时还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让学生的岗位适应期得以缩短,有效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此外,还能进一步解决学生操作能力不足的

问题。

4.实训和生产的有机结合

中职学生学习数控技术就是为了更好地将技术应用到实践中,实训教学能促使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提升,进而更好地处理数控加工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因此,中职院校必须要将数控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同时安排好专人来管理机房,进一步加强对数控专业实训的教学的管理和监督力度,并采取有效措施,不断完善数控实训教学相关规章制度。另一方面,还必须科学合理地分配理论课和实训课的时间,学校在计划制定之前,需要用半个月的时间来开展综合培训或是实践操作。此外,教师在实训教学中,还必须要让学生认识到仔细认真的重要性,如果在实践操作中不认真操作,非常容易让产品变成废品,不仅自己的努力和劳动白费,情况严重的还会让产品的名誉受到影响。因此,教师在实训教学中,还必须要注重对学生精益求精的精神和严谨的学习态度的培养。

三、结语

总而言之,教师要想从根本上提升数控实训教学质量,促使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就必须坚持与时俱进,不断探索相应的教学方法,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来进行教学。与此同时,学校方面还必须要不断优化学校教学资源,不断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实训教学基本内容,最大化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整体上提升的学生实践操能力,助推中职数控专业实训教学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王昕.浅析中职数控专业实训教学与工匠精神的融合[J].考试周刊,2017(67).

[2]刘洪馨.中职数控专业实训课程改革初探[J].职业教育研究,2011(5).

[3]阮文涛.关于中职数控专业学生技能实训中教学有效性的探究与改善策略[J].新课程(下),2016(1).

[4]周倩.提高中职机械专业数控实训效率的研究[J].考試周刊,2014(a3).

[5]王燕.中职数学与专业结合教学的实践研究——以中职数控实训专业为例[J].新教育,2015(8).

(作者单位:萍乡市高级技工学校)

作者:张自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