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教学质量与课堂管理论文

2022-04-22

【摘要】大部分乡村教师对教学使命和教学主体的作用都有独特的看法。很多教师认为,教育是爱的事业,教学应该在教书育人、对学生的个性培养与全面发展上多下功夫,应该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学生作为学习主体,自身的学习状态非常重要。教师的态度或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教师对待后进生应该有积极的态度与方法。师生的共同努力是搞好教学的必要条件,家校联合是重要的育人之道。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学生教学质量与课堂管理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学生教学质量与课堂管理论文 篇1:

“自主选择”理念下学生管理模式与教师授课模式的探索

摘 要:哈尔滨工程大学自动化学院秉承国家现代化建设及科技发展的实际需求,通过开展“自主选择”理念下学生管理模式与教师授课模式的转变探索,在强化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良好效果,可以为兄弟高校开展学分制模式提供借鉴。

关键词:自主选择;管理模式;授课模式;创新能力

在以质量求生存的今天,高等学校教育面临新的挑战。探索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是高等学校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及十八大对高等教育的提出的立德树人宗旨和学校第三次党代会中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教育教学理论创新”,“人才培养转型升级”,“着力解决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高等教育改革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面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引领性意义。哈尔滨工程大学自动化学院以2014-2015级学生为载体,开展“自主选择“理念下学生管理模式与教师授课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初步成效。

1 “自主选择”理念下学生管理模式与教师授课模式探索的意义

大学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质量问题一直困扰着高教界乃至全社会。哈尔滨工程大学自动化学院在2014年开始在学校率先实行学分制,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可以根据所喜爱专业的毕业学分要求,自主安排学习进程、自主选择授课教师等众多优点。但为了真正实现学分制模式下的培养效果,需要对学生的管理模式和教师授课模式进行转变,这不同于传统学年制模式和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因此探索与实践学分制体系下学生管理模式、改变课堂授课模式,以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为核心,以激发学生课堂学习自主性为关键点尤为重要。

1.1 促进学生理性选择专业

据相关资料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由于对所报考的大学专业设置不熟悉,由其对自己将来从事何种职业没有明确想法,导致对报考专业相对盲目。而实行“自主选择”理念下的学分制人才培养新的管理模式,打破传统自然班级整班对应一个专业的束缚,使学生通过公共基础知识和前期基础教育后,在对相关专业设置及发展方向了解后,根据个人的学习兴趣和未来规划自主选择专业课程学习、自主选择专业,这种模式更科学合理。开展“自主选择”理念下学生管理模式与教师授课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最大的受益者是学生。

1.2 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

通过学生在对专业了解基础上选择学习就业专业,更能满足学生对专业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行3~6年学分制,能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选择空间。学分制“自主选择”理念下学生管理模式与教师授课模式转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得学生能够实现自主选择课程、自主选择专业、自主选择学习进程,自主选择授课教师、自主构建知识体系。学生自主选择的过程和个性化需求的课程体系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学习模式发展,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自主选择能力的培养。

1.3 调动教师教学积极性并提高教学质量

“自主选择”理念下的学分制人才培养模式把课程学习、知识体系构建、专业选择、学习课程进程的选择权,即“学生成才的选择权利”交给学生个人处理。在学院现行实施的教师授课纵向竞聘基础上,相当于二次引入了教师授课横向竞争机制,使授课教师面临是否有学生选择自己承担的课程竞争压力,这势必激发教师投入教学的经历与热情,变成教学推动力,从而促进学院教学工作的全面发展,提升学院深层建设内涵,必将使学院整体教学质量提升。

1.4 调整优化专业体系结构

目前学生对专业的选择程度仍然反映社会对一些专业的人才需求,这种现状为学院合理配置优化教学资源、提高学院专业的社会需求适应度提供了依据。学生喜欢选择的专业,学院可以不断发展壮大;学生不喜爱的专业,则减少招生或停止招生。学院通过依据学生自主选择的结果,可一定范围内实现专业调整和淘汰机制,进行专业优胜劣汰,从而可以有效地优化学院专业结构,充分调动和优化配置学院的人、财、物资源。

1.5 扩展人才培养模式的封闭视域

学分制“自主选择”理念下学生管理模式与教师授课模式的转变,在现有资源条件下,可以提供学生最大程度的自主选择权。通过传统自然班管理模式向网络专业班管理模式的转变,通过传统教师授课分配班级模式向学生自主选择授课教师模式的转变,极大地体现了学生“自主选择”的理念。课题研究中所要建立的“自主选择”式管理模式和授课模式,使学校人才培养呈现出全新的态势,能够发挥学校和学院的最大办学效益。课题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扩展了人才培养模式的封闭视域,为其他学院开展学分制提供真实有力的实践经验支撑,有助于高等教育培养模式的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与扩充。自动化学院在我校具有学生最多、教师最多、可支配资源最大、专业数多等典型特点,在自动化学院进行学分制“自主选择”理念下学生管理模式与教师授课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其培养经历和所取得经验、管理机制及保障措施具有全校乃至国内高校借鉴作用。

2 “自主选择”理念与学院现有管理模式存在的矛盾

现行教学管理模式与教师授课模式不利于达到“自主选择”理念下的教育根本目标。需对现有的教学管理模式及授课模式进行改革,以适应学分制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目的。

2.1 管理层面上的不足

学分制需要学生对自然班观念弱化,同班或者同年级学生的上课地点和时间较分散,这些导致学生的课堂管理面临挑战。课程内容体系的完整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分制学生的选课自由。缺乏对授课教师或课程的认知,学生选课存在盲目性。面对同样选课学分,学生更趋向于选择容易通过的课程,这些问题需要管理层面进行新的认识并改革办法。由于学分制下管理体系不完善,缺乏对课堂及课后的管理体系,加之班级观念逐渐弱化,缺乏完善的導师制,使得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缺乏认知和管理。

2.2 教学层面上的不足

教师传统课堂授课观念存在惯性,考勤和课堂纪律仍成为约束学生的主要方式。学分要求的修读学分总数,导致学生在选课方面走捷径,选择一些易于完成的课程,但这完全偏离学分制模式的本意,削弱了学生学习体系的完整性。教师横向竞聘下学生选择教师及课程的方式,对教师产生较大压力,存在部分教师可能会为了人数的要求而去放松授课要求,教学质量无法保证。同时考虑到我校即将全面实行学分制,院系之间的差别使得跨专业甚至跨学院选课也存在障碍。

3 “自主选择”理念下学生管理模式与教师授课模式的探索

3.1 “自主选择”理念下学生管理模式探索

通过学院组织管理部门、学校本科生院、学工办联合制定学生管理办法,实现学生管理模式改革。学分制在现行的学生管理模式中不利于达到教育根本目標。需对现有的管理模式进行改革,以适应学分制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目的。完善管理制度,使学生弱化行政班级的概念,适应班级内多专业学生共发展、共学习生活模式。通过教务部门网络选课合理分配专业班级,实现虚拟班级与现实自然班级的有效结合。合理安排教师授课的时间和地点,使学生能够充分安排学习时间,自主选择感兴趣的课程。在兼顾不同课程性质比例的前提下,尽量保证选修课程的多样性。同时加快管理系统层面升级改造,实现数字化信息化管理。建立健全学院本科生导师制,从选课的源头对学生进行专业指导,避免学生选课过程中出现的盲从现象。

以自动化学院2014-2015级本科生为载体的“自主选择”式学生管理模式探索与实践。将传统专业内自然班级选课管理模式向网络自主选课班级内各专业学生管理模式转变探索以及二者的有效结合措施研究,实现传统自然班级内一个专业学生管理向学分制下一个自然班级内多个专业学生管理模式的转变;学院内研究所与学分制自然班级对接制和本科生自主选择专业的导师制二者有效结合方法探索。

探索 “自主选择”理念下学生选课与学籍管理模式,实现学分制选课管理制度、自主选课学分管理方法、自主选课指导办法、自主选课与专业符合度提醒措施、学分制学籍预警管理办法、校际交流学分互换管理等措施。

3.2 “自主选择”理念下教师授课模式探索

在学院多年实施的授课教师纵向竞聘基础之上,探索与实践学分制“自主选择”下专业课教师横向竞聘,实现授课教师队伍二次筛选优化。对纵向竞聘过程中存在问题的课程及排名靠后的教师进行淘汰,对横向竞聘中学生自主选择人数较少的授课教师进行调整与授课方法的培训,实现对优秀教师进行优先软硬件资源配置,提高“自主选择”式学习人才培养教学质量。

针对学分制“自主选择”的特点,以学院专业核心课程《自动控制理论》等为依托,制定多元化树型教学目标体系。以教学大纲和课程本身知识体系为“刚性基础”,以教学目标的树型结构为载体,改革教学内容与方法,形成基于层次案例教学的创新型双闭环教学模式。

通过学院课程性质最重要、内容最体现自动化核心、学时最大的《自动控制理论》课程授课优秀主讲教师为代表,带领授课团队实现授课模式改革,以教学目标的树型结构为载体,改革教学内容与方法,对基于层次案例教学的创新型双闭环教学模式实践,通过改革探索一条学分制下行之有效的授课模式。

3.3 “自主选择”理念下监控与评价体系探索

学生管理与教师授课效果监控与评价体系由校督导、院领导、所领导、学生、班主任、辅导员、课程负责人、教务处评估中心组成的多层级监控与评价体系,实现不同角度立体化评价。在充分保障学生选择课程、选择教师、评价教师教学效果的权利基础上,实现学分制培养链条内全面监控与评价体系。通过学校本科生院、学院人才培养办、各研究所、督导组、学生、班主任、辅导员、课程负责人等元素联合建立的多层级立体化监控评价体系,为学生管理模式和教师授课模式的实施提供动态实时信息反馈。有利于课题任务的开展与实施,同时为及时修正和完善管理模式与授课模式提供了强有力的帮助。

通过研究,实现学院范围内构建学分制“自主选择”理念下人才培养的一种全新管理模式与授课模式,并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保障体系,优化调整专业结构,通过2014级、2015级本科生的系统完整学分制实践,总结梳理了学分制的关键环节与有效方法,最重要的是如何把学生成才的选择权利重新交给学生,通过学院管理模式和授课模式的改革,最大范围内实现学生自主选课、自主安排学习进程、自主构建知识体系、自主选择就业专业。其次通过自动化学院为试点,在“自主选择”理念的指导下,为学校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科学合理的有效途径。再次实现课题研究成果在学校范围内可示范、可推广,并对省内、全国其他高校人才培养改革提供可借鉴模式。

4 结束语

由于我院是首批试点单位,课题研究经验和取得成果对学校其他兄弟院系实施学分制培养模式也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通过我院范围内实施自主选择模式培养,可以为其他学院寻求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出一条途径,间接受益面将是学校每年4000余名本科生。而且通过实行学分制学生管理模式与教师授课模式的实践,可以进一步扩大学生的自主选择空间、促进高校专业结构调整优化及资源配置优化。

〔参 考 文 献〕

〔1〕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Z〕.2010.

〔2〕于立君,田凯,王辉. 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HEU为例分析.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vol.32No.3;p22-23;2013.3.

〔3〕张志宏.基于双重视角的研究生培养的质量保障体系研究,《现代教育》,2016年第10期。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教改项目《学分制“自主选择”理念下学生管理模式与教师授课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责任编辑:侯庆海〕

作者:于立君

学生教学质量与课堂管理论文 篇2:

乡村教师对教学使命与教学主体作用的认知及教育价值

【摘要】大部分乡村教师对教学使命和教学主体的作用都有独特的看法。很多教师认为,教育是爱的事业,教学应该在教书育人、对学生的个性培养与全面发展上多下功夫,应该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学生作为学习主体,自身的学习状态非常重要。教师的态度或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教师对待后进生应该有积极的态度与方法。师生的共同努力是搞好教学的必要条件,家校联合是重要的育人之道。乡村教师分散的教学理念综合起来蕴含多方面的教育价值:有利于多角度了解不同地方的乡村教师对教学使命、教学主体作用的思考;有利于丰富教育工作者对教学使命与教学主体作用的认知;有利于在借鉴的基础上构建自己满意的教学理念,从而为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奠定思想基础。

【关键词】乡村教师;教学使命;教学主体;主要内容;教育价值

“教学理念是指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师生通过表象认识教学的内在规律,并在人们头脑中形成的某种教学思想或观念。”笔者认为,教学理念是教师对教学活动的基本看法和持有的基本态度,是教师从事教学活动的思想信念。科学的教学理念对教学活动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持有不同教学理念的人所建构的课堂形态与实际产生的教学效果可能存在差异。教学理念与教学实践有很复杂的关系,一般来说,教学理念来源于教学实践,是对教学实践的概括与升华,教学理念反过来指导教学实践,教学实践可以检验教学理念并使之得到进一步修正。在开展“新时代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困境与出路研究”的相关工作时,笔者设置了一道“您喜欢的、使用的或自己创立的教学理念是什么”开放性问答题,收到了来自湖南、广西、广东、河南、四川、福建、安徽、新疆、黑龙江、上海等十来个省市区上百所乡村学校的1237份有效答卷。在教师们提出的理念中,高频词主要集中在学生(很多教师将学生亲切地称为“孩子”)、教学、理念、快乐、老师、因材施教、课堂、寓教于乐、智慧、爱心、创新、教学法、信息、合作等方面。这些理念,或大或小,或深或浅,或丰或欠,综合起来构筑了一个立体的、鲜活的教育理念系统。本文主要从教学使命、教学主体作用角度,对所收集到的问卷加以归纳与阐述。

一、乡村教师对教学使命的主要表述

对于教育教学价值或使命的理解,教师们从不同角度做了思考与回答。

1.教学是“爱”的事业

在教师们回答的观点中,涉及“心”的词组有196个,如,爱心、用心、关心、开心、专心、细心、耐心、贴心、恒心、问心、育心、责任心、心理、心灵等。有10人将“耐心”直接作为理念,有6人将“耐心,爱心”作为理念。将“耐心”与“创新”“坚持”“细心”“激情”“引导”“激情、进步”“细心、专心” “学习、发展、反思、共情”“用心、爱心”“爱心、诚心”“有信心、有爱心”“爱学生,有爱心”“爱心、责任心”“智慧、激情、负责”等组合构成的理念有将近30个。此外,还有“耐心,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打造四心课堂:爱心,关心,耐心,细心”“耐心、细心、爱心,关注每个孩子的全面发展”“用激情与耐心教学”“自主钻研,耐心激趣,方多鼓励,多加督促”“用耐心引领学生健康成长”“耐心与学生平等相处”“用耐心、细心陪伴孩子成长”“有耐心,多用心,教育的成功并不仅仅在于培养最优秀的人,还在于培养天天有进步的人”“用爱心和耐心对待身边的孩子,友善待人”“耐心教学,爱护学生”“耐心教学,深入了解,培优补差”“有耐心,有爱心,给予学生满满的信心”等与“耐心”相关的表达。

很多教师认为,教育必须用心对待。教育,既要静待花开,又要适时松土、浇水、施肥、除草。教育是“心灵”的事业,有很多人写出了除“耐心”以外与“心”有关的其它理念,如,“关心、沟通”“激情、爱心、原则、进步”“有爱心,负责任,以身作则”“育人先育心”“做一个问心无愧的乡村教师”“等待成长,培养信心,多开展活动”“用心感悟,用爱感化”“细心从事教育”“积极开展爱心教育”“关心与理解,像伙伴一样交往”“教育是心灵的互动,教师应平等、公正、友善的对待每一位学生,成为学生生命中的贵人”“全身心扑在教学事业上,认真对待每一个学生,上好每一节课”。

理念中还有一些没有直接带“心”字的表述,但包含“爱”字的理念,如, “以爱为本”“爱的教育”“热爱学生”“爱岗敬业”“爱与理解”“热爱与勤快”“用爱引领教学”“关爱每一个学生”“严与爱结合”“爱岗敬业,关爱学生” “尊师重教,热爱学生”“有爱才有教育”“爱是最好的教育”“教育是爱,教育是责任”“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用爱关注每一个学生”“让每个孩子能感受到被爱,在被爱中理解、沟通与改善”“以学生为本,关爱学生,多鼓励表扬学生”,等等。

这些理念都抓住了教育教学的根本:教育是爱,教育是育心的事业,教育应该用心去开展。这些表达大多体现了积极的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教学观。从这些理念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乡村教师正在用心思考、真心付出。

2.教学应该在教书育人、对学生的个性培养或全面发展上多下功夫

这些理念主要是“教书与育人相结合”“教书育人,将学科教学与思想教育密切结合”“教书育人,开拓创新,关注学生全面发展”“让每个家长和学生脸上有笑容,让每位教师成長有方向,让学校发展有特色和品位”“让学生通过读书明礼、立志、成才”“让每个学生有理想,有目标,有活力”“服务社会,扎实工作,为学生成长、社会进步尽绵薄之力”“经世致用,根据社会的需要来培养人才”“为社会培养多元化人才”“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以学生为本,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以人为本,发现或激活每个学生的亮点,帮助学生在多方面获得发展与进步”“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教育学生怎样做人做事”“教学生做人,育学生成才”“坚持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全面培养、精心育人”“为学生全面发展与终身发展奠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现代理论为基础,学习新的理念,改善教学方法”“通过知识积累与技能培养让每个学生得到全面发展”等。它们虽然是一些比较宏观的教育思想,但也体现了乡村教师们较强的使命与担当。

对于培养什么样的人?有的理念则相对具体,有鲜明的针对性,如,“尊重人格,发展个性”“教学生做一个正直、善良、有内涵的人”“学习是为了更好的生活,培养心理健康的人是重点”“重视学生个性发展,注重能力培养”“教出学生好成绩,培养学生好品德”“知识改变命运,道德重要,成绩第一”(在教育评价方式比较单一的背景下,这一表述具有很强的时代性)“诚信是立身处世之本,培养诚信之人”“培养有情怀的学生,将感恩教育贯彻教学的始终”“社会需要创新型人才,应充分培养学生想象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很重要

有11位教师非常关心学生的行为习惯培养,他们的理念是:“学生们应先有良好的品德,老师应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管是为了不管,教是为了不教,培养习惯最重要”“重视习惯,创新教学,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千方百计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因势利导,循循善诱,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给学生提供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与学习习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好习惯让学生受益终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与能力”“教育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班级管理制度化,用良好的班级文化引领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质疑的学习习惯以及学习兴趣,利用日积月累的智慧解决学习中的难题”。

4.关注乡村学生的发展就是教师最直接的使命

这次的调查是面向乡村教师的,前面所有表述都是关于乡村教育教学的。其中有5位教师在理念中直接说出“乡村”二字,更加表明这些教师具有较强的地域认同与角色意识。他们分别说:“努力做好农村教学工作,缩短农村教育与城市教育的距离”“让我所在的贫困地区最差学校的学生尽可能得到全面发展”“履行使命,不让一个乡村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让每一个乡村儿童成为更好的自己”“农村孩子也是人,激发兴趣,课内认真教学,课余时间用网络带他们认识更宽广的世界,使学生更加愿意学习文化科学知识”。以上理念,虽是寥寥数语,却也体现了教师们的积极担当与殷切期望。

二、乡村教师对各教学主体作用有或同或异的认知

教师们对学生、教师等各教学主体作用的看法见仁见智,各用侧重。

1.学生作为主体,自身的学习状态非常重要

调查中,有3位教师将“以学生为主体”作为全部理念;有16位教师将“以学生为主体”与“采用任务型教学方法”“知识点讲细讲透,注重知识的逻辑性”“勤学、勤练、勤思考,诱导式教学”“以教师为主导,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以讲授法为主”“促进他们全面发展”“以引导和启发的方式,教育学生自主学习”等观点进行了组合。

有些观点虽没直接说“主体”二字,但也体现了鲜明的学生主体意识,如,“生为本,定目标,想办法,克难关”“立责任、树信心,重参与,多反思”“学习以学生为主,教师只是引路人”“勤奋,刻苦,多聆听,多练习”“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应该多思,多问,多学”“认真学习,积累经验”“举一反三,融会贯通”“轻松学习,主动学习”“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相信学生,给予鼓励,期待进步”“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发现并树立榜样,充分发挥榜样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尽量让学生发挥自身能力”“让学生成为自我管理的主人”“让学生扮演老师角色上课,把课堂交给学生,老师发挥好引导与监督作用”“以学生为主,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学生就是课堂的主人,教师只是授学生以渔”。

2.教师的态度或作用不可忽视

以下观念可以让我们感受到乡村教师浓厚的教育情怀和强烈的责任意识。有的教师用4个字表达理念,如,“厚德载物”“兢兢业业”“诲人不倦”“扎实勤恳”“质疑解惑”“智慧勤奋”“劝诫引导”。有的教师用6个字表达理念,如,“认真、负责、热情”“求真、求善、求美”“努力,尊重,严格”“激发,鼓励,鼓舞”。有的教师用2个或4个词组8个字表达理念,如“认真,求实,进取,突破”“爱岗,敬业,诚信,友善”“扎实,勤奋,开拓,进取”“言传身教,以身作则”“积极进取,不断创新”“儒雅善教,博学多思”“有的放矢,坚持不懈”“认真执着,务实精进”“努力学习,幸福教学”“积极奋进,勇往直前”“学无止境,教无止境”“正面管教,有效沟通”“边教边学,为教而学”“活学活用,积极引导”。有的教师用3个词组12个字表达理念,如,“爱护学生,热爱职业,勤奋钻研”“严而有情,严而有法,严而有度”“以生为本,均衡发展,循序渐进”。有的教师用4个词组16个字表达理念,如,“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以身作则,严格要求” “有声有色、有情有义、有劳有逸、有因有果”。有的教师用5个词组20个字表达理念,如,“专业引领、科学指导、示范纠正、表扬肯定、全面提高”。

更多的教师用一个或多个句子表达理念,如,“我存在的价值就是激发学生潜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科学地、勤勉地教学”“发扬勇敢创新的精神”“尽力干好本职工作”“老师必须终身学习”“为学生成材而教学,努力提高自己,才能提高学生水平”“努力学习,适应时代发展要求,不断掌握新的教学理念”“教学与学习并驾齐驱,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反思、反问”“为学生成长成才而崇真向善求真务实开拓创新”“认真落实好学校推行的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要求”“备好课是非常重要的,老师应反复研究教材,广泛查阅资料”“教师应积极履行责任和职能,教学方法可以灵活多样”“勤奋,亲切,结合学生实际教学”“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书的老师”(此话虽被广泛引用,但其科学性、实用性值得商榷)“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是没找到好的方法”“为学生创造必要的学习条件”“关注学生,督促学生,陪伴学生成长”“多思考,多做事,管好自己才能教好学生”“努力且正确处理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关系”“提高自身教学素养,实现教师个人价值”“结合学生特点制定相应教学方法”“认真做好每一件事,认真对待每一个学生”“与学生一起学习,活到老、教到老、学到老”“学无止境,老师应该与时俱进学习”“创建让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课堂”“认真完成好教学工作,努力钻研专业课程”“唤起学生经验,指导学生学习,组织交流分享”“深入了解学生,越努力越幸运”“在愉悦中教学,不要带着坏情绪进课堂”“尊重、理解并爱护学生,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做实事多鼓励,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预习、复习、练习”“认真备好并上好每节课,争取不让任何一个学生掉队”“尊重每個学生,尽量发挥他们的特长,教会他们如何做人做事”“爱生爱教,钻研教材,根据实际情况不断总结并运用学生易于理解与接受的教学方法”“以学促教,努力实现自身的专业发展与终身发展”“做学生生命中的贵人,让教育成为美丽的遇见”(这是一种诗意的表达)“以学生为本,积极引领学生探索探究”“勤反思自身,多关爱孩子”“把每节课对学生的训练落到实处”“要给学生一桶水,自己得有源源不断的一井水、一河水”“发挥引导者作用,用启发式教学”“认真学习新理念新方法,努力完成教学任务”“帮助学生改善思维方式,提升思维品质”“我遵循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读、思、写、赛、教,提高自己才能教好学生”“指导学生学会使用右脑学习法”“将赏识教育用于乡村小学教学”“在教学上经常反思,不断调整方法”“多为学生提供广泛的、适用的信息”“充分利用好文本,密切关注学生学习态度”“教师应严抓基础知识的统一学习,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以教师有效的教学促进学生学习态度和方式的转变,先学后教、整合资源、优化训练”。

一些教师觉得,对待后进生应该有积极的态度与方法。有教师主张“不能歧视差生,期待并帮助差生不断超越自我”“扶差、保优、鼓励中等生”“多鼓励少惩罚,让学困生、犯错生有一个宽容的学习环境”“将班级划分多个4人小组,开展合作学习,每组中都有一名优等学生,两名中等学生,一名后进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3.师生的共同努力是搞好教学不可或缺的条件

6人将“教学相长”、2人将“师生都应该劳逸结合、互帮互助”作为全部理念。其它代表性观点有“立德树人,教学相长”“师生积极合作,建设命运共同体”“师生共同进步,知识掌握牢固”“老师讲解,学生讨论,反复练习,巩固成果”“教师应与学生共同学习和成长”“教师授之以渔,少讲;学生举一反三,多练”“师生相互尊重,各司其职,勤勉务实”“教与学相互促进,有付出才有回报”“师生之间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老师引导学生认真学习,师生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很多教师强调,要搞好师生关系,如,“亲其师而信其道,搞好关系很重要”“做学生的朋友,启发式教学,走进每个学生的内心”“将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做学生的朋友,与学生尽可能处理好关系,让他们喜欢上老师,从而也更加热爱学习”“师生平等,做法透明”“能从学生的角度看问题,与学生拉近距离”“做孩子的良师益友”“人格上与学生平等,学业上关心学生”“师生平等,以生为本,让每个学生脸上都有笑容”“唤醒学生沉睡的心灵,多和学生沟通,做学生的朋友”“上课是师生,下课是朋友”“与学生打成一片,关爱学生,为人师表,把学生看成做祖国的花朵,关注每个孩子的发展”“多了解,多交流,多接触,与学生打成一片”“做学生喜欢的老师,上学生喜欢听的课”“摆正位置,用爱交流,尽职尽责,做到问心无愧”“一切以学生为本,多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在室内外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与学生多交流”“让学生喜欢我,喜欢我这个老師才会更喜欢我教的这个科目”“放低姿态,仰视学生,与学生交朋友”“初中孩子年龄不大,利用到位的课堂管理使学生学习好知识,但是不搞题海战术,不占用学生休息时间”“爱学生,也让学生喜欢我,亲其师,信其道”“和学生成为朋友,激发兴趣,一起学习”“培养兴趣,师生平等,共同成长”。对于如何搞好关系,一些教师也给出了意见,如“恩威并施,亦师亦友”“严格要求与宽容谅解并存”“师生同舟共济,理应刚柔相济”。

4.教师应该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成长

讲授法、练习法、启发式、主题式、项目式、问题式、组块式、发现法、情景法、导学案、多媒体辅助法等都被很多乡村教师所重视。有的教师特别看重某种方法,如,“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交互式教学法”“情感教学法”“用学案导学”“用以生为本的启发式教学”“运用组块教学模式教学”“我喜欢采用引导式教学方法”“喜欢采用问题教学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总结规律”“主题式教学,既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教给学生方法,锻炼能力,训练思维”“为了学生发展,采用启发式教学”“体验式学习,在体验中学习,在体验中成长,在体验中创新”。大多数教师主张综合使用多种方法,典型的表述有 “分享与启发式教学法” “尊重学生、民主平等、发展个性、引导自学、精讲多练”“讲授结合,加强课后的巩固”“预习优先,讲练结合”“讲授加讨论,多媒体教学”“与时俱进,以人为本,强化训练”“激情教学、穿插游戏、适当练习”“开展任务型或问题型教学,用问题推动进程”“发现学习和讲授法相结合”“合作学习与讲授学习相结合” “学习与娱乐结合,讲授与练习结合”“在切合实际的情况下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以学生基础为起点,以成才为目标,采用引导、启发式教学方法”“以素质教育为本,以引导探究法为主,以讨论法为辅”“情境式导入法+问题教学法+讲授法”“以学生为主体,综合运用任务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练习法”“以本为本,以纲为纲,以讲述法为主,以启发式探究式为辅”“传授知识,给学生解惑,以教师讲授为主,多媒体辅助”“主要采用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读书指导法、自主学习法等,用心做教育,用情育学生”。

有的教师特别指出:“运用与山区孩子相适应的教学方法”。这种说法虽然有一定的模糊性,但也体现了较强的针对性和灵活性。有的教师留恋传统方法,如,“我喜欢一支粉笔一个嘴巴的比较传统的教学方法”。粉笔、嘴巴,在教学中当然不可丢。但只用这两个武器,可能会有缺陷。教师所持的这种观点,诚然有其背景与价值。说出这种观点的教师也许有难言之隐,或年龄大了,或惰性太强,新颖的教学方法未必愿意掌握、能够掌握。也许还包含有对当前一些教师使用的五花八门教学方法的反感与抵触之意。有的教师说:“将现代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这也许是在新时代开展教学应有的姿态与必然的选择。

5.家校联合是重要的育人之道

教育不只是学校的事、教师的事。部分教师的理念侧重考虑了家校共育,如,“提醒学生多与父母沟通,父母也要做孩子的好榜样”“培养品学兼优的人才,采用言传身教方法,注重家校结合”“老师讲解,学生学习,家长督促,家校联合起来共同培养好孩子”“一个好汉三个帮,教育需要师生与家长的共同配合”“发挥课堂作用,指引孩子学习,家长和老师一起努力”“以生为本,家校合作”。

三、乡村教师对教学使命、教学主体作用不同认知的意义

上述理念是对1200多人教育思想片段的汇总呈现。它们单个存在的时候,可能存在不完整、不系统等这样那样的缺点,但通过综合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这些理念蕴含了多方面的教育价值。

1.有利于多角度了解不同地方乡村教师对教学理念的思考

这些理念是1000多位乡村教师思考教育的结晶。教师们立足各自经历与各自追求呈现了自己的教学理念。通过它们,我们一定程度上知道了乡村教师对教学的所思所想,每一个观点都有其存在的必要性与合理性。捷克教育专家安德累雅曾说:“对于进步表示绝望是可耻的,藐视别人的主张是不对的。”我们应珍视这些来自全国各地的乡村教师们闪烁着思想光芒的片言只语。这些理念,是我们认识中国当代乡村教师教学思想的一扇扇窗口。乡村教师们在用心思考着教学,也认真地实践着教学。这些理念,或大或小,或强或弱,都以不同的实践力度在推动乡村教育前行。这些点点滴滴的表达实际上都包含了教育的真谛,值得每个教育工作者的好好思索:我想到了吗?我做到了吗?我应该如何去做?我可以做到什么程度?

2.有利于综合起来丰富我们对教学使命、教学主体作用的认知

单个教师的观点可能是片面的、顾此失彼的,但我们不能因单个观点的片面性而否定它们的价值。“对于一个事物的整体,常常可以从两方面去看,有时还需要从三方面、四方面……去看……从多方面去看,这是做分析工作,越分越细,然而,还必须注意事物的整体性,注意综合起来看。”虽然片面不等于全面、局部不等于整体,但此时我们将各种片面的、局部的观点汇集起来、综合起来看,就一定程度上看到了众多乡村教师从不同侧面、层面、视角、广度与深度对教学使命、教学主体的作用等问题所作思考的一个微缩型全貌。横看成岭侧成峰,将上述理念整合起来,可以帮助我们对教学所涉及到的方方面面问题做更加深入细致的思考——教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为何教、谁来教、怎么教、教得怎样,等等问题,都有人在考虑,都必须被考虑,甚至必须被系统且全面地考虑。

3.有利于在借鉴的基础上创造自己喜欢的、满意的教学理念

不管城市或乡村,教师们在教学中面临的基本问题是大致相同的。因为志趣、精力、能力等条件限制,很多教师只说了教学的某一方面,比较少见完整、系统的阐述。我们认为,说了比没说好,片言只语也代表了某种思想。借鉴与创新是构建具有个人色彩、具有学校特色教学理念的必由之路。“新课程理念向教学行为转化是一个由外到内、由内至外的转变过程,大致要经历学习理解—认同内化—创新生成—外化实践等环节。”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学习理解”是利用已有乡村教师教学理念的第一步。一个教师很难将教学各方面的问题思考透彻,如果我们将成百上千个乡村教师零碎的、分散的理念进行学习理解、整合改造,就可能创造出自己满意的教学理念,从而为提高教学质量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本文系2018年湖南省教育厅科研项目重点课题“新时代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困境与出路研究”(课题编号:18A331) 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柳海民.教育学概论[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224.

[2]张楚廷.教学细则一百讲[M].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段作章.教学理念向教学行为转化的内隐机制[J].教育研究,2013(8):103.

责任编辑  林百达

作者:朱孟南 黎利云

学生教学质量与课堂管理论文 篇3:

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与思考

提高教学质量是课堂教学的永恒追求。评判教学质量高低的唯一指标是学生所获得的进步与发展,这也是判断教学有效性的主要视角,从这个意义上,提高教学质量与追寻教学有效性是等同的,只不过提高教学质量更似是一种诉求与愿景,而追寻教学有效性更多的是一种形态与思维,一种行动与策略,或者换句话说“通过有效教学提高教学质量”。随着高中生物课程改革的深入,“如何实践与实现生物有效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成为生物课堂教学研究的热点。本文试从课前教学设计、教学实施、课后教学评价等方面全方位来探讨高中生物有效教学的具体策略。

一、高中生物教学有效性的内涵诠释

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一个较流行的视角这样认为:有效教学就是能够促进学生学习与发展的教学。如果在一堂课的教学中,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与发展,我们可以说这样的教学是有效的;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或者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均可归为无效或低效教学。但这仅仅是从教学效果或学生发展的角度来界定有效,其实,借用经济学上效果、效益、效率的概念。有效的涵义还包括有效益——教学效果或结果应与特定的教学目标相一致,有效率——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因而,有效教学还应是“有效率、有效益”的教学。此外,有效教学的前提应是正当的教学,那些强制或威迫学生学习的,虽然学生也有所发展,也是有效的,但显然并非正当的教学,因为它与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是相违的,可见,有效教学还要合规律,要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律与学科知识发展的逻辑律协调下的教学活动规律。有效教学还要具有后效、且应是长效,意思就是要能给学生带来愉悦的情绪体验、丰富的情感体验,能维持与发展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欲望,吸引学生持续学习、自觉学习或者拓展学习。因而,“合规律、有效果、有效益、有效率、有后效”是有效教学的固有属性,是评判有效教学的重要指标。

高中生物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发展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高中生物有效教学应该着眼于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提升,是指在教学中遵循高中生的学习认知规律、遵循学科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节省的资源、优化的策略促进学生在生物科学概念、科学能力、科学态度等“三维目标”上获得和谐、科学、可持续的进步和发展,从而有效地实现预期的特定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发展需要而组织实施的教学活动。

二、高中生物有效教学的策略分析

课堂教学是一个不断预设、生成及优化的动态系统,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与反思等三个环节活动是该系统的主要架构,突出了这三个环节的有效性在一定程度上就是落实了有效预设,实现了有效生成,促成了有效优化,也就保证或促进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现。

(一)有效的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面向教学系统,解决教学问题的设计活动,以优化教学过程与效果为目的,课堂教学设计的主要要素包括教学分析、教学耳标确定、教学模式与方法的选择等,设计的成果主要包括课堂教学方案,还包括直接用于教学过程,为完成某一目标服务的教学资源。

1.有效的教学分析工作

教学分析是教学设计的前期工作,其中学习需要分析有助于确定教学目标,学习内容分析有利于揭示了达到教学目标的途径,学生初始能力分析有助于确定了教学的出发点,学习环境分析有利于营造了教学的平台。

有效的学习需要分析应是课程标准指导下,根据本地区、本学校、本班学生的实际而进行,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如实地找到学生目前水平与期望学生达到水平之间的差距,这个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高中生物教学中,来自不同区域、不同类型的初中校、不同家庭背景的学生由于所处地域、经济、教育、文化等的差异,每个学生的所形成的生物科学素养不可能一样的,在学习需要分析时应正视与重视这些差异。在探明不同类型个体的学习需要分析基础上来考虑群体的学习需要分析,为确定出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目标与实现这些目标的教学策略如组织合作学习小组、搭支架等提供依据。

有效的学习内容分析主要是对所要学习内容中知识、能力和态度以及它们之间的纵向和横向联系进行剖析的过程,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教材解读。有效的教材解读不仅仅要解读某一学习内容的广度、深度、文本话语、活动结构与编者意图,还要把这一学习内容置于单元教学中或置于完整的学科知识体系中作纵向比较,梳理清前后知识、前后能力、前后态度之间的关系,明晰该学习内容的地位与作用。例如,“核酸”学习主题的分析,不仅要明确在知识维度上“核酸的研究过程、核酸的种类、结构、分布与功能”、在能力维度上“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用结构图、流程图处理信息”、在态度维度上“敬畏生命、感叹奇妙、求实质疑”等学习内容的本质,而且应看到该部分内容是“细胞的结构”、“细胞增殖”、“遗传的分子基础”、“遗传的基本规律”等学习内容的基础。

学生对将要学习的科学内容已经具备的有关知识与技能基础,以及对有关学习内容的认识与态度,相对学生而言,叫学生的初始能力,相对于教学过程而言叫教学起点。有效的初始能力分析一方面是对已有知识和技能的分析,即了解学生是否具备了进行新的学习所必须掌握的知识与技能,这是开始新学习的基础:另一方面是对学生对所学知识内容的态度分析,即学生是否对知识内容感兴趣,是否存在偏爱,这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学习活动的欲望所必须考虑的。初始能力分析有助于让教师确定教学中是否要进行支架式教学?应搭什么支架?例如,对于缺乏科学探究经历与能力的学生,可搭“示范”支架:对于初次引入数学方法处理数据时,可搭“图表”支架;对于思维加工的过程,给出“方法”支架等。当然在实际的教学中还得考虑“支架”何时搭、何时淡出的问题。

学习环境是时刻围绕在学习过程周围的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在内的所有背景因素分析,生物教学环境具有多样性、复杂性与开放性等特点,环境因素分析到位,有效地利用和改善环境因素,营造出有效、和谐的课堂与课堂文化,才能保证有效教学。例如,开展生物探究式教学,应该努力建设专业教室,教室的空间、布局、材料设备、信息环境、人力资源、安全等均是有效探究的外部支持。

2.有效的教学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是根据课程目标要求,结合课堂教学的内容、方法、媒体等因素。在学生原有水平和初始能力的基础上对教学目的所作的准确、具体的说明,是教学前预期的学生学习的成果和标准,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教学评价的依据。落实教学目标的有效性,第一目标设计要有科学性,即有依有据确定教学目标;第二,目标设计得有完整性,生物教学目标应是“三维一体”;第三,目标设计应有可行性,即教学目标要切合学生实际;第四,目标设计具有可操作性,即目标要求要具体、明确,能直接用来指导、评价和检查该课的教学工作。

3.有效的教学模式与方法选择

不同的教学目标、不同的学习内容需要不同的教学模式与方法。高中生物中哪些体现事物名称、科学事实、基本科学概念的陈述性知识是不适合或不需要探究的,可以通过“讲解、阅读、演示、示范”等直接教学方法为主的建构性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显得更为经济、有效,并且可以在指定的时间内获得对科学内容尽可能多的了解,例如,基因的概念、生物进化各种观点的学习。对于复杂的科学概念、科学规律的学习,应倡导“以探究为核心”来建构理解,例如,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等等。

4.有效的教学资源开发

高中生物学科以观察、实验、调查等研究方法为主的特点决定了教学材料的产生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收集与设计,没有材料就没有了活动,没有了有效材料也就影响了学习的有效性。生物教师应着力于三个方面进行教学材料的储备与开发。①实物与探究材料。生命世界是个活生生的世界,其教学应尽可能把学生真正地置于真实的生命世界中或将真实的生命系统引进课堂,真实的观察、实验与如实的记录、描述,使教学具有真实感,使学生具有真实体验。例如,对真正的细胞进行观察,而不是观察细胞的挂图或模型。因而,众多的实物材料需要教师去现场考察,作出选择。②多媒体材料。对于一些史实、微观的、抽象的、动态的知识往往是教学难点,需要借助有身有色的多媒体材料来还原历史、来化抽象为形象、来化不可视为可视。生物教师可以结合计算机软件,将这些资源数字化与分类,建立检索系统,建立一个属于本学科的信息资源库,供需要时调用。③生物科学教育网站。生物科学教育网站可提供众多的教学信息,建立与收集科学教育网站对于革新学习方式、创设基于网络化的学习与交流具有重要的前提作用。

(二)有效的教学实施

与教学设计没有学生主体参与不同,教学实施是个教师组织、引导、支持、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主体学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师生互动焕发生命活力、建构生命意义。由于学生是个不确定的因素,使得教学实施具有生成性的成分与特性,实质上是对预设的教学设计方案进行生成性处理的过程,因而这个过程的有效性主要是生成性处理的有效性,从课堂教学行为来看,生成性处理也就是生成性的教学行为,其中最为典型就是课堂提问行为与对学生观点的反应行为、课堂管理行为。

1.有效的课堂提问行为

提问是以问题出现,有效的问题是那些学生能够积极组织回答并因此而积极参与学习过程的问题。在建构主义学习思想指导下的高中生物教学中,什么样的提问才会促进教学进程、才会是有效的呢?首先,“提问”应是深思熟虑的。所谓“预则立,不预则废”,没有经过认真思考的随意性或跳跃性的发问,例如“我们昨天学了什么?”、“大家学会了没有?”、“是不是?”、“对不对?”等等不仅无助于发展学生的心智,而且浪费时间,降低师生的交际质量。其次,“提问”应能驱动有效学习。生物科学体系由于具有逻辑性与系统性特点对“问”的要求似乎更高,有效的“提问”应该考虑问题的渐进性和科学性,一系列“问题”应具有整体性和前后逻辑性,层层善诱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认识作出评价、修正与补充,急于求成,过分关注于“正确答案或方案”产生的发问是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甚至容易误导学生。第三,“提问”应注意发问的时机和留有足够的应答时间。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意思就是说问题的提出要适时,不到学生想求得明白而不可得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学生想说出来又说不出的时候,不去启发他。因而,注意发问时机的同时也要注意给学生充分的思考与表达的时间。学生理解一个问题至少需要3秒钟时间,当教师试图对学生的回答留有足够的时间,并且减少对学生做出“很好,很正确”、“不,我不这么认为”等肯定和否定的反应时,学生答案的长度增加了、学生被引发的答案的数量增加、不回答的情况减少了、以教师为中心的谈论减少了、学生间的谈论增加了、推论性和推测性思维的数量增加了、学生的提问数量增加了、质疑意识和能力增进了、“迟钝”的学生贡献增加了、纪律问题减少了。第四,“提问”应注意问题类型。问题的类型极大地影响学生回答的质量与课堂的特点。从问题的确定性来看,问题有开放性的和封闭性的之分,课堂提问应采用开放式的提问,例如,“还有什么发现”,“还有什么更好的方法”等等可以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又能充分的检测学生的学习水平。从问题的水平看,有记忆水平、理解水平、应用水平、分析水平、评价水平、创新水平等6个层次,像“什么是酶”这个问题是低水平的,因为学习者的思维已经被限定在可接受的科学解释中,学生可以记忆“酶”的概念,但并不一定能真正的理解。但若提出“激素是酶的一类吗?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有哪些?酶与疾病、生活的关系?”等一组问题其水平就不是记忆水平了,而是理解水平以上的高水平了。第五,“提问”应注意表述形式。问题的主体应是学生,问题的有效性不仅在于词句,还在于音调、重复、词的选择及问题的语境,一个能够积极组织学生回答的问题应具有启发性,有诱导性,符合学生的语言风格,且问题中信息内容应简练又明确,避免给学生过多有义的信息提示,有助于学生作出更深的思考与更多的回答,并引发对自己的认识作出评价、修正与补充。

2.有效的对学生观点的反应行为

教学研究发现,学生的观点受到教师行为的影响。对学生观点的反应也就是理答,反应策略有三种:接受学生观点、扩展学生观点、探明学生观点。例如,“你的看法很好!”,“我们怎样验证呢?”,“有哪些证据支持你的观点”。在以探究为主的学习过程中,更多的情况下教师的理答是以追问、反问形式展开的,来引发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生生互评,体现导向功能,如,“是吗?你能确定吗?”引向证据运用,“你是怎样发现的?”引向过程反思与评价,“你能作出更好的解释吗?”引向解释与交流等等。

3.有效的课堂管理行为

良好的课堂管理是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基本保证。要发挥课堂管理的功能,首先要有课堂规划,可以以建构的方式形成行为合同:其次要形成任务导向的教学;最后要引导学生自检、自律。在高中课堂上,高中生的自律性一般较强,课堂行为问题也就相对较少。因而,高中课堂管理是以时间管理相对较多,在时间管理上,生物教师要坚持时间效率观,最大限度地减少时间的损耗,例如当发现学生操作失败时应及时叫停,对生成性的现象因时因情做出评判、反应,把握最佳教育时机,运用教学智慧,因势利导,排疑解惑,提高教学效率。

(三)有效的教学评价与反思

教学评价按形式来分有诊断性评价、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诊断性评价一般用于导入教学环节,可以采取谈话法、提问法等发现学生隐避性的错念、不完整的科学概念,从而引发错念改变、概念完善的建构学习;过程性评价是嵌入教学实施过程中,主要以观察法、测验法来搜集学习状态与成效的信息,在此基础上调控学习方向与进程;终结性评价,评价方法可多样如作业、实验考核、制作活动、书面测试等以检测学生的进步与发展水平,以此评判教学效果。

教学反思是对教学有效性的回审与重构,有效的教学反思要反思教学期望与教学效果的关系,要反思预设与生成的关系,要反思教学过程与教学结果的关系,并协调好、优化这些关系。通过反思,不仅优化了教学过程、精致了教学细节,而且教学反思还具有“发现经验提升理论、发现问题提炼课题,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功能价值。

作者:黄晓冰

上一篇:德育教育与信息技术教学论文下一篇:课堂教学视角下初中数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