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管理论文

2022-04-26

【摘要】学习语文的重要性也越显突出,提高学生语文的应用水平势在必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可从以下五方面努力:全力增强狠抓教学质量的意识;着力培养善于倾听的良好习惯;充分发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不断加强学生朗读能力的训练;用心点燃学生写作激情的火花。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管理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管理论文 篇1:

浅谈如何提高高中语文教育教学质量

摘要:随着高中新课程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语文学科的重要性也越显突出。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学生语文的应用水平,是当前语文教育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因此,本文基于当前高中语文教学现状,结合笔者多年教学经验,阐述了提高高中语文教学质量的具体教学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语文教学质量;教学策略

引言

学生的学习就是在自身原有的知识结构体系上建构新的内容,这本身就是充满变数的复杂的过程。而语文教学有其自身的特点,作为语言的学习也有其自身的规律。只有把握语文教学的规律,掌握它的特殊性,才能为提高教学质量找到正确的方法。

一、提高高中语文教育教学质量的意义

语文和中国的传统文化是息息相关的,可以说它来源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这并不仅仅限于文字的创造,更来源于诗词和文章的鉴赏。中国的文化发展历史非常悠久,它是经历过漫长的沉淀而积累下来的。语文就是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筛选和总结凝结成的宝贵知识。作为高中的语文老师,我们应该承担起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责任,并引起学生的高度重视,让学生在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中进行熏陶。对于高中生来说,他们也非常有必要学习语文,学习中华文化,从而对中华文化进行传承。

二、当前高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自身能力不足

一部分教师有教学知识却缺乏教学经验,导致自己的教学水平不足以教导学生,而教师的教学水平不高又会导致学生无法真正地学到有帮助的知识,使学生对语文这一科目产生厌倦。甚至还可能会导致学生与教师之间产生隔阂,致使学生不重视语文课堂的教学。

(二)教师与学生缺乏沟通

现在语文课堂中存在的最突出问题是教师与学生不交流。有一部分教师还处于传统课堂当中,上课一个人讲,不提问,不互动,不与学生进行交流。这样做是不对的,时代在不停的发展, 教学模式也早已经革新,教师与学生如果还处于不交流不互动的状态的话,学生会受到教师影响,不与教师交流,不及时反映问题。这样对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有很大的打击,而且不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自身的教学发展。教师与学生长时间不交流的话,会使教师与学生之间产生隔阂,疏远师生之间的关系,一定程度上增加学生的叛逆心理。

(三)语文教学环境差

随着教育的改革, 很多地方也改进了语文的教学环境,但是在偏远地方,语文教学环境还是得不到改善。学习环境恶劣, 会导致学生不愿意去学习语文,甚至还会导致教师不愿意去教 语文,这对学生的学习有不利的影响。 语文教学环境恶劣不仅 影响教师的教学心情,而且会降低教师的教学质量。 尤其是城市与农村的教学环境有很大差距,不仅在教学设备上,还在教师的教学水平上,这都导致了国家整体的高中语文教學质量无法得到提高。

(四)家庭不重视语文教育

高中语文的教学质量不只与教师有关而且与学生家庭也有很大关系。有的家长工作忙,不注重学生的学习情况,给学生相对的自由权,这样的的家长可以说是不负责任的。家长不但不给予学生关心,而且还冷落学生,这样很容易使处于青春期的学生产生叛逆心理,不利于教师的教学管理,耽误教师的教学进度。而且家长不重视学生的语文教育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语文成绩下滑,这样不仅不利于学生学习而且导致高中语文教学质量无法提高。

三、提高高中语文教学质量的具体策略

(一)提高教师自身教学水平

教师如果想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就要在教学中多做准备。在课前备课的时候可以采取"裸 备”的方式,就是说教师应该凭借自己的记忆构建教学大纲,然 后再翻阅辅导材料进行正式备课。这样长期坚持会增加教师的教学能力,不仅可以帮助教师更详细地了解教学内容,而且可以对教师以后的教学发展有很大的帮助。

(二)创新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教学

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课堂教学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之养成求证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课堂教学要着力营造民主平等、和谐活跃的教学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要在课堂教学中想方设法组织好教学、不断优化教学方法,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启发式、导读式、探究式、讨论式等,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教学目标的设计要始终突出能力训练和方法指导,能力点的训练设计要有点石成金之功,方法指导要有举一反三之效,以达到提高听说读写能力、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目的。教学内容要注重优化,找准教学重点和切入点,要有所教有所不教,使课堂教学有的放矢。在学生学习情况的检查上,也要做到有的放矢,即布置的内容一定要具体,让学生力所能及。

(三)重视课堂,师生互动

课堂教学是师生间的双边活动。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主导者,学生是课堂教学的对象、主体。要通过教师的“导”,促进学生的“学”,以师生的互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师生的互动,活跃了课堂气氛,改变了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的满堂灌、一言堂的弊端,使学生在“动”的过程中,学习热情得到释放和鼓励,学习欲望得到增强和体现。

(四)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学生的思维本应是很具有活力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也不应该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如果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接受学习,在教学活动中的教师就不是实施简单加工输送的人,而是要引导学生进行积极主动的学习。要把学生看成是具有主观能动性、充满活力的人。课程教学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形成习惯,发展素质的主要阵地。教师在上课时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个性和特长的发展与完善,而且有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如果学生能主动参与,也就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于兴趣。

结束语

综上所述,语文教学的本质是对语言知识和运用技巧的传授。语言不仅是用于交流的工具,更是人文思想表达的平台。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以学习语文的工具性为基础,丰富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增强人文关怀。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要点在于做实具体工作、养成良好习惯、抓住重点训练,使学生在不断进步中培养学习的兴趣。

参考文献:

[1]李磊.浅议高中语文教学改革[J].才智,2011,(23):314.

[2]王金磊.高中语文教学改革的思考[J].成功(教育版),2013,(11):199.

[3]王书涛.高中语文教学改革的有效探索[J].考试周刊,2012,(72):13-14.

作者:王礼娟

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管理论文 篇2:

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摘 要】学习语文的重要性也越显突出,提高学生语文的应用水平势在必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可从以下五方面努力:全力增强狠抓教学质量的意识;着力培养善于倾听的良好习惯;充分发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不断加强学生朗读能力的训练;用心点燃学生写作激情的火花。

【关键词】教学质量 善于倾听 语言表达 阅读能力 写作激情

语文学科与语言学、文字学、思想政治教育、文学理论、文学创作、文学批评和鉴赏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不止这些,在现在的生活当中也常常用到语文,联系着我们伟大名族的文化、历史的悠久、风俗习惯、礼仪、价值取向等等这些名族特征。现在教育的改革的不断更新,有的甚至没有学习语文课程,这样就更加突出学习语文的重要。因此,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学生语文的应用水平势在必行,下面我就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质量谈一下个人的观点。

一、全力增强狠抓教学质量的意识

学习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初中语文教学更是关键性的一环。而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所以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付出大量艰辛的劳动,必须要有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不为名利,不计得失,树立“质量就是生命”意识,坚持以教学为中心,狠抓学生语文“双基”的落实,努力提高育人质量。

(一)要大力推进新课程改革

努力学习新课程理念,用新理念指导教学实践,在教学实践中体悟新理念。学校利用一切机会组织领导、教师学习课程理念和标准,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大力开展探究式课堂教学,课堂上开展师生间的交流、合作,实现师生共同成长的教学目标;积极开展多样性评价,以发展为目标,以成长记录本为手段,对学生进行多方位、多层次的全程评价;坚持开展教学成果分享会,这样才能在相互发现不足与闪光点总发扬优点,摒弃不足,以此促使教师尽快适应新课程。

(二)要狠抓教学常规管理

备课作为教师课前准备的过程,亦是教师提高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总结教学经验的过程。只有注重教学研究,才能不断提高课堂教学业务水平和专业素养,真正将学习自觉转化为一种修养、一种责任、一种境界。另外,狠抓单項训练、作业布置、单元过关和阶段性考核,坚持做到“有布置、有批改、有订正、有检查、有反馈”,极大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二、着力培养善于倾听的良好习惯

良好的倾听习惯是发展学生倾听能力的前提和必备条件,它不仅是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也是学生综合素养的体现。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非常重要。那么,作为实践者的教师该如何立足语文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呢?

(一)创造良好的环境氛围

老师在教学生的过程中要懂得把机会留给学生,科学地指导,让学生都有够用的时间去提问来交流,这样学生慢慢就会有倾听的习。有时候因为时间紧迫,学生都争着发言,刚开始的精神兴奋状态可能随着长久这样的状况而逐渐消失,到最后就失去了兴趣。通过老师的一些方法,使学生能够变得安静而不浮躁,沉着的面对,去倾听,这些好的习惯。能在安静的环境中,用平和的心态,将注意力集中在某一活动的特性上,提高学生思维的发展。如果可以的话,让学生在做到用双耳倾听,投入到其中,可以更好的像清楚问题。

(二)培养细心的学习态度

因为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想法,在同伴回答问题时,如果自己懂的问题。也可以听听同伴的答案;自己不懂的问题更要细心的听;自己想到的答案也可以懂得更完善;自己没有思考出来的答案也增加了知识。

三、充分发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一)激发学习语文兴趣,让学生“敢”说

给孩子一个宽松的课堂环境,教师要以平易近人的态度给学生一种亲切感,积极的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有时为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可以放一些视频课程,讲一些笑话,播放相关的音乐等,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形成一种学生想说话,敢说话的良好势态。

(二)进行规范语言训练,让学生“想”说

在学习过程懂得组织小组讨论,因为小组讨论是同学们一起,那样就不会怕学生不敢说,跟自己的同伴能畅所欲言。

(三)教会语言表达策略,让学生“勤”说

在课堂上学生发言不管他的表现是好是坏,老师都应该学会鼓励学生,一个甜美的微笑、一声亲切的问候、鼓励的摸摸头。这些小小的动作就能给学生激励,让他们更加勤奋刻苦的去学习,不懂就敢问。

四、不断加强学生朗读能力的训练

从停顿、轻重、快慢、语气、音量的技巧抓提高朗读能力,需要注意的是:学生即使出现小错误,教师也应该面带微笑的给予鼓励,这样才能提高学生朗读的兴趣和信心。只有经过不断的强调训练,才能让学生逐步形成有节奏的朗读习惯。在读优秀的课文时,更需要有意识的带着浓厚的感情去读。学生的情感要和作者塑造的形象获得共鸣。主要取决于感情朗读,至于要真正有意识的感情朗读,培养语感,要确保给学生提供朗读的机会,采取范读、个别读、分角色读、齐读、轮读等都是日常采用的多种形式进行朗读训练,教师再适时的声情并茂的予以指导。这样,既能保证每个学生读书的量,又能提高学生读书的质,使学生在读中体味课文内容、表达方法和思想感情,增强语感。

五、用心点燃学生写作激情的火花

老师需要从各个方面去教会学生观察方法,关于这方面兴趣和实践的提高,这样一来,就会逐渐形成这方面的能力,通过观察就可以自己来得出一些结论。通过对大自然动物、植物的一些观察,要学会认识形、色的方法,提高描绘物体形态、色彩的能力,积累写作素材。

加强学生写作的规范,如:标点的正确使用,如何开头和结尾,一些修辞手法的认识和运用,说明方法的使用,如何抓住生活中的人、事、景进行写作训练,以多写多练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教学是无止境的,以上我为大家介绍的只是本人的一些粗浅尝试,肯定还有许多不足之处。但我将不断向他人学习,不断进行探索和尝试,努力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铁军.教育现代化论纲[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2]李蔚.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心理学问题[A].教育科学出版社,1992

[3]韦志成.语文教学艺术论[M].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

[4]郑金洲.教师如何做研究[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作者:马骁勇

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管理论文 篇3:

“读写结合”教学模式构建高效初中语文课堂

【摘要】阅读与写作在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中占据着较为重要的地位,也是语文教学的两个主要方面。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是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学工作的主要目标。传统教学模式对读写结合本身就缺乏有效的执行,以致初中阶段的语文课堂教学质量难以达到既定的教学标准要求。鉴于此,本文针对当下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现状,分析当前“读写结合”教学模式对初中语文教学产生的积极影响,通过“阅读”与“写作”的有效融合,构建高效的初中语文课堂环境,为后期的教学工作奠定基础的同时,也有效地加强初中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提升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读写结合”教学模式;初中语文;课堂教学

“读”与“写”都是初中阶段的语文课程教学中的主要模块,也是有效培养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基础内容。分析初中阶段的语文学科的实际特点可知,教师要想加强语文教学管理工作,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发挥课堂教学作用、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就应当充分满足“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相关要求,实现二者之间的有效融合,充分利用阅读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提升,同时利用写作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只有充分实现二者的有序结合、紧密联系,才能全面提升语文教学质量,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通过分析介绍“读写结合”教学模式,针对“读写结合”教学模式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实践,以此加快初中语文教学探索,推动教学工作的有效落实。

一、加快“读写结合”教学模式落实,在阅读中选择写作材料

初中学生所能接触到的写作素材,对其后期的写作能力的培养有着积极的影响,这就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加强收集写作素材。阅读本身就是学生收集和记忆写作资源的主要手段,也是培养其写作基础的核心保障。将“读写结合”教学模式与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工作全面结合,教师就应当积极地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断地收集和整理相关写作素材内容,通过构建课内外的阅读模式,养成良好的素材积累习惯。这不仅可以提升初中学生的写作能力,还可将写作的主要内容和真正的生活情境充分融合在一起,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写作意识,让语文学习更加贴近生活、反映生活、指导生活。

例如,在教授《我的母亲》的写作方法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多次阅读,让学生将作者母亲的相关事件进行表述和分析,通过逐条罗列分析和全面系统的比较观察,让学生了解作者的写作特点和方式,明确作者运用写作素材完成作品的手法和方式,同时理解写作的主要素材内容。阅读方式的构建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认识写作方式,也能全面地分析文章的主体结构,更能促进学生对写作素材的积累,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学习中能明确在写类似文章时可以从哪些方面切入,选择怎样的素材。另外,教师为了达到“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效果,可以组织学生以“我心中的最重要的人”为题进行写作练习,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在生活中探索、在阅读中观察,从而获取更多的基础素材和阅读素材,在“读写结合”教学模式下,提高学生写作能力以及阅读能力,实现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全面培育。

二、深化“读写结合”教学模式构建,在阅读中明确写作结构

文章结构的完整性和主题思想的合理性,决定了整篇文章的阅读体验效果,彰显了文章主题的美感,也体现了作者本身的写作能力。合理的文章结构并不是刻意捏造,也不是凭空想象的,而是需要作者不断地分析和系统研究,对文章的主题思想进行认真思考判断。对很多初中学生来说,写作练习更多的是一边写作一边思考下进行的,并不是在写作前就对写作内容进行合理的规划,对文章的主题思想进行全面规划,对文章内容进行系统的构思。写作更多的是以一种随意描绘的方式进行的,这样写出的文章本身就是没有灵魂的,而这种文章也不能有效地体现出学生的真情实感。只有在教学指导的基础上,实现阅读与写作的有效结合,才能让学生在反复阅读中,充分地了解文章的主要构思方式和写作手段,让学生在阅读基础上实现高质量的写作,有效地促进学生写作质量的全面提升。不同的文章结构类型所形成的结构形式也有所差异,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在反复阅读中不断地思考和全面分析,才能更好地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认识到用何种方式对文章结构组成方式进行判断和分析。又如,可以通过分析《苏州园林》中对建筑主体结构的描写,继而认识文章的主要构思方式,明确从总体描述到分别记录的写作方式如何应用。之后教师组织学生针对自身对建筑主体的认识,描绘出自己记忆最深刻的建筑物,将此建筑对于自身的影响进行细致的说明,以此提升写作水平,在提升学生阅读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学生的写作能力的培养,实现写作水平的逐渐提升。

例如,在教授《小石潭记》时,为了加深学生对于不同文章结构的认识,教师要求学生对于文章的不同结构形式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思考作者在进行写作的过程中如何构建文章结构,不同文章结构所组成的主要原因,也需要学生对不同段落结构的段落衔接方式进行系统的观察。另外,在进行其他课文阅读时,需要对不同的段落结构组成方式进行观察判断和分析。例如,学生可以通过分析《苏州园林》中对建筑物主体结构的描写,继而认识到文章的主要构思方式,明确从总体描述到分别记录的写作方式。之后组织学生根据自身对建筑主体的认识,描绘出自己记忆中最深刻的建筑物,将此建筑对自身的影响进行细致的说明,以此提升写作难度,在强化学生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对学生的写作能力进行培养,实现写作水平的逐渐提升。

三、深化“读写结合”教学模式落地,在阅读中进行仿写训练

写作的本质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就是一个模仿的过程,不同的模仿方式所产生的模仿效果有着较为显著差异,只有语言应用能力较强的学生,才能真正实现模仿,写作优势也会较为突出。无论是哪种语言方式,要想灵活地使用和高效地创新,都需要经过长期模仿才能实现。在反复的模仿过程中,通过不断的思考和全面的分析,学生对语言的认识和理解能力也会逐渐加强,应用技巧也会逐渐丰富。在阅读教学引导过程中,教师要想实现高质量的教学引导,要让学生通过自身的理解,在不断阅读基础上,摘录自认为较为优秀的句子,或对一些典型段落进行模仿练习,长此以往,自身的写作能力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锻炼。在阅读过程中进行仿写练习,可以实现课内外课本读物阅读模仿内容之间的联系。教师可为学生布置一定的摘录任务,以周为单位进行阅读仿写任务布置。让学生在每周的学习中保證5000字左右的课外阅读量,从反复摘录和运用中,逐渐加深对阅读知识的理解,收获写作的乐趣。

例如为了构建“读写结合”教学模式,推动“读写结合”教学模式发展,教师可以组织以“家”为主题的文章仿写展示活动,要求每一位学生都可以结合自己摘录的语句、作品、文献资料等进行关于“家”的文章写作,在班内组织评比活动,对仿写最佳的学生进行物质奖励,以此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让学生更愿意主动地参与到读写活动中,在提升学生鉴赏能力的同时,促进学生写作质量的提高。

四、强化“读写结合”教学模式落地,加快语文教学创新

新课程提出,教学工作的全面实施要基于创新进行实现。创新,不仅要实现思想上的创新,也要实现教育模式的创新。在当前教育改革要求全面落地的基础上,仍旧有部分教师照本宣科,以传统的教育模式推进教学工作,没有认识到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思想、教学方式对学生教学指导的重要意义。初中学校应针对新课程改革的基础要求,在现有的教学管理基础上,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关注语文教师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工作,利用现有的学科培训指导方式,让初中语文教师逐渐转变思想,成为当前初中教学工作的创新者和突破者。结合“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构建,教师应当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将课堂还给学生,给予学生更多主动参与学习的机会,这样才能有效地促进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型,实现初中语文写作与阅读之间的有效结合。

例如《提醒幸福》这篇文章,本身是一篇简单的泛读文章,在课堂教学中,本就不需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措施和教学方式,对文章内容逐字逐句地进行解读分析和基础知识的灌输。这个过程中,就可以让学生自主地进行阅读分析,本着教学创新的基础理念,为了有效地推动“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高质量落地,教师可以将课堂交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这样的课堂环境中自主地进行阅读分析和思考探究,对文章内容进行阅读分析,明确文章所要表达的主要思想和核心内容,主动地去收集文章中所蕴含的优美词汇和灵动的句式形态,让学生在自主思考的基础上,实现文本之间的交流互动。另外,一些具有创新意识的教师,也会引导学生发散思维,让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与作者产生共鸣,对“幸福的真谛”进行思考,学生可以在自主思考的基础上逐渐明确写作的核心,开发出更多写作的方式和主题思想表述方式。只有这样,语文课堂教学环境才会在“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影响下,变得更加生动有趣。总而言之,在新课程背景下,加强教学观念转型,实现“读写结合”教学模式构建,推动教学创新对当前的教育模式优化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五、明确“读写结合”教学模式操作,培养学生读写意识

学生是落实学习活动的主体,也是实现各种教育教学工作思想的核心,只有在当前的教学工作基础上,施行具有明确影响力的教学方式,才能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提升其语文核心素养,树立其读写结合的意识,使他们逐渐成为语文“读写结合”教学模式落实中的主要参与者。在长期课堂教学中,学生始终是教师的配合者,教师教导什么,学生就执行什么,教师想要做什么,学生就需要跟着做什么。这种被动式的教学方式制约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有鉴于此,部分学生仍不知道在课堂教学中要干什么、学什么、怎么学。学生认为阅读是简单地读书,写作就是单纯地表述,两者之间没有直接的联系。要想实现“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构建,教师需要在现有的教学工作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读写结合的意识,这也是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思想,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目标。学生读写结合意识的培养,需要教师在现有的教学工作基础上,做好系统引导。教师可以通过设定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构建思维模式,让学生正确认识阅读与写作之间的联系,从而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逐渐明确如何有效地加快读写结合的落实,体现自我价值。

例如在教授《大自然的语言》时,教师可以提出“看到题目,大家所能联想到的是什么”的问题。通过问题进行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分析,讲述自己对大自然,对大自然景色和季节的变化等的认识。教师可将学生所讲述的内容作为写作案例,让学生将自己对于大自然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写作的方式进行呈现。课堂中的教学引导,使学生对语文知识的认识更深,在不断地思考分析的过程中,学生逐渐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在阅读中寻找灵感,在生活中探索话题,不断积累写作素材,在写作中充分表达自己的观念。

六、结语

“读写结合”教学模式本身就是创新性的教学模式,更是有效地推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质量提升的一个主要手段。“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有效应用,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提升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教师正确认识传统教学模式的问题,合理开发读写结合的方法,才能让初中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强化个人综合能力,实现个人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实,真正提升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杜晓平.部编本教材理念下的初中语文读写结合研究[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7(23).

[2]任洁优.开展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构建高效初中语文课堂[J].语文课内外,2018(36).

作者简介:牛永聪,1974年生,甘肃庆阳人,本科,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为语文教育教学研究。

作者:牛永聪

上一篇:农村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论文下一篇:政府信息公开审查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