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客户信用管理论文

2022-04-26

摘要:近年来,随着金融科技的飞速发展,为我国的商业银行开辟新的服务项目以及增加用户信用管理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本文主要讲述了金融科技的实际意义与发展、分析了我国目前金融科技所存在的问题,以及对于在商业银行中的应用做出了有效的调整措施,试图将金融科技与商业银行业务进行完美融合,能够促进商业银行的发展,保证各项业务有序进行。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商业银行客户信用管理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商业银行客户信用管理论文 篇1:

金融开放下的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研究

[摘要]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已经成为当前我国最为突出的金融风险,其管理的水平将直接影响我国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本文分析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现状及成因,提出了完善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长效机制的对策。

[关键词]金融开放;商业银行;信用风险

[文献标识码]A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的安危直接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的安全与稳定。近年来不断发生的金融危机给了我们深深的震撼,作为现代金融基础的银行业无疑对一国经济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我国加入WTO、开放银行业承诺的逐步兑现以及经济金融全球化和金融创新的发展,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竞争日趋激烈。国外金融机构信用风险管理水平较高,已经发展并采用了一系列的先进技术来度量和管理信用风险。作为世界银行业先进风险管理的方向标,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也向我国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

1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内容及特点

自商业银行产生,风险就与之相伴、形影不离。随着银行业务的不断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银行业风险也呈现出复杂多变的特征,同时随着人们对银行业风险的重视和认识的加深,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内涵和理念不断深化,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1.1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是指经济活动风险在信贷领域的表现,是由于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银行在信贷经营与管理过程中,实际收益目标与预期收益目标发生背离,有遭受信贷损失或获取信贷额外收益的一种可能性或概率的大小。对银行而言,信贷业务仍是商业银行各项业务的核心和主体,在资产业务中占据主导地位,是银行盈利的主要来源,而且在拓展其他业务,包括存款业务、中间业务、表外业务时,经常作为重要手段加以利用,作用显著。2004年6月,巴塞尔委员会颁布了《新巴塞尔协议》,并于2006年年底在成员国内付诸实施。相对于资本监管来说,《新巴塞尔协议》在很大程度上更注重了信用风险的管理,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评估与控制提出了更高、更严格的要求,使得资本水平更能真实地反映银行面对的风险。

1.2 信用风险的特点

长期以来,信用风险就是银行业乃至整个金融业最重要的风险形式。这不仅是因为信用风险广泛存在于金融机构经营活动的始终,是整个社会经济风险的集中体现,更是因为信用风险具有很多其他风险形式所不具备的特征,使得其更难于防范和管理,对金融机构的经营活动危害性更大。信用风险具有社会性、周期性、扩张性、可控性等特点。

(1)社会性。银行业以资金为经营内容,但是自有资金占全部资金的比重一般较小,绝大部分营运资金都来自于存款和借入资金,银行业的特殊地位决定了社会公众与银行的关系是一种依附型、紧密型的债权债务关系。如果银行经营不善,无偿债能力,就会导致客户大量挤兑存款,引发银行倒闭和社会动荡,造成整个社会经济秩序的混乱。

(2)周期性。任何金融机构都是在既定的货币政策环境中运营的。货币政策在周期规律的作用下,有宽松期、紧缩期之分。货币政策宽松期,是信用风险低发期;货币政策紧缩期,是信用风险多发期。

(3)扩张性。现代金融业的迅速发展,不仅银行与客户之间存在着大量的债权债务关系,而且各家银行之间也存在着大量的债权债务关系。在信用的基础上,银行之间紧密相连,互为依存,社会上债权债务关系的发展和扩大,一般也通过银行来推动和运作,这必然带来风险,从而形成信用风险扩张性机制的作用,往往会使整个金融体系运转不畅乃至诱发金融危机。

(4)可控性。所谓信用风险可控性是通过风险识别、估计来确定所面临的风险在质上归属于何种具体形态、在量上可能达到的程度,并对其采取预防、规避、分散、转移、抑制和补偿等措施将风险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和区间之内。

2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现状及成因分析

我国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相对比较落后。经营上,银行风险意识淡薄,缺乏有效的内控机制和风险防范措施,致使信用风险不断积聚,潜伏的危机因素不容忽视,特别是不断增长的不良资产,已经成为当前银行要解决的最突出的问题。

2.1 现行管理模式不尽完善

现行的信贷体制从法律上来说是健全的,国家已陆续出台了《中国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贷款通则》,并且成立了由银行纪检、稽核、结算、信贷等各部门组成的审贷委员会,实行审贷分离,成立贷款业务和贷款审查两个部门。但这些管理模式很大程度上成为一种形式,没有被认真执行,没有起到防范风险的作用。

2.2 信用风险管理体系不完善

目前,国内对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与控制仅限于对风险类型、风险来源及风险控制的零散研究,而对理论体系与模型没有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信用风险管理条块分割,没有形成全面管理框架,各种风险管理政策的综合协调程度不高,难以从整体上测量和把握风险状况。在方法体系上,缺乏独立的风险报告程序,致使管理层、决策层不能及时、全面、准确地掌握信用风险状况,进而影响决策的科学性,缺少对风险进行深度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和模型。

2.3 信贷人员的责任管理不够重视

在信用风险管理方面,研究的重点放在了对贷款的评级管理上,忽略了信贷人员的责任。信贷人员在信用风险管理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若信贷人员的业务能力强,护贷意识较高,则可以有效避免呆坏账的产生,减少信用风险;反之,则不论信用经济系统有多么完善,也达不到有效控制的目的。因此,要加强信用风险的管理,必须要重视对信贷人员责任的管理,加强内部控制的管理,以避免产生非系统风险损失。

3 完善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长效机制的对策

塑造一个组织科学、战略清晰、目标明确、职责到位的现代化银行风险管理机制是我国商业银行迈向国际一流大银行行列的基本前提。在认真分析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根据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要求,借鉴国际先进银行成熟的风险管理经验,提出了建立与完善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机制的对策。

3.1 完善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体系与管理流程

我国商业银行处在分散管理型和集中管理型之间,应以现有架构为基础,兼顾“先进性”与“现实性”原则,逐步向集中管理型靠拢。必须要以高水准的专业化、科学化管理为基础,打造商业银行优秀的风险管理文化。这需要商业银行对业务流程进行整合,以统一规范的流程为基础实现业务全集中处理,结合深度的数据分析和先进的风险管理工具,推动资本约束风险资产管理,加强行业、地区风险限额管理,开展分客户、分产品、分部门核算,提升量化管理水平;推行客户经理制、产品经理制、风险经理制、专职评委制及专业问责审批人制,以人才的专业化及相应的组织整合作为集中管理和科学管理的重要保障,是银行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

3.2 建立科学的风险识别与预警系统

风险预警体系的创建和应用将改变传统管理模式下的风险判断表面化和风险反应滞后的状况,加强风险搜索的系统性和准确性,引进先进的定量风险估价方法,探索信用风险分散转嫁的新方法,提高风险分析的技术含量,使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有一个新突破。

3.3 构建商业银行对个人和企业的信用评级体系

我国可在银行内部设立独立于信贷和审批部门的银行客户信用管理部门,担负对客户的信用调查、征信、信用档案管理、信用记录监控等职能,在授信前向银行信贷决策机构提出客户信用分析报告,作为是否给予授信的依据之一;在授信后,对客户的信用情况进行监控,定期向信贷部门和风险管理部门做出信用监控报告,提出继续扩大授信或清理授信的建议,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客户在信用方面产生的重大问题,以利于采取措施,保证银行资产安全。

3.4 完善授信资产准备金提取制度

银行要稳健经营,处理损失需要一定的物质准备,建立准备金制度就是形成这种物质基础的合理方式。由于准备金是银行基于对资产可能损失的分析、判断,属于带有估计性的会计事项,因此准备金的计提应符合审慎会计原则的要求,即计提准备金一要做到及时,二要做到充足。

3.5 加强队伍建设。培养高素质的员工

我国商业银行要改进内部经营管理,必须加强队伍建设,锻造素质过硬的从业队伍。通过组织培训,提高员工的业务素质,培养和吸收复合型人才;加强从业人员资格准入退出管理;将队伍建设与激励约束机制和信贷文化建设结合起来,打造一支业务精湛、严谨自律的员工队伍。

作者:吴武兰

商业银行客户信用管理论文 篇2:

金融科技在商业银行业务中的应用前景研究

摘要:近年来,随着金融科技的飞速发展,为我国的商业银行开辟新的服务项目以及增加用户信用管理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本文主要讲述了金融科技的实际意义与发展、分析了我国目前金融科技所存在的问题,以及对于在商业银行中的应用做出了有效的调整措施,试图将金融科技与商业银行业务进行完美融合,能够促进商业银行的发展 ,保证各项业务有序进行。

关键词:金融科技;商业银行;融合发展

1.金融科技的主要内容与发展

金融科技指的是用目前最完善的技术或创新思维来提供服务,运用互联网新型思维来掌控风险,给用户创造了一种全新的体验。目前的金融科技与传统金融科技业务有所不同,尤其是在网络管理风险以及犯罪风险方面都还存在着一定的风险性。随着目前的金融企业和金融设备不断地更新与完善,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合作关系越来越密切,可以运用先进的技术从多个方面进入到金融网络之中,所以在金融科技的发展过程中依旧需要增加对网络风险的掌控。目前由金融科技引起的犯罪事件,尤其是利用当今新支付方式避开监控的时候所带来的一系列违法犯罪行为,也阻碍了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

金融科技的发展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以及人工智能。其中就大数据而言,它具有数据多、数据类型复杂等特点,对于处理一些数据繁多复杂、数据来源层次不一、格式多变的数据信息进行快速的收集与分析。商业银行也具有数据信息宏大的特点,因此,大数据技术应用到商业银行之中,对银行客户进行精准分层、加速银行业务的拓展和营销也有利于商业银行的快速发展。云计算相关技术使用的是远程虚拟控制对数据进行有效保存和处理的方式,在远程输入处理数据的计算方式,然后运用云技术相关软件,使得数据处理工作有效进行。使用者仅仅只需要一个终端,就能进入云计算平台,运用云计算很明显地降低了计算所带来的经费支出,提升了数据处理的速度以及保障了整个系统运行的安全问题。云计算在商业银行中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商业银行一般会建立独有的云计算系统,使得银行的数据保存与处理可以更加具有规律性和同一性,也使得整个系统运营更加具有安全性和可靠性。可以使商业银行逐渐的走出储存硬件所带来的局限,有利于商业银行更好的发展。区块链技术实际上是互联网的数据库技术,运用区块链技术能够有效减少交易成本、提高相应项目的经济效率。目前区块链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商业银行的资金管理等领域,商业银行对于区块链当年投入大量基础建设,有利于解决银行数据可靠性问题。最后是人工智能技术,人工智能技术是用计算机模拟人类思考问题的全方位思维模式,人工智能技术能够模仿人类思维方式,对大量的数据进行快速处理。对于商业银行的应用而言,人工智能可以被广泛应用到智能化的各个行业,例如支付交易,以及管理等方面。

2.金融科技在商务银行中的相关应用

金融科技可以运用于商务银行的风险控制与信用度征集等方面。利用客户端软件收集有关用户数据,通过对大量用户数据的处理分析,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的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有效筛查贷款人是否有偿还贷款的能力与主观想法,可以对大数据中的异常还款行为进行有效的监测,并自动评出用户的信用分数。利用这样的技术手段和分析思路,将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与商业银行相关业务进行有效结合,不仅可以提高银行业务的工作效率,也能够提升商业银行的风险管控能力,与此同时,使得信用度征集方面业务数据更具可靠性。在有关金融安全与反诈骗方面,通过简单的技术调整,也运用了人工智能技术来识别用户的语音语调、指纹和智能面部识别等模式。这不仅可以缩短业务办理时间,还能够提高业务准确性,发现有异常行为出现能够立即汇报,做到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解决,使商业银行业务更具可靠性,以此才能获得更多人的青睐。在智能客户服务方面则加入了人工智能技术,给商业银行相关业务带来了新的体验,人工智能可以为客户提供科学的解答方案,使得解决方案多元化,更能迎合客户需求,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不仅仅能够减少人工业务办理的成本,也在整体上大大提高了商务银行业务办理的工作效率。

3.金融科技在商务银行的相关应用中所存在的问题

金融科技虽然为商务银行的业务发展带来了很大的便利,提高了商务银行相关业务办理的工作效率,但就目前而言,金融科技在商务银行的实际应用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业务工作的主要模式依旧是传统的业务模式,金融科技在商业银行中的应用能够促进商业银行的快速发展,但目前我国的很多银行并没有过度关注与金融科技的融合应用。在大多数商业银行的内部系统当中,传统的业务模式仍然是商业银行的主要资金收入来源,银行的很多工作者平日工作压力较大,在面临每个月的业绩比拼和永远无止境的竞争之中,没有时间去关注其他业务。金融科技所带来的很多互联网交易业务,客户的账号信息以及资金都会面临着一定的风险,对于這一部分交易的安全性维护工作 也是银行需要承担的的一大笔支出。很多银行目前的监督管理制度还不够完善,金融银行如果不经过谨慎的思考与商讨,随意对金融科技的应用进行改造创新,很容易面临被罚款或者业务被迫全面停止的风险问题。因此,我国目前商业银行与金融科技的融合应用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突破,还未能改变传统的业务交易模式,这势必会对金融科技所带来的新业务造成一定的影响。金融科技对于商业银行的应用既是挑战也是风险,金融科技与商业银行相关业务有效融合,能够为用户提供更高效、快速、便捷的服务。但是在金融科技抢占市场的同时,往往容易忽略掉这一系列交易所带来的安全性,这一漏洞很容易对商业银行带来不可逆转的损失。目前我国的很多商业银行内部缺少专业的新技术研发维护人员,对于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金融科技,需要进行日常的管理与维护。而实际情况却是很多银行缺少这一方面的人才,就算银行有相应的信息技术管理部门,但其中的员工大多不了解与金融科技相关的服务业务,所以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金融科技与商业银行的快速融合发展。

4.促进金融科技与商务银行更好融合的有效措施

随着金融科技不断发展,它在与商业银行的融合之中给客户带来了很大的便利,手机银行、微信支付等业务已经成为了主流的交易渠道。正因为如此,银行的 业务办理安全性才应该越来越应该获得重视,相关部门应该运用多种方式进行监管,为用户提供一个安全的交易平台,才有利于商业银行更好的发展。金融科技给商业银行带来了新的挑战,商业银行也应该跟随市场变化的规律进行内部整改,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最主要的收入来源是中间业务,商业银行应该适当减少传统的主营模式的投入,向网络电商平台投入更多精力,来推动金融科技与商务银行相关的中间业务的发展。这样不仅为银行争取了更多的利益,也有利于商业银行与金融科技更完美的融合。目前我国银行的主要队伍就是银行普通工作人员,他们是银行业务办理时与客户直接沟通的纽带,起着关键的作用。但银行如果想将金融科技与自身业务更好的结合,就必须要进行人才招募或者对内部进行人才培养,真正去重视金融科技的相关业务,培养出专业的安全监管人才和业务办理人才。商业银行可以定期开展业务培训,让员工掌握金融科技以及新技术的基本理论,与此同时,也要培养他们的营销沟通技巧,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商业银行整体员工的综合素养、提高内部人员的专业水平,也为金融科技与商业银行的融合发展奠定了基础。

5.结语

随着我国科技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内金融行业急需在技术方面注入新鲜血液,以提高整体的运行效率,而金融科技与商业银行进行充分的结合就是其中的主要途径之一,通过现有的先进科技手段,优化金融行业运行机制,提升金融服务效率,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商业银行经历不断的发展已经具有一个完备的内部体系和业务模式,随着市场结构的不断改变,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也应该去顺应市场的发展才有利于自身的生存。在与金融技术的结合下,商业银行应该追赶时代的潮流直面这一机遇与挑战,通过金融技术来建立起新的经营模式,虽然其运行效率和发展前景都无可估量,但也要时刻重视监管制度,为客户提供可靠、便捷、真正安全的业务,才能有利于银行业务的快速發展。

参考文献:

[1]张婷.我国商业银行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与前景展望[J].新金融,2019(7):50-57.

[2]黄睿杰,大数据技术在商业银行零售业务中的应用探讨[D].昆明:云南财经大学,2018.

作者简介:王贤达(1993-),男,汉族,山东人,本科,研究方向:公司金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在职人员高级课程研修班学员。

作者:王贤达

商业银行客户信用管理论文 篇3:

德国的金融体系与监管

德国央行:

目标单一不受干扰

德意志联邦银行是德国的中央银行,也是欧洲中央银行体系以及欧元体系的组成部分。它的主要职责包括:协助欧洲中央银行完成保持货币稳定任务;在支付体系中,保证德国银行有足够流动性的同时保证非现金支付与清算的往来和通畅;作为银行的银行,给商业银行提供再贷款融资;对金融市场、金融机构进行日常监管。

德国的中央银行本身具有很强的独立性。德意志联邦银行的货币政策目标比较单一,它以欧洲央行制定的通货膨胀率指标为首要的控制目标,即将通胀率控制在2%以内。同时《德意志联邦银行法》明确规定,联邦银行可以不接受联邦政府的指示。此外,相关的制度安排,如中央银行理事会和执行理事会成员的任命程序和年限,以及经费的独立也保证了德国央行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从而避免了中央银行在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中受到外来因素尤其是政府等行政部门的干扰。

联邦金监局:

独立履职不受制约

联邦金融监督管理局(以下简称“金监局”)是2002年4月由原来的信贷监管局、保险监管局以及证券监管局三个局合并而来,隶属于联邦财政部,全面负责对德国境内包括银行、证券以及保险等所有金融机构的监督和管理工作。2002年5月,该局脱离联邦财政部,成为独立法人,收支完全独立,经费全部来源于监管对象的缴费,但其业务工作依然接受联邦财政部的督导。

金监局的地位及职责分别由《联邦银行法》、《信贷法》、《储蓄银行法》、《合作银行法》、《证券账户管理法》、《联邦保险法》等法律赋予并界定。总的来说,联邦有关法律规定联邦金监局有权监管所有金融机构,包括银行、金融服务机构、保险公司等,并且可以依法对被监管对象进行处罚。金监局依法独立履行职责,不受任何机构制约。金监局的主要工作目标是:通过监管,使金融市场稳定、正常、健康运行。两个附属工作目标分别是保证银行和金融服务公司保持流动性和清偿力,保证银行客户、保险人等对金融机构的信任。

央行和金监局:

互相协作同台共舞

在德国,对金融机构、金融市场的监管,由央行和金监局共同负责并互相协作完成。《联邦银行法》明确指出:德国银行监管的组织体系是监管当局与央行之间的分工与协作体系。央行主要监管日常业务,金监局颁布行政法规和进行特别检查。

德国央行和金监局在金融市场监管中,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将合规性监管和风险监管紧密结合,且更加注重风险监管。由于近年来金融业务快速发展,金融创新不断涌现,而许多金融监管法规制度的更新具有滞后性,使其有效性受到一定的限制。因此,德国在进一步加强合规性监管的同时,更加注重风险监管,注重对风险的早期识别、预警和控制,以保护存款人的利益。

德国金融监管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无论是央行的监管,还是金监局的监管,信用管理手段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他们一是以法律的形式对信用信息的采集作出规定,使风险分析有充裕的信息来源;二是使用信用管理手段对经济主体进行综合分析评级,从而评定风险大小,并隨时予以关注预警。这可以从联邦银行的信贷登记系统中看出。

德国高效、完善的金融监管体系是经过一个长期发展过程形成的,我国目前的金融监管理念、监管手段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我们应加强合规性监管和风险监管的结合;通过建立金融业统一征信平台,加强金融监管部门的协调和配合;充分利用信用管理手段,做好外汇管理和检查工作;加强信用环境建设,奠定社会信用体系的坚实基础。(摘自2008年第4期《中国外汇》)

作者:关 健

上一篇:企业节能减排项目管理论文下一篇:企业经济效益财务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