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专声乐教学论文

2022-04-19

[摘要]文章在论述艺术高职学院实践教学现状和实践教学设计原则的基础上,提出以体现艺术高职教育特色实践教学设计思路,包括实践教学起点设计、实践教学目标设计、实践教学内容设计、实践教学模式设计和实践教学评价设计,旨在为提高艺术高职学院实践教学质量提供一定的参考。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艺术中专声乐教学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艺术中专声乐教学论文 篇1:

艺术中专声乐基础教学的思考

摘要:声乐艺术将音乐语言与民族语言有机结合,具有极高的艺术性与欣赏性。在声乐艺术学习中,声乐基础教学是重要内容,教师需结合学生的嗓音条件、学习积极性等科学制定教学策略,做好声乐基础教学。下面结合实际情况,谈谈艺术中专声乐基础教学该如何开展。

关键词:艺术中专;声乐基础教学;教学策略

声乐是一门较高难度的艺术,在音乐艺术门类的教学中,声乐教学可能是最困难的艺术过程。声乐基础教学不仅要讲究教学技巧,还需引起学生情感、精神等方面的共鸣,要培养学生的乐感,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感悟能力,让学生自己去感悟、体会与把无形的东西【1】。同时,声乐艺术既是一种知识的传授也是一项技能的培养,是艺术性与时间性很强的学科,在进行声乐基础教学时,要坚持原则,也要讲究策略。具体分析如下。

1艺术中专声乐基础教学原则分析

与其他学科相比,声乐教学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如在授课形式上,声乐教学采取的是一师一生制,同时,在专业技能、表现形式等方面,声乐也有一定的专业性,如声乐教学的“乐器”是声带与其他发声器官,这些“乐器”就潜藏在教学者与学习者的身体内;同时,歌唱者的自我听觉与客观听觉的途径不同,有时听觉效果甚至是截然相反的,且声乐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受上述特点的制约与影响【2】。艺术中专的学生年龄大致在15~18岁之间,这个年龄段的学生近具备最基本的嗓音条件,但是对于一些专业的知识、技能,如声乐中呼吸、腔体等知之甚少,在此背景下,教师在进行声乐基础教学时,必须把握以下原则:

1.1启发性原则

声乐基础教学要利用生活中的、具有启发效果的事物、体验等激发学生兴趣,启发学生学习,帮助学生获得灵感。如在向学生讲解演唱中的气息方面的问题时,可利用生活中常见的“打哈欠”这一动作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教学【3】。打哈欠是每个人每天都会有的动作,但却很少有人注意到这一动作在声乐学习中的作用。如人们在进行“打哈欠”这一动作时,往往是先吸气,而吸气时的这种感觉往往有利于唱歌。因此教师可以用“打哈欠”这一动作启发学生学习,让学生通过这一日常性动作领会吸气的要领,获得具体感受,从而有效掌握歌唱要领,领会技巧。

1.2直观性原则

在进行声乐教学与学习时,示范与模仿是最主要、最基本的教学方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能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按照直观性教学原则,适当应用示范、模仿等基础性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高效学习。与其他学科相比,声乐教学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在进行声乐教学时也不能按部就班,要想让学生掌握歌唱技巧、技能,就需要让学生对声乐产生一些感性的认识,并通过不断的接触、学习,让这些感性认识得以深化、强化,从而获得对声乐的独特看法与见解。如,在进行声乐教学时,教师可以先做示范,之后带领学生模仿老师,在进行一轮的示范后,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生情况做简单分析,同时通过模仿的方法指出学生的不足之处,让学生直观体会到自己的不够理想的发生方法与声音效果,在此基础上,教师带领学生反复模仿、辨别、训练,加深学生大脑皮层的反应,促使学生的歌唱机能逐步协调一致,逐渐掌握声乐的发声方法与技巧,不断提升歌唱能力【4】。

1.3因材施教原则

每位学生的嗓音条件不同,学习能力、理解能力不同,因此学习效果也有所不同。在进行声乐基础教学时,教师不能追求教学的统一性与同步性,而是要坚持因材施教原则,根据学生的具体条件制定教学规划,选择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有效学习【5】。这就要求声乐教师不仅自己要对学生的声音条件、学习能力做到心中有数,更要让学生清楚了解自己的个性、特色,正确认识到自己的优缺点,在此基础上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有效学习。

1.4循序渐进原则

在声乐基础教学中,循序渐进原则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进行声音训练时,不能急于求成,要按照声音训练的基本步骤进行。二是在选择训练曲目时,需从易到难,刚开始训练时以易为主,在具备了一定基础,掌握了相关技能技巧后再选择难度较大的曲目【6】。三是发声方法与歌曲表达应在循序渐进的规律下有機结合起来;另外,在培养学生声乐学习习惯,纠正学生在演唱、发音等缺点时都必须循序渐进,按照一定的步骤、规划慢慢进行,通过一个潜移默化、循序渐进的过程提升学生的乐感,提升学生声乐演唱能力。

2艺术中专声乐基础教学策略分析

2.1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对某件事物感兴趣,学生才会生出无限的激情与无穷的动力深入探究事物的本质,不至于半途而废。就声乐基础的学习而言,既是有趣的,也是枯燥的,有趣的是其与艺术、灵感、情感、美沾边,总会带给学生一些感性的认识,让学生感受到激情与活力;枯燥的是,声乐学习不仅需学习基础理论知识,还需进行大量、长期且系统的发声训练,只有具备长久的毅力才能坚持下去。大部分学生在刚开始接触声乐时都满怀期待,充满激情,但在学习一段时间后就会感到声乐并没有想象中的美好,因此渐渐失去学习的动力,影响了最终学习效果。针对这些问题,最好的解决方法就是培养学生对声乐的兴趣,让兴趣做老师、做向导,带领学生在声乐的海洋中扬帆远航。首先,教师具有丰富的学习与教学经验,因此当学生刚开始接触声乐时,教师就要给学生做好思想工作,让学生明白,任何门类的学习,都是乐趣与枯燥并存的,教师要让学生了解,在学习声乐基础时,必须要做好长期战斗的准备,即使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遭遇低谷,也不能放弃对声乐这门艺术的热爱,要想尽方法克服困难,取得成功。除了为学生做好思想工作外,教师也许进行一些教学策略方面的调整,进一步培养学生对声乐艺术的热爱。如在教学时适当调整曲目,挑选一些符合他们这个年龄段学习的,贴合学生欣赏趣味且旋律优美流畅、朗朗上口的民歌或是国外一些短小动听的艺术歌曲进行教学。或者,教师选择一些中外名曲,为学生播放一些音带、录像带等,通过视觉与听觉的双重冲击让学生更为直接、深入的感受到声乐艺术的魅力,从而培养起学习声乐的兴趣。

2.2加强基本功训练

15、16岁的青少年有一颗躁动不安的心,他们思想单纯、富于幻想但却缺乏毅力与脚踏实地的干劲,许多学生在初步掌握了学习技巧,尝到了科学发声的甜头后就将教师的谆谆教诲抛之脑后,不再按照教师的要求做好基础训练,而是一些高难度的曲目,企业在短时间内获得成功,但结果往往令人黯然。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必须要让学生树立起端正的学习态度,让学生明白基本功训练在声乐学习中的重要性,从而督促、指导学生做好基本功训练,为以后的艺术道路打下坚实基础。而且,实践表明,只有学生做好基本功训练,始终处于一个较为稳定的状态,演唱能力才会获得一个实质性的转变,在以后学习《江河水》、《孟姜女》等难度较大的曲目时,也能更好的掌握,无论是发生技巧的运用、情感的表达以及语言的运用等方面都能达到一个相对令人满意的状态。有人曾说过“一个新学生来到我班上,我总要对他进行一些调整,就好像把一辆车子推上铁轨,以后顺着轨道推就很省力了”【7】。声乐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也必须坚持并落实这一教学方针,从基础知识教起,抓好学生基本训练,将学生演唱状态调整到一个好的状态,使学生的各项潜能得到充分发挥。

2.3锻造学生良好心态

在进行声乐学习时,一个好的心态是学生必须要具备的。这是因为,学习唱歌就必然要上台,对于上台这件大事,一些心态不好的学生往往会产生紧张、恐惧等消极心理,从而影响了正常发挥。为此,教师需在日常的基础训练中将心态训练也作为声乐基础训练的一部分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采取相应教学训练学生心理素质,使学生具备良好的心理状态与正确的思想认识,从而稳定发挥、逐层提高。而对于学生良好心态的培养,需要教师做到以下几点:一是端正学生的思想认知,让学生具备正确的思想观念。作为一名声乐艺术学习者,学生应当明白,声乐艺术是广大群众的艺术,声乐艺术的表演也是服务人民群众,为群众带去美的享受,因此学生需树立服务群众,发展声乐艺术的思想,以谦虚的心态认真的听取宝贵意见,认识到自身不足,虚心接受群众与教师的批评,在批評中成长,在批评中进步。二是要指导学生做好登台演唱前的准备工作,教给学生使心情保持轻松愉悦的技巧,如指导学生在后台候场时,摒除一切杂念,认真将演唱曲目多练习几遍,做到有备无患。

2.4重视教学评价

客观、科学的教学评价在声乐基础教学中必不可少,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自己、帮助学生找准自己在声乐学习中的优点与缺点,同时也能激励学生更加认真的学习声乐。因此教师要结合学生的日常表现,有目标、有针对性的对学生的声乐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并努力使评价科学化、客观化、多元化以及情感化。首先,教师要落实日常评价,如抽时间让学生进行演唱练习,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为学生指出不足,让学生在每一个学习阶段都有一个清晰的练习目标;其次,教师要注重系统性评价,利用期中、期末等时段对学生的总体学习情况进行分析,帮助学生树立一个长远的学习发展目标。

结语

总而言之,声乐基础教学具有一定难度,在进行声乐基础教学时,教师需结合学生的嗓音条件、学习积极性等科学制定教学规划,坚持各项教学原则,选择正确的教学策略,实现高效教学。

参考文献

[1]吴威.探析高校声乐教学的现状和发展途径[J].艺术评鉴,2019(03):85-86.

[2]王阿瑶.声乐教学中歌唱心理的调控与培养探析[J].北方音乐,2019,39(01):145-146.

[3]李雯靓.理论与实践结合是民族声乐艺术发展的重要途径——评《民族声乐艺术基础理论与教学实践》[J].中国教育学刊,2019(01):112.

[4]程乐.浅谈声乐基础教学[J].北方音乐,2018,38(23):176-177.

[5]任艳梅.声乐教学理念与声乐艺术发展探究[J].教育评论,2018(08):167.

[6]高方东.中学音乐教学中声乐教学的实践思考[J].黄河之声,2017(22):50.

[7]戈曼丽.声乐基础教学中的呼吸训练[J].艺海,2017(05):106-107..

作者:鲍军华

艺术中专声乐教学论文 篇2:

基于现代教学设计理论的艺术高职学院实践教学研究

[摘要]文章在论述艺术高职学院实践教学现状和实践教学设计原则的基础上,提出以体现艺术高职教育特色实践教学设计思路,包括实践教学起点设计、实践教学目标设计、实践教学内容设计、实践教学模式设计和实践教学评价设计,旨在为提高艺术高职学院实践教学质量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艺术高职学院 实践教学 教学设计

[作者简介]鲁雁飞(1965- ),男,山西榆社人,湖南艺术职业学院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理论与方法。(湖南 长沙 410012)

[课题项目]本文系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艺术高职学院实践教学研究——以湖南艺术职业学院为例”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XJK08CJB003)

毫不夸张地说,实践教学是艺术高职学院培养高素质应用型艺术人才的关键和核心。目前艺术高职学院实践教学现状并不乐观,经验成分多,理性成分少。能否应用现代教学设计的理论和技术培养合格的演艺人才,已成为艺术高职学院教学改革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

一、艺术高职学院实践教学的现状

大多数艺术高职学院是由艺术中专、戏曲学校、电影学校等合并升格而来的。这些学院秉承传统,极其重视实践教学,理论课与实践课至少是“五五开”,甚至达到“三七开”。但是,艺术高职学院目前的实践教学活动效果并不理想,耗时多、收效少。

1.对实践教学缺乏整体的规划。绝大多数艺术高职学院都还年轻,存在时间不过十来年,对艺术高职生的教育教学及管理都在探索阶段,不仅缺乏对艺术实践教学的整体规划,而且在艺术实践教学教材编写方面也是非常欠缺的。

2.实践教学不重视教学起点分析。大多数艺术高职学院的实践课教师是从原艺术中专转过来的,他们对现代教学技术方面的知识了解较少。加上教学设计的实践研究并不那么理想,相当一部分人连教学起点是什么都不知道。让他们对学生当前的状态、特征、初始能力等进行分析并进行实践教学设计,是难以办到的。

3.实践教学课程不系统。高校扩招导致艺术高职学生增多,而实践经费投入有限,一般艺术高职学院很难开设系统的实践教学课程。多数学院在基本技能实训上能较好开展,如舞蹈表演专业练习把杆、软度、控制、弹跳等。但参赛演出、校园文艺活动、毕业展演等实训却不是每个高职学生都能参加。对于顶岗实习,由于管理和监督难及其他种种原因,有的流于形式。

4.实践教学评价缺乏科学性。艺术高职学院实践教学评价至今没有详细的评估标准,更没有实施细则,因此实践教学评价效果不佳,没有起到促进实践教学改革和发展的目的。

艺术高职学院实践教学现状,迫切需要运用现代教学设计的理论对艺术实践进行科学设计,以期增强艺术实践效果,提高艺术人才培养水平。

二、艺术高职学院实践教学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1.坚持以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学习理论研究的核心是学习,而教学设计正是为了促进学习者的学习;教学理论是研究教学一般规律的科学,是教学设计最直接的理论来源之一;传播过程理论涉及传播内容、受众和媒体等要素,这些要素分别对应了教学设计中的教学内容、学习者和教学媒体的选择。我们在进行艺术高职学院实践教学设计时,一定要遵循这些理论,使设计科学化。如斯金纳的强化理论、桑代克的多重刺激理论等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主要用于强化训练,在花鼓戏声腔、器乐合奏、模特走步等方面实训设计可以借鉴其提供的途径和方法。

2.坚持与包括艺术理论课在内的文化课相结合。艺术高职学院实践课教师在做实践教学设计时,应听取一下文化课教师的意见,了解一下文化课上课的进度,尽量使实训的内容安排在文化课相关内容之后。如音乐剧专业对歌剧《江姐》的排练实训应安排在《大学语文》现当代文学后面,并根据《江姐》剧本的描述及评论,要求学生在实训时认真琢磨。另外,实践课教师应主动进入文化课课堂,吸收文化课有用元素,为实训课所用。实践课教师长于感性表演,却难有细腻到位的理论分析;文化课教师长于鉴赏品评,却较难在学生面前感性展现。因此实践课教师进入文化课课堂,有利于吸取理论分析长处,指导学生实训。如戏剧表演专业实践课教师可以针对“唱读”“念白”等实训任务,与文化课教师研讨、交流、示范,解决教学具体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坚持与行业、企业、院团合作,共同规划设计实践课。为了缩短艺术高职学院与文艺院团、演出公司、企事业演出单位,以及与市场对接的距离,培养一线演出真正需要的优秀人才,艺术高职学院应充分利用演艺职教集团平台,加强校企合作,实行“订单式”培养新模式。在实践课规划设计方面,更要主动加强与演艺院团、演出公司的合作,充分发挥演艺团体、演出公司演出场地优越、演出经验丰富、市场信息灵通的优势,共同来规划设计实践课,提高学生实习实训效率,实现人才培养与市场完全对接。如湖南艺术职业学院与天下凤凰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张家界黄龙洞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等合作,共同规划设计舞蹈表演专业实习实训课;与省内各院团合作,共同开发设计与剧目挂钩的舞台美术、人物形象设计专业的实践课。

三、艺术高职学院实践教学设计的思路

1.实践教学起点设计。(1)了解艺术高职生的需要和学习动机。按照奥苏贝尔的动机理论,在教学设计以及教学实施过程中,应对学习者的动机给予特别的关注,动机是影响学习的重要情感因素。通过对艺术高职生的需求分析,来了解艺术高职生的动机、实训前的准备情况及个人表演特点等,从而为实践内容的选择和组织、实践目标的阐明、实践教学策略的制定与媒体的选用等提供一定的依据。因此在做实践教学设计之时,首先应该调查弄清每位参加艺术实践学生的状态和学习需要,在此基础上,引导高职生为获得一份合适的工作而努力实践,强化其自我提高的内驱力。(2)分析艺术高职生的特征。实践教学设计者需要关注的艺术高职生的特征,包括年龄、性别、认知程度、学习风格、经验背景、社会文化背景等。艺术高职生的特征将直接影响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模式、实践教学媒体、实践教学策略的制定和选择。艺术实践教师既要了解高职生的共同特征,也要了解高职生的个别特征,顺势利导、因材施教。艺术高职生在高考时,除了参加文化考试,还要进行专业测试。因此,这些高职生初步具备了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有较强的成就动机和自主性。针对这些特点,在加强基本技巧训练的同时,多进行演出剧(曲)目模块式组合训练和真实舞台演出训练,如排练现代花鼓戏《潇湘红叶》、舞蹈《火塘边》,举办音乐会等,增强学生舞台适应性,提升学生舞台表演的实际能力。同时根据学生个别特征(长相、性格),分配演出角色。

2.实践教学目标设计。艺术高职学院实践教学目标应根据艺术高职人才培养目标而设计。艺术高职学院主要是培养一线演出需要的中高级专业人才。进一步说就是培养围绕舞台转的人才。高尔基曾说:“艺术的作品不是叙述,而是用形象、图画来描写现实。”因此更应重视实践教学。设计的实践教学目标应包括以下两个部分:一是培养学生演艺职业技能,即培养学生能唱、能跳、能弹、能演、能画的职业技能;二是培育学生演艺职业道德。提高演艺职业素养是艺术实践教学追求的首要目标。在艺术实践中,应培养学生以团为家,互帮互配、遵规守时、服从导演、不怕吃苦的演艺职业道德。

3.实践教学内容设计。艺术高职学院实践教学目标确定后,实践教学内容的设计就成了促成实践教学目标实施的关键。艺术高职学院实践教学内容的设计应包括以下方面:(1)专业所需的基本技能技巧训练。如舞蹈表演专业,要练习把杆、软度、控制、弹跳等系列形体独立技能与组合技巧练习;戏剧表演专业要注重从手、眼、身、法、步到唱、念、做、打等一些常规的戏剧舞台表演基础技巧的学习,并涉猎更多能适应角色要求的基本表演知识与技能的训练;声乐表演专业要重视呼吸、喉头稳定与打开、咬字吐字以及视唱练耳等训练。(2)针对性强、接近舞台演出剧(曲)目表演内容的模块式组合训练。不管是音乐、舞蹈还是戏剧表演专业的学生,在经历了一定程度的基础训练后,必须要进行适度水平的表演组合训练。一定程度的组合训练,一定范围内容的剧(曲)目表演,既能激发学生对基础技能技巧的学习兴趣,又能在更广泛的意义方面,及时提升学生对整个舞台表演专业的基础水平。如戏剧表演专业学生练习《刘海砍樵》片段;音乐剧表演专业练习音乐剧《猫》某一角色。(3)舞台训练。以舞台为课堂,加强对优秀剧(节)目实践能力的锻炼。在实践教学中,如排演《五十二家别墅》《一把酸枣》《家住长江边》等。同时,通过各类艺术竞赛、学院演出公司对外演出、毕业展演、院团顶岗实习,举办各类专场音乐会,举办各类舞蹈专场晚会,举办类似湘剧、花鼓戏、话剧等剧(节)目的排练及演出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舞台心理素质,增强学生舞台表现能力。

4.实践教学模式设计。目前艺术实践教学还未形成让所有艺术高职学院都认可的模式。“重艺术轻文化”,不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是我们艺术高职学院办学的一大软肋。要解决文化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得益彰、互相促进的问题,本研究认为,艺术实践教学应实施“学演、多元、两主”教学模式。学演是指文化课学习与演出训练交叉起来,文化课学习为演出训练服务,增加专业基础知识,提高演出训练兴趣;多元化是指开展的实践教学活动类型要多,如毕业展演、高雅艺术进校园、省内外重大活动演出、专场音乐会等,通过不同类型的活动,训练学生的演艺职业技能,培养学生的演艺职业道德;两主即“主导—主体”,在所开展的实践活动中应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只有这两个作用都发挥好了,艺术实践活动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5.实践教学评价设计。艺术高职学院实践教学设计作为一个系统的设计,自然就少不了对教学评价的设计。本研究认为,艺术高职实践教学评价的设计注意两个方面:(1)教师评价。一是关注教师的舞台工作经验。对艺术实践教学教师评价应按“双师型”标准严格把关: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科研能力,且要热爱艺术教育事业、懂得教育心理学等起码的从师条件。最好具有教师系列中的职称。二是具备丰富的舞台实践经验。能评有艺术系列职称更好。三是正确计算艺术实践教学教师的工作量。提高实践教学工作量的计算标准,并根据实践教学效果设定不同的计算标准,还设立一定的奖励基金。(2)学生评价。既要重结果更要重过程。根据现代认知心理学的观点,实践教学是对程序性知识的学习,是与实践操作密切联系而具有动态性质的学习,是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因此,对学生的实践评价不能简单地用“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了事,更不能用考试代替,应该对学生参加实践中的表现进行记录和分析,采取动态跟踪式的监控。如排练湘剧《秦王遣将》中,每一参与学生的表现都要有记录和评价。这种重过程的评价才能真正帮助学生提高演出能力。

[参考文献]

[1]盛群力.简论系统教学设计的十大特色[J].课程·教材·教法,1998(5).

[2]鲁雁飞,刘坚平,袁绍成.高职表演艺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文献综述[J].教育与职业,2011(4).

[3]汪霞.对教学设计问题的几点思考[J].教育探索,2004(12).

[4]沈军军.关于加强艺术表演专业实训教学的思考[J].淮海工学院学报,2010(3).

[5]张艳伟.论音乐表演专业学生要强化艺术实践的意义[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8(7).

作者:鲁雁飞

艺术中专声乐教学论文 篇3:

高职艺术院校教学和教学管理特殊性探微

摘要:在高职艺术院校教学和教学管理过程中,既要尊重教育规律开展工作,又要把握和遵循它的特殊性。本文从分析高职艺术教学和教学管理工作的特殊现象和特殊规律入手,以期有效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关键词:高职艺术院校;教学和教学管理;特殊性

作为教育体制与文化体制改革产物的高职艺术院校从2000年成立至今,为我国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的发展培养了大量高端技能型人才。目前全国1288所高职高专院校中,独立设置的高职艺术院校有23所,它们依托行业优势,走演学结合之路,在人才培养、艺术创作、服务社会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成为高等职业教育中的一抹亮色。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说过“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任何事物都有因其特殊性而绽放魅力。高职艺术院校是高等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但它又属于艺术门类教育,因此在教学和教学管理中既有与普通高等学校相一致的共性,又有与普通高等学校相区别的特色;既要遵循教育规律,又要符合艺术规律。针对目前综合性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纷纷开设艺术专业这种情况,高职艺术院校只有依托特色、坚守特色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只有充分认识到我国高职艺术教学和教学管理工作的特殊现象和特殊规律,才能有效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高职艺术院校人才培养优势和办学特色集中体现在教学和教学管理的特殊性上,这种特殊性可以从教学主体、教学、教学管理三个方面来认识。

一、高职艺术院校教学主体的特殊性,主要指教学中的“双主体”学生和教师

(一)高职艺术院校的学生的特殊性

1.多层次性。艺术人才培养要求学生从小就要进行专业训练,也就是练就“童子功”,尤其是戏剧、舞蹈、声乐、器乐等表演类专业,这就决定了高职艺术院校除了招收应届高中毕业生以外,还有面向初中毕业生招生的五年制高职的办学层次,同时还保留了少部分中专这一特殊的办学层次。

2.重专轻文现象突出。高职艺术学生普遍存在浓厚的专业情结,文化意识淡漠。近几年高职艺术学生招生录取分数线很低,基础教育的残缺,使学生存在“文化贫血”现象,在教学中学生习惯于小班学习、个体学习,大班上课方式就表现得比较松散。

3.强感性欠理性。与普通高职院校学生相比,艺术学生往往形象思维能力特别发达,表现出思维活跃、情感丰富、富于想象力和创造性,善于表现自己,喜欢行动而不喜欢思考,存在理性思考不足、易冲动的个性特征。

(二)高职艺术院校的教师的特殊性

1.充满感性认知,是一个有激情、有梦想、有创造的群体,作为文化的使者,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技能技巧,在艺术创作中有着一份坚持,在艺术追求中也善于变化,个性张扬,不喜欢被约束,相对而言纪律观念比较淡薄,随意性比较强。

2.注重技能训练和实践教学,强调经验在教学中的作用。艺术教学口传心授、言传身教的特点突出,很多专业教师表现出做的比讲的好,讲的比写的好,教学中热衷于创作、演出,而忽视教案、论文等文字材料的撰写。

3.高职艺术院校的专业教师大部分毕业于艺术类专业院校,自身专业基础扎实,而兼职教师大都来自舞台一线,有着丰富的表演艺术经验,在人才培养中看重学生天赋条件,偏爱艺术尖子生,在教学中容易出现只关注尖子生,而忽视条件一般的学生。

二、高职艺术院校教学的特殊性

1.“口传心授”是艺术教育的重要教学方式。艺术教育是一种特殊的专业化教育,区别于一般的知识模式的传授,它主要表现为以经验传授为中心。教师把自己积累的对艺术的领悟和技巧通过示范传授给学生,学生在训练中通过模仿来提高自己的艺术感受和技能技巧。艺术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很特殊,师生关系就是师徒关系。

2.“一对一”、小组课、小班课是艺术教育主要的课堂教学形式。艺术教育因其个性化教学,要求教师根据每个学生的禀赋、身体条件、特点开展教学,上课形式灵活多变,教学人数、场地容易变化。

3.实践教学是艺术教育的灵魂。实习实训课在教学中比重很大,在课程设置中单项实训课程和综合实训课程在教学计划中占有比重达60%以上。同时还有临时承接的社会实践项目,这对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是很有必要的,但是这些项目必须集中时间完成,这就势必会对日常课堂教学造成冲击。

4.教学评价的主观性。艺术传授不是以“知识”为中心,而是以“经验”为中心,这也就决定在考试时不能以掌握了多少知识来评价,也不能采用定量评价。艺术教育采用定性评价,主观性很强,因为人的艺术感悟、审美不同,在评价时可能结果就有很大差异。因此在高职艺术院校的专业考试和舞台展演中往往采用“考评组”集体打分方式,来体现评价的公正性。

三、高职艺术院校教学管理的特殊性

1.教学管理人员的专业化。在高职艺术院校课堂是培养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地方,舞台是课堂的延伸,课堂上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必须到舞台上去检验,“课堂即小舞台,舞台即大课堂”,这种对接是将一名艺术爱好者培养成社会所需的专业技艺人才的必由之路。作为艺术职业学院专业教师必须是既上得讲台,又上得舞台的“双师型”教师,同样作为教学管理者必也须是既熟知教育规律,也懂得艺术规律的“双向管理者”。

2.教学管理内容的精细化。高职艺术院校教学管理面对的学生少,但层次多;教师来源丰富(有专业艺术院校毕业的,有专业演出团体来的,有综合性大学艺术专业);教学形式多样(有一对一教学,有小组教学、有剧(项)目组教学)。因此在计划管理、师资管理、课堂管理、考试管理、成绩管理等方面都表现出复杂多变,要求管理者精确而细致地工作,才能保证教学顺利开展。

3.教学管理过程的动态化。在艺术高职院校每年教学计划、课程大纲是确定的,但因为艺术教育是个性化教学,每个学生专业基础不同,要求教师根据每个学生的禀赋、身体条件、特点开展教学,所以计划和教学内容又都是变化的;同时学生随机实践活动也很多,课表的变动、教学内容调整比较多。这要求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要保持动态化管理。

4.教学管理机构的多元化。艺术高职教学中艺术实践教学比重大,教学评价偏定性,而非定量,主观性强。这些特点要求教学管理机构设置要有针对性,职责明确。从学院管理层面看,可设置教务处、实践部、教学督导室三个机构。教务处负责日常教学管理,包括教学文件管理、教学运行管理(课堂教学)、考试管理、成绩管理等;实践部负责实践教学,包括校内实践教学、校外实践教学;教学督导室负责教学监控和教学评价,分工协作实时解决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保证教学有序有质进行。

高职艺术院校是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中的特殊领域,还有很多内涵值得我们探究。在高职艺术院校教学和教学管理过程中,只有深入了解它的特殊性,把握和遵循它的教育规律,才能让高职艺术教育这朵鲜花在高等教育这个花园里绽放出美丽花朵。

参考文献:

[1]耿学刚.艺术类学生特点及专业教师教书育人的思考[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2.

[2]朱静.加强管理,全面提高实践教学环节的质量[J].教育探索,2009.

[3]中国艺术高职教育十大矛盾[EB/OL].中国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网,2009.

[4]易介南.艺术高职教育八问[J].中国文化报,2011.

作者简介:王含光(1967-),女,教育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艺术教育与思想教育。

作者:王含光

上一篇:中国台湾职业教育论文下一篇:公立中学内部控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