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我国经济学变革演变论文

2022-04-27

摘要: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当下,正处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进入最为关键的阶段,如何通过学习和借鉴先进的经济理论,设计适应一国经济文化政治的经济运行体制,从而推动经济向前发展和良性循环,是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试图通过对新制度经济学派的内涵及特点、核心理论的粗浅探讨为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和发展进行了研究。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剖析我国经济学变革演变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剖析我国经济学变革演变论文 篇1:

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组织变革文献综述

摘 要:随着信息全球化的到来以及互联网科技的迅速发展,现今电子商务已经成为当代大多数企业进行商务交易的一种必然选择。电子商务为嵌入市场中的企业减小交易成本的同时,也会给企业的内部组织架构带来影响,进而影响企业在外部市场的地位以及竞争战略。因而,企业必须深刻理解电子商务这一经营模式给企业带来的变化,并根据企业的内外部环境,适时的选择组织结构转变进程和模式及竞争战略,并处理好以此带来的问题。鉴于此,本文将对国内外关于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组织结构、战略进行系统梳理并进行深入分析,从而探索出进一步需要研究的重点,旨在为下一步开展该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电子商务;企业组织;竞争战略;文献综述

一、引言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通讯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互联网的广泛普及,电子商务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渗透扩散到了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它现已成为企业商务运作的新兴模式,并在运作过程中改变了企业原有的内部组织结构以及外部的竞争战略,为企业未来的发展带来机遇,也带来挑战。

企业电子商务应用所带来的缩减外部交易成本,减少时间、空间上的障碍,以及带来管理方式上的创新,给企业获得了盈利机会。但是随着电子商务热潮的进一步发展,企业所面对的外在经营环境越来越复杂,起初由电子商务优势所带来的溢价显得越来越小,市场上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产品生命周期越来越短,创新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对市场的反应要求越来越紧迫,再加上随着经营的不断扩大,企业内部组织不能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很好地协调,未找到在宏观、微观环境下适合企业发展的内部组织架构从而有效规避风险,这对企业在信息全球化的国际背景下生存是极其不利的。因而,企业作为未来电子商务应用的主体,必须深刻了解电子商务给企业组织内外部带来的变化,并根据企业的特性进行适宜的调整(包括内部组织架构调整及组织面对外部环境下战略的变革),从而为企业在这一全球互联网大背景下,获取持续的竞争优势提供助力,同时,它也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大多数企业所面对的一项重要课题,有待更深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二、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回顾与分析

(一)企业组织内部结构变革文献回顾与分析

电子商务给企业带来的巨大潜力,吸引了国内外很多学者的研究关注。电子商务对企业组织的变革,在内部主要体现在组织架构上。国外学者在研究电子商务对企业组织架构的影响时,多集中于研究虚拟企业和以此为基礎的网络组织架构。1993年,JohnA.Byrne在其文章中指出虚拟企业是在其自身的核心能力基础上,由多个企业为迅速响应市场的变化而快速形成的临时性网络组织,并从组织形式的角度总结了应具备的特点;1995年,Kenneth Preiss与Steven L.Goldman、RogerN.Nagel在其出版了专著中进一步丰富了虚拟企业的概念:虚拟企业是获得竞争优势的手段;之后,Marhsall Van Alsytne在对以前的各种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回顾的基础上,指出虚拟企业实质上是一种网络组织;布莱恩·克莱格等在这一阶段对电子商务进行了较深入的剖析和研究,也提出了虚拟企业、虚拟社区、注意力经济等一系列电子商务组织模式概念。这些组织结构概念大多在现今电子商务的应用过程中仍然为大多数企业创造持续的核心竞争力。

电子商务在我国企业的应用普及,国内学者也对其嵌入组织内部所带来的结构变革进行了研究。起初,孙健等学者在电子商务作为全新商务运作模式的基础上,以交易费用理论的视角,深刻且全面的阐述了电子商务在企业中的实施对组织结构的发展,并指出组织朝着扁平化、跨职能团队、虚拟运作等组织运作模式演进;同样运用制度经济学中的交易费用理论来分析电子商务对组织结构变革的还有学者孙艳,她认为在电子商务时代,企业不必将市场交易成本内部化,而可以通过建立网络化的组织将其化解,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生产性、非生产性两种网络组织的运作特点;随后,林丹明学者注意到,企业组织结构转变不仅与电子商务的应用有关系,还与企业所处的内外部制度环境有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加入宏、微观制度因素,构造出两个理论模式来区分企业组织变革所处区域;杨路明等学者从供应链的角度进行研究,并根据电子商务嵌入供应链的程度来对组织结构模式变革进行分类,并提出相应的保障措施;林英晖和张淑梅等从企业组织结构演变为分析视角来说明当今电子商务在哪些方面对组织结构进行影响;其他的大部分学者则从电子商务的特点、传统组织的局限性方面来研究电子商务对企业内部组织结构的变革,并提出组织结构网络化、虚拟化、柔性化、小型化、专业化等组织结构演变特点。

(二)企业组织外部竞争战略变革文献回顾与分析

电子商务时代的到来,不仅改变了企业组织的内部架构,也由于其对市场环境的影响,改变了企业组织的竞争战略。最具代表性的是波特在其文中指出:电子商务时代,企业想要获得超越对手的持续竞争优势,就应该把电子商务战略作为传统战略的互补,而不是完全的替代,同时,企业的竞争战略也要取决于行业的市场竞争情况及企业在行业中所处的地位;David Feeny在文中基于传统战略理论框架下,深入分析了互联网电子商务在三个领域中给企业带来的价值;Rangan和Adner写文深入剖析了互联网电子商务的根本价值是要让企业提高长期盈利能力,并指出当前企业在实施互联网战略时存在的七大误区,为大多数传统企业在实施电子商务外部竞争战略时,提供了指导性的建议;Christensen也通过对比传统企业竞争优势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变化,为企业在未来的竞争中获得优势提出参考性的变革战略理念。

电子商务改变了嵌在市场中的企业个体的商务运作模式,最终改变了行业结构或者市场结构,大多数中国学者注意到了其对企业组织外部的影响,也对其进行了研究调查。姚国章在其书中描述了互联网电子商务在企业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分析了其在中国发展中所出现的战略问题,并依此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同样,赖茂生学者在其书中也描述了电子商务对企业组织竞争战略的重要影响,依此为理论基础选择了几个重要的行业,深入分析了行业外部环境特点电子商务的应用情况等,最终为其制定或调整出提高企业竞争力和企业信息化的电子商务竞争战略。国内企业电子商务竞争战略研究才刚刚起步,相关研究还较少,有待下一步的根据本国企业的具体情况,做进一步适合企业发展的本土化电子商务竞争战略。

三、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组织变革文献述评

对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组织的研究,国内外大多数学者已取得了很多重要的研究成果。在企业组织架构方面,从电子商务对企业边界的弱化下,深入分析了虚拟企业、网络组织的形成条件、结构、交流方式等。同时,从不同的视角下,如交易费用理论视角、制度因素视角、供应链视角、组织结构演进视角等,来研究电子商务的出现和应用对当前的企业组织内部结构的变革,并得出了符合实际并广泛应用的结论。但针对这一论题的研究结论中,仍然存在不足。在研究方法上,主要以理论性的探索性研究为主,很少有实证角度的研究,大多數研究都是归纳性的共性研究,很少有针对某一行业或者某一企业的电子商务应用验证的案例研究。在研究过程上,也基本上只是应用电子商务相关理论作为研究基础,从而得出对企业组织结构的影响;或者结合电子商务的背景,构造理论模型而得出企业电子商务变革所处的区域,基本上都是静态的研究,而很少有动态的研究。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组织结构变革的未来研究中,可以利用实证验证的方法进行研究,使研究的结论有数据或数理模型的支撑,让研究结论更有说服力,也拓展了研究方法。也可以采用案例验证研究,而尽量避免大而泛之的理论总结,在验证之前研究结论的同时,也能根据案例情况,进行本土化调整,从而使结论更具用应用价值。

对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组织竞争战略变革研究中,国内外研究者都对电子商务嵌入企业组织竞争战略产生的影响进行了阐述,并对如何更好地利用新兴的商务模式来增强企业的竞争地位提出了一系列建议。但研究仍然较为泛化,提出的建议可能不适合某一行业或者企业。研究方法上实证研究应用较少,更没有动态化的研究。当下,电子商务对企业组织竞争战略变革和行业结构的影响还处于初级阶段,但随着电子商务的热潮,电子商务对企业组织战略变革的影响将成为研究的重点方向和领域,到时可以多应用实证且动态化的研究方法来研究该课题以增加了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基于以上的描述和分析,对文献进行归纳后,总结出几个在未来研究该领域时,值得关注的重点研究主题。第一为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组织结构的变迁规律。现在的大多数研究拘泥于电子商务对企业组织结构演变结果的阐述,缺少对其演变过程的研究,更缺少加入具体行业或企业因素来反复验证,并总结出结构演变规律,最终做出适应企业发展的管理准备。

第二为电子商务对企业选择组织变革模式的方法讨论。在现有文献中大多数涉及的只是电子商务环境下有哪些变革模式,而对什么特性的企业应该采取的变革模式,以及如何采取并且在采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的解决很少涉及。在当下互联网的大背景下,如果一个企业采取了正确的电子商务组织变革模式,就能在企业组成的网络中占据领导能力进而增强核心能力,并为规范电子商务市场、带动其他企业的信息化发展及宏观经济增长做出贡献。因此,研究电子商务对企业选择组织模式变革的途径及问题解决显得尤其的重要。

第三为电子商务时代下,企业组织结构变革所带来的各部门的协调危机和为企业带来的外部风险。电子商务的应用大多造成企业层级结构的弱化,使企业组织向扁平化、网络化方向发展,使原本组织中运行良好的协调制度趋于瓦解,此时需要建立适应电子商务应用和企业自身特点的协调机制,缓解由于协调不顺造成的部门间利益冲突阻碍企业的壮大。同时,电子商务应用造成企业核心信息的泄露,致使企业面临严峻的外部风险是值得注意的问题。因此,对于电子商务环境下如何避免企业重要信息泄露以及如何解决由于组织结构变革造成的部门矛盾,让企业在网络组织中具有先发优势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最后为电子商务对企业组织竞争战略变革的研究。电子商务改变了行业的结构,从而也改变了企业原有的市场位置。电子商务战略作为传统战略强有力的补充,如果企业在这一特殊时机,采取有利的市场竞争战略,不仅能抓住时机发展壮大,甚至还能击败强有力的竞争对手,改变其在行业中的地位。因此,对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组织竞争战略的调整和变革研究展现了其重要的价值。

四、结束语

电子商务时代的到来,不仅影响了个人,更深地影响了企业。它为企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为企业在发展其的过程中带来一些管理问题。如何应用电子商务所带来的组织变革优势以及相应的调整组织竞争战略以获得市场上持续的竞争优势,对于当前企业界还是学术界,依然是值得探讨和研究的重点问题。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进行总结和分析,阐述了现有的研究成果,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当下研究在不同方面存在的一些不足,并指出了未来在研究该领域时应该注意的问题,从而扩展研究方法,增加结果的实践性。同时,在对文献进行阅读和深入分析时,也归纳出了该领域研究的重点话题,为下一步该领域的研究提供具有参考性的主题。

电子商务在企业中的广泛应用是不可避免的时代主题。在这种主题下,研究企业发展电子商务对企业组织内部结构、外部竞争战略的改变以及企业在演变中出现的重要问题,并从中总结出一系列相应的解决措施和普适性的变化规律,这对于当下中国企业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市场环境下生存发展并取得持续性且难以模仿的竞争优势,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John A,Bynre.The Virtual Coproration [J].Business Week,1993,2(8).

[2]StevenL.Goldman,RogerN.Nagel,KemrehtPreiss.Agile Competitors and VirtualOrganization[M].Van NostrandeRhnold,1994.

[3]Marhsall Van Alsytne.The State of Netwokring Ogranization:A Svurey in Three Framewokrs[J]. Journal of Organization Computing,1997,7(3).

[4]布来恩·克莱格.看不见的顾客:成功的网络客户服务战略[M].向莉、李矿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01.

[5]孙健,林则夫,辛然,莫衍.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组织结构的发展[J].科研管理,2001,22(5):69-74.

[6]孙艳.电子商务的发展与企业组织结构的变化[J].经济问题,2001(1):48-50.

[7]林丹明.电子商务、制度因素与企业组织变革[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41(3):105-110.

[8]杨路明,李宇庭,张钧彦.电子商务时代企业组织结构变革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3(8):37-40.

[9]林英晖,屠梅曾.电子商务与企业组织结构的变革[J].科学·经济·社会,2003,21(2):30-33.

[10]张淑梅,冯华.论电子商务对企业组织结构的影响和管理方式创新[J].山东经济,2004(4):71-74.

[11]Porter M E.Strategy and the Internet[J].HarvardBusiness Review,2001,79(3): 63-79.

[12]Feeny D. Making business sense of the e-opportunity[J].Sloan Management Review,2001,42(2): 41-51.

[13]Rangan S,Adner R.Profit and the Internet:sevenmisconceptions[J].Sloan Management Review, 2001,42(4): 44-53.

[14]Clayton M Christensen.The past and future of competitive advantage[J].Sloan Management Review,2001, 42(2): 105-109.

[15]姚国章.中国企业电子商务发展战略[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16]赖茂生.电子商务与竞争战略[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作者簡介:

张甜溪,女,云南昆明人,云南大学企业管理专业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企业组织与战略管理。

作者:张甜溪

剖析我国经济学变革演变论文 篇2:

新制度经济学对中国经济改革的启示

摘要: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当下,正处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进入最为关键的阶段,如何通过学习和借鉴先进的经济理论,设计适应一国经济文化政治的经济运行体制,从而推动经济向前发展和良性循环,是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试图通过对新制度经济学派的内涵及特点、核心理论的粗浅探讨为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和发展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新制度;中国经济;启示

一、新制度经济学的内涵及特征

1、新制度经济学的内涵

新制度经济学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为了与老制度经济学相区别,威廉姆森提出了“新制度经济学”这一术语。关于制度的概念,西方学者有多种不同的解释。舒尔茨将制度定义为“管束人们行为的一系列规则”,凡勃伦则将制度作为一种“广泛存在的社会习惯”,诺斯认为“制度是个社会的游戏规则,更规范的讲,它们是为人们的相互关系而人为设定的一些制约”,他将制度分为三种类型即正式规则、非正式规则和这些规则的执行机制。新制度经济学派则更多的将制度作为“一种行为规范,同时也是一种经济资源,它可以为人们提供有价值的服务”。

综上所述,结合新制度经济学发展的实际情况,新制度经济学的内涵总结为:经济学家利用经济学的方法去研究制度,对于制度的构成和运行采用正统的经济理论加以剖析解构,并从中发现经济体系的运行中这些制度所处的地位和起到的作用。

2、新制度经济学的特点

新制度经济学具有以下特点:

(1)对新古典经济学的批判与继承。

与老制度经济学对新古典经济学的否定不同,新制度经济学批判的继承了新古典经济学的传统,用新古典经济学的基本假设和成本收益分析方法研究制度的产生、作用及其演变,如新制度经济学吸取了新古典经济学的一些分析方法如经济人假设、收益最大化和边际替代等方法,从而拓展了经济学研究空间,丰富了经济学研究的研究对象,发展和补充了新古典经济学。

(2)对“经济人”的态度持批判态度。

威廉姆森认为,“经济人”的自利行为常常导致机会主义,即经济中的人不但自利,而且为了利己不惜去损人。他借用西蒙在《管理行为》中提出的人的“有限理性”观点,说明人们在经济活动中总是力求理性的原则,但是人的理性有限,人们的理性会受到信息传播时的效率和他接受信息的能力等诸多因素的限制,这种限制使得人们在市场交易活动中由于信息的不充分和接受信息的能力不强而造成市场交易费用的增加。

(3)分析方法上的特色。

以科斯为代表的新制度经济学分析方法是新古典经济学的分析方法。比如以个人主义作为哲学基础,以理性的经济人作为经济分析的基本前提,用成本收益分析法,以最大化“为经济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以成本收益法分析经济制度产生、演化和在社会经济中的作用,并进一步提出制度改进的途径。

二、新制度经济学的四大核心理论

作为当代西方主流经济学派之一的新制度经济学,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贡献都非同一般。新制度学派大概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伴随60年后期资本主义国家的科学技术进步、生产扩大过剩、社会矛盾尖锐等特点而兴起。发展至今,新制度经济学的发展已具有一定的规模,形成了四大核心理论:交易费用理论、产权理论、企业理论、制度变迁理论。

(1)交易费用理论

作为新制度经济学最基本的概念,交易费用理论从契约的角度来看待和研究经济组织,该理论认为“任何一种能被表述为契约问题的经济或组织问题,都能在节约交易成本的意义上进行深入的探讨”。1937年科斯在其经典论文《企业的性质》一文中最早提出“交易费用”的概念,科斯认为交易费用是“市场机制运行的成本,由于交易费用的存在,使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降低了”。通常情况下,交易费用包括搜寻费用、谈判费用和实施费用。

“交易费用”概念的提出,对于新制度经济学发展具有深远意义。可以说,离开交易费用范畴,就不会有新制度经济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资源的稀缺资性,交易费用理论表明交易活动也具有稀缺性,因而经济学可以将交易作为一种稀缺性资源进行研究,从而使经济学进一步透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从交易费用为零到交易费用为正的过程,使得人们可以重新认识市场机制的作用。另外,市场的不确定性导致交易也是冒风险的,因而交易活动需要付出成本,从而也就有如何配置的问题。资源配置问题就是经济效率问题。所以,必须改善制度,减少交易费用这部分“内耗”,提高经济效率、提升资源配置效率。

(2)产权理论

产权经济学大师阿尔钦认为:“产权是一个社会所强制实施的选择一种经济物品的使用的权利。”这揭示了产权的本质是社会关系。德姆塞茨在《关于产权的理论》一文中对产权的定义是“所谓产权,是指使自己或他人受益或受损的权利,产权是一种社会工具,有助于人们形成那些他们可以合理持有的预期”,其强调了产权的行为性和社会关系性质。诺斯认为“产权本质上是一种排他性权利”,强调了产权的排他性。因而,新制度经济学家一般都认为,产权是一种权利,是一种社会关系,是规定人们相互行为关系的一种规则,并且是社会的基础性规则。关于产权的最著名的科斯定理,“只要制度是明晰的,并且交易成本为零或者很小,则无论在开始时将产权赋予谁,市场均衡的最终结果都将是有效的”,表明无论开始将产权赋予谁,市场的最终结果都是有效率的,实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产权实质上是一套激励与约束机制。产权的一个基本功能便是影响和激励行为。新制度经济学认为,能够对资源配置效率产生直接影响的就是产权安排。产权安排对个人行为所提供的激励最终决定一个社会的经济绩效。

(3)企业理论

关于企业的起源问题,科斯运用其首创的交易费用分析工具,对企业的性质以及企业与市场并存于现实经济世界这一事实做出了先驱性的解释,将新古典经济学的单一生产制度体系——市场机制,拓展为彼此之间存在替代关系的、包括企业与市场的二重生产制度体系。科斯认为市场上的交易使用价格机制来协调的,企业不同于市场的特征就是用行政命令取代了价格机制成为资源配置的方式。企业的存在把原来许多属于市场交易的行为“内部化”了,斯密的“看不见的手”被行政手段所替代,即许多原来要由市场交易的经济行为现在却在企业内部进行协调了。

科斯认为,企业和市场不过是两种不同而又可以相互替代的交易体制。在科斯看来,市场机制的运行是有成本的,通过形成一个组织,并允许某个权威(企业家)来支配资源,就能节约某些市场运行成本。交易费用的节省是企业产生、存在以及替代市场机制的惟一动力。在企业规模的确定问题上,科斯认为,由于企业管理过程本身也会产生有费用,并且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其管理费用也在增加,因而企业规模不可能无限扩大,其规模达到它所支付的管理费用和企业扩大所节约的费用相等时,企业就达到了其最大规模。

(4)制度变迁理论

制度变迁理论是新制度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其代表人物诺斯在《西方世界成长的经济理论》和《庄园制度的兴衰:一个理论模式》两篇论文中提出一个中心论点:一种提供适当的个人激励的有效制度是经济增长的关键,而这种制度的产生是有代价的,除非其所带来的收益大于付出的成本,否则这种新制度不会出现。诺斯认为制度变迁的动因在于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制度变迁的原因之一就是相对节约交易费用,即降低制度成本,提高制度效益。所以,制度变迁可以理解为一种收益更高的制度对另一种收益较低的制度的替代过程。在看待经济增长中的技术因素时,科斯认为技术的革新固然为经济增长注入了活力,但人们如果没有制度创新和制度变迁的冲动,并通过一系列制度(包括产权制度、法律制度等)构建把技术创新的成果巩固下来,那么人类社会长期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是不可设想的。诺斯将制度因素引入经济增长分析,把制度作为经济发展的内在因素来研究,说明制度变迁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指出了制度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这使制度经济学的分析更为成熟和完善,为人们思考经济的增长与发展问题开阔了更广阔的视野与更深刻的思路。

在对国家的作用和意识形态的作用,诺斯也进行了令人耳目一新的分析。诺斯在制度变迁理论中对产权理论并没用多大发展,可是诺斯的独创之处是将产权理论与国家理论相结合,提出有关国家“暴力潜能”分配论,认为“若暴力潜能在公民之间进行平等分配,便产生契约性国家;若暴力潜能分配是不平等的,则产生掠夺性国家。”“国家为取得收入而以一组被称之为保护和公正的服务做交换。”即国家暴力以能实现社会合作现实其公正性。诺斯实质上上市将科斯的企业理论引入国家问题而展开分析:统治者也是一个具有福利或者效用最大化的行为“经济人”,他们也面临生存和发展的问题,在竞争和交换过程中,他们也是“有限理性”,其行为也具有机会主义倾向。国家暴力在界定与行使产权的经济增长、衰退或停滞的产权结构的效率负责。在对意识形态的作用分析中,诺斯认为意识形态是“人们关于世界的一套信念。”“一个拥有健全伦理道德的社会,它就会成为社会稳定、经济制度富有活力的粘合剂,从而使制度的作用发挥更为完善,推动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诺斯具体的分析了意识形态的经济功能,意识形态是减少提供其他制度安排的服务费用的最重要的制度安排,公平的意识形态为社会成员的行为提供一个共同的准绳,减少内耗,提高效率。

三、新制度经济学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启示

改革开放是中国实现经济增长与发展的转折点,在这一过程中实现了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渐进变革,中国经济实现高速增长。不可否认制度的变革对中国经济增长起到关键的推动作用,这也从一个方面印证了新制度经济学经济增长理论的科学性。以下是新制度经济学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些启示。

1.产权方面。

新制度经济学的产权理论是在我国引起极大的反响西方经济学理论之一,对我国的市场经济改革有着重要的启示。新制度经济学理论认为,一国的制度结构是开启财富潜力的钥匙。经济学家张五常作为科斯理论的传播者、继承者和创新者,特意把最近出版的《中国经济制度》一书献给科斯,称“他那权利要有清楚界定的理念,唤醒了一个庞大的国家”。周其仁教授认为,中国改革就是“一部未完成的产权改革史”。科斯本人在接受《财经》记者专访时表示,“如果产权没有得到界定,交易费用居高不下,市场经济就难以运转。在过去的30年里,中国一直在通过改革来界定产权、降低交易费用,显然是取得了很大的进展。”2003年,我国明确提出了产权制度改革的问题。十六届三中全会更进一步的提出了产权是所有制的核心和主要内容,建立现代产权制度是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在要求。其中受影响最深刻的就是我国的农地制度。新制度经济学为我们提供了明确产权的产权激励问题,就农民的信息空间或农民承包土地和出卖农产品的信息成本过高提出了通过完善农地产权制度,建立一个完整的农地产权激励机制,使产权机构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实现农地的可持续利用,推动我国农地制度变迁。

2、制度创新。

新制度经济学在分析方法和政府行为中,为分析政府机构中出现的腐败和反腐败问题提供了研究的视角。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观点来看这个问题,制度影响个人选择的方式是通过影响个人对成本和收益的计算的来达成的;这也提供了加强政府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提高政府结构效率的依据;提供了政府行政机构改革的主要途径——制度创新。

3、企业理论。

制度分析方法与企业行为中,公司法人内部治理结构的完善得益于新制度经济学的指导。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提供了一种激励约束机制用以处理委托—代理问题,它实际上是对一个企业经营管理和绩效进行监督的制度安排,是一套对公司剩余索取权进行配置的法规构架;同时,新制度经济学引导人们重视对中国企业文化 的研究——企业与团队精神。目前我国所进行的企业产权改革就是一种国家机制主导的制度变迁。

[总结]改革和发展是我国目前最大的现实,中国经济学要想有所突破,新制度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的研究是必然选择。中国的经济改革实践提出了许多西方主流经济学和传统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都无法解答的理论难题。(作者单位: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卢现祥,新制度经济学.武汉大学出版社.2011

[2]宋顺锋,经济学.中国人民出版社,2008

[3]道格拉斯·诺思.经济史中的结构和变迁[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4.

[4]汪丁丁、韦森、姚洋:《制度经济学三人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年

[5]盛洪:《走向新政治经济学》,《现代制度经济学(上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作者:吕素昌

剖析我国经济学变革演变论文 篇3:

浅谈我国商业健康险的发展

摘 要:要在2030年之前实现“健康中国”这一目标,我们必须坚持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着眼于大力发展商业健康险,将其与基本医疗保险有效结合,共同促进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便是可行发展道路之一。本文意在通过分析我国医疗保障制度的变革历程及现状,探讨商业健康险的市场状况与可发展方向,为我国商业健康险的未来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商业健康险;医疗保障制度;历史变革;发展方向

前言:

随着我国社会各方面的发展,人们在健康方面的需求愈发凸显,医疗与保险作为关乎每个人切身利益的重大民生工程需要不断结合社会大健康发展的客观要求持续推进。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也于近年来将全民医疗保险提升到了空前的战略高度上,包括商业医疗保险在内的大健康产业迎来了利好的发展空间。剖析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的发展变革与现况,可以窥见医疗保障制度的演变脉络,以更清晰的思路去旧立新,多方面协同发展。

一、我国医疗保险制度变革历程及现状

1.1发展变革

自20世纪中叶至今,我国医疗保险制度已经发展了将近70年,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概括如下:

1.2现状

医疗保障制度的发展是步步探索的结果,受到社会发展水平、医疗资源、文化传统、价值取向以及经济意识形态等多方面的影响,在人类医疗保障制度的发展史上,没有绝对的哪一种最好,各国都是在处于一个完善改进的状态下,只有将特定的时期所出现的问题个个解决,才能够促进进一步的发展,目前我国的医疗保障体系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医保制度过于板块化、碎片化和分割化,管理和运行效率低下,公平性难以保证等,同时,人口老龄化加重、疾病谱和人们健康观念的变化,医疗技术手段的进步……这些都对当前阶段的医保制度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

此外,我国也面临着医保基金赤字危机,《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报告2014》指出,2024年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将出现累计结余亏空7353亿元[1],我国医保基金运作遵循的原则是:“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结余”,而受国民经济增长速度逐渐放缓、人口老龄化加快、医疗服务需求较快扩大、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过度医疗等方面的影响,医保基金支出持续增长,政府所采取的控费举措并不能完全消除基金赤字隐患。

二、商业健康险市场分析

目前,我国已经初步构建了以城乡社会医疗救助体系为基础,城乡基本医疗保障制度为主体、公务员医疗补助、企业补充医疗保险等为补充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窥其发展脉络,可以知道,未来一段时间,我国医疗保障体系仍将持续公立为主、私立为辅的发展模式。

2.1需求缺口大

现阶段,我国国民收入水平不断提升,人们的健康意识日益增强,同时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这也使得民众的医疗保健需求层次不断提高,发挥补充作用的商业健康保险备受关注。作为一个补充性存在,商业健康保险在我国医疗体系中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我国健康保险的环境在不断优化,正呈现多元化竞争格局。

从市场运行机制来看,目前我国对商业健康保险的需求缺口是极大的,这为其发展创造了无限可能的机遇,人口老龄化的程度加深催生了更大的健康保险需求,且这一需求将随着社会发展进一步释放,社会基本医疗保险是无法满足这一缺口的,商业健康保险将具有更为广阔的未来市场,借此弥补社保的不足,缓解社保压力。

就地区来看的话,我国商业健康保险的发展并不均匀,较为发达的省份与发展相对落后的省份之间的差异是很大的,由此来看,健康保险市场仍具备较大的发展潜力。

此外的话,近年来进入健康保险市场的公司数量大规模增加,其中开展商业健康保险业务的经营主体也在增多,引导这些公司良性发展,对减缓政府财政压力有重大意义。目前我国已经基本实现了社会医保的全面覆盖,而商业保险覆盖率不到1%,同时受限于其本身深度和密度相对偏低的情况,有待进一步加快发展。总体来说是市场规模小,但增速高,上升空间大。

2.2利好政策支持引导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商业健康保险的发展,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利好政策,通过推行个税递延、税收优惠鼓励民众购买商业保险,这为商业健康保险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与市场环境。

2.3新技术推进融合发展

当下社会是一个信息化,大数据化的时代,在不久的将来,随着大数据、区块链技术的不断成熟,商业健康保险必将与现有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积极对接,发挥更重大的作用。新技术对保险行业的冲击是不可忽略的,大到产业链,小到各个运营环节,将发展与技术融合必将推动整个保险行业前进的步伐,商业健康险的发展更应该顺应当下,着眼未来,在新形势下争取新机会。将区块链、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基因检测以及可穿戴设备等技术与行业的组织结构、核保与理赔、营销等运营环节结合,必将大大促进商业健康险产业走向成熟。

三、发展趋势

3.1市场将进一步细分、线上管理将是主流模式。

一个产业发展和进步的表现之一便是对应产品市场的细分,目前,商业健康险趋于分类细化,针对不同的需求者保险公司推出了不同的服务。同时,基于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互联网服务业范围迅速扩大,医疗保险服务亦不例外。当前,业务已逐步向线上转移,未来,重心必将落在这一块。

3.2专业化经营将具优势

专业化经营亦是趋势之一,将健康管理与保险相结合,有助于促进健康服务产业链的整合。专业技术与差异化竞争优势是在这个市场中取胜的关键所在,商业健康保险企业的发展应积极依托自身在人才、技术等多方面的优势,不断创新,如构造集产品开发、管理与服务于一体的大数据平台,将具有深远意义,在促进自身研发、生产、销售的基础上对我国大健康事业的发展提供可靠的数据等信息支撑。

通过加强与互联网的融合发展,构建大健康生态圈,助推健康保险发展是必经之路。

参考文献:

[1]《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报告2014》

[2]王志刚主编.隋斌.周泾.施洵.医疗+保险 如何构建跨界融合生态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8.10

[3]李濤.保险公司提升商业健康险竞争力的路径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20(11):164-165.

[4]王瀚洋. 建立国家级医疗健康数据平台的思考[N]. 中国银行保险报,2020-07-31(007).

[5]马思婷,李雅诗.新冠肺炎疫情下“互联网+商业健康保险”的发展探讨[J].商业经济,2020(05):179-180.

作者简介:

马瑞(1998-),女,汉族,甘肃天水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经济学

通讯作者简介:李亦兵(1966-),女,汉族,江苏镇江人,经济学硕士,中国药科大学副教授,硕导,研究方向:社会与管理药学。

(中国药科大学 国际医药商学院   江苏 南京   210000)

作者:马瑞 李亦兵 张轩豪 曹子涵 马智超

上一篇:经济结构及财政政策研究论文下一篇:声乐教学与朗读艺术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