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物质文化建设论文

2022-04-19

摘要:学校文化是学校在教书育人的实践活动中沉积和创造出来的,被一代又一代人认同并遵循的,影响师生精神行为的一种价值观念。学校物质文化就是以物质形态呈现出来的文化。笔者结合实践经验,探讨了对学校物质文化建设的认识和思考。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学校物质文化建设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学校物质文化建设论文 篇1:

学校物质文化建设之思考

物质文化建设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精神文化建设的外显层面之一,其目的是将精神文化价值渗透整合到物质环境氛围之中,打造出承载学校精神价值的物质基础。

对于学校来说,校园环境是物质文化建设的重要外在表现。良好的校园环境是一部立体的、多彩的、富有吸引力的教科书。正如一位教育家所说:“一所学校,走进去布局合理,到处有绿化,环境优美,使人感到身心愉快;到处干干净净,整整齐齐,使人感到精神振奋。这种心理效应能使人产生一种无形的约束力,虽不具有强制性,却能引起个体情感上的共鸣。”

一、学校物质文化建设的内涵

学校物质文化建设是指校园建筑、设备设施、绿化美化等学校硬件以及表现学校精神文化的雕塑、标语、校刊、校报、橱窗、板报等。它是学校成员共同努力所创造的一种体现着精神价值的物质结构,这些物质结构是学校价值的客观反映,是静态的校园文化。在校园里,无论是文化长廊,还是绿树花墙,都应以反映现实为目的,绘上时代色彩。

学校物质文化建设包括校舍建设、校园设计、环境布置、教育教学设备设施等。它不仅承载着教育教学活动,还体现着学校的精神,是学校文化外显的部分。

二、学校物质文化建设的载体

学校物质文化建设的载体主要包括以下三种。

一是环境载体。包括校园设计、绿化设施、景观建筑等。

二是理念载体。理念体现了学校的育人取向,是校长教育哲学思想的结晶,它表现在校训、校歌、校徽、教育理念、育人目标、价值追求等层面上。

三是活动载体。活动以动态的形式承载学校的校园文化,它包括校庆、纪念日、班(团、队)会、升旗仪式、艺术节、运动会、兴趣小组、科技活动等。

三、学校物质文化建设的基本思路

如何突出学校物质文化的特色,将精神文化的内隐价值更好地体现在学校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之上,形成具有较强教育力的物质文化氛围,是学校物质文化建设的基本着眼点。鉴于我师团场各学校的历史文化传统不尽相同等因素,笔者确立了以下物质文化建设思路。

1 人本性原则

对于学校而言,物质文化和人文环境的建设,离不开一定的物质环境。在许多方面,学校的人文精神也的确需要借助物质载体来实现。学校需要通过物质载体来诠释学校所追求的人文价值。换言之,学校物质环境的建设应该以人文价值为指导思想,而绝不能单纯为了外表的高大气派和内部的豪华奢侈。这就是说,建设人文环境要力争使学校的每一个“物质元素”都涂上“人文元素”的色彩,散发出“人文元素”的气息,进而使这种气息弥漫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

学校环境是否使师生产生和谐、稳定、安全和积极的感受,学校景观设施的布局是否以人的需要为取向,学校物质环境是否具有审美价值等诸多因素,都会影响到学校人文精神的展现和诠释。以“人”为本,而不是以“物”或“管理方便”为本,是教育发展追求的永恒价值。因此,学校的环境建设必须以师生的心理需要为第一着眼点,必须以师生的精神成长和综合素质发展为唯一价值取向。一所学校的环境外观再好,管理制度再完备,如果没有考虑人的需要,就不能说这个学校的教育环境建设是和谐完美的。

2 思想性原则

在学校物质文化建设中体现思想性,是学校育人职能的具体体现,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要。校园建设中渗透着积极向上的社会文化和优秀健康的民族文化,可以让学生在物质形态中体验和感悟,并以此认识社会、把握人生、学习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传统美德,进而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 艺术性原则

在建设学校的物质文化时,其外显的物理环境应讲究艺术性,做到“润物无声”。校园规划应当错落有致,有别具特色而富含文化底蕴的建筑,舒心怡人的绿化广场,曲折婉约的读书小道,展示学校特色的雕塑小品……凡此种种,都可以发挥环境的功效,产生不同凡响的“以美育人”的效果。

4 地域性原则

每所学校都处在特定的区域范围之内,有其特殊的人文地理环境和自己独特的办学历程,被特定的风土人情所浸润。在物质文化建设中,学校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把握地域性原则,打造独具地方特色的校园文化。

5 “一校一品”原则

根据各校的具体校情,按照精神文化价值取向的不同,遵循“一校一品、各有特色”的原则,学校可以确立一套独特的精神文化价值体系,创建自己的物质文化建设风格。

一是每所学校的物质文化风貌一定要与该校的精神价值相契合。合则“形神兼备”,能对师生进行正面的教育、暗示和熏陶;不合则“貌驰神离”,无法对师生产生有益的影响。因此,学校物质文化建设不应贸然下手,而应在精心设计、完成好精神文化内隐价值体系的基础上进行。

二是学校物质文化建设一定要遵循“先摸底、后规划、再建设”的原则。规划一定要长远,一时做不到的可以预留空间,等时机成熟再补做。如果目光短浅只图眼前,那么将来改造起来也会比较麻烦,后悔也来不及了。

三是一定要体现学校自身的特色。农村学校一般很少有城市学校那样大的文化建设投入,要在“豪华”上与城市学校比,那是不可能的,所以应秉承简约为本的原则,争取以特色取胜。而且突出农村学校特色,发动师生就地取材,既可节约资金,又可培养师生的动脑动手能力和主人翁责任感,还可以增强师生对学校的亲近感和归属感。

四是要注重物质文化建设的细节。“一滴水可映出太阳的光辉”,一个细节可以反映学校的管理水平。但在现实生活中,有的学校却仅停留在口号上,并不关心如学校厕所的清洁卫生、冬天洗簌用水、学生课间饮用水等小事。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这是老子2500多年前写下的人生箴言。不注重完美的物质文化构建细节,就无法建起宏伟的教育大厦。完美的物质文化建设,不是简单的标语口号式、蜻蜓点水式或囫囵吞枣式的宣讲,因为这样做往往难以达到育人目的。它需要把事情做细,让细节到位。

五是自然景观人文化,人文景观精致化。一切景语皆情语,一切景致皆文化。学校在进行校园建设时,一般对自然景观较为重视,人文景观则比较欠缺。精心建设人文景观,并不在于数量的多少,而在于在有限的天地里巧妙地搭建人文景观,集中凝炼和突显学校的精神文化价值。

六是广开资金门路。农村学校往往钱少事多,一定要节约资金,多办实事。学校可以在争取政府部门支持的同时,拓展社会捐资助学渠道。只要开源节流,多想办法,就可以搞好学校的物质文化建设。

四、学校物质文化建设的内容

为彰显学校各个场所的文化气息,增强学校的文化感染力和显性教育功能,学校要想方设法让每面墙壁都说话,使每个空间都育人。笔者认为,要达到这一目的,就必须做到以下两点。

1 加强显性校园文化建设,彰显学校文化气息

学校楼道文化。所谓楼道文化,就是各种教学楼、综合楼、宿舍楼的走廊所应承载的文化形式。各级各类学校都有极其丰富的走廊资源,学校走廊宽敞、明亮、人流量大的特点,是开发校园文化的有利因素之一。因此,学校应根据学校自身特色,充分利用走廊的空间,建设走廊文化。如在楼梯间贴上“上下楼道靠右行,你谦我让脚步轻”,“嘘,轻点,上课了”之类的标语、师生创作的书画作品、成语故事展板、唐诗宋词或名言警句等,使楼道具备了潜在的教育功能,让楼道“动”了起来,“活”了起来,不仅使学生受到了教育,同时也让他们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楼道文化应做到“层层有主题,层层有特色”。每层楼一个主题、可以是民族文化、世界文化、地域文化等不同文化版块介绍,也可以是师生书画作品,还可以是成语故事。学校还可以在走廊设置“音乐谷”、“美术谷”、“民族文化”等,用艺术吸引并陶冶孩子的心灵和志趣。当学生漫步在楼道廊阁之间,诵读着名言警句,聆听着古典乐曲,欣赏着高雅艺术,情操自会得到陶冶,心灵自会得到净化。

学校班级文化。教室不仅是学生学习知识、习得技能的场所,也是学生领悟人生、胸怀天下、做未来主人的修行圣地。因此,教室不仅需要有一定的文化氛围,还应该具备独特的文化形式。教室文化不仅是各类校园文化最重要的形式,也是各级各类学校进行物质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由于教室文化的地位非常特殊。因此教室文化建设也突出特殊性,应该以励志文化、激智文化、警示文化、劝慰文化等形式为主。由于教室文化有充分的个性发挥空间,因此不同年级、不同班级的教室文化内容及形式应该各不相同。教室文化主要由门口的班牌和课表,室内的班训、班风、班规及各类文化展板构成。班牌、班训、班风、班规可由学校统一制作,但内容由学生提供,其余展板由各班自主设计和布置。班牌内容可以是班名、班主任寄语、班级口号、班主任生活照、学生全家福等。自主布置的展板也应多种多样,可有传统的图书角、卫生角、光荣榜、学习园地等,也可以有新兴的“才艺展示台”,“小荷尖尖”、“谁与争锋”、“每周一星”、“我感恩,我幸福”、“相约诗林词苑,走近文人墨客”、“教师箴言”、“少年心语”等栏目,努力营造出一种珍惜青春、竞争进取、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

学校寝室文化。学生寝室不应该只具有休息功能,也应有文化的内涵:一方面,学生的生活起居承载着一种文化,即与铺床叠被、物品摆放习惯等相关的生活文化:另一方面,寝室内的卫生状况、室内布置等也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形式。一个物品摆放杂乱无章、臭气熏天、徒有四壁的寝室,一定毫无文化可言,不仅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还会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产生极其负面的影响。因此,寝室文化不仅应该包括良好的寝室管理秩序、共同约定的作息制度和共同遵守的寝室纪律,还应该包括集全体成员智慧所体现的寝室内饰与布置。

寝室布置的标准包括“五个整齐”,即床上收拾整齐、服装挂放整齐、用品摆放整齐、鞋袜码放整齐、洁具收放整齐;“五个洁净”,即床上洁净、墙壁洁净、地板洁净、桌凳洁净、门窗洁净。各寝室的同学还可自己动手,创作一些字画张贴在适当的位置,营造出一种整洁宁静、温馨和谐的氛围。此外,师生还可就地取材,利用当地常见的民族工艺、手工制作、布艺编织等手段,自己制作一些小饰品摆放在寝室中,以增强寝室的乡土文化气息、民族气息。

学校食堂文化。有人也许会认为食堂只是学生就餐的地方,一日三餐的累计时间很短,不会对学生产生什么影响。实际上,如果学校能对食堂文化善加利用,也可以在很短的就餐时间里让学生接受多维的教育。

食堂是学生进入社会之前所接触的第一个需要耐心排队的地方,也是学生面对多种食品需要根据个人的经济条件和生活习惯做出选择的地方,还是学生接受食品卫生教育、食品安全教育、饮食习惯教育和节约行为教育的理想场所。食堂文化除了应该具备的较为丰富的内涵,其视角应是多维的,形式也应是多样的。首先,要让格言警句随处可见,冲击学生的眼球,感染学生的心灵。可在食堂内贴“天地粮心、珍食莫蚀”、“注重文明修养,自觉排队就餐”、“浪费犹如河缺口,节约好比燕衔泥”、“一日三餐,人之常情。早餐不吃上课没心思,中餐不吃上课没精神,晚餐不吃效率低”等标语,让学生养成按时就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其次,可以在美术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自制餐厅壁画。艺术特长生可绘制一幅幅让人赏心悦目的风景画,制作一张张活泼可爱的卡通画,使学校餐厅弥漫着浓厚的艺术气息。壁画不仅美化了就餐环境,也使学生的心灵受到了洗礼,在学生就餐的过程中,润物无声地教育了他们。

学校道路文化。学校的道路有其特殊性,来来往往的师生也比较多,因此如果善加利用,也可体现出较强的教育价值。如何让学生途经的道路体现出各种各样具有针对性和教育意义的道路文化,是一项非常值得探讨的课题。学校要善于充分利用道路有限的空间,让静态的道路“活”起来,达到此处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如将道路命名为“传统美德路”、“榜样激励路”,透过流畅简洁的实例,宣传为人立身的基本准则,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将道路命名为“自然世界廊”、“生命安全路”。传递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世界人”、“宇宙人”的现代理念。

学校仪表文化。仪表文化是通过学校师生的仪容、仪表所呈现出的一种文化形式。由于人的仪容、仪表受环境、性格、成长年龄等多种因素制约,且具有很大的变化空间,因此很多人不把仪表文化纳入校园文化范畴。其实仪表也是一种文化,而且是一种可控可变的校园文化。师生仪表所承载的文化,不仅能体现出一所学校师生的精神风貌,也能从侧面反映出一所学校的文化氛围。当然,校园内师生的仪表必须体现校园文化特有的属性,特别是学生的仪表文化,应以大方、庄重、积极向上为主要特征,展示出学生青春、活泼、阳光的精神风貌。

2 加快学校设施、设备现代化进程

学校物质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既有内部环境的建设,也有外部环境的建设;既需要全体师生通力协作,也需要取得社会各界的支持。学校在进行物质文化建设时,应积极争取当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努力改善办学条件,落实校园网络建设和现代化办公条件。学校应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系统、校园广播系统、电子阅览室系统等为教育教学服务:创建教师文化休闲活动中心及体育健身活动中心,改善教师办公、休闲、健身娱乐的环境;建设和应用校园图书、照片、录像、课件等各类资源库,逐步推进校园办公无纸化和自动化的进程;与社区工作人员相协调,密切合作,维护好学校周围的绿化和环境卫生。

完善的学校物质文化建设,不仅使学校的每一条路、每一座楼都鲜活起来,也为师生员工开展丰富多彩的寓教于文、寓教于乐的教育活动提供了重要的场所。让师生员工教有其所、学有其所、乐有其所,在求知、求美、求乐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启迪和教育,是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不变的追求。一个学校拥有一个非常和谐的人文环境,无疑会提升学校全体师生的幸福感。我们常说的“环境造就人”,也正是这个道理。因此,作为学校的管理者,首先要学会经营学校的物质文化,在校园里营造出富于人文气息的教育环境。一旦学校充满了浓郁的人文环境气息,那么学校就能够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通过有力的文化感染,影响和熏陶师生并最终使物质文化内化为师生的实践内驱力,进而使师生的思想得到提升,情操得到陶冶,心灵得到升华,行为得到规范,素质得到提高。

(责任编辑 甘璐)

作者:李敏 彭冰

学校物质文化建设论文 篇2:

学校物质文化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摘要:学校文化是学校在教书育人的实践活动中沉积和创造出来的,被一代又一代人认同并遵循的,影响师生精神行为的一种价值观念。学校物质文化就是以物质形态呈现出来的文化。笔者结合实践经验,探讨了对学校物质文化建设的认识和思考。

关键词:学校物质文化 思考 实践

学校文化是学校在教书育人的实践活动中沉积和创造出来的,被一代又一代人认同并遵循的,影响师生精神行为的一种价值观念。它既是物质层面的,又是精神层面的,是精神和物质融合的产物。本文重点谈谈在物质文化建设方面的思考和做法。

学校的硬件设施是以物质形态呈现的,如学校的教室、宿舍、操场、厕所、食堂、图书馆、实验室等。通过师生使用而发挥出来的育人功能,或者使用者赋予物质一定的育人功能,就是物质文化。学校的建筑在设计和建设中,师生的话语权是微不足道的,学校师生往往只有在使用它的过程当中与它发生关系,这一过程我们称之为环境的营造,比如在房前屋后栽树,悬挂校训、景观雕塑等美化建筑物,也可以对建筑物和道路进行命名等。物质文化是显性文化,人到校园一眼就能看到,视觉冲击力强烈,给人留下的印象较为深刻。所以,物质文化往往成为评价学校文化的第一要素。物质文化建设也容易成为学校管理者进行学校文化建设的突破口。

物质文化建设包含两个方面:一是设计建设,二是使用管理。学校师生对校园环境的营造和布置,当然包括建筑物的最初的设计效果是否美观和实用。一所好的学校,必有一流的建筑,能满足师生学习、生活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它能按照使用的意图来搞建筑,这是最好的。当然,任何学校的设计和建设都会最大化地考虑使用者的愿望和需求。学校物质文化的建设其核心是对校园环境的营造和布置。

学校物质文化的建设包含生态的和人文的两方面。所谓生态的是指建筑设施要以自然的、和谐、安全的、环保的方式呈现,要以人为本,化人育人。在彭阳二中工作时,学校让我负责建设文化长廊。长廊的位置选择有两种方案,一种是长廊跟着道路走,一种是跟着建筑走。倘若跟着建筑物走,建成的长廊与建筑物墙面之间就会形成一条狭窄的通道,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后来长廊就跟着道路建了。学校图书室要放在一楼,因为图书很重,楼板房难以承载其重量。化学实验室也要在一楼,要有专门的排污管道,通风效果要好。学校物质文化建设要与当地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学校在绿化美化校园时,要因地制宜,栽花种草要符合当地气候条件。如北方学校,栽种柳树、桃树、槐树、常青树易活,成本低,玫瑰、刺玫等花期长,生命力顽强,都是极佳的选择。

物质文化建设的人文性布置重在原创,重在启迪与激励,重在体现学校个性,重在陶冶与示范。校训、办学理的张贴悬挂,教室、宿舍、餐厅布置,要选择合适的位置,自然、美观、大方。内容要反映师生心声,征求师生意见,为师生所认同。忌随意涂抹,心血来潮,个人喜好。庆阳六中文化墙是孔子浮雕非常大气,选刻了《论语·述而》中一段语录:“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从立志、做人、修养、学艺几方面阐述人才培养观。参观过一个学校教室门的布置,非常实用,上面是班级学生座位表,下面是当堂上课教师胸卡,谁上课,谁在教师辅导学生就是谁的胸卡,好像上岗证,一目了然,方便学校管理和查课,教师教育教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就在这一张小小的胸卡上折射出来了。贴在墙上的文化,忌千墙一面,万人同声。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无论是种植花草树木,还是悬挂图片标语,或是利用墙报,我们都将从审美的高度深入规划,以便挖掘其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并最终连学校的墙壁也在说话。”

学校物质文化的建设体现了学校的育人水平,干净、整洁、清新、自然、幽静的校园环境是学校管理的结晶,是学校育人成效的体现。有人说,看了学校的厕所,就知道学校的管理水平和学生素质。良好的环境管护是墙壁说话的另一层意思。但是,校园环境治理长期以来为中小学管理最为头疼的一件事。垃圾天天扫,纸屑时时有,墙壁乱涂乱画,手摸脚踢……教室、宿舍、餐厅,卫生状况不佳。有的学校雇佣了许多清洁工,环境状况还没有改善。然而,也有许多学校,规模也很大,却没有雇佣一个清洁工,学校卫生由学生打扫和管理,校园环境干干净净。营造温馨洁净的生活学习环境是学校每一个成员责无旁贷的责任,从弯腰捡拾一片废纸做起,从洗脸、铺床叠被这些小事做起,其本身就是育人的开始,并且让好习惯伴随一生,这就是教育的本真。学校物质文化建设就要从小事做起。20世纪80年代,我刚上初中,那时学生常常不洗脸。有一次,学校搞个人卫生检查,可是很多学生没有重视,学校将全体学生集合到操场,以班级为单位,每个班级前一张桌子上放了一盆水、一条毛巾和一块香皂,学校教师逐个检查,发现头发脏的,脖子没有洗的,就现场由教师当众清洗……这件事深深地影响了每一个幼小的心灵,从此打扫卫生这么点简单的事情在这个学校就不会有人做不好。只要想办法,努力去做,校园环境管理其实能做好。楼道和建筑物外墙面,这些人流密集通过的地方,学校在财力许可的情况下,可以贴上瓷砖,便于护理。

个别学校校园内有历史遗存下来文物古迹,修葺保存,挖掘整理,其文化育人功能会被无限放大。如甘肃静宁中学的“先师庙门”,湖南长沙明德中学的“乐诚堂”。先贤圣迹,滋养心灵,追思既往,激励后人。

学校物质文化处处散发着浓厚的育人氛围,它就能感染和唤醒人们对美的追求,使人心神宁静,思维敏捷,激发人的上进心和求知欲。按照师生愿望营造出来的学校物质文化能反映思想观念,渗透审美情趣,会对师生产生持久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使人目之所及,耳之所闻,如沐春风,如沾花雨,从而达到情景与理性的交融。

(责编 张翼翔)

作者:陈镜

学校物质文化建设论文 篇3:

浅谈学校的物质文化建设问题研究

摘要: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到底在哪里?如何提高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极其有效和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经营学校文化。随着各校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校际竞争必将由有形转向无形。一所学校只有形成独特的文化特色和品牌形象,才能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取得优势。正所谓“一流学校靠文化,二流学校靠管理”。

校园物质文化包括校容校貌、教学设施、生活资料等,是校园文化的外在标志,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它属于校园文化的硬件,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是物质形态的。校园物质文化的每一个实体,以及各实体之间结构的关系,无不反映出某种教育价值观。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生活氛围,无疑会使人产生一种向上的激情。

关键词: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文化设施;内容和方法

一、校园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一是由社会环境及学校性质所决定。当今社会纷繁复杂,存在不少消极因素和腐败现象。社会文化也是绚丽多姿、雅俗并存,包括许多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负面文化。尽管各级政府采取了许多措施,但是在短期内优化社会大环境是不可能的。而学校不但是学习文化知识的场所,更重要的是育人的阵地,它担负着培育一代“四有”新人的历史重任,因此校园文化不容许杂乱纷呈。这就要求我们根据办学目的和培养目标优化校园文化,创造一个优良的育人小环境,以抵制社会负面文化的冲击,并对社会大环境施加积极影响。

二是由教育对象及环境的育人作用所决定。在学校接受教育的青少年学生,生理、心理尚未成熟,可塑性大,模仿性强,辨析能力差,很容易受外部环境的影响。“近朱者亦,近墨者黑”,没有良好的教育环境,容易将学生引向歧路。作为育人阵地的学校理应创造一种适合学生健康成长的外部环境。

三是由学校办学水平的现状所决定。自从提出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方针后,各级政府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学校的办学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但一些地方仍然存在着较大差距。也有的学校只重视物质文化的建设而忽视精神文化的建设;只注重学生智力因素的培养而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只注重思想认识的灌输和道德行为的强化而忽视间接情景的暗示。但人的思想和某些品质是不能靠单纯的知识传授来养成的,要借助道德环境长期的细腻的熏陶,只有在这种环境下培养起来的品质结构才具有稳定性,才能经受住外界环境的刺激。这也要求我们加强校园文化的建设。

四是由教育“三个面向”指导思想及教育改革趋势所决定。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基础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最紧迫的任务就是要转向素质教育。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一个根本问题,是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走向。素质教育的内容包括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要注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要让学生主动发展,这同样要求我们加强校园文化的建设。

二、文化设施

学校文化设施是学校物质文化的重要结构层面,是学校教育、科研和生活的载体,是学校各项工作正常运作的保障。作为载体,学校文化设施起着构建校园文化氛围,沟通信息,扩展人际关系,为师生员工提供良好的育人场所和丰富校园生活等作用。

⒈ 一应俱全的专业与设备:

⑴ 加大内涵建设。前任校领导班子已打下坚实的办学基础;由外延建设转为内涵管理是本届校领导班子的首选之议。

⑵ 建强师资队伍。随着教育事業的发展,高资质的师资严重不足,成为制约进一步发展的颈瓶。拥有完善的教学场所和设备,还必须拥有一流的师资力量。

⑶ 打造品牌专业。打造品牌专业,培育骨干专业,推出“拳头”产品,是学校这辆“又大又重”的车辆进入高速公路后,能否持续快进、后劲充足、方向正确的迫切命题。

⑷ 坚定办学理念。必须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办学宗旨,把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感恩、掌握技能、回报社会”作为出发点,以“市场导向,能力本位”为办学理念,为社会输送大批“又红又专”的复合型高素质中职人才。

⒉ 丰富多彩的图书馆:

对于任何一所学校来说,学校里可能什么都很充裕,但徜若没有为人的全面发展和为其丰富的精神生活所需要的书籍,那就还不算是学校;相反,学校可能是许多东西都缺,许多方面都可能是微不足道的、简陋的,但如果有永远为我们打开知识世界之窗的书籍,这就是学校了——苏霍姆林斯基的话音犹在。而这也充分道出了图书馆在学校文化建设中——尤其在学校物质文化结构中的特殊和重要地位。

⒊ 与时俱进的校园网:

随着多媒体计算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校园网络的建设已提升到了重要议事日程。因此,以校园网络的建设为核心和基础,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实现我校中职教育的跳跃式发展,也是我校物质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我校校园网目前基本满足信息浏览、新闻发布、政务公开、资源下载、学习园地、校报校刊、招生统计、信息反馈、友情链接等功能。但校园网的建设和使用,还必须在以下主要功能上发挥作用:

⑴ 能满足教与学。网络资源的检查和查询,使校园网资源能支持教师备课、上课和基于网络的学生个性化专业化的自主学习。

⑵ 能满足研讨交流。基于网络的通讯、研讨和交流活动,让师生学会在网上编写和发送电子邮件,参加网上各种有学习、研讨、交流意义的专题讨论,使用电子公告板等。

⑶ 能满足文化创作。网络中多媒体信息的编辑、编写和利用,如编写学校公告,班级和个人主页,这样,就可以把班级的黑板报办到网上。同时,也可以在学校办起网络杂志,使广大师生都能加入到网络文化的创作和发展中来。

⑷ 能配置急需软件。我校网络建设急需配置以下应用软件:一是网络光盘资源共享系统;二是网络视频点播系统;三是Internet资源共享系统;四是视频广播系统;五是屏幕广播系统;六是网络资源中心的建设和发展。

⒋ 内涵独特的人文景观:

根据学校文化建设的需要,在校园内适当挖掘体现学校精神文化的人文景观,也可大大丰富学校的物质文化,从而达到对师生员工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我校面积大,布局合理,绿树成荫,环境优美,设置了大石、喷泉、塑胶跑道、艺术长廊、绿化草坪,悬挂了校训、校风,每条校道都有深刻内涵的路牌路名等等。但整体上,还可以作一些人文景观的充实和完善:

⑴ 增设墙上文化。如在一些显著的大墙上,或在一些当口的建筑物上,悬挂或粉刷一些励志性的警句和口号,以形成一种教育文化氛围。

⑵ 建造校园雕塑。要在校园雕塑建造的构思中,赋予每一座雕塑以深刻的内涵和独特的教育意义:如一名潇洒英俊的少年,在月明星稀的夜晚聚精会神地读书;又如碧波荡漾、海鸥展翅的湖边,站立着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手中的小提琴正拉出悠扬悦耳的旋律;再如三只蓄势待飞的丹顶鹤或雄鹰,神态各异,充满生机与活力。建造校园雕塑是构建校园物质文化的重要内容:因为无声的雕塑,通过学生们的联想和想象,变成了有声的教育实体,在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理想人格、正确的价值取向等诸多方面,起到了润物无声、熏陶渐染的重要教育作用。

⑶ 整合人文景观。通过对校园人文景观的充实、完善、整合,使我校全体师生员工长期被浓厚的文化氛围所感染:标志性的建筑(待建);宽敞的塑胶运动场;含意深刻的校训、校徽(待征);葱绿的花草树木;鱼儿嬉戏游动,鸽儿舞前弄后(待设);喷泉草坪相伴相映;内涵独特的景观雕塑(待造);墙上文化的励志警句(待挂);文化走廊的丰富多彩;校史展现的精彩纷呈(待筹)。通过这些显性的校园文化层面,折射出的则是我校办学思想、价值观念、道德规范、文明礼仪、学校精神等深层次的、隐性的、深刻的、沉淀的学校文化内涵。

三、学校标志

我们生活在一个符号的世界里,从街头的交通信号灯到超市里琳琅满目的商标,我们周围充斥着各种标志。一个标志不仅代表着一个存在实体,而且表达着自己独特的含义。于是法庭的标志多威严,银行的标志示人以诚信,剧团的标志飘逸而流动。而学校的标志不仅应突出教育的特点,更应该在此基础上显现本校特色,如校训、校徽、校歌、校风、教风、学风等是达到此目的的最直接的手段。下面以我校的学校标志结构与构建情况为例。

⒈ 校训:

校训是广大师生共同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与道德规范。它既是学校办学理念、治学精神的反映,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一所学校校风、教风、学风的集中表现,体现学校文化精神的核心内容。

⒉ 校徽:

校徽是学校徽章的简称,是一所学校的标志之一,代表学校的尊严。其主要目的是分辨人员、留存纪念和通过图案、文字来介绍学校的性质和学科;同时在佩戴校徽的时候也给佩徽者在无形中增加了纪律约束,规范师生员工的行为,提高学校的知名度。我校目前尚未设计出校徽。作为学校文化的重要内容,必须尽快征集落实。

⒊ 校歌:

校歌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常常是一所学校对内的号召和激励,对外的形象展示和宣言。主要反映的既有办学者、教育者的理想、要求、愿望,又有受教育者的感受、追求和成长心声。校歌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以弘扬校风为目标,潜移默化地陶冶师生情操,对于培养良好的校风、形成学校的优良传统起到很强的激励和鞭策作用。我校目前尚未创作出校歌。作为学校文化的重要内容,必须尽快征集落实。

⒋ 校风:

校风即是学校整体风气的简称。它体现在学校各类人员的精神面貌上,体现在学校干部的作风、教师的教風、学生的学风以及各班级的班风上,还存在于学校的各种事物和环境之中。良好的校风既是教育和管理的成果之一,又在教育和管理上具有特殊的作用,是一种精神力量和优良传统。建设好的校风是学校管理者的一项重要任务。校风是学校文化的重要内容,我校目前正在全校师生员工中征集。

⒌ 教风:

教风是指教师的教育观念,品德修养,教学风貌,治学态度,科研意识和教书育人的表现。优良教风主要表现为教师坚持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关爱学生,严谨治学,潜心执教,为人师表,善于创造,精心育人之风。教风是学校文化的重要内容,我校目前正在全校师生员工中征集。

⒍ 学风:

学风是指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风气,是学生对知识、能力的渴求和在学习中是否勤奋刻苦、学习纪律是否严明;是学生在对待学习这个问题上的思想态度和行为表现。学风是学校文化的重要内容,我校目前正在全校师生中征集。

二、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和方法

校园文化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这里主要谈谈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课余文化、舆论文化、人际关系等几个方面的问题。

1.加强物质文化建设,美化校园环境。

物质文化是一种直观性的文化,它直接表现出师生所处的文化氛围,有较强的直观性,如校园布局、建筑装饰、教学设施、环境卫生等。物质文化的建设及管理直接地反映出学校的办学水平。因此,校园文化建设应从以创建优美校园为主要内容的物质文化入手。

2.加强制度文化建设,强化管理机制。

制度是校园文化建设初级阶段的产物,是为了达到无意境界而采取的一种有意识手段,是为了保障学校教育的有章、有序和有效。目的是先用制度来强化,而后用情境来内化。俗话说:“不依规矩,无以成方圆”。学校应遵循教育规律,依据教育方针和教育法规,围绕培养“四有”新人这个核心,建立和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在制度的建立过程中,应充分发扬民主,经过师生充分酝酿和讨论,最后才以条文的形式定下来。学校的规章制度要体现三个特点:一是全。规章制度应该是全方位的,做到事事有章可循,如行政管理制度、德育管理制度、教学管理制度、总务管理制度、内部体制管理制度等;二是细。内容具体明确,操作性强;三是严。纪律严明,赏罚分明。为了使广大师生了解和掌握各项规章制度,可按适用范围将教职工管理制度及学生管理制度分订成册,用知识竞赛或考试的办法,督促学生学习掌握制度的内容,使大家明白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怎样做是对的,怎样做是错的;违反了规定要受到什么处罚,合符条件将得到什么奖励,从而形成自我激励、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制度文化环境。

3.加强课余文化建设,丰富校园生活。

校园文化的载体主要是各种各样的集体活动。如果课业和正规活动挤占时间太多,学生就会感到校园生活单调泛味,并可能形成热衷于某些有害活动的潜流。因此,学校应适度地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4.加强舆论文化建设,形成优良校风。

集体是一个熔炉,能把生铁炼成钢,也可能是个染缸,给尚未成熟的青少年以不良影响。学生在集体中,思想行为容易受到集体舆论的制约和同化,心理学上称之为“从众心理”。因此,学校要重视舆论文化的建设,真正做到“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要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是加強政治思想学习,注重养成教育。通过校会、晨会、级会、班会,组织学生认真学习政治文件、法规制度、道德修养等文章,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及明辨是非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其次,要加强“爱校”教育,培养母校意识。向学生讲述学校光辉的历史,成立校史展览室,设计校旗校徽,制作校歌,统一校服,提高学校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使学生自然生发出强烈的荣誉感、自豪感、热爱母校的情感,从而产生凝聚力,形成学校精神。

第三、确定共同的奋斗目标。学校根据社会发展趋势及自己的实际情况、办学特点,提出校训和奋斗目标。各班相应地制定班级奋斗目标,直至帮助学校制定个人奋斗目标。并开展“争先创优”活动,争先进个人、先进集体、先进学校,创优秀品质、优异成绩、优美环境。在全校形成一股比、学、赶、帮的热潮。

第四、强化学校“三风”建设。学校“三风”即领导的作风、教师的教风、学生的学风。首先,领导作风是关键,学校领导要加强修养,提高自身素质,在学校的各项工作以及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中发挥好带头作用。其次,要狠抓教师在学生中的表率作用。要求教师从精神风貌、道德修养、工作作风、学识水平到仪表风度、言谈举止、生活起居都应起到为人师表的作用。这样,教师有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和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学生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勤奋攻读,立志成才,整个校园充满一种浓厚的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

第五、开展各种有益的健康的活动。如学雷锋活动、演讲比赛、创建活动等,以培养正确的舆论。

第六、清除校园文化垃圾,净化校园空气。禁止传阅不健康的书报杂志,禁止学唱不健康的歌曲,清理课桌、书本文具盒上的不健康的图画及语言文字,消除消极文化的影响。

第七、针对倾向性问题或热点文化,举办专题讲座、主题班会、辨论会,澄清模糊认识,纠正错误观点,引导正确舆论。

第八、抓好宣传阵地。充分发挥广播室、黑板报、阅报栏、宣传橱窗、图书阅览室、名人名言警示牌的作用,大张旗鼓地表扬好人好事,同时批评错误的思想行为,抑制歪风邪气,树立正确舆论。通过以上种种办法,使整个学校到处充满着正确的舆论气氛,从而促进优良校风的形成。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学生既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力军,又是行为主体,是校园文化的参与者和组织者。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既可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及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掌握多种技能,树立热爱劳动的观念,还可以磨炼学生意志,提高学生组织管理能力,为以后走向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姜善姬

上一篇:高职美术字体设计论文下一篇:媒体话语霸权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