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组织文化论文

2022-04-17

[摘要]严肃的党内政治文化是组织文化建设与发展的根基,是提升组织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手段,也是组织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课题组的调查研究发现,通过党内政治文化的引领,凝练优秀组织文化,营造以人为本、主动服务、团结协作、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树立共同愿景,塑造良好的医院品牌形象,形成强大的精神合力和发展动力。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护理组织文化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护理组织文化论文 篇1:

高校学生组织文化认同探究

【摘要】高校学生组织文化是高校学生组织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特定的文化产物,是学生组织的灵魂。不同高校又具备各自独特的学生组织文化。本调查以江苏大学为例,旨在通过对学生关于本土学生组织文化认同感的研究,揭示当下学生组织文化的认同情况,为构建和谐的学生组织文化,增强高校学生组织文化认同感提供参考。结果显示江苏大学学生对于本校学生组织文化的认同感较高,推广学生组织文化的工作仍需坚持。

【关键词】学生组织;组织文化;文化认同

一、引言

高校学生组织是促进学生成长、加速学生成熟、历练学生成才和奠定学生成功的重要平台,对于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大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学生意志品格、为国家、社会培养创新型人才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高校学生组织文化是学生组织在为学校为同学服务的工作过程中形成的服务精神与文化意义的有机融合体,是学生组织全体成员共同遵守的价值目标、行为规范及思维方式的高度概括。

探究高校学生组织文化认同情况如何、文化认同影响因素有哪些、如何通过提升高校学生组织文化认同从而提升高校学生组织凝聚力和向心力,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和理论意义。

二、文化认同的文献综述

关于文化认同是如何形成的Phinney曾提出三种主要的论述,分别为:社会认同论(Social identity and the self)、涵化论(Accultural theory)(或称为文化交流论)、认同形成论(Identity formation theory)。社会认同论强调在种群交流过程中,个体的自我意识与其所属的族群文化会逐渐产生关联,从而建立一种正向积极的自我概念。该理论适合个人与群体间相互关系相关研究。涵化论(Accultural Theory)。该理论认为因为有不同文化之间的接触族群的界线才容易被突显,文化认同才容易形成。因此其适用于不同文化交流间的认同情况。认同形成论(Identity Formation Theory)。这种理论认为每个人的文化认同过程都是独一无二的。这一理论带有明显的自我优越性,存在极端倾向。

此外,关于文化认同的维度,目前尚无统一的看法。有学者依照心理学的认知原则,将文化认同区分为4个维度:认知的(Cognitive)、情感的(Affective)、知觉的(Perceptual)、行为的(Behavioral)。

整理近几年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发现,将文化认同理论运用到高校学生组织文化认同中的研究(武如飞【1】【2】,2011;杨曌【3】,2012.)甚少,本文借鉴Phinney的社会认同论、涵化论、认同形成论,从认知、情感和行为三方面探究高校组织文化认同表现,借鉴以往成熟研究设计研究量表,以江苏大学为例,探究高校学生对校园文化的认知情感、知觉行为,明确提升高校组织文化认同的着力点,为丰富校园文化、从而为促进高校学生组织健康发展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

三、研究设计

(一)组织文化三个层次

本研究以社会认同论、涵化论、认同形成论为基础,从认知层面、情感层面和行为层面界定组织文化认同内涵,明确各个层面的具体表现,为量表设计和实地调查奠定基础,具体内容见表1。

(二)量表编制

高校学生组织文化认同量表主要参考漆贤成【4】、汤杰【5】等的研究,从认知层面、情感层面、行为层面设计题项。量表采用5点式李克特量表,1表示非常不同意,2表示不同意,3表示无所谓,4表示同意,5表示非常同意。

经过前测、试测等环节,形成正式量表。高校组织文化认同量表包含认知层面、情感层面、行为层面3个维度,共30个题项。

二、实证研究

(一)描述性分析

实证调研选取江苏大学在校生共100名现场填写问卷。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问卷90份,回收率90%;有效问卷85份,有效率85%。填写问卷的男性占41.18%,女性占58.82%,文、理、工专业的学生分别占据了45.88%、8.24%、45.88%,根据前期调查显示,校级学生组织中,文科、工科专业背景的学生干部占据大多数。

(二)信度检验分析

问卷信度分析结果显示,认知层面量表内部一致性佳(α系数>0.90),情感层面量表内部一致性佳(α系数>0.90),行为层面量表内部一致性佳(α系数>0.90),信度很高,见表5。

(三)效度检验分析

对问卷进行KMO检验和巴特利特球体检验,认知层面、情感层面、行为层面的KMO检验系数均>0.5,(巴特利特球体检验的X2统计值的显著性概率)P值均<0.05,问卷有结构效度。

五、结果讨论与分析

根据调查数据进行逐项系统分析,结果显示江苏大学学生对组织文化认同程度高。摘要项统计量见表7。

数据结果显示,江苏大学大学生对其学生组织有着明确的认知,大学生个人了解团体文化的各种特性,个人对所认同的文化团体或文化对象产生了归属感,而且在情感上有团体内与团体外的划分,并以具体的行为来支持组织文化的发展和壮大。学生干部组织文化认同度高于一般干事;组织内的学生干部组织文化认同度高于曾担任过现已退出或卸任的学生干部,但是,仍有一部分学生对当前的学生组织文化持不满态度。

同时,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角度来分析,大学生组织文化认知体现为其自身对社交的需求,渴望组织归属,渴望得到团体、朋友、同事的关怀爱护理解,是对友情、信任、温暖的需要;文化认同情感层面体现为其对尊重的需求,学生组织高于团体存在,应是一个自我尊重、自我评价且相互尊重的精神依托;文化认同行为层面则体现为对自我实现的需求,这种需求之下大学生会主动完成与自己能力相称的工作,最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潜在能力,成为公众所期望的人物。自我实现意味着充分地、活跃地、忘我地、集中全力全神贯注地体验组织生活。

完全的文化认同只是一个理想化状态,应在现有组织文化庭型”学生组织文化,增强学生的存在感和归属感【7】。

五、研究结论

通过对江苏大学学生对于校园组织文化认同情况的调查分析,得出如下研究结论:

(一)构建“以人为本”的学生组织文化。构建人本的话语体系,制定科学完善的制度,创建简洁而明确的有形组织信条,加深组织成员在组织文化价值上的认同。

(二)利用从众心理构建和谐的学生组织文化。营造积极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引导大学生合理规划大学生涯以及对大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来构建和谐的学生组织文化。

(三)加强学生组织文化的宣传。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工具和手段,借助网站建设和各种新媒体平台,多途径、多形式、多层次地加强学生组织文化的价值观念、群体意识、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等的宣传教育。

(四)提升学生组织活动质量。引导学生不断进行创新,紧密结合时代,结合潮流,增强学生自身归属感,壮大组织力量,扩大组织影响力,为组织成员提供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

六、研究的局限性与未来方向

本研究受客观条件限制,调查对象仅针对江苏大学在读学生。而且,对于学生组织文化发展与推行方面所提出的建议,是笔者根据长期在江苏大学生活的实际经历与调研结果有针对性提出的,由于高校文化具有其独特性,对于其它高校不具备普适性。各高校应根据本校学生组织文化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政策方案,未来还需要更多具有不同特色的高校参与到学生组织文化认同度的实证探究中来。

参考文献:

[1]武如飞,范正宇.略论高校学生组织文化的内涵与建设途径[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09:11-12.

[2]武如飞,凌弓.国内高校学生组织文化研究评述[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8:120-121+170.

[3]杨曌.浅谈高校学生组织文化建设[J].唯实(现代管理),2012,02:56-57.

[4]漆贤成.浅析高校学生组织文化的作用[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9,05:66-67.

[5]汤杰,王贝.浅析高校学生组织文化建设对提升执行力的作用[J].网络财富,2009,15:111.

[6]刘伟伟.发展型学生工作理念下高校学生组织文化建设[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3,02:54-56.

[7]苏晓建.浅谈高校学生组织文化建设[J].才智,2013,17:8.

[8]艾尼娃尔·艾合买提,耿直,赛福鼎·艾拜.利用从众心理的积极因素建构高校学生组织文化[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3,04:106-108.

[9]刘玉宁,董奕.基于人口统计学学生组织凝聚力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连锁,2013,10:41-42.

[10]彭小孟,万晴.论高校学生自治组织文化建设[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02:89-91.

作者:孙倩倩 杜明拴 陈雨峰

护理组织文化论文 篇2:

弘扬组织文化建设的基本维度      

[摘 要]严肃的党内政治文化是组织文化建设与发展的根基,是提升组织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手段,也是组织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课题组的调查研究发现,通过党内政治文化的引领,凝练优秀组织文化,营造以人为本、主动服务、团结协作、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树立共同愿景,塑造良好的医院品牌形象,形成强大的精神合力和发展动力。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引领,促进医院文化建设的持续发展,逐渐形成和谐医院建设的长效机制。

[关键词]党内政治文化;组织文化;医院文化;维度

党内政治文化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组成部分,既是一种信仰文化也是一种组织文化,是坚持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后,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研究迅速升温,国内学者主要围绕党内政治文化的内涵与特征,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意义、生成逻辑等问题进行研究。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课题组作了开展党内政治文化对医院文化建设的影响专题调研,将党内政治文化细分为理论维度、历史维度、制度维度和认同维度等四个维度加以探讨和剖析。从理论维度上讲,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党内政治文化的指导思想;从历史维度上讲,党内政治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融合创新;从制度维度上讲,党内政治文化是党内纪律、规范和作风等制度化和法规化的结果;从认同维度上讲,党内政治文化是构建从党内到社会的同心圆的思想文化基础。

一、党内政治文化对组织文化建设影响的调查分析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以下简称“九院”)课题组在上海交大医学院系统下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包括瑞金医院、仁济医院、新华医院、九院等)的医务员工中,开展“党内政治文化对医院文化建设的态度影响”专题调研,共回收调研问卷568份。在受访者中,临床医务人员占68.84%,行政、科研、医技等岗位员工各占8.27%、3.52%和9.51%; 党员人数占89.96%。根据态度理论的三要素,问卷调查划分成三个维度——认识接受度、情绪改变度、行为卷入度:认识接受度牵涉的是受访者对党内政治文化及医院文化的认知层面;情绪改变度主要是调查随着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深入,受访者是否在情绪层面产生變化;行为卷入度主要调查受访者经过党内政治文化的洗礼,是否在医院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行为层面产生影响。问卷内容设计主要围绕对党内政治文化的认识、对党内政治文化和医院文化建设间关系以及对医院文化建设现状的了解情况等三个方面。基于问卷调查,发现医院文化建设仍有待于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来加强引领。

1.对党内政治文化的认识

在问卷反映受访者对党内政治文化的认识和评价情况板块,受访者就党内政治文化的作用方面的选项主要集中在价值导向功能和激励约束功能这两个方面,89.44%的受访者选择价值导向功能,88.2%的受访者选择激励约束功能。对本单位党内政治生态的总体评价上,92.43%的受访者表示满意或者基本满意。

2.如何认识党内政治文化和医院文化建设间的关系

为使广大医务人员能够全面准确地理解党内政治文化与医院文化建设的关系,调研问卷分为政治维度、历史维度和认同维度三部分。

在政治维度方面,受访者中认为党内政治文化能增强政治向心力的占85.92%、认为有利于党员群众的思想建设的占88.38%、认为有助于医院文化建设的政治大方向的占87.5%。

在制度维度方面,有高达92.61%的受访者认为八项规定、医院风险防控制度、党风廉政制度等制度建设对医院文化建设起到保障作用。在问及“当前本单位党内制度建设能否适应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需要”时,有48.77%的受访者认为“完全适应”,有45.07%的受访者表示“基本适应”。

党内政治文化是实践的坚实源泉,也是深厚的文化传承。对党内政治文化在医院落地的作用方面,86.44%的人认为党内政治文化引导医院文化建设在传承中不断融合创新;82.57%的人认为党内政治文化在医院落地,对建立和谐医患关系有促进作用;有77.46%的受访者认为党内政治文化在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方面有旗帜作用;有83.45%的受访者认为党内政治文化有助于加强医学“思政”建设,培养医务工作者的人文情怀。

从认同维度来说,对党内政治文化对医院文化建设的引领作用,占比较高的两项分别是党内政治文化有思想引领的作用和价值引导作用。

3.对医院文化建设现状的了解情况

此部分问卷题目反映的是受访者对医院文化建设问题的评价,问卷从文化建设对业务工作、医患关系等影响作用以及受访者所倾向的文化建设活动进行调查。从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到从正面肯定医院文化建设的影响者占绝大多数,如认为医院文化建设对于医患关系的作用非常重要或者比较重要,认为医院文化建设对于临床业务工作非常有帮助或者比较有帮助。其中有73.77%的受访者认为医院文化建设非常重要,24.82%的受访者认为医院文化建设重要,仅有0.18%的受访者受访者否定了医院文化建设的作用,认为不重要。

受访者中经常参加文化活动的占59.86%,想参加但没有时间的占25.7%,这反映出医院文化建设道路上的关键问题是如何平衡繁重的临床工作和积极参与文化建设活动之间的关系。

在问及目前医院文化建设的难点,受访者认为“医务人员工作繁重,参与度不高”“怎样把文化理念根植到员工内心”“社会对医院医务人员不理解”。

4.问卷结果讨论

总体来说,受访者对医院所开展的文化建设活动较为满意。在调查中我们也发现尽管受访者认识到文化建设的意义与作用,但参与其中的积极性不高,经常参加文化活动的不多,如何平衡日常繁重的临床工作和积极参与文化建设活动间的关系,如何调动职工参与文化建设活动的积极性等问题也是医院文化建设道路上的关键问题。在未来的文化建设活动中,我们需要借助其他方法或途径发展与提升,以促进医院文化建设各方面的系统、协调发展。

二、党内政治文化引领医院组织文化建设的途径分析

1.以优秀文化引领:制定医院组织文化建设战略规划

从制度维度来说,只有坚决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才能确保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规范化、常态化、长效化,才能对医院组织文化建设起到保障作用。医院组织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制定科学合理的医院文化建设战略。医院文化建设战略包括:确定医院文化建设战略模式、划分医院文化建设阶段、选择医院组织文化建设的具体策略。一个科学合理的战略制定,必须经过深入的调查论证,让医院全体员工都参与到战略制定中来,这种战略才是有市场有生命力的。医院通过开展全院范围内的战略征集活动,让全院职工参与到医院文化建设战略的制定中。广大党员干部积极引导全体医务员工,以守初心、担使命的精神,以改革再出发的姿态,紧紧围绕党的建设、医疗服务、学科人才、科技创新、教学培训、医院管理、文明单位创建和文化建设等方面,以问题为导向,聚焦医院未来发展中亟需破解的难题,开展广泛讨论、深入分析研判、积极提出举措,为医院走稳走好高质量发展道路献策献计。

2.以政治导向引领:增强政治向心力

從理论维度来看,在党内树立正确的政治导向,努力建设先进的、健康的、富有生机活力的党内政治文化,将有力地荡涤思想文化领域中的消极、落后、腐朽的因素,实现医院文化建设的不断净化和创新升华。进行理论熏陶,增强政治向心力,有利于加强党员群众的思想建设,把握医院组织文化建设的政治大方向。全院党员和干部以学思践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线,沉下心来学好“四史”,以史为镜、以史为鉴,不断检视和校准坐标,永葆共产党员开天劈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做到不忘历史、不忘初心、知史爱党、知史爱国。

3.以正确导向引领: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观

从历史维度来说,医院文化建设的传承和创新应以人为本,并在医院落地,加强医学“思政”建设,因地制宜地培育有灵魂有情怀的医学人才,创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大环境。坚持“以人为本”,不是指通过纪律、规章、制度和计划等理性管理的模式来改变和约束职工,而是用人文的思维及行为,感化及管理员工,注重尊重人、关心人、了解人、依靠人、凝聚人、培养人,激发员工的热情,满足员工的需求,共享医院发展成果;对待病人时,用”大智大爱”治疗病人,让患者在诊治过程中,感受到家人一般的关爱。

4.以正面示范引领:以形象建设为突破口

从认同维度来说,在医院文化建设中,以医院的形象建设为突破口来塑造医院文化,具有易操作、易接受、易认同、易渗透等优点。医院文化在表层上是指可以观察到的物质文化,如具有外在标志性特征的形象设计、建筑布局、服饰语言、指示标牌、设备条件等;内在的是指组织深层次的价值观和理念等,医院以形象建设为突破口,开展“党员先锋岗”“优质护理病区”等专项活动、打造“整外门诊母婴室”、建立“为肿瘤患者营造的3D医患沟通模式”、成立唇腭裂患儿健康俱乐部等。医院良好的医德医风、优秀的服务质量、用心服务的理念赢得了患者及其家属的赞誉和认同,形成

“一传十、十传百”的良性舆论导向。

5.牢固队伍根基:加强高素质管理者队伍建设

在医院文化建设中,管理者充当医院文化设计者、倡导者、推动者、传播者的角色。优秀的医院文化与优秀的医院管理者是相辅相成的,优秀的医院文化也是在优秀管理者的重视和参与下创建起来的,医院领导者的文化思维为医院文化的内涵打上烙印,这些都需要医院管理者具有战略、前瞻性的眼光,具有开拓创新的勇气,具备影响他人的魅力等。

首先,强化培训,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定期开展“中层干部管理培训”,赴国外短期培训或者邀请知名专家学者赴院传授最为先进的管理学知识,对培养中层干部管理意识、更新管理观念有着积极的意义;其次,转变管理理念,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医院积极转变管理理念,制定合理、规范、科学的考核内容和标准,引入公开竞争机制,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加大选拔培养干部的力度,使选拔优秀管理人才制度化。医院高度重视干部队伍素质与能力的培养,以多角度、多形式不断加大培养力度,构建管理人才高地,牢固队伍根基,发挥干部队伍的重要作用。

6.牢固发展根基:学科建设带动医院文化建设

医学事业是一项日新月异的科学工作,没有强有力的科研工作能力,医院就不能实现持续发展,临床工作也不能实现技术更新。作为国内著名大学医学院的附属医院,九院一直以来对学科建设予以高度重视,医院的科技管理工作始终围绕着“以凝练学科方向为核心,以实验室平台和临床研究基地建设为基础,以引进人才和青年人培养为根本,以对外交流合作为外延的总体思路展开”,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九院把握发展机遇,聚焦医教研协同,提升核心竞争力和学科整体实力,为各学科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浓厚的积极向上科研创新氛围,为带动医院整体的文化建设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7.牢固文化根基:传承医院历史文化

重视传承医院历史文化是一个组织重要的无价财富。在医院的发展过程中,历史文化的传承对医院文化氛围的形成有其重要意义。百年院庆之际,九院通过筹建院史馆、院士墙,以珍贵的老照片、老物件为特殊载体,真实、直观地记录了医院的发展历程、环境变化、工作百态,是医院历史文化的缩影和见证。让医院职工开启尘封往事,追忆流金岁月,展望美好未来,在历史与现实之间,传承医院历史,沉淀医院文化。

三、结语

党内政治文化对医院发展影响重大而深远,对医院组织文化建设具有价值引导、思想引领、政治引擎和文化引桥等作用,促成医院文化进一步凝练。优秀的医院文化可以把全院上下紧紧地团结在一起,为医院的医疗工作提供精神保障与智力支持。医院文化建设已逐步成为现代医院管理的重要战略手段,对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扩大品牌影响、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开展职工之家、多彩社团、名师讲坛、医师人文教育、行风警示教育、职工文娱等文化建设活动,以感情留人、以事业留人,极大增强了医院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营造了全院职工爱院如家的“家文化”氛围;不断深化服务理念,通过一系列人性化的服务,创建和谐医患的大环境。让患者体会到家的温馨,家人的爱,亲人的关怀。优秀的医院文化可以形成强大的精神合力和发展动力,对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塑造良好的医院品牌形象起到积极作用,最终带动医院沿着正确的道路持续发展。

(课题组成员:蒋秀凤、吴莹琛、吴艳、张峻、倪品菊、沈国芳)

(责任编辑  熊易芳)

作者: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课题组

护理组织文化论文 篇3:

非语言沟通艺术在新式茶饮文化产业的运用

摘要:非语言沟通艺术可运用于新式茶饮文化产业中,本文选取茶颜悦色、喜茶作为典型进行分析,并从消费环境、经营理念、企业文化等角度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非语言沟通艺术;茶饮文化产业;茶颜悦色;喜茶;新式茶饮产业

0 引言

第一,问题的提出。近年来,以喜茶、奈雪的茶、乐乐茶、茶颜悦色为首的新式茶饮文化产业逐渐兴起,并以惊人的扩张速度蓬勃发展,吸引了年轻群体争相消费,并派生出“网红茶饮文化”“新式茶饮艺术”等亚文化,对社会经济及社会文化影响深远。因此,研究新式茶饮文化产业,探讨新技术、新理念与新式茶饮文化的融合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第二,背景。一是现实背景。随着生产力进一步解放,国民生产总值稳中有进,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有了显著提升,消费结构也随之得到优化。人们不再满足于“柴米油盐酱醋茶”等生活必需品消费,他们在理智消费的前提下,开始追求生活品质的提升,重视品味生活与多层次消费的统一。新式茶饮文化产业便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应运而生。新式茶饮文化产业是以传统茶饮文化产业为基础,结合现代科学技术与新式生活理念诞生的新兴产业,它追求商品的多层次与艺术化,具有较大的影响力、较强的扩散性和传播性、较高的附加值以及较强的消费黏性。二是研究背景。茶产品产业研究是当今时代的热门话题,顾星妤(2019)等人通过可视化山丘及树状图将我国的茶产品产业研究热点形象化地表示了出来,结果表明当今茶产品产业的关键词是营销、市场、创新,且艺术、视觉、广告等关键词可能是未来研究的重点方向[1]。目前,学者们对新式茶饮文化产业的研究方法主要是实证分析,侧重于市场营销的角度,依赖于现有的理论,有用事实“嵌套”理论的倾向。如陈蔚(2019)以喜茶为分析对象,通过品牌定位与形象、4P理论分析新式茶饮的营销传播效果[2];王颖昌(2020)通过4P营销组合理论,研究茶颜悦色的策略[3];吴妍珏等人(2020)同样以茶颜悦色为典型,借4V营销理论在差异化、功能化、附加价值、共鸣四个层面对其营销战略进行探讨[4]。然而,当今阶段各学者对新式茶饮文化产业的研究,尤其是对客户关系的探讨还停留在语言沟通层面或以语言沟通为基础的具象层面,忽略了非语言沟通的隐形作用与实用价值。

非語言沟通艺术是以非语言形式如标志、符号为载体进行的交互艺术形式,与以文字信息为基础的语言沟通艺术辩证统一,是非语言沟通现象的艺术表现,在社会关系处理中起着重要作用,可以在潜移默化间使交流对象集中注意力,从而增强彼此情感,促进工作效率的提升与进步[5]。

如今,非语言沟通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高校教育、文化活动的人际关系处理中。临床医学上,家属参与的非语言沟通干预可以缓解孤独症儿童的病情[6];高校教育中,辅导员的仪表、仪态、语音等非语言沟通方式可以激发人格教育的潜能[5];文化活动中,主持人的衣着服饰、肢体语言、面部表情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运用得当可以使活动呈现出更好的效果[7]。

1 实证分析

1.1 原理及方法

新式茶饮文化产业是以顾客与商家的交互沟通为根本的,这一交互沟通过程贯穿消费者的整个选购过程。因此,非语言沟通艺术可以且必须融入新式茶饮文化产业,通过消费环境、客户关系、企业文化三个层面,于无形间作用于消费者,优化消费者的购物体验,实现新式茶饮文化商家个体的盈利以及整个产业的进阶发展。

1.1.1 消费环境层面

非语言沟通艺术在消费环境层面具体体现为消费空间的布置与消费氛围的营造。

消费空间是非语言沟通艺术的空间体现,是视觉效果的直接形式,由空间选址、基本布局、色彩搭配与装饰配件构成。一般说来,明亮而广阔的消费空间会提升消费者对商家的信赖度,刺激消费者的购买行为。特定的消费空间对于特定的消费群体有较强的吸引力。消费氛围则建立在消费空间的基础上,是消费空间与消费空间内的众多要素,如其他消费者、销售人员的集合。展开来说,消费时所听到的各种声音、所闻到的各种气味、选购的流程及复杂程度都是消费氛围的呈现。

结合新式茶饮文化产业的经营现状来看,新式茶饮文化产业应注重消费空间的布置,多将线下门店开在景点周围或商业综合体人流量多的显眼位置,采取古典中国风或明亮极简主义等贴近大众的装修风格,因店制宜合理布置相关家具与配饰,如典雅的木质栅栏或带有金属元素的吊灯、桌台等。与此同时,新式茶饮文化产业的具体门店也要看重消费氛围的营造,可以设置使人心情愉悦的轻音乐作为背景音乐,结合香薰与茶叶泡制过程中散发出来的香气优化整体的气味氛围,努力改善消费者的消费环境。

1.1.2 客户关系层面

客户关系是各产业发展不容忽视的重点,也是非语言沟通艺术的集中作用对象,非语言沟通艺术在客户关系层面主要表现为销售人员的外在形象与肢体语言。

销售人员的外在形象由着装与精神状态两方面组成,整洁的着装与饱满的精神状态会给消费者一种积极向上的心理暗示,进而与消费者的心情产生共振,给消费者留下良好的印象。相反,随便的着装与疲惫的精神状态则会对消费者的购买体验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即使只是个别销售人员的疏忽也会导致顾客对整个门店乃至整个品牌产生消极印象。肢体语言在销售过程中的展现以销售人员的面部表情最为直观。查尔斯·史考勃曾说,“真正值钱的是不花一文钱的微笑”,中国亦有古训“伸手不打笑脸人”,销售人员恰到好处的面部表情,如一个得体的微笑可以使消费者如沐春风,即使在销售过程中不小心出现了失误也能得到消费者的理解,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优化客户关系的交互过程。

如今新式茶饮文化产业重视培养客户关系,行业中优秀的领头羊企业也非常重视非语言沟通层面的客户关系交互,如每月进行“微笑员工”评选,鼓励其他员工向模范员工看齐,同时对未遵循相关规定的员工予以提醒、警告和处分。

1.1.3 组织文化层面

组织文化是非语言沟通艺术在企业中的具体形式与集中体现,亦是一种隐形资产,不仅对产业内部的参与者有着指导作用,也对产业外部的消费者具有深远影响。

组织文化主要由组织哲学、组织精神与组织宗旨构成,体现了一个组织的价值取向。从新式茶饮文化产业的角度来看,新式茶饮文化的组织文化具体有产业总体文化与企业个体文化。结合实例,现阶段的产业总体文化尚无明确定论,但其核心主题与“中国化”“精致化”“大众化”相关。新式茶饮文化企业在语言层面偏爱用4个二字词语提炼其组织文化,如乐乐茶选取“快乐”“东方”“艺术”“匠心”4个关键词;在非语言层面则注重企业商标的形象化设计,并将其作为语言沟通的必要补充,体现其朴素与精致并容的理念,追求东方茶饮的艺术化与匠心,直观明了,易给人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

1.2 典例分析

1.2.1 喜茶

当今时代新式茶饮文化产业的高端品牌呈“三足鼎立”之势,喜茶、奈雪的茶、乐乐茶三家新式茶饮文化企业基本上瓜分了高端市场;而在“三强”之中,喜茶的传播与扩散速度最为迅速,且在非语言沟通艺术层面多处领先奈雪的茶、乐乐茶,是现今新式茶饮文化企业高端市场成功运用非语言沟通艺术的典型。

在消费环境上,喜茶大部分门店走极简风格,以白色、灰色为主基调,注重局部元素与整体风格的协调,兼顾明丽与优雅,力求做到实用性与艺术性的统一;同时,喜茶又试点性打造了大气磅礴的黑金店与少女感十足的PINK店,吸引已对喜茶品牌具有忠实度的消费者不远万里为这种非语言沟通艺术符号“打卡”。更值得一提的是,喜茶创造性地在各门店布置了滴水点萃的展示区,把各茶叶的萃取过程直观地展现出来,用这样的消费符号体现其对茶叶品质的自信与制作流程工艺的匠心。

在客户关系上,喜茶极度重视点单伙伴、出杯伙伴的外在形象,其在公司奖惩制度中明确提出了工作伙伴的服务要求,如“三不原则”,即不冷漠、不顶撞、不拒绝原则;同时对员工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采取非语言沟通艺术,灵活地对工作伙伴进行赞赏与表扬,发挥领导层的带头作用,贯彻非语言沟通艺术。

在组织文化上,喜茶采用张嘴喝茶的小人作为其形象化标识,直接明了地向消费者传递了企业经营项目,并通过漫画式的形象强化了消费者的记忆点,也表明了自身追求年轻态、健康化的企业文化。

1.2.2 茶颜悦色

茶颜悦色创立于2013年,是设立于长沙的中式茶饮文化企业,其将目标市场明确定为长沙的中端市场,尤其注重中国风与茶饮文化的融合。相比于市场上其他茶饮文化企业,茶颜悦色在非语言沟通艺术领域也有着显著的优势。

在消费环境上,茶颜悦色十分重视视觉识别的明显性,努力营造高贵、古典、优雅、文艺的购物环境,依据市场特点集中开设了多家具有明显中式符号与文化基因的线下门店,并因地制宜开设了江枫渔火店、竹林煮茶店、别有洞天概念店等[4],以避免顾客审美疲劳。另外,还十分重视宣传图片中团扇、佳人等中国元素的结合,以此优化消费者的购物环境。

在客户关系上,茶颜悦色极其重视餐饮企业营销中的诚信问题,从不进行虚假促销[8],重視自身在客户心中的品牌形象。此外,茶颜悦色还提出了“一杯鲜茶的永久求偿权”口号,大胆地违背了一般企业的营利性原则,体现出对顾客的关怀与对人性的尊重,向消费者传达出宁愿牺牲利润也要追求消费者最高满意度的非语言沟通效果。同时,茶颜悦色创意性地开展了“雨天第二杯半价”的长期活动,通过“雨天”与“茶颜悦色”的非语言联系强化消费者的联想,无形间增强了客户黏性。值得一提的是,茶颜悦色的各门店都配备了免费的医药盒,存有风油精、创可贴等医疗用品,方便顾客取用,丰富了与顾客的非语言沟通渠道。

在组织文化上,茶颜悦色努力追求中国古风与现代茶饮的结合,强调“中茶西做”,以中国文化为本,以新式茶饮文化为指导方向,不只停留在字面上,更是将中国文化内部的非语言思想润物细无声地融入企业文化,通过推出各项文创产品与衍生品,如画有中国明清山水的茶包、画有中国古代历史人物的茶杯等,积极向市场、向客户传达这种颇具民族特色的非语言理念价值。

2 结论与建议

2.1 结论

非语言沟通艺术在新式茶饮产业有着广泛的运用,有利于更好地处理消费者与企业之间的交互关系,并且已对部分新式茶饮企业的进步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为领先的企业乃至整个产业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收益与社会效益,促进了新式茶饮产业的优化升级。

2.2 建议

为进一步增强非语言沟通艺术在新式茶饮产业的作用效果,提升非语言沟通在消费环境层面、客户关系层面、组织文化层面的实施效率,在当今新式茶饮产业发展的现实前提下,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2.2.1 优化空间利用,提升消费环境

新式茶饮产业,尤其是新式茶饮企业要重视消费环境的设置。在前期阶段,新式茶饮企业要注重具体的选址与空间利用,选择距离目标市场近的地点,在有限的空间范围内营造最强的空间立体感,营造良好的购物环境。在中期阶段,新式茶饮企业要保证环境的干净整洁,加强卫生管理,守住“安全”这一底线。在后期阶段,新式茶饮企业要在发展中求创新,如在桂花季饮品上市期间摆放有一定品质的桂花味香薰,在圣诞季播放契合整体环境的相关音乐,以提升消费者的非语言沟通满意度。

2.2.2 以顾客为导向,贯彻以人为本

新式茶饮产业应该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将“顾客就是上帝”的理念落实到行动上,及时响应顾客非语言层面的诉求。例如,当顾客在点单过程中露出不满表情时要及时发现,并回以热情的微笑与大方的仪态,让顾客放下疑惑与焦虑,通过具有正能量的外在表情感化顾客;当顾客点完单不知接下来的流程时,要保持礼貌的微笑,同时灵活运用肢体语言,以亲切的手势引领顾客到取茶处,从心与心交流的非语言沟通艺术层面改善与顾客的关系。

2.2.3 融合民族文化,重视广告宣传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新式茶饮文化应顺应民族文化的发展潮流,努力将民族文化融入组织文化,从根本上赋予非语言沟通艺术化、底蕴化的内涵,提升文化自信与民族精神。与此同时,新式茶饮企业应该重视广告宣传,将企业的经营理念,尤其是新颖的非语言沟通艺术理念通过电子媒介推送传递给大众,争做产业内非语言沟通艺术的领先者,从而赢得各项潜在先机,成为新式茶饮文化产业的先驱者。

参考文献:

[1] 顾星妤,王铭,许惠.我国茶产品研究热点可视化分析[J].中国林业经济,2019(06):41-43+47.

[2] 陈蔚.新式茶饮的垂直整合营销传播分析——以喜茶为例[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30(16):83-84.

[3] 王颖昌.新式茶饮的4P营销策略分析——以茶颜悦色为例[J].经济师,2020(07):280-281.

[4] 吴妍珏,文杏梓.基于4V营销理论的我国新式茶饮品牌差异化营销战略探析——以“茶颜悦色”为例[J].商场现代化,2020(17):91-93.

[5] 金晓迎,魏勇.非语言沟通对高校辅导员工作实效的影响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17):77-78.

[6] 李倩,吴颖.家属参与非语言性沟通式干预应用于儿童孤独症康复护理的临床研究[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2020,34(05):441-444.

[7] 申聪.浅议群众文化活动中主持人的非语言沟通和影响[J].作家天地,2020(17):30+32.

[8] 王荣荣,吕柳,谈诗云.餐饮企业营销中的诚信问题与解决对策[J].生产力研究,2019(08):136-140.

作者简介:裴奔(2000—),男,江苏扬州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产业经济学。

汪红霞(1988—),女,湖北宜昌人,博士,讲师,系本文指导老师,研究方向:应用经济学。

作者:裴奔 汪红霞

上一篇:大众文化解读论文下一篇:中式菜谱英译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