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学院校园文化组织论文

2022-04-16

摘要:建设高职特色校园文化是高职院校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学生成才的迫切需要,是学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主动选择。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职业学院校园文化组织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职业学院校园文化组织论文 篇1:

企业文化进校园协同创新研究与实践

【摘要】高职教育培养的是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其培养目标的特殊性决定了高职院校必须立足社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培养的学生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技能,还要有适应企业的综合职业素质。因此,探索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二者如何合理有效的协同创新很有意义。本文主要在阐述广东科贸职业学院(以下简称A学院)在校企文化协同创新方面取得的成果以及分析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尝试寻找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合理有效的协同创新关系,提出学院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协同创新的具体路径。

【关键词】企业文化;高职校园文化;协同创新

【基金項目】广东科贸职业学院示范委托课题“企业文化进校园协同创新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GDKMSF2015-)。

高职教育作为一种与社会经济发展联系最为紧密的教育类型,培养的是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其培养目标的特殊性决定了高职院校必须立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以企业的需要作为办学的目标[1]。这不仅要求学生具有过硬的专业技能,还要求学生具有主动适应企业文化,进入企业就能立足、生存和发展的综合职业素质。这就决定了高职学院办学必须与就业市场渗透,高职校园文化必须与企业文化渗透。

因此,尝试寻找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二者合理有效的协同创新关系,力求用企业文化理念指导高职学校文化建设、探索构建新型高职学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协同创新的途径、方法,使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更好地适应社会,实现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与科学持续发展目标显得很有意义。

一、A学院在校企文化协同创新方面取得的成果

近年来,学院遵循“砺志修德,强能善技”的校训,秉持“突出特色、强化技能、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践行“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用结合”的高职改革发展之路,主动适应广东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紧密结合区域产业体系发展变化,积极与企业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形成了“校企所协,深度融合”的高职办学模式,在校企文化协同创新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为实现校企之间深度合作,加强校企文化融合,真正实现协同育人,学院牵头成立广东农业职教集团、广东省高职教育农业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各专业产学研用委员会以及广东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园职业教育理事会,互利共赢建设合作载体,实现协同创新、协同建设、协同育人、协同发展。2011年A学院“广东省农村职业教育体系综合改革试点项目”获省批立项,2013年获批转为示范项目;2014年,依托广东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园实施“校企所协深度融合”办学体制机制创新、广东省农业职业教育体系综合改革推广获批为省教育体制综合改革项目;“基于广东农业职业教育集团的协同育人平台”获批为省首批协同育人平台。这些平台和项目聚集了一大批来自行业、企业、科研院所及有关政府部门的专家学者,为A学院与行业、企业和科研机构等部门的信息交流搭建了一个坚实牢固的服务平台,大大加快企业文化进校园的速度,提升学院的办学实力。

二、A学院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协同创新中存在的问题

A学院虽然在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协同创新方面有着很大的优势,并且近些年也取得了众多实践上的成果,但是由于缺乏理论研究的支撑等原因,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协同创新缺乏制度化和常态化

A学院在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协同创新过程中,虽然采取了多种形式,并取得的很好的效果,但是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协同创新通常只是作为这些学校在进行校企合作一个环节,并没有形成一种长效机制,存在延续性不足、浅尝辄止的现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协同创新缺乏制度保障。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协同创新工作不具有常态化,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不到发挥创新。

(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协同创新内容缺乏全面性,重物质层面轻精神层面

高校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在层次上都可以分为物质层、行为层、制度层和精神层,其中两种文化在物质层和行为层上的协同创新属于表层文化对接,在制度层上的协同创新为中层文化对接,在精神层上的协同创新为深层文化或者核心文化的对接,只有当两种文化在深层次上实现了协同创新,才能赋予校园文化新的内涵,形成新的文化生态,才能塑造出具有实践特色的校园文化。而目前A学院在挖掘协同创新资源上,大都停留在行为层和物质层,而忽视了在企业文化中作为核心的精神层和中间层的制度层,但是这两个层次才是最为值得借鉴的,尤其是精神层面当中的企业家精神。

(三)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协同创新在德育方面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协同创新的作用是多方面。一方面作为A学院校园文化创新的突破口,起到丰富校园文化,提升在校师生生活品质的作用;更重要是,二者的协同创新将使A学院文化育人达到一个新的高度,使得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文化载体更加丰富,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和吸引力。而目前A学院在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协同创新过程中,虽然有意识地将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协同创新工作提升到文化育人的高度,但是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协同创新在德育方面的作用还是未得到充分地发挥。

三、A学院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协同创新的路径和模式选择

如前所述,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协同创新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那么,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究竟怎样协同创新?为此,本文以A学院为例,系统阐述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协同创新的路径和模式。

(一)以高职院校为主体

在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协同创新过程中,企业文化是一种外在的因素,要使企业文化在高职文化建设中发挥作用,就必须充分发挥高职院校的主体作用,使企业文化的价值观念在高职校园文化中得到内化。A学院应发挥主体作用,加强与企业的合作,采用多种形式与各类企业合作办学,积极探索订单型、互动型、服务型、引智型、引资型等多种校企合作形式;深入开展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与岗位对接;提升专业服从产业发展能力,为学生实习、实训、就业提供更大空间,加快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协同创新。

(二)以企业文化为主导

在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协同创新过程中,常常以企业和企业文化的正向作用为主,以校园文化向企业文化反向作用为辅,校企双方,企业是主导力量,高职校园文化的转化是在企业文化主导下的转化。从A学院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协同创新实践来看,可以发挥企业如下主导作用:一是为A学院校园文化建设提供物质支持。如校企共同开发课程、教材,企业接收顶岗实习学生、支持学校兼职教师、对学院捐赠设备,学院为企业技术服务、培训员工等。二是为A学院校园文化建设提供市场支持。如校企共建工作室等。三是为A学院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人才发展平台。如各专业师生团队携手共办展会,促进校内课程实训大融合,实现“教、学、做一体化”的深化和教学改革的创新。

(三)以精神文化建设为重点

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和企业价值观的内核和核心,和企业先进文化与时俱进是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根本出发点。A学院在努力挖掘学校历史文化资源,突出办学理念,积极培育和大力弘扬学院精神的同时,也应注重校企精神文化的协同创新。一是A学院的办学理念、学院精神、校训、校风、教风、学风、校徽、校歌等融合并体现企业精神文化的元素和精髓。二是加强与企业和市场的衔接,借鉴和吸纳包括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战略目标、经营理念的企业精神文化,如质量意识、市场意识、品牌意识、服务意识、诚信意识、创新意识、团队意识等。三是把企业文化教育纳入学生教育的整体规划,使企业文化成为每一位学生知识结构的一部分,从而对企业产生积极的认同意识。

(四)以制度文化为抓手

制度文化建设属于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机制建设,它是维系学校正常秩序必不可少的保障机制,具有导向、约束和规范作用[2]。A学院在学生品德教育上和学生管理模式上,应注意汲取优秀企业的管理经验和文化内容,强化诸如诚信、守纪、敬业、团结等与企业文化有密切关联的教育内容,特别注意培养与企业员工相同的行为规范。比如,学院通过组织军训,可以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观念、集体主义精神、服从意识和过硬的作风,使其儀态、仪表、精神风貌、生活习惯、时间观念等方面有所改观;通过组织劳动值周、义务劳动、勤工俭学、社会实践、志愿者服务,培养学生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的精神;通过开展教学实践、社会调查、学术讲座、专业论坛、大学生素质拓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及系列科技体育文化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团结协作意识、爱岗敬业品德和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通过引进企业先进的文化理念,对学生做人的原则和做事的作风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五)以物质文化为基础

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载体。因为历史短、起点低、基础薄弱、投入不足等原因,A学院的硬件设施离一所大学的要求还是有一大段距离的。高职院校不一定要有雄伟气派的教学楼、体育馆,但须有科学先进的实验楼、实训楼不一定有一流的专业,但须有一流的专业实验实训室。高职院校的物质校园文化的建设和发展应该有自己的模式,在物质层次上处处突出“职”的特点,呈现出明显的企业文化色彩。

四、结语

本文针对A学院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协同创新进行实例研究与分析,提出以高职院校为主体、以企业文化为主导、以精神文化为重点、以制度文化为抓手、以物质文化为基础、以实践教学为桥梁、以德育文化活动为平台的七大协同创新途径,以此为各高职院校开展特色的学校文化建设提供借鉴,促进高职院校与企业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佳桐.地方本科院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研究——以温州大学为例[D].温州:温州大学,2016.

[2]雷久相.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渗透研究[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09.

[3]俞建光.协同创新模式下高校校企文化融合的路径与功能探析[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83-85.

[4]刘芳.基于协同创新理念的校企合作实践探索——以广东某高职学院为例[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7(04):153-154.

[5]孙洪凤,吴霞,肖智远.新形势下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发展与创新—以广东农业职业教育集团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6(30)

作者简介:

陈丽梅(1989—),女,广东中山人,广东科贸职业学院,管理学硕士。研究方向:校园文化建设。

刘芳(1989—),女,湖南娄底人,广东科贸职业学院,教育学硕士。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校企合作。

作者:陈丽梅 刘芳 熊飞

职业学院校园文化组织论文 篇2:

高职院校特色校园文化的选择与建设

摘要:建设高职特色校园文化是高职院校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学生成才的迫切需要,是学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主动选择。分析了目前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迫切性和存在的问题,并以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为例,说明了学校党委在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引导作用,探索了培育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立足于以高尚的精神引领学生的素质教育,加强学风建设和教风建设,从而逐步形成特色文化品牌。

关键词:校园文化;高职教育;素质教育;校风建设

作者简介:丁坚钢(1957-),男,浙江宁波人,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党委书记,副研究员。(浙江 杭州 311231)

校园文化是学校所特有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高职校园文化则是融入了更多职业特征、职业技能、职业道德、职业人文素质的校园文化。它是一所院校在长期教育实践中积淀和创造出来的,反映师生共同信念和独特的价值观念体系。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建校时间较短,大多只有10年左右,如何在这些院校中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尤其是高职工科院校如何探索建设有自己特色的校园文化,树立自己的品牌形象,是摆在高职院校领导面前的一道难题。笔者分析了目前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迫切性和存在的问题,并以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为例,说明了学校党委的引导作用,探索了高职院校培育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立足于以高尚的精神引领学生的素质教育,加强学风建设和教风建设,从而大大改进了校风,促进了校园的和谐发展,同时也逐步形成了“扬伟人精神、树厚德之人”的特色文化品牌。

一、建设特色校园文化的背景思考与选择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于优化育人环境,构建和谐校园,培养学生的职业综合素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学生核心竞争力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选择建设主旨明确、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通过合适载体的设计与培育,以品牌的形式渗透到师生,特别是学生的校园生活中去,指导和引领高尚的精神文化生活,是每一所高职院校的必然选择。

1.建设特色校园文化是高职院校发展的必然要求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经过近十余年的快速发展,其规模已经占据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的半壁江山,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一大批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所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国际化以及社会多样化,高职学院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高职学院要在市场竞争中取胜,就必须具备可持续的竞争优势。从历史的长河来看,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命脉,在人类进步与发展中始终担当着导向和推动的重任。尤其是在科学发展的新形势下,文化就意味着生产力、竞争力和凝聚力。对于一所高职院校来说,特色校园文化是形成和维系自身竞争优势的战略基础,优秀的特色校园文化一旦形成,便可构成高职学院最基本、最持久的竞争优势,成为高职学院持续的活力和发展潜力。通过特色校园文化建设,能进一步优化学院的办学理念、促进机制体制的完善、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从而使教育能更好地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

2.建设特色校园文化是学生成长的迫切需求

进入21世纪,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为人们带来充裕的物质生活的同时,也强化了社会世俗化的特征,市场化的进程凸显出价值和利益的剧烈冲突,开放的社会文化网络更是严厉拷问作为社会人的道德判断。现在的高职院校学生身处纷繁复杂的社会,其思想品德无疑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考验。从总体上来讲,当代大学生的主流思想是积极向上的、是健康的,但是存在的一些明显不良的现象也是不容忽视的。一方面,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呈多元分流态势。由于生活阅历的关系,大学生的道德判断力和道德敏感性相对较弱,学生往往“重物质享受、轻精神追求”,“重个人价值实现、轻集体利益完成”,缺乏团队合作和无私奉献精神;另一方面,大学生普遍缺乏知荣知辱的强烈信仰。民族国家情感淡化,具有永恒主流精神的爱国主义观念没有得到大力弘扬。大学生诚信危机频发,拖欠学费、考试作弊时有发生。建设特色校园文化品牌,构建一个完善的校园文化体系,有组织地为学生的大学生活提供一个可以主动参与的途径——成为建设校园文化的一分子,有意识地突出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力求形成生动活泼健康向上的校园氛围,这既是学生在校生活成长的迫切需求,也是高职院校思政工作者的社会责任。

3.建设特色校园文化是高职人才培养的主动选择

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由于高职院校发展时间普遍不长,多数是在原来的中职院校和成人高校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在寻求快速发展过程中,大部分高职院校在有限的资源限制下,选择把更多的工作重心放在对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上。单从人才培养方案上看,普遍存在重技能而轻素质的现象,而素质的培养却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行之有效的体系。随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不断深入,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越来越多出现了一个强劲的声音,更多的高职院校和高职教育研究者发现仅仅教会学生“做事”是不足够的,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做人”。学会“做人”,无论在择业还是谋求未来发展、岗位迁移的过程中都具有不可替代的深远意义。毫无疑问,校园文化的建设是高职院校从精神、活动等各个角度,为学生素质教育搭建的最佳平台。富有学院特色的校园文化品牌,将更好地为人才培养提供鲜明的精神食粮。

二、当前特色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高等职业院校校园文化的底蕴和文化氛围相对较弱,校园文化建设的考核评价机制不完善,具有与育人目标相一致的特色校园文化尚在建设和形成之中,这些都制约了校园文化的功能的发挥。

1.缺少校园文化底蕴

从严格意义上讲,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只经历了十余年的时间,大多缺少高职教育的文化积淀,又处于高等教育规模扩张时期,普遍重视办学条件改善,校园环境等硬件设施建设投入力度空前,而精神文化建设相对落后,校园文化底蕴和文化氛围相对薄弱。

2.忽视校园文化的价值意义

在校园文化建设和考核过程中往往忽视校园文化的价值意义,从实用功利主义的角度来理解和实施校园文化建设。简单地将校园文化理解为学生的文化活动和校园自然景观建设,或认为校园文化建设只是管理和思想教育工作者的份内事,没有真正理解校园文化的深刻内涵,忽略文化的提炼、升华。因此,校园文化建设往往是注重热热闹闹的文化表象,忽视其本质意义。

3.高职特色不明显

校园文化建设远离高职的培养目标,未能突出重点,体现高职特色,具有趋同现象,导向功能缺失,往往将高职校园文化建设“高移”,一味地模仿和复制普通本科院校的校园文化模式,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脱节,学术气氛与实践氛围缺失,偏离高职校园文化的育人目标和本质,未能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应有的功能。

三、建设特色及品牌校园文化的整体思路与实践

校园文化包括校园物质文化、校园精神文化、校园制度文化三个层面。高职特色校园文化的建设必须从整体上规划,全局上构建,要与党的建设、思想政治工作、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紧密结合,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新格局。高职校园文化以品牌的形式出现,不仅能够体现特色,更容易形成一个完整的培育机制。同时,因为具有显著的辨识度,更容易在师生中传导。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率先在全国公办高职院校中开展了“周恩来班、邓颖超班”主体创建活动,以学习周恩来、邓颖超的光辉思想与崇高精神为切入点,着力破解学生“做什么人?”、“怎样做人?”的素质教育问题,以高尚的精神引领教师成长和学生成长,帮助师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该项创建活动经过历时三年多的培育,已经逐渐形成具有学院特色的“扬伟人精神 树厚德之人”的校园文化品牌,在学校的教风建设和学风建设中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

1.机制先行,是建立特色校园文化建设保障条件

高职校园文化的建设作为高等职业院校意识形态领域的一项重要工作,具有复杂性和容易被忽视性的特点,特色校园文化建设更是一个长期培育和发扬的过程,必须持之以恒、坚定不移地付出大量工作。为了确保该项工作的有效有序,必须有人、财、物的多重保障。首先是组织保障,党委要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在学院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年度工作计划中有意识地加以引导;在日常工作中,要有强有力的领导机构筹划和领导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学(校)院要成立校园文化建设的领导小组和办公室。领导小组一般由学校(院)党委书记担任组长,在贯彻落实全员参与的原则下,由组织宣传部领衔,团委、学工部、教务处、科研处、总务基建处、保卫处、后服中心、工会及系部主要负责人共同组成校园文化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可设在组织宣传部,具体负责校园文化建设的具体规划、组织建设、协调检查、督促考核等工作。其次是经费保障,充足的经费是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必备条件。每年按照工作目标编制费用预算,并列入学院财务年度计划,确保经费到位,实行项目化管理。同时,建立考核评价指标,根据可量化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工作考核,实现奖励先进的激励机制。再次是人员保障,学院内部必须有一批长期为特色校园文化建设付出思考和实践的教师学生。

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在“周恩来班、邓颖超班”创建活动中,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组长的领导小组,以组织宣传部人员为主要策划人员,学院团委及其下属社团为具体组织活动的操作人员,吸引了一大批积极创建的班集体,形成了建设特色校园文化的骨干力量。为了更好的做好“周恩来班、邓颖超班”创建活动,学院还成立了“周恩来班、邓颖超班创建工作研究会”,明确人员和职责,形成了创建特色文化的研究机制,为特色文化持续建设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2.贯穿全程,调动全员积极性,构建校园文化品牌育人模式

特色校园文化品牌的重要任务是必须使学生在校园学习生活的全过程都获得感召,体现文化的力量,实现文明教化、以文化人。也就是说,在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特色校园文化品牌要做到令人过目难忘、铭刻终生,其中体现出来的精神始终能令学生警醒奋发、积极向上,设计的特色活动能够充满活力地带动一届又一届的学生紧紧追随。特色校园文化的潜移默化作用要能够帮助学生实现自身素质的提升,并最终成为受到企业欢迎的合格的职业人,就必须贯穿在学生学习知识、技能的全过程中。具体来讲,可以采用下述措施推荐校园文化建设:

(1)特色校园文化建设不是校园中一部分人的事情,而是每个人必须参与的工作。因此,要调动每个工作人员、每个教师、每个学生的积极性,这就需要在学院的制度上、政策上有全面的考虑。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学生管理等各项工作中,要让每个人的每一项活动都要考虑如何育人,在学院的考核等工作中也要提出对教师的相应要求。

(2)考虑院校或专业的行业特点,将行业文化与人才培养紧密相联。一个行业的文化发达程度和内涵,也深刻地影响着行业的发展模式、制度选择、政策取向以及各种资源开发和生产要素组合的水平,从而也就深刻地影响着行业发展的速度、质量和水平。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学校的校园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学生管理等各项工作中,都有所反映。

(3)将企业文化融入人才培养中。将企业文化融入人才培养,可以帮助高职院校找准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和选择正确的人才培养模式,帮助学生成才、成人、就业和创业,顺利实现高职的人才培养目标;引进优秀企业文化可以通过在办学理念中融入企业文化、在实践教学中渗透企业文化、用企业化方式进行学生管理以及在校园文化活动和思政工作中实现校企文化的互动与融合。

(4)三步方法。在实际的高职人才培养工作中,可以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实行三步方法。

第一步,主要针对一年级的学生,重在思想政治课程教育,主要开展“对校园文化的认知及行为养成”。通过对老一代革命家、行业代表人物、国内外名人事迹的宣传或参观考察,让学生感受一种文化精神,感化学生心灵。

第二步,主要针对二年级的学生,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到职业素养教育的提升。通过开展具体的创建活动,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培养成效,并在学习成效、健康活动开展等各方面对学生的学习生活进行评价,引导学生培养自身的责任心、诚信精神和大爱之心。同时,也在学习中初步引入行业文化和企业文化,使学生能够感受到自己未来从事的职业。

第三步,针对三年级的学生,重在职业综合素质的集成,校园文化建设的主题是“做厚德的职业人”。结合毕业阶段的各项生产实习和顶岗实习的职业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职业技能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健康素质,把学生培养成高素质的高技能人才。

这三个步骤是围绕主题、循序渐进的,同时将全部活动融合到针对学生的各个培养环节中,目的就是将特色校园文化与人才培养的过程契合。

3.宣传带动,营造校园文化建设积极氛围

校园文化深入人心,离不开有效的宣传带动。成功的文化建设往往是和成功的宣传策划相结合的。宣传的形式多种多样,作为特色校园文化的宣传旨在形成浓厚的氛围,在有限的环境里形成无限的生命力,最终深深的将先进的文化、崇高的精神传导给需要它的人。宣传需要策划,需要载体。

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在建设“扬伟人精神 树厚德之人”校园文化的过程中,在校园广场上竖立了周总理铜像,供全院师生瞻仰的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了爱国主义自我教育的直接阵地。学院将开展“纪念周恩来、邓颖超”征文比赛、演讲比赛、黑板报比赛作为每年学生活动中的常规重要赛事,使学生在回顾伟人精神的过程中完成对伟人精神的认知。“周恩来、邓颖超班”的创建活动更是成为了学院学生积极争创的年度大事。

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的校园文化建设正在不断地探索和丰富中,特色校园文化品牌在价值追求、精神信念、做人品格等多个文化层面上的引领作用已逐步显现。

四、结语

好的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不仅是一所院校存在的标志,也是院校凝聚人心的内核,更是院校持续创新发展的不竭动力。创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要加强党委的引导作用,要在院校的制度上、管理机制上、专业建设、课程建设中全面考虑如何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此外,还要调动校内每个人的积极性,充分利用各种校内外的资源。同时,也要加强宣传带动,营造校园文化建设的积极氛围。

参考文献:

[1]何玲霞.建设有特色的高职校园文化研究[J].文学教育(上),2010,(1).

[2]付海龙.引入优秀企业文化,顺利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3).

[3]向阳.培育大学文化再铸大学精魂[J].中国高等教育,2010,(19).

[4]戚步云,姚钟华.凝练办学特色提升核心竞争能力[J].中国高等教育,2010,(18).

[5]阙明坤.教育改革期待一场文化启蒙[J].教育与职业,2010,(31).

[6]于振梅.当代大学生诚信道德缺失的原因及教育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0,(32).

(责任编辑:刘丽娜)

作者:丁坚钢

职业学院校园文化组织论文 篇3:

浅谈视觉设计在校园文化品牌建设中的育人功能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 广东 珠海 519000)

摘要:校園文化作为一种环境育人力量,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

校园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就在于创设一种氛围,以期陶冶学生情操,构建学生健康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而如何让一个学校的校园文化力像原子核裂变一样深入人心,学校的视觉品牌形象设计在校园文化中的视觉化表现,是学校树立名校品牌对外理解和认知的基础。本文就校园文化视觉系统的设计,从艺术设计视觉表现在校园文化建设的必要性、校园文化建设的视觉化表现及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谈谈视觉艺术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的必要性。

关键词:视觉设计;校园形象;校园文化

立项课题:项目编号:广东省高职教育教师教育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2016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项目编号:2016T072;

广东省省级科技計划项目资助项目,项目编号为:2013B040200036、

我们生活在一个有形的世界里、除了第一自然我们形形色色的物体都是概念的物化。环境对人的影响非常重要,它们通过我们的视觉或触觉传递其有关的信息:所以我们看到或触到的线条、纹理和形态、质感都会带给我们不同的感受:比如喜悦、安全、优雅……。所以视觉设计已经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校园的环境、建筑、雕塑、精神标语等一草一木等,无时不刻影响着我们的身心健康。强校名校是学校奋斗的目标,而树立鲜明的强校品牌是才是对外理解认知的基础,如何让一个学校的形象像原子核裂变一样深入人心,学校的视觉品牌设计在校园文化中的视觉化表现,是树立名校品牌形象的直通车。如果我们能结合设计概念和校园文化品牌建设将其内涵深化表达,无论是在校园还是教室、图书馆或学生公寓视觉化应用教学理念,通过视觉传达校园文化精神一定会对学生潜移默化的起到熏陶教育的目的。同时特别有利于树立一个学校对外传播的品牌形象,知名度、美誉度、忠诚度等校园文化建设。从根本上讲,校园文化建设就是要认识和升华一所学校源于历史、基于现实、引领未来的气质禀赋和核心理念,形成学校的育人精神、育人氛围和育人环境。使身处其中的每一位学生、教师都能受到熏陶和感染,产生出积极高效的教育效应,培养出高质量、高素质的人才。

一、校园文化的精神内涵

1.校园文化的概念

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也是学校教育的灵魂,每所学校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都有自己的文化积淀,这是一种不容忽视且极其宝贵的教育资源。校园文化的意义就在于整合和升华这些优质的教育资源,自觉运用这些优质的教育资源,使之成为一所学校的精神和氛围,成为一种教育的力量与效应,为学校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出优秀人才服务,为学校的科学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校园文化是学校师生员工共同创造的丰富内涵;校园文化的核心与实质在于精神;校园文化的表现形式是物质与精神的统一,显性与隐性的统一。行为、物质的背后是精神和文化。例如,雕塑是物质的,但它传递出来的信息是精神的、文化的。可见校园文化的视觉化表现多么重要。

2.校园文化的实质

校园文化的实质在于,它是一种精神,一种氛围,一种强大的磁场效应,使身处其中的每一位个体自然而然地受到影响和熏陶,产生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育效应。“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苏霍姆林斯基说:“无论是种植花草树木,还是悬挂图片标语,或是利用墙报,我们都将从审美的高度深入规划,以便挖掘其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并最终实现连学校的墙壁都在说话的远大目标”。

名校之所以与众不同,是因为它有自己的精神高度和文化品质。这是由其与众不同的教育思想和价值取向决定的。每一所学校都在追求发展,但发展的路子各不相同,所以办出的学校也各有特色。一所学校的精神高度和文化品质,是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形成的,它活在学校每一个人的心中,流动在每一个人血液之中,并表现在全体师生一言一行之中,成为了生命的一部分。

3.校园文化的功能作用

校园文化有导向功能、凝聚功能、激励功能、辐射功能、熏陶功能、规范功能、提升功能,他们总是综合发生作用。

(1)校园文化建设有利于学校确立发展战略,展示特色

在学校发展的过程中,我们总在不断寻找和确立自己的发展战略和办学特色,寻找自己立校、兴校方略和办学策略。例如,情景教学、科研带动战略;有的学校以打造品牌为平台,实施品牌带动战略等。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学校认识到校园文化建设的战略意义,校园文化品牌建设是学校发展的新的突破口,是学校在原有基础上实现新突破的重要平台,并围绕校园文化建设确立发展战略,展示学校特色。

(2)校园文化建设有利于提高学校的管理质量和水平

管理是连接学校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的桥梁和纽带,是统领整个学校工作的关键。当代学校管理呈现出新的发展走向,即从粗放式、规模化管理走向精细化管理;从封闭式管理走向开放式管理;从科学管理走向文化管理。文化管理已成为教育改革新的生长点,成为学校发展的新境界、新趋势、新阶段。

(3)校园文化建设有利于学校品牌的塑造

品牌代表优质,代表特色,代表被广泛认可,品牌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人们的时尚追求。学校品牌形象是一个包容面非常广泛的综合体,它既包括校名、校徽等有形要素,也包括信誉、办学思想、科研水平、创新精神、人才质量、行为规范等无形要素。VI设计通过对以办学理念为核心的所有形象要素进行整合,以形成一个统一的学校形象来提升自身的品牌价值。学校把品牌作为办学目标,体现了对优质教育的诉求。对内能够激励师生员工办好学校的积极性,对外树立学校鲜明的办学特色理念。品牌的核心是文化,品牌的支撑是文化。校园文化是学校品牌的灵魂,没有文化含量,没有足够的文化支撑,品牌是打造不出来的。

二、校园文化的视觉体现

一所学校良好的形象,犹如一個巨大的磁场,吸引着“顾客”。一般说来,每所学校都具有自己鲜明的办学特色,形成了属于自己的校园文化。校园文化建设有利于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学校的发展,离不开家庭、社会。校园文化有利于学校与政府、企业、家庭、社区等进行交流和沟通。在交流与沟通中,形象非常重要。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就是要打造学校的形象识别系统,高效促进学校形象的定位与传播。就一所学校来说,素质提高了,内涵发展了,优秀的形象树立了,学校的地位就会得到提高,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就会得到提升。所以校园文化的视觉化设计应该体现在以下基本设计系统和应用设计系统两个方面:比如学校标志、标准字体、标准色彩、吉祥物等标准应用及校园标志性建筑、读书长廊、操场一角、标语、口号、形象墙、学生校服、办公用具等做统一化规范设计和形象推广。

1.学校基本系统视觉设计

学校基本设计系统包括学校标志、标准字体、标准色彩、学校导视标识设计、装饰纹样、组合模式等规范设计。特别是学校的标志设计是体现学校办学理念的灵魂。学校标识是通过造型简单、意义明确的统一标准的视觉符号,将学校的办学理念、校园文化、战略目标、办学特色等要素,传递给社会公众,使之识别和认同学校的图案和文字。 学校标志是视觉形象的核心,它构成学校形象的基本特征,体现学校内在素质。学校标识不仅是调动所有视觉要素的主导力量,也是整合所有视觉要素的中心,更是社会大众认同学校品牌的代表。因此,学校标识设计,在整个视觉识别系统设计和校园文化传播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如下图1—2所示

例如清华大学的标志形象深刻的突出了清华大学的办学理念和时间,校徽是由三个同心圆构成的圆面。外环上下是英文校名;中环左右并列着"自强不息"与"厚德载物"两个词组,清华大学以此孔子名言作为办学的精神标志,可见其在努力办成世界第一流大学的同时,既注重加强对我国传统教育的研究,也注重培养新型君子人格的教育,造就君子人格的现实意义。再如北京大学的校徽最早可以追溯至1917年,是时任北大校长的蔡元培先生请鲁迅设计的。在这枚校徽上,“北大”两个篆字上下排列,其中“北”字构成背对背的两个侧立的人像,而“大”字构成了一个正面站立的人像。校徽突出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即大学要“以人为本”。

学校的标准字体和标准色彩识别设计也很重要,它们都是经过设计的专用以表现学校名称或品牌的字体和色彩。例如很多学校用毛体的组合字体或隶书的变体设计作为学校的专用字体以便识别应用。

2.学校应用系统视觉设计

学校应用系统设计包括办公事务用品设计例如:名片、信封、信纸、传真纸、档案袋、合同书、招标书、工作牌、工作证、纸杯等设计。还有办公环境、教学环境、校园环境与课室环境设计、校园文创产品的推广设计、学校对外广告活动视觉统一设计等一切需要视觉规范的设计。如下图所示济南大学的办公信纸及VI树基本系统和应用系统设计。

此图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学校品牌文化的塑造方法,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在学校品牌设计中有三大核心,他们分别是学校标志、标准色彩以及学校标准模式的设计及应用。他们就像核裂变一样可以应用到学校的办公、环境、活动宣传及对外交流之中,为学校产生无限大的附加价值,所以校园文化力的表达是视觉符号在校园文化品牌建设中行之有效的设计再现。

三、校园文化力的品牌传播思考

1.加强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的艺术性

物质文化是一种直观性的文化,它直接表现出师生所处的文化氛围,有较强的直观性,如校园布局、建筑装饰、教学设施、环境卫生等。物质文化的建设及管理直接地反映出学校的办学水平。因此,校园文化建设应从以创建优美校园为主要内容的物质文化入手。精心设计校园物化环境,视觉形象符号,统一学校标识导视等对外传播的视觉内容。使校园具有艺术性并具时代感

2.利用视觉设计系统统一规范学校的文化内涵建设

学校从政治文化到精神文化以及物质文化的建设不但要健全还要充分视觉化,这样才能对内产生一致的价值观,对外产生认同感。所以要强化学校的精神文明并使之成为标识符号统一设计,同一应用。当学校有了凝聚校园文化的标志、独特的色彩和易识别的字体作为规范,应用到社会或校园中就会产生强大的校园文化力,例如校园绿色植被的科普知识可以设计导视牌介绍,校园板报的内容形式的设计,办公室课室的文化牌设计,名人画像、名言警句、艺术作品的悬挂,甚至墙体外观的涂鸦设计等会无时不刻对学生产生耳闻目染的文化熏陶作用。

3.利用统一识别的校园文化对外打造学校品牌影响力

(1)积极参加对外活动

学校应该结合当地文化与旅游产品紧密结合,通过设计包装媒介推广学校与当地的文化衍生品设计,设计的形态多样,可以是动态的网络媒介,比如学校可以借助2016年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的大事件,做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的纪念章、挂历、年画、体现珠海航展主题的工艺品、陶艺纪念品、体恤衫、手提袋、车体靠枕、沙发抱枕、旅行杯、、绘画等产品设计。重点体现学校对国家大事及当地海域风情的文化建设及推广应用,这样不但可以借助媒体传播名校也可以发展强校。

(2)通过创意设计开发学校的文创产品

视觉传达的最终目标是将抽象的概念视觉化,最终研究成果是设计生产。

教学,科研,生产三者融通,学校强调的产,更重要的是将一部分教学和科研成果转化为商品或物质形态。所以我们要形成自己的文化创意工坊,利用现在的交互媒体创意创业,建立微商,电商,大力发展创意文化产业及文化衍生品设计及推广平台。真正在学校中就形成成熟的产业模式和商业设计市场,让学生的课堂符号能在学校就形成商业集市的产业需求。这样可以帮助他们明确设计目标和设计的实用性价值,提高课堂的主动创作能力和兴趣。如果我们有统一的学校视觉识别符号,那么我们的文创产品都会在学校统一的视觉传播系统下对学校创名牌得到最大化传播。

总之,学校视觉设计是展示教学科技水平和人才形象的学校形象设计系统,是集教学、科研、公关、管理、营销、组织行为等于一体的知识密集型创造性活动。校园视觉系统设计能很好的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以整体的视觉形象营造高雅的校园环境,融校园建设的实用性、教育性、知识性、艺术性于一体,通过优化学校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无声地规范学生的行为,净化学生的心灵,使之得到美的享受,受到美的陶冶,养成美的行为,形成美的品质。因此,实施学校视觉设计,塑造有特色的学校形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是构建和谐学校校园环境的必然要求。

作者简介:

闵文婷(1979-),女,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就职于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主要研究方向是关于广告品牌的形象推广和广告创意设计的思维方法及 “工作室制”项目教学实践应用研究。指导学生作品获学院奖金奖、大师奖优秀奖等。

教材:《企业形象设计》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5\10

《Photoshop图像处理实训》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16年8月

论文:

《创意是创造性设计思维的结果》美术大观CN21-1173/J

《企业品牌与CIS战略性研究》中国商贸CN11-3443/F

《自然形态的图形设计仿生研究》艺术教育CN1—1188/J

《中国传统装饰艺术在现代插画创作中的应用》藝术品鉴

学历:学士

职称:讲师

作者:闵文婷

上一篇:高校服装教学服装设计论文下一篇:安全施工监理水利水电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