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大学组织文化论文

2022-04-18

摘要∶长期以来,民办高等教育一直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民办高等教育已逐步进入快速发展的道路,为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提供了动力。学生管理是民办大学运营和发展的重要支撑和保证,直接影响教育活动和学生思想观念的发展,决定着大学人力资源开发的质量和水平。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民办大学组织文化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民办大学组织文化论文 篇1:

试论我省民办大学师资队伍建设

湖南省内的民办大学近年来取得了长足发展,涌现了5所民办本科高校,并且有两所左右的本科院校稳居全国前十名,办学质量不断提高,社会美誉度提升。在衡量、评价民办大学办学水平高低的指标中,师资队伍建设应是最核心的指标之一。拥有一支稳定的、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最重要的保证。

一、民办大学师资队伍建设的基本做法

1.明确队伍建设目标,引导队伍建设方向。学校围绕自身办学定位和学科专业建设,本着“稳定队伍、优化结构、提高素质”的原则,以培养专业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教师为重点,坚持以人为本,努力建设一支数量足够、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让每位教师明确自身在学校发展中的位置以及学校和个人未来的发展方向,共同建立起基于个人意愿与组织需求之间协调一致的发展目标与实施计划。

2.完善人才引进政策,增强人才吸引力。与公办高校相比,民办大学有灵活的机制,在人才引进上有更多的自主空间,但是教师非事业编制导致其退休待遇与公办高校存在巨大差别,严重制约了人才的引进。面对这种情况,一方面学校采取措施广开招聘渠道,加强与国内外高校、猎头中介、企业、政府之间的联系;另一方面制定博士与高层次人才引进的特殊政策,在购房补贴、科研经费、股票期权、职位评估与聘任、家属工作、子女就学、补充养老保险等方面给予倾斜,同时采取客座教授等灵活的引进方式,积极推进与公办高校的教师资源共享,激励他们参与我们学校的学科专业建设和队伍建设。

3.规范选聘标准与选聘流程,严把教师入口关。队伍建设目标的能否实现有赖于个人价值观与学校的文化是否契合,个人的发展目标与学校的发展目标是否一致,个人的品格、素质、知识、经验与能力是否符合学校的要求。学校通过规范选聘标准与选聘流程,通过面试、笔试、性格测试、试讲等环节多角度地对应聘者进行考核,保证从一开始就聘用到最合适的人员。

4.强化教师培训培养,持续提高师资水平。依据学科专业建设需要,结合教师个人成长目标和自身能力,一般而言,学校会制订有针对性的教师培训培养计划,向教师提供多元化发展措施,包括入职教育、师德教育、课堂学习、在职攻读学位、出国进修、企业外派实践、项目实践、在岗培训等多种学习形式。

二、师资队伍建设面临的主要困难

1.外部环境的因素——民办高等教育的扶持政策难以落实,束缚了师资队伍的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赋予了民办高校教师与公办高校教师享有平等的法律地位及权利,但从现实情况来看,民办高校教师与公办高校教师地位上的平等还存在一些现实中的障碍,在一些制度的落实上,有很多需解决的问题。例如,从公办学校调入民办大学的全职教师,人事档案关系转入到学校,但人社厅调配处的商调函不给开出,导致民办大学教师在办理退休时公办学校的退休工龄不能连续计算;公办学校教师的社保为事业单位视同缴纳,而民办大学社保缴纳确定为民办非企业,退休时按企业员工退休计算退休金,导致我校这部分从公办学校调进的教师的退休工资比公办学校同职级教师退休少1200~3400不等;在现阶段退休的民办高校教师领取的养老金与公办高校教师的退休金存在较大差距,一般认为为相同条件下的1/2。

近年来,国家、省市政府对公办高校办学投入与扶持力度不断加大,特别是对公办高校因发展而累积的债务采取了“化债”措施,大大减轻了公办高校的经济压力,加之生均拨款1.2万元/人的落实,对部分重大建设项目的支持等,公办高校在经费上的优势日益明显,这对以学费收入为主要经费来源的民办高校带来了生存与发展的巨大挑战。而民办高校在办学经费上的劣势,直接导致师资建设投入特别是教师的实际待遇(包括工资、福利等)与公办高校教师存在差距。根据2014年对省内湖南大学、长沙学院、湖南商学院、湖南第一师范、湖南女子大学、湖南理工学院等六所公办院校的调研来看,目前民办大学教师的工资水平、福利保险、住房补贴及退休待遇等都与公办高校教师存在差距。这些因素导致民办大学难以吸引和留住优秀教师,特别是新升本公办本科院校对民办大学副高以上职称的优秀教师的稳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2.内部自身因素——组织文化与学校自身条件限制了师资队伍的发展。高校的组织文化与内部制度环境是保证其具有相对稳定的高素质教师队伍的根本前提。民办高校由于办学时间相对较短,办学积累有限,在内部建设上相对不够完善,科学、高效、规范、公平的选人、育人、用人、留人机制尚未完全建立,在学术氛围、科研项目支撑、经费保障、个人成长环境等方面与公办高校存在差距,影响了教师积极性的发挥和高水平师资的吸引、保留。

由于面临一定的经费压力,学校会从控制成本方面考虑,投入在师资队伍建设的资金相对有限。对教师的进修、培训持谨慎态度,不培训会制约青年教师的发展,不利于学校专业学科建设,系统的培训好不容易培养一个优秀的青年教师,结果为公办学校挖走,为他人做了嫁衣裳。同时,学校教师教学工作量相对较大(12节/周),教师教学任务重,除寒暑假外较少精力和时间去脱产系统进修、培训,教职工的系统化职业生涯发展受到制约。

三、关于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建议

1.建立合理的民办高等教育财政资助体系。民办高校定位为非营利性机构(部分省份定位为民办事业单位),与公办高校一样,带有准公益性质,如果能建立起民办高等教育财政资助体系,为民办高校的发展提供必要的财政支持,为教师提供良好的就业保障和社会保障,帮助民办高校提高教师待遇,民办教育将会比公办教育更有效地向社會提供优质教育服务。

2.建立政府对民办高校教师成本的分担机制,对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费用或建立年金制度的民办高校,按学校缴纳部分的一定比例给予专项补助。上海、浙江、云南等一些省、市已为民办高校设立了专项发展基金或提供经费资助。

3.实施民办高校教师实行质量提升工程。投入专项资金开展对民办高校在职在岗教师及管理干部的集中培訓,支持民办高校青年教师开展海外研修、产学研实践;在职称评审的政策方面赋予民办高校更大的自主权等。

作者简介:

邓青林,湖南永州人,工作单位为湖南涉外经济学院,硕士,助理研究员)。

作者:邓青林

民办大学组织文化论文 篇2:

新形势下民办高校学生教育及管理对策分析

摘要∶长期以来,民办高等教育一直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民办高等教育已逐步进入快速发展的道路,为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提供了动力。学生管理是民办大学运营和发展的重要支撑和保证,直接影响教育活动和学生思想观念的发展,决定着大学人力资源开发的质量和水平。民办大学的规模继续增长,学生管理问题正变得越来越突出,需要及时进行尽职调查和补救。因此,本文對民办高校学生管理的现状进行研究,揭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的应对方案,以促进民办高校的科学发展。

关键词:民办高校;教育;管理;学生管理工作

一、一、民办高校学生的特点

民办高校与公办高等院校在教育生源和经济社会利益认可接受程度上仍然存在明显程度差异。民办高校的教育生源质量处于一个相对大的劣势,学生们的整体文化综合能力素质不高,个体能力差异性较大。

1.学生生源层次比较低

随着近年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战略进入调整期也即传统精英教育向社会大众素质教育方向转变,高校不断加大扩招,学生的本科入学录取分数线也有所明显降低。民办普通本科职业院校,生源培养质量相对不好,学生普遍表现基础素质较差、起点低。

2.自我管理能力较差,缺少抗挫折能力

学生家庭生活物质条件相对优越,缺少吃苦耐劳的敬业精神。爱好经验丰富,思想活跃,注重自身个性的自由张扬,自我管理和对学习的、生活的领导能力相对不强。民办高校的大学生普遍由于自律性和管理能力差,心浮气躁,不能积极主动直面困难。学习、工作、生活中矛盾、纠纷、竞争等因素都会导致部分学生产生各种心理健康压力,进而导致出现各种有关心理健康上的问题。

二、注重民办高校学生教育

1.强化引导

当前,大多数民办高校大学主要依靠教师和辅导员课程来实现学生教育。思想政治活动要根据民办大学生的当前环境和特点而定。我们不仅需要创新方法,而且还需要及时且具有教育意义地保留内容。开展了一系列实践活动,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目的是树立良好的学风,促进学生形成健康和乐观的态度。

2.创新教育方法

现有高等教育学校管理的教学模式陈旧,教育教学理念、内容不完全切合社会现实。大学生对"两课"素质教育普遍不十分重视,这主要是高校授课教学内容与普通大学生能够实现自身核心价值目标存在较大程度差距时所造成的。与相对日益弱化的我国思政政治教育法相比,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应该是长期的、动态的和多元化层面的,拥有一份得到个人普遍满意和社会单位普遍认可、不断创新体会自我成就感和自我实现的优秀职业,是个人生活幸福也是个人充分实现发展的重要能力基础。将高校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教育引入高校理想思政政治教育,以高校共性职业教育课程为主要基础,以高校个性职业教育课程为主要补充,不同程度上地满足高校大学生社会个性职业发展的基本要求,实现高校社会和企业个人的有效对接和协调共同发展。

3.营造高雅的校园文化氛围

为了顺畅地调整大学生的社会情绪变化,应努力建立“学生主动,塑造生活”的大学生社会组织的组织文化,形成百家争鸣、师生和谐互动、积极享受人生的和谐心态;努力建立和谐的学校人际关系,使学生社团组织具有强大凝聚力,并尽可能的影响其他社团及在校学生;充分发挥非正式社团组织和非正式组织途径在学生集体文化融合发展中的引导作用,达到师生情感更顺畅的融合功效。

三、民办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1.学生管理模式陈旧

强调以严格的管理规范,进行高校学生安全管理。许多民办大学遵循一些公立高中学生管理规则和方法,并制定严格的规则和规章以及学校行为准则管理法律,以规范行为准则,强调对学生表现的检查。这种专业管理模式不能有效切实提升民办高校学生的专业综合管理素质与实践能力,忽略了拓展学生自身个性技能施展的广阔空间。从长远利益来看,这对我国民办高校的健康发展十分不利。

2.学生管理思维、理念僵化

民办高校事业发展补助资金主要收入来源于招生学费,国家的财政支持相对有限。维持高等学校稳定生源,更是需要努力维护在校学生的稳定。过于着重强调如何维护高校学生稳定,忽视了义务教育的主要发展目标。大部分中国民办高校在扎实进行学生教育管理的工作过程中"强管理少引导",采用严格的管理规则、制度等来限制高校学生的管理日常行为,使部分高校学生因此产生一种逆反心理,学生自主学习、参与教育活动的主体积极性因此受到严重削弱,学生和高校学生教育管理者之间矛盾日益增加,这都给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带来新的严峻挑战。

3.学生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完善健全的学生管理制度这也是我国民办高校加强学生服务管理的重要基础。我国大部分普通民办高校的大学生收入管理制度单纯只是强调"严格",但不够充分完善、健全。我国民办高校教育发展较晚,大部分民办高校完全照搬公办高等院校的教学管理制度,而没有突出我国民办高校的自身发展特点。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更多的需要因地制宜、与时俱进。

四、民办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对策

1.注重学生管理观念、模式创新

思维引导时代的发展,并创新学生管理的概念和模型。首先,领导者要改变管理观念,并着眼于长期发展战略。消除传统管理观念的束缚,消除“怕事”的负担,改变传统的“严格管理,疏于指导”的管理形式,以学生为本促进综合发展。创新管理模式,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并在管理体系中发挥领导作用。

2.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改变传统思想政治教学方法、学习和掌握新的思想政治教学理论和方法,与时俱进。教育工作者要通过了解和理解教育对象的身体和心理特征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思想教育,学生可以从自己的思想中接受它并改变他们的行为。惩罚不是目标,而让学生自觉自律是目标。举办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以增加学生的课余校园文化生活,使学生能充分表达自己,发挥自己的特长,树立信心并展现自身魅力和素质。

3.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

家庭教育对学生成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当今社会更注重家校共育。以学生为中心,家长是孩子的终身老师。家长们更应该注重培养教育孩子的良好人格、品行,提高其自我管理领导能力,养成良好的家庭生活习惯。学校要多深入了解学生,多与家长之间进行各种沟通、交流,建立家校沟通联系机制。尤其特别是对于特殊家庭情况的在校学生,学校与家长更需要加强沟通,建立特殊家庭学生档案,针对不同制定相应的教育措施,为学生提供能健康成长的家校环境。

参考文献;

[1]孔颖.努力向个性化学生管理迈进——对民办高校学生管理模式的调查、分析和建议[J].2005(06).

[2]张安杰.浅谈民办高校辅导员如何克服职业疲倦[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14).

[3]周文明.民办高校学生干部素养培养解析[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2(05).

天津仁爱学院 天津 301600

作者:许馨月

民办大学组织文化论文 篇3:

基于CIS系统下黄河科技学院卓越品牌建设的研究

摘 要: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高等教育市场,许多大学纷纷通过实施品牌战略来获取优质教育资源。民办高校因自身原因,在品牌培育和建设上有其特殊性。在借鉴企业CIS系统的基础上,以黄河科技学院为例,阐述民办高校品牌建设应当遵循的思路,对民办高校品牌建设路径进行探讨,以期对民办高校品牌建设的实践有所帮助。

关键词:黄河科技学院;品牌建设;CIS系统

一、黄河科技学院的办学现状

黄河科技学院创立于1984年10月。1994年2月,经原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建立民办黄河科技学院(专科),实施高等专科学历教育,学校成为全国第一所独立设置的民办普通高等学校。2000年3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在民办黄河科技学院的基础上建立黄河科技学院(本科),实施本科学历教育,成为全国第一所民办本科普通高校。现有在校生将近30 000人,专任教师1 200人,外聘教师577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将近50%,青年教师80%具有研究生学历。各学科专业都拥有高水平的学术带头人,拥有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的专家、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得者、国家级优秀教师、省级优秀教师、省级教学名师、省级学术技术带头人、省级教学标兵等荣誉的教师100余人,拥有工程师暨教师、律师暨教师、会计师暨教师等各类“双师型”教师500余人,使教学与生产、教学与科研、教学与社会紧密结合。办学二十九年来,学院坚持“为国分忧,为民解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办学宗旨,坚持“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以提高管理水平为手段,以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为保证”的办学方针,以“厚德博学,砺志图强”为校训,实施以本科教育为主,开展多层次、多学科、多种形式的办学方式,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大学基础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强,奉献和创新精神强,综合素质高的应用型高级人才。办学二十九年多来的历程,使黄河科技学院获得了较高的知名度,得到了家长、用人单位及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和高度信任。

二、黄河科技学院卓越品牌建设的意义

在1998年以前,高等教育在中国一直是稀缺资源、卖方市场。经过从1999开始的高校扩招,中国高等院校的数量、高等教育的规模都有了巨大变化,开始进入巩固成果、提高质量、优化结构的新阶段。在这种情况下,国家从2005年强调,高等教育要适当稳定招生规模和在校生规模,把工作的重点放到内涵提升上,做到“规模、质量、结构、效益”四者协调发展。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多数高校都非常注重品牌建设。黄河科技学院作为一所建校最早的民办高校,更应当审时度势顺潮流,把工作重点及时转移到内涵提升上,放到品牌建设上,跳出同质化竞争的误区,走个性化发展之路,实施特色、品牌战略,办好高水平民办大学。品牌建设对于黄河科技学院尤其需要重视:

(一)黄河科技学院受到各类办学高校的激烈竞争,需要知名度的扩大,需要重视品牌建设

在高等教育中存在普通公办高校、民办高校、民办高校下设独立学院、职业高等院校四种办学的形式。其中普通公办高校最具有竞争力,独立学院因与公办高校联合具有品牌的优势,职业高校的招生和人才培养具有专业性,有较高的就业率保证。竞争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高校生源的竞争,在高考招生中,考生的填报志愿一般为,首先考虑公办高校重点,然后为非重点,其次为独立学院,最后为民办高校。而黄河科技学院就是在民办高校之中,所以要取得优质的生源必须重视品牌的建设;第二,专业竞争,在民办高校中,所设立的专业多为大众专业和社会近期热点的专业,其中的专业中,与一些专业院校比较没有竞争的优势,因此黄河科技学院必须深化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模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形成学校鲜明、社会公认的人才培养特色;第三,在毕业生之间,存在压力,黄河科技学院的毕业生,毕业到人才市场找工作,其用人单位首先考虑的一本、二本的学生,然后考虑三本,同时用人单位有毕业院校的歧视,认为毕业学校知名度高,其毕业生就优秀的惯性思维,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大品牌建设的力度,打造人才培养模式特色,培养出与众不同、有专业特长、能适应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的、有就业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这一切都需要加强品牌建设,是品牌建设的重要内容。

(二)独立学院成分复杂,在个别学校信誉缺乏的情况下,黄河科技学院更需要提高美誉度,需要加强品牌建设

勿庸置疑,中国民办高等教育正在走向健康发展,但个别学校办学目的不纯,办学条件差,虚假承诺,违规招生,形成社会不稳定因素也是不争的事实。这些害群之马的做法,不仅使其学校自身的信誉丧失殆尽,也损害了民办教育的整体形象。在这种情况下,学校更应该下大气力,提升学校的整体形象和品牌美誉度,大力加强品牌建设。

(三)面对日趋激烈的行业竞争,最有远见的做法就是加强品牌建设

2010年后全国各地高考生源都将呈逐渐减少甚至较大减少趋势,作为其主要生源地的河南省,2011年高考报名人数为85.5万人,比2010年95.2万减少了近10万人,2012年河南省的高考人数更是减至82.5万,高校有统招计划便不愁生源的局面将为之改观,高校间的竞争势必变得激烈。公办高校、民办高校(独立学院)各有利弊、各有优势,但总的来看,民办高校(独立学院)劣势更多一些,主要是在办学经费上得不到国家财政的支持,金融环境不太乐观,较大程度地改善办学条件受到资金的限制。在这种情况下,黄河科技学院更应在管理、效率、学生及社会满意度、品牌建设等方面做出更多的努力,以此来提高社会美誉度、社会影响力,提升竞争力。总之,品牌建设关系到今后黄河科技学院可持续、健康发展,因此,黄河科技学院必须创新办学思路,明确发展目标,提高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大力实施特色、品牌战略。从增强核心竞争力入手,积累优势,形成特色,并使这种特色经久不衰,成为高质量的标志、社会美誉的源泉,从而铸造出闪光的品牌。

三、黄河科技学院的CIS策略

(一)CIS的主要内涵

CIS理论主要由三个方面构成:即企业的理念识别——MI(Mind Identity),行为识别——BI(Behavior Identity)和视觉识别——VI(Visual Identity)。MI作为组织观念、精神和战略系统是CIS系统的核心和灵魂,是企业运行和发展的源动力,是行为识别系统和视觉识别系统的基础和依据;BI是MI的动态表现,是在企业经营理念指导下全体组织成员行为的规范化、制度化;VI是MI的静态表现,是通过广告、商标、色彩等一系列具体语言将企业的经营理念固化为静态的视觉形象,便于消费者辨认和传播。三者紧密结合构成了一个塑造企业形象的有效工具。

把CIS这种企业形象识别系统引入教育管理中,主要是用来研究学校形象和学校文化的学问。是指学校为了塑造形象,通过统一的视觉设计,运用整合的沟通手段把独特的学校经营理念,学校文化和经营管理活动传递给内外公众,以凸显学校品牌的个性和感召力,从而使内外公众产生认同、移情和价值上的共鸣。

(二)黄河科技学院引入CIS系统的具体策略

1.学校理念识别系统(MI)的建设

理念识别反映的是一个组织区别于另一个组织的特有的精神,它是整个形象识别系统的核心,也是CIS建立的基础,那么学校引入CIS系统的过程中,MI就应该代表学校的办学理念、组织文化和价值观等等,具体是指学校的办学理念、学校文化与学校定位以及形象定位等。MI是学校的核心价值、办学思想以及大学精神的综合体现。反映了一所学校的精神追求、行业定位和形象定位。在MI建设中的文化主要是指学校的精神文化,大学的精神文化是大学文化最具特色最形象的反映,是大学生存和立足的信念力量,能事事处处时时鼓励人们身体力行,达到有效的行为目标。可见,在学校MI理念识别系统的塑造中关键是大学办学理念和大学精神文化的确立。

(1)办学理念:以人为本,崇尚学术,追求卓越。黄河科技学院围绕创建一流大学的新奋斗目标,确立了“以人为本,崇尚学术,追求卓越”的现代大学办学新理念,建立了“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以提高管理水平为手段,以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为保证”的管理运行新机制,提出了造就“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扎实的专业功底;宽广的文化素质,较高的外语和计算机水平;独特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确定了黄河科技学院学生所应具备的“整合能力、社交能力、适应能力、抗挫折能力、动手能力”人才培养目标。学院重视素质教育和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用创新思维培养创新人才,以培养学生坚定的政治立场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扎实的专业功底和丰富的实践能力、熟练的外语和计算机水平、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目标,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从学生入学到就业,黄河科技学院都是对学生最负责任的大学。学院在重视教学质量,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同时,高度重视毕业生工作。同时学校重视职业技能认证培训工作,学校已具备WTO从业资格、公关、导游、营销、物流、人力资源、电子商务等证书的认证培训资格,使学生达到一专多能、一人多证的目标,使专业教育与技能培训相结合。

(2)形象定位:打造一流,追求卓越。二十多年的发展不寻常,从全国来说,黄河科技学院是创办最早的民办高校,是国家教育部批准的第一所专科院校、第一所本科院校;国家教育部门专家组来黄科院进行评估,对黄科院的评价是“国内一流的民办高校”。说起黄科院的未来发展方向,胡大白表示,到2020年,要将黄科院办成河南的名牌大学。“我希望把黄科院办成一所‘对学生最负责任的大学’。”胡大白说,目前,民办高校的数量还在不断扩大,希望民办学校不仅在数量上,更要在质量上与公办高校媲美。

在大学理念识别系统的建设过程中,大学所要关注的不仅是形成大学的办学理念和形象,关键是以何种方式、何种手段把自己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形象传播出去,让学生及家长接受和认同,产生价值的共鸣进而形成品牌忠诚。

2.学校行为识别系统(BI)的建设

学校的BI即是通过学校全体教职员工的各种行为来表达而建立的学校形象。包括教职工教育、教职工行为规范、学校环境营造等内部行为系统以及新闻宣传、广告活动等外部行为系统,学校的行为识别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注重师资队伍的建设。品牌的竞争,是教育教学质量的竞争,归根结底是师资队伍的竞争。黄河科技学院的教师队伍由三部分人组成,专职青年教师、专职退休老教师、兼职教师。提出了“以专职教师为主体,专兼职相结合,以老教师为骨干,老中青结合的师资人才梯队建设计划”。 实施了“人才强校”战略和“名师工程”。近年来,在国内有一定影响的中青年专家、学者层出不穷。拥有了一批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学者、教授。形成素质精良、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教学、科研师资队伍。同时通过优惠的政策吸引人才,尤其是重点专业、优势学科的带头人。同时做好在职员工的培训和继续教育工作,举办学术讲座,开展学术交流,对有发展前途的中青年教师进行重点培养,完善科技进步工作条例和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培养制度,狠抓校内外培训,在全院形成崇尚科学、追求真理、学术严谨、开拓奋进的良好学术氛围。

(2)重视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继续加大科研投资力度。多年来,黄河科技学院有着良好的注重科研的传统,探索建立了两级管理、三级运行的科研管理运行机制,并形成了自己的科研优势项目。学校领导把搭建科研平台作为申硕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实行校校联合、校企联合,初步搭起了六个科研平台。2008年,黄河科技学院还设立科研基金,用于科研启动、课题配套、科研奖励,鼓励和支持教师和科研人员开展科学研究,争取承担省(部)级和国家级科研项目,大力提升学校的软实力。在2012年度,黄河科技学院获准纵向项目399项,省部级以上项目23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各1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3项,发表学术论文954篇,出版参编专著84部,获得授权专利12项,获得各级各类科研成果奖励486项,年度课题奖励经费达1 099.4万元。黄河科技学院以科研促教学,实现了教学与科研的相互融合,相互促进,探索出了一条民办高校教学科研协调发展之路,促进了学校的内涵式发展,有力地推动了学校地方名牌大学建设。

(3)扩大学校知名度,媒体宣传为辅。学校品牌从培育到逐步成熟,直到被学生、家长及社会认可并接受,需要一个进程和途径,广泛的宣传报道是实施品牌策略的重要工作之一。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将外事学院的品牌带给千家万户。可采用定期宣传与日常宣传相结合的方式,向公众介绍外事学院的办学特色。

3.学校视觉识别系统(VI)的建设

学校的VI是CIS的静态识别系统,它将办学理念、组织文化、行为规范等抽象概念转化为具体符号,以标准化、规范化、统一化的手法应用于宣传标语、办公用品、旗帜招牌、交通工具、建筑外观等,凸显学校个性,塑造学校独特的品牌形象。VI是MI的具体化和延伸,就主要包括学校的校名、校旗、校徽、校歌、标准字、标准色、办公用品、建筑设施、校园环境等各种视觉因素。其作用就在于通过统一化、标准化、系统化的视觉方式将学校的办学理念、文化特质、专业特点等体现出来,以便向外界传达统一的形象信息。例如黄河科技学院在包括学校办公(信、公文纸、请柬、票据、名片、办公室和会议室的各项设施)、学校招牌、交通工具以及各类广告等,都有非常明显的学校图标,很好地发挥诉求功能,塑造鲜明的学校的形象。

MI、BI、VI在黄河科技学院品牌的建设中,理念、行为、视觉识别三者缺一不可,只有三者相互协调运作才能发挥CIS应有的功效。正是在这三者的整合运用中学校品牌的形象才得以塑造和传播,学校品牌的个性和魅力才能充分体现。

参考文献:

[1] 黄河科技学院网站,www.hhstu.edu.cn.

[2] 闫德明.CIS与学校品牌形象策划[J],人民教育,2003,(23).

[3] 黄葳,李清刚.民办学校品牌内涵及培育策略[J].民办教育研究,2005,(3).

[4] 马庆辉.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品牌建设策略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08.

[5] 胡炳俊.黄河科技学院:教学科研融合相长,给力地方名牌大学建设[N].河南日报,2011-07-06(013).

[6] 杨雪梅.建设高水平民办大学必须实施特色、品牌战略[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12,(1).

[责任编辑 王晓燕]

作者:李军

上一篇:政府采购模式试析论文下一篇:企业管理企业会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