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监管市场经济论文

2022-04-20

【文章摘要】现在,我国正处于市场经济管理体制改变慢慢深入的重要时期,质检管理部门要加强计量监督监管水平,努力开拓服务领悟,这样才能充分发扬自身长处。在长久的计划经济管理制度的作用下,质量技术管理部门各个工作根本上已经养成了一定程度的思想以及通用的方式。伴随我国加进世贸组织,这些手段已经不能够迎合新型的市场制度的取向和方式。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计量监管市场经济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计量监管市场经济论文 篇1:

在市场经济及数字经济中如何发挥计量监管的影响研究

计量监管作为一个集法制、科学于一体的政策性工作,在当前的市场经济模式以及数字经济当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对市场的监督离不开计量监管,同样数字经济由于数据透明化更离不开计量监督。做好对市场的计量监管工作不但可以提高对市场及数字经济的控制,还可以稳定经济秩序,促进市场良性运行。由此可见,计量监管在市场经济及数字经济当中发挥巨大的作用,其对市场经济及数字经济的影响也是我们不可忽视的。
一、市场经济及数字经济中发挥计量监管的概述分析

计量是为了加强计量管理,保障国家计量单位制的统一和量值的准确可靠所设立的一种专门对市场经济进行监管方法,其在国家市场经济秩序的维护当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计量监管主要是对市场各类产品或者是经营商品建议的指标以及行为规范进行监督监测,对市场当中各类交易行为进行一定的监管管理。目前由于国家经济不断发展,市场需求呈现出来多样化和多元化的特点。如今5G的快速发展以及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市场需求能够通过各种数据化表格来显示,进而使得市场更为精准的迎合群众需求,不断发明创造出符合各具特色的产品。产品的数据化、多样化相应的就带来了计量的多样化和数据化,进而就加大了国家对市场产品以及交易行为的计量监管难度,为此,本文将为大家简单介绍在市场经济当中发挥计量监管作用的实际应用。
二、市场经济及数字经济当中计量监管面临的问题

(一)技术设备落后,监测能力不高

因为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5G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经济及市场经济呈现出多元化、复杂化的情况,因此面对市场经济及数字经济中各种计量混乱以及计量失误的现状,且由于监管部门本身技术不高,设备不全,在对某些市场经济数据进行计量监管时监测能力不够,无法监测出其计量的实质情况。

(二)计量规程模糊,更新效率慢

在对市场经济及数字经济的计量监管当中,由于一些既定监管规程的模糊性,使得很多技术人员无法准确及时地对市场经济及数字经济的计量监管结果作出判断,且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更新及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一些

旧的规程以无法应对新的市场发展形势。

(三)计量监管人员技术不高

计量监管对于相关技术人员的数据分析、智能机械操作、5G大数据分析能力,以及一些专业知识掌握方面有较高要求,使得一些技术人员在应该市场更新变化时,无法适应机器运用,或者是技术水平不高的现象。
三、市场经济及数字经济中计量监管的实际应用

(一)加强计量设备资金投入,升级设备技术及提高设备功能

目前对市场经济及数字经济的计量监管设备不齐全、设备功能不高,导致其对相关市场经济及数字经济的真实情况进行计量监管时无法准确及时得出监测结果的现象,这需要相关部门不断重视计量监管的设备匹配,加大对市场计量监管的资金投入,提高先进计量监管设备的使用。对此,应该根据市场经济及数字经济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计量监管科学应用的规范机制,着力解决计量设备不完善以及功能技术老旧等相应的问题,进一步提升资金投入的有效性和针对性,使资金的支持作用真正落到实处,更好地为促进我国市场经济活跃度的有效提升,发挥相应的作用。

(二)明确质量方针,更新技巧规程

基于很多地区对市场监管规程过于老旧,无法顺应时代需求的现状,相关部门首先需要明确对市场经济及数字经济计量监管的质量方针,在一些模糊不清的规程上进行研究分析,明确规定好规程。同时还需要与时俱进,升级技术手段,加强对计量监管的更新,不断随时代进步而发展。

(三)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加强人才培训

基于目前国家计量监管当中相关工作人员监管水平不高,使得國家市场经济计量监管的工作得不到改进的现象,需要各部门从人才培养体制的反思出发,进一步调节部门的人才培养机制,制定严格的人才培训工程,努力与国家标准化达到统一,向国际标准化发展。
四、总结

综上所述,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不断加强计量监管在市场经济当中的作用已成为目前维护市场良性运行的重要手段,需要各部门从资金扶持上提高市场监管的设备更新速度,引进高质量先进的计量监管工具,提高对市场经济的计量监管。同时还需要各部门不断更新计量监管的规程,完善人才培养机制,逐步提高市场经济计量监管工作质量。

作者:侯萍霞

计量监管市场经济论文 篇2:

关于实现计量监督网络化管理的研究

【文章摘要】

现在,我国正处于市场经济管理体制改变慢慢深入的重要时期,质检管理部门要加强计量监督监管水平,努力开拓服务领悟,这样才能充分发扬自身长处。在长久的计划经济管理制度的作用下,质量技术管理部门各个工作根本上已经养成了一定程度的思想以及通用的方式。伴随我国加进世贸组织,这些手段已经不能够迎合新型的市场制度的取向和方式。为了迎合进入市场经济的监管部门和监督企业的需求,在各个角度探寻中观察计量监督工作,尽早完成多维化、秩序化的网络化管理,只有这样才能够提升产品水平,增多市场经济收益,慢慢深入计量监督监管工作

【关键词】

计量;监督;网络化管理

1 展开网络化管理

计量监督监管工作的发展态势是更加严格、更加准确、更加可靠,为了适合这一个发展态势,计量监督监管的网络肯定会出现复杂的局面,为什么会这样,主要是三个方面的原因。首先,计量监督监管是在很多的领域上实行的,而且很多领域都具备独特的特征。其次,自从我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我国出现了新的经济态势,毫无疑问地给计量监督监管带来了新的撞击。为了踊跃迎来这个挑战,计量监督监管得依照形势参加市场经济浪潮,并且找到新的站立点,才能够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获得岗位的长久发展。再三,政府工作监管计量的单调格局将被打破,市场对于计量的强制性和公司,为了服务这种强制性都会发生某些新的监管方法,在上面几个原因影响下形成的网络化计量监督监管肯定具备下面的层次。

1.1 政府计量监管,敢于创造,增添内涵,开拓领域

市场经济环境下,政府计量监管也不会发生变化,不仅因为政府具备很强的经济能力、技术支撑以及高效的行政方式,而且因为市场经济必须得有政府计量监管才能够有秩序地实行。政府计量监管影响尽管不会减少,可是政府计量监督监管与入世接轨发生很多的更改。在这样的条件下,政府工作的重要目标就是让市场经济变得更加规律以及优化,计量监管一样地也要踏上规律化、有序化的管理道路,相关部门要更进一层地构建以及健全和计量有关的方案、法律,关注处理哪些已经被忽略的主要方面,让计量监督监管慢慢优化以及变得规范化,构建起和外面的各种交流等都和政府的行动分不开。

实际上,政府计量监督监管具有一定水平的层次性,缘由是收到行政秩序层次以及职业层次的作用,受层次性影响,计量监管发扬自己在市场经济监管中的优点,也会出现封闭性的问题。对于这样的一种经济氛围,某些政府计量监管单位应该尽快吸取人才,敢于创造,开拓服务层次,形成相应开放的监管局面,非常有助于提升政府计量监督监管的科学成长。

1.2 公司计量管理,敢于探究,增加活力,开创新局面

计量监督监管的着力点在基层,公司是计量监管尤其主要的接纳者以及使用者,也是十分踊跃的探究者。公司计量监督监管能力在一定水平上取决于自己的管理能力,对于管理成败起着重大的作用。依据我市计量工具的应用情形而言,具备覆盖范围广泛、使用分散的特征,使用和公司鉴定合同的方式,构建双方都能够一起遵循的准则以及规范,明了各方面的义务,让它在法律监管下确保各个计量监管的工作有秩序、高效地使用。假如碰到公司应用的计量工具是我市还没有延伸的项目,应该让我市计量监督监管工作者使用举措,共同负责联系,让它送到专门的技术设施送检。借由这样的计量监督监管让执法人员知道,怎样把以前单调的单位计量监管以及公司计量监管配合起来,使用法律方式以及经济方式准确指引公司的管理活动,走高效、保质的计量监督监管道路。借由工作监管让计量监督监管工作以及计量技术组织给市场经济的服务中寻找到适合的着力点,发扬优点,增加活力,得到很好的经济收益以及社会收益,更进一步建立了质量技术监督监管工作的公平与科学。

2 创建立体化计量监督监管制度

为了让计量监督监管适合网络层次化,所建立的计量监督监管制度得出现立体化,也就是指把计量监督监管纳入了一个动态、改变较多的区域,在这一区域中不管是哪一个经济思想态势和改变都没有办法对计量监管发生重要的作用。而且,还要给公司计量监督供给“一条龙”设施,主要表现就是:规定一条原则,凡是县级计量检查的,包含通过技术组织统一公司分开应对3个不同的计量技术机构鉴定,免去了辛苦,节省开支,最好要进行检查,又可以节约时间,也不会干涉企业正常的工作,增强了工作水平,优化计量监督监管程序,因为现场鉴定,增强了公司使用计量工具的水平。因此,监督监管能力是否能够适合市场的需求,是法律制度相适合,是计量监督监管是否高效发挥作用的主要点。

3 加强计量监督监管有序化的构建

计量监督监管作为一门新时代科学已经构建了一整套十分完善的制度,因此需要安排好以下作业。

首先,建立完整的程序,计量监督监管过程中具备一套完整的秩序,目前已经有的管理秩序还是有某些缺点,实际上,公司类型、产业规模等都会有点不一样,也具有自己的特殊性,一套计量监督秩序适合全部公司的状况,因此要配合所有公司现实因素建立和它相适合的计量监督监管秩序。

其次、规定操作人员,建设完整的只需后还要进行进一步规定操作人员,才能保证所有计量监督监管高效运行,操作人员和其它和公司工作有关的人员,处在这一个工作制度下的人员要在法律的制约下进行管理,还要依据需求完善各方面的运行,程序各方面可以流通。

4 总结

目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改变正处在慢慢加深的时期,给计量监管带来了新的岗位氛围以及挑战。伴随网络技术水平越来越进步,它在许多行业中都起到了突出的影响,各个产业生产以及监管都在稳定地完成网络化监管,才能够在新的形势下获得存在。计量管理作为市场经济进步中的一个主要部门,它的全部工作也应该得到网络化监管,让计量监督监管技术的完成过程到达标准水平,保证全部的计量单位量化以及有序,并且确保全部的计量回归到计量根本上来,终极目标是在使用这些程序化的计量单位时使人类的生产生活具有一种交流,即所谓的溝通的方式。长久以来,质量以及标准水平都是计量工作根本以及充要因素之一,是计量师工作的根本原则。

【参考文献】

[1]江泽民强调积极做好入世后应对工作[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下半月). 2002(05)

[2]陈云卿.服务领域质量管理与劳动资源管理的联系:述评[J].管理科学文摘.1997(03)

[3]李广文.调整人才政策应对WTO挑战[J].时代潮.2002(09)

[4]夏鸣.和谐促进发展[J].今日中国(中文版). 2006(11)

作者:杨勇 杨静

计量监管市场经济论文 篇3:

金融创新产品风险监管理论演进脉络与创新

摘要:金融创新产品的风险引发了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进而发展为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本文在运用文献分析法、历史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等研究方法梳理分析金融监管理论发展的基础上,对金融监管理论进行了阶段划分,并提出了金融创新产品风险的监管深化理论分析框架,对于我国金融创新及金融监管理论发展及实践指导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金融产品;金融创新;金融风险;监管深化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金融深化及金融自由化等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推动了金融创新产品的快速发展,但也带来了金融风险及金融危机,尤其是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导致的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就是金融创新产品风险所直接引发的。金融危机的发生已经表明,金融监管理论尤其是金融创新产品风险的监管理论已经严重滞后于金融实践的发展。本文在对金融监管理论进行阶段划分的基础上,对金融监管理论发展进行梳理分析,并提出金融创新产品风险的监管深化理论及分析框架,这对于我国金融创新及金融监管理论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同时对于我国金融产品创新实践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金融创新产品风险监管理论发展的阶段分析与比较分析

金融创新产品风险监管的理论发展一直围绕着政府干预与市场自由进行演化,与经济学和管理学的相关理论以及市场经济和金融市场发展实际需求紧密相连。金融监管理论发展的主要阶段如下:20世纪30年代以前以古典经济学和新古典经济学的市场自由主义理论为基础,以货币发行管制、存款准备金强制制度及存款保险强制制度等有关银行监管为主要内容,体现市场自由发展的主要思想倾向。这一阶段的监管理论反映了市场竞争有效及市场经济自由发展的主要特征,政府监管主要扮演“守夜人”的功能。20世纪30年代至20世纪60年代,以市场不完全性为基础,在金融产品的负外部性、金融产品的公共特征、信息不对称以及市场失灵使自由市场价格机制无法确保市场自动出清与充分就业的最优状态等基本认识的前提下,政府干预主义逐步增强,金融监管开始全面发展。20世纪70年代至21世纪初期,金融深化及金融自由化发展促进了金融创新产品的快速发展,也促进了金融深化理论、监管失灵理论、监管寻租理论、监管成本理论等理论的产生与发展。2008年以来,在国际金融危机及全球金融监管协作的大背景下,金融监管理论主要是以全球金融监管改革和监管深化发展为主要内容。

金融创新产品的理论与实践是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发展起来的。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都出现了严重的“滞胀”现象,货币主义、供给学派、理性预期学派等理论开始倡导向古典经济学自由放任经济传统进行回归,有关政府失灵的理论研究成果开始出现,市场经济自由主义思潮再次向主导思想发展蔓延。在金融市场实践中,由于国际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进一步增加,尤其是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彻底崩溃,金本位制度的废除,固定汇率制度转变为浮动汇率制度等等,导致金融机构的竞争进一步加剧。为应对金融风险、提高竞争力等,金融创新产品开始迅速发展,金融创新实践也促进了金融自由化的发展。市场失灵引起了政府监管的加强,而政府加强监管的实践在弥补市场失灵的同时,也产生了监管抑制、监管被利益集团“俘获”、监管寻租等种种监管失灵问题。哥德史密斯、麦金农和肖(Goldsmith、Mckinnon、Shaw)认为金融监管抑制了金融创新活力导致金融效率低下。斯蒂格勒(Stigler)提出了管制为被管制产业的利益服务的观点,认为政府管制经常会带来市场效率低下和社会福利损失;波斯纳(Posner)进一步研究指出,监管的需求和供给由于难以计量而无法证明它的实践作用,因此认为市场的正常运转不需要政府监管。Stigler和Posner还对金融监管的成本和收益进行了比较研究。古戈尔(Krueger)提出了寻租理论,认为政府监管会引起寻租行为而导致监管效率下降。

尽管监管失灵的相关理论对金融监管提出种种质疑,但市场失灵毕竟是金融市场的一个客观事实。随着经济全球化的逐步发展,以及金融监管实践介入金融市场的深度和广度的逐步加强,新古典主义思想和凯恩斯政府干预主义思想的更多学者已经不再将争议焦点放在是否需要金融监管上,而是更多的放在如何更好地监管上,出现了功能监管、激励监管、资本监管、市场约束监管、法治监管等相关理论观点。博迪和默顿(Bodie&Merton)提出了功能监管理论,认为金融机构的创新和竞争会导致金融功能的加强和效率的提高。功能监管理论的主导思想就是同一类型的金融产品应该受到同样的监管而不管该产品是由哪些金融机构开发的,该理论直接影响了美国国会于1999年颁布的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适应了金融综合经营的监管需求。有些学者建立了最优相关监管模型,并提出了让监管方拥有与没有保险的存款人相同激励的监管方法与对策以促进解决监管失灵问题。霍尔曼(Hellman)构建了资本监管比较静态博弈模型以对资本监管的帕累托效率进行研究;凯利(Keeley)认为要改善监管有效性就要注重市场对银行的约束力;格雷斯尔和施莱佛(Glaeser&Shleifer)对政府监管环境及监管执行与司法诉讼差异进行了比较研究,认为法律秩序和监管执法水平低的环境政府监管比司法诉讼更有效,法律秩序和监管执法水平高的环境不需要政府监管,法律秩序和监管执法水平中等的环境需要政府监管与司法诉讼结合起来才有效。

在监管失灵有关理论蓬勃发展的同时,支持金融监管的理论也在不断地与监管失灵理论即自由主义思潮进行争论。明斯基(Minsky)提出了“金融体系脆弱论”,认为金融机构为追求利润最大化而引发金融风险导致金融系统内存的脆弱性,因而需要加强监管。格罗斯曼和斯蒂格利茨(Grossman&Stiglitz)认为由于价格机制扭曲造成金融信息成本增高导致金融效率低;斯蒂格利茨认为由于金融信息的不完全及不对称导致金融市场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卡肯(Kareken)等研究了金融产品的外部性问题,认为银行破产的社会成本比银行的自身成本高。

在有关市场失灵的理论与监管失灵的理论进行激烈争论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双方争议观点的理论融合。如,新古典综合派的代表人物萨谬尔森认为,政府和市场对经济的有效运作都是必不可少的,政府通过货币、价格、财政、金融、税收等工具或手段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而企业等私人部门则通过市场来决定价格和产出,因而所有发达经济体都呈现出某种混合经济的特征;斯蒂格利茨也认同监管部门由于信息不对称而存在的监管失灵问题,但仍认为由于监管收益大于监

管成本,因而在政策建议上仍强调监管的必要性。

2008年以来,在国际金融危机及金融监管协作背景下,以全球金融监管改革推进监管深化的全面发展。美国、英国及欧盟等相继进行了金融监管的全面改革,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提出了加强全球银行体系资本要求的改革方案即巴塞尔协议Ⅲ,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及20国集团峰会也相继提出加强全球金融监管的改革方案。金融创新产品风险的监管理论既没有简单地回归到向南主义市场经济的放任监管状态,也没有简单地对金融产品创新采取禁止式管制状态,而是针对金融创新产品的市场发展规律与金融经济的发展实际需求,围绕监管存在漏洞、监管不力、监管方法研究有待进一步加强、监管技术有待进一步提高等内容,从机制设计与完善角度推进金融创新产品风险的监管深化。

二、金融创新产品风险的监管深化理论分析框架

金融创新产品在快速发展的同时,相应的监管深化理论发展却是滞后的。抵押债务凭证(CDO)、信用违约互换(CDS)、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等金融创新产品主要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在金融深化背景下发展起来的。美国自1933年制定并通过证券法等一列法律以来,一直对金融业的发展实行严格的金融监管。但到了20世纪70年代,由于国际金融环境的变化和金融竞争的加剧,美国金融业面临严重的竞争威胁,在自由化思想的影响下,放松金融管制的呼声越来越大。在金融自由化大背景下,美国经济学家Shaw提出了金融深化论,认为一个国家的金融体制与该同的经济发展之间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Mckinnon提出了金融压制论,认为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金融体制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一种与金融深化完全相反的恶性循环状态。金融深化论与金融压制论从正反两面强调了金融自由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促进了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以及全球金融产品创新,推动了美国金融市场和国际金融市场的创新发展。但金融深化论与金融压制论对金融自由化所带来的问题却未进行讨论。

从市场经济学角度来分析,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就是自由竞争,而市场经济的内在缺陷必须由政府介入以加强监管。市场作用机制失败时,需要政府介入以维护市场的竞争机制。但从政府失灵理论、政府寻租理论等相关理论研究结果来看,政府不仅不是万能的,而且会导致政府监管失败。因此,对金融创新产品风险的应对方式上,要进一步加强金融创新产品监管理论创新。

从金融发展的历史来看,金融交易的发展一直伴随着金融监管活动。早在17世纪,洛克(John Locke)就指出,自由意味着不受束缚和强暴,但这种自由应是法律所允许的自由。金融深化理论下的金融自由化发展应该是法治框架下的自由发展,而不是毫无约束的自由发展。绝对的自由是不可能存在的。哈耶克在《自由秩序原理》中明确指出,经济活动的自由,原本意指法治下的自由,而不是说完全不要政府的行动。从自由的本质内涵及历史发展来看,金融自由化不是绝对的自由化,并不意味着没有约束。其实,恰恰相反,金融自由化应该是法治规则约束下的自Fh化,是增进市场秩序的自由化,是促进市场经济发展的自由化。金融深化论与金融压制论在推进金融自由化的同时,并没有提出金融深化相应的法治约束,也没有提出金融深化相对应的金融监管深化问题。因此,金融深化所推进的金融自由化应该是以“政府行动”为前提的,以市场法治监管为约束的金融自由化。那么,从理论分析角度来看,金融深化下的金融自由化应该是金融监管深化下的金融自由化。

从金融深化下的金融自由化所推进的金融产品创新实践角度来看,无限制的金融自由化必然会造成金融产品创新的泛滥,从而带来相应的金融风险,引发相应的金融危机甚至经济危机。事实上,正是在金融深化的背景下,金融自由化促进的金融产品创新所带来的风险引发了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进而引发了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金融风险引发金融危机的影响因素众多,但监管问题是普遍认同的原因之一。如高(GAO)认为美国监管体系仍然处于一种分业分散的低效监管状态,无法适应混业经营的监管要求;巴利(Baily)、艾肯格林和巴瑞(Eiehengreen&Barry)等研究认为,金融监管体系不健全是引发当前美国金融危机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在金融深化理论与实践发展的同时,必须进行相应的监管深化,将金融自由化纳入法治框架下,将金融深化配套以相应的监管深化。这样,不仅是对金融深化理论构建上的完善,也是金融创新实践良性循环发展的必然。

对于金融深化相对应的金融监管深化,既不是对金融自由化的放任不管或者放松监管,也不是对金融自由化的无限监管,而是从法治本意上推进市场经济发展角度来评价的。首先要将金融深化纳入一定的法治框架下,不留监管真空。哈耶克认为,一个功效显著的市场经济,是以国家采取某些行动为前提的;有一些政府行动对于增进市场经济的作用而言,极有助益;而且市场经济还能允许更多的政府行动,只要它们是那类符合有效市场的行动。从2007年次贷危机的监管实践来看,抵押债务凭证(CDO)、信用违约互换(CDS)等金融创新产品由于产品流程的复杂性及相应监管的缺乏,导致事实上的监管真空,以至于金融创新产品所引发的金融风险不断积累并最终引发危机。当然,监管深化也不意味着过度监管或无限监管,而是以促进市场经济良性发展的适度监管。过度监管或无限监管必然会妨碍金融自由化发展与金融创新,从而阻碍市场经济的发展。

金融监管深化理论创新研究主要针对金融创新产品风险的监管。由于常规金融产品风险和监管一般已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监管理论也比较完善,因此常规金融产品风险引发的金融危机等消极后果的可能性比创新产品引发的金融危机等消极后果的可能性要小。从监管实践角度来看,常规金融产品的监管机制比较完善,而创新产品由于产生时间不长,监管机制尚未完善,监管实践经验还需要一个积累的过程。而在金融深化理论发展下,金融实践的推动是以金融创新产品为重点的,因此,监管深化理论创新主要是针对金融创新产品风险的监管。

从前述金融创新产品风险监管理论分析来看,这些理论一般都只是从一个角度来对产品创新及其风险进行解释或分析,具有理论的片面性或深度分析不够。如,柯恩和卡特(Kane&Gaa)等学者把金融产品创新归因于金融监管的促进作用,图法诺和怀特(Tufano&White)等学者则认为金融监管阻碍了金融创新。金融创新产品监管深化的主要理论观点就是政府行政干预要逐步减少,市场法治监管介入要适度,具体监管方法和监管技术要不断科学化以减少或代替部分行政干预措施对市场自由竞争机制的影响。当政府行政干预过多,市场法治监管介入过度,监管技术水平不高,就会限制和金融市场和市场经济的自由竞争发展,扼杀金融产品的创新思想,阻碍金融创新产品的发展;当政府行政不干预,市场法治监管过少,监管技术水平过低,就会导致金融市场和市场经济的过度自由竞争发展,金融产品的过度创新,容易积聚金融风险并引发金融危机或经济危机,最终阻碍金融创新产品的发展;当政府行政干预尽量减少,市场法治监管介入适度,监管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就会预防并减小金融风险的负面效应,防止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的发生,从而从防止风险破坏金融经济角度来促进金融创新产品的发展。

作者:余海斌 王慧琴

上一篇:可行性新农村服务论文下一篇:企业发展知识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