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增长计量分析论文

2022-04-16

[摘要]本文采用辽宁省2005—2012年高技术产业和其他产业的相关数据,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测算出高技术产业与经济增长的关联度,并在此基础上计算出高技术产业对GDP和工业的贡献率和拉动率。高技术产业细分为医药制造业等五大产业领域,本文采用五大产业的行业增加值数据,计算出各自行业的贡献率。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经济增长计量分析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经济增长计量分析论文 篇1:

湖北财政收入与经济增长的计量分析

摘 要:湖北正在加快建设创新强省、工业强省、农业强省,力争成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对此研究湖北财政收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将为湖北制定决策提供一些理论依据和参考。

关键词:湖北;财政收入;经济增长

一、引言

湖北在整个长江经济带开发中占据着重要优势,它向东可承接长江三角洲地区以及海外的产业转移和辐射,向西可充分利用西部丰富的能源资源。湖北的经济增长对整个长江经济带开发起着重要作用,而财政收入又与经济增长有着密切关系。

(一)财政收入弹性分析

Et=(△t/t)/(△g/g)即所谓的财政收入弹性分析,它是指财政收入增长率与GDP增长率的比值,其中△g表示GDP的变化量,财政的变化量用△t表示。当Et〉1时,说明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快于GDP的增长速度,即财政收入富有弹性。随着湖北经济的发展,对社会公共产品的需求量也随之增加,只有财政收入相应的提高,才能满足地方财政的投入。由此提出第一个假设:

H1:湖北财政收入与其GDP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

(二)经济理论与实验情况分析

经济总量指标GDP和GNP可以看做近似相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发展中国家的税负情况做了调查,得出税收比率与人均收入水平和经济开发程度正相关,而与农业产值占GDP的比率则是呈现负相关关系。根据税收收入与国民收入之间存在正相关的理论,从而可以推出,湖北政府的财政收入与其GDP增长之间应该存在着稳定的函数关系。进而做出第二个假设;

H2:湖北财政收入与其GDP之间存在着稳定的协整关系。

二、实证分析

财政平均收入率=(当年CAI/当年GDP)%

财政边际收入率=(△CAI/△GDP)%

其中当年的财政收入用CAI表示,当年的国内生产总值用GDP表示,△则代表新增量。当边际收入率大于平均收入率时,它表示财政收入有增长的趋势,反之则是下降的趋势。对相关数据进行计算,从而得到湖北省的财政收入弹性和财政边际收入率(见表1)。

表1 2006-2014年湖北财政收入弹性及财政边际收入率

从表1中可以看出湖北省除了2008年外其他年份财政收入弹性都是财政收入率大于财政平均收入率,表明湖北财政收入有提高的趋势,这同时也说明随着湖北经济的增长财政收入也相应的增长。

三、计量经济模型的构建和相关检

按照经济理论和实践,GDP可以用来表示经济增长;GDP与GNP之间相差很小(从国民经济统计来看),所以本文解释变量为湖北省GDP,则被解释变量为湖北省财政收入。从《中国统计年鉴》中得到湖北省财政收入和GDP原始数据,时间区间为1994年-2014年。建立相关模型如下:

F=a+bG+c

其中:各年湖北的财政收入用F表示,各年湖北的GDP用G表示,常数项是a,回归系数是b,随机变量为c。用最小二乘法对上述模型进行估计,回归结果如表2。

从表2的结果看,相关系数b=0090,它表明湖北GDP总值每增加一亿元,湖北的财政收入可增加900万元,方程的拟合优度高,整体显著性好。

由表3可以看出,湖北省的财政收入对湖北的GDP弹性为1.205,这与中国的平均水平0.7-0.8较高,表明GDP每增长一个百分点财政收入增长1.2个百分点。虽然这一比值比中国平均水平高,但相对于日本(80年代到90年代中期,税收平均弹性为2.2)和美国(80年代到90年代中期,税收平均弹性为1.2左右,90年代后期为1.42)等经济技术发达国家相比还是有些差距。

四、结论

第一,中部崛起战略实施多年以来,虽然湖北省财政收入随着GDP增长在稳步提高,但是湖北财政收入对GDP的总体弹性在1.2左右,这一指低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也低于一些国内经济发达省份。

第二,在经济发展时期,一省份的财政收入增长会比较快,这也是近年来湖北的财政收入的增长快于湖北GDP的增长速度的原因。湖北省的财政收入的增长正是因为湖北经济发展造成的,同时也与湖北省近年来完善税收体制和加强税收监管力度密不可分。(作者单位:云南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1] 谷永芬,财政收入与经济增长的计量经济学分析[J].财政研究,2005,(11)

[2] 戴杰卿,广东省税收增长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南京财经大学报,2007,(3)

作者:程健冬

经济增长计量分析论文 篇2:

辽宁省高技术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计量分析

[摘 要]本文采用辽宁省2005—2012年高技术产业和其他产业的相关数据,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测算出高技术产业与经济增长的关联度,并在此基础上计算出高技术产业对GDP和工业的贡献率和拉动率。高技术产业细分为医药制造业等五大产业领域,本文采用五大产业的行业增加值数据,计算出各自行业的贡献率。结论表明,辽宁省的高技术产业并没有表现出加速增长的态势,因此辽宁省应当调整产业战略、加大原始创新、吸引优秀人才,进而使得高技术产业对经济增长起到更大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高技术产业;经济增长;贡献;计量分析

1 引 言

在当前时代特征下,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悄然进行,高技术产业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高技术产业的发展程度也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志。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结构的转型期,过去经济增长所依赖的粗放型增长模式已经不可延续,集约型增长方式势在必行,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水平对于我国能否顺利完成产业转型至关重要。

辽宁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先锋,位于东北亚地区的核心位置,要想在未来的竞争中处于主动地位,就必须大力发挥高技术产业的拉动作用,让其带动产业结构升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社会发展的创新驱动。辽宁省在最新的产业发展规划中,明确指出了把高技术产业作为未来的发展目标和方向,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已经逐渐成为了经济发展的重心。自2005年以来,辽宁省在经济发展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工业化程度得到提升,对外经济合作水平不断提升。2012年GDP达到了24801.3亿元,年均GDP增速接近10%。[ZW(]数据来源:《辽宁省统计年鉴(2004—2012)》,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ZW)]在成就背后,高技术产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2012年,辽宁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高新技术产品产值15443.1亿元,比上年增长16.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4733.3亿元,比上年增长20.6%。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辽宁省与其他东部沿海地区的差距较为明显,提升潜力依然较大。

国内外学者对于高技术产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做出了大量的研究。Raab et al.(2006)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研究了美国50个州的高技术产业的投入与产出,发现一些州的高技术产业是经济绩效的主要贡献者。Byung-Rok Choi(2003)研究了发达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结果表明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越来越大。李洪伟等(2013)基于中国东、中、西部的省级面板数据,运用面板数据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与误差纠正模型,对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的长期关系和短期关系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中国东、中、西部地区的高技术产业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表现出显著的地区差异。张华平(2013)根据1995—2010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利用计量经济学中的协整理论、向量误差修正模型、格兰杰因果检验及方差分解等方法,对我国高技术产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动态检验,发现二者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但并没有形成良性互动。赵玉林(2006)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从不同层面,对高技术产业发展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日益显著。朱云鹃等(2013)、张进铭(2010)分别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根据相关数据测算出安徽省、江西省的高新技术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但相对于发达省份,两省总体贡献率都处于较低水平。

综上所述,高技术产业在理论和实践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现有文献较多地对高技术产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但是却没有就辽宁省进行特定的定量分析。就辽宁省而言,高技术产业与经济增长的关联度是高还是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是多少?高技术产业的五大行业中,哪一行业对经济增长贡献最高?研究这几个问题,不仅能够更清晰地了解辽宁省高技术产业在整个经济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还能够根据计量分析的结果给出对应的政策,进而促进高技术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本文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辽宁省高技术产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定量的分析。本文首先分析了高技术产业、第一产业、工业、建筑业、第三产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然后用贡献率和拉动率计算出高技术产业以及高技术产业中的不同行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最后在研究的基础上,针对性地给出了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对策建议。

2 辽宁省高技术产业现状分析

我国把高技术产业分为医药制造业、航空航天器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五大行业。根据《中国高技术统计年鉴》,辽宁省高技术产业的五大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如图1所示。

图1 高技术产业五大产业主营业务收入(亿元)

辽宁省高技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总额表现出显著的稳定增长态势,2012年主营业务收入较2005年增长了3.64倍。从行业来看:电子计算机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速明显,2008年仅为119.66亿元,2012年增长至896.90亿元,四年间增长了7.50倍。电子通信行业出现了较大的波动,在2008年之前,增速较为明显,但在2009年出现了负增长。医疗设备行业的主营业务收入从2005年的55.89亿元增长到2012年的98.20亿元,增速缓慢,且基础薄弱。医药制造行业和航空航天行业增长速度明显,其中医药制造行业发展尤为突出。

图2 高技术产业固定资产投资额(亿元)

图3 R&D人力资本投入折合全时当量(人年)

固定资产投资和人力资本投入是高技术产业发展的两个最主要原因,从图3中可以看出:就全国而言,固定资产投资和人力资本投入稳步增长,这就支撑了我国高技术产业的迅速发展;就辽宁省而言,固定资产投资受到“次贷危机”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没有表现出持续的增长,而人力资本投入在2010年前后出现了较大程度的倒退。

3 高技术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计量分析

3.1 数据来源及方法

本文选取了2005—2012年辽宁省GDP、高技术产业增加值、第一产业增加值、工业增加值、建筑业增加值、第三产业增加值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全部数据来源于历年《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和《辽宁省统计年鉴》。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研究辽宁省高技术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灰色关联分析法的基本思想是通过确定参考数据列和若干个比较数据列的几何形状相似程度来判断其联系是否紧密,它反映了曲线间的关联程度,灰色关联分析法简便易用,即便是在信息不完全的情况下也能够很好地描述和确定各个因素之间的关联程度。

3.2 高技术产业与经济增长的关联度分析

首先对原始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将各年各产业增加值与GDP之比除以2005年各产业增加值与当年GDP的比值,即Yi=(yik/Gk)/(yi1/G1), (i=1, 2, 3, 4, 5;k=1, 2, …, 8), 如表1所示。其中,Y0为各年最优状态,取每年中最大值。然后,根据公式Δi(k)=y0(k)-yi(k), 求出对应的差分序列表,如表2所示。

求出不同产业的关联系数,从而定量得出不同产业与经济增长的关联度。其中ρ为分辨系数,本文取ρ=0.5。ρ越小表示分辨力越大,一般ρ的取值区间为(0,1),具体取值可视情况而定,当ρ﹤0.5463时,分辨力最好。

由此可见,第三产业与GDP增长的关联度最高,其次是高技术产业。高技术产业已经成为除第三产业外与辽宁省经济增长联系最为密切的部门,将重心放在高技术产业上,必将更进一步地促进辽宁省的经济发展。

3.3 高技术产业对GDP、工业增长的贡献率和拉动率分析

贡献率是指某单一因素贡献量与总贡献量之比,拉动率是在贡献率的基础上,乘以总增量增速。贡献率和拉动率可以很好地衡量经济增长效率,根据贡献率和拉动率的公式,可以求得辽宁省高技术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和拉动率,如表4所示。

从表4中我们可以看出,2008年前后,由于受到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影响,外商直接投资收到很大程度限制,直接导致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幅较低,甚至出现负增长。高技术产业无论是对于GDP的贡献率和拉动率,还是对于工业的贡献率和拉动率,都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这一方面是由于当年我国高技术产业基数较低,增速较快,但更重要的是单一依靠投资拉动的增长模式遇到了瓶颈。

3.4 五大行业对高技术产业增速的贡献率分析

根据贡献率公式,求得五大行业对高技术产业增长速度的贡献率,如表5所示。

从表5中可以看出,电子通信对高技术产业的贡献值最高,其次是电子计算机,医药制造、医疗设备和航空航天对高技术产业的贡献值较低。电子通信对高技术产业的贡献值在一半以上,电子通信优势明显,在今后应该继续扩大该行业的领先地位。但是,就辽宁省甚至全国而言,医药制造、医疗设备的整体水平较低,很多药物和设备需要从国外进口来满足国内需求,加大对这两个行业的研发投入已成为当务之急。航空航天由于其行业的特殊性,无法直接影响居民生活水平,对于高技术产业的贡献度不够,对于航空航天行业应该将重点放在科技成果的转化上,加速该行业的科技成果产业化进程。

4 结论和政策建议

本文采用辽宁省2005—2012年相关数据,使用灰色关联分析法,研究了辽宁省高技术产业、第一产业、工业、建筑业和第三产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发现当前高技术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仅次于第三产业,高技术产业对GDP的贡献率和拉动率较大,但却呈现逐年递减的趋势。在2006年,高技术产业对工业的贡献率和拉动率较大,但是随后出现了较大的波动,又出现了逐年下降的趋势。辽宁省高技术产业对经济的拉动作用虽然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与发达地区还有着较大的差距,近年来出现的贡献度和拉动率逐年下降的态势必须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辽宁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实现高技术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第一,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更加注重自主创新和原始创新,加大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的效率,要进一步增加研发支出,创建知识交流平台。政府研发支出会因为提高本地区企业的技术研发能力,而有利于区域内企业更好地吸收来自外部的知识溢出。随着区域自主研发能力的增强,就能缩小与发达地区的技术差距。

第二,加大技术引进和人才引进的力度,加强与先进地区的技术交流,同时打破地方保护主义的思维,主动淘汰落后产业。要把握住“后发优势”,通过接受先进地区的知识溢出,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使某些

作者:周浩

经济增长计量分析论文 篇3:

制度变迁下山东省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计量分析

摘 要:将人力资本和制度变迁加入到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通过对物质资本、劳动投入、人力资本和制度进行单整,协整分析,对四个变量进行多元回归,得出山东省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影响不显著,制度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初步体现出来,并据此提出了关于增强人力资本和提高市场化水平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制度变迁;人力资本;经济增长;计量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的经济规模显著提高、经济发展速度保持较高水平。其中,经济总量逐年提高,成为继广东和江苏之后第三经济大省;经济发展速度也始终维持在较高水平,2012年的发展速度为9.80%[1]。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除了物质资本投入和劳动投入的增加外,还在于人力资本投入的增加和制度的变迁。人力资本的积累一方面作为生产要素对经济增长的直接作用,另一方面由于其外部性作用,即指劳动力与资本结合,通过人力资本对含有一定技术水平资本的使用,提高了一定资本存量提供的服务量[2];而制度创新和制度变迁影响经济增长要素的配置和效率的提高。

人力资本的边际效用递增性和物质资本的边际递减性决定了人力资本的配置效率优于物质资本。在全球化和资源日益稀缺的背景下,在我国制度变迁的前提下,研究影响山东省经济高速发展的生产要素,分析比较经济总量中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对经济总量的贡献,从而对更好地促进经济发展提供有一定建设性的建议。因此,在制度变迁的背景下研究山东省的人力资本对经济总量的贡献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文献综述

“人力资本”是相对于物质资本而存在的一种资本形态,表现为人所拥有的知识、技能、经验和健康状况等,它是一种体现在人身上的、可以被用来提供未来收入的以一种资本。

王金营(2004)通过建立并估计检验人力资本外部性模型、人力资本增进型制度变迁模型和物质资本增进型制度变迁模型的基础上,将制度因素的作用从综合要素生产率中剥离出来,得出物质资本积累仍然是经济增长主要贡献要素的结论。张荐华和薛勇军(2009)运用1978-2007年期间的统计数据通过定量分析人力资本以及其他投入要素对云南省经济增长的贡献,得出当前应重视发挥人力资本作用,实施人力资本激励和制度创新的结论。扶涛等(2010)运用中国1978-2006的相关统计数据通过有效劳动模型和人力资本外部性模型研究人力资本对我国经济增长的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得出我国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间接作用和总作用都比较大的结论。杨坚(2012)通过理论模型的建立以及实际数据的实证分析,对山东省人力资本存量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系统研究,得出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积累有利于经济增长。

上述的文章均通过研究相关的数据运用柯布-道格拉斯模型,对相关数据进行多元回归分析,但结论不尽相同,有的得出了人力资本对经济发展起到促进作用,而有的则没有;而将制度作为解释变量来阐释制度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的文章少之又少。同时,上述文章或多或少的忽略了一个重要的问题,作为经济总量程度的重要指标GDP和物质资本投入等均属于时间序列数据,在进行多元回归分析之前特别要进行数据平稳性检验,否则会出现“伪回归”问题,但上述文章中只有两篇注意到此问题。本文在这些文章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模型,并对模型中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平稳性检验和协整检验,进而进行OLS回归,以期得到更加令人信服的结论。

二、理论模型的选择

采用最为著名的柯布-道格拉斯模型来建立人力资本模型。在模型中人力资本投资是作为一种生产要素参与产出;制度变迁也作为经济增长中一个独立要素对其他要素的效率提高产生作用。

对C-D函数进行扩展建立模型,修正后的模型:

为了避免异方差问题和处理的方便,对模型1、2、3做对数化处理,加上随机扰动项?着t,?着t满足古典假设,则:

上式中,At为技术投入,Yt表示实际产出,Lt为劳动投入,Kt为物质资本存量,Ht为人力资本存量,st为制度要素,?琢为物质资本对产出的贡献因子,?茁为劳动投入对产出的贡献因子,?酌为人力资本对产出的贡献因子,?姿为制度贡献因子。

三、数据来源和描述

1、经济增长的度量。从经济发展规模和经济发展水平的角度,选择1978-2012年山东省的GDP作为经济增长的度量,为了消除历年价格因素从而使数据具有可比性,对名义GDP换算成平减指数以1978年为基期的实际GDP。

2、物质资本存量的度量。借鉴相关文献,总物质资本是采用永续盘存法计算出的数据。永续盘存法的公式是Kt=KCt+KVt=Kt-1+It-δKt-1+KVt,经济含义是当年资本存量等于上年净资本存量(总资本存量减去折旧)加上当年的投资与当年存货增加之和。根据经验1978年的物质资本存量为当年GDP的3倍。[3]这里采用经验数据来选择δ。即1978-1984年的平均折旧率为4.3%,1985-1989年平均折旧率为5.2%,1990年以后平均折旧率为5.6%。为了数据的可比性,Kt-1和It根据各年固定资本形成额增长指数换算成以1978年为基期的Kt-1与It,流动资本根据各年零售价格指数换算成以1978年为基期的KVt。

3、劳动投入的度量。参照1978-2012年《山东省统计年鉴》,可以查出每年末山东省实际从业人员的总人数。

4、人力资本存量的度量①。根据以往的研究成果,将采用7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数度量人力资本存量。[4]将教育层次定义为以下五级,H1:文盲半文盲人口,其平均受教育年限为1年;H2:小学文化程度,其平均受教育年限为6年;H3:初中文化程度,其受教育年限为9年;H4:高中文化程度,其受教育年限为12年;H5:大学专科及以上,其受教育年限为15年。[4]

人力资本存量H=■HnN=H1*1+H2*6+H3*9+H4*12+H5*15

上式中,Hn代表受教育水平,N代表受教育年限。

人均资本存量=H/受教育总人数

5、制度变迁因素的度量。制度包括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无法量化,按照以往的研究,同时为了方便起见,经济制度量化可以转化为所有制中非国有经济固定资产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的变化。中国经济体制的一切重要变化,均可以在非国有经济比重变化上找到制度性解释,它的变动趋势(路径)反映了中国及各地区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的制度变迁的强度。[4]

四、实证分析

GDP、物质资本投入和劳动投入属于典型的时间序列数据,同时,人力资本和制度变迁作为随机变量随着时间t的变化而变化,因此,也将人力资本和制度变迁当做时间序列数据。时间序列数据的一个重要性质是序列的平稳性。如果不对时间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经过OLS回归虽然得到很高的拟合优度,但是实际上数据之间并不存在函数关系,出现“伪回归”。因此,为了得到可靠的结论,需要对数据进行平稳性检验。

(一)平稳性检验

对各变量进行单位根检验,单位根检验采用ADF检验法,单位根检验最佳滞后阶数按照AIC准则确定,AIC值越小,则滞后阶数越好。经过在Eviews 6.0上实验,得到表1。

从表1左边的水平检验可以看出,lnY、lnK、lnL、lnH和s在水平检验下,ADF的绝对值均小于给定显著性水平临界值的绝对值,并且p值也很大,说明在给定显著水平下是接受原假设:时间序列是非平稳的。对其进行二阶差分后,如表1右边所示,五个变量的ADF的绝对值均大于给定显著水平临界值的绝对值,并且p值也很小,说明在给定显著水平下是拒绝原假设:时间序列是平稳的。

(二)协整分析

由于时间序列各个变量之间可能会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存在长期均衡关系的变量之间可以直接进行OLS估计。通过上面的分析,单整阶数相同,均为2阶单整。因此,做协整分析。协整分析常用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E-G两步法,但E-G两步法对两个变量即一个解释变量和一个被解释变量的模型比较好,对多变量的模型做协整使用,极大似然估计比较合适。用极大似然估计法对上述模型分别进行协整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

(三)回归分析

对模型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建立ARIMA模型消除自相关后,最终模型的表达式为:

lnYt=-11.968+0.938lnHt+2.135lnKt+0.134lnLt+0.052st+εt

S.E= (5.053) (1.516) (0.371) (0.063) (0.032)

t= (-2.368) (0.619) (5.761) (2.118) (1.654)

R2=0.9995 ■=0.9993 F=6494.76 p(F-)=0.0000

模型中可决系数R2很高,调整的可决系数也很高,说明方程拟合的很好;F值均大于临界F值,说明回归方程整体显著,且F值的伴随概率为0,拒绝原假设:变量前的系数均为0。对单个变量而言,在?琢=0.10的显著水平下,物质资本、劳动投入和制度的t值均大于临界值t?琢(n-k)=1.699,通过检验,而人力资本的t值小于临界值t?琢(n-k)=1.699,没有通过检验。

五、研究结论及对策建议

通过对实证的论证,得出研究结论,并从结论入手提出促进山东省经济快速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研究结论

对三个模型进行分析,排除后两个模型。模型1中制度是作为经济增长中的一个独立要素来提高经济效率。从回归结果看:

1、山东省经济发展主要靠物质资本投入。从回归结果可以看出,物质资本对经济增长的弹性为2.135,即物质资本每增加1%引起2.135%的GDP增加。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山东省的经济主要是靠高投入来保持高增长,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导致地方政府为了单纯追求业绩而不断地进行投资。

2、制度变迁初步发挥作用。回归结果显示制度对经济增长的弹性为0.052,即制度每变迁1%,引起0.052%的GDP增加。山东省的非国有固定资产投资每年都在增加,政府也放宽政策,制度变迁虽然对经济增加作用微小,但还是初步发挥了作用。

3、人力资本对经济增加不显著。回归结果中人力资本作用不显著。对于人力资本来说,山东省的个人受教育的年限虽然在逐年增长,但并没有出现人力资本投资对经济促进的迹象,教育仅仅停留在单纯地增加个人受教育年限上,并没有将教育转换为新技术。

4、劳动对经济增加作用微小。从回归结果可以看出,劳动对经济增长的弹性为0.134,即物质资本每增加1%引起0.134%的GDP增加。山东省的劳动力数量已趋于饱和甚至过剩,根据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此时再增加劳动力对经济贡献不大,甚至会阻碍经济,更应该将重点放在提高劳动者的质量上来。

(二)对策建议

上面结论分别是从物质资本投资、劳动投入、人力资本投资和制度方面进行的分析,劳动投入数量饱和但质量不足,解决问题归根结底还是对劳动力进行广义的人力资本投资(此处特指对劳动力进行培训),因此对策建议主要着重于人力资本投资和制度方面:

1、增强教育的质量,促进新技术的产生。由于人力资本投资对山东省经济的作用并不显著,而随着全球化浪潮的推进,21世纪将是知识经济时代,一方面,资源稀缺的特性不允许高投资,另一方面,单纯地靠投资而被迫接受新技术,注定经济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因此,山东省在继续推进人均受教育年限的同时,必须重视教育的质量,产学研相结合,理论研究成果要尽快投入到生产中,增强创新能力,促进新技术的产生。三次技术革命证明了新技术的重要性,只有主动地创造新技术,并将新技术投入到生产应用中,才能更好地促进经济的发展。

2、重视对劳动力的培训,增强劳动力的质量。前面已经分析出了山东省的劳动力投入数量上已趋于饱和,故应将重点放在劳动力的质量上来。对劳动力进行培训,增强劳动力的专业技能,这是资源优化的过程,也是帕累托最优的过程。因此,政府应该将大部分相关财力资源用于现有劳动力的文化素质教育、职业伦理优化和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劳动力市场化公平就业的竞争能力,在质量上得到增强。

3、建立引导市场型政府。由于长期处于计划经济时代,制度具有一定的路径依赖性,计划经济的思想短时期内无法彻底根除。山东省虽然在非公经济放宽了政策,但制度对经济的促进作用并不是很明显。为了促进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政府一方面对非公经济进行政策性支持和扶助,更重要的是改变政府的管理方式,将万能的政府变为“无为”的政府,建立引导市场型政府,全面提升市场化水平。

注释:

① 人力资本投资包含的内容广泛,由于教育在里面占得比重较大,其他内容比例较小,同时为了研究方便本文只采用教育来衡量人力资本投资,为了避免与下面结论中的人力资本投资相混淆,此处命名为“狭义的人力资本投资”。

参考文献:

[1] 山东省统计局. http://www.stats-sd.gov.cn/2007/tjsj/tjsj.asp?lbbm=1.

[2] 扶涛、张兰芳、张云.我国人力资本投入对经济增长作用的计量分析[J].生产力研究,2010,(07):87-90.

[3] 张荐华、薛勇军.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贡献的计量分析——以云南省为例[J].思想战线,2009,(35):112-115.

[4] 王金营.制度变迁对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在经济增长中作用的影响[J].中国人口科学,2004,(04):11-17.

[5] 杨坚.政府政策、人力资本与地区经济增长——以山东为例[J].经济经纬,2012,(04):11-15.

作者:闫付荣 刘晓燕

上一篇:农村经济改革评价论文下一篇:农村经济增长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