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群众文化论文

2022-04-20

摘要:文化产业是以文化产品和文化活动为主体对象,从事生产经营、开发建设、管理服务的部门,是从事精神文化产品和服务的行业。发展群众文化产业是一条建设新农村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本文从落实政策,营造文化产业发展的社会环境;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群众自办文化;开拓创新,开辟群众文化产业的新形式等方面探讨了大力发展群众文化产业,提升路桥社会文化建设水准的问题。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文化产业群众文化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文化产业群众文化论文 篇1:

简述发展文化产业对群众文化作用

[摘 要]通过比较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区别,提出在加强群众文化事业发展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群众文化产业,作为群众文化事业的辅助和补充,从而推动群众文化事业的壮大和可持续发展。并就大力发展群众文化产业的途径和举措提出建议。

[关键词]群众文化 产业发展 重要性 措施

长期以来,群众文化作为国家建设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拓展群众精神享受以及构建和谐社会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国家的发展,人民的物质生活得到了跨越式提高,人们对精神文明的追求已远远超越了物质生活。但令人担忧的是,国家对群众文化事业的投入可谓不少,而其起到的作用却无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当前,发展文化产业,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重视。特别是经济全球化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做大做强文化产业,提升文化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历史性课题和挑战。

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我们要抓住机遇发展文化产业,充分发挥文化产业在调整结构、扩大内需、增加就业、推动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当今综合国力竞争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文化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越来越多的国家把提高文化软实力作为重要发展战略。文化产业作为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少、附加价值高、发展潜力大的“绿色产业”,相对于传统产业具有较强的拉动性和“溢出效应”,是当今世界公认的“朝阳产业”。特别是上个世纪中叶的新科技革命及其带来的科学技术的重大发现发明和广泛应用,推动世界范围内生产力、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经济社会发展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催生了人类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促进了全球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对此,本人进行了思索,认为发展群众文化产业很重要,不但推动群众文化更好发展,又可增强国民经济实力。并就发展群众文化提出一些建议。

一、发展群众文化产业的重要性。

1、 充分认识群众文化产业的地位和作用

发展群众文化产业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的全面需要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坚持以人为本,不仅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需要,还要满足精神文化需要。发展群众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们闲暇时间的增多,在物质生活得到基本满足后,人们更加关注文化精神的需要,发展群众文化产业,以更丰富的文化产品来满足人们越来越紧迫的精神文化需求,已经成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成为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2、发展群众文化产业对经济建设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由于文化事业自身由来的目的和宗旨,政府计划指导的限制,以及运营管理机构的体制和机制硬化,长此以往,使得文化事业的发展维难。时至今日,以市场经济为主导的社会,文化事业的改革已经提上议程。文化事业是满足人民群众精神基本需求的基础和保障,其繁荣壮大发展的出路在于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属于第三产业,它的发展不仅增加第三产业发展的总量,而且还提升第三产业内部结构。但由于历史的、管理机制诸多原因,我国的文化产业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我国第三产业总量不足,比重过低,已成为我国经济结构不合理的一个突出问题。目前,以OECD国家为首的发达国家的第三产业对GDP的贡献率已经达到70%以上,而我国的第三产业对GDP的贡献率仅有33.6%,这个数字甚至低于相当多的发展中国家的水平。发展群众文化产业是加快第三产业发展,促进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步骤,是进一步增强我国综合国力的重大举措,是实现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在北京,群众文化产业正在超过工业产值。

3、发展群众文化产业会推动文化事业有利发展。

我国群众文化管理体制是计划经济的产物,旧体制下单一、狭窄、供给型文化管理模式“造就很多文化事业单位和专业艺术表演团体长期不敢面对市场,不研究市场,至今不能适应市场的被动境况。”发展群众文化产业,培育市场主体,建立统一有序的文化市场,改善宏观调控体系,必然会促进政府职能的进一步转变,逐步实现以办文化向管文化的转变,实现以管理政府文化服务机构和文化设施为主逐步向管理全社会文化为主的转变,既可以缓解政府财政压力,还可以吸引社会力量办文化,把人民的文化需求真正重视起来。

二、发展文化产业的途径。

1、政府加大投入建设公共文化,同时大力发展群众文化产业。

一直以来,我国从事的文化工作统称为“文化事业”,由政府主管部门以及附属机构负责管理,主要提供的服务用于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需求,包括文化政策实施、文化设施建设、管理和运营,以及文化传播等。总的来说,这种文化活动属于公益性活动,不以赢利为目的,因此由政府大包大揽,不计成本投入,却忽视了成效和成本回报,导致入不敷出,在市场化竞争的社会处于弱势。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越来越高,政府提供的文化服务产品已远远满足不了社会的需求,对文化体制机制的改革终于浮出水面,文化产业也随之应运而生。

文化产业的运营主体是企业,在国家颁布的文化政策指导下,以市场为主导,通过走市场化的模式,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多样丰富的文化艺术产品。它不仅是文化事业的补充和辅助,完善了我国文化事业的主体;同时,随着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极大地推动了文化事业的发展。

2、发展群众文化产业必须重视人才的特殊作用。

发展群众文化产业,要充分发挥现有群众文化专业技术人才的作用,使他们的知识、技术、艺术才华有效地成为文化产品生产的基本要素,积极参与经营管理。要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加快完善体制机制,培养和吸引优秀人才,突破人才瓶颈,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要按照“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把那些思想政治坚定、组织领导能力强、具有开拓精神、熟悉文化工作的优秀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要创造条件、完善措施,继续推动文化领域人才培养工程,努力造就一批名家大师、一批各专业领域的领军人物、一批懂经营善管理的文化经营管理人才、一批掌握现代传播技术的专业技术人才。

3、发展群众文化产业必须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不断开拓创新。

坚持群众文化的前进方向,必须大力发展先进文化,积极推进文化创新。在今天,文化的建设和创新,不再是一般意义上的传承和延续,而是传统文化向现代化的转化和重塑,是从内涵到外延的不断创造和更新。文化创新不仅关系到文化自身的发展,更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关系到我们民族的未来,是我们应该深入研究、认真实践的课题。发展群众文化产业中必须在坚持实事求是的前提下,拓宽视野,积极创新,突破旧有体制和观念的束缚。要进行机制创新、体制创新,切实为群众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要针对政府部门的管理机制、文化单位的运行机制、投融资机制、为文化创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可持续发展的资源,打通群众文化产业与资本市场之间的壁垒,创造新的价值这就需要文化人有经济头脑、经济人也需要有文化头脑。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既有公益性、社会性的一面,也有市场性、商业性的一面,要正确处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要把那些能推向市场的经营单位推向市场,千方百计发展群众文化产业,把群众文化产业做强做大。群众文化产业是我国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发展模式的一个重要助推点,关键是如何在意识形态和市场上寻求平衡。而实现这一平衡的核心是文化金融。正如文化部部长蔡武所说: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是促进经济发展的“血液”。推进文化产业与金融业加强合作、深度对接,对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激活全民族文化创造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结语

群众文化事业的发展是基础和保障,其可持续发展以及繁荣壮大则必须大力发展群众文化产业,既可完善群众文化事业的体系,也可促进国家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模式的创新,继而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更大程度上满足人民群众日益高涨的精神文明的多元需求。

参考文献:

[1]袁辉.稳中如何求进中国经济热点面对面.北京:新华出版社,2012(5):P199-202;

[2]蔡武.深化文化金融合作 共促文化产业发展. 中国文化报,2014年4月2日第6642期第一版。

作者简介:管世燕(1969-),女,馆员,现任职广东省文化馆。

作者:管世燕

文化产业群众文化论文 篇2:

大力发展群众文化产业 提升社会文化建设水准

摘要:文化产业是以文化产品和文化活动为主体对象,从事生产经营、开发建设、管理服务的部门,是从事精神文化产品和服务的行业。发展群众文化产业是一条建设新农村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本文从落实政策,营造文化产业发展的社会环境;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群众自办文化;开拓创新,开辟群众文化产业的新形式等方面探讨了大力发展群众文化产业,提升路桥社会文化建设水准的问题。

关键词:群众文化;文化产业;途经策略

实现群众文化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因在于调动群众自身积极性,文化建设必须与群众发展经济,与群众脱贫致富结合起来,发展群众文化产业则是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作为一种新型的经济形式——群众文化产业,包括生态旅游、手工艺品加工生产、民俗活动展示、民间游艺展演等。我们要以市场为主导,形成一批有地方特色、有实力、有影响的文化企业和文化品牌,努力拓宽群众文化产业发展领域,形成兴办文化产业,更新文化设施,为群众提供更多的文化服务的良性循环。

一、落实政策,营造文化产业发展的社会环境

新的经济增长优势、健全的知识产权保护法、文化产业管理机制、因地制宜的民间文化资源整合、借助巨大的传媒网络与快速更迭的传媒技术、群众文化产业人才培养等,只有健全这些因素,充分认识当代农村的文化与科技的双向资源才可能有针对性地开发群众文化产业。因此,文化部门要提高对支持群众自办文化发展重要性的认识,认真贯彻落实《文化部、财政部、人事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鼓励发展民营文艺表演团体的意见》等文件精神,制定符合本地群众自办文化发展的目标、措施和相关政策,通过民办公助、政策扶持鼓励群众自办文化,开展各种面向群众的文化经营活动。使群众成为群众文化建设的主体。积极扶持热心文化公益事业的农户组建文化大院、文化中心户、文化室、图书室等,允许其以市场运作的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支持群众群众自筹资金、自己组织、自负盈亏、自我管理,兴办群众书社、电影放映队等,大力扶持民间职业剧团和农村业余剧团的发展。引导文化专业户相互联合,进行市场化运作,逐步向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文化企业发展,开发文化资源,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扶持以公司加农户、专业加工户等形式,从事特色文化产品开发和文化服务,促进群众文化产业发展。有关行政部门要简化对农村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文化企业的登记审核程序,在土地使用、信贷、行业政策等方面,与国有文化企業享受同等待遇。

例如,路桥历史上有农民起义领袖方国珍、抗日英雄陈安宝等历史人物和许多抗倭纪念地、革命斗争纪念设施,现在都成边缘化状态,使我们的根文化失去了存在的基础,造成了历史文化的虚无主义、现代文化的空虚主义,严重影响了先进文化的发展。因此,打造好人文路桥、农村礼堂、路商文化三张文化“金名片”,对于提升路桥社会文化建设水准具有重要意义。目前,路桥区还专门出台了文艺精品奖励办法,拨出专项资金,重点扶持和奖励精品创作项目。一大批反映时代精神、体现路桥特色、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精品脱颖而出。今年,路桥区提出来创建省级文化礼堂建设先进区的目标。文化大礼堂要具有一定的内涵和丰富的内容,才能达到形式和内容的统一,方法和效果的统一。具体来讲,依托现有资源,开发新的资源,构建“四堂五廊”。四堂即礼堂、学堂、公堂、会堂。五廊即村史廊、民风廊、荣誉廊、文化廊、公告廊。四堂建设要按照为民、利民、便民的要求,选择群众便于聚集、乐于参与、环境相对优美的村居主要区块进行规划建设,也可利用旧祠堂、已有会堂、闲置校舍、厂房等进行改建扩建。五廊建设要在四堂周围,依托四堂建设和村庄整体环境进行,侧重于内容策划、设计和展示。有条件的可单独设置古色古香的长廊,也可在建筑外墙体以墙绘等形式加以展示,或单独设置一个展厅在室内展陈。通过这些项目建设能有效地形成新群众文化的核心阵地,有效地积聚社会的正能量。这些有利的政策措施和良好的社会环境,对于提升路桥社会文化建设水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另外,积极打造有影响,群众积极参与的文化品牌,如:两年一度的中国(路桥)商都艺术节连续举办了三届,已经成为了路桥基层文化发展成果展示的一场“盛宴”。

二、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群众自办文化

群众自办文化来自于民间、成长于民间、服务于民间,对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满足群众群精神文化需求,具有重要意义。许多地方群众以家庭为单位开展文化活动,发展农家文化大院和文化中心户,建设庭院文化,不断丰富活动内容,充实活动内涵,群众参与文化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了很大提高。

引导群众挖掘、保护和利用本地区的文化资源,带动村庄改造和文化阵地建设等。政府应该经常出台一些优惠政策,并利用政府资源为民间文化团体搭建平台,把特色文化推出去,尽可能首先在群众文化领域率先取得突破,为群众脱贫致富开闭新的途径。例如文化部门应该组织和指导群众文化团体定期举办路桥民俗专场广场文艺演出,并把它做成文化产业。

以民间传统文化为载体,培育文化品牌。群众文化资源异常丰富,有的甚至还尚未开发,其实它们就“活”在广大群众的日常生活中。这些民间文化承载千百年历史的文化积淀,显示出无比诱人的文化韵味,最适合群众的认知方式和审美习惯,接触起来有一种自然而然的亲切感。如果在地域性、独特性、差异性方面整合乡村文化资源,积极挖掘农村现有的、自己身边的独特的历史文化遗产或民族文化资源,形成市场竞争力和文化竞争力,打造出独特的文化品牌,使其成为传播先进文化的载体,例如列入省级非遗项目的路桥莲花、台州方言评书等特色鲜明的地域文化资源。政府还要不断丰富“特色文化”的内涵,提升当地的文化形象,打造文化“名村”“名乡”“名镇”。各级政府还要对这些原汁原味的品牌产品进行相关有效的保护,这有利于保护民族文化精品,保护文化资源,做大做强这些文化产业,实现文化的可持续发展。例如古街社区所在的十里长街经保护性改造后,整个街区的历史风貌得到了延续,邮亭古驿、杨晨故居、福星桥、右军墨池、乔家里大院等重点古建筑在保护中得到了利用。区政府在十里长街里创办了南官天地文化创意园区,引进了中国美院、台州学院创意设计等项目,使得古街的文化风貌和文化内涵得到了较好的提升。

三、开拓创新,开辟群众文化产业的新形式

拓宽群众文化产业的形式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途径来实现:一是可以通过特色群众文化旅游来推出文化产品; 二是可以通过体验经济来多样化展现群众文化的参与互动魅力,将农村生产、生活、民俗、农舍、休闲、养生等系统链接,打造群众文化产业链条;三是开发农村石器、木器、竹器、草编、剪纸、泥塑等土特名优工艺品,组织群众进行特色文化产品加工生产和经营;四是组织农村歌舞、农村竞技、农村风情、农村婚俗、农村观光等表演和竞赛活动,提供具有乡土气息的文化服务;五是开展农村休闲娱乐、地方风味餐饮、感受农村生活等活动,为城市老年人、为旅游者提供居家式服务和自助式生活服务;六是开展群众文化历史文化展览,生动系统地反映农耕文化、渔猎文化的特色和历史,开辟针对中小学生的文化教育基地。

群众需要文化,但文化更需要群众。我们要充分发挥人民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不断调动广大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我们就一定能提升路桥市社会文化建设的水准,创造群众文化的新辉煌,让文化的力量助推新农村建设,推动社会进步,让全体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参考文献:

[1]李小云,赵旭东,叶敬忠.乡村文化与新农村建设[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2]马桂华.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构建和谐社会[J].理论学习,2006(8).

[3]朱 莹.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群众文化工作[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2).

(作者简介:张任琼(1977.01-),女,浙江台州人,大学本科,馆员(中级),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文化馆,研究方向:群众文化管理。)

作者:张任琼

文化产业群众文化论文 篇3:

浅论群众文化与文化产业的相互关系

摘  要:文化产业是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产业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产物,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和现代生产方式的不断进步而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群众文化的发展离不开文化产业的发展,发展群众文化产业是群众文化全面发展的有效举措。通过群众文化产业的兴起、发展,我们的社会主义新群众文化必将充满活力和生机。

关键词:文化产业;群众文化;

一、发展文化产业的有效途径

(一)群众文化应该根据自身实际条件,在坚持公益性事业的前提下,努力尝试文化产业途径。文化产业化既是适应目前我国经济状况,又是适应经济历史发展状况的一种正确的选择。群众文化产业化建设不同于一般定义上的文化产业化,它是以产业为手段,适应目前的经济状态和今后发展趋势,以发展群众文化事业为目的,焕发广大群众自身的积极性,建立起自己的精神家园。鉴于此,群众文化产业的发展前景广阔。

(二)市场经济对群众文化的影响孕育着机遇,也开辟了群众文化建设的新途径。我们可以从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看到农村文化蓬勃开展的景象,他们的传统文化活动不仅延续发展,还不断增添新的文化活动项目,诸如民间舞会、趣味竞技、产品演示等。事实证明,是市场经济把群众文化经济引入了产业化、规模化,并从文化观念到文化活动运行模式都适合了群众文化产业经济体制。群众文化的产业化、规模化是群众文化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群众文化要发展,我们应该把眼光既放在目前处于市场经济与原有的经济模式相互衔接融合的背景和条件下,也要放在文化经济完全市场化的條件下看群众文化如何发展。

(三)以产业运作方式,挖掘、搜集、整理、再现民俗民间文化的作品和活动。事实上,我国的民俗民间文化通过产业的方式展开已有了许多成功的先例,比如剪纸、年画、各类民俗文化艺术节等,都是通过产业的方式保持了民俗民间文化旺盛的生命力。在我国的农村蕴藏着极其丰富的民俗民间文化的产品和活动,如果将这些产品和活动以产业的方式运作起来,不仅会给农村的文化经济带来勃勃生机,更重要的是丰富了广大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使民俗民间文化的瑰宝得到保存和发扬广大。民俗民间文化作品和活动非常受社会各界的欢迎,具有广阔的市场和发展的潜力,我们群众文化建设应该抓住机遇,以产业的方式使我们的民俗民间文化得到弘扬。

(四)旅游文化已成为我国的经济增长点和人民群众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把农村文化活动与当地旅游文化结合进来,这不仅有利于群众先进文化建设,也有利于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在农村蕴藏着极其丰富的旅游资源。旅游是人们的天性所致,是人在工作繁忙中放松自己,去领略风光世界,去感悟大自然,与多姿多彩的世界交汇是非常恰切的文化形式。我们的群众文化为什么不充分发挥旅游文化形式,使群众的文化生活有新的亮点和突破呢!

(五)让民间艺人成为群众文化产业运作的团队。在农村有许多节庆、民间庆典仪式和民间文化仪式,这些活动大都由一些老艺人、匠人来主持,许多群众都愿意参加这类活动。如果将农村中的文化人才资源聚集起来形成产业运作的团队,这既能使农村文化有经常性的活动组织,又方便和促进农民文化生活和谐健康的发展。如果把农村的文化艺人巧匠组织起来,以产业经济的方式运行,不但保证了这些人的经济收入来源,文化团队的稳定和文化活动的连续持久,还能使民间文化活动的规模扩大,农民群众自然会得到文化生活的充实。

(六)开辟文化产业项目要适应科技进步的步伐。运用科技进步是开辟群众文化产业领域的一大成功经验。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青年一代新的文化时尚会给群众文化带来新的视野,同时也为群众文化产业开辟了新途径。科技带给群众的不仅是经济的进步,同样也给群众文化注入了新的发展生机。群众文化产业适应了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农村社会,能够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创造性,能够促进精神文明建设,能够为巩固和壮大社会主义文化阵地起到促进作用。

二、发展群众文化产业需要政府引导、扶助和支持

(一)群众文化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文化和有关部门的引导、扶助和支持。引导扶助支持最重要的应该体现在文化意识上,“文化下乡”送去的作品,活动和服务是必需的,但文化意识是直接送给农民的“造血”功能。如果兴办文化产业振兴群众文化发展的意识深入到群众的心坎里,必然会爆发出参与文化建设的热情和创造力。群众是讲实惠的,同时群众最相信亲眼看到的东西,当群众目睹到文化产业既能带来经济实惠,又能使人们享受到愉悦的文化生活,就会迸发出高涨的热情,积极参与文化产业的创办。在信息、人才、物力方面,文化部门应该对群众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方便条件,帮助选项目,立项目,想方设法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二)群众文化产业的发展,最需要政府给予政策的宽松环境。政府尤其是基层政府应该大力提倡群众文化产业。政府的支持从很大程度讲是政策的支持,同时基层政府还应在资金、土地、房屋建筑使用等方面提供优惠政策,切实帮助群众文化产业的兴起、发展和壮大。

(三)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才标志着我们党提出的宏伟目标真正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内涵之一是文化,群众文化建设得怎么样将直接关系到我国的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人民群众不仅源源不断地为工业为城市提供着生活资料,还源源不断地提供着精神文化生活养料。街头巷尾的腰鼓、秧歌、舞龙,节庆、婚庆等红红火火热热闹闹的场面和仪式,从其本源看,都是来自群众滋生出来的文化。群众文化产业化是适应了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现状和发展,是能够使我国的群众文化全面发展的有效举措。

文化产业不仅仅是谋取经济利益的手段,其根本的着眼点应是利用一种新的形式来推动和发展文化事业,使文化意识真正地渗透到每个公民,实现文化“大众化”,增强社会效益,提升民族凝聚力,以体现人类文明演进的纽带力量。所以文化产业不可盲目跟进,更不能脱离群众利益、民族利益,它是文明时尚的领导者、开拓者。随着群众文化产业的兴起、发展,我们的社会主义新的群众文化必将充满活力和生机。

作者:傅树明

上一篇:企业管理预算管理论文下一篇: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