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企业文化产业论文

2022-04-20

[提要]文化企业是文化的内容产业,文化企业的文化建设尤为重要。通过阐述当前江西文化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不足,并以江西出版集团为例,从地方文化烙进企业文化、制度规范融进企业文化、社会责任写进企业文化等三方面为江西文化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提供启示。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文化企业文化产业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文化企业文化产业论文 篇1:

培育壮大文化企业 繁荣发展文化产业

当前,文化产业正在成为继信息产业之后迅速崛起的“朝阳产业”。处于从要素积聚向爆发增长过渡阶段的南京市建邺区,正努力培育壮大文化企业,繁荣发展文化产业,使文化成为应对当前经济形势、加快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

一、建邺区培育发展文化企业

的基础条件与有利机遇

建邺区培育和发展文化企业有一定的基础条件:

发展定位明确,产业空间布局清晰。立足“现代化新南京标志区”定位,区委区政府重点打造以广告创意、动漫游戏为主导的新城科技园板块,以文博会展、数字传媒为主导的中央商务区板块,以文化创意、旅游休闲为主导的江东商贸区板块,以创意智慧、生态旅游为主导的生态科技岛板块,以创新科技研发为主导的南部生态智慧城板块等五大文化载体,初步形成了布局合理、特色鲜明、开放灵动的文化产业空间新格局,强化了对文化企业与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载体支撑与规划引领。

文化底蕴深厚,传统和现代资源并存。建邺作为古老而又年轻的城市空间,既有历史文化的丰厚积淀,更有潮流文化的时代内涵,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独特的地方文化形态,开放包容的文化氛围,深厚的文化禀赋,充满张力和活力的现代气息,使其拥有了发展文化产业不可替代的独特资源,对具有前瞻意识的文化产业投资者将产生极大吸引力。

区位优势明显,综合实力增势强劲。建邺区作为南京主城区之一,东倚主城,西临长江,与老城仅一河之隔,与江北隔江相望,畅通的主次干道、便捷的地铁专线,沟通天堑的跨江大桥和过江隧道,构成了建邺环网相连、综合交错、水陆并蓄、辐射周边的现代化立体交通网络。近几年来,建邺区经济社会发展较快,雄厚的经济实力为培育壮大文化企业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政府高度重视,配套设施日臻完善。河西新城作为南京现阶段及未来倾心打造的新城区,文化产业发展的组织程度、推进强度、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务实、有序、规范的管理机制,公开、便捷、高效的“一站式”服务,日益完备的配套服务设施,为吸引更多的文化企业与文化项目发挥了良好的集聚、辐射作用,营造了文化企业快速发展的良好环境氛围。

建邺区培育发展文化企业更面临有利机遇:

产业发展的市场机遇。建邺区文化产业发展后发优势和潜力十分明显,无论是从近期青奥的筹办还是从城市新中心长期发展来看,其文化产业市场都有着旺盛的消费需求、消费能力和巨大商机。

产业发展的政策机遇。近年来,区委区政府以深入贯彻市委、市政府“1+5+1”文化政策体系为契机,先后出台了《关于建设现代文化强区、推动建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强力推进了全区文化企业与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

产业发展的人才机遇。近年来,建邺区着力打造人才高地,汇聚了一大批高端科技人才、商业精英人才和优秀管理人才,为建邺文化企业培育与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最为重要的人才支撑与智力支持。

产业发展的青奥机遇。2014年青奥会落户南京。青奥会的举办必将形成推动建邺区文化企业与文化产业跨越发展的现实优势。

二、建邺区文化企业整体发展态势喜忧并存

近年来,建邺区以“文化南京”发展战略为契机,依托丰厚的文化资源,突出园区先行,强化文化产业政策扶持、招商引资和项目引进,加速文化企业、文化项目集聚,辖区内文化企业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有到多的成长过程,文化企业规模不断扩大、贡献率逐年提升、整体实力显著增强,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

文化企业数量不断增加。2008年全区文化企业共有290家,截至2012年10月,增加到560家,一大批有发展前景、产业特色和市场潜力的中小企业迅速成长,初步形成了大中小企业共同发展的格局。

文化企业经济贡献率日趋提升。建邺区文化企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从2009年的2.50%逐渐增加到2012年的3.91%,文化企业在建邺区的发展成效日益显现,对整个建邺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作用日益增强。

文化企业涉及领域持续拓宽。2008年全区文化企业主要分布在7个行业,并没有形成相对独立的行业形态。至2012年,分布行业扩展到13个,而且具有文化产业特色的新兴文化企业蓬勃发展,尤其是广告传媒行业迅速崛起,成为建邺区文化产业类企业最多的新兴行业。

重点文化企业引领带动作用逐渐显现。2008年全区年营业额4000万以上的文化企业只有23家,占整个文化企业数的8%,2012年已经达到56家,占整个文化企业的份额已提高到10%。大型文化企业数量的增多,产生了显著的示范带动效应,引领全区文化产业发展走上了一个繁荣发展的快车道。

但是,建邺区培育壮大文化企业过程中仍然存在明显不足。

龙头骨干企业偏少,引领带动作用有待进一步增强。全区2012年文化企业总数是560家,其中4000万元规模以上文化企业为56家,只占10%;2012年全区资产过亿的文化企业数量只有26家,仅占整个文化企业数量的5%,而资产超过10亿的文化企业仅有5家,只占整个文化企业数量的0.9%。龙头骨干文化企业的偏少已成为全区文化产业实现跨越发展的重要制约。

园区软环境不“软”,载体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全区尽管正在建设或相继建成国家广告产业园、第壹区文化街区、青奥产业园等一批特色文化产业园,然而西祠街区等一些文化产业功能园区已经废弃。较多的产业园区还处于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阶段,相应的配套设施还不够完善,特别是在服務理念、科学管理、科学调配、人文环境的建设和打造方面比较滞后,与全区文化企业与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格局态势难以匹配与适应。

文化企业科技含量不高,文化创意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辖区内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文化企业很少。在2012年规模以上的56家企业中,从事技术研发设计性的文化企业仅有7家,而在规模以下中小文化企业中,从事技术研发设计的企业更是少之又少。

文化企业人才紧缺,人才制约瓶颈有待进一步破除。高端原创人才匮乏,创意产品的自主创新能力较弱。高素质管理人才的缺乏使得企业效率与优势难以有效发挥,文化企业发展普遍面临着人才瓶颈制约。

三、发达国家培育发展文化企业的成功经验

当前,国外一些先进国家和地区纷纷采取有力措施培育发展文化企业,并在实践中形成了许多值得借鉴的经验与做法。

欧美文化企业与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得益于以下一些创新举措:

文化自由贸易原则的推行为文化企业的全球經营铺路。在全球化背景下,欧美尤其是美国倡导的自由经济、自由贸易为文化企业的输出疏通了道路,一大批的文化产品在全球化经济流通过程中输入到世界其他国家。

繁荣完善的资本市场为文化企业发展提供强力支撑。欧美国家拥有一个庞大而完善的金融市场,能够使文化企业发展获得巨大资金支持。比如,美国的文化企业发展得益于国家和社会资本的投入,如通过基金会、个人赞助等方式,但更多的发展所需的资金来源于资本市场,来源于文化企业自身在资本市场上的融资。

发挥行业协会在文化企业发展中的指引协调作用。政府力量在市场上的弱化,更多的管理职能被赋予了行业协会。行业协会作为中介组织有效地承担起了政府赋予的职能,维护了各个文化企业和整个文化产业的市场秩序和健康发展。

日韩是亚洲文化创意产业最为发达的两个国家,在文化企业发展培育方面的经验做法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减少对文化创意企业的发展规制。比如日本的动漫与游戏企业不像其他国家有太多的规制,除了个别专门面向儿童的文化产品外,大多数在内容方面并没有受到太多的制约。

发挥相关文化企业之间的互动效应。例如日本的内容产业中各个企业之间,无论是电影、漫画、游戏或是音乐的生产设计企业,都是相互联系的,媒体的综合性和多元化更进一步推动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从而推动了相关文化企业的发展与整个文化产业的繁荣。

加强文化企业发展与城市特色的融合。日本在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同时十分注重和城市文化特色发展相结合,在日本的东京、神户以及名古屋等主要城市,当地政府引进、培育了一批文化特色企业,例如仙台只引进培育电影企业,提出了要依靠电影产业的特色搞好文化创意产业集群。

加大政府对文化企业的援助支持。韩国文化企业的培育最主要的举措就是政府的大力扶持,如游戏产业中,网络游戏公司起步门槛较低,主要得益于政府实行的援助计划,援助计划的实施促进了网络游戏产业的大力发展,可以说,韩国网络游戏产业发展的模式是政府主导型的。

四、建邺区培育壮大文化企业的路径思考

坚持量质并举,着力培育一批龙头骨干企业。建邺区文化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已明确了全区文化产业发展的空间走向、产业布局与发展目标。针对当前文化产业既缺乏规模雄厚的大型文化企业,也缺少专、精、特、新中小型文化企业的发展现状,在文化企业的引进与培育方面,要着力培育发展龙头骨干文化企业,加快推动文化企业跨地区、跨行业兼并重组,通过推动文化资源的有效整合,倾力打造一批有实力、有活力、有竞争力、有影响力的文化企业和企业集团,充分发挥骨干文化企业的龙头带动作用。同时又要积极培育专、精、特、新的中小型文化企业,努力形成大中小型企业分工协作、竞相发展的良好格局。

依托项目带动,着力推进一批重大文化产业项目。要进一步完善重大项目推进机制,制定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招商引资工作责任制和奖励办法,编制重大文化产业项目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完善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储备、培育和扶持机制,全力推进重点文化产业工程项目建设。要按照“储备一批、规划一批、建设一批”的滚动发展原则,筹划、论证、筛选、确定好各类重点项目,建设文化产业重大项目库,加快推进南京国家广告产业园、新纬壹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园、南京报业传媒大厦、云锦坊、第壹区文化街区等市级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建设;强化青奥产业园、欢喜城、港华文化产业园、网商产业园以及知海教育、应天智汇、西祠街区、建筑师公社等特色文化产业园等载体建设;加大对新与力传媒、原力动画、舜禹科技、魔盒信息科技、学府翻译、养墨堂等重点文化企业扶持力度,形成具有规模集聚效应的金融、广告、会展、商贸等主导产业品牌,不断增强文化企业的发展活力、规模品质、市场竞争力和整体实力。

突出人才建设,着力强化文化企业发展人才支撑。一是要加快文化领军人才集聚。围绕全区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战略,深入推进落实“321”人才计划,加快培养造就一批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科技领军人物,推动动漫游戏、数字出版等新兴产业的发展;二是要加快文化创业人才集聚。以主导产业为引领,按照专业化、特色化、集约化的要求,重点培育和引进各类文化产业人才,形成“引进一个人才、办起一个企业、兴起一个产业、聚集一批人才”的链式效应;三是要加快文化领导人才集聚。要把懂文化、爱文化的专业人才放到党政领导岗位上去,推动文化产业专业化、融合化、创新化发展;四是要加强校企深度合作。依托南京“1+8”和“科技九条”等创新创业政策,深入推进校企合作,深入挖掘高校院所科技文化创新人才,形成企业、科技、教育协同推进的合力;五是要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构建以人才评价、培养、激励、流动为主要内容的文化人才政策体系,培育尊重知识产权、尊重文化创新、尊重创新创业的文化氛围,创造促进文化人才、文化企业脱颖而出的城市文化沃土。

优化服务体系,着力完善文化企业发展政策环境。一是加强文化与金融融合。要加强银行业金融机构与文化企业的对接合作,加大有效的信贷支持,鼓励和引导文化企业积极扩大直接融资规模,鼓励符合条件的文化企业进行基金投资或上市融资,重点支持中小文化企业进入创业板融资,鼓励符合条件的文化企业通过发行企业债券的方式投资开发文化项目。二是加强文化与科技融合。相关部门和园区要加大资金投入,建设适合建邺区文化企业需要的公共技术服务载体,同时充分发挥企业的主导作用,扶持技术创新能力强、辐射范围广的大企业、大项目,建立关键技术研发中心、服务中心,要通过科技计划对文化产业中的共性技术研发进行直接干预,促进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跨越式突破,促进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成果共享,激发文化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助推文化企业做大做强。三是不断搭建新平台、打造新载体。努力打造品质较高、规模适度、特色明显、效益突出的文化产业集群和文化产业园区,推动文化产业由企业集聚向产业集聚转变,推动科技资源的共享与文化创意的转化,促进文化企业集群化、产业技术专业化。

(作者系中共南京市建邺区委常委、宣传部长)

责任编辑:黄 杰

作者:仲兆林

文化企业文化产业论文 篇2:

江西文化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研究

[提 要]文化企业是文化的内容产业,文化企业的文化建设尤为重要。通过阐述当前江西文化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不足,并以江西出版集团为例,从地方文化烙进企业文化、制度规范融进企业文化、社会责任写进企业文化等三方面为江西文化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提供启示。

[关键词]文化企业;企业文化建设;江西出版集团

[作者简介]余玉荣(1979—),女,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企业文化、企业管理、会计理论;郝慧芬(1993—),女,江西农业大学南昌商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为会计理论、企业文化。(江西南昌 330000)

[基金项目]江西省艺术科学规划项目“江西文化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研究”(YG2014077)

文化是人类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的思想、理念、行为、信仰、宗教、风俗、习惯、传统、所创造的财富等的总和。文化是内在的,文化的力量深厚持久,对企业来说,是企业的内力和内功,有文化才能使企业蓬勃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

企业文化也称为组织文化或公司文化,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的,被全体员工认同与接受的价值观和经营理念、制度规范、行为方式等。企业文化建设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体现企业业务范围、经营特色、营销实践,被员工接受并成为共同的价值观。文化企业的制度或是生产方式方面的特殊性,体现着文化建设在文化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性。

一、江西文化企业文化建设的背景和现状

文化企业是从业务的概念来讲的,是指生产、经营和销售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企业,是以文化、创意和人力资本等无形资源为投入要素,提供文化产品和准精神产品,并以此实现利益的组织。文化企业由于和自身经营的业务相关,一般更加注重企业文化建设。

(一)文化企业文化建设的特殊性

文化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较为特殊,企业本身就是经营文化产品,传递着文化价值。作为文化企业更有文化的双重性:一方面企业本身是做文化的企业,做的是内容文化,是文化的内容产业,生存根本依赖于独特而优质的文化产品;另一方面企业要形成自己有特色的企业文化。与其他企业相比,有一定的特殊性。

1.时代性强,受当下社会文化影响大。企业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亚文化,植根于社会文化中。文化企业由于以文化为产业,受社会文化的影响大,体现着文化的时代要求和发展方向。也是经济与文化关系的集中体现,是经济与文化的社会同构体。文化企业的企业文化代表一种文化氛围、文化标识,反映着文化发展的现实状态。

2.期望值高,公众的要求会更高。文化也是长期的社会生活中的积淀,反映了人类的需要、理想和愿景,是现实生活中的价值判断和行为准则。文化建设是文化企业的应有之义,文化企业与其他企业不同的突出特点是生产或经营文化产品,因此,企业文化在文化企业中有着特别的意义,公众的期望值会更高,把文化企业的企业文化与企业实力一体对待,以此为衡量企业的实力。

3.融合度高,与企业业务的内在逻辑强。文化企业经营的是文化产品,以各种形态体现文化,文化性的产品自然就是文化企业的标志。产品与文化紧密结合,生产经营与文化紧密结合,如何经营文化就成为文化企业的生存之本。文化产品是物质产品,同时又是精神产品。文化产品的物化形态一旦进入市场到消费者手中,就转换成精神产品。从这个意义上讲,文化企业生产和经营的主要任务是为社会提供精神产品,满足人民对文化生活的多种需求。可以说,一种文化产品的内涵,凝聚的和传播的是这个文化企业的灵魂。所以,文化企业的企业文化与企业的经营融合度高,与企业的经营业务的文化性内在逻辑性就强。

(二)文化企业文化建设在坚定文化自信中的作用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由文化企业形成的文化产业作为新时代经济发展的主流产业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这一产业从物质和精神双方面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尤其在新时代的今日更是备受关注。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是新时期新阶段我国进行文化建设的一项十分重大而又紧迫的任务,是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的必然选择,对于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具有重要意义。文化企业优秀的文化产品建立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有着独特的精神标识,代表着当下社会的一种文化状态。所以,文化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对坚定文化自信有传播、宣教的作用,滋养着人民的精神世界。

(三)江西文化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目前,江西大力推进文化企业“走出去”,“走出去”不仅仅是加强文化贸易,也要用企业文化让江西的文化企业“飘香”海内外。江西目前有文化企业法人单位近2万家,根据研究分析,文化建设存在以下几方面突出的问题:

1.文化建设战略性不足,呈短期化特点。企业文化作为典型的精神产品,其来源于企业实践。反观江西文化企业,文化成为了“应景”,未体现战略性。

2.产品的精神属性认识不足。文化企业主要生产文化产品,文化产品是一种同时具有商品属性和意识形态属性的特殊商品。因此,文化企业因其产品特殊性应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在此基础上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文化企业生产的产品特殊性决定了文化建设的特殊性,要侧重产品的精神属性。目前,江西文化企业文化建设中,这方面未得到体现。

3.没有充分利用江西文化资源。美国大片、日本动漫、韩剧等文化产品在国际流通广泛,大受欢迎。任何文化产品都会留下本国文化的烙印,加深世界人民对本国文化的关注度和认同度。目前中国元素正在国际走红,不少美国大片出現了中国元素,花木兰、功夫熊猫动画电影取得了巨大成功。这些依托我国文化传统取得成功的外国文化作品给我们启示。同时,带有本省文化烙印的产品可以促进文化输出省的旅游业和企业的发展。江西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但江西的文化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没有充分利用江西文化资源。由此,也削弱了文化产品的竞争力。

二、江西出版集团的企业文化

近年来,江西省出版集团公司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同时,较注重企业文化建设,发展较快。截止目前,该集团连续十一届入选“全国文化企业30强”。

(一)江西出版集团基本情况

据江西出版集团资料显示:该集团成立于1993年,与江西省新闻出版局合署办公;2005年,与江西省新闻出版局实现“政企分开、政事分开、管办分离”;2006年,经中宣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集团正式成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单位;2009年,集团全面推行转企改制;2010年,集团控股的中文天地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成功上市;2013年,组建集团全资的一级子公司——华章天地传媒投资有限公司;2014年,组建集团全资的一级子公司——华章文化置业有限公司。目前,集团所属的中文传媒、投资公司和置业公司拥有全资一级子分公司28家,控(参)股一级子公司7家,含各市县新华书店在内的各级子、分公司192家,在职员工(含参股、控股公司)9700余人,离退休员工4700余人。集团形成了以图书、报纸、期刊、音像、电子等出版物的出版、发行、印刷复制、物资贸易等传统主业,与数字及新媒体出版、艺术品经营、影视剧生产、现代物流、文化金融、文化科技和文化地产等新兴业态相结合的经营格局。

近年来,江西省出版集团公司全面实施“一体两翼、互动发展,一业为主、多元支撑”发展战略,不断创新发展、优质发展、稳健发展,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2018年,江西省出版集团公司七项指标位居全国100多家国有出版、报刊、广电传媒集团前列,其中净利润列第二,主业净利润列第一,新媒体新业态净利润贡献率达49.59%,文化产品出口额和净利润继续保持全国同行第一。集团共获得出版类国家级荣誉156项,同比增长59.2%。影视作品首次获得中国广播影视大奖电视剧飞天奖和中国电视金鹰奖。

(二)江西出版集团文化建设

根据江西出版集团公司官网企业文化板块了解到,该集团企业文化有以下内容:

1.集团使命:导读世界,领航人生。

2.发展目标:创新发展、优质发展、加快发展,打造全国领先的现代文化产业集团。

3.战略定位:一体两翼、互动发展;一业为主、多元支撑。精品出版是旗帜、出版产业是主轴、全媒体发展是方向、多元发展是支撑、现代文化产业集团是目标。

4.企业精神:团结、优质、高效、创新;出版品牌兴业,文化产业报国;事业无涯,创新无限;只为成功想办法,不为失败找理由。

5.企业理念:企兴我荣,企衰我耻;企业发展我有责,企业壮大我幸福;集团是个大家庭,齐家兴业靠大家;人人为加快发展出主意,个个为实现目标做贡献。

6.核心价值:以人为本,和谐创业;诚信为基,开拓创新;凭竞争谋生存,靠创新求发展;导向为指针,利润最大化。

7.五大管理:股份公司以“市值管理”为核心;投资公司以“股权管理”为核心;出版企业以“内容管理”为核心;发行、印刷企业以“营销管理”为核心;全企业全系统以“制度管理”为核心。

8.“四型“集团”:大力推进“学习型、创新型、节约型、和谐型”集团建设。学习、学习、再学习。永不自满、永远进取,永恒创新;节约经营久,图书继世长;和谐才能发展,和谐才有希望。

9.“三个定位”:集团是企业,通过正当合法的经营活动获取更大的利润,创造最大的经济效益,是出版集团重要的、根本的职责与目标;集团是文化企业,承担着积累、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职责,必须坚持社会效益第一的原则;集团是出版文化企业,主要是通过出版、印刷复制、发行等业务来实现“积累文化、获取利润”的双效目标。

10.“三不”:流汗不流泪、吃苦不吃亏、受累不受气。

11.“三台”:想干事的人有舞台、能干事的有平台、干成事的有奖台。

(三)江西出版集团文化特征

从以上可以看出,该集团发展目标明确、理念新、话语体系新,结合了江西省的省情,具有以下特征:

1.目标定位符合实际。该集团以“创新发展、优质发展、加快发展,打造全国领先的现代文化产业集团”为发展目标,符合企业实际。企业地处江西南昌,文章节义之邦,所依托的地方文化使其在打造全国领先的现代文化产业集团有特殊的优势。集团“一体两翼、互动发展;一业为主、多元支撑。精品出版是旗帜、出版产业是主轴、全媒体发展是方向、多元发展是支撑、现代文化产业集团是目标”的战略定位,与江西省的发展战略相契合。集团针对不同类型公司有着不同核心的管理,“市值管理”“股权管理”“内容管理”“营销管理”“制度管理”,“五大管理”符合市场实际。

2.表述话语体系新颖。集团提出的流汗不流泪、吃苦不吃亏、受累不受气“三不”,想干事的人有舞臺、能干事的有平台、干成事的有奖台“三台”,接地气,新的话语体系让员工容易理解、接受,也能够振奋员工的精神。

3.社会文化特性明显。由于历史的原因,江西人民传统儒家思想根深蒂固,有“家孔孟而人阳明”之誉。同时,江西是片红色的土地,传承着艰苦奋斗的精神。集团提出建“四型”集团,即大力推进“学习型、创新型、节约型、和谐型”集团建设。学习、学习、再学习。永不自满、永远进取,永恒创新;节约经营久,图书继世长;和谐才能发展,和谐才有希望。

三、江西出版集团文化建设对江西文化企业文化建设的启示

江西出版集团文化建设对江西文化企业文化建设提供了“样板”,给我们以下启示:

(一)地方文化烙进企业文化

文化企业无论是产品生产还是企业文化建设,传统文化都扮演着关键的角色,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输出文化远比输出产品更能体现中国的实力。中国文化企业只有根植于传统文化才能生产出优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江西地方文化在上古时代脱胎于越文化、吴文化,在两千多年中不断和中原文化融合,最终发展成赣文化。江西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地方文化资源丰富,红色文化、绿色文化、古色文化闻名中外。文化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只有地方文化特色,在保护地方文化中作贡献,对地方文化进一步发展和保护。同时,把地方文化特色提炼到企业文化中,增强辨识度,体现传承性,这样才更加有生命力、有创新力。

(二)制度规范融进企业文化

制度优势是最大的优势。前面提到过,企业的领导层或高管对企业文化的影响大,在企业文化中要体现制度规划,要有制度规范,企业文化的发展要有制度的保障。要以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主轴,突出制度建设这条主线,发挥江西优势,形成江西文化品牌,加强文化知识产权保护,推进企业高质量发展。

(三)社会责任写进企业文化

文化和商业的双重属性,决定了文化企业社会责任的多方面体现,也决定了社会效益高于经济效益的社会要求。文化企业承担着传播优秀文化,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向社会大众提供优秀文化产品,参与社会慈善和公益活动,创造工作岗位,吸收社会人员就业等社会责任。在文化建设和实践过程中,要实现传统文化、企业文化和企业产品的生产经营要实现高度融合,担当社会责任,将社会责任意识深入到企业文化中,才能培养文化奉献精神,实现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参考文献]

[1]赵敏.江西出版集团企业文化优化研究[D].南昌:江西财经大学,2016.

[2]约翰与詹姆斯.企业文化与经营业绩[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3]刘骞.出版集团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考与路径探索[J].出版广角,2013,(8).

[4]李东华.论传统文化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与品牌塑造[J].学术探索,2011,(8).

[5]南方嘉木.赵东亮:打造江西出版集团升级版[J].出版广角,2013,(8).

[6]莫曲波.企业文化与出版集团内部凝聚力的铸造[J].出版科学,2014,(5).

[7]王吉鹏,王明.企业文化诊断评估理论与实务[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5.

[8]余玉荣.优秀企业文化构建途径研究[J].商业时代,2011,(14).

[责任编辑:熊文瑾]

作者:余玉荣 郝慧芬

文化企业文化产业论文 篇3:

民营文化企业发展应突破“锁定”状态

摘要:民营文化企业作为一支新的文化载体伴随文化市场的开放而悄然兴起,到目前为止,民营文化企业对我国的文化事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与传统的国有文化企业相比,其更具有灵活性,但是由于市场体制、国家政策及企业的观念等方面的制约,我们的民营文化企业发展缓慢。因此,我们必须积极突破民营文化企业的发展瓶颈,提出发展民营文化企业的对策。

关键词:文化产业;民营文化企业;竞争力;文化体制

随着我国的文化产业的迅速发展,民营文化企业逐渐发展起来。据有关资料显示,在我国文化部所管理的文化产业中,民营文化企业的产业值已经占据所有文化产业产值的一半以上,民营文化企业对推动我国的文化产业的发展和文化繁荣起到重要作用,民营文化企业正成为我国文化产业的生力军。

国有文化企业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而民营文化企业拥有强大的资金和经营的优势,如果两者能够聚合,使双方的资源都得到最大化的利用,这样不仅可以是我们的民营文化企业能够得到发展,还可以使国有文化资源得到充分的运用。那必将会给我国的文化产业带来新的、质的飞跃。

一、民营文化企业现状

在现有的文化体制下,我国的民营文化企业得到迅速发展,民营文化企业凭借其灵活的经营理念和敏锐的市场洞察能力,在文化市场上取得不俗的成绩,但是,由于民营文化企业自身经营上的缺陷,以及国家政策的不明朗,导致了民营文化企业的发展受到制约,束缚了民营文化企业向更高更好的发展。

(一)文化体制落后,无法满足民营文化企业发展的需求

民营文化企业要想做大做强,必须要在公平的环境中进行,任何的垄断形式的文化经营方式都会制约民营文化企业的发展。现在的文化产业结构还不够完善,没有充分把民营文化企业加入到文化行业中,尤其是对于民营文化企业的定位还不明确,部分地区的文化保护主义盛行,所以导致很多的民营文化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困难重重。

民营文化企业要得到长足发展,必然会扩大文化产业类型,这样的话,他们必须打破现有的文化市场格局,这样对旧的文化体制改革也是一种推动作用。

(二)民营文化企业资源单一,依靠性强

大多形成报刊广告代理,动漫产业等精品文化产业单一。目前,国内的民营企业的业务主要是书、报、刊印刷,包装装潢及其他印刷等,而一些新兴文化产业,如:互联网科技、文化娱乐服务,尤其是现在的在国内还不够完善的动漫产业,国内的民营文化企业在这一领域还在萌芽期,很多资源还相当匮乏。

在现代的科学技术的带动下,面对互联网、移动存储技术、移动终端等新的信息技术的影响下,文化市场呈现百花齐放的趋势,民营文化企业必须要在不断的发展中来保持自己的文化价值与优势,保持强烈的发展劲头,否则不进则退。

(三)民营文化企业呈现各自为战,没有长远规划,无法形成规模化的发展优势

我们的民营文化企业对市场需求的嗅觉具有灵敏性。但是企业还是存在缺乏长远的规划,因此就会出现有部分民营文化企业的投机经营,各自为战的现象,以及会出现市场竞争的无序局面。在国内很多地区,许多的文化企业把文化资源做为自己的独占资源,这样将不利于文化产业的发展。

比如说动漫文化产业,国内拥有为数众多的动漫公司和动漫基地,但这些公司和基地之间都是独自经营、独自开发的,严重缺少之间的合作和联动,并没有把这些优势的动漫资源和品牌进行有效整合,这对于我国的动漫产业的长远发展来说是极为不利的。

(四)民营文化企业普遍存在高级人才匮乏的现象

我国的民营文化企业正面临着人才缺失的尴尬的处境。目前民营文化企业缺乏对人才的管理和培养机制,导致了国内民营文化企业大量的高级专业人才的流失,尤其是游戏动漫制作人才、文化创意人才、复合型人才以及高中级管理人才等方面的人才缺口特别大。

除此之外,很多的企业还存在家族式企业的经营,其管理理念并不适合现代企业的发展,不能满足现代文化企业的需求,因此就出现企业缺乏专业人才以及留不住职业的高级管理人才现象。

二、民营文化企业纵深发展矛盾重重

在目前巨大的文化市场空间中,民营文化企业都普遍认识到必须要向纵深一体化发展,这样才能在使企业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但企业管理的理念已经成为制约民营文化企业纵深发展的主要障碍。民营文化企业的发展必须让企业要有长远的经营策略,灵活利用市场机制的作用加快自身的发展。

(一)缺乏现代经营理念,文化产业发展缺乏竞争活力

在过去,我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文化建设,主要是以公益性的文化事业为主,而现代经济条件下的经营性文化产业就发展相对滞后。相应的我国民营文化企业就表现企业规模小、人才缺失、创新能力弱、品牌意识薄弱等不足。

企业的竞争力其实就是企业在行业的竞争过程中,形成的与竞争对手不同的能力,它可能是文化开发能力、品牌影响力、营销能力等其他方面的能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等同于其他的能力,它是作为民营文化企业对市场占有率的关键竞争优势。

(二)民营文化企业的纵深发展意识不坚定

随着国内文化市场的繁荣,各民营文化企业的竞争日益加剧,现在的市场是买方的市场,企业的文化产品的地位是否正确对民营文化企业发展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一般的民营文化企业的发展初期基本上是由一种文化形式起家,当民营文化企业完成初期的发展以后,完成了初始的资本积累,计划往纵深方向发展时就会面临:是继续在自己的优势文化产业上下功夫,还是把投资方向投入到新的赚钱的地方?很大的民营文化企业就会觉得有别的文化项目更赚钱,就把企业的经营战略变成了“游击战”,最后把自己企业绕在“游击战”之中。

(三)民营文化企业缺乏自主科技创新能力

现代的民营文化企业都有出现外部环境支持与内部环境配合的缺乏问题,使得民营文化企业的需求难以得到满足。从民营文化企业发展的整体上来看,普遍存在高新技术开发的水平不足,主要是引进国外的技术比较多,自主开发的比较少。尤其是在影视制作、动漫游戏等领域,表现出的自主创新能力及其薄弱。那么就以国产的网络游戏开发为例,目前国内的游戏产业正处在由引进技术向自主开发的转型期,此时与国外的技术相比,还相距甚远,目前全球的网络游戏开发的核心技术多半是掌控在国外的企业手中,自主创新能力的缺乏仍然是制约我国游戏产业发展的最大的问题。

要把我们民营文化企业做得有影响力,就必须树立自己的市场竞争优势,但是做到这些还需要我们的文化企业的整个管理系统的支持,必须要有科学的市场定位,不断的进行纵深的挖掘文化资源,才能使我国的民营文化企业走出发展的瓶颈。

三、打破不前思维,加大发展,真正让民营文化企业做大做强

2011年作为“十二五”开局之年,我国将大力推进

文化的建设,国家出台了多项措施和扶持政策,支持各种文化形式的多业态发展,推动地方文化媒体的建设。同时还积极的吸引民间资本进入到文化市场,将我国的民营文化企业纳入到国家的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中,以此来促进我国民营文化企业的快速发展。

(一)在完善体制和运营机制上下功夫,创新企业管理

作为民营文化企业,要想把企业的文化产业做大,就必须打造一支精业务、高素质的文化产业的人才队伍,积极实施“人才兴企”战略。民营文化企业由于其体制灵活、覆盖面积广,拥有良好的文化人才发展环境,更重要的是民营的文化企业拥有更多的实践的机会,这样更有利于人才的培养,尤其是具有创意意识和经营管理的人才的培养。相信不久的将来,民营文化企业将会是有创意的高素质管理人才的摇篮。想必也会加快民营文化企业的现代化发展。

管理的创新是提升民营文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有利保障。一个企业的竞争优势来源于市场的价值,不同的市场价值创造出不同的市场环境。有了创新的管理理念,才能把企业的优势资源以及市场信息资源进行有机的结合起来,创造出更大的市场价值。

民营文化企业的创新管理,主要表现出一种新的更为之有效的资源整合模式。其主要是通过市场信息调研、产品制造、市场营销以及企业文化的整合等方式进行表现,根本的目的就是创造出比以往更多的市场价值。

(二)积极建立区域产业链接,强化文化产业联盟

在我国,文化企业的发展还处在技术实践和国家政策的探索上,文化产业的与科学技术还没有固定的结合模式,要使我国的文化企业有大的繁荣和发展,就必须把科技和文化进行结合。目前,我国的民营文化企业自己应该主动地去进行技术创新,努力提升自身的市场竞争力。

现在我国的文化产业技术与国外的相比,差距还很大,所以我们必须建立自己的产业集群发展规划,以领先的文化企业为龙头,带领和培育已经在行业上或者在地域上有优势的文化企业形成产业联盟,集众家所长,逐渐使我国的民营文化企业形成区域产业集群,积极发挥企业的集聚效应。

对与文化产业的结构调整,我们必须首先要继续做强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文化企业,然后积极发展区域产业链接,逐渐形成文化产业联盟。目前在我国的东部地区,文化产业区域链接已初见皱形,如:北京、上海、广东已经形成三大文化产业区域。北京由于其是经济文化中心,是文化精英聚集地,所以北京的文化创意产业链形成的就比较早。而上海主要是依靠它拥有雄厚的经济基础和为数众多的原创人才,以中国制造来引领区域文化发展。广东之所以能够形成文化产业区域发展,主要是凭借其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的优势,着重以市场营销为主打,这三个地区与其他的地区相比,文化产业发展要稍快一些。我国其他的地区要发展自己的文化企业,除了借鉴其他成功地区的经验以外,更重要的是要结合本地特色的发展,才能走出属于自己的发展之路。

(三)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民营文化企业的兼并、重组和上市,打造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文化企业

从目前的全国的文化市场上看,民营的文化企业已经成为我国文化市场的主导者,加快我国的民营文化企业的发展,是我国实践“十二五”规划的文化体制发展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步骤。目前政府正在加紧制定新的文化产业长期战略计划及文化资源开发的政策。力争让国内更多的有实力的民营文化企业能够有机会参与到开放文化项目发展中来。

文化产业结构逐步趋于合理性,主要是指我国的文化产业基本上是从零开始,就像以前的图书行业,以前的图书都是国家所控制的新华书店在负责发行,而现在的文化产业特别是电视制作和书籍的出版方面,民营文化企业的身影随处可见,并且其发展的速度还很快,所以,我国的民营文化企业要以此为契机,不断强化自身的市场竞争力。

另外,在国内外进行全面的招商融资,对海外及国内有经济实力的企业进行有效的合作,可通过采取参股、项目合作、控股等多种方式进行合作,争取把我们的民营文化企业推向国际市场,打造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民营文化企业。

虽然现在的民营文化企业的发展较快,但它所存在的政治因素和市场因素又导致它依然是弱小的。所谓的政治因素,就是本文前面说到的整个的传统因素和文化体制还具有影响力,陈旧的观念还制约着民营文化企业的发展,而市场因素,从总体上来看,国内的文化市场发展还部成熟,很大的程度上还处在初始状态,所以,民营文化企业要做强就必须突破这些限制,走出符合自身发展的道路。

2011年文化产业改革将进一步完善,规范和扶持文化产业的发展,将拓宽有实力的民营文化企业的市场准入条件和投资领域,不断扶持和鼓励民营文化企业加大对“新、专、精、特”的文化领域的投入,把民营文化企业做成富有活力的企业团体,以此来推动我国的民营文化企业的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责任编辑:文森)

作者:何军林

上一篇:辩证艺术物理教学论文下一篇:农村合作组织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