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产业融合文化产业论文

2022-04-27

[摘要]本文通过收集2013—2017年的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法从农业产业链延伸、农业多功能性发挥、农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农民增收就业和城乡一体化五个层面构建10个指标来测评新疆14个地州市农村产业融合度。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石油产业融合文化产业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石油产业融合文化产业论文 篇1:

大健康背景下贵州省旅游产业融合的可拓研究

摘要:根据贵州省经济现状提出大健康背景下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总体目标和矛盾问题,采用可拓方法制定产业融合发展的总目标物元和条件物元并建立可拓模型,对可拓模型进行可拓分析,把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不相容问题转化为相容问题,为实现大健康背景下贵州省旅游产业融合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若干思路。

关键词:旅游产业;大健康;可拓分析;可持续发展

一、引言

随着人们对自身身体及精神健康的追求,旅游产业不仅发展迅速,而且针对旅游产业与健康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成为政府及学术界关注的焦点。贵州省省委、省政府也适时发布《健康养生产业发展三年实施计划》等文件,积极发展健康旅游产业并促进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的有机融合。但贵州省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及发展障碍,即基础设施不完善,产业融合程度不高等。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特别是大健康相关产业融合尚处于初级阶段。

可拓学是我国学者创立的以形式化、智能化模型探讨事物拓展的可能性以及开拓创新的规律与方法,并用于解决矛盾问题的新兴学科。肖会敏运用可拓创新方法研究了二次创新即模仿创新,并以石油机械行业中的振动筛产品为例,探讨了获得新产品、提高新兴技术利用率的途径方法。李艾丹等运用可拓方法建立了产业集群协同创新服务平台的可拓模型,帮助小微企业解决资金、知识、成本等问题。

贵州省地处我国西南地区,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其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并且当地政府注重支持大健康产业。本文采用可拓分析方法研究大健康背景下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不仅能够拓展产业发展思路,促进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提高旅游产业的智能化、系统化管理,而且能够增加就业岗位和提高人们收入,对实施贵州省“大扶贫、大健康”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实践作用和较好的理论意义。

二、健康旅游产业融合的基元表示

在可拓学中,可拓学的逻辑细胞是基元B(包括物元M、事元A和关系元R)。基元采用一个有序的三元组B=(N,c,v)表述,其中N表示相应的描述对象(物体、动作或关系),c表示对象N的特征,v=c(N)表示N关于特征c的量值,则B=(N,c,v)称为一维基元。当对象N有多个特征c1、c2、…、cn,以及各特征的相应量值v1、v2、…、vn时,可以定义多维基元如下:

B=N, c1 v1 c2 v2 cn vn=(N,C,V),或B=N c1 … cn v1 … cn,

则B是n维基元。本文只采用物元形式。

大健康背景下贵州省旅游产业发展可拓设计的研究思路为:根据“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和贵州省“十三五”规划及旅游产业发展计划的要求,牢固树立“绿色、健康”的发展理念,制定大健康背景下贵州旅游产业发展的总体目标即整合旅游产业资源和促进人们身心健康,通过优化健康旅游产业发展格局和提高旅游产业发展能力,促进旅游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提高贵州经济发展水平。

根据国家和贵州省有关大健康旅游产业的发展思路,建立总目标物元B0和条件物元l0如下:

B=旅游产业N, 融合产业数c1, v1 资源开发程度c2, v2 产业从业人数c3, v3

=B01B02B03和l0=地区D, GDPd1, e1 地理位置d2, e2 交通条件d3, e3 服务水平d4, e4 政策导向d5, e5=l01l02l03l04l05,

其中B01=(N,c1,v1)、B02=(N,c2,v2)、B03=(N,c3,v3)是B0的分物元;v1=n,表示旅游产业预计需要融合的产业数;v2=完善,表示当地需要较充分利用开发旅游资源;v3=m,表示当地期望的就业人数;e1=k,表示当地目前的GDP产值;e2=较好、e3=较差、e4=较低,分别表示了当地的现有情况和当前条件;e5=支持,表明当地政府的对旅游产业的关注现状;l01=(D,d1,e1)、l02=(D,d2,e2)、l03=(D,d3,e3)、l04=(D,d4,e4)和l05=(D,d5,e5)为l0的分物元。

在条件物元l0之下实现总目标物元B0,当地政府需要进行产业融合设计。本文根据可拓学解决矛盾问题的思路,假定大健康背景下旅游产业与相关产业进行融合存在矛盾,即在条件物元l0下不能实现目标物元B0,则产业融合可拓设计的目的,就是化不相容问题为相容问题,把总目标物元分解为若干个分目标物元并变换条件物元,最终达到总目标物元的目的。下文将阐述实现B0的设计过程。

三、物元的可拓分析过程

可拓分析主要是对目标物元和条件物元进行发散分析、相关分析、共轭分析和蕴含分析等。

(一) 对目标物元和条件物元的发散分析

“一物多征、一征多值、一值多物、同物同征、同征同值、一特征元多物”说的就是事物的发散特性,如对总目标物元B01、B02、B03进行“一特征元多物”发散(-|表示发散)可得

B01-|{B11、B21…Bn1},B02-|{B12、B22…Bn2},B03-|{B13、B23…Bn3},

其中Bi1=(Ni,c1,vi1)、Bi2=(Ni,c2,vi2)、Bi3=(Ni,c3,vi3),Ni表示編号为本地已有的、发展初具规模的旅游产业部门,如贵阳花溪青岩、十里河滩等具体的旅游景点,vi1为本地已有的或适合发展与旅游产业进行融合的产业数,如文化产业、医药产业等,vi2∈{完善,一般,差}(i=1,2,…,n)(特征的取值可以进行细分,以下同)。

以上發散所获得各物元的量值均根据统计时所取得初值来确定。

同理可对条件物元l01、l02、l03、l04、l05进行“一特征元多物”进行发散得:

l01-|{l11、l21…lm1},l02-|{l12、l22…lm2},l03-|{l13、l23…lm3},l04-|{l14、l24…lm4},l05-|{l15、l25…lm5},其中,li1=(Mi,d1,ei1)、li2=(Mi,d2,ei2)、li3=(Mi,d3,ei3)、li4=(Mi,d4,ei4)和li5=(Mi,d5,ei5),Mi表示编号为j的具体某个地区,如贵阳市、黔东南地区等(j=1,2,…,m),ei1、ei2、ei3、ei4和ei5由统计时贵州省各地区具体情况而得。

(二) 对目标物元和条件物元的相关分析

相关分析就是根据事物之间的联系,用形式化的方法厘清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总目标物元与条件物元之间的关系。

从上述发散分析可得,Bi2与Bi3具有相关关系,产业人数的增加能够促进资源的开发,资源的开发能够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因此Bi2与li1也具有相关关系。同时,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能够促进产业人数的增加与资源的开发,所以,Bi2、Bi3与li1具有相关关系。其次,Bi1与Bi3具有相关关系。Ni的融合产业数与旅游产业的规模有密切关系,而规模又与该部门所能提供的就业岗位数vi3有关,而就业人数的增加能够促进资源的开发,所以Bil、Bi2、Bi3和Ni的规模c4有重要关系,取值为c4∈{大型,中型,小型}(特征的取值可以进行细分,下同),产业规模的扩大为产业融合深度奠定了基础。然后,分别对每一个Ni的具体部门与其他产业进行融合,可产生新的产业部门记为Ni的c5,取值为若干部门产业集,即vi5∈{Ni|1≤j≤s,j≠i},其中s≥n是因为产生了新的产业部门。另外,各产业部门与地区之间的相关性分析可以为产业部门的分布作初步的规划,得到条件物元li6=(Mi,d6,ei6)(1≤j≤m),其中d6为分布产业,ei6为若干个产业部门集,促进产业与地区的协调发展,达到优势互补、共同成长。

(三) 对目标物元和条件物元的共轭分析

共轭性分析可从虚实、软硬、潜显和负正四对共扼对立的概念来描述事物的结构,深刻揭示事物发展变化的本质,这就为我们思考问题提供了全方位的思路。

从虚部考虑,旅游产业具体产业部门的知名度与产业从业人员的素质能够对产业融合起到影响作用。Ni在国内外同行业中的知名度c6,取值为vi6∈{高,中,低};旅游产业从业人员的素质c7,取值为vi7∈{高,中,低};该产业对本地区的经济影响力c8,取值为vi8∈{高,中,低};从Mi的虚部分析该地区的政策、经济、文化、服务等对旅游产业融合的影响,为Ni是否适合在Mi发展旅游产业融合提供依据。从软部考虑,Ni的组成部分之间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及其融合之后产生新的产业之间的关系,部门之间的相互依赖性,产业之间的相互发展性;Mi的软部主要体现在交通条件,交通的通达性影响产业、地区之间的交流与发展,影响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深度,也是影响Ni具体与Mi地区哪个产业进行产业融合的因素之一。从潜部考虑,分析Ni的发展前景,即盈利能力c9,取值为vi9∈{高,中,低},分析各地区的发展潜力,也是影响Ni与Mi地区发展产业融合的因素之一。从负部考虑,主要是Ni的发展与产业的融合发展对本地区生态环境的影响,对于旅游产业来说,加大旅游资源的开发,能够接纳更多的游客,促进产业融合及当地经济的发展。但是另一方面,如果游客数量过多,超过了当地的环境承载力,会对环境造成极大的破坏,不利于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及管理。

(四) 对目标物元和条件物元的蕴含分析

物元的蕴含性是指在当前条件下无法实现目标时,通过考虑实现另外一个目的达到实现原有目的的一种分析方法。我们可以对健康旅游产业的总目标物元进行蕴含分析,转化成实现另一个目标,以实现我们的预期目标。

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内在动力是消费需求的提高,消费者对当地的服务、基础设施等提出更高的要求,从而促进当地旅游产业的发展,刺激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以满足消费者的高消费需求,因此蕴含性分析得出Ni的消费需求c10,取值为vi10∈{高,中,低},由此可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刺激人们的消费需求,如提高在食、住、行、游、购等方面的消费能力,积极改善接待设施的质量,提供优质的服务,开发特色产品,如此不仅刺激了消费,同时促进了产业之间的融合发展。对Mi进行蕴含性分析,地区可以选择旅游产业融合的投资方式d7,取值为ei7∈{政府投资,招商引资,政企合资}(1≤j≤m)。

四、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形式化决策过程

根据所有产业部门和地区的可拓分析,得出大健康背景下旅游产业融合的形式化过程如下:

1. 根据近几年贵州省统计资料和当地的地理位置、交通条件、服务水平等,列出贵州省目前所有的产业部门Ni(i=1,2,…,n)和地区Mj(j=1,2,…,m),并制定贵州省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目标物元B0和条件物元l0。

2. 对B0和l0按照上面的可拓分析步骤,找出各产业部门Ni的特征值c1至c10和相应的量值vi1至vi10,以及各地区Mj的特征d1至d7和相应的量值ej1至ej7(取值如上节所述)。

3. 根据分析结果,制定具体的产业目标物元Bi和地区的条件物元lj如下:

Bi=Ni c1 c2 … c9 c10 vi1 vi2 … vi9 vi10,lj=Mj d1 … d7 ej1 … ej7。其中,1≤i≤s,1≤j≤m,s≥n是产业融合后开拓了新的产业部门。

对以上物元进行可拓变换和评价后,产生新的物元(分别称为期望目标物元和期望条件物元,并用原符号表示)Bi(i=1,2,…,m)和()满足蕴含关系:

{B1,B2,…,Bs}→l0→B0,從而总目标实现。

五、结语

本文通过可拓分析方法,为贵州省发展大健康背景下旅游产业融合提供一条形式化思路。为实现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要综合考虑当地的实际情况,即当地的具体发展条件,综合评价当地的资源总量和生态状况,注重环境保护。同时要为当地居民谋福利,要增加就业岗位,增加就业者的收入,提高居民生活水平。通过可拓分析,可以得到更宽更广的思路,全面考虑问题,促进旅游产业的健康持续發展,提高了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智能化、系统化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杨春燕,蔡文.可拓学[M].科学出版社,2014.

[2]肖会敏.基于基元方法的创造性模仿创新研究[J].运筹与管理,2015(05).

[3]李艾丹,朱东华.产业集群协同创新服务平台的可拓服务模型[J].科学学研究,2016(02).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我国南方喀斯特地区大健康产业的布局机制研究”(71663011);喀斯特地区发展战略研究中心学生项目“贵州省健康服务产业集群的融合创新策略研究”(Karst2016S14)。

(作者单位:李桥兴,贵州大学喀斯特地区发展战略研究中心、贵州大学管理学院;赵红艳,贵州大学管理学院)

作者:李桥兴 赵红艳

石油产业融合文化产业论文 篇2:

新疆农村产业融合度测评及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本文通过收集2013—2017年的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法从农业产业链延伸、农业多功能性发挥、农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农民增收就业和城乡一体化五个层面构建10个指标来测评新疆14个地州市农村产业融合度。结果表明:目前新疆14个地州市农村产业融合度水平还比较低,并且融合效果有明显的区域差异,因此仍需要政府在政策上加大支持力度,同时各地州市要着力构建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现代化农村产业体系,以此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振兴,全面提升新疆农村产业融合度的整体效果。

[关键词]新疆;农村;产业融合;

[作者简介]居来提·色依提,男,新疆财经大学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新疆区域经济;李斯佳,女,新疆财经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与国际经贸合作研究。

党的十九大指出在乡村振兴中,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举措。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对于促进产业兴旺、解决农村空心化和老龄化的问题、缩小城乡差距以及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1]。当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目标是不断完善和发展现代化农业、产业、生产体系、经营体系,解决好农民增收,以保证农村和农业的发展稳定。只有确保农民有稳定的收入和财产权益后才能大力发展经济,促进乡村振兴。本文通过对新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发展现状分析得出产业融合发展所存在的问题,然后给出今后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从而推进新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改变产业融合的发展方式,实现产业结构优化,这对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农民增收和缩小区域间差异是十分重要的。

一、文献综述

20世纪90年代中期,日本提出了“第六产业”,“六次产业”是指第一、二、三产业的乘积,它强调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姜长云[2]通过分析日本的“六次产业化”,得出我国与日本产业融合的异同,认为我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模式需要被拓宽,应该引导优化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布局,从而提高布局效益;汤洪俊和朱宗友[3]认为农村产业融合能缓解农村资源环境的刚性约束,可以通过提高农民收入、坚持市场导向和因地制宜、政府扶持以及创新驱动这些主要原则去推动产业融合;姜晶和崔雁冰[4]认为现阶段我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为解决所面临的困境,提出了以“四链融合”作为途径、以“四个平台”建设为着手点、以“四新”促“四化”、以“三项改革”为动力的发展思路;王颜齐和李玉琴[5]通过对黑龙江省的六个贫困县实地调研发现农村三产融合的困境主要是在载体发展比较落后、硬件设施条件不足、利益联结机制的不完善和人才缺乏四个方面;郭军等[6]认为在当前条件下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会受到诸如制度、要素、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制约,为了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增加农民收入,政府应该推行管理体制的创新、培育新型经营主体等政策;李明贤和刘宸璠[7]梳理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和农業产业化的区别,通过对大北农长林合作社的实例分析认为在新时代的背景下要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引领来促进农民的持续增收。

从研究方法、指标体系的构建来看,熊朗羽等[8]通过运用层次分析法对辽宁省大洼县进行测算分析,结果表明AHP—灰色综合评价法可以有效地评价农村产业融合水平;郑戎睿和余雷[9]采用熵值法从农业产业链的延伸、农业多功能性发挥、农业服务业融合、促进农民增收和城乡一体化五个方面测度了合肥市农村产业融合度;刘鹏凌等[10]从特色农业发展、一二产业共享经济、一三产业融合的旅游服务业三个层面构建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通过对浮梁县和金寨县的实证分析验证了构建指标体系的合理性;田聪华等[11]运用层次分析法和综合指数法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对新疆农村一二三产业发展现状的研究分析认为目前新疆已经具备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基础条件。

从文献综述可见,现阶段对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研究还处于相对匮乏阶段,大多还是停留在理论分析上。基于此,本文的研究特色有两点:一是通过收集新疆14个地州市的五年数据做出动态对比分析,可以更直观地看出近五年的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趋势;二是通过运用主成分分析的降维技术从多个变量中提取出几个保留绝大部分原始信息的主成分,再结合数据结果提出促进新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缩小地区差异的对策。但是本文在指标体系的构建中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有关新疆农村产业融合的统计数据不全、有些新兴产业的统计数据落后于业态的发展,建立测评指标体系只能在保证数据可得性的条件下构建;二是现代农业与第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是一个动态过程,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农村产业融合的不断实践,测评指标体系也将不断丰富,以便更好地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提供指导依据。

二、新疆产业结构动态分析

第一、二、三产业的产值占GDP的比重可以反映出一个地区的产业结构情况,根据2013年到2017年的新疆统计公报整理出五年间新疆三次产业结构的整体变化情况(见表1):从2010年新疆工作座谈会的召开和对口援疆政策的实施以来新疆的经济快速发展,地区生产总值在逐年上升,从2013年的8510亿上升到2017年的10920.09亿元,虽然在全国31个省区市中排名第26名,但是地区生产总值的增速排名是靠前的;第一产业在新疆产业结构中占有较高的比重,在很多地州都成为当地的支柱性产业,第一产业占GPD比重从2013年的17.4%下降到2017年的15.5%,虽呈现出下降趋势但整体波动并不大;新疆的第二产业大多以能源、原材料等传统工业为主,第二产业占GDP比重也呈现出了下降趋势,从2013年的46.4%下降到2017年的39.3%;第三产业占GDP比重在不断上升,从2013年仅占GDP的36.2%的比例上升到2017年占比45.2%,第三产业整体发展较为平稳,从数据中可以看出第三产业已经成为了拉动新疆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

构建现代化农村产业体系离不开农民群众的参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再向第三产业的演进会直接影响到三次产业的就业人数占比分布。2013—2017年新疆的三次产业就业人数占比如表2所示:新疆总就业人数从2013年的1096.95万人增长到2017年的1307.56万人,第一产业就业人数比重呈下降趋势;第二产业就业人数比重变化较为平缓;第三产业就业人数比重呈上升趋势。这是由于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第一产业释放出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这些劳动力会逐步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

三、测评指标的构建和数据来源

综合上述学者提出的测评农村产业融合度的评价指标体系,根据新疆14个地州市的实际情况,以新疆农村产业融合的评价指标体系为目标层,选取两个子系统构建指标体系,从农业产业链延伸、农业多功能性发挥、农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农民增收就业和城乡一体化五个层面构建了10个指标来测评新疆农村产业的融合度。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GDP的比重,是反映农业在农村产业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的指标;劳均第一产业增加值,即第一产业增加值与第一产业从业人员之比,它是衡量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指标;单位耕地第一产业增加值,即第一产业增加值与耕地面积的比值,它是衡量土地生产效率的指标,可以反映出农业综合发展水平;劳均粮食产量,是衡量规模效益的一个重要指标;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GDP比重,是衡量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指标;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是体现农业社会服务化水平的重要指标;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衡量农民生活水平的核心指标;从农人数占劳动力总数比重,可以反映出农村的剩余劳动力转移程度;农村非农就业比例,是指农村二三产业的从业人员占农村从业人员总量的比例,它可以反映出农村的第二、三产业对农村居民就业的带动;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比,是衡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重要指标,即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比值(见表3)。

四、测评结果与分析

本文实证部分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2013—2017年新疆14个地州市5个层面的农村产业融合度进行测评得出产业融合度指标的综合得分及排名(见表4)。

在2018年农业农村部公示的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创建名单中,新疆的昌吉市、福海县、沙湾县、伊宁县、拜城县五个县市成功入选。

综上数据结果可知,2013—2017年5年间14个地州市的综合排名来看,农村产业融合度较好的地区分别是:克拉玛依市、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昌吉回族自治州、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乌鲁木齐市、塔城地区、阿勒泰地区;农村产业融合度相对落后的地区分别是:吐鲁番地区、哈密市、喀什地区、和田地区、阿克苏地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

产业融合度最好的克拉玛依市是中国第一座数字油田,如今克拉玛依市从资源型城市走向了综合型城市,传统石油石化工业与云计算产业园、通用航空产业园、现代农业示范园等共同构成城市经济支柱体系。从州域来看,现在的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与其他地州相比,在经济总量规模与发展潜力方面均拥有一定的比较优势,但在第一产业的发展中还存在着“重量轻质”的情况,第二产业的发展基础比较好,产业体系已初具规模,在全疆都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巴州的第三产业发展水平较低,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所以推进三产融合是十分必要的和迫切的。近几年来,昌吉回族自治州把“农业+旅游业”的融合作为促进一三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点,不断推动特色农旅的开发与培育,昌吉州还打造出独具特色的旅游商品品牌——“新疆礼物”,这样可以有效地使本地特色农产品直接面向游客销售,也建立起了正规化和品牌化的特色农产品旅游商品销售的平台,从而带动了农产品向旅游商品的转化,使农产品的自身价值倍增。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最主要的经济作物是棉花,全州1.8万种植棉户的利益都与棉花的质量好坏有关,棉花的质量也关系着博州纺织产业的长足发展,更关系着博州社会的和谐稳定。近年以来,博州大力推广棉花供给侧改革试点以此来提升棉花的品质,同时不断强化企业在加快带动一二三产业融合中的作用,精河县是自治区棉花纺织工业的“三城七园一中心”,精河县以龙头企业与合作社联手形成了棉花“产、供、销”一体的利益链接机制,从而共同推进棉花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对于新疆首府乌鲁木齐来说产业融合度稍有逊色,原因在于乌鲁木齐市的产业结构以第二、三产业为主,并且各区的产业结构分布不均匀。现阶段,首府乌鲁木齐应该推动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与和合共生,把旅游产业做大做强,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同时让更多的文化资源以及文化要素向旅游产业所转化,不断拓展旅游空间以此来进一步推动旅游优质化、特色化、效益化发展。隶属于塔城地区的沙湾县是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代表,当地的大盘鸡产业已经成为带动三产融合、实现农民增收致富和社会稳定的核心支柱产业。阿勒泰地区一直坚持以旅游业为主,从牵动一产到带动二产再到实现三产业的路径来全面提升三产的融合发展。阿勒泰地区在发展二产中要加快发展特色产业、加快现代畜牧业的发展;同时进行生态环境的治理,大力推动第三产业,使第三产业成为拉动当地经济的新引擎。

产业融合度相对落后的地区主要集中在南疆,因为地理、歷史、人口结构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使南疆四地州长期以来的经济社会发展处在相对落后的阶段,从而导致南疆地区农村的三产融合存在诸多的问题:一是一二三产业的融合程度很低,多数农户都只是从事农产品的生产而不从事农产品的加工、销售,致使产业融合链条大大缩短;二是南疆有些地区存在着融合的同质化,没有新技术和新业态;三是缺乏龙头企业的带动,行业比较分散;四是由于农产品营销水平有限、农村电子商务和物流发展的滞后导致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增值空间受到制约。但是南疆地区的资源优势明显,应该抓住全面实施兴疆战略的重要机遇,有针对性地对区域资源特点展开差异化的开发,大力推进南疆地区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

五、对策与建议

新疆的农村产业融合正处于成长期,相对于其他省市还有很大发展空间和提升潜力。14个地州市农村产业融合度发展水平参差不齐,融合水平较高的地区要更加注重加强现代化农业与第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后劲,融合水平相对落后的地区要把重点放在构建现代化特色农业发展上。

(一)农村产业融合度较高的地区未来发展策略

1.培育壮大新型业态,创新产业发展模式。在产业融合发展的过程中要考虑到发展的可持续性,通过产业创新和业态创新来培育农村产业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引入新技术、新装备和新兴产业、新的商业模式,通过“互联网+三农”大力开展农村三产融合的信息化平台建设,使农村新产业新业态不断发展壮大。持续构建完善现代化农业科技创新机制,发挥当地龙头企业的影响力,形成农业现代化生产示范区,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提炼品牌特色,积极推进农业与二三产业的有机融合。

2.健全产业富民更加有效的利益联结机制。要以产业链为核心增强农村产业融合的动力,为了形成产业集群,在招商引资中不断完善本地产业链,使引进来的企业能够介入产业链的发展。同时,为了避免招引企业的同质化,应当把相互竞争变为协同合作,实现多方共赢。产业融合发展的关键是形成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这会涉及产业链上的不同主体和环节,一方面是要发展技术资本服务型的利益联结机制;另一方面是要发展反租倒包再就业型的利益联结机制。

3.走新时代下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融合发展的道路。推行乡村振兴和城镇化走“统筹融合”的发展模式,使城乡产业优势互补、互为支撑,注重城和乡这两个空间实体、政府和市场这两种机制;推行乡村振兴和城镇化走“共生可持续”的发展道路,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动力源泉,农业问题要用非农化解决,农村问题要用城市化解决,农民问题要用非农务工劳动力转移解决;推行乡村振兴和城镇化走“包容一体化”的发展模式,加快发展中小型城市,推动务农劳动力就地就近城镇化,形成特色乡村人口现代化、城市化的生活方式;推行乡村振兴和城镇化走“高效高质量”的发展道路,城乡是一个有机整体,必须使城乡要素交换平等化、城乡资源配置合理化、城乡产业发展融合化,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要通过城乡资源要素的再配置效应来实现[12]。

4.走绿色发展道路,创建生态宜居区。构建现代农业要以生产、生态、生息为目标,将农业的发展与环境的绿化相结合,培育农业生态功能从而进行资源的高效利用和资源的循环利用;再通过“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来不断拓展发展生态农业、旅游农业和观光农业,达到农业生产、生态、生息的目标。

(二)农村产业融合度相对落后的地区未来发展策略

1.强化政策扶持,搞好布局规划。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农村产业融合的用地需求,尽可能地将年度计划指标和建设用地规模向产业融合发展的项目上倾斜,根据实际需求出台合理有效的土地政策。在资金方面,要加快建立多元化的投资机制。例如,整合专项资金并且出台专项支持政策;可以建立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项目贷款,取消附加费用等。此外还要加快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以便解决农民后顾之忧。

2.做强第一产业,着重融合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产业融合的基础是第一产业,它发展缓慢势必会影响到一二产业和一三产业融合的拓展空间,产业融合度相对落后的地区农业科技含量不高,所以想要实现高质量的产业融合必须要根据当地特色打造优势农业发展。一要着重改善硬件基础设施条件,引进先进设备不断壮大产业规模,扩大经营范围延伸产业链,促进农村产业要素的融合渗透;二是要大力支持农业经营主体,把提升技术作为突破口,以产学研的合作模式带动农业的更新换代。

3.加快推动农村经济增长,推进城镇化进程。各地州(市)要重点构建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推动乡村产业的振兴,使农村经济发展新动能增强,努力缩小城乡经济发展差距;持续推进城镇化,“三农”问题是以乡促城和以城带乡的融合发展问题,发挥农村经济增长和城镇化在农村产业融合中的作用,突破城乡二元结构,逐步缩小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

4.加强农户的职业技术技能培训,努力提升农户素质。产业融合度较差的地区农户的整体综合素质偏低,为了适应现代化农村产业体系就需要在农户之间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参与农村产业融合的能力,引导农户自觉学习现代农业科技知识。目前,新疆的高素质人才十分匮乏,这就需要政府提高现有从业人员的素质,加大宣传力度引进更多专业人才,要整合政府、企业、社会多方资源来构建各层次的教育培训体系,如继续教育、科技下乡定点扶持等等。同时,在探索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也要积极引导大中专毕业生和外出务工返乡人员兴办家庭农场、参与农业合作社,把农户和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之间的桥梁搭建好,使新型经营主体和各类示范户起到带动作用。

综上所述,想要使新疆农村产业融合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发展生态经济,一方面要为其发展创造出有利的外部环境,从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中培育新兴产业,要保证新兴产业遵循发展规律;另一方面,政府还要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体系,加快培育优势新兴产业、提升新兴产业集群效应。

参考文献:

[1]万宝瑞.我国农业三产融合沿革及其现实意义[J].农业经济问题,2019(8):4-8.

[2]姜长云.日本的“六次产业化”与我国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J].农业经济与管理,2015(3):5-10.

[3]汤洪俊,朱宗友.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思考[J].宏观经济管理,2017(8):48-52.

[4]姜晶,崔雁冰.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思考[J].宏观经济管理,2018(7):39-45.

[5]王颜齐,李玉琴.贫困地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现实困境及模式选择——以黑龙江省6个贫困县为例[J].农业经济,2018(12):6-8.

[6]郭军,张效榕,孔祥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与农民增收——基于河南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案例[J].农业经济问题,2019(3):135-144.

[7]李明贤,刘宸璠.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农民增收研究——以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型产业融合为例[J].湖南社会科学,2019(3):106-113.

[8]熊朗羽,韩培培,朱玲萱.基于AHP-灰色综合评價的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水平评价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8(36):65-69.

[9]郑戎睿,余雷.合肥市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度测评研究[J].山西农经,2019(6):19-22.

[10]刘鹏凌,万莹莹,吴文俊,毕桂林.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评价体系及其应用[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8(4):7-13.

[11]田聪华,韩笑,苗红萍,徐忠,田立文.新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应用[J].新疆农业科学,2019,56(3):580-588.

[12]卓玛草.新时代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融合发展的理论依据与实现路径[J].经济学家,2019(1):104-112.

责任编辑:彭银春

作者:居来提·色依提 李斯佳

石油产业融合文化产业论文 篇3: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

一、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产生背景

2013年3月7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了《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规划》,从此郑州航空港经济建设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正是由于这个规划今年年初刚刚获批,所以关于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方面的研究成果才十分有限,至于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方面的前期文献就更是少之又少。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是中国首个航空港经济发展先行区,它是以郑州新郑国际机场附近的新郑综合保税区(即郑州航空港区)为核心的航空经济体和航空都市区,是郑州市朝着国际航空物流中心、国际化陆港城市、国际性的综合物流区、高端制造业基地和服务业基地方向发展的主要载体。可以预见,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下,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会成为郑州市经济发展的新板块和中原经济区的龙头。

二、研究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意义

研究“郑州航空港经济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首先,该研究能够培育中国新经济增长极。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在走向现代化和国际化过程中,必然要通过城市特别要通过大城市来作为支撑区域经济中心发展的引擎,而一座大城市要成为经济发展引擎的首要条件是交通发达。郑州作为内陆大城市,既不靠海,也不靠运河,那么只有发展航空港才能使其快速走向国际化和现代化。进一步研究发现,郑州航空港不仅仅是中转客运与货运,而是有高端制造业基地支撑的实体性航空港。这样一来,郑州就具备了成为中国乃至亚洲经济增长极的最优条件。

其次,该研究可以提高中原文化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郑州航空港经济不仅运输的是实体产品,更重要的是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让更多的国家和人民了解中国、认识中国、 支持中国,这才是郑州作为经济增长极的最大成功之处。目前,中原经济区的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郑州作为中原经济区的核心更要走在前列。中原经济区的功能定位之一就是成为华夏文化传承创新区,正在建设的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当然也要成为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的载体。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是有特色中原文化的实验区,是传播中原文化的实验区,是容纳世界先进文化的实验区,是国际文化交流的实验区。

再次,该研究可以增强郑州这座城市的空间再造能力。从区域的意义上讲,国际之间的竞争往往表现为特大城市综合经济实力的竞争,而有高品位文化的城市才是有竞争力的国际大都市。与发达国家大城市和国内先发展地区大城市相比,郑州还是一座年轻的城市,是一座正在成长中的城市,因此,提高城市化率还是它的主要任务之一。从长远来看,城市化的过程既是城市文化内涵不断丰富的过程,也是城市空间再造能力提升的过程,而城市空间再造能力的提升过程正是城市综合经济实力增强的过程。

三、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与文化产业之间契合的路径选择

我们从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建设、郑州航空港经济与文化产业的契合点、中原文化产品的国际化路径三个方面进行研究。就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角度而言,郑州过去只是中国的三线城市,现在要借着航空港经济的东风将其发展成为国际一线城市,这对于郑州而言、对于河南而言都是很大的挑战。为此,我们要充分向西方发达国家的一线城市学习建设一流航空港的成功经验,奠定航空港经济所需要的物质基础。这些物质基础主要是指机场建设、物流中心的建设、航空服务设施建设和与特色航空物流相联系的产业集聚区建设。

向西方发达国家航空运输业学习,是建设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必修课。美国有发达的航空运输业、通用航空业,更有先进的航空制造业,形成了以民航为核心的完整的航空产业链条,是最为发达和完善的航空经济国家。荷兰史基浦机场聚集了大批的物流、高科技企业,这些高科技企业的发展促进了现代产业结构的转型。史基浦机场临空经济区堪称世界上最成功的空港产业园区。新加坡发达的民航业带动了其世界金融和旅游重地的全面提升;迪拜攜其雄厚的石油美元加快打造世界上最大的航空枢纽中心;阿联酋的航空经济以订购60架空客A380飞机为起点,实现快速发展航空经济的典型。

从城市经济学上讲,航空经济包括核心层、中间层和辐射层。航空经济的核心层主要是指客货航空运输、通用航空、机场建设与管理、空中交通管理、气象站、飞机维修、航空油料供应、航空销售代理等。航空经济的中间层是指包括飞机和高端设备制造、新材料新技术研发和应用、航空金融租赁、空港产业园、航空物流、航空旅游等等。而航空经济的辐射层是指包括河南省在内的周边城市与农村以及中部省份,该层次可以深入到中部地区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当然也包括文化领域。在航空经济的整个产业链条中,民用航空业是主导产业。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建成,必将为中原文化产业的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郑州航空港经济与文化产业的契合点将在两个方面展开:一是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即将中原文化资源转化成文化精品使之走向世界各地,将中原文化企业特别是以中原传媒集团为核心的大型文化企业推向世界竞争的舞台,将中原文化产业链延长到郑州航空港通航的主要目的地。

中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文化资源丰富,但是要将文化资源转化成文化产品还需要文化人才、文化体制、文化设施、文化管理的全面升级。把文化产品行销到世界各地的是文化企业。因此,河南的文化企业,不仅要与世界一流文化企业竞争,还要在文化传播理念、文化产品研发、文化载体选择、文化产品营销策略等方面继续探索。对于文化产品而言,既有可运输的有形文化产品例如图书、绘画、雕塑、音响等制品,也有无形的不可运输的非物质文化,后者文化产品虽然不能运输,但是传播非物质文化的人才却是可以流动的。这样一来,文化产业链就能够依据文化产品自身的特性借助郑州航空港经济而走向世界各地。

二是实施“引进来”战略,即使中原大地成为吸纳世界文明的集聚地。西方经过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积累了丰富的文化资源,由于三次产业革命均在欧美发达国家产生并延伸,使得西方发展文化产业的物质载体也十分现代化。过去尽管我们也有文化交流,但是只是零星的、分散的、阶段性的,现在经过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经济实验区的建设,则可以实现中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大批量的、集中的、持续的交流,让中原大地真正成为兼容并蓄、刚柔并进、中西合璧的文化圣地。

当然,西方的文化企业、文化产业也会随之而来。在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现在设计的通航地中,有美洲方向的、亚洲方向的、欧洲方向的和非洲方向的。对于每一个方向的文化产品、文化企业与文化产业,都确定重点引进合作对象,明确文化内涵、合作基点与交流内容。让西方发达国家文化与其他发展中国家文化都与中原文化融合成长,在丰富我们中原文化的同时,也让中原文化影响世界各地的文化走向和文化发展,使得河南真正成为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

(作者单位: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文化传播学院)

作者:徐继忠

上一篇:国际贸易信用研究管理论文下一篇:消费习惯养成教育强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