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文化产业论文

2022-04-16

摘要协同理论和产业协同思想为辽宁沿海经济带海洋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启示。辽宁沿海经济带的丰富的海洋文化资源、辽宁沿海城市经济联合体的成功构建以及辽宁沿海城市海洋旅游业一体化实践等为沿海城市发展提供了成功经验。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海洋文化产业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海洋文化产业论文 篇1:

环北部湾经济圈背景下广西省海洋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摘要:海洋文化产业是广西省近年来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但由于广西省海洋文化产业存在海洋文化专业人才严重缺乏、海洋文化资源没有高效利用、海洋文化产业品牌仍未打响、海洋文化产业集群还未形成等问题, 严重影响了海洋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而环北部湾经济圈的构建为广西海洋文化产业的发展带来了重大契机。因此,依托环北部湾经济圈,广西省应积极实施人才兴文战略、文化创新战略、品牌定位战略、集群发展战略,从而促进其海洋文化产业发展。

关键词:环北部湾经济圈;广西;海洋文化产业;发展战略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海洋文化产业是当前最富有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海洋文化产业是文化经济学理论在海洋经济领域实际应用的产物,除了包括那些可以满足人们精神文化生活需要的海洋文化产品或服务外,根据日本学者日下公人的观点,还包括那些在其产品中注入海洋文化元素、利用海洋文化资源为一般商品提供文化附加值、创造经济效益的涉海产品。2012年11月30日,国家海洋局宣教中心、自治区海洋局组织专家在南宁评审并通过了《广西海洋文化及海洋文化产业发展策划》,同意广西将海洋文化产业作为近年来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这更加有利于推动广西海洋文化产业发展。尽管如此,广西海洋文化产业相对于其他沿海地区而言,仍然发展缓慢。因此,为加快广西省海洋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本文就广西省海洋文化产业发展状况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环北部湾经济圈背景,提出适合广西省海洋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措施,从而促进广西省海洋文化产业的大发展、大繁荣。

一、广西省海洋文化产业取得的主要成就

广西省拥有丰富的自然生态海洋资源和人文历史海洋资源,其海洋文化底蕴深厚,海洋特色文化元素明显。近年来,随着广西省政府对于海洋文化产业的重视,广西的海洋文化产业也取得了不错的成就。

(一)海洋文化产业产值不断攀升

2012年广西海洋生产总值693亿元,比上年现价增长15.9%,占2012年广西地区生产总值的5.3%。约占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四城市(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地区生产总值的16.0%。而2014年4月29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海洋局发布了《2013年广西海洋经济统计公报》(以下简称《公报》)。《公报》显示,2013年广西海洋生产总值899亿元,比上年增长18.1%,超过2012年15.9%的增速。海洋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海洋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17.1%、41.9%、41.0%。数据表明,广西省海洋经济在不断地发展,使得广西省的海洋文化资源的利用率不断提高,海洋文化产业产值也得到不断攀升。

(二)海洋文化产业已经形成一定的规模

随着环北海湾经济圈的构成,广西省借助海洋经济良好的发展势头,在沿海地区兴建了一批海洋文化产业,并形成一定的规模。如形成了以文化旅游产业、节庆、演艺产业、旅游纪念品产业为代表的重点海洋文化产业,还兴建了包括以影视文化产业、特色手工艺产业、健康饮食文化产业为代表的重点培育海洋文化产业。这些海洋文化产业项目都得到了快速发展,并受到了消费者的喜爱。这些海洋文化产业通过近年来的快速发展,也已慢慢地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并成为了广西海洋文化产业中的亮点。

(三)海洋文化产业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体系

随着广西省政府近年来开始重视海洋文化产业的发展,目前广西北部湾海洋文化产业已经形成了以滨海旅游业为主,包括海洋休闲渔业、海洋休闲体育业、海洋历史民俗文化业、海洋节庆会展业、海洋工艺品业、海洋文学艺术业等内容较为完善的海洋文化产业体系和产业门类。完整的海洋文化产业体系有利于提高整个海洋文化产业的综合竞争力。但是,这些海洋文化产业目前发展还不成熟,都还处于起步阶段,在全国的知名度还比较小。

二、广西省海洋文化产业发展目前存在的问题

虽然广西省拥有丰富的海洋历史文化资源,文化内涵丰富,且也得到了政府的政策大力支持,取得了不错的成就,但广西省的海洋文化产业发展还存在的一些问题,致使其海洋文化产业并没有预期发展得那么快,还落后于其他沿海地区。

(一)海洋意识淡薄,海洋文化人才严重缺乏

广西省拥有奇特的喀斯特地貌,是我国重要的人文景观的旅游胜地,如广西桂林市就享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誉。因此,当地人们一直钟情于发展“山水文化”。但是,由于广西省海洋意识淡薄,造成其对于海洋文化资源的开发力度并没有山地文化资源那么强。而广西省海洋意识之所以如此淡薄,最根本的原因是其海洋文化教育比较落后。一方面政府部门及社会大众媒体未能积极加强关于海洋信息和海洋知识的宣传教育,另一方面广西省各大高校也没有开设相关专业课程来为广西海洋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持。据调查得知,广西省现有23所具有招生资格的本科高校,仅有2010年成立的钦州学院开设海洋学院,这才结束了广西省没有从事海洋科学高等教育机构的历史。

(二)创新能力不足,海洋文化资源低效利用

随着海洋经济的发展,海洋文化产业也开始成为了文化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创新是海洋文化产业实现跨越式的发展的重要突破点,它有助于对海洋文化资源的进行重新整合和高效利用,使其真正成为一个独具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但目前广西海洋文化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其海洋文化产业只是将一些海洋类手工艺品进行简单的陈列,并没有真正地将海洋文化与其他相关的产业进行很好地链接,形成海洋文化产业群。

(三)品牌认知不强,海洋文化品牌仍未打响

品牌建设是文化产业的灵魂。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一样,都需要依靠品牌的建设来扩大自己的影响力。而广西省除了桂林山水文化品牌比较著名之外,其他能耳熟能详的海洋文化类的品牌很少。虽然,广西省拥有以京族为代表的民族特色和以南珠文化为代表的南疆特色海洋文化,但真正能够作为整体特色品牌来代表广西海洋文化产业的海洋文化品牌仍未真正打响。究其根源,在于广西海洋文化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对海洋文化内涵还不能进行深度挖掘,品牌认知不强。他们没有认识到区域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的重要性,从而未能打造出独具北部湾特色的海洋文化产品的品牌。

(四)区域协调不够,海洋文化产业集群尚未形成

广西省沿海城市,如北海市、钦州市、防城港市,虽处于环北部湾经济圈的核心地理位置上,也有着独特的海洋文化资源,但其海洋文化产业的整体区域优势并没有体现出来。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除了海洋意识淡薄、创新能力不足、品牌认知不强之外,一方面是由于广西省政府没有对整个沿海地区的海洋文化产品进行统一的区域规划,使得各区域之间的海洋文化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和市场竞争无序,从而导致整个广西省海洋文化产业的整体竞争力下降;另一方面是由于沿海各区域之间,市场相互封闭、缺乏协同合作,从而使得区域协调性不够,造成海洋文化资源没有得到优化配置,难以实现海洋文化产业的规模化、产业化发展。

三、依托环北部湾经济圈广西省海洋文化产业发展战略构想

随着我国沿海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北部湾经济圈已慢慢成为中国继“长三角经济圈”、“珠三角经济圈”、“环渤海湾经济圈”之后的“第四经济圈”。环北部湾经济圈是一个临海经济圈,它是指中国南部环绕北部湾的地区,它的总范围是简称 “两国四方”。两国即中国和越南,而四方是指北部湾东部的广东省雷州半岛和海南省,西部的越南北部沿海地区,即海防、下龙、河内等主要城市,北部的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南宁市、北海市、钦州市、防城港市等。

(一)实施人才兴文战略,强化海洋文化人才的专业性

在环北部湾经济圈背景下,为提高广西省海洋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需实施人才兴文战略,强化其海洋文化人才的专业性。无论是在经济领域还是文化领域,人才资源永远都是第一资源。随着环北部湾经济圈的构建和广西海洋文化产业的不断深入,必须实施“人才兴文”战略。环北部湾经济圈的构建,为广西省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遇和挑战,需要引进大批优秀的人才来进行开发。尤其海洋经济正在蓬勃发展中,广西省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多层次、多渠道引进和培养海洋文化专业人才。应该加强海洋文化的宣传,提高全民海洋意识,从而重视海洋文化产业的发展。

(二)实施文化创新战略,增强海洋文化产品的新颖性

在环北部湾经济圈背景下,为拓展广西省海洋文化产业的发展深度,需实施文化创新战略,增强其海洋文化产品的新颖性。在环北部湾经济圈的规划与建设后,广西成为了对东盟开发的前沿和窗口,北部湾经济区可依托中国—东盟博览会促进海洋文化产业的发展。在环北湾经济圈内,各种海洋文化产品的竞争会变得越来越激烈,而广西省沿海地区的一些海洋文化企业要想在圈内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就必须要使海洋文化企业拥有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产品,增强海洋文化产品的新颖性。光靠那种展示海洋文化资源和简单加工的海洋文化纪念品的方式,无法深度挖掘海洋资源的文化内涵,也无法拓展海洋文化产业的发展深度。因此,我们需提高海洋文化企业的创新能力,因为创新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三)实施品牌定位战略,扩大海洋文化产业的影响力

以环北部湾经济圈为依托,为拓宽广西省海洋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向,需实施品牌定位战略,扩大其海洋文化产业的影响力。环北部湾经济圈的规划与建设必然促进经济圈内对海洋文化需求的旺盛。而要想满足市场的需求,广西省必须要突出重点,打造一批有广西省特色的海洋文化产业品牌。首先,重点打造特有的南珠文化、京族文化、海豚文化等特色品牌,从而形成一个整体品牌项目特色,即独具北海湾特色的海洋文化品牌。其次,打造区域品牌特色,即北海市、钦州市、防城港市三个主要的北海湾海洋文化城市,树立各自的城市文化品牌,如钦州市重点打造好海豚文化和三娘湾等山水文化品牌。

(四)实施集群发展战略,提高海洋文化产业的竞争力

以环北部湾经济圈为依托,扩大广西省海洋文化产业的发展空间,确定集群发展战略,提高其海洋文化产业的竞争力。海洋文化产业是最具有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之一,尤其是在沿海地区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随着我国沿海经济的发展,“环北部湾经济圈”已慢慢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广西省应充分把握好这一机遇,大力发展海洋文化产业,提高其在经济圈内的竞争力。而文化产业的集群化发展战略能够促进区域内的文化产业相互沟通、相互协作,提高文化产业的竞争力,从而在文化市场中处于优势地位。首先,利用沿海地区位于环北部湾海洋经济圈这一地理优势,对该地区进行统一的规划与指导,合理规划各区域的海洋文化产业。其次,借助其政策支持的优势,发挥政府的引导和推动作用,加快广西省海洋文化资源的整合,建设地方特色海洋文化产业。最后,广西省政府应推动生产要素在各区域的海洋文化产业中流动、重组和融合,从而扩大广西省海洋文化产业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日)日下公人.新文化产业论[M].范作申,译.北京:东方出版社,1989.

[2]广西在全国率先对海洋文化及产业发展作出策划[DB/OL].http://www.gxnews.com.cn/staticpages/20121203/newg

x50bbd88b-6523032.shtml,2012-12-03.

[3]广西壮族自治区海洋局.2012年广西海洋经济统计公报[EB/OL].http://www.gxoa.gov.cn/NewsView.aspx?id=5411,2013-7-12.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2013年广西海洋经济统计公报[EB/OL].http://www.mlr.gov.cn/xwdt/hyxw/201405/t201

40506_1315895.htm,2014-05-16.

[5]张君.论广西在环北部湾经济圈中的机遇[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0(08).

(作者单位:广东海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作者:李祥

海洋文化产业论文 篇2:

辽宁沿海经济带海洋文化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摘要

协同理论和产业协同思想为辽宁沿海经济带海洋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启示。辽宁沿海经济带的丰富的海洋文化资源、辽宁沿海城市经济联合体的成功构建以及辽宁沿海城市海洋旅游业一体化实践等为沿海城市发展提供了成功经验。为了更进一步促进辽宁沿海经济带的海洋文化产业的协同发展建议沿海各城市抓住政策机遇,创造协同发展良好环境;利用已有平台,建立海洋文化产业协调管理机制;打破行政区划,协同开发海洋文化产业项目。

关键词辽宁沿海经济带;海洋文化产业;协同理论

海洋文化产业作为我国海洋新兴产业,已成为我国“十一·五”期间海洋经济发展的新亮点。在《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提出“大力发展海洋文化产业”,海洋文化产业迎来迅速发展的历史机遇。辽宁沿海经济带具有丰富的海洋文化资源,具有发展海洋文化产业的独特优势。近年来学者从不同角度对辽宁海洋文化产业的发展进行了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林宪生等认为应利用辽宁海洋环境多样、海洋文化资源丰富等优势,建立现代化的海洋文化产业基地[1];叶武跃等通过剖析辽宁省海洋文化产业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挑战,构建辽宁省特色海洋文化产业的集聚化发展模式,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2];林宪生、赵娜结合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方法,对辽宁海洋旅游文化产业成为支柱性产业进行了论述,并提出辽宁海洋旅游文化产业成为支柱性产业的策略[3];张韶华较为系统的分析了辽宁沿海经济带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并提出了提升辽宁沿海经济带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的路径和对策[4];张春红对辽宁省海洋文化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潜力及路径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论述[5];还有学者对从拉动就业的角度对辽宁省海洋文化产业的发展进行了探究[6]。这些研究成果为进一步加深对辽宁海洋文化产业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但是已有的研究在方法和理论上尚显单一,引入新的理论和分析方法将有助于加深对辽宁海洋文化产业发展的认识。协同理论是近年来得到广泛运用一种新兴的研究理论,从协同理论的视角来研究辽宁沿海经济带的海洋文化产业的发展,以期为辽宁海洋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新的对策。

1协同理论对发展海洋文化产业的启示

协同理论源自德国物理学家赫尔曼·哈肯所创立的协同学。协同学意为“协调合作之学”,是一门在普遍规律支配下的有序、自组织的集体行为的科学[7]。它将整个自然界和社会中的所有结构的研究作为自己的对象[8]。赫尔曼·哈肯认为系统内子系统的协同作用导致序参量的产生,序参量又支配或调控着子系统的协同作用,由此促成系统有序结构的形成。系统中的这种“协同工作”机制,使系统各部分相互协作,从而可以形成新的系统结构和模式[7]。协同理论提供了研究复杂系统的一种新方法和思路,我国学者运用协同理论研究社会系统,将协同理论进一步发展,提出了协同发展的战略思想,认为“协同发展战略应当在人类活动的各种系统之中,并且也在人类生存其内的空间和时间之中,予以全面展开与通盘实施”[9]。

赫尔曼·哈肯也将协同理论引入到经济学的分析中,并指出未来的经济理论将采用协同理论的方法来研究新的经济现象,改善经济的运行状态[7]。近年来,我国学者将协同理论引入到我国社会经济分析中,提出了“产业协同”的理念,体现了协同理论在指导产业经济发展中生命力。产业协同是指多个产业及其下属的相关子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做到密切配合和协调,在日益复杂的社会分工网络中解决好产业协调发展的问题,在价值创造过程和市场上最大程度的发挥合力,达到产业的优势互补和协同发展[10]。产业协同主要有生产协同、管理协同和市场协调等方式[11],基于知识交流的角度,产业协同可以分为层级分解和知识同化两种模式[12]。产业协同概念的提出和相关研究,无疑为进一步研究海洋文化产业的协同发展提供了条件。

海洋文化产业,是为社会公众提供海洋文化产品及服务的生产活动的集合[13]。海洋文化产业包括海洋文化休闲娱乐服务业、海洋文化艺术服务业、海洋工艺美术品生产业、海洋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业、海洋文化信息传输服务业、涉海新闻出版发行服务、涉海广播电视电影服务等。海洋文化产业属于海洋服务业中一种,他与海洋交通运输业、涉海金融服务业、海洋公共服务业共同构成海洋服务业[14]。结合协同理论和产业协同的研究成果,可以认为海洋文化产业协同是指海洋文化产业内部子产业间以及与其他海洋服务业之间,在海洋文化资源的开发、海洋文化产品的生产、销售等方面协调互通、共享合作以实现优势互补,从而促进海洋经济的持续发展。海洋文化产业的协同发展包含海洋文化产业内部子产业间的协同和海洋文化产业与其他海洋服务业之间的协同2个层面。从空间角度来看,海洋文化产业的协同发展意味着某一区域内部或不同区域间海洋文化产业下属的子产业间以及与其他海洋服务业之间的优化整合与持续发展。

2辽宁沿海经济带海洋文化产业协同发展的可能性

辽宁沿海经济带是我国东北地区唯一的沿海经济区,也是我国面向东北亚地区开放合作的重要地区。辽宁沿海经济带包括大连、丹东、锦州、营口、盘锦和葫芦岛6个城市所辖的沿海行政区域。海洋文化产业是辽宁沿海经济带海洋经济发展过程中涌现出的海洋新兴产业,在各沿海城市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和特色。辽宁海洋文化产业的发展正逐步从以海洋文化休闲娱乐业为主向海洋文化艺术服务业、海洋工艺美术品生产业、海洋文化创意和设计业等多元化方向发展。

但是,与其他沿海地区相比,辽宁沿海经济带海洋文化产业的发展还有待提升[4]。辽宁沿海经济带丰富的海洋文化资源、辽宁沿海城市经济联合体的构建以及辽宁沿海城市海洋旅游业一体化的实践都为辽宁沿海经济带海洋文化产业的协同发展提供了条件。

2.1丰富的海洋文化资源

辽宁沿海经济带邻黄海和渤海,拥有2 920 km长的海岸线和约6.8万km2的海域面积,拥有丰富的海洋文化资源,具有发展海洋文化产业的独特优势。辽宁沿海经济带海岸线绵长曲折,在海洋自然景观资源上有着特色鲜明的沿海山水沙滩风光带,如大连的金沙滩、星海湾、黑石礁,盘锦的红海滩,锦州白沙湾等,还有优美的海岛风光如大连大长山岛、海洋岛、獐子岛、广鹿岛,旅顺蛇岛,丹东的大鹿岛等。辽宁沿海经济带也是我国历史上开发较早的地区,有着多样的海洋历史文化资源,如位于营口市的东北地区最早的旧石器时代古人类遗址的金牛山遗址,葫芦岛的姜女石遗址、兴城古城、营口高丽城山城等体现古代海洋历史文化的遗址,还有旅顺的日俄监狱旧址、万忠墓,营口的清代西炮台遗址、俄国领事馆旧址等展现近代历史的遗迹。辽宁沿海经济带海洋经济的发展也推动了海洋人文景观的建设,如大连老虎滩、发现王国等主题公园,锦州世博园,盘锦江南风情园,旅顺博物馆等。辽宁沿海经济带还有着多彩的海洋节庆文化,如大连的国际海钓节、国际冬泳节、海洋民俗节,旅顺正月十三海灯节,葫芦岛泳装文化博览会、沙滩音乐季,营口大石桥迷镇山庙会等。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辽宁沿海经济带拥有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13项,其中长海号子、金州龙舞、盘锦古渔雁民间故事等,是沿海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过程中形成的独具特色的海洋文化形态。这些丰富的海洋文化资源推动辽宁沿海经济带海洋文化产业内部子产业的多元协同发展,形成合理区域产业布局,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基础条件。

2.2辽宁沿海城市经济联合体的成功构建

为了加强辽宁沿海地区的经济合作,加快对外开放,促进区域经济共同发展,1985年,辽宁沿海经济联合体成立,目前成员城市包括大连、丹东、营口、锦州、盘锦、葫芦岛和朝阳7个城市。联合体设立了理事会、秘书长联席会和理事会办公室及行业分会组织,形成了完整的组织结构。辽宁沿海经济联合体先后成立了港口物流、对外开放、交通运输、产业发展、对外开放和旅游观光、人力资源、科教文化、生态环境8个行业分会组织。这些行业分会组织是推进联合体内各行业合作交流的专门机构。在坚持“互联互动、统一规划、整体布局、设施共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原则指导下[15],在近30年的不断探索中,辽宁沿海经济联合体将辽宁沿海7个城市的经济紧密联系在一起,为区域内资源的协调共享、产业的合理布局提供了交流平台,从而有力的推动辽宁沿海经济的开发和开放。随着辽宁沿海经济带作为整体开发区域上升为国家战略,辽宁沿海经济联合体成为落实这一战略的协调组织,在推动辽宁沿海经济带海洋产业的优化整合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就海洋文化产业的协同发展而言,辽宁沿海经济联合体“互联互动、统一规划、整体布局、设施共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原则正好契合了协同发展的理念;联合体已经形成的组织结构和运作机制,尤其是产业发展、旅游观光、科教文化等行业分会的成立,是推动海洋文化产业的协同发展的有力保障。辽宁沿海经济联合体的成功构建和运作经验,为辽宁沿海经济带海洋产业的协同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2.3辽宁沿海城市开展了旅游一体化的合作

2009年9月28日,西起葫芦岛绥中县,东至丹东虎山长城的辽宁滨海大道全线开通。辽宁滨海大道是我国最长的沿海公路,全长1 443 km,连接辽宁沿海25个港口,133个旅游景点,288个工业园区。辽宁滨海大道的全线开通,为辽宁沿海城市资源共享,产业协同发展提供了机遇。海洋旅游产业率先开展协同发展的实践。10月24日,辽宁滨海大道6城市旅游联合体在丹东成立,形成了以“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客源推介、交通互联、营销互动、互惠互利”为原则,旨在整合沿海旅游资源,共同打造旅游精品,促进沿海旅游带内旅游企业相互合作的《丹东宣言》[16]。2011年10月16日,大连、丹东、营口、盘锦、锦州、葫芦岛、朝阳7个沿海城市在朝阳签订《辽宁沿海城市经济联合体旅游一体化合作协议》。《协议》中包含辽宁沿海城市经济联合体整合区域旅游资源、打造旅游精品线路;加强对外联合促销、打造区域整体形象;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建立交流共享机制;加强客源市场整合、实现市场客源共享;建立旅游投诉受理联动机制、提高区域旅游投诉办结效率等内容[17]。《协议》签订后,沿海6个城市着手整合由滨海大道连接起来的133个旅游景点,以海洋自然和人文景观为特色,推动海洋旅游产业的联动共享,将辽宁滨海大道观光带建设成享誉国内外的旅游精品线路。至今已形成了由沿海自驾游、海洋休闲度假游、海洋生态旅游等海洋特色的旅游产品。辽宁沿海城市在海洋旅游产业互动合作上进行的实践探索,为海洋文化产业的协同发展提供了经验借鉴。

3辽宁沿海经济带海洋文化产业协同发展对策

3.1抓住政策机遇,创造协同发展良好环境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建设海洋强国战略”的提出,以及在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中“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的主张,使得海洋文化产业的发展迎来了新的政策机遇。国家和地方一系列有利于海洋文化产业的文件和政策的出台,为辽宁沿海经济带海洋文化产业的协同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中第6章中专辟第3节论论述海洋文化产业的发展,其中指出“弘扬海洋文化,充分挖掘以涉海文物、遗址、古建筑等为代表的历史文化和以海岛生活习俗、节日庆典、体育活动等为特色的民俗文化,支持开展渔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打造一批海洋文化品牌。继续办好中国海洋文化节、青岛国际海洋节、厦门国际海洋周、象山开渔节、全国大中学生海洋知识竞赛等海洋文化活动。充分利用各类媒介,广泛传播海洋文化,规划建设一批具有海洋特色的博物馆及民俗文化景区。积极培育以海洋为主题的演艺、展览、出版、动漫等文化创意产业”。2013年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方面,鼓励“推动文化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辽宁省海洋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中在海洋文化产业上提出了建设滨海旅游基地的目标,要求“加大沿海旅游资源的整合力度,强化滨海大旅游观念,在资源开发、设施配套、市场开拓等方面打破地区壁垒,加强联合与协作,实现滨海城市群无障碍旅游,推进滨海旅游业转型升级,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东北亚黄金旅游线路”。这些文件和政策都为辽宁沿海经济带进一步整合海洋文化资源,推动各城市海洋文化产业的协同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辽宁沿海经济带的各城市应充分抓住难得的政策机遇,加快有关海洋文化产业协同发展的具体产业政策和办法的制定,为海洋文化产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3.2利用已有平台,建立海洋文化产业协调管理机制

辽宁沿海经济带各城市已经建立起了辽宁沿海城市经济联合体和辽宁滨海大道六城市旅游联合体,这些为辽宁沿海经济带海洋文化产业的协同发展创建了很好的平台。为了进一步推动辽宁沿海经济带海洋文化产业的协同发展,在已有平台的基础上,可探索建立“辽宁沿海经济带海洋文化产业协同发展联合体”。“辽宁沿海经济带海洋文化产业协同发展联合体”的成员组成,应改变以往联合体中只有政府的单一模式,而采用“政府+行业协会+企业”的形式,由辽宁沿海经济带上的大连、丹东、锦州、营口、盘锦和葫芦岛6个城市的政府职能部门,以及这些城市中的海洋文化企业、海洋文化产业协会共同组成。在联合体中政府发挥对沿海经济带海洋文化产业规划、布局和协调的功能,海洋文化产业协会负责推动不同城市建海洋文化企业的联系、交流和合作,海洋文化企业则根据文化市场和企业的发展需要来实践海洋文化产业协同发展的具体方式。这样可以充分发挥海洋文化产业中管理主体和参与主体的积极性,推进沿海经济带海洋文化产业的协同发展。

3.3打破行政区划,协同开发海洋文化产业项目

随着辽宁沿海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为辽宁沿海经济带各城市跨行政区域开展海洋经济资源的整合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辽宁沿海经济带海洋文化资源的丰富性、沿海城市经济联合体的成功构建以及沿海城市在海洋旅游业一体化发展上进行的探索为进一步协同开发沿海经济带海洋文化资源,促进海洋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现实条件。辽宁沿海经济带城市可以通过优化整合各城市已有的海洋文化休闲娱乐业、海洋文化艺术服务业、海洋工艺美术品生产业、海洋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业、海洋文化信息传输服务业、涉海新闻出版发行服务业、涉海广播电视电影服务业等子行业中的产业资源,以构筑完整的产业链,节约企业成本为目的成立海洋文化产业园区。在海洋文化产业园区内给予企业相应的政策支持,鼓励企业开展整合利用沿海经济带海洋文化资源的产业项目。此外,在“辽宁沿海经济带海洋文化产业协同发展联合体”成立后,还可以通过设立“海洋文化产业协同创新发展基地”、“海洋文化产业协同发展示范企业”等形式,鼓励海洋文化企业开展海洋文化产业项目的探索和实践。

4结语

基于协同理论和产业协同思想分析辽宁沿海经济带海洋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得出了新的协同发展目标。为了进一步促进辽宁沿海经济发展应抓住政策机遇,创造协同发展良好环境,在生态环境保护与资源合理整合开发上下功夫;利用已有平台,建立海洋文化产业协调管理机制;打破行政区划,协同开发海洋文化产业项目,促进辽宁沿海经济带城市各个行业的优化整合,从而带动整个地区的经济发展。

43卷24期谭光万等辽宁沿海经济带海洋文化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参考文献

[1]

林宪生,迟妮娜.辽宁海洋文化产业基地建设[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8(11):87-91.

[2 ]叶武跃,林宪生.辽宁省特色海洋文化产业的集聚化发展模式探讨[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3(10):98-102.

[3] 林宪生,赵娜.辽宁海洋文化产业成为支柱性产业研究——以海洋旅游文化产业为例[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3(11):95-99.

[4] 张韶华.辽宁沿海经济带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2.

[5] 张春红.辽宁省海洋文化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潜力及路径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3.

[6] 张陶钧.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海洋文化产业促进就业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3(15):485-486.

[7] 赫尔曼·哈肯.协同学—大自然构成的奥秘[M].凌复华,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1:9.

[8] 赫尔曼·哈肯.信息与自组织—复杂系统中的宏观方法[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88.

[9] 叶峻.协同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创新战略[J].烟台大学学报:哲社版,1997(1):39-47.

[10] 赖茂生,闫慧,叶元龄,等.内容产业与文化产业整合与协同理论和实践研究[J].情报科学,2009(1):12-16.

[11] 吴晓波, 裴珍珍. 高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协同发展的战略模式及其实现途径[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6(1):50-52.

[12] 李若朋,荣蓉,吕廷杰. 基于知识交流的两种产业协同模式[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3):42-44.

[13] 国家统计局.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12版)[M].国家统计局,2012.

[14] 国家统计局.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Z].2012.

[15] 国家统计局.辽宁沿海城市经济联合体章程[J/OL].辽宁沿海经济,2010(4)http://www.jhb.dl.gov.cn/List_View.aspx?property=yhjj&id=703.

[16] 辽宁省人民政府网.辽宁滨海大道六城市旅游联合体成立[EB/OL].(2009-10-27)http://www.ln.gov.cn/zfxx/tjdt/200910/t20091027.436453.html.

[17] 李克瑶.辽宁沿海城市经济联合体共推旅游一体化[EB/OL].(2011-10-17)http://news.xinhuanet.com/travel/2011-11/17/c_122293193.ht

作者:谭光万等

海洋文化产业论文 篇3:

天津:海洋文化产业战略体系构建

[摘要] 天津海洋文化产业应依据自身资源,把握历史机遇,采取优势做强的发展路线。为此,本文构建的产业发展战略体系是:核心层主打海防爱国旅游品牌,水陆统筹做强有特色的滨海游;辅助层打造一批在一定范围内有标杆意义的其它海洋文化行业业态与活动;基础层以人们的广泛参与与文化消费为主线,打造日常海边休闲与精品文化作品及演出等活动。

[关键词] 海洋文化 天津 文化产业 发展

[基金项目] 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天津海洋文化品牌塑造研究”(TJGL15-023)。

[作者简介] 赵燕华(1975 — ),女,山东菏泽人,天津城建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海洋文化、整合营销传播;李文忠(1966 — ),山西运城人,天津城建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研究方向:品牌管理;申光龙(1963 — ),韩国庆州人,南开大学商学院教授,研究方向:整合营销传播、非营利组织等。

天津海洋资源丰富,海洋产业门类齐全,海洋化工、海洋装备、海洋盐业等产业一直保持全国领先,但天津海洋文化产业并没有跟上海洋经济整体发展的步伐,仍是天津海洋经济战略中的短板。原因一是天津地处于渤海湾,受海洋自然条件限制,长期以来人们对其海洋文化及传统海洋文化产业的认知度不高;二是这些年在海洋文化资源方面的挖掘也不够深入,没有建立起有影响力的海洋文化产业及相关活动品牌。当前天津面临着“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等一系列战略机遇叠加,在此背景下确定天津海洋文化产业的发展思路及战略定位,推动其快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对天津内外环境及海洋文化产业自身条件分析的基础上,从系统的角度提出天津海洋文化产业发展的整体战略框架。

一、海洋文化产业研究概况

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发展,海洋文化作为基础元素,产业为结构性要素,在规模与集聚的发展中形成了海洋文化产业。2004年《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发布后,一些海事院校与相关研究中心牵头,对海洋文化与海洋文化产业进行了较为广泛的研究。研究内容既有一定的理论与概念解析,更有大量的实践与对策分析。由于研究者的视角、关注的重点不同,在一些研究领域上的观点也略有不同,如表1、表2概括了几位学者对海洋文化产业的概念与产业分类的不同认识。

表中归纳的海洋文化产业概念不尽相同,一个共性是,都比较强调海洋文化在海洋文化产业中的基础支撑性作用,这进一步说明了文化内容是促进海洋文化产业发展的内在源泉。另外,在海洋文化产业分类中,随着经济、科技与社会的发展,其类别基于原有标准也不断创新,衍生出新的业态形式,其外延也更加丰富。

二、天津海洋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背景下,我国沿海各地依据海洋经济发展定位,深度挖掘当地海洋文化资源,出台相应的海洋文化产业规划,指导当地的海洋文化产业发展。天津依据所具有的海洋文化资源并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实际,也在不断探索海洋文化产业的发展空间与路径。

天津的海洋文化主要包括闻名的制盐文化:明清时期天津海疆制盐技术已较为成熟,在民国时期产盐质量已居全国最佳;悠久的海运文化:元朝时期开辟了从南方到天津的北洋新航线,天津成为中国北方海洋漕运的发祥地;著名的海战历史构成了特有的海防文化;具有深厚文化和历史底蕴的北塘古镇的风貌与民俗构成的海洋民俗文化。这些使得天津海洋文化具有自己的独特性与典型性,挖掘这些资源并与经济相结合,就形成了当前天津海洋文化产业的发展基本情况。

1. 海洋旅游业

这些年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出一些文化旅游产品。如复建了炮台营,重现历史风貌建筑;以仿古街区为特色建设凤凰街,还原北塘小镇的市井风貌;在中心渔港投资建成旅游服务项目——滨海鲤鱼门;进一步丰富了航母主题公园游乐项目,建设了大港贝壳堤博物馆、外滩公园、极地海洋馆等项目。另外,为了改变天津滨海游自然资源匮乏的局限,相继建成了东疆港人工沙滩及生态城阳光海岸人工沙滩,供游人亲水游玩。经过这几年的努力,天津已基本形成以海洋与海防文化为特色的沿海岸线休闲旅游产业带。2015年7月出台的《天津市海洋服务业发展专项规划(2015-2020年)》,对天津海洋旅游业有了更高层次的规划,这些规划设想及在建的旅游项目,将进一步推动天津海洋旅游产业加速发展。

2. 邮轮产业

邮轮产业被称为黄金水道上的黄金产业,邮轮码头分为母港、停靠港以及航线节点港。邮轮在母港停靠时间最长,对其所在区域消费、物流和信息流都有巨大的拉动作用。天津国际邮轮母港位于天津港东疆港区南端,与东疆保税港区毗邻,总规划面积120万平方米,海岸线长1600米,现已有2个大型国际邮轮泊位及配套客运大厦投入使用,并配有餐饮、休闲娱乐等功能,为国内外游客提供了便利的出行条件及广阔的活动空间。2015年天津母港共接待邮轮96艘次,进出港旅客43.1万人。

三、天津海洋文化产业SWOT分析

天津海洋文化产业SWOT分析的具体内容见表3。

剖析天津发展史可知,天津发展历史成就了天津具有突出的海洋军事文化、海防爱国文化,开放、进取的精神又让天津具有优势明显的海洋科技文化、港口文化、贸易文化等新文化特点。尽管天津海洋文化产业,尤其是滨海旅游业存在某些方面的先天不足,但自身也具有一些差异化优势,而且当前外部宏观环境又为发挥这种优势提供了有利机会,因此,天津海洋文化产业发展应选择SO战略,把优势做强,做突出,做出特色,进而削减不足与劣势带来的欠缺。

四、天津海洋文化产业战略体系构建

基于天津海洋历史文化资源挖掘,应以文化为底蕴,做强滨海旅游业。但只以单一元素发展旅游业过于单薄,还需要其它海洋文化业态的配合,从而既使得头牌产业更加丰满,而且带动其它海洋文化产业形态处处开花。根据天津当前具有的各种资源、项目、活动,以星辰环绕式构建出天津海洋文化产业战略体系,详见图1。

1. 核心层

主打海防爱国旅游品牌,水陆统筹突出有特色的滨海游。

天津在海防文化、军事文化、爱国文化方面具有较深厚的历史基础,在现有旅游资源与项目开发的基础上还需进一步深入研究历史,挖掘历史事件,探寻更多文化素材,利用好大沽口炮台、北洋水师大沽船坞遗址纪念馆、基辅号航空母舰主题公园等遗留资源,创新经营手段与思路,把“海防爱国滨海游”品牌做突出。

另外,作为“天子渡口”的天津是与水结缘的城市,地处渤海湾又是运河的终点,有海洋,有湿地,又有河流和运河,应该具有更大范畴的“水文化”意识。因此,可设计海洋海防文化游为整体“水文化”旅游的品牌核心,其他运河文化、湿地文化等辅助项目对品牌内容进行丰富,如围绕水系打造不同的娱乐休闲场所:包括三叉河口码头主题公园、运河码头主题公园、出海口邮轮母港码头主题公园、大港休闲捕鱼码头主题公园、七里海湿地文化主题公园。

最后,水系旅游项目与城市文化相结合,以水陆统筹的思维打造出“近现代史看天津”的大天津旅游品牌价值。

2. 辅助层

根据天津海洋文化资源及当前文化项目,深挖潜力打造出在一定范围内有标杆思维的业态形式与活动,既丰富天津海洋文化产业形态,又对滨海游这一核心品牌起到烘托与拉动作用。因此,在整体战略体系构建中将国际邮轮母港、游艇娱乐项目、北塘古镇风俗风貌、海洋教育、文化交流交易展会作为体系的辅助层,既突出各自特点及优势,建立起各自的品牌影响力,又繁荣并推动核心层的旅游业。

邮轮产业。天津是当前京津冀地区唯一的客运码头,是亚洲规模最大邮轮母港,与上海、三亚相比其硬件与停靠能力毫不逊色。今后继续加强与邮轮运营公司合作,丰富邮轮母港航线;与高铁经济联动,致力于挖掘国内市场消费者尤其是中国西部、北部地区邮轮旅游消费需求,激发国内邮轮旅游市场的巨大潜力;加快母港码头主题公园、人工沙滩、酒店、自由贸易区等腹地建设,满足邮轮旅游者的更多需求;依据京津冀协同合作,利用三地院校资源,探索校企合作专项人才培养模式,建立邮轮实习基地与国际邮轮人才培训中心,为天津邮轮产业输送人才,保证服务质量。

会议会展。致力于建立三层次的会议会展中心地位。通过举办海上智能装备展、海水淡化设备展,深蓝开发研究论坛等相关展会,打造出海洋文化及产业的世界级会议会展中心形象;承办辐射东北亚国家的会议会展,如东北亚海洋文化国际论坛、东北亚海产品及加工贸易展览等,围绕东北亚做文章,提高天津海洋文化产业在这些国家的影响力,打造国际区域级的会议会展中心形象;承办京津冀和环渤海地区海洋文化及产业的交流与产业展会,打造国家地区级的会议会展形象,如举办京津冀海洋文化产业论坛、环渤海海洋文化产业商品商贸会等。

游艇娱乐。作为新兴消费领域之一,游艇经济在天津已酝酿了上万个泊位的供给能力,形成集游艇制造、游艇会展、游艇俱乐部三产业聚集的北方游艇产业中心。今后在此领域要整合现有资源,如加强天津湾休闲娱乐游艇码头项目、中澳皇家游艇城、“滨海一洋”项目、海斯比天津游艇城项目的运营合作,把天津游艇娱乐消费市场这一蛋糕共同做大,将天津建成为亚洲顶级游艇生活圈,树立华北乃至西北地区沿海休闲游的重要目的地,并通过旅游促进游艇需求、生产、销售整个产业链条的建设。

北塘民俗。北塘历史文化资源厚重丰富,在明清时期就集渔业、漕运、商贸和要塞为一体,在这个大舞台上许多近代历史人物悉数登场,演绎着凝重的人间悲喜剧,六百年沧桑变迁使北塘成为一本浓缩的中国近代史。“一个小渔村,半部晚清史”,这是史学家对北塘古镇的评价。2012年天津市政府对古镇采取原址复建,重现了古镇“兴盛商埠”和“海防重镇”风采 ,并以“600年古镇,心故里”进行形象推广。但目前知名度及活动影响力还不够,应该把古镇观澜书院书画展、古镇海鲜美食节等节日活动进行强有力的整合营销传播,在华北地区形成典型的文化与美食节庆活动,向该区域乃至全国展现特色历史文化,展示天津传统文化精髓,与天津陆地文化互动推介天津城市历史底蕴。

休闲渔业。近年天津利用小型捕捞渔船作为特色观光船、游钓船,发展休闲渔业、垂钓娱乐、涉海旅游观光等滨海蓝色渔业旅游产业。2014年,天津市休闲渔业总产值达7.2亿元,带动就业5000多人,年接待中外游客180万人次,休闲渔业成为天津市旅游的一张新名片。在此背景下,建议开展以“海味”在津为主题,配合海防文化、海洋军事文化之旅,在每年五月份举办“皮皮虾节”,十月举办大型“七里海钓螃蟹比赛”和螃蟹美食节,打造出具有和“查干湖冬捕”一样具有地方特色的活动,提高这一产业的区域影响力。

海洋教育。天津在“海洋强国”战略下提出“建设海洋强市”的发展目标,国家海洋局把天津作为首个予以重点支持发展海洋事业的城市,国家海洋博物馆选址天津,重点建设全国海洋意识教育基地,并把全国性海洋文化、教育等活动优先安排在此举行。另外,天津也建有海昌极地海洋世界、贝壳堤博物馆等一批海洋教育基地项目,在海洋文化产业发展战略体系架构搭建中应进一步利用好这些优质资源。一是更好地与学校嫁接合作,让孩子们从小树立海洋意识与环保观念;二是面向大众群体开展持续的公益、科普活动与论坛,让社会大众更多地认识海洋、理解领海与海洋资源,树立海洋国土观念,通过多途径的探索把天津打造成海洋教育示范城市。

3. 基础层

海洋文化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既需要社区层面的居民日常参与,也需要精品文化作品的大众精神享受;既有高雅与通俗的文化消费,也有随时随地的随意休闲事项,这样才能在普通、普遍与精品、科技相互交融中推进发展。因此,本体系提出海洋文化影视作品、动漫作品创作与演出、社区群众娱乐文化活动、日常海边休闲活动作为整个系统的基础层,建立起正向的思想引领与强大的群众基础。

[参考文献]

[1] 张开城.海洋文化和海洋文化产业研究述论[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10,(16):3-4.

[2] 徐舒静,于慎澄.海陆统筹视角下的海洋文化产业发展[J].东岳论丛,2012,33(10):47-50.

[3] 李翔.传媒的海洋意识在发展海洋文化产业中的作用[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2,(5):47-48.

[4] 韩兴勇,孙建松.利用上海海洋文化资源发展海洋文化产业的思考[J].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12,21(4):635-640.

[5] 王苧萱.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研究[J].东岳论丛,2013,34(10):187-190.

[6] 李刚.青岛市海洋文化产业的统计与探析[J].中国统计,2013,(8):41-42.

[7] 祝丽云,何枫,李维国.基于SWOT法和层次分析法的海洋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研究——以河北秦皇岛为例[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4,30(5):592-597.

[8] 詹成大,陈慧娟.浙江海洋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重点及其路径选择[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5,22(3):57-63,120.

On Building Strategic Mechanism for Maritime Cultural Industry in Tianjin

Zhao Yanhua1, Li Wenzhong1, Shin Kwangyong2

( 1. School of Economy and Management, Tianjin Chengjian University,

2. School of Business, Nankai University, Tianjin 300071 )

Key words: maritime culture, Tianjin, culture industry, development

(收稿日期:2016-02-25 责任编辑:廖令鹏)

作者:赵燕华 李文忠 申光龙

上一篇:思想政治工作论文下一篇:海洋渔业发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