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改管理论文

2022-04-16

摘要:新时期改革开放的宽松环境为语文教改提供了有力的契机,作为高等职业教育工作者,笔者通过对语文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的反复思量,努力探求将语文教学改革逐步引向精细化运转轨道的路径和策略,以为今后的语文教学提供一个参考,避免在缺失的语文教学道路上越走越远。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语文教改管理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改管理论文 篇1:

农村中学语文教改现状的成因及对策

随着素质教育理论的大讨论与实施,中学语文教改的浪潮此起彼伏。近两年来中学语文新课改的春风又吹遍了神州大地。这的确在理论界起到了更新观念,促进教改的作用。笔者曾在教坛耕耘了二十几个春秋,并且在农村中学语文学科里上下求索,所以对农村中学的教改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其现状是广大农村中学语文教师虽投入到了教改的洪流当中,但真正有所建树,取得教改成果的只是凤毛麟角。至今不少农村中学语文教师仍在旧观念上徘徊不前,仍在观望和等待中。在此笔者想谈谈农村中学语文教改中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和对策。

一、农村中学语文教改现状的成因

1、城乡差别的影响

农村中学教育与城市教育相比,相对来说比较落后,无论是师资力量的配备,还是教育投资都比较少,因此上级主管部门对农村中学的语文教改既没有严格的要求,也没有评价机制,更谈不上在农村中学进行教育科学研究。因此农村中学语文教师只要照本宣科就可以了。

2、农村中学生源的影响

农村中学近年来学生人数急剧增加形成新一轮的高峰期,在这表面繁荣的现象背后,不难看出新生学龄儿童的锐减,预示着三五年后,现有的教师不是缺编,也不是饱和,而是严重过剩。一般的乡村又没有资格和资源办高一级的学校,相反城里的高一级学校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这样既有远见又有实力的优秀教师纷纷涌进城里,剩下的都是老弱病残和转岗的教师留守在农村中学,语文教师也不例外,这样农村中学语文教改就无从说起。

3、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

在当今竞争的时代,各级教育行政管理者深感自己的生存危机,一味地追求政绩。他们逐层逐级下达政绩责任指标。农村中学管理者为了完成目标,为了自己短期内的政绩,不得不忽视人性管理,这就很自然地把素质教育和新课改又转到应试教育上来。语文教师在课堂上重视传授双基。忽视对学生创造力、积极情趣和意志理念的培养。对学生的不尊重、不公平、不公正、不民主的现象屡见不鲜。语文教师只管完成教的任务,而不善研究学生学的方法。惟一能检测学校尺度的是中考和高考。中考和高考成绩决定着师生的命运,决定着学校管理者的命运。这样导致了学校急功近利,千方百计迫使学生考高分、完成上级的指标数。

4、师生创意衰退的影响

由于上级主管部门和学校只注重结果,不问过程,语文教师也就不谈素质教育和新课改了。他们总结出“千说万说,数据落脚”。备课程式化,工作“工匠”化,学生的学习被动化,作业任务化,学生的生活机械化,教师不思趣味性、灵活性,更谈不上创意性。他们教出的学生共性多,个性少,模仿多,创意少,套话多,真话少,模式多,动手少,抄袭多,动脑少。有些老练的农村语文教师公开地指出“改一步成先进,改两步成先烈”。这也道出了农村中学语文教改的症结所在。

二、改变农村中学语文教改现状的对策

1、改变评价机制

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领导者要站在历史的高度,摒弃传统的评价机制,不能一味地片面追求升学率,高分率和名牌学校的上线率。尤其是对农村中学语文的课堂评价标准应重新制定。

2、给学生一个启发的课堂

所谓启发课堂,就是创造性教学,它是将创造性的教学思想运用于教学活动中,把创造性的教学思想与教学方法相结合的一种尝试,这种教学方法就是教师变化教学方式,其目的是启发学生的创造动机,鼓励学生的创造表现,增进学生的创造才能。

3、教育政策的倾斜与平衡

目前农村中学语文课改是一个薄弱环节,教育行政部门可以作点尝试,鼓励城市的一些优秀语文教师和大学毕业生到农村执教,让他们成为农村中学语文课改的生力军和主导力量。同时对这些教师和毕业生给予政治上、经济上和名誉上的政策倾斜,使他们能安心于农村,服务于农村。相信在上级政策的倾斜下一定能平衡城乡之间的语文教改差距,相信在他们的带动下“星星之火”,一定“可以燎原”。

综上所述,笔者对农村中学语文教改现状、成因进行分析,并对解决的方法进行了探索。相信我们只要更新观念积极创新,农村初中语文教改一定能获得丰硕的成果。

单位:湖北仙桃市西流河一中

作者:王金国

语文教改管理论文 篇2:

高职语文教学改革的精细化路径探析

摘 要: 新时期改革开放的宽松环境为语文教改提供了有力的契机,作为高等职业教育工作者,笔者通过对语文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的反复思量,努力探求将语文教学改革逐步引向精细化运转轨道的路径和策略,以为今后的语文教学提供一个参考,避免在缺失的语文教学道路上越走越远。

关键词: 高职语文教学 教学改革 精细化

受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学术界和社会企业对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认识的影响,就业率成了高职院校的生命线,同时也成了高职教学质量的试金石。在此大形势下,促使我们对学生理论水平的教育逐步淡化,人文素质方面的教育也全面淡化。“多一个证书多一条路”的职教理念更促使各高职业院校普遍通过全面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技能取证来帮助在校生提高职业技能和实践动手能力,并通过鼓励学生获得相关职业技能证书来增强学生的市场竞争能力,由此曲解职教方向,导致实际教学工作中荆棘密布。

一、当前高职语文教学缺失的表现症状

1.课程设置存在误区。

语文教学被边缘化,过于突出专业课地位,偏重考试课程而淡漠考查课程,重视必修课程而轻视选修课程,没有将学生的个性发展放在首要任务,造成学生语文知识的储备量较低,无法提供在专业课教学中所必备的语文知识,同时学生体验不到语文知识在专业课中的应用,使教与学双重受阻,以致渐渐销蚀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2.教材编排存在偏差。

教材内容陈旧乏味,脱离实际,且与高中教材的交叉重复现象严重,缺乏现代意识和实用特色,更无法充分诠释职业素质教育理念,以致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和实战能力都得不到全面、均衡发展。

3.教师自身能量限制。

总体表现为观念陈旧,方法落后,欠缺责任心。不关注社会发展新进程,培养观念上重才轻德;不关注职业教育新理念,教学方法单一死板;不关注教育改革新探索,教学实践传统无奇。

深度表现为缺乏继续学习和终身学习精神,致使自身能量储备无法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严重背离职教改革轨道。教学实施中偏重于评析书本知识,过分强调机械式简单学习,而忽视来自于实践课堂的活力。不能为学生创造一个勇于探究、乐于参与、善于思考和勤于创新的学习平台,教学方法与手段跟不上时代发展和科技进步要求,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不到关注,学习能力和潜力得不到挖掘,学生的人文素养得不到培养。

广度表现为缺乏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无法解决学生在日常学习中的拓展性疑难问题。从实际调查来看,由于存在应付心理,不少高职院校的教科研项目大多名存实亡,只要求教师在年终总结时提交几篇论文便可结题交差。这就造成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不管教学水平高低优劣,不管有无教学经验,无需结合当今社会时代变革,不需要对教学本身全方位加以思考和权衡,更谈不上对教学艺术和教学实效的追求和创新了。由于教师科研观念的高度淡薄导致职教语文教学个性严重丧失,学生对缺乏感染力、缺乏教学艺术的语文教师乃至语文专业本身均生厌倦之情。

在实际应用中则表现为缺乏调查研究精神,无法满足学生在学业结束时与职业岗位的圆满对接。尤其在应聘考试这种关键时段,大多学生在简历撰写和面试答辩中存在错别字多、语句不通、词不达意等严重现象,甚至有一部分学生与人沟通交流能力较差,致使无法顺利步入工作岗位。因此,真正具有远见卓识的教师是不会忽视加强学生在此方面的实践操作训练的。

4.学生自身存在抵触。

由于学生层次不一,基础薄弱,课外阅读量低,造成自身学习积极性低。尤其在口语表达和作文习作中存在畏惧心理,加之对语文课程本身的认识不足,致使其学习兴趣淡薄,学习兴致不高,在学习中备受挫折,增加了教师在学生中开展有关学科教学方面的活动的难度。有些活动即便在报名时学生比较踊跃,可开展不久便销声匿迹了。体现在学生身上那先前高涨的热情更充分证明他们期待的是在“乐”中学习,在“乐”中成长,当然这也体现出他们缺乏韧性的一面,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

二、步入高职院校语文教学改革精细化轨道进程的实施策略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的意见》明确指出,高职院校要培养适应生产、管理、建设、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实用型专业人才。亦即高职院校毕业生除具备高超的专业技能外,还应在文化素养、心理素养、道德素养、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均达到高等教育培养目标。而文化素养的核心力是语文素质,且语文能力的培养也是其他各个学科的基础。因此语文教学的作用不容忽视,它不仅能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而且具有对学生进行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教育的文化价值,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和审美能力。因此,我们必须结合实际,全面探索适合高职语文教学改革的精细化路径。

1.牢固把握职教前瞻思想,正确定位语文教学思路。

职业教育应走“语文”教育路线,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感知和了解,使学生学会不断丰富自己的感受力、想象力,养成高品位的阅读和写作习惯,即培养学生综合文化素质。据此反思,语文教师尤其是职教类语文教师应多到学生工作岗位一线去调查和实践,进而了解学生的专业,了解工作岗位要求学生所应该具备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以此付诸在教学实际中,切实使学生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培养、全面发展。

2.加强教材编制改革执行力度,拓展校本教材辐射面。

针对高职教育特点,努力加强教材建设力度,加大教材改革幅度,去除体系残缺、内容落后、结构陈旧的老套教材,广开渠道,从学生主体的学习行为特点出发,多方位征集、补充适合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学习的富有现代意识的教材内容和作品,尤其应节选一些现代优秀的中外作品和CAI课件,以及以多媒体光盘为代表的多媒体电子出版物为辅助教材,以此来保障学生在创新精神和综合职业能力,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以及立业创业能力培养等方面均能获取优势供给。

3.让我们的教学模式“活”起来,让我们的教学效果“跳”起来。

实践早已证明,合理加强师生间的互动交流,巧妙采用多样灵活的教学方法,综合运用先进的教学媒体、拓展实践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等,均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和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综合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因此,我们必须创新教学方法,活用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场面,活现教学艺术形象,活跃课堂言论气氛,以促使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极致,以获取事半功倍的高效率。

4.以生为本,以实为重,全面提升高职院校师生的综合实践素养。

当今中国经济体制不断变化,对劳动力的要求不断提高,职业教育面临更多问题、更多思考,这就要求教师要具有一定的科研意识、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来研究职校语文教育规律和教学艺术,以此来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思想素质。因此,我们必须端正教学理念和态度,积极挖掘自身教科研能力,不断加强自我效能感,勇于打破传统习惯的思维定势,在加强学生的人文教育方面不断推陈出新,努力寻求符合时代进程的卓有成效的教学改革策略。

首先,我们应明确和端正学生的思想认识,使其进一步充分认识到语文的实用价值和使用目的。语文是学习其他一切学科的基础,同时也是一个人终生所不可或缺的工具。它将对我们的一生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以文学素养为重,它将制约着一个人事业发展的高度和成就。

其次,我们应针对学生的语文修养现状,有层次地在教学活动中有目的地不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尤其要在培养学生的语言沟通和语言交际能力方面狠下功夫,努力使他们具备更强的职场口语交际能力,让学生通过学习,全面提高自己的语文实践能力和社会活动参与力,真正提升自身的品位和层次。

最后,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更应强调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切实做到学以致用。特别还应加强社会调研实践力度。体现在实际中,表现为积极与应聘学生交流,或经常到学生一线工作岗位调查研究等,全方位了解学生以及社会对职业语文教学的需要,进而根据实际情况来调整或制定与其相适应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实践证明,语文作为一门文化素质教育综合性基础课程,任务在于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激发学生对民族文化精神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创新能力和审美能力。因此,我们必须以语文教学为抓手,继续深入地不断推进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以此来证实我们对职业教育所独有的那份厚爱。

参考文献:

[1]刘义兵,沈小碚.职业技术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M].重庆出版社,2003:3.

[2]李永宏,汪照均.大学语文教育应渗透人文精神[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2,(19):43-44.

[3]石俊霞.探析《大学语文》与人文素质教育的关系[J].教育与职业,2005,(36):32.

[4]甘阳.中国大学的人文教育[M].北京:三联书店,2006:38.

[5]佘丹清,张曦微.高等学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研讨会纪要此基础上[OB/EL].http://www.eyjx.com/eyjx/1/ReadNews.asp?NewsID=1280.2008-04-07.

[6]赵雪春.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与发展[J].云南大学出版社,2007,(82).

[7]张军.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8):167.

作者:张滢

语文教改管理论文 篇3:

浅谈农村初级中学语文教学教改中存在的问题

【摘 要】 教学改革是任何教育教学中常抓不懈的工作,特别是现代社会正处于信息化的时代。虽然中学语文教改的成果也日见日丰,令人欣喜,但是农村中学的语文教改始终春风难度,不见明显的“风吹草动”,又不得不令人担心。当前,要使农村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胆子壮一些,步子大一些,我认为有必要查找制约农村中学语文教学教改的严重问题。   【关键词】 农村初级中学 语文教学教改存在的问题   当前大多数农村中学的语文教学存在比较严重的问题。一部分是因为语文教师自身造成的;一部分是由于学生本身引起的。本人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浅谈一下农村初级中学语文教学教改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管理评估中严重存在以“分”取人的现象  教改能否取得成功,与教学管理评估方法的是否科学有很大关系。在教改过程中,领导的关心、支持和管理评估制度的科学化显得十分重要。教学管理评估制度的科学化,是教改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但是,我们的一些教育行政主观部门评定一所学校工作之优劣,其主要根据是考试的分数“率”,学校在评定一个老师学年度工作之好坏,其主要依据也是期中期末分数;把你所教的分数与本校同级同科比较。分数高,那么,教学奖金就高,评校级、乡镇级、县级等优秀教师的可能性就大。把复杂的学校管理工作人为的简单化、机械化。在评定老师时,甚至固执地认为年老,教龄长的老师就是有经验的老师,就是优秀老师。死守毕业班或快班,美其名曰:“把关老师”,在评优、评职称时论资排辈,按部就班。压抑老师,尤其是年轻老师的积极性,进取心。而占尽天时地利人和的“优秀老师”,久而久之,也难免居功自傲,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这种落后僵化的管理评估方式使教师疲于奔命,辛苦徒劳,不可能、也没机会产生教改的动机。   二、一些学校的教研组活动中的形同虚设   加强语文教师队伍的建设,是搞好语文教学改革、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就学历来看,目前农村中学语文教师90%以上具有大专以上学历,但学历并不等于素质。一般来说,教师素质包括思想觉悟、品德修养、业务能力、理论水平等。事实上,片面地追求升学率致使教学上公式化、程序化,教师的业务水平不仅得不到提高,反而有下降的趋势。升学体制又促使教师把学生分成好、中、差三等,也就派生出抓一部分,管一部分,放一部分的教学思想,又加快了下降的趋势。另外,由于语文教师教学任务繁重,涉及面宽,工作量大,见成效慢和“要教谁都差不多,要教好谁都难”的矛盾统一,造成一些科班出身的语文教学改行改科。更使得语文教师素质跟不上时代。所以提高语文教师的素质就迫在眉睫。我认为提高素质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参加举办各种教研活动。   但是,由于农村中学资金的短缺,信息的闭塞,客观上使他们疏于懒于教研活动。 有些老师从教一二十年,从未走出校门参加任何教研活动。他们既不走出去,也不请进来,造成教学上的闭关自守,坐井观天。也由于应试教育的分数竞争,语文教师的“文人相轻”,又主观上使他们觉得“彼此彼此”,自以为是。所以导致一校内的公开教学也形同虚设。就是偶然举行一两次公开教学,也由于课前精心布置,甚至上节课已经演习而变成了简单的回顾或重复。   三、教案教不改初衷、作文批改 “满堂红”,教学不够深入   教材教法中要求,备课要有正確的方向。方向正确,以后的一系列教学活动才能正确。比如赛跑,只有起跑的方向正确,才可能沿着正确的路线,胜利地到达终点。语文课备课的方向,就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需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可是,长期以来,很多教师自己不去或很少去钻研教材,备课照抄资料。有时抄都不抄,捧上讲台的是几年前的纸都发黄的教案。更有甚者,把课备在教本上,课文的空白处都填补得密密麻麻。字迹细小如蝇足,今年是这本明年还是这一本,只要教材不改,教本就不改。即使封面全掉,纸张已烂,也敝帚自珍。就算教材改了,课文还在,也要重新带来那盏渔火。    在课堂教学上,拿着死板的教案,应付鲜活的脸孔,两眼斜视天花板,脸不红来心不跳,一本正经。直至所讲字句与学生手中的课文对不上号时,才醒悟该增减一些内容了。难怪有些学生拿着哥哥、姐姐,甚至舅舅、姑姑的听课笔记听课,在老师讲上句时,他能完完整整地对上下句。这又不能不说是对我们教学的一种嘲讽。教学内容可以不变,但学生却是一届一届一代一代不断变化。这就要求我们的教法不断变更,不断改善。这才符合因材施教,因人施教的原则。教学不是绘画,教学不是印刷,何况世上也没有最完美的绘画,最先进的印刷技术。也由于备课时不重集体备课,课前说课等灵活多样的方法,在备课时、各自为政,躲入房间照搬照抄资料、名家教案,脱离学生实际造成教案上的不谋而合和课堂教学的异口同声。这种一寸不变的教案和教学方法,岂但难以提高教学水平,形势的发展跟不上,亦步亦趋都十分吃力,更甭提教改、创新。    作文评改包括批改、评改两个方面,批改和评讲所要遵循的原则有三:以正面为主;要有启发性;要有针对性。可是,农村中学语文教师由于环境的制约,阅读面窄,动手也少,逐渐养成了一种只改不讲的习惯或在批改时只懂精批细改,不懂“多就少改”。面对“作文山”每天挖山不止,或者将学生作文大段大段地删掉,或者改得面目全非,作文本上“满堂红”,或者写整页的评语,罗列各种毛病。教师的积极性很高,学生兴趣却越来越低了。又由于没有注意作文批改和评讲的启发性和针对性原则,不注重作文兴趣的培养,使得学生作文无所适从而兴趣全无,导致老师一布置作文,学生就摇头咋舌。   因此,只有农村中学语文教学走出升学体制、应试教学的怪圈,才能够迈出素质教学的步子。   参考文献:    1、郑金洲:《基于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 华东师大出版社2003年   2、语文课程标准研制组:《语文课程标准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   3、孙瑞欣,《语文教学的激情策略》,中国教育报2007.11.2   

作者:何本善

上一篇:外贸企业影响论文下一篇:电力项目投资论文